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

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

摘要

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本发明涉及Stille反应制备联苯的方法,它为了解决现有Stille方法制备联苯类化合物有机锡利用率低的问题。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一、以三丁基氯化锡和溴苯为原料,在格氏试剂作用下反应合成三丁基苯基锡;二、通过卤代苯、三丁基苯基锡、碘化亚铜、氯化锂、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氟化铯DMF的混合液反应制备联苯,并收集滤渣;三、滤渣用丙酮溶解,不溶物用无水乙醇溶解,浓缩得到三丁基氟化锡;四、用饱和氯化铵四氢呋喃将氟化锡转化为有机氯化锡。本发明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使得联苯化合物最高产率达到97%,同时实现有机氯化锡的有效分离利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501696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齐齐哈尔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29910.9

  • 申请日2015-06-15

  • 分类号C07C15/14(20060101);C07C1/32(20060101);

  • 代理机构23109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牟永林

  • 地址 161006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文化大街4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47: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2-29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07C15/1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61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7-12-29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07C15/14 登记生效日:20171211 变更前: 变更后: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31

    授权

    授权

  • 2015-1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7C15/14 申请日:201506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Stille反应制备联苯过程中有机锡循环应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碳-碳键的生成是近十年来十分热门的一大课题,而以SP2杂化的碳-碳键合成是当 今有机合成所面临的新挑战。其中联苯类化合物是具有代表性的一类化合物,其基本骨架 是两个苯基相连所构成的,其最简单的代表物就是联苯(化学式:C12H10)。它的衍生物 包括联苯胺、联苯醚、八溴联苯醚、多氯联苯等。

很多具有生理功能的天然产物、医药中间体中普遍存在联苯类化合物,联苯类化合物 作为有机前体在药物合成、精细化工、高分子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因此联苯类物质合成方 法的研究一直都是有机合成方法学的热点研究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联苯类新型液晶材 料的迅猛发展,更是激发了有机化学工作者不断寻找和探索新的更有效合成此类化合物的 研究热情。

尽管从现有文献中可知,联苯类物质的合成方法繁多,但使用过渡金属催化,使苯的 衍生物直接偶联,仍然是合成联苯类化合物最简便,也是采用最多的方法。特别是金属钯 试剂研发以来,其以产率高,催化性能好,易处理等优点,倍受青睐。总的来说,过渡金 属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需要一个亲电物种(C-X,X=卤素、三氟甲磺酸、对甲苯磺酸、甲磺 酸等)和一个亲核物种(C-M,M=Mg.Zn、Sn等)反应。通过对大量有关Stille偶联反应的报 道的研究,发现该反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有机锡试剂与卤代芳香烃、卤代烷烃和酰氯等化 合物的反应。所谓Stille反应是基于Stille课题组对该类反应所做的大量研究,并确定了 该类反应的反应机理而命名。Stille在其综述中提出了该类反应的机理,一般包括四部分: (1)亲电体对金属钯的氧化加成;(2)有机锡与金属钯之间的基团转移;(3)金属钯络 合物本身的分子内异构化;(4)钯配合物的还原消除。在以上机理的步骤中,有机锡与金 属钯之间的基团转移为决速步骤。从目前报道文献来看,绝大多数的C-C和C-杂原子的 交叉偶联反应使用了钯催化剂,尽管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效率和很好的 选择性,然而钯昂贵的价格限制了它在药物合成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与钯相比,铜价格 低廉而且更环保,因而使用铜催化剂来实现C-C和C-杂原子键的形成,引起了有机化学 家浓厚的兴趣,这也是过渡金属催化领域中的一个新动向,而且对化学工业绿色化具有重 要意义。尽管铜催化价格便宜,但催化效果欠佳,从报道的文献来看,只采用铜试剂催化, 产率很低,一般达不到50%。最初,Stille反应仅局限于碘代、溴代以及活泼的氯代芳烃 的偶联反应,对于不活泼的氯代芳香烃则基本不反应。后来的研究发现用底物量的2倍 以上的CsF做助催化剂效果比较理想。

Stille反应有以下的优点:

1)有机锡试剂对空气和水不敏感,能够被方便的纯化和储存;

2)有些情况下水和空气对反应有促进作用;

3)对底物兼容性好;

4)副产物为锡盐分离容易;

5)产率一般较高。

但作为重要的金属还原试剂的有机锡化物,其毒性很大,对环境和进行此类反应的工 作者的生命安全威胁很大,所以对有机锡化物的后处理,也引起了众多科学工作者的重视。

应用Stille反应制备联苯类化合物,所用的有机锡一般为两类:即对称性烷基锡和 不对称烷基锡。对称性烷基锡一般为四苯基锡或四丁基锡。应用于合成联苯的不对称四烷 基锡,一般包括三甲基,三丁基等一系列含有苯的四烷基锡。有机锡化合物多具有高毒或 中等毒性。二烷基锡化合物主要引起胆管和肝脏损害,三烷基锡化合物特异作用于中枢神 经系统。四烷基锡在体内转化为三烷基锡,故其毒作用与其相应的三烷基锡化合物相似。 一般情况下,进行Stille反应之后,需要对毒性有机锡化物进行有效分离,使得废液达到 安全排放标准。但绝大多数有机锡化物没有实现循环再利用,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据 Stille等报道,反应后加入饱和氟化钾,可以使产品与有机锡化物分离,但没有做进一步 处理。有机锡化合物能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中,选择合适的溶剂萃取产物中有机锡,并回收 利用,真正实现绿色生产,降低成本,为实现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Stille方法制备联苯类化合物有机锡利用率低的问题,而 提供了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

本发明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现:

一、将金属镁屑、溴苯加入到带有恒压滴液漏斗和干燥管的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 加热回流1.5~2.5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冰水浴中,逐滴加入三丁基氯化锡四氢呋喃混合 液,得到灰白色沉淀,然后继续回流反应12~14h,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乙醚萃 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除杂,抽滤得到淡黄色液体,减压蒸馏后收集馏分,得到无色溶液 三丁基苯基锡;

二、用注射器将卤代苯、三丁基苯基锡、碘化亚铜、氯化锂、三苯基膦二氯化钯、 氟化铯DMF(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加入到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在105 ℃~110℃的温度下反应10h~12h,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氟化钾溶液,搅拌,过滤后收 集滤渣备用,滤液加入正己烷萃取,分液后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后得到淡 黄色固体,再通过柱分离得到联苯;

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滤渣进行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用丙酮超声溶解,静置1h 后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不溶物用无水乙醇超声溶解,抽滤后的滤液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得 到三丁基氟化锡白色粉末;

四、按三丁基氟化锡与氯化铵的物质量的比为1.0:1.5~2.0将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 化锡白色粉末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加热回流1.5h~2.0h,冷却至室温, 分液后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抽滤,将滤液旋蒸得到黄色溶液,减压蒸馏收集馏 分,得到三丁基氯化锡;

其中步骤二所述的卤代苯为溴苯或碘苯。

本发明步骤二在催化Stille偶联反应时加入CuI能够明显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反应时 间,采用钯铜连用,并加入氯化锂作助催化剂,同时加入氟化铯提高底物反应速率,通过 多组分协同作用,提高产物收率,缩短反应时间,降低生产成本。步骤三中三丁基氟化锡 不易溶于丙酮,但在乙醇中溶解度大,通过超声作用,用丙酮除去其它可溶性杂质,再用 乙醇超声溶解,从而提高三丁基氟化锡回收率。

本发明以三丁基氯化锡和溴苯为起始原料,在格氏试剂作用下合成三丁基苯基锡,以 卤代苯、三丁基苯基锡等为原料,二苯基膦氯化钯为催化剂,碘化亚铜等为助催化剂,通 过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用丙酮乙醇等对副产物有机氟化锡进行分离提纯,并用饱和氯化 铵四氢呋喃等将氟化锡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有机氯化锡,达到绿色合成的目的。

本发明优化了合成工艺条件,使得联苯类化合物最高产率可达到97%,同时实现有 机氯化锡的有效分离利用,其综合收率可达90%。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步骤一得到的三丁基苯基锡的核磁氢谱谱图;

图2为实施例一步骤一得到的三丁基苯基锡的核磁碳谱谱图;

图3为实施例一步骤一得到的三丁基苯基锡的红外光谱谱图;

图4为实施例一步骤二得到的联苯的核磁氢谱谱图;

图5为实施例一步骤二得到的联苯的核磁碳谱谱图;

图6为实施例一步骤二得到的联苯的红外光谱谱图;

图7为实施例一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化锡的核磁氢谱谱图;

图8为实施例一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化锡的核磁碳谱谱图;

图9为实施例一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化锡的红外光谱谱图;

图10为实施例一步骤四得到的三丁基氯化锡的核磁氢谱谱图;

图11为实施例一步骤四得到的三丁基氯化锡的核磁碳谱谱图;

图12为实施例一步骤四得到的三丁基氯化锡的红外光谱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按下 列步骤实施:

一、将金属镁屑、溴苯加入到带有恒压滴液漏斗和干燥管的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 加热回流1.5~2.5h,冷却至室温后置于冰水浴中,逐滴加入三丁基氯化锡四氢呋喃混合 液,得到灰白色沉淀,然后继续回流反应12~14h,再加入饱和氯化铵溶液,用乙醚萃 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除杂,抽滤得到淡黄色液体,减压蒸馏后收集馏分,得到无色溶液 三丁基苯基锡(MR=364.13);

二、用注射器将卤代苯、三丁基苯基锡、碘化亚铜、氯化锂、三苯基膦二氯化钯、 氟化铯DMF(N,N-二甲基甲酰胺)的混合液加入到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在105 ℃~110℃的温度下反应10h~12h,冷却至室温,加入饱和氟化钾溶液,搅拌,过滤后收 集滤渣备用,滤液加入正己烷萃取,分液后有机层中加入无水硫酸钠干燥,旋蒸后得到淡 黄色固体,再通过柱分离得到联苯(MR=154.21),并收集滤渣备用;

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滤渣进行真空干燥,冷却至室温,用丙酮超声溶解,静置1h 后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不溶物用无水乙醇超声溶解,抽滤后的滤液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得 到三丁基氟化锡(MR=309.05)白色粉末;

四、按三丁基氟化锡与氯化铵的物质量的比为1.0:1.5~2.0将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 化锡白色粉末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加热回流1.5h~2.0h,冷却至室温, 分液后取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抽滤,将滤液旋蒸得到黄色溶液,减压蒸馏收集馏 分,得到三丁基氯化锡(MR=325.49);

其中步骤二所述的卤代苯为溴苯或碘苯。

本实施方式步骤一中三丁基苯基锡收率为90%左右,步骤二中所述联苯的最大收率 为97%,步骤三所述三丁基氟化锡最大收率为87%,步骤四所述三丁基氯化锡最大收率 为97%。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一中金属镁屑、溴苯和 三丁基氯化锡的物质的量比为1.0:1.0:1.0~1.1。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不同的是步骤一将金属镁屑、溴 苯加入到带有恒压滴液漏斗和干燥管的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在37~45℃下加热回 流1.5~2.5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一所述的三丁 基氯化锡四氢呋喃混合液是按每克三丁基氯化锡溶于2mL四氢呋喃的比例得到的。其它 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三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所述的卤 代苯、三丁基苯基锡、碘化亚铜、氯化锂、三苯基膦二氯化钯、氟化铯的物质的量比为 1.0:1.05:0.085:3.0:0.04:1.5~2.0。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四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五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所述的氟化 铯DMF的混合液中氟化铯的浓度为0.3~0.5moL/L。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 至五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六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对步骤二得 到的滤渣在0.05atm,55±1℃的条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 一至六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用丙酮超声 溶解时,每克滤渣使用10~15mL的丙酮溶解。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七 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八之一不同的是步骤三按每克抽滤 得到的不溶物用35~40mL的无水乙醇的比例超声溶解。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 式一至八之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不同的是步骤四将步骤三得 到的三丁基氟化锡白色粉末与饱和氯化铵溶液在四氢呋喃中反应,在50℃下加热回流 1.5h~2.0h。其它步骤及参数与具体实施方式一至九之一相同。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按下列步骤实 施:

一、将2.4g(0.1mol)金属镁屑、15.7g(0.1mol)溴苯加入到带有恒压滴液漏斗 和干燥管的500ml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在40±1℃下加热回流2h,冷却至室温 后置于冰水浴中,30min内逐滴加入32.5g(0.1mol)三丁基氯化锡四氢呋喃混合液(溶 于65ml四氢呋喃),得到灰白色沉淀,然后在30±1℃下继续回流反应14h,再加入 20mL饱和氯化铵溶液,用300ml乙醚萃取,无水硫酸镁干燥后抽滤,滤液中通入干燥 氨气10min(10mL/min),抽滤,浓缩得到淡黄色液体,减压蒸馏后收集馏分(0.005atm, 164-168℃),得到32.2g无色透明溶液三丁基苯基锡,此步骤三丁基苯基锡的收率为89%;

二、用注射器将1.58g(10mmol)溴苯、3.864g(10.5mmol)三丁基苯基锡、0.163 g(0.85mmol)碘化亚铜、1.275g(30mmol)氯化锂、283mg(0.4mmol)三苯基膦二氯化 钯、3.042g(20mmol)氟化铯溶于50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的混合液加入到 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次,在110℃的温度下反应12h,取样用薄层色谱(TLC)确定反 应完全,冷却至室温,加入30mL饱和氟化钾溶液,搅拌15min,过滤后收集滤渣备用, 滤液用正己烷萃取,分液后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旋蒸得到淡黄色固体, 再通过柱分离(固定相:硅胶,流动相:正己烷),旋蒸干燥,得到1.483g无色片状晶体 联苯(收率为97%),熔点:68.2~68.7℃,其中所述的混合液中的氟化铯浓度为0.4moL/L;

三、对步骤二得到的滤渣在0.05atm,56℃下进行真空干燥8h,冷却至室温,3.512 g真空干燥后的滤渣用35ml丙酮超声溶解,静置1h后抽滤,将抽滤得到的不溶物用140 mL无水乙醇超声溶解,抽滤后的滤液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得到2.823g白色粉末三丁基 氟化锡(收率为87%),熔点:270.5~271.3℃;

四、将步骤三得到的1.503g(4.8mmol)三丁基氟化锡白色粉末与15mL 0.65moL/L 饱和氯化铵溶液在45ml四氢呋喃中反应,在50±1℃下加热回流1.5h,冷却至室温, 分液后取有机相,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后抽滤,将滤液旋蒸得到黄色溶液,减压蒸馏 收集馏分(0.005atm,171~173℃),得到1.424g无色油状液体三丁基氯化锡(收率为 91%)。

本实施例一得到的三丁基苯基锡的结构式为步骤二得到的联苯 结构式为步骤三得到的三丁基氟化锡的结构式为 步骤四得到的三丁基氯化锡的结构式为

本实施例步骤四所述的制备过程中四氢呋喃用量为30mL/g(三丁基氟化锡)

本实施例步骤三所得到的白色粉末即为机锡化合物循环应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 法中从废渣分离出的三丁基氟化锡。步骤四所述的无色油状液体即为有机锡化合物循环应 用Stille反应合成联苯的方法中废渣分离制备的三丁基氯化锡。

对各个步骤中得到的目标产物进行结构表征分析,样品的1H及13C谱图分析由瑞士 BRUKER公司生产的Avance 600超导核磁共振仪测量;样品的结构表征由Nicolet 6700FT-IR红外光谱仪进行表征;采用北京泰克仪器厂出产的显微熔点仪测量固体熔点; 样品金属元素分析采用安捷伦公司7500ce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样品的有机 元素分析由意大利欧维特生产的EA3000有机元素分析仪测定。

本实施例步骤一得到的产物核磁共振氢谱(图1)和碳谱谱图(图2),核磁氢谱中δ0.907 (t,J=7.4,3H),1.039(t,J=8.3,2H),1.314(m,2H),1.530(m,2H)四个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结构式 中所示的1,4,3,2号碳上的氢,符合丁基的四个吸收峰。另一组峰值在7.2-7.5ppm之间, δ为7.280(t,J=3.6,1H),7.305(t,J=7.2,2H),7.420(d,J=6.2,2H)三个吸收峰,分别对应于结构式 中所示的8,7,6号碳上的氢。图2核磁碳谱中存在四个吸收峰9.48,13.62,27.33,29.04ppm 对应丁基的四个碳,在127.90,136.45,141.98ppm处为苯环上三个碳原子的吸收峰。图3所 示的红外光谱谱图中,3063.7㎝-1是苯环上C-H伸缩振动吸收峰,1613.5㎝-1为苯环C-C 键的特征吸收峰,2966.7,2925.0,2871.4,2832.7㎝-1为饱和的C-H的伸缩振动,1451.7, 1418.7,1370.8㎝-1左右为饱和的C-C伸缩振动吸收峰,1946.1,1871.2,1805.2,1745.3㎝-1为苯环上C-H伸缩振动的组合频带,在指纹区900~650㎝-1之间,759.6,,698.9㎝-1存在两 个强吸收峰,是苯环单取代的特征吸收峰。元素分析结果与三丁基苯基锡个元素质量百分 含量接近,以上分析证明实施例步骤一得到的产物为目标产物三丁基苯基锡。

本实施例步骤二得到的产物结构由核磁氢谱(图4)、碳谱(图5)及红外谱图(图6) 确证。1HNMR吸收峰主要分布在7.2-7.7ppm之间,分别为:δ7.343(t,J=7.8,2H),δ7.438 (t,J=8.4,2H,),δ7.598(d,J=8.4,1H)三个吸收峰,对应于结构式中所示的2,3,4号碳上的氢, 属于苯环的三个吸收峰。由图5所示的碳谱中吸收峰主要分布于120~150ppm之间,其间 存在四个吸收峰127.16,127.24,128.74,141.23ppm为苯环上四个碳原子的吸收峰。

在图6所示的红外光谱谱图中,3033.8㎝-1是苯环上C-H伸缩振动吸收峰, 1597.8,1569.9,1479.9,1429.2㎝-1处为苯环上C-C不饱和键的吸收峰, 1949.1,1877.2,1811.2,1745.3㎝-1是苯环上C-H伸缩振动的组合频带,在指纹区900~650㎝ -1之间,715.6,696.8㎝-1存在两个强吸收峰,是苯环单取代的特征吸收峰。

另外,元素分析测定(质量分数%):C:90.88%,H:6.48%,与联苯元素质量百分比接 近。

由以上的图谱验证,该化合物为联苯,为所合成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步骤三分离出的副产物结构由核磁氢谱(图7)、碳谱(图8)及红外谱图(图 9)确证。在图7所示的核磁氢谱中,其吸收峰主要存在于0.8-1.8ppm之间,分别为:δ 0.864(t,J=7.2,3H),0.948(t,J=7.8,2H),1.270-1.331(m,2H),1.517-1.568(m,2H),对应于结构 式中的4,1,2,3号碳上的氢,属于丁基的三个吸收峰。由图8所示的碳谱谱图中,其 吸收峰主要分布于10~40ppm内,存在δ14.09,19.28,26.80,28.00ppm四个吸收峰为丁基四 个碳原子的吸收峰。在图9所示的红外光谱图上,2955.6,2922.4,2872.1,1457.7,1373.8㎝ -1是饱和的C-H伸缩振动。在1071.4㎝-1处的吸收峰为Sn-F键的吸收峰。

由元素分析,得到(质量百分比)C:42.84%,F:7.88%,Sn:48.79,与标准谱图对比确认该化 合物为三丁基氟化锡。

由以上的讨论可以确定该化合物为三丁基氟化锡,是所要分离的目标产物。

本实施例步骤四得到的产物结构由核磁氢谱(图10)、碳谱(图11)及红外谱图(图 12)确证。1HNMR上吸收峰主要分布在在0.8-1.8ppm之间,δ0.921(t,J=7.3,3H),1.294 (t,J=7.8,2H),1.351(m,2H),1.641(m,2H)四个吸收峰分别对应结构式中的4,1,2,3号碳 上的氢,属于丁基基团的三个吸收峰。核磁碳谱(图11)在10~40ppm中存在四个吸收 峰δ13.57,17.49,26.82,27.81ppm对应丁基四个碳原子的吸收峰。在图12所示的红外光 谱图上,2955.6,2922.4,2872.1,1457.7,1373.8㎝-1是饱和的C-H伸缩振动。在687.6㎝ -1处的吸收峰为Sn-Cl键的吸收峰。元素分析得到的个元素质量百分比与三丁基氯化锡 接近,以上分析证实产物为目标产物三丁基氯化锡。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和步骤三,其中步骤二用注射器将 2.04g(10mmol)碘苯、3.864g(10.5mmol)三正丁基苯基锡、0.163g(0.85mmol)碘化 亚铜、1.275g(30mmol)氯化锂、283mg(0.4mmol)三苯基膦二氯化钯、3.042g(20mmol) 氟化铯溶于50ml DMF(N,N-二甲基甲酰胺)得到的混合液加入到三口瓶内,氮气置换三 次,在110℃的温度下反应12h,取样用薄层色谱(TLC)确定反应完全,冷却至室温, 加入30mL饱和氟化钾溶液,搅拌15min,过滤后收集滤渣备用,滤液用正己烷萃取, 分液后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钠干燥,抽滤,滤液旋蒸得到淡黄色固体,再通过柱分离(固定 相:硅胶,流动相:正己烷),旋蒸干燥,得到1.483g无色片状晶体联苯,熔点:68.2~68.7 ℃,其中所述的混合液中的氟化铯浓度为0.4moL/L;

本实施例步骤二得到1.340g无色片状晶体联苯(收率为87%),熔点:68.2~68.7℃;

其中步骤三3.896g真空干燥后的滤渣用35ml丙酮超声溶解,静置1h后抽滤,将 抽滤得到的不溶物用150mL乙醇超声溶解,抽滤后的滤液通过旋蒸浓缩,干燥得到2.683 g白色粉末三丁基氟化锡(收率为82%),熔点:270.5~271.3℃。

对比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二中用氯苯代替溴苯合成联苯,在相 同条件下,联苯的收率仅为17%。相同条件下三丁基氟化锡收率仅为1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