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

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

摘要

本发明属于飞机翼面加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所述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包括位控作动筒底座、位控作动筒、摇臂框架、摇臂框架底座及加载作动筒。所述摇臂框架包括加载段、连接段、支撑段。其中,加载段和支撑段分别连接在连接段两侧,所述支撑段与摇臂框架底座顶部铰接,连接段与支撑段的结合部与位控作动筒顶部铰接,位控作动筒底部铰接在位控作动筒底座上,加载作动筒一端与加载段铰接,另一端连接试验件。本发明能够实现活动翼面试验载荷与运动的活动翼面始终保持一定角度的随动加载,为同类形活动翼面结构的静力、疲劳试验打开了一条更真实的模拟、验证试验的途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214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78574.8

  • 申请日2014-04-29

  • 分类号G01M99/00;

  • 代理机构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 代理人杜永保

  • 地址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86号信箱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57: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3-02

    授权

    授权

  • 2015-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99/00 申请日:201404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机翼面加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对于飞机活动翼面静力、疲劳试验,基本上是在活动翼面处于静止状 态下进行的,随着试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试验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提出了在试验 中活动翼面运动的同时试验加载装置进行协调随动加载的要求。

随动加载问题在静力试验及功能试验中也曾出现过,以往的解决方法都是通 过多个载荷矢量合成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方法由于其对于设备数量及设备安装控 件的要求较高,大大的限制了它的应用范围,只能用于小规模试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本发明提供一种以位移作为控制量,能够实现加载设备 的大角位移随动加载,真实模拟活动翼面受载情况的随动加载装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其包括位控作动筒底 座、位控作动筒、摇臂框架、摇臂框架底座及加载作动筒,所述摇臂框架包括加 载段、连接段、支撑段,其中,加载段和支撑段分别连接在连接段两侧,所述支 撑段与摇臂框架底座顶部铰接,连接段与支撑段的结合部与位控作动筒顶部铰 接,位控作动筒底部铰接在位控作动筒底座上,加载作动筒一端与加载段铰接, 另一端连接试验件。

加载段和支撑段与连接段之间的交角均大于90°。

连接段与支撑段的结合部与位控作动筒连接处设置有单耳内嵌关节轴承。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确定安装在随动加载装置上的位控作动筒的收放指令,利用已有 的试验加载协调控制系统驱动位控作动筒伸缩运动,驱动摇臂框架跟随活动翼面 转动,实现安装在摇臂框架上的加载作动筒与活动翼面的协调运动,实现活动翼 面试验载荷与运动的活动翼面始终保持一定角度的随动加载。解决了以往试验方 式只能在活动翼面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加载的问题,为同类形活动翼面结构的静 力、疲劳试验打开了一条更真实的模拟、验证试验的途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位控作动筒底座、2-位控作动筒、3-摇臂框架、4-摇臂框架底座、5- 加载作动筒、6-试验件(活动翼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其是本发明活动翼面随动加载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活动 翼面随动加载装置,其包括位控作动筒底座、位控作动筒、摇臂框架、摇臂框架 底座及加载作动筒,所述摇臂框架包括加载段、连接段、支撑段。其中,加载段 和支撑段分别连接在连接段两侧,所述支撑段与摇臂框架底座顶部铰接,连接段 与支撑段的结合部与位控作动筒顶部铰接,位控作动筒底部铰接在位控作动筒底 座上,加载作动筒一端与加载段铰接,另一端连接试验件。

当试验件(活动翼面)运动时,试验控制系统控制位控作动筒伸长或缩短, 推动整个摇臂框架绕摇臂框架底座的铰支点转动,带动安装在摇臂框架上的的加 载作动筒与试验件(活动翼面)以相同速率到达同一位置,使安装在摇臂框架上 的加载作动筒与活动翼面的协调运动,同时加载作动筒对试验件施加相应的载 荷,实现活动翼面试验载荷与运动的活动翼面始终保持一定角度的随动加载,真 实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其活动翼面的运动过程中的受载。通过对位控作动筒行程 的选择及位控作动筒底座与摇臂框架底座几何尺寸及位控作动筒底座与摇臂框 架底座之间几何关系的调整,可实现不大于75°的随动加载。

加载段和支撑段与连接段之间的交角均大于90°,避免试验件与摇臂框架 的碰撞及加载作动筒与摇臂框架之间的碰撞,保证了试验件与试验设施的安全。

连接段与支撑段的结合部与位控作动筒连接处设置有单耳内嵌关节轴承, 避免铰支点的卡滞。

本发明通过确定安装在随动加载装置上的位控作动筒的收放指令,利用已有 的试验加载协调控制系统驱动位控作动筒伸缩运动,驱动摇臂框架跟随活动翼面 转动,实现安装在摇臂框架上的加载作动筒与活动翼面的协调运动,实现活动翼 面试验载荷与运动的活动翼面始终保持一定角度的随动加载。解决了以往试验方 式只能在活动翼面固定的状态下进行加载的问题,为同类形活动翼面结构的静 力、疲劳试验打开了一条更真实的模拟、验证试验的途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