首页> 中国专利> 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的双重LAMP方法

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的双重LAMP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重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所述LAMP检测体系中含有检测副溶血弧菌基因OmpA和创伤弧菌metalloprotease基因的引物组,该引物组分别包含OmpA基因和etalloprotease基因的一对外引物F3、B3和一对内引物FIP、BIP;内引物BIP上分别含有PstI和BamHI酶切位点。该发明方法灵敏度高,特异型好,操作简单,结果观察直观明了,检测速度快。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21984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青岛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52614.8

  • 发明设计人 周顺;高志鑫;张敏;

    申请日2015-07-28

  • 分类号C12Q1/68;C12Q1/04;C12R1/63;

  • 代理机构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宋林清

  • 地址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长城路70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33: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0-30

    授权

    授权

  • 2016-02-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507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6-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病原弧菌的检测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同时检测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的双重LAMP方法。

背景技术

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嗜盐菌,主要分布于近海海洋环境中,是水产养殖虾、蟹和牡蛎等水生动物中最常见、流行最广、危害最严重的致病菌之一;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emolyticus),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呈弧状、杆状、丝状等多种形状,广泛存在于海水和海产品中,是我国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oop-mediatedisothermalamplification,LAMP)是2000年由Notomi等人发明的一种新的病原核酸检测技术,该技术根据靶序列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可以特异性识别靶序列的六个特定区域,在等温条件下,通过BstDNA聚合酶的链置换和链延伸作用,可以在1小时内对靶序列实现109倍的扩增,扩增产物加入荧光染料SYBRGreenI后,阳性结果变为绿色,阴性无变化,可以通过肉眼直接观察。目前,针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已经有LAMP检测方法的报道,只是这些检测方法均是针对单一致病菌进行的检测。双重或多重LAMP技术相对单重LAMP而言,操作更加快速、简便,并且节约检测成本,适合基层养殖场对病原的快速检测。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同时检测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的双重LAMP检测方法,目的是实现对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进行特异、灵敏、快速、简便的现场检测。改善原有检测技术只能检测单一病原的弊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1、提供2组LAMP引物序列,创伤弧菌的引物长度分别为45bp,46bp,20bp,19bp,分别命名为metalloprotease-FIP、metalloprotease-BIP、metalloprotease-F3、metalloprotease-B3,副溶血弧菌引物长度分别为47bp,44bp,19bp,22bp,分别命名为ompA-FIP、ompA-BIP、ompA-F3、ompA-B3;

2、配置LAMP反应体系,通过LAMP反应程序对样品模板进行扩增,确定最佳反应体系和反应条件;

3、反应产物的鉴定:2%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加入SYBRGreenI,观察反应管中颜色变化。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设计LAMP引物:根据GeneBank中已知V.vulnificus的metalloprotease基因(GenBank:U50548.1)和V.parahaemolyticus的ompA基因(GenBank:JTGT01000603.1)作为靶序列,通过PrimerExploreV4在线设计软件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对于V.vulnificus,在BIP的B1c和B2之间添加BamHI酶切位点,在FIP的F1c和F2之间添加-TTTT-连接子;V.parahaemolyticus,在BIP的B1c和B2之间添加PstI酶切位点,在FIP的F1c和F2之间添加-TTTT-连接子,设计以下两组LAMP引物:

2、配制LAMP反应体系

反应体系的终浓度为:总体系25μl,包括BstDNA聚合酶1μl(8U),10×BstDNABuffer2.5μl,PCR级甜菜碱4μl(5M),dNTPs(2.5mMeach)2.5μl,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DNA模板共计1μl,FIP/BIP各1μl(0.8μM),F3/B3各1μl(0.2μM),加灭菌双蒸水使反应体系总体积达到25μl。

3、LAMP反应体系扩增:将上述反应体系进行扩增反应,反应温度58到65℃,反应时间为15到90min。

4、扩增产物检测:2%琼脂糖凝胶电泳;产物加入SYBRGreenI,观察反应管中颜色变化。

附图说明

图1反应温度温度梯度从左往右依次58℃到65℃8个梯度1,3,5,7,9,11,13,15分别为58℃,59℃,60℃,61℃,62℃,63℃,64℃,65℃的阴性对照;2,4,6,8,10,12,14,16分别为58℃,59℃,60℃,61℃,62℃,63℃,64℃,65℃加模版。M:marker

图2反应时间1—6分别代表15min,30min,45min,60min,75min,90min;M为marker

图3双重LAMP反应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图谱及酶切分析

图4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双重LAMP检测方法与普通PCR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比较M:Marker;1-81.6×107CFU/ml-1.6×100CFU/mlCFU/ml;N:negativecontrol

图5特异性结果统计只有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有扩增,其他菌均没有扩增

图6SYBRGreenI显色反应对人工感染的大菱鲆鱼的肝、肾、脾、血进行双重LAMP扩增,产物加入SYBRGreenI,感染组显示绿色(+),对照组无变化(-)。

图7双重LAMP检测方法的应用-平板计数法结合双重LAMP计数细菌的最低检出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1.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双重LAMP方法的建立

1.1材料

dNTPs、BstDNA聚合酶(含10×缓冲液)、PCR级甜菜碱、

1.2方法

1.2.1引物设计与合成

设计LAMP引物:根据GeneBank中已知V.vulnificus的metalloprotease基因(GenBank:U50548.1)和V.parahaemolyticus的ompA基因(GenBank:JTGT01000603.1)作为靶序列,通过PrimerExploreV4在线设计软件设计四条特异性引物,对于V.vulnificus,在BIP的B1c和B2之间添加BamHI酶切位点,在FIP的F1c和F2之间添加-TTTT-连接子;V.parahaemolyticus,在BIP的B1c和B2之间添加PstI酶切位点,在FIP的F1c和F2之间添加-TTTT-连接子,设计以下两组LAMP引物:

1.2.2LAMP扩增条件的优化

优化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检测所用的模板用煮沸裂解法制备。分别在温度和时间上设置的不同梯度,进行优化。温度上从58℃到65℃每隔1℃设置一个梯度;时间上15min一个梯度,设置6个梯度。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分析温度电泳图:创伤弧菌在58℃到65℃均可发生反应,产生阶梯状扩增条带,且电泳条带亮度接近;副溶血弧菌在58℃和65℃均无明显阶梯状扩增条带,但在59℃到64℃有阶梯状扩增条带。(见图1-A和图1-B)

分析时间电泳图: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均在45min时,出现明显的阶梯状条带,(见图2-A和图2-B)

比较V.vulnificus和V.parahaemolyticus两种弧菌的电泳图谱,选择62℃反应45min即可产生清晰的阶梯状扩增条带。

实施例2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

为了构建双重LAMP的检测方法,在V.vulnificus和V.parahaemolyticus两种弧菌的内引物BIP的B1互补链(B1c)和B2之间分别添加BamHI限制性酶切位点和PstI限制性酶切位点(两种弧菌的靶序列中都不含该两种限制性酶切位点),利用限制性酶切分析来确定反应的正确性和特异性。在双重LAMP反应体系中只添加一种模板,并分别对扩增产物进行一种限制性酶切。结果表明:创伤弧菌的扩增产物能够被BamH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得到的特异性条带见(图3-A1泳道);副溶血弧菌能够被PstI限制性内切酶酶切,酶切得到的特异性条带(见图3-B1泳道),证明了双重LAMP扩增结果的正确性。

实施例3

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双重LAMP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测定

1煮沸法提取DNA。

2为了检测LAMP方法的灵敏度,将提取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基因组DNA进行10倍梯度稀释,共8个梯度,各浓度级分别取1μL作为模版,进行优化条件后的LAMP扩增,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3分别取1μL作为PCR模板,F3/B3各1μl(20mM),Taq酶0.5μl,dNTPs(2.5mMeach)1μl,Taq10×buffer2.5μl,ddH2O18μl,进行PCR扩增,94℃预变性5min;94℃变性30s,57℃退火40s,72℃延伸40s,25个循环;72℃延伸5min。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

PCR方法对2种致病菌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进行灵敏度的检测,结果发现:创伤弧菌最低均能检测到1.6x103CFU/ml,分别产生224bp的扩增条带(图4C);副溶血弧菌最低均能检测到1.6x104CFU/ml,分别产生207bp的扩增条带(图4D)。双重LAMP检测方法灵敏度高,创伤弧菌最低能够检测到16CFU/ml,是普通PCR方法的102倍;副溶血弧菌最低能够检测到16CFU/ml,是普通PCR方法的103倍。

实施例4

1用煮沸法制备鱼肠道弧菌(Vibrioichthyoenteri),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副溶血弧菌(Vibrioparahaemolyticus),鳗弧菌(Vibrioanguillarum),哈维氏弧菌(Vibrioharveyi),大肠杆菌(E.coli),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putida),藤黄微球菌(Micrococcusluteu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agalactiae)的DNA模板,进行LAMP扩增,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只有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有扩增条带(图5)。

实施例5

双重LAMP方法具体检测鱼体内的创伤弧菌和副溶血弧菌

1选取大菱鲆作为试验动物,通过腹腔注射方式分别人工感染2种弧菌。感染12h后,无菌操作,分别取血、肾、肝及脾组织,匀浆。匀浆液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择合适的稀释度涂布LB固体培养基平板,计数。剩余血、肾、肝及脾组织的匀浆液经煮沸,进行10倍梯度稀释,双重LAMP方法检测其最低检出率,扩增产物进行2%琼脂糖凝胶分析。

结果显示,双重LAMP方法可以在所有的感染组样品中,检测到2种弧菌的存在。向双重LAMP扩增反应管中加入1μl(1:10)SYBRGreenI,目测反应管中颜色的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组的所有组织的反应管中均发生了阳性反应,颜色变为典型的绿色(+);对照组健康大菱鲆的所有组织的反应管中颜色变为橙色(—)(图6)。

2结合平板计数和双重LAMP方法,计算各细菌感染组中所取组织细菌检出率(图7)。结果表明:感染创伤弧菌的大菱鲆,脾、肾、肝和血液中创伤弧菌的最低检出率分别为21CFU/ml、25CFU/ml、19CFU/ml和23CFU/ml;感染副溶血弧菌的大菱鲆,脾、肾、肝和血液中创伤弧菌的最低检出率分别为24CFU/ml、21CFU/ml、18CFU/ml和27CFU/ml。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