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钎杆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钎杆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该低碳贝氏体钢的组成包括:0.12-0.20wt%的C、1.0-1.8wt%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显微组织为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本发明还公开由该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造得到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制得的钎杆与传统钎杆相比,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屈服强度大于900MPa,延伸率大于16%,冲击值AKV大于78J,布氏硬度HB大于380,强韧性好,机械性能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能满足我国凿岩钎具用钢重型钎杆的需要,使用寿命长。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9285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319377.8

  • 申请日2015-06-11

  • 分类号C22C38/38(20060101);C22C33/04(20060101);C21D8/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57 北京正理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段丰娟

  • 地址 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上园村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1:04:4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2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38 专利申请号:2015103193778 专利号:ZL2015103193778 合同备案号:X2023980041614 让与人:北京交通大学 受让人:贵州捷盛钻具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钎杆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日:20150611 申请公布日:20150923 授权公告日:20170503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230912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5-10-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2C38/38 申请日:2015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9-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材研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 钢、钎杆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凿岩钎具是一种配合凿岩机械进行岩石钻孔的工具之一,其通常是由钎 尾、钎肩、钎杆、钎稍等组成。一般而言,钎杆有两种制成方式,一种是直 接将钢材轧制制成,另一种用中频感应器对钢材进行不完全正火制成。轧制 制成的钎杆通常耐疲劳、抗冲击的机械性能差。中频感应器正火制成的钎杆 的机械性能有所改善,但由于加热时间短、组织转变不充分导致硬度不均匀, 抗冲击、耐疲劳等性能仍不能满足使用要求。

国内外重型钎杆用钢主要包括Cr-Ni-Mo系和Cr-Ni-Mo-V系,例如 18CrNi4Mo,这两种钢中均含有较高的Ni元素(通常是2.0-4.0wt%),导致合 金成本高,不利于工业使用。

在使用中,钎杆要承受1000-8000次/分钟、30-50J的冲击,通常会因抗 疲劳和抗冲击性能差而导致断裂失效,进而使得凿岩成本增加且会影响凿岩 效率。贝氏体钢的综合性能优异,被认为是今后重型钎具材料发展的方向之 一。目前,钎杆贝氏体钢研究的重点是中高碳贝氏体钢,但这种钢材料的抗 冲击性能及韧性受碳含量的影响明显,不能适用于钎具中。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新的钢材,其耐疲劳、抗冲击性能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钢的应用,其可 用来制造钎杆。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利用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造钎杆 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第一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其组成包括:0.12-0.20wt%的C、1.0-1.8wt% 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 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 显微组织为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中,[H]含量小于1.5ppm,[O]含量小于15ppm。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其组成包括:0.12-0.16wt%的C、1.0-1.2wt% 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 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 显微组织为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其组成包括:0.16-0.20wt%的C、1.2-1.8wt% 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 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 显微组织为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

为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钢的应用,该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可用于制 造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尤其适用于制造重型钎具中的钎杆。

为达到上述第三个目的,本发明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采用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备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的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组成包括:0.12-0.20wt%的C、 1.0-1.8wt%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 Cr、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 Fe;

2)将得到的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加热至1000-1150℃保温,之 后经过穿孔→热轧→定径→冷却至室温,得到初始钎杆;

3)将得到的初始钎杆加热至650-950℃,保温2-48小时,进行均匀化处 理,得到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

4)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加热至850-950℃,保温1-5小时,之后进行 控冷处理,得到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钎杆;

5)将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钎杆在200-400℃保温 1-24小时,得到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

步骤2)是为了消除缩孔、偏析等冶金缺陷以及细化原奥氏体晶粒尺寸; 步骤3)、4)、5)是为了控制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显微组织 的形成。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中,[H]含量小于1.5ppm,[O]含量小于15ppm。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其组成包括:0.12-0.16wt%的C、1.0-1.2wt% 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 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

优选地,所述低碳贝氏体钢,其组成包括:0.16-0.20wt%的C、1.2-1.8wt% 的Si、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 0.04-0.22wt%的V、不高于0.02wt%的P、不高于0.015wt%的S和余量为Fe。

优选地,步骤1)制备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是将原料经电炉 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热轧→冷却至室温,得到 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

优选地,步骤1)制备的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的直径为20-80mm。 按照GB10561-2005-T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测定步骤1)得到的热 轧圆钢中非金属夹杂物水平,结果为:A类夹杂小于2.0,B类夹杂小于1.5, C类夹杂小于1.5,D类夹杂小于1.5。

优选地,步骤2)中,穿孔温度为950-1150℃;热轧温度为800-1000℃, 每道次变形量为5-10%,总轧制道次为1-5次;定径温度为800-1000℃,每 道次变形量为5-10%,总轧制道次为1-5次。

优选地,步骤3)中,均匀化处理次数为1-3次。

优选地,步骤4)中,控冷处理是:将钎杆以0.5-30℃/s的冷却速率冷却 至10-400℃,然后再升温至100-500℃,保温30-360分钟,之后再冷却至室 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制得的钎杆与传统钎杆相比,抗拉强度大于1200MPa,屈服强 度大于900MPa,延伸率大于16%,冲击值AKV大于78J,布氏硬度HB大 于380,强韧性好,机械性能均达到或优于国家标准,能满足我国凿岩钎具用 钢重型钎杆的需要,使用寿命长。

2、本发明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钢以Mn-Si-Cr为主要合金元素,无需 加入Ni、Co、W等元素,合金成本低,且碳当量不大于0.8,焊接性能好, 符合我国节能减排的战略需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示出了实施例2得到的钎杆的显微组织(光学显微镜)。

图2示出了实施例4得到的钎杆的显微组织(透射电镜)。

图3示出了对比例5得到的钎杆的显微组织(光学显微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 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下面所具体描述的内容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 性的,不应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Mn-Si-Cr低碳贝氏体钢1

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质量百分比为:0.12-0.16wt%的C、1.0-1.2wt%的Si、 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0.04-0.22wt% 的V、小于0.02wt%的P、小于0.015wt%的S和余量的Fe;

精炼过程中,钢水的P的质量百分比不高于0.02wt%,S的质量百分比不 高于0.015wt%,[H]和[O]含量分别小于1.5ppm和15ppm;

所得圆钢的非金属夹杂物水平为:A类夹杂小于2.0,B类夹杂小于1.5, C类夹杂小于1.5,D类夹杂小于1.5。

实施例2: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1

1)将实施例1中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备成热轧圆钢:

经电炉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热轧→冷却至室 温,得到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

2)将得到的热轧圆钢加热至1000-1150℃保温,之后经过穿孔→热轧→ 定径→冷却至室温,得到钎杆;其中穿孔温度为950-1150℃;热轧、定径过 程,定径温度为800-1000℃,每道次变形量为5-10%,总轧制道次为1-3次;

3)将得到的钎杆加热至650-750℃,保温2-48小时,进行均匀化处理, 得到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其中均匀化处理次数为1-3次;

4)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加热至850-950℃,保温1-5小时,之后以0.5-5℃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10-360℃,然后加热至200-500℃保温30-360分钟,之 后空冷至室温,得到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贝氏体钎杆 (图1);

5)将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钎杆在200-400℃保温 1-24小时,得到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

经测试,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 1200-1300MPa,屈服强度大于900MPa,延伸率大于16%,冲击值AKV78-190J, 布氏硬度HB大于380。

拉伸和冲击实验分别参考《GB/T 228.1金属材料拉伸试验第1部分:室 温试验方法》以及《GB/T 229金属材料夏比摆锤冲击试验方法》。

图1是实施例2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的贝氏体/马氏体复相显微 组织(光学显微镜)。其中,贝氏体板条的宽度为亚微米级。

实施例3:Mn-Si-Cr低碳贝氏体钢2

含有的化学元素及其质量百分比为0.15-0.20wt%的C、1.2-1.8wt%的Si、 2.00-2.40wt%的Mn、0.10-0.40wt%的Mo、0.30-0.80wt%的Cr、0.04-0.22wt% 的V、小于0.02wt%的P、小于0.015wt%的S和余量的Fe;

精炼过程钢水的P的质量百分比不高于0.02wt%,S的质量百分比不高于 0.015wt%,[H]和[O]含量分别小于1.5ppm和15ppm;

所得圆钢的非金属夹杂物水平为:A类夹杂小于2.0,B类夹杂小于1.5, C类夹杂小于1.5,D类夹杂小于1.5。

实施例4: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2

1)将实施例3中的Mn-Si-Cr低碳贝氏体钢制备成热轧圆钢:

经电炉或转炉冶炼→LF炉精炼→VD真空脱气→连铸→热轧→冷却至室 温,得到Mn-Si-Cr低碳贝氏体热轧圆钢

2)将得到的热轧圆钢加热至1000-1150℃保温,之后经过穿孔→热轧→ 定径→冷却至室温,得到钎杆;其中穿孔温度为950-1150℃;热轧、定径过 程,定径温度为800-1000℃,每道次变形量为5-10%,总轧制道次为3-5次;

3)将得到的钎杆加热至750-950℃,保温2-48小时,进行均匀化处理, 得到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其中均匀化处理次数为1-3次;

4)将均匀化处理后的钎杆加热至850-950℃,保温1-5小时,之后以5-30℃ /s的冷却速度冷却至10-360℃,然后加热至200-500℃保温30-360分钟,之 后空冷至室温,得到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贝氏体钎杆 (附图2);

5)将含有纳米/亚微米级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织的钎杆在200-400℃保温 1-24小时,得到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

上述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的力学性能为:抗拉强度1300-1400MPa, 屈服强度大于1000MPa,延伸率大于16%,冲击值AKV78-190J,布氏硬度HB 大于380。

图2实施例4Mn-Si-Cr低碳贝氏体钎杆的显微组织(透射电镜TEM组 织),其中贝氏体板条(包括残余奥氏体薄膜)的宽度为纳米级。

对比例1

与实施例1和2相同,唯一区别在于C:0.2-0.25wt%,Si:0.8-1.0wt%, 获得的冲击值AKV 38-50J,冲击韧性严重恶化。

对比例2

与实施例3和4相同,唯一区别在于Mn:2.45-2.6wt%,Mo:0-0.08wt%, 获得的冲击值AKV 22-36J,韧性严重恶化。

对比例3

与实施例1和2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不含步骤(3),获得的冲击值AKV45-68J,韧性严重恶化。

对比例4

与实施例3和4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步骤(4)采用“上述重型钎杆加热 至850-950℃保温1-5小时,之后水淬至室温,然后加热至200-500℃保温 120-360分钟,之后空冷至室温”,获得的冲击值AKV 42-56J,韧性严重恶化。

对比例5

与实施例3和4相同,唯一区别在于步骤(4)采用“上述重型钎杆加热 至850-950℃保温1-5小时,之后自然冷却至450-500℃,然后加热至600℃保 温120-360分钟,之后空冷至室温”,获得的冲击值AKV 12-26J,韧性严重恶 化,显微组织为粗大的粒状组织(附图3)。

图3对比例5贝氏体钎杆的显微组织(光学显微镜),其中是粗大的粒状 组织。

对比例6

与实施例1和2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不含步骤(5),获得的抗拉强度为 1100-1200MPa,冲击值AKV 15-28J,强度和韧性严重恶化。

由实施例和对比例可知,采用本申请的钢得到的重型钎杆的机械性能均 有所提高。此外,在合金成本、硬度均匀性、强度稳定性、冲击韧性等方面 较国内外钎杆更具优势,使用时磨损小、寿命长,符合当前国际重型钎具发 展的要求,是凿岩钎具生产用钢的理想材料。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 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 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 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