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评价方法

一种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评价方法

摘要

一种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评价方法:(1)取培养成熟的黑曲霉麸曲孢子,用磷酸缓冲液清洗,过滤,获得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2)添加0.05%(v/v)的吐温80,超声波处理,获得分散均匀的单孢子悬液,调节孢子悬液浓度为106~107个/mL;(3)用磷酸缓冲液配置8~14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4)将步骤(2)与(3)的溶液按照v/v为1:1的比例于比色皿中混合均匀密封,反应420s,于663nm波长处扫描吸光度-时间曲线;(5)测定反应体系初始与反应结束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变化表征细胞活力大小。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成熟种子培养时间,提高原料利用率;其它微生物孢子活力评价,均适用本技术。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5-03

    授权

    授权

  • 2016-02-1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C12Q1/0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505

    著录事项变更

  • 2015-12-30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C12Q1/02 登记生效日:201512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50505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8-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02 申请日:2015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评价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方 法。

背景技术

柠檬酸(Citric Acid)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重要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 医药、化工等领域;是当前世界上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食用有机酸,全球产量 超过170万吨。同时,柠檬酸又具有优良的生物特性,在生物聚合、药物运输、 细胞培养等新兴产业领域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其需求量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由于具有酶系安全, 利用碳源种类多,产酸能力强,耐酸能力较强等优点而备受柠檬酸产业的亲睐。 工业化生产中,一批成熟的黑曲霉孢子需要经过试管斜面培养、茄子瓶培养、 麸曲桶等方式逐级扩大培养。由于孢子活力缺乏有效的考察标准,一般通过将 其转接发酵培养基,通过比较发酵产酸效果,以此来作为传代扩大培养的指标; 但这种方法所需周期较长、工作量相对较大,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同时延长 了孢子培养周期。

目前,关于细胞活力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工程方面,检测细胞的生 长和增殖,新药筛选、细胞毒性试验等,价格低廉成为细胞活性检测的主要方 法。常用的方法有MTT法,FCM法,ATP法等,测定的基本原理主要利用了 细胞膜的完整性和新陈代谢的能力。但这些检测方法存在操作流程较长,反应 试剂需要现用现配,像MTT具有致癌性,仪器价格昂贵等缺陷。

麸曲孢子为黑曲霉特殊的休眠体,孢子壁较厚且通透性差,外源物质难于介 入;同时孢子之间作用力较强,孢子粘附在一起,很难形成分散均匀的单孢子; 因而,关于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研究鲜有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供了一种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 评价方法。本发明可以有效缩短成熟种子培养时间,提高原料利用率;其它微 生物孢子活力评价,均适用本技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培养成熟的黑曲霉麸曲孢子,用磷酸缓冲液清洗麸曲孢子,用三层 纱布过滤,获得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

(2)在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中添加0.05%(v/v)的吐温80,同时在超声波 清洗仪中处理,获得分散均匀的单孢子悬液,并调节孢子悬液浓度为106~107个 /mL;

(3)用磷酸缓冲液配置8~14mg/L浓度的亚甲基蓝溶液;

(4)将步骤(2)与(3)的溶液按照v/v为1:1的比例于比色皿中混合均匀, 并用盖子密封,反应420s,于663nm波长处扫描吸光度-时间曲线;

(5)测定反应体系初始与反应结束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变化表征细胞活 力大小。

步骤(1)与(3)缓冲液pH范围为6.5~9.0。

步骤(2)超声波清洗仪处理时间为30~120s。

亚甲基蓝用刃天青或其他还原性染料代替。

本发明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技术目的是针对柠檬酸生产菌种的黑曲霉麸曲孢子逐级扩大培养存 在流程复杂、周期长、孢子活力筛选工作量大等问题,提供一种评价黑曲霉麸 曲孢子活力评价方法,提高种子活力,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成熟种子培养时间, 提高原料利用率。

亚甲基蓝染色法可对酵母细胞进行活性检测,活细胞中的还原酶能使浸入细 胞内的亚甲基蓝脱色,但死细胞由于酶失活,不发生脱色作用而保留初始的蓝 色。本发明在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中添加吐温80分散孢子,在超声波清洗仪中 处理进一步分散孢子,同时能够疏松孢子壁提高通透性,从而便于基于亚甲基 蓝还原性的特点,建立一种评价黑曲霉麸曲孢子活力的方法。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有:

(1)本发明能够定量直接反应孢子活力,具有准确度高,检测速度快,安 全无毒,对设备要求低和成本低廉等优点;

(2)提高种子活力,同时可以有效缩短成熟种子培养时间,提高原料利用 率;

(3)可以解决传统孢子活力评价方法孢子活力筛选工作量大,灵敏度低, 无需严格的无菌操作,易受杂菌污染影响,周期长等缺点,提高活力检测针对 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不同活力的孢子与吸光度变化量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描述。在下面所有的实施方案中,孢子 计数采用血球计数板。孢子活力检测采用亚甲基蓝褪色程度表征,通过吸光度 的变化表征活力。其它无特殊说明,均采用本领域常用的知识和方法。下面实 施例中的黑曲霉种子的来源是江苏国信协联能源有限公司生产菌种。

实施例1:

配置PDA平板,试管斜面和茄子瓶培养基。玉米芯颗粒与水按照1:1比例混 合均匀,添加玉米浆调节总氮量含量(TN=1%~3%),灭菌,获得麸曲桶培养 基。黑曲霉菌种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活化,35~38℃培养箱培养40~48h; 挑取单菌落接种试管斜面,35~38℃培养箱,培养5~7天,获得成熟的黑曲霉 孢子;挑取一环试管斜面孢子,接种茄子瓶培养基,35~38℃培养8~10天, 获得成熟的黑曲霉孢子;无菌水清洗茄子瓶孢子,获得孢子菌悬液,转接麸曲 桶,每天翻桶2~3次,35~38℃培养8~10天,获得成熟的黑曲霉麸曲孢子。

取一定量的麸曲孢子,用pH 7.0的磷酸缓冲液清洗麸曲孢子,用三层纱布过 滤玉米芯颗粒。在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中添加0.05%(v/v)的吐温80,在超声 波清洗仪中处理30s,获得分散均匀的单孢子悬液,调节孢子浓度107个/mL。 取新鲜孢子液与灭活处理后的孢子液分别按照0:10、1:9、2:8、3:7、4:6、5:5、 6:4、7:3、8:2、9:1、10:0比例混合均匀,配置不同活力的孢子悬液。

分别取1mL上述孢子悬液与1mL的8mg/L亚甲基蓝溶液于比色皿中,盖 上比色皿盖,反应420s,于663nm波长处吸光度-时间扫描曲线,测定反应体 系初始与反应结束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变化表征细胞活力大小。获得不同活 力孢子与吸光度的变化量如图1所述。

从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体系中孢子活力(即活孢子浓度)增加,其对亚甲基 蓝的褪色反应程度越剧烈,亚甲基蓝的褪色程度ΔA与体系中鲜活孢子含量之间 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y=0.008x+0.227,R2=0.995)。由此可以说明,亚甲基蓝的 褪色程度,可以很好的反映体系中细胞的活力情况。

实施例2

配置PDA平板,试管斜面和茄子瓶培养基。玉米芯颗粒与水按照1:1比例混 合均匀,添加玉米浆调节总氮量含量(TN=1%~3%),灭菌,获得麸曲桶培养 基。黑曲霉菌种接种于PDA平板培养基活化,35~38℃培养箱培养40~48h; 挑取单菌落接种试管斜面,35~38℃培养箱,培养5~7天,获得成熟的黑曲霉 孢子;挑取一环试管斜面孢子,接种茄子瓶培养基,35~38℃培养8~10天, 获得成熟的黑曲霉孢子;无菌水清洗茄子瓶孢子,获得孢子菌悬液,转接麸曲 桶,每天翻桶2~3次,35~38℃培养8~10天,获得成熟的黑曲霉麸曲孢子。

取一定的麸曲孢子,用pH 9.0的磷酸缓冲液清洗麸曲孢子,用三层纱布过滤 玉米芯颗粒。在黑曲霉麸曲孢子悬液中添加0.05%(v/v)的吐温80,在超声波 清洗仪中处理120s,获得分散均匀的单孢子悬液,调节孢子浓度107个/mL。取 5mL新鲜麸曲孢子悬液,依次向试管中加入0、1、2、3、4、5mL加热杀死的 孢子悬液,剩余体积用pH 9.0的磷酸缓冲液补充,定容体积10mL,配置同等 活力、不同浓度的麸曲孢子悬液。

分别取1mL上述孢子悬液与1mL的12mg/L亚甲基蓝溶液于比色皿中,盖 上比色皿盖,反应420s,于663nm波长处吸光度-时间扫描曲线,测定反应体 系初始与反应结束的吸光度,以吸光度的变化表征细胞活力大小。获得同等活 力、不同浓度的麸曲孢子悬液与吸光度的变化量如表1所述。从表1中可以看 出,同等活力孢子、不同浓度的麸曲孢子悬液的褪色程度基本是一致的。由此 可以说明,亚甲基蓝的褪色程度,可以很好的反映体系中细胞的活力情况。

表1同等活力孢子的亚甲基蓝还原反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交叉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 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 护的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