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及座椅

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及座椅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座椅包括上滑轨、下滑轨、滑道锁止机构、吸能装置,上滑轨能够相对下滑轨滑动,吸能装置包括相对上滑轨滑动的锁销平板,锁销平板与滑道锁止机构连接,互锁保护装置包括与上滑轨固连的锁止平板、与滑道锁止机构固连的锁止杆,锁止平板上设有第一配合部,锁止杆上设有与第二配合部,当座椅在正常使用发生尾撞时,滑道锁止机构锁定,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脱开,上滑轨能够相对锁销平板滑动,吸能装置起到吸能作用以保护乘员颈部;当座椅处于座椅调节状态时,滑道锁止机构解锁,第二配合部卡入第一配合部中,锁销平板与上滑轨之间不能相对滑动,使吸能装置不起作用以保护吸能装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860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相城);

    申请/专利号CN201510455535.2

  • 发明设计人 黄毅;周青;曹家健;赖兴华;

    申请日2015-07-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孙仿卫

  • 地址 215134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爱格豪路中汽零大厦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28:4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9

    授权

    授权

  • 2015-11-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N2/427 申请日:2015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10-2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汽车乘员安全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及座椅。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生追尾碰撞时,乘员在惯性作用下,整个身体会向后倾斜,同时,颈部和身体会发生相对运动,即挥鞭运动,幅度过大的挥鞭运动会对乘员颈部造成严重伤害。虽然目前对于挥鞭伤的运动学分析已经比较深入,但是关于其具体致伤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现有的防挥鞭伤座椅,普遍存在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较高,普适性较差等特点,很难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中国专利文献ZL201010200843.8公开了一种用于追尾碰撞的颈部保护的平动吸能座椅。该座椅可在尾撞工况下,通过滑动吸能的原理,可吸收部分碰撞能量,可改善乘员躯干与头部的运动状态,从而减小乘员颈部的受伤风险,但该座椅并未考虑乘员主动对座椅位置进行调节时,可能对吸能机构所产生的影响。在非尾撞工况下,乘员若想主动使座椅后移,会对座椅施加一个向后的力,而这个力可能会使吸能装置发生变形,或者改变其中部件的相对位置,这会对真正尾撞工况下,吸能机构的作动时间以及保护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该装置在乘员进行座椅位置调节的时候(非碰撞工况),可对吸能装置进行锁止,从而防止吸能机构中的部件发生相对位移或变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所述座椅包括与所述座椅固定连接的上滑轨、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的下滑轨、调节座椅前后位置且与所述下滑轨之间具有锁定和解锁状态的滑道锁止机构、尾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装置,所述上滑轨能够沿所述下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下滑轨上,所述吸能装置包括能够沿所述上滑轨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上滑轨上的锁销平板,所述锁销平板与所述滑道锁止机构连接,所述互锁保护装置包括与所述上滑轨相固定连接的锁止平板、与所述滑道锁止机构相固定连接的锁止杆,所述锁止平板上设有第一配合部,所述锁止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配合部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当所述座椅在正常使用发生尾撞时,所述滑道锁止机构与所述下滑轨之间处于锁定状态,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脱开,所述上滑轨能够相对所述锁销平板滑动;当所述座椅处于座椅调节状态时,所述滑道锁止机构与所述下滑轨之间处于解锁状态,所述第二配合部卡入所述第一配合部中,所述锁销平板与所述上滑轨之间不能相对滑动。

优选地,所述第一配合部为设于所述锁止平板上的孔,所述第二配合部为设于所述锁止杆一端部且与所述孔相配合的柱体,当所述座椅处于座椅调节状态时,所述柱体插入所述孔中,当所述座椅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柱体与所述孔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孔和所述柱体的截面均为方形或圆形。

优选地,当所述座椅处于正常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二配合部位于所述第一配合部的上方。

优选地,所述锁止平板位于所述锁止杆的后方,所述锁止平板的前端部还设有贯穿所述锁止平板前端面的第一开槽,所述锁止杆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开槽中,且所述第一开槽的后端与所述锁止杆相接触。

优选地,所述吸能装置还包括尾撞时吸收能量的吸能钢片、固定在所述锁止平板上的固定板、固定在所述上滑轨上的挡板、固定在所述锁销平板上的导向柱,所述吸能钢片一端部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柱并向后延伸,所述挡板与所述锁止平板固定连接且对所述吸能钢片的另一端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开槽,所述钢片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第二开槽中并沿所述第二开槽的延伸方向向后延伸。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包括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吸能钢片的一端部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之间并通过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座椅还包括座椅调节手柄,所述座椅调节手柄能够相对所述下滑轨转动,所述滑道锁止机构与所述调节手柄相固定连接,所述座椅处于座椅调节状态时,提升所述座椅调节手柄使所述滑道锁止机构转动,从而驱使所述第二配合部卡入所述第一配合部中。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互锁保护装置。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在乘员主动进行座椅位置调节时,可对座椅的吸能装置进行锁止,使吸能装置不起作用,防止吸能装置发生变形,从而保证吸能装置在尾撞发生时的保护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在解锁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在锁定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的锁止平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的锁止杆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滑轨;2、下滑轨;3、滑道锁止机构;4、吸能装置;41、锁销平板;42、吸能钢片;43、固定板;431、第一固定板;432、第二固定板;44、挡板;45、导向柱;46、弹性杆;5、互锁保护装置;51、锁止平板;511、第一配合部;512、第一开槽;52、锁止杆;521、第二配合部;6、座椅调节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阐述。

下述关于方向的定义中,以乘员坐立在座椅上的方向为参考,即乘员坐立在座椅上时,乘员面朝向的方向为前,背朝向的方向为后。

参见图1~图3所示的尾撞滑动吸能座椅,该座椅包括与座椅固定连接的上滑轨1、与汽车地板固定连接的下滑轨2、调节座椅前后位置且与下滑轨2之间具有锁定和解锁状态的滑道锁止机构3、尾撞时吸收碰撞能量的吸能装置4、乘员主动调节座椅时对吸能装置4进行锁止的互锁保护装置5和座椅调节手柄6,上滑轨1、下滑轨2、滑道锁止机构3、吸能装置4和互锁保护装置5均有两组,对称布置在座椅的左右两侧。

上滑轨1和下滑轨2沿同一方向延伸,且上滑轨1能够沿下滑轨2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下滑轨2上,滑道锁止机构3与座椅调节手柄6相固定连接,座椅调节手柄6能够相对下滑轨2转动,向上抬升座椅调节手柄6,可带动滑道锁止机构3翻转使其与下滑轨2之间的锁定解除。

如图1~图5所示,互锁保护装置5包括与上滑轨1相固定连接的锁止平板51、与滑道锁止机构3相固定连接的锁止杆52,锁止平板51位于锁止杆52的后方,锁止平板51能够与锁止杆52锁定或脱开,具体的锁止平板51上设有第一配合部511,锁止杆52上设有与第一配合部511相配合的第二配合部521,当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相锁定时,第二配合部521卡入第一配合部511中,当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脱开时,第二配合部521与第一配合部511分离。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第一配合部511为设置在锁止平板51上的孔,第二配合部521为设置在锁止杆52的一个端部的柱体,当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相锁定时,柱体卡入孔中,当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脱开时,柱体与孔分离。或者,反过来,第一配合部511为设置在锁止平板51上的柱体,第二配合部521为设置在锁止杆52的一个端部的孔也可以。孔和柱体的截面均可为方形、圆形或其他截面形状,本实施例中,孔和柱体的截面均为方形。同时,在本实施例中,当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脱开时,第二配合部521位于第一配合部的上方。当向上抬升座椅调节手柄6时,使滑道锁止机构3翻转带动锁止杆52翻转从而使第二配合部521卡入第一配合部511中。

在锁止平板51的前端部还设有贯穿锁止平板51前端面且与锁止杆52相配合的第一开槽512,当第二配合部521卡入第一配合部511或者第二配合部521与第一配合部511脱开的过程中,锁止杆52的部分在开槽512中活动,同时,第一开槽512的后端与锁止杆52相接触以对锁止杆52进行限位。本实施例中,第一开槽512呈U型。

吸能装置4包括能够沿上滑轨1的延伸方向滑动地设置在上滑轨1上的锁销平板41、尾撞时吸收能量的吸能钢片42、固定在锁止平板51上的固定板43、固定在上滑轨1上的挡板44、固定在锁销平板41上的导向柱45,锁销平板41通过具有弹性的弹性杆46与滑道锁止机构3相连接,吸能钢片42一端部固定在固定板43上,另一端向前绕过导向柱45再向后延伸,挡板44与锁止平板51相固定连接,且挡板44位于锁销平板41的后方并与锁销平板41的后端相接触以对锁销平板41进行限位,在尾撞过程中,挡板44对吸能钢片42的另一端进行限位,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挡板44上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开槽,吸能钢片42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柱45后卡设在第二开槽中,第二开槽对吸能钢片42的另一端进行了限位,从而可提高吸能钢片42的吸能效率。

固定板43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固定板431和第二固定板432,吸能钢片42的一个端部设于第一固定板431与第二固定板432之间,并通过螺栓将吸能钢片42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固定板431和第二固定板432相固定连接。

该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该座椅在正常使用状态时,滑道锁止机构3与下滑轨2之间处于锁定状态,亦即锁销平板41与下滑轨2之间处于相对固定的状态,互锁保护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即第一配合部与第二配合部处于脱开的状态。

当座椅在正常使用汽车发生尾撞时,由于惯性的作用,上滑轨1相对下滑轨2向后滑动,由于锁销平板41与下滑轨2之间此时相对固定,亦即上滑轨1相对锁销平板41向后滑动,在上滑轨1向后滑动的过程中,吸能钢片42起到吸能的作用,以降低乘员颈部受到伤害。

当座椅在正常使用汽车发生正面撞击时,此时由于锁销平板41与下滑轨2之间相对固定,由于挡板44和锁销平板41之间、锁止平板51与锁止杆52之间的限位作用使上滑轨1不能向前滑动,亦即上滑轨1、下滑轨2、锁销平板41之间无相对滑动,从而避免乘员受到伤害。

当座椅处于座椅调节状态时,抬升座椅调节手柄6,带动滑道锁止机构3转动,使滑道锁止机构3与下滑轨2之间的锁定解除,此时上滑轨1与下滑轨2之间可相对滑动,同时,滑道锁止机构3翻转的过程中,锁止杆52的后端向下翻转使第二配合部521插入第一配合部511中,从而使锁止平板51和锁止杆52成为一整体,亦即上滑轨1与锁销平板41成为一整体,二者之间没有相对滑动,即在座椅调节过程中,上滑轨1与锁销平板41整体相对下滑轨2滑动,使得在座椅调节的过程中,吸能钢片42不起作用,从而保证吸能装置4不受座椅调节的影响。座椅调节到需要的位置后,松开座椅调节手柄6,通过弹性杆46的弹性力可驱使滑道锁止机构3反方向转动复位到与下滑轨2之间处于锁定的状态,同时使锁止杆52转动与锁止平板51脱开,使互锁保护装置5处于解锁状态。

综上,本发明的应用于尾撞滑动吸能座椅的互锁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在乘员主动进行座椅位置调节时,可对座椅的吸能装置进行锁止,使吸能装置不起作用,防止吸能装置发生变形,从而保证吸能装置在尾撞发生时的保护效果;而且该互锁保护装置可与座椅调节机构联动,通过调节座椅调节手柄即可实现锁止,使得使用非常方便,且该互锁保护装置布置灵活,附加质量小,成本低。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