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

一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混合研磨、清洗、配液搅拌、灌装得成品,使用本发明所获得的产品具有悬浮液稳定性好,悬浮持久,微生物得到有效控制,涂用时无砂砾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401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湖南尔康湘药制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93822.8

  • 发明设计人 帅放文;王向峰;章家伟;

    申请日2015-06-02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410331 湖南省长沙市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湖南尔康湘药制药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14:2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3-01

    授权

    授权

  • 2019-02-26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9/10 登记生效日:2019020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6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9/10 申请日:2015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一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尤其涉及到使用炉甘石、氧化锌的超细粉经干法研磨,配液搅拌制成炉甘石悬浮液的方法,属于医药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炉甘石洗剂的主要成份为炉甘石、氧化锌,是一种临床应用时间较长的皮肤外用化学药制剂,粉色混悬液。具有收敛和保护皮肤的作用,适用于荨麻疹、痱子等急性瘙痒性皮肤病。

炉甘石的制剂主要为外用洗剂,是将炉甘石、氧化锌打成细粉后,加适量水和甘油调成固体悬浮液,每次使用前需摇匀,并取适量涂于患处。炉甘石洗剂传统的配制方法是将炉甘石150g、氧化锌50g、甘油50ml,并与一定的纯化水研磨,加水稀释至1000ml,混匀,即得炉甘石洗剂。但是该方法配制的炉甘石洗剂虽具有随意取用的优势,但由于悬浮液本身的固有性质,久置后悬浮液体系会因重力和粉末间的静电作用而使得其中的药粉发生团聚和沉降,即使每次使用前摇匀数次,也难以将极细粉重新分散均匀,导致每次用药量不统一,误差较大。同时,团聚了的炉甘石粉由于颗粒体积增大,使得生物利用度下降而影响药效。此外,悬浮剂状态的药物涂用时有砂砾感,久贮后析出沉淀,易结块等缺陷。

中国专利CN 1157183C则公开了炉甘石洗剂的组分,在原处方上面添加了0.01%-5%的黄原胶。该发明解决了炉甘石洗剂悬浮稳定性差、不能久置的缺陷,但所添加的黄原胶是一种糖类,经野油菜黄单胞菌发酵产生的复合多糖体,用来作为局部洗剂中容易引起细菌感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中国专利CN102379897A也公开了一种炉甘石洗剂的配制方法,该发明首先加入总量75%体积的蒸馏水,温度升至40℃,加入总量0.01%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和0.01%新洁尔灭、5%的甘油,搅拌均匀,再用尼龙塑料网袋将1.6%的炉甘石粉,0.6%的氧化锌粉于500升的不锈钢容器内,分次洗入以上溶液,再把剩余的蒸馏水加入,大力搅拌均匀,将产品送入消毒箱消毒,消毒后分装得到成品。虽然该方法制备的炉甘石洗剂分层沉降速度较慢,久贮不易结块,但是该技术采用尼龙塑料网袋,难以获得质地细腻的粉体,涂用时会产生砂砾感,而且干燥后容易脱落。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炉甘石洗剂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首先,本发明中炉甘石洗剂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混合研磨、清洗、配液搅拌、灌装得成品,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炉甘石和氧化锌为超细粉,混合研磨采用放入是干法研磨,所述的配液搅拌中加入了胶体微晶纤维素、反絮凝剂、甘油、润滑剂混合物作为混悬稳定剂,再加适量的溶剂于高速搅拌机内搅拌成悬浮液,配制成质量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炉甘石和氧化锌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

(2)将炉甘石和氧化锌超微粉按质量比3-10:1经干法研磨混合;

(3)采用醇水混合物反复清洗多次;

(4)将胶体微晶纤维素、反絮凝剂、甘油、润滑剂混合物加去离子水与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配制质量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

(5)灌装得成品。

进一步,本发明所述的炉甘石和氧化锌超细粉的平均直径均≤10 μm。

进一步,本发明制备方法中的配液搅拌加入的混悬稳定剂中胶体微晶纤维素:反絮凝剂:甘油:润滑剂=1:0.2-0.5:0.9-1.2:0.01-0.05。

进一步,清洗所需的醇选自乙醇、丙三醇、异丙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进一步,配液所选的醇为异丙醇和丙三醇的混合液,其体积比为异丙醇:丙三醇=1:3-10。

进一步,所述的反絮凝剂选自枸橼酸盐、酒石酸盐、磷酸盐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优选枸橼酸盐和酒石酸盐的组合,质量比为(1-10):(1-20),优选枸橼酸钠和酒石酸钾的组合。

进一步,所述的润滑剂选自硬脂酸镁、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

上述悬浮稳定剂中胶体微晶纤维素为助悬剂,枸橼酸盐为反絮凝剂,甘油和硬脂酸镁为润滑剂。胶体微晶纤维素由于微晶粒径小,所以每个粉末充满了大量的微晶。含有大量小分散体的产品可以降低沉降速度,增加分散体的稳定性,消除沉降粒子的硬填料;枸橼酸盐为反絮凝剂,在混悬剂中由于混悬为例表面游离基团的存在或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相同电荷的离子,同时反离子分布在其周围。当混悬剂中含有大量固体微粒时,常易凝集成稠厚的糊状物而不易倾倒,加入适量反絮凝剂可增加其流动性,而且枸橼酸盐因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热稳定性,是混悬液中较理想的稳定剂,而且安全、无毒、无污染。甘油是一种润滑剂,具有较强的吸湿性,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使皮肤保持湿润。硬脂酸镁是药物中常用的辅料,主要用作润滑剂、抗粘剂和助流剂,将其加入炉甘石洗剂中,使得悬浮颗粒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和可压性,涂用时能够减小砂砾感。而且按本发明所述的悬浮稳定剂混合物的比例,直接加入所述混合悬浮稳定剂的稳定效果远远高于各悬浮稳定剂单独加入。

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采用的炉甘石和氧化锌均采用超细粉,即直径均≤10 μm,其粉体溶解性大幅度提高,而且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和强的穿透性,能够很好的透过皮肤组织,有效提高生物利用度,效果显著。

(2)本发明方案中采用悬浮稳定剂为胶体微晶纤维素、反絮凝剂、甘油、润滑剂混合物,能够有效提高悬液稳定性,使其能够有效保存悬浮状态,而且重新分散性好,提高产品的质量及其效果。

(3)本发明奖炉甘石和氧化锌通过干法研磨混合,其流程较为简单,节省了很多湿法需要的后续工作,同时耗能和生产成本均较低。

(4)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炉甘石洗剂,手感好,涂用时无砂砾感。

具体实施例

以下通过数个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方案,应当理解,下述的任何一个实施例并非任何形式的对本发明的进一步限定。

实施例1

炉甘石150kg、氧化锌500kg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直径均为3μm,将二者经干法研磨混合,并采用异丙醇10L和丙三醇30L混合反复清洗多遍,然后加入胶体微晶纤维素、枸橼酸钾和酒石酸钠混合物(质量比为1:1)、甘油、硬脂酸镁=1:0.2:0.9:0.01混合悬浮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最后灌装得成品。

实施例2

炉甘石150kg、氧化锌500kg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直径均为5μm,将二者经干法研磨混合,并采用异丙醇10L和丙三醇50L混合反复清洗多遍,然后加入胶体微晶纤维素、磷酸二氢钾、甘油、硬脂酸镁=1:0.3:1.0:0.03混合悬浮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最后灌装得成品。

实施例3

炉甘石150kg、氧化锌500kg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直径均为8μm,将二者经干法研磨混合,并采用异丙醇10L和丙三醇80L混合反复清洗多遍,然后加入胶体微晶纤维素、酒石酸钠、甘油、硬脂酸镁=1:0.3:1.0:0.05混合悬浮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最后灌装得成品。

实施例4

炉甘石150kg、氧化锌500kg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直径均为10μm,将二者经干法研磨混合,并采用异丙醇10L和丙三醇100L混合反复清洗多遍,然后加入胶体微晶纤维素、枸橼酸钾、甘油、硬脂酸镁=1:0.3:1.2:0.03混合悬浮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最后灌装得成品。

对比实施例

炉甘石150kg、氧化锌500kg经气流粉碎机制备成超细粉,直径均为8μm,将二者经干法研磨混合,并采用异丙醇10L和丙三醇50L混合反复清洗多遍,然后加入胶体微晶纤维素10kg的悬浮稳定剂,配制成浓度为30%-50%的悬浮液,最后灌装得成品。

实施例5  悬浮液沉降溶剂比测试

测试方法:将混悬剂放入量筒中,混匀,测定沉降前混悬液的高度为H0,在沉降面不再改变后,测沉降后沉降面的高度为Hu。其沉降容积比F为F=(Hu/ H0)×100%。对于悬浮液,沉降溶剂比越大,悬浮液越稳定。

由上可知,本发明方案制备的炉甘石洗剂,其悬浮液的稳定性在长期静置的条件下比对比实施例产品更优。可见添加了混合悬浮液稳定剂能够很好的改善悬浮液的稳定性,使其在静置条件下保持悬浮状态时间较久。

实施例6  微生物限度检查

按照《中国药典》2010版第二部附录XI J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法进行。标准规定,对于其它局部给药制剂,细菌数限度为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cfu,霉菌和酵母菌数限度为每1g、1ml或10cm2不得超过100cfu,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每1g、1ml或10cm2不得检出。取实施例1-4、市售产品、对比实施例产品各10ml,依法检查,结果如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