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

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其利用呼吸、心率、皮电等人体生物信息和面部表情识别相结合进行用户情绪识别,利用压力、光电、温度等多种物理传感器信息识别用户意图,根据用户情绪和意图识别的结果进行智能控制决策,控制机器人相应的执行机构完成肢体动作和语音交互。应用本发明提供的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可以使机器人更加充分地理解用户的意图,了解其心理变化,满足对用户进行情感陪护的功能要求,更好的融入老人、儿童等使用者的生活。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8215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1510526445.8

  • 申请日2015-08-25

  • 分类号B25J1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毕强

  • 地址 100176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中路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2:06: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05

    授权

    授权

  • 2015-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5J11/00 申请日:201508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2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 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尤其引人关 注。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空巢老人已达到31.77%,并且 在空巢老人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达到60%。同时,由于目前大部 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同龄人的陪伴也容易影 响心理健康。因此,对于平时身边无人陪伴的老人和儿童,以何种 手段对其进行精神陪护,避免其心理疾病的发生,成为当前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近年来人们提出利用机器人来代替人进行 老年、儿童的精神陪伴。目前市面上已有一些能够与人进行互动的 机器人产品。但是,机器人若要真正达到对老年、儿童进行情感陪 护的功能要求,更好的融入其生活,首先要充分理解用户的意图, 了解其心理变化,针对不同用户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不同类型的交互。 很多研究表明,人的生理信息、面部表情、语音语调、手势动作等 多种方式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反映情绪和心理变化。

综上所述,如何实现针对老人、儿童不同情绪状态的个性化人 机交互控制,是本领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 人机交互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 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机械人对用户情绪以及用户意图进行智能识别;

S200、机械人根据所述智能识别结果得到智能决策;

S300、机械人根据智能决策结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出交互 动作。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机械人对用户情绪进行智能 识别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用户情绪识别具体利用呼吸、脉搏、心率、皮电等 人体生理信息,通过提取不同情绪下信号的多种特征,利用模式识 别算法进行情绪识别,将用户情绪识别为轻松、高兴、悲伤、愤怒 四种情绪信息;

S102、结合面部表情图像处理、识别进一步提高上述情绪识别 的准确性。

其中,所述人体生理信息通过可穿戴式采集装置进行采集,通 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信息传输。

其中,所述面部表情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上的摄像头进行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连接或是无线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机械人对用户意图进行智能 识别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3、所述用户意图识别具体利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压力、光 电、温度多种传感器信息判别周围环境和用户动作,同时利用安装 在机器人上的麦克风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通过语音信号处理与特 征提取,进行语音识别,将语音识别的结果与传感器信息融合,识 别用户意图。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智能识别结 果得到智能决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所述智能决策方法根据用户情绪和意图识别的结果进行 智能控制决策,并得到控制机器人相应的执行机构完成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智能决策结果,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出交互动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所述机械人接收控制指令;

S302、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各个执行机构执行交 互动作。

进一步地,在S302步骤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 制各个执行机构执行交互动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3、所述机械人采用各个步进电机控制机器人完成肢体动 作,实现机器人与人的动作交互;

S304、所述机械人通过扬声器播放语音、音乐声音文件,实现 机器人与人的语音交互。

进一步地,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步进电机用于对应控制机械人 的机械手、机械臂、机械腿、机械人头实现模仿动物相应的握手、 拥抱、走路、摇头动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 方法,其具体包括实施三部分操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S100、机 械人对用户情绪以及用户意图进行智能识别;S200、机械人根据所 述智能识别结果得到智能决策;S300、机械人根据智能决策结果,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出交互动作。

主要由两个方面的技术优势;1.能够通过多种传感器信息实现 对人的情绪、意图的识别,为机器人良好的人际交互提供前提条件。 2.能够使机器人根据用户的情绪和意图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反 应,实现个性化的人机交互,更好的起到对老人、儿童精神陪伴的 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 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 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 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 人机交互方法的总体控制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 人机交互方法中的用户情绪识别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 人机交互方法中的用户意图识别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 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 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 “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 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 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 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 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 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 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 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 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 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 描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 机交互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0、机械人对用户情绪以及用户意图进行智能识别;

S200、机械人根据所述智能识别结果得到智能决策;

S300、机械人根据智能决策结果,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出交互 动作。

即本发明是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 法,参考图1,主要包括用户情绪识别、用户意图识别、智能决策、 人机交互几部分。

下面对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的具体 操作以及具体技术效果做一下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机械人对用户情绪进行智能 识别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1、所述用户情绪识别具体利用呼吸、脉搏、心率、皮电人 体生理信息,通过提取不同情绪下信号的多种特征,利用模式识别 算法进行情绪识别,将用户情绪识别为轻松、高兴、悲伤、愤怒四 种情绪信息;

S102、结合面部表情图像处理、识别进一步提高上述情绪识别 的准确性。

其中,所述人体生理信息通过可穿戴式采集装置进行采集,通 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信息传输。

其中,所述面部表情通过安装在机器人上的摄像头进行采集。

进一步地,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包括蓝牙连接或是无线网络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式采集装置是穿戴在用户身上的电子采 集装置,其可以有效的采集用户身上的人体生理信息(即对人体生 理特征的检测);然后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将人体生理信息传递给机械 人,待机械人对上述信息进行分析和识别处理。

上述可穿戴式采集装置与机械人的通信方式,当然也可以通过 有线方式进行通信连接(例如接口连接);只不过采用上述无线通信 方式是更为优选的方式;在无线通信方式中,更优选采用蓝牙连接 或是无线网络连接。

进一步地,在步骤S100中,所述机械人对用户意图进行智能 识别的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03、所述用户意图识别具体利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压力、光 电、温度多种传感器信息判别周围环境和用户动作,同时利用安装 在机器人上的麦克风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通过语音信号处理与特 征提取,进行语音识别,将语音识别的结果与传感器信息融合,识 别用户意图。

进一步地,在步骤S200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智能识别结 果得到智能决策,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01、所述智能决策方法根据用户情绪和意图识别的结果进行 智能控制决策,并得到控制机器人相应的执行机构完成控制指令。

进一步地,在步骤S300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智能决策结果, 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输出交互动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1、所述机械人接收控制指令;

S302、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制各个执行机构执行交 互动作。

进一步地,在S302步骤中,所述机械人根据所述控制指令控 制各个执行机构执行交互动作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303、所述机械人采用各个步进电机控制机器人完成肢体动 作,实现机器人与人的动作交互;

S304、所述机械人通过扬声器播放语音、音乐声音文件,实现 机器人与人的语音交互。

进一步地,各个所述步进电机用于对应控制机械人的机械手、 机械臂、机械腿、机械人头实现模仿动物(例如:包括人类或是其 他宠物动物等)相应的握手、拥抱、走路、摇头动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机械人的机械构造中,一般包括机械手臂、 机械手、机械腿以及机械人头,其各自都通过步进电机实施驱动动 作;例如,当需要进行模仿人类握手时候,机械人采用的交互动作 是,机械手上的步进电机实施运动,驱动机械手与手臂摆动一定角 度并往复运动,进而实现模仿人类握手的动作。

下面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用户情绪及意 图识别的机器人人机交互方法进行说明:

参考图2所示,情绪识别主要利用呼吸、脉搏、心率、皮电人 体生理信息,通过提取不同情绪下信号的多种特征,利用模式识别 算法进行情绪识别,将用户情绪识别为轻松、高兴、悲伤、愤怒四 种。同时,结合面部表情图像处理、识别进一步提高情绪识别的准 确性。其中,人体生理信息通过可穿戴式采集装置进行采集,通过 蓝牙等无线通信方式与机器人进行信息传输;面部表情通过安装在 机器人上的摄像头进行采集。

参考图3所示,用户意图识别主要利用安装在机器人上的压力、 光电、温度等多种传感器信息判别周围环境和用户动作,同时利用 安装在机器人上的麦克风对声音信号进行采集,通过语音信号处理 与特征提取,进行语音识别,将语音识别的结果与传感器信息融合, 识别用户意图。如:语音聊天、信息查询、播放音乐、肢体互动等。

在机器人控制过程中,信息输入和控制输出并非简单的一对一 的对应关系,而是一个相互交叉的复杂网络。由于多传感信息的输 入,机器人可以检测到用户的多种情绪和意图,在不同情绪状况下, 相同的用户意图也需要不同的控制回应。如:在高兴和悲伤的情绪 下,聊天、动作交互等内容都应有所区别。本发明的智能决策是根 据用户情绪和意图识别的结果决定智能控制的指令,从而使机器人 实现个性化的人机交互。

人机交互主要采用步进电机控制机器人肢体动作,实现机器人 与人的动作交互,如:握手、摇头、拥抱;通过扬声器播放声音文 件,实现机器人与人的语音交互,如:聊天、播放音乐、信息查询 等。

本发明的突出特点是能够融合多种传感器信息进行用户情绪和 意图的识别,能够是机器人根据用户的不同情绪和意图有针对性的 进行与人的肢体互动、语音对话等情感交流活动,更具有亲和力, 容易广泛受到老人、儿童的喜爱,特别适用于对老人、儿童进行情 感陪护,能够有效减轻其孤独感。可广泛用于老年人、儿童家庭以 及养老院、幼儿园等多种场所,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用户情绪及意图识别的机器 人人机交互方法,其能够通过多种传感器信息实现对人的情绪、意 图的识别,为机器人良好的人际交互提供前提条件。同时其能够使 机器人根据用户的情绪和意图有针对性的做出不同的反应,实现个 性化的人机交互,更好的起到对老人、儿童精神陪伴的作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 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 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 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