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及系统

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及系统,该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包括: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当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通过本发明,将基于物理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政化参与,也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18725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510628281.X

  • 发明设计人 张巨世;张聪;

    申请日2015-09-28

  • 分类号H04L12/24;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汤在彦

  • 地址 100088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口外大街28号D座112室(德胜园区)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3:04:2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5-28

    授权

    授权

  • 2016-01-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L12/24 申请日:201509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终端安全管控技术,具体地,是关于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 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对企业内部的各个终端进行全方位的管控已成趋势。而现 有的对终端进行管控的系统中所能够显示出的操作界面均为列表式,在列表中能够显 示出局域网内部的各个终端的ID、用户名、使用状态等基础信息,以供管理员对局 域网内部的终端进行监控。但是列表中的信息往往比较复杂,且当企业内部的用户的 位置信息等发生变更时,较难实现及时更新以及对新位置的查找工作,从而给各用户 之间的协调和联系工作造成了不便,影响整体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 方法及系统,能够针对用户的位置变更实时进行更新,以提高用户之间的协调和联系 工作的时效性,从而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 新方法,该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包括: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 否发生变更;当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根据位置变 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 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还包括:根据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 的原始物理位置,并将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标记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还包括:根据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 置生成终端的最佳移动轨迹;将最佳移动轨迹显示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判断用户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进一步包括:根据终 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当前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的编号;将端口的编号与终端 及网络通信设备端口对应列表中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端口编号进行比对;判断终端连 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是否发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进一步包括:根据终 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将识别标识存储于终 端连接过的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根据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 标识列表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物理位置结构图为建筑内部各层的二维平面结构图或建筑 内部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图。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该局域网 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包括:位置变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终端的物理 位置是否发生变更;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用于当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 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位置更新单元,用于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 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还包括: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用于根 据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的原始物理位置,并将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标记在 管控物理图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还包括:移动轨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 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生成终端的最佳移动轨迹;移动轨迹显示单元,用于将最 佳移动轨迹显示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包括:编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终端的 识别信息获取终端当前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的编号;编号比对模块,用于将端 口的编号与终端及网络通信设备端口对应列表中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端口编号进行 比对;位置变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终端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是否发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包括:识别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终 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识别标识存储模块, 用于将识别标识存储于终端连接过的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接入点 判断模块,用于根据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 生变更。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物理位置结构图为建筑内部各层的二维平面结构图或建筑 内部三维立体结构模型图。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一基于物理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终 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并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 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内 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以适于企业内网中不同使用者来进行企 业内网的管控,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政化参与,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 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 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的流程 图(一);

图2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企业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的流程 图(二);

图4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的结构 示意图(一);

图5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7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的结构 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 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及系统。以下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如图1所 示,该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各步骤:

S101: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

S102:当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

S103: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 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通过上述步骤S101~步骤S103,将一基于物理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 终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并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 进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 内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以适于企业内网中不同使用者来进行 企业内网的管控,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政化参与,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 验。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 新方法的各个步骤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管控物理图层,是基于物理位置的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 控的界面。该管控物理图层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将企业内各个楼层的内部结构图作为基础性模板进行导入。如图2所示,该 图所示出的为企业中某一楼层的内部结构平面图,仅为举例说明该内部结构图的样 式。在实际应用中,导入的内部结构图可以是通过例如是AutoCad等制图工具所绘制 的绘图文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图2所示出得仅为其中跟一个楼层的二维 平面布局图,在实际应用中,该内部结构图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办公设备(例如终端、 办公座椅等)匹配不同的纵高,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立体效果的布局视图。并且,最终 呈现的整体效果中,还可将多个楼层的二维平面布局图或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局视图 相叠加,从而形成该企业整个办公环境(例如一栋办公大楼或是多层办公楼层相叠加) 作为整体的三维立体模型透视图。

在导入了内部结构图之后,即可根据该内部结构图在管控端(服务器端)创建基 于该内部结构图的管控物理图层,并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定义与终端相对应的信息点。 具体地,该信息点包括但不限于:区域信息点、办公楼信息点、终端信息点、企业服 务信息点、应用程序信息点及网络设备信息点等。通过定义上述各种信息点,使得管 控物理图层中的各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的信息与实际物理空间中的各 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的信息一一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通过在 上述的内部结构图中的各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所对应的坐标信息的不 同来定义其相应的信息点,并记录在管控端服务器中,以备后续的管控过程中进行调 用。

上述步骤S101,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实际应用过程中,企业内 部时常会有多个部门之间进行项目合作,便会涉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借调,以及其所使 用的终端设备的搬迁。但在现有的企业内网管控系统中,很难针对每一次人员调动和 终端设备的搬迁给出十分简单和醒目的提示,使得管理员或其他工作人员查找或是联 系该名被调动的人员的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有时甚至可能找不到该名被调动的人 员,从而造成工作的延误,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提出 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1具体是指,根据该用户终端的 识别信息及该用户终端所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编号来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位置 是否变更。以下将以交换机作为上述的网络通信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该 用户终端的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被调动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的工作数据等重要数据,所以在人 员调动时,一般是被调动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与该名人员一同移动至新的工作位置。 而当同一台终端设备在不同的位置连接到企业内网中时,则是连接到了网络交换机的 不同端口,管控端服务器即可根据同台终端设备连接到交换机不同端口的情况来判断 出该被调动人员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移动之后的变更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先 根据该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或mid等用以 唯一识别该用户终端的标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获取该用户终端当前连接的交换 机的端口的编号;获取各用户终端及其所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编号,并生成一参照列 表(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以记录各用户终端与其所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的 编号的对应关系;将当前连接的端口的编号与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中的该用户 终端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端口编号进行比对;根据当前连接的端口编号与终端及交换 机端口对应列表中的端口编号是否相同来判断该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是否发生 变更。若当前连接的端口编号与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中的端口编号不相同,说 明该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发生了变更,则该终端的物理位置也发生变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过程的管控还可体现在通过无线连接至 企业内网的移动终端上。在企业内部,可在多个固定位置设置有无线访问节点(无线 AP,AccessPoint)。企业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无线AP来接入企业内网。 而在企业员工携带着移动终端从一个办公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办公地点时(例如,员工 携带着笔记本电脑从自己的工位到另一个部门同事的工位,或是携带平板电脑从自己 的工位到会议室开会等等),不同的办公地点可能处于不同的无线AP所覆盖的范围, 因此,可通过用户终端所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的变化情况 来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变更。在具体实施时,是先根据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用户终 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或mid等用以唯一识别该用户终端的标识,本发明 并不以此为限)获取该用户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例如该无线 访问接入点的编号、设备ID等);将该识别标识存储于该用户终端所连接过的历史无 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根据该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存储 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来判断用户终端是否接入过多个不同的无线访问接入 点。由于无线访问接入点均有其各自的覆盖范围,因此,当判断出该用户终端接入过 不同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则说明该用户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

并且,进一步地,通过该移动终端连接至不同的无线AP时信号的强弱即可得出 移动终端与每个无线AP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判断出该移动终端具体的移动情况。 具体地,是先通过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与各个无线AP的连接信号的强度的不同, 可计算出该移动终端到各个无线AP的距离,并可进一步根据固定设置的各个无线 AP的位置信息(例如记录的坐标信息等)来获知该移动终端在连接到相应的无线AP 时的位置,从而可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位置。在此实施例中的情况, 更适用于需要携带移动终端在不同办公地点开展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及时定位,以便于 管理员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携带该移动终端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整体办 公效率。

并且,结合上述的位置变更的管控过程,能够应对各种更复杂的人员流动的情况。 即,当员工A进行了部门调动,从原始位置移动至变更位置,并且当管理员或是其 他工作人员要找到员工A时,员工A又携带着自己的移动终端离开了变更位置前往 会议室或是其他办公地点。则可将上述的位置变更管控及无线连接方式下的位置变更 管控相结合,从而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在企业内部找到目标任务员工A,很大程度上 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的效率。

当确认了被调动人员的位置发生变更之后,可通过上述步骤S102及步骤S103, 获取用户根据一位置变更请求所进行的位置变更操作;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 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取用户根据一位置变更请求所进行 的位置变更操作;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 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一种是通过客户端(agent)进行位置更新;另 一种是无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下文中将以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为例,对建立终端与管 控物理图层的关联关系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通过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应用此种方式建立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的关联 并进行位置更新的前提在于,在企业内网终端上预先安装有相应的应用程序 (application),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显示装置向用户展示与管 控物理图层相一致的物理图层。通过该物理图层可以向终端发出一位置变更请求。用 户在收到该位置变更请求后,可以在该物理图层中进行相应的位置变更操作。该位置 变更操作至少包括:用户点选自己的工位所对应的新的物理位置(具体的楼层、工位 等),并在点选后可输入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姓名、职位、所在部门等。 在应用程序通过该物理图层获取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之后,可通过企业内网将该用户 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包含上述的新的物理位置)同时上传至管控端服 务器,并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同时更新至管控物理图层中,此 时便建立了该用户的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将该用户终端的 物理位置信息进行更新。以上所述为针对一名用户建立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关联 的过程,针对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均可通过上述过程建立管控物理图层与用户终端 的关联,从而实现对管控端与终端之间关联关系的初始化。

上述的无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与通过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的主要 区别在于,此种方式并不要求用户的终端中安装有上述的应用程序,而是通过该用户 使用的终端所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等)来监控终端的流量使用情况。对 于流量进行监控,可通过对用户终端中例如浏览器的应用程序对其所使用的流量情况 进行统计,从而生成流量统计数据,将流量统计数据通过企业内网上传至管控端服务 器,管控端服务器获取并分析该流量统计数据中所包含的流量信息,从而获知该用户 终端的流量使用情况。当监控到某一用户终端中产生流量使用的状况时,表明该用户 终端已接入企业内网。此时,进一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 或mid等用以唯一识别该用户终端的标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与管控端服务器所 储存的已接入的终端列表中的唯一标识来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为新接入企业内网的 终端。如果该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为首次出现,则表明该用户终端是新接入企业内网 的终端。此时,管控端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的浏览器的当前网页的网页信息,对该网 页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对应于该用户的网络应用标签;匹配该网络应用标签和预置的 网络应用映射表,从而将与管控物理图层一致的物理图层推送至用户终端的浏览器。 具体地,可通过向用户终端的浏览器中推送一web页面的形式来推送该物理图层。 通过该物理图层可以向终端发出一位置变更请求。用户在收到该位置变更请求后,可 以在该web页面所显示的物理图层中进行相应的位置变更操作。该位置变更操作至 少包括:用户点选自己的工位在物理图层中所对应的新的物理位置(具体的楼层、工 位等),并在点选后可输入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户名、职位、所在部门等。 在web页面中获取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之后,可通过企业内网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 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包含上述的新的物理位置)同时上传至管控端服务器,并将 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同时更新至管控物理图层中,此时便建立了 该用户的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将该用户终端的物理位置信 息进行更新。

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还可包含一移 动轨迹的显示步骤(S104),如图3所示。首先,根据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其所对应 的原始位置,然后,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将原始位置及新物理位置标记出来,还可根据 上述两个不同的位置在管控物理图层中显示出连接该原始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的最佳 移动轨迹,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或是查询该管控物理图层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 解到给被动人员的位置变更情况。

以上所描述的为针对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调动时在管控物理图层中进行位置 更新的过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针对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调动时,可 将多名工作人员分别以个人为单位,执行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所述的位置更新 过程。而针对多名工作人员移动轨迹的显示步骤,需分别生成每名工作人员各自的最 佳移动轨迹,并显示在各自对应的管控物理图层中。很显然,当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 描述的位置变更管控过程以及移动轨迹的显示展现三维立体模型透视图中时,其效果 更佳。并且,进一步地,还可根据该移动轨迹向管理员展示从被调动员工的而原始位 置到变更位置的具体路径,以提示管理员能够以最便捷的路径找到处在变更位置的该 名被调动员工。

而当一个部门需要变更工作地点时所要进行的位置更新过程则有所不同,以下进 行具体描述。通常情况下,同一部门的多名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多台终端设备均设置在 同一片区域内,且在管控端服务器中所记录的该部门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里也 是连续记录的。因此,当涉及到整个部门的移动时,则无需上述的以个人为单位的位 置变更过程,而是以整个部门作为整体,通过在管控物理图层中进行多点点选或是框 选等方式,将整个部门的原始工位选中,作为一个整体一同移动至该部门的变更位置 所在的区域,从而实现整个部门位置的变更。通过这种方式,也限定了该部门中各个 员工所使用终端设备的变更区域,因此,在管控端在该变更区域中对该部门中每名员 工的终端设备的变更位置进行检测以及更新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也将大大减少。具体 地,管控端可以先通过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3将该部门中的其中一个员工的位置 变更情况进行更新,然后在该部门原始记录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中查找该部门 其他员工的终端设备,并在变更区域的范围内查找对应的终端设备ID,以进行关联 和更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通过监控多台终端同时或短时间内变更了接入交换机的端 口,则可进一步根据在管控端服务器中所记录的该部门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来 判断此多台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部门,并且可判断多台终端是否为该部门中所有的终 端设备,如果是,则说明此时的事件为该部门整体的调动。因此,可形成批量处理过 程,针对该多台终端一并移动至新的变更位置,并同时记录在该部门的相关信息中, 以更新在管控端服务器中该部门以及该部门中多名员工及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变 更情况。

同样地,针对整个部门的位置变更,也可通过上述的步骤S104来显示该部门的 原始位置到变更位置的移动轨迹,使管控端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看到该部门的 位置变更情况。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将一基于物理 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并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 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 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以适 于企业内网中不同使用者来进行企业内网的管控,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 政化参与,因而也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如图4 所示,该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主要包括:位置变更判断单元 100、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和位置更新单元300等。其中,该位置变更判断单 元100用于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用于当终 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位置更新单元300用于根据位 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 置进行更新。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将一基于物理 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并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 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 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以适 于企业内网中不同使用者来进行企业内网的管控,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 政化参与,因而也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 新系统中的各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的管控物理图层,是基于物理位置的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 控的界面。该管控物理图层的建立过程如下:

首先将企业内各个楼层的内部结构图作为基础性模板进行导入。如图2所示,该 图所示出的为企业中某一楼层的内部结构平面图,仅为举例说明该内部结构图的样 式。在实际应用中,导入的内部结构图可以是通过例如是AutoCad等制图工具所绘制 的绘图文件,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并且,图2所示出得仅为其中跟一个楼层的二维 平面布局图,在实际应用中,该内部结构图还可以针对不同的办公设备(例如终端、 办公座椅等)匹配不同的纵高,从而形成一个具有立体效果的布局视图。并且,最终 呈现的整体效果中,还可将多个楼层的二维平面布局图或是具有立体效果的布局视图 相叠加,从而形成该企业整个办公环境(例如一栋办公大楼或是多层办公楼层相叠加) 作为整体的三维立体模型透视图。

在导入了内部结构图之后,即可根据该内部结构图在管控端(服务器端)创建基 于该内部结构图的管控物理图层,并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定义与终端相对应的信息点。 具体地,该信息点包括但不限于:区域信息点、办公楼信息点、终端信息点、企业服 务信息点、应用程序信息点及网络设备信息点等。通过定义上述各种信息点,使得管 控物理图层中的各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的信息与实际物理空间中的各 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的信息一一对应。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是通过在 上述的内部结构图中的各楼层信息、各类设备、终端、接口等所对应的坐标信息的不 同来定义其相应的信息点,并记录在管控端服务器中,以备后续的管控过程中进行调 用。

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实际应用过 程中,企业内部时常会有多个部门之间进行项目合作,便会涉及相关技术人员的借调, 以及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搬迁。但在现有的企业内网管控系统中,很难针对每一次 人员调动和终端设备的搬迁给出十分简单和醒目的提示,使得管理员或其他工作人员 查找或是联系该名被调动的人员的过程较为复杂和繁琐,有时甚至可能找不到该名被 调动的人员,从而造成工作的延误,导致整体工作效率的降低。

针对上述情况,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提出 了相应的管控措施,在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具体用于:根据该 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及该用户终端所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编号来判断该用户 终端的位置是否变更。具体地,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该位置变更判断单元 100包括:编号获取模块101、编号比对模块102及位置变更判断模块103。以下将 以交换机作为上述的网络通信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判断该用户终端的位置是 否发生改变的过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

由于被调动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中存储有大量的工作数据等重要数据,所以在人 员调动时,一般是被调动人员使用的终端设备与该名人员一同移动至新的工作位置。 而当同一台终端设备在不同的位置连接到企业内网中时,则是连接到了网络交换机的 不同端口,因此,可获取终端设备连接到的交换机的端口信息,再根据同台终端设备 连接到交换机不同端口的情况来判断出该被调动人员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移动之后 的变更位置。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先通过上述的编号获取模块101根据该用户终端 的识别信息(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或mid等用以唯一识别该用户 终端的标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获取该用户终端当前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的编号; 通过编号比对模块102获取各用户终端及其所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编号,并生成一参 照列表(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以记录各用户终端与其所连接的交换机的端 口的编号的对应关系;将当前连接的端口的编号与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中的该 用户终端的识别信息所对应的端口编号进行比对;再通过位置变更判断模块103根据 当前连接的端口编号与终端及交换机端口对应列表中的端口编号是否相同来判断该 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是否发生变更。若当前连接的端口编号与终端及交换机端口 对应列表中的端口编号不相同,说明该终端连接的交换机的端口发生了变更,则该终 端的物理位置也发生变更。

在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所进行的位置变更过程的 管控还可体现在通过无线连接至企业内网的移动终端上。在此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 该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包括:识别标识获取模块104、识别标识存储模块105及接 入点判断模块106。在企业内部,可在多个固定位置设置有无线访问节点(无线AP, AccessPoint)。企业员工使用的移动终端可以通过该无线AP来接入企业内网。而在 企业员工携带着移动终端从一个办公地点移动到另一个办公地点时(例如,员工携带 着笔记本电脑从自己的工位到另一个部门同事的工位,或是携带平板电脑从自己的工 位到会议室开会等等),不同的办公地点可能处于不同的无线AP所覆盖的范围,因 此,可通过用户终端所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WirelessAccessPoint)的变化情况来 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变更。在具体实施时,是先通过识别标识获取模块104根据用户 终端的识别信息(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或mid等用以唯一识别该 用户终端的标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获取该用户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 的识别标识(例如该无线访问接入点的编号、设备ID等);再由识别标识存储模块 105将该识别标识存储于该用户终端所连接过的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 表中;然后通过接入点判断模块106根据该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存 储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来判断用户终端是否接入过多个不同的无线访问接 入点。由于无线访问接入点均有其各自的覆盖范围,因此,当判断出该用户终端接入 过不同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则说明该用户终端的位置发生变化。

并且,进一步地,通过该移动终端连接至不同的无线AP时信号的强弱即可得出 移动终端与每个无线AP间的距离,从而进一步判断出该移动终端具体的移动情况。 具体地,是先移动终端在移动过程中与各个无线AP的连接信号的强度的不同,计算 出该移动终端到各个无线AP的距离,并可进一步根据固定设置的各个无线AP的位 置信息(例如记录的坐标信息等)来获知该移动终端在连接到相应的无线AP时的位 置,从而可获取该移动终端的移动轨迹以及移动位置。在此实施例中的情况,更适用 于需要携带移动终端在不同办公地点开展工作的工作人员的及时定位,以便于管理员 以及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找到携带该移动终端的工作人员,从而提高整体办公 效率。

并且,结合上述的位置变更的管控过程,能够应对各种更复杂的人员流动的情况。 即,当员工A进行了部门调动,从原始位置移动至变更位置,并且当管理员或是其 他工作人员要找到员工A时,员工A又携带着自己的移动终端离开了变更位置前往 会议室或是其他办公地点。则可将上述的位置变更管控及无线连接方式下的位置变更 管控相结合,从而实现在最短时间内,在企业内部找到目标任务员工A,很大程度上 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的效率。

当确认了被调动人员的位置发生变更之后,可通过上述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 200获取用户根据一位置变更请求所进行的位置变更操作,并通过位置更新单元300 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 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获取用户根据一位置变更请求所进行 的位置变更操作;根据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终端在管控物理图 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一种是通过客户端(agent)进行位置更新;另 一种是无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下文中将以用户所使用的终端为例,对建立终端与管 控物理图层的关联关系的过程进行举例说明。

通过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应用此种方式建立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的关联 并进行位置更新的前提在于,在企业内网终端上预先安装有相应的应用程序 (application),该应用程序可以通过用户使用的终端设备的显示装置向用户展示与管 控物理图层相一致的物理图层。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可通过该物理图层向终端 发出一位置变更请求。具体地,用户在收到该位置变更请求后,可以在该物理图层中 进行相应的位置变更操作。该位置变更操作至少包括:用户点选自己的工位所对应的 新的物理位置(具体的楼层、工位等),并在点选后可输入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 用户姓名、职位、所在部门等。在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通过应用程序中的该物 理图层获取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之后,可通过企业内网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 用的终端信息(包含上述的新的物理位置)同时上传至管控端服务器,并由位置更新 单元300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同时更新至管控物理图层中,并 建立该用户的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将该用户终端的物理位 置信息进行更新。以上所述为针对一名用户建立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关联的过 程,针对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均可通过上述过程建立管控物理图层与用户终端的关 联,从而实现对管控端与终端之间关联关系的初始化。

上述的无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与通过客户端进行位置更新的方式的主要 区别在于,此种方式并不要求用户的终端中安装有上述的应用程序,而是通过该用户 使用的终端所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例如交换机等)来监控终端的流量使用情况。对 于流量进行监控,可通过对用户终端中例如浏览器的应用程序对其所使用的流量情况 进行统计,从而生成流量统计数据,将流量统计数据通过企业内网上传至管控端服务 器,管控端服务器获取并分析该流量统计数据中所包含的流量信息,从而获知该用户 终端的流量使用情况。当监控到某一用户终端中产生流量使用的状况时,表明该用户 终端已接入企业内网。此时,进一步根据该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例如是mac地址 或mid等用以唯一识别该用户终端的标识,本发明并不以此为限)与管控端服务器所 储存的已接入的终端列表中的唯一标识来判断该用户终端是否为新接入企业内网的 终端。如果该用户终端的唯一标识为首次出现,则表明该用户终端是新接入企业内网 的终端。此时,管控端服务器接收用户终端的浏览器的当前网页的网页信息,对该网 页信息进行分析,获得对应于该用户的网络应用标签;匹配该网络应用标签和预置的 网络应用映射表,从而将与管控物理图层一致的物理图层推送至用户终端的浏览器。 具体地,可通过向用户终端的浏览器中推送一web页面的形式来推送该物理图层。 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通过该物理图层可以向终端发出一位置变更请求。用户在 收到该位置变更请求后,可以在该web页面所显示的物理图层中进行相应的位置变 更操作。该位置变更操作至少包括:用户点选自己的工位在物理图层中所对应的新的 物理位置(具体的楼层、工位等),并在点选后可输入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包括:用 户名、职位、所在部门等。在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通过该web页面中获取了 该用户的基本信息之后,可通过企业内网将该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 (包含上述的新的物理位置)同时上传至管控端服务器,并由位置更新单元300将该 用户的基本信息及其所使用的终端信息同时更新至管控物理图层中,并建立该用户的 终端与管控物理图层之间相对应的关联关系,并将该用户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更 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上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 还可包含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400、移动轨迹生成单元500及移动轨迹显示单元600 等。其中,该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400用于根据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终端的原始物理 位置,并将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标记在管控物理图层中;移动轨迹生成单元 500用于根据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生成终端的最佳移动轨迹;移动轨迹显示单 元600用于将最佳移动轨迹显示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通过上述的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400根据终端的识别信息 获取其所对应的原始位置,然后,可通过上述的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400将该原始位 置及新物理位置分别标记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并且,可由移动轨迹生成单元500根据 上述两个不同的位置生成连接该原始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的最佳移动轨迹,并通过移动 轨迹显示单元600将该最佳移动轨迹显示在管控物理图层中,从而使得管理人员或是 查询该管控物理图层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给被动人员的位置变更情况。

以上所描述的为针对一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调动时在管控物理图层中进行位置 更新的过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针对多名工作人员进行工作调动时,可 将多名工作人员分别以个人为单位,执行上述的位置更新过程。而针对多名工作人员 移动轨迹的显示过程,需通过该移动轨迹生成单元500分别生成每名工作人员各自的 最佳移动轨迹,并由移动轨迹显示单元600将每名工作人员各自的最佳移动轨迹分别 显示在各自对应的管控物理图层中。很显然,当将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位置变更 管控过程以及移动轨迹的显示展现三维立体模型透视图中时,其显示效果更佳。并且, 进一步地,还可根据该移动轨迹向管理员展示从被调动员工的而原始位置到变更位置 的具体路径,以提示管理员能够以最便捷的路径找到处在变更位置的该名被调动 员工。

而当一个部门需要变更工作地点时所要进行的位置更新过程则有所不同,以下进 行具体描述。通常情况下,同一部门的多名工作人员所使用的多台终端设备均设置在 同一片区域内,且在管控端服务器中所记录的该部门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里也 是连续记录的。因此,当涉及到整个部门的移动时,则无需上述的以个人为单位的位 置变更过程,而是以整个部门作为整体,通过在管控物理图层中进行多点点选或是框 选等方式,将整个部门的原始工位选中,作为一个整体一同移动至该部门的变更位置 所在的区域,从而实现整个部门位置的变更。通过这种方式,也限定了该部门中各个 员工所使用终端设备的变更区域,因此,在管控端在该变更区域中对该部门中每名员 工的终端设备的变更位置进行检测以及更新的过程所花费的时间也将大大减少。具体 地,管控端可以先通过上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100、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200和 位置更新单元300将该部门中的其中一个员工的位置变更情况进行更新,然后在该部 门原始记录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中查找该部门其他员工的终端设备,并在变更 区域的范围内查找对应的终端设备ID,以进行关联和更新。

在另一实施例中,当通过监控多台终端同时或短时间内变更了接入交换机的端 口,则可进一步根据在管控端服务器中所记录的该部门的多台终端设备的记录列表来 判断此多台终端是否同属于一个部门,并且可判断多台终端是否为该部门中所有的终 端设备,如果是,则说明此时的事件为该部门整体的调动。因此,可形成批量处理过 程,针对该多台终端一并移动至新的变更位置,并同时记录在该部门的相关信息中, 以更新在管控端服务器中该部门以及该部门中多名员工及其所使用的终端设备的变 更情况。

同样地,针对整个部门的位置变更,也可通过上述的移动轨迹显示单元600来显 示该部门的原始位置到变更位置的移动轨迹,使管控端的工作人员能够更加直观地看 到该部门的位置变更情况。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将一基于物理 位置的物理图层作为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管控的界面,并将该管控物理图层上各信息 点的位置与终端的物理位置信息进行对应关联,并根据终端的位置变更实时更新管控 物理图层中的信息,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进行的管控过程呈现可视化、简单化,以适 于企业内网中不同使用者来进行企业内网的管控,使得对企业内网终端的管控趋于行 政化参与,因而也可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

A1、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 置变更更新方法包括:

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

当所述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置变更操作;

根据所述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所述终端在管控物理 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A2、根据A1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的原始物理位置,并将所述原始物理位置 及新物理位置标记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A3、根据A2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还包括:

根据所述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生成所述终端的最佳移动轨迹;

将所述最佳移动轨迹显示在所述管控物理图层中。

A4、根据A1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用户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的编号;

将所述端口的编号与终端及网络通信设备端口对应列表中的所述识别信息所对 应的端口编号进行比对;

判断所述终端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是否发生变更。

A5、根据A1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进一步包括:

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

将所述识别标识存储于所述终端连接过的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 中;

根据所述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判断所述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 生变更。

A6、根据A1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物理位置结构图为建筑内部各层的二维平面结构图或建筑内部三维立体结构 模型图。

B7、一种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 置变更更新系统包括:

位置变更判断单元,用于判断终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

位置变更操作获取单元,用于当所述终端的物理位置发生变更时,获取用户的位 置变更操作;

位置更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位置变更操作中包含的所述终端的新物理位置将所 述终端在管控物理图层中对应的信息点的位置进行更新。

B8、根据B7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还包括:

位置获取及标记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的原始物理位 置,并将所述原始物理位置及所述新物理位置标记在管控物理图层中。

B9、根据B8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还包括:

移动轨迹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原始物理位置及新物理位置生成所述终端的最 佳移动轨迹;

移动轨迹显示单元,用于将所述最佳移动轨迹显示在所述管控物理图层中。

B10、根据B7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包括:

编号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连接的网络通信 设备的端口的编号;

编号比对模块,用于将所述端口的编号与终端及网络通信设备端口对应列表中的 所述识别信息所对应的端口编号进行比对;

位置变更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终端连接的网络通信设备的端口是否发生变 更。

B11、根据B7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位置变更判断单元包括:

识别标识获取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终端的识别信息获取所述终端当前连接的无线 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

识别标识存储模块,用于将所述识别标识存储于所述终端连接过的历史无线访问 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中;

接入点判断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历史无线访问接入点的识别标识列表判断所述终 端的物理位置是否发生变更。

B12、根据B7所述的局域网内基于物理位置的位置变更更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物理位置结构图为建筑内部各层的二维平面结构图或建筑内部三维立体结构 模型图。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 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该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比 如ROM/RAM、磁碟、光盘等。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 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 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