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无需组装的可展环-连杆拉索锁定可折叠帐篷

一种无需组装的可展环-连杆拉索锁定可折叠帐篷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需组装的可展环-连杆拉索锁定可折叠帐篷,由支撑架和套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帐篷布组成,支撑架由可展环机构、连杆机构、剪式机构以及拉索组成,可展环机构为两个,可展环机构由4n根边管与4n个分隔块间隔着首尾相连;剪式机构由不少于一个的平行剪式单元和一个底部极线剪式单元串联构成,连杆机构和剪式机构上均连有被动索第一拉索和主动索第二拉索;两个连杆机构和两个剪式机构交错的均匀布置,与两可展环机构销接连接,在可展环机构上侧两剪式机构上连接拉索,找坡拉锁穿过两根内侧连杆的另一端并固定在两根外侧连杆的另一端上。与传统帐篷比较,本发明避免了组装过程的繁琐,且折叠后体积小、便携,结构稳固,为露营等野外活动提供了良好的临时处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907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32967.X

  • 发明设计人 蔡建国;贾文文;冯健;

    申请日2015-03-25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王斌

  • 地址 210096 江苏省南京市四牌楼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10:02:3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E04H15/50 专利号:ZL201510132967X 申请日:20150325 授权公告日:201701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01-04

    授权

    授权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H15/50 申请日: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支撑架和帐篷布组成的新型帐篷,其中支撑架由菱形四连杆机构、等长四连杆机构、不等长四连杆机构、拉索组成,折叠展开简便易操作,且便携、稳固。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户外活动,无论是野餐、露营、徒步等,帐篷以成为不可或缺的出行用品,帐篷可以为人提供临时的休息场地,避免日晒雨淋,但日常生活中的帐篷在展开过程中比较麻烦,需要相对繁琐的组装过程,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一定的不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解除帐篷组装的不便,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帐篷,改变传统帐篷的骨架形式,通过连杆机构的开合完美的实现帐篷的展开和折叠,避免了组装的过程,操作简便,且合拢后体积较小,便携而稳固,通过顶部拉索找坡,形成双坡排水,雨雪天气仍可放心使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无需组装的可展环-连杆拉索锁定可折叠帐篷,由支撑架和套在所述支撑架上的帐篷布组成,所述支撑架由上可展环机构、下可展环机构、连杆机构、剪式机构以及拉索组成,所述上可展环机构由4n根边管与4n个分隔块交错首尾相连,其中n为大于1的自然数,所述下可展环机构由与所述上可展环机构具有相同数量的边管和分隔块交错首尾相连,在所述下可展环机构和上可展环机构上分别延周向均设有四个销轴,每个销轴设置在所述边管(15)外侧,所述的销轴处于两可展环结构完全展开后外侧边线的中点连线上;所述连杆机构由不少于一个的四连杆机构串联组成,所述四连杆机构由首尾依次相连的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组成,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长度均相同,在下可展环机构与地面之间设置有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长度相同且短于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五连杆为最下端四连杆机构第三连杆的延长杆,所述第六连杆为最下端四连杆机构第四连杆的延长杆,上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三连杆与与下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为通长连杆,上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四连杆与与下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为通长连杆,所述连杆机构为两个呈180度布置,通过上可展环机构和下可展机构上的销轴分别连接连杆机构的顶部节点以及第五、第六连杆的交点;所述的剪式机构由不少于一个的平行剪式单元和一个底部极线剪式单元串联构成;剪式机构为两个且也呈180度布置,通过上可展环机构和下可展环机构上的节点连接剪式机构的第一个中间节点和最后一个中间节点,每个连杆机构和剪式机构上均连接第一拉索和第二拉索,连杆机构上的第二拉索依次穿过每个四连杆机构,且在每个四连杆上穿过的顺序为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节点、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连接节点、第一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连接节点以及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连接节点;剪式机构上的第二拉锁依次穿过每个平行剪式单元;所述的第一拉索连接连杆机构和剪式机构首尾的两个节点,且第一拉索长度等于连杆机构和剪式机构完全打开后首尾节点间距离;在上可展环机构上侧两剪式机构连杆上连接拉索,拉锁分别穿过每个剪式机构内侧连杆的上端并固定在每个剪式机构外侧连杆的上端。

平行剪式单元和极线剪式单元均由两个相互铰接的等长连杆构成,平行剪式单元铰接点两侧连杆长度相同,均等于第一连杆长度,极线剪式单元铰接点一侧连杆长度等于第一连杆长度,一侧连杆长度等于第五连杆长度。

所述的边管与间隔块仅通过上侧或下侧的一条边线连接,同一间隔块被其两侧的边管连接的边线为同侧,且相邻的间隔块被连边线为异侧。

所述的上可展环机构中的分隔块为一大一小间隔设置,下可展环机构中的为等大分隔块,上可展环机构中较小分隔块每侧比下可展环机构中的等大分隔块短一倍的边管厚度,而较大分隔块则每侧较之长一倍的边管厚度。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新型帐篷无需组装,将结构展开与地面良好固定,系好帐篷布即完成,操作简便;通过拉索找坡,形成双坡排水形式的篷顶,雨雪天气仍可放心使用;通过顶部非对称剪式单元的设计,将拉索对结构的作用力由水平转换为竖向,避免了拉索受力后使结构合拢。

本发明结构帐篷不仅能满足人们临时休息娱乐的需要,还具有无需组装,折叠后体积小,便携、稳固等优点,是户外活动的必备良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撑架完全展开后的正视图;

图3为支撑架完全展开后的俯视图;

图4为支撑架未完全展开时的正视图;

图5为支撑架未完全展开时的左视图;

图6为支撑架未完全展开时的示意图;

图7为平行剪式单元示意图;

图8为极线剪式单元示意图;

图9为可展环机构示意图

图10为连杆机构以及剪式机构与可展环机构连接用销接节点示意图;

图11为支撑架合拢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支撑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一种无需组装的可折叠新篷,由连接于可展环机构1、2上的连杆机构3和固定找坡拉索5的剪式机构4连接而成。

如图9中,可展环机构由8根边管15和8个分隔块16间隔的首尾相连,所述的边管15与间隔块16仅通过上侧或下侧的一条边线连接,同一间隔块被其两侧的边管15连接的边线为同侧,且相邻的间隔块16被连边线为异侧;所述的可展环机构1中的分隔块16为一大一小间隔设置,可展环机构2中的为等大分隔块,可展环机构1中较小分隔块每侧比可展环机构2中的等大分隔块短一倍的边管厚度,而较大分隔块则每侧较之长一倍的边管厚度;可展环机构的边管15外侧沿径向均匀设置四个销轴7,如图10中,所述的销轴7处于两可展环结构完全展开后外侧边线的中点连线上。如图4中,连杆机构3由不少于一个的四连杆机构串联组成,处于两可展环机构间的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9、第二连杆10、第三连杆11和第四连杆13长度均相同,处于底部可展环机构与地面之间的第五连杆13和第六连杆14长度相同且短于上述连杆,所述的第三连杆与相连的第一连杆以及第四连杆与相连的第二连杆为通长连杆,底端的第三连杆与相连的第五连杆以及第四连杆与相连的第六连杆为通长连杆,连杆机构3呈180度布置,通过顶部和底部可展环机构1上的销轴7分别连接连杆机构3的顶部节点以及第五、第六连杆的交点;如图5中,所述的剪式机构4由不少于一个的平行剪式单元6和一个底部极线剪式单元8串联构成,平行剪式单元和极线剪式单元分别如图7、8所示,剪式机构4也呈180度布置,同样通过顶部和底部的可展环机构1上的节点7连接剪式机构4的第一个中间节点和最后一个中间节点,如图4、5中每个连杆机构3和剪式机构4上均连接第一拉索17和第二拉索18,所述第二拉索18均从机构首个节点开始,穿过第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10和第三连杆11的连接节点,然后穿过第一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9和第四连杆12的连接节点,再穿过第二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二连杆10和第三连杆11的连接节点,随后再穿过第二个四连杆机构的第一连杆9和第四连杆12的连接节点,如此反复,直至连接到尾部的节点,所述的第一拉索17连接连杆机构3和剪式机构4首尾的两个节点; 在可展环机构1上侧两剪式机构连杆上连接拉索5,拉锁穿过两根内侧连杆的另一端并固定在两根外侧连杆的另一端上。

拉索5长度为结构展开后两剪式机构连杆的间距。

在上部和下部的可展环机构1、2完全展开后,通过拉动第二拉索18驱动连杆机构3和剪式机构4打开,直至第一拉索17完全绷直,此时两机构也处于完全伸展状态,固定四根第二拉索至地面。

图11为结构合拢后示意图,可以看出可展环机构1刚好可以合拢收入可展环机构2内,连杆机构3及剪式机构4合拢,且长度方向与合拢后可展环机构长度方向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