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玉米秸秆300-330份、烘干鸡粪280-340份、氨基酸水溶液13-16份、蔗糖水溶液40-48份、碱蓬粉25-30份、艾草9-11份、磷灰石5-7份、复合菌剂A?3.8-4.4份、复合菌剂B?3.2-3.6份。复合菌剂A包括以下微生物:施氏假单胞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解蛋白弧菌。复合菌剂B包括以下微生物:里氏木霉、德氏乳酸乳杆菌、解蛋白弧菌、红曲霉。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肥料,氨基酸含量为22-24%,大分子蛋白含量为19-23%,纤维素含量降低55-6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370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沃科奇实业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79084.6

  • 发明设计人 卢洪亮;彭志强;张连鹏;郭学阳;

    申请日2015-08-03

  • 分类号C05G3/04(20060101);

  • 代理机构37205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吕翠莲

  • 地址 261100 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北海工业园内昌海大街以北、海林路以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52: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2

    授权

    授权

  • 2015-12-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3/04 申请日:2015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肥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集约化牧场的建立,鸡粪的产生量与日俱增,据统计,2013年中国畜禽粪便产生量几十亿吨,远远超过当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总量,畜禽粪便已成为城市郊区和农村环境的主要来源,不但危害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还影响到畜禽产业可持续发展。

从资源角度来说,鸡粪以有机质为主,含有一定量的氮磷钾和各种中微量元素,经过处理,可以成为很好的农业肥料。

同时农村玉米秸秆产生量巨大,大量的玉米秸秆被焚烧和遗弃,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而且对土壤有机质浪费严重。玉米秸秆中含有的氮、磷、钾、镁、钙、硫等元素是农作物生长必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因此,玉米秸秆也是丰富的肥料资源。玉米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左右,还含有氮、磷、钾相当一定量的碳铵、过磷酸钙和硫酸钾等。所以玉米秸秆还田对于改良土壤有着积极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1、能够提高土壤养分含量2、能够改善土壤性状3、能够优化农田生态环境。

当今社会积极发展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多为单一的菌种或复合菌种:一部分为微生物与化肥的复合物;只有少量的是玉米秸秆类的有机物、复合菌剂和畜禽粪便的复合体。而把鸡粪和玉米秸秆粉作为发酵原料,添加复合菌剂,探讨最佳发酵条件,优化工艺,达到解决玉米秸秆和鸡粪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目的。

纵观国际生物肥料的发展趋势,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由单功能向多功能方面发展,包括联合菌群的筛选、组合和使用,肥料功能向肥效合一等。

②由接种剂向复合生物肥发展。既可增加根际有益菌群,又可增加土壤活性有机质及营养元素,为有效菌种增殖和活动造肥提供基地。

③改进和提高应用效果。

④与营养元素或有机物的合理复合。

⑤与PGPR(植物根圈促生细菌)联合应用。

现有技术的鸡粪和玉米秸秆发酵生产的生物肥料具有以下缺陷:(1)氨基酸含量低,大分子蛋白和纤维素含量高,植物不容易吸收和利用;(2)使用现有技术的发酵生物肥料,提高作物产量效果较差;(3)现有技术的发酵生物肥料,改善种植区土壤效果不明显。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及其制备方法,实现以下发明目的:

1、提高生物肥料的氨基酸含量,降低大分子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使氨基酸含量为22-24%,大分子蛋白含量为19-23%,纤维素含量降低55-60%;

2、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提高作物种植产量;

3、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

4、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明显改善种植区土壤,提高土壤持水量、孔隙度、营养元素含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玉米秸秆300-330份、烘干鸡粪280-340份、氨基酸水溶液13-16份、蔗糖水溶液40-48份、碱蓬粉25-30份、艾草9-11份、磷灰石5-7份、复合菌剂A3.8-4.4份、复合菌剂B3.2-3.6份。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的复合菌剂A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施氏假单胞菌20×109CFU/g、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109CFU/g、解蛋白弧菌0.5×109CFU/g。

所述的复合菌剂B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里氏木霉13×109CFU/g、德氏乳酸乳杆菌15×109CFU/g、解蛋白弧菌1.5×109CFU/g、红曲霉15×109CFU/g。

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玉米秸秆310份、烘干鸡粪300份、氨基酸水溶液14.5份、蔗糖水溶液44份、碱蓬粉27份、艾草10份、磷灰石6份、复合菌剂A4.1份、复合菌剂B3.4份。

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复合菌剂A、制备复合菌剂B、腐熟基料的准备、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发酵步骤。

所述腐熟基料的准备步骤包括将玉米秸秆粉碎为0.2-1cm的碎渣;将鸡粪磨碎,细度为40目。

所述第一次发酵步骤:向腐熟基料中撒入复合菌剂A,均匀撒入,80rpm搅拌20min,堆成高度约1.5米的腐熟堆,发酵,每五天翻抛一次,发酵20天。

所述第二次发酵步骤:向腐熟基料撒入复合菌剂B,均匀撒入,100rpm搅拌10min,堆成高度约1米的腐熟堆,进行常温陈化发酵,每1天翻抛一次,发酵10天。

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肥料,氨基酸含量为22-24%,大分子蛋白含量为19-23%,纤维素含量降低55-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采用本发明制备的生物肥料,氨基酸含量为22-24%,大分子蛋白含量为19-23%,纤维素含量降低55-60%;

2、本发明生物肥料营养元素齐全,易被植物吸收,明显提高作物种植产量;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种植胡萝卜,产量为6500-6800kg/亩;

3、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明显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种植的胡萝卜:蛋白质含量为0.68-0.72g/100g,钙含量为42-45mg/100g,胡萝卜素含量为3.82-3.86mg/100g;

4、本发明生物肥料对土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1年后,对种植区土壤有明显改善,土壤持水量提高9-12%,土壤孔隙度提高12.8-15.4%,土壤总氮含量提高22.1-24.6%,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43.2-45.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中,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保藏号为ACCC01977,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保藏号为CGMCC1.1923,解蛋白弧菌(Vibrioproteolyticus)保藏号为MCCC1H00046,里氏木霉(Trichodermareesei)保藏号为ACCC30911,德氏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保藏号为ACCC10183,红曲霉(Monascusanka)保藏号为ACCC30341,上述菌种均来自市售。

实施例1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

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玉米秸秆300份、烘干鸡粪280份、氨基酸水溶液16份、蔗糖水溶液40份、碱蓬粉25份、艾草9份、磷灰石5份、复合菌剂A4.4份、复合菌剂B3.2份;

所述的烘干鸡粪:含水量为13%;

所述的氨基酸水溶液:含亮氨酸3%、异亮氨酸7%、缬氨酸6%、胱氨酸5%、甲硫氨酸9%;

所述的蔗糖水溶液:浓度为60%;

所述的艾草:为细度80目的粉末,含水量为7%;

所述的复合菌剂A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施氏假单胞菌20×109CFU/g、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109CFU/g、解蛋白弧菌0.5×109CFU/g;

所述的复合菌剂B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里氏木霉13×109CFU/g、德氏乳酸乳杆菌15×109CFU/g、解蛋白弧菌1.5×109CFU/g、红曲霉15×109CFU/g。

上述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2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

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玉米秸秆310份、烘干鸡粪300份、氨基酸水溶液14.5份、蔗糖水溶液44份、碱蓬粉27份、艾草10份、磷灰石6份、复合菌剂A4.1份、复合菌剂B3.4份;

所述的烘干鸡粪:含水量为13%;

所述的氨基酸水溶液:含亮氨酸3%、异亮氨酸7%、缬氨酸6%、胱氨酸5%、甲硫氨酸9%;

所述的蔗糖水溶液:浓度为60%;

所述的艾草:为细度80目的粉末,含水量为7%;

所述的复合菌剂A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施氏假单胞菌20×109CFU/g、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109CFU/g、解蛋白弧菌0.5×109CFU/g;

所述的复合菌剂B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里氏木霉13×109CFU/g、德氏乳酸乳杆菌15×109CFU/g、解蛋白弧菌1.5×109CFU/g、红曲霉15×109CFU/g。

上述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3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

所述的生物肥料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配比的组分:

玉米秸秆330份、烘干鸡粪340份、氨基酸水溶液13份、蔗糖水溶液48份、碱蓬粉30份、艾草11份、磷灰石7份、复合菌剂A3.8份、复合菌剂B3.6份;

所述的烘干鸡粪:含水量为13%;

所述的氨基酸水溶液:含亮氨酸3%、异亮氨酸7%、缬氨酸6%、胱氨酸5%、甲硫氨酸9%;

所述的蔗糖水溶液:浓度为60%;

所述的艾草:为细度80目的粉末,含水量为7%;

所述的复合菌剂A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施氏假单胞菌20×109CFU/g、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109CFU/g、解蛋白弧菌0.5×109CFU/g;

所述的复合菌剂B包括以下含量的微生物:里氏木霉13×109CFU/g、德氏乳酸乳杆菌15×109CFU/g、解蛋白弧菌1.5×109CFU/g、红曲霉15×109CFU/g。

上述百分数均为质量百分数。

实施例4一种采用复合菌剂二次好氧发酵的生物肥料的制备方法

步骤1、制备复合菌剂A和复合菌剂B

a.制备复合菌剂A:

分别将施氏假单胞菌、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和解蛋白弧菌;进行菌种活化、扩培,培养液经过离心、分离菌渣,得到菌悬液;菌悬液混合并喷洒在载体上,制得粉剂的复合菌剂A;

所述的复合菌剂A含水量为28%;

所述的载体为淀粉和白糖的混合物,混合重量比为3:0.5;

所述复合菌剂A中微生物含量为:施氏假单胞菌20×109CFU/g、嗜热脂肪芽孢杆菌10×109CFU/g、解蛋白弧菌0.5×109CFU/g;

b.制备复合菌剂B:

分别将里氏木霉、德氏乳酸乳杆菌、解蛋白弧菌和红曲霉;进行菌种活化、扩培,培养液经过离心、分离菌渣,得到菌悬液;菌悬液混合并喷洒在载体上,制得粉剂的复合菌剂B;

所述复合菌剂B含水量为34%;

所述的载体为淀粉;

所述复合菌剂B中微生物含量为:里氏木霉13×109CFU/g、德氏乳酸乳杆菌15×109CFU/g、解蛋白弧菌1.5×109CFU/g、红曲霉15×109CFU/g。

步骤2、腐熟基料的准备

a.将玉米秸秆粉碎为0.2-1cm的碎渣;将鸡粪磨碎,细度为40目;

b.按配方称取各原料,备用;

c.将玉米秸秆、烘干鸡粪、碱蓬粉、艾草、磷灰石混合,60rpm搅拌均匀,搅拌过程中喷入氨基酸水溶液和蔗糖水溶液,得到腐熟基料。

步骤3、第一次发酵

向步骤(2)准备好的腐熟基料中撒入复合菌剂A,均匀撒入,80rpm搅拌20min,堆成高度约1.5米的腐熟堆,发酵,每五天翻抛一次,发酵20天。

步骤4、第二次发酵

第一次发酵结束后,将腐熟堆摊开,晾至常温;撒入复合菌剂B,均匀撒入,100rpm搅拌10min,堆成高度约1米的腐熟堆,进行常温陈化发酵,每1天翻抛一次,发酵10天,得到成品生物肥料。

结果检测:

(1)对本发明生物肥料进行检测,结果见表1;

表1实施例1-3的生物肥料检测结果:

由表1可见,采用本发明制备生物肥料,明显提高肥料的氨基酸含量,降低大分子蛋白含量和纤维素含量,氨基酸含量为22-24%,大分子蛋白含量为19-23%,纤维素含量降低55-60%。

(2)实施例1-3的生物肥料作为基肥用于胡萝卜的种植,以普通的禽粪和玉米秸秆有机肥为对照组,施入量均为200kg/亩;除使用的基肥外,其他种植方法均相同,种植田块的土壤条件也相同,种植后对种植实验结果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2实施例1-3的生物肥料用于胡萝卜种植的效果

由表2可见,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种植胡萝卜,产量为6500-6800kg/亩,种植的胡萝卜:蛋白质含量为0.68-0.72g/100g,钙含量为42-45mg/100g,胡萝卜素含量为3.82-3.86mg/100g。

(2)采用实施例1-3的生物肥料1年后,对种植田块土壤进行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表3采用实施例1-3的生物肥料1年后的土壤指标

由表3可见,采用本发明生物肥料1年后,对种植区土壤得到了明显改善,土壤持水量提高9-12%,土壤孔隙度提高12.8-15.4%,土壤总氮含量提高22.1-24.6%,土壤有效钾含量提高43.2-45.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