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

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

摘要

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振动结构由振动部和固定部组成;所述振动部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得益于振动结构的结构优点,风能采集器对风向和风速的适应范围得到了扩展,能量采集效率得到了提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7976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510227025.X

  • 申请日2015-05-07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重庆辉腾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懋琪

  • 地址 400044 重庆市沙坪坝区沙正街174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52: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4-12

    授权

    授权

  • 2015-08-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2K35/04 申请日:201505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7-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能量采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

背景技术

无线传感技术和微型集成电子电路的不断发展,使得构建具有成千上万个节点的无线传感网络成为可能;传统电池由于存在尺寸大、寿命有限、污染环境等缺点,其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受到了限制;将环境能(如振动能、太阳能、风能等)转换为电能的能量采集器由于具备无化学原料、使用寿命长、易于集成等优点,是解决无线传感网络供能问题的有效途径。

风能是一种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清洁能源,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风能采集器来对风能进行采集并将其转换为电能;常见的风能采集器利用的风致振动机理主要有涡致振动、颤振和驰振,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3075313A、CN103762894A和CN103762896A公开的涡致振动风能采集器,它们主要适用于低风速条件下的风能采集,中国发明专利CN103715857A公开了一种颤振和电磁感应效应的风力发电装置,需要根据风场风速条件设计颤振翼参数并调整配重;中国发明专利CN103762896A公开了一种利用风致阻流体驰振的原理和压电效应,将风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适用风速范围为1-6m/s;以上发明专利中的采集装置响应的风速范围都较窄;另外,现有报道的风能采集装置大多只能收集单一方向的风能,这就大大限制了它们在风速或风向随时间变化的环境中的采能效率。为实现多方向,宽风速范围的风能采集,中国发明专利CN102900621A公开了一种压电电磁并列风力发电装置,该装置使用风向仪监测风向,并自动调整装置方向,使风能采集器对准风向;使用脉动开关监测风速,并根据风速大小控制通风量。此发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多方向、宽风速范围的风能采集,但是需要采用旋转架、连杆等一些传动机械装置,并且需要消耗电能来控制这些机械装置,大大降低了其采集风能的效率。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振动结构由振动部和固定部组成;所述振动部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原理是:前述的振动结构采用带状弹性材料制作,其具备厚度薄、质量轻的特点,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后,与固定部连接在一起围成一封闭区域,利用弹性材料自身的弹性模量使振动结构预先储存了一定的应力,当气体吹拂在振动结构上时,由于U形结构的扰流作用,振动结构可以在任意方向上的风力激励下产生流致振动,并且振动结构在不同风速条件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振型,将这种振动结构制作成风能采集器后,可以大大扩展风能采集器对风向和风速的适应范围,提高风能采集器的能量采集效率,改善风能采集器性能。另外,本发明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结构复杂的扰流装置。

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采用此优选方案后,可以使振动部的重心远离固定部,当气体吹拂到振动部上时,振动部可以以更加灵活、自由的方式振动,同时,此改进还能有效控制振动部的顶部向内凹陷的程度,避免振动部因顶部向内凹陷过大而无法回复形变;另外,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结构体弯曲弧度较小,可以有效避免振动部倒伏。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的外侧面与振动部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的内侧面与振动部的内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用于穿套螺栓,固定部通过螺栓固定在其他支承结构上;采用此改进后,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上的U形腔形成整体,可以有效增加进入振动部内侧面的风量;另外,固定部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也使得固定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振动,增强振动结构的振动效果。

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风能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采集器由振动部、固定部和电输出部组成;所述振动部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固定连接;所述电输出部从如下四种并列方案中择一采用:

方案一:所述电输出部由连接板、感应线圈和永磁铁组成;所述连接板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连接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感应线圈设置于连接板的下侧面上;所述永磁铁设置于固定部上,应线圈位于永磁铁的磁场作用范围内;

方案二:所述电输出部由两块条形电极组成;第一条形电极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第一条形电极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的内壁连接;第二条形电极设置于固定部上,第二条形电极位于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两个条形电极的极性面相对;

方案三:所述电输出部由固定板、永磁体和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组成;所述固定板设置于振动部的内腔中,固定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的内壁连接;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设置于固定部上,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位于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

方案四:所述电输出部由多片压电材料片组成;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粘贴在振动部的外周面上,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粘贴在振动部的内周面上,或者在振动部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同时粘贴多片压电材料片。

前述风能采集器方案中,振动部和固定部的功能如前所述,四种电输出部的原理分别如下:1)方案一中采用连接板、感应线圈和永磁铁来构成电输出部,当振动部在风力作用下振动时,感应线圈也随之发生振动,感应线圈振动过程中,就会往复切割永磁铁的磁力线,从而在感应线圈上形成交流输出;2)方案二中的两块条形电极在振动部的传动作用下,就会发生相对运动,形成电输出;3)方案三中,永磁体会随着振动部发生振动,这就等效为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在磁场中运动,当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感应到磁场变化后就能形成电输出。

优选地,所述振动部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的外侧面与振动部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采用方案一时,所述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永磁铁设置于支撑板上;

采用方案二时,所述第二条形电极设置于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第二条形电极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

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固定部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板,支板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的下端与支板连接。

优选地,采用方案一时,所述连接板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支撑板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优选地,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和支板之间设置有永磁体二,永磁体二下端与支板上侧面连接,永磁体二上端与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下端连接;永磁体二和永磁体的相对面极性相反;设置了永磁体二后,可以进一步提高磁场变化率。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和支板均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提供了一种新的振动结构及风能采集器,得益于振动结构的结构优点,风能采集器对风向和风速的适应范围得到了扩展,能量采集效率得到了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的振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电输出部采用方案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电输出部采用方案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电输出部采用方案三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电输出部采用方案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一;

图7、本发明的原理示意图二;

图中各个标记所对应的名称分别为:振动部1、固定部2、连接板3、感应线圈4、永磁铁5、条形电极6、固定板7、永磁体8、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支撑板10、支板11、永磁体二12、压电材料片13。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构建风能采集器的振动结构,其创新在于:所述振动结构由振动部1和固定部2组成;所述振动部1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部1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2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2的外侧面与振动部1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1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2的内侧面与振动部1的内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一种风能采集器,其创新在于:所述风能采集器由振动部1、固定部2和电输出部组成;所述振动部1由带状弹性材料塑形而成,所述带状弹性材料弯曲成U形,U形的开口部朝下,U形开口处两侧的带状弹性材料端部与固定部2固定连接;所述电输出部从如下四种并列方案中择一采用:

方案一:所述电输出部由连接板3、感应线圈4和永磁铁5组成;所述连接板3设置于振动部1的内腔中,连接板3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1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感应线圈4设置于连接板3的下侧面上;所述永磁铁5设置于固定部2上,应线圈4位于永磁铁5的磁场作用范围内;

方案二:所述电输出部由两块条形电极6组成;第一条形电极6设置于振动部1的内腔中,第一条形电极6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1的内壁连接;第二条形电极6设置于固定部2上,第二条形电极6位于振动部1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两个条形电极6的极性面相对;

方案三:所述电输出部由固定板7、永磁体8和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组成;所述固定板7设置于振动部1的内腔中,固定板7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振动部1的内壁连接;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设置于固定部2上,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位于振动部1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内;

方案四:所述电输出部由多片压电材料片13组成;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13粘贴在振动部1的外周面上,或者多片压电材料片13粘贴在振动部1的内周面上,或者在振动部1的外周面和内周面上同时粘贴多片压电材料片13。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部1上U形开口处的间隙宽度小于U形中部的间隙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部2为U形结构体,固定部2的外侧面与振动部1的外侧面平滑过渡,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与振动部1的U形开口向对;固定部2内部的U形腔底部设置有固定孔;

采用方案一时,所述固定部2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撑板10,支撑板10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2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永磁铁5设置于支撑板10上;

采用方案二时,所述第二条形电极6设置于固定部2上的U形腔开口处,第二条形电极6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2两侧的内壁连接;

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固定部2上的U形腔开口处设置有支板11,支板11两端分别与水平方向上固定部2两侧的内壁连接,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的下端与支板11连接。

进一步地,采用方案一时,所述连接板3采用绝缘材料制作,所述支撑板10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进一步地,采用方案三时,所述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和支板11之间设置有永磁体二12,永磁体二12下端与支板11上侧面连接,永磁体二12上端与层状复合磁电换能器9下端连接;永磁体二12和永磁体8的相对面极性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7和支板11均采用不导磁材料制作。

下面我们再从流体力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本发明的振动状态:参见图6,当风从正面或背面(图中两个箭头所示方向即分别为“正面”和“背面”)吹拂到振动部1上时,振动部1会发生颤振,并且振动的幅度和频率随着风速增大而增大,当风速继续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振动进入混沌模态,不再具有周期性;

参见图7,当风从侧面(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即为“侧面”)吹拂到振动部1上时,低风速下,气流会在振动部1的表面产生涡街脱落,从而对振动部1产生一个净压力激发其振动,并且涡街脱落的频率与风速成正相关,当涡街脱落频率达到振动部1的固有频率时,发生共振,振动最为剧烈;风速超过一定范围时,振动进入混沌模态;

当风从振动部1顶部吹拂到振动部1上时,会在振动部1的中部表面以及靠近U形开口的部位附近产生涡街脱落,激发振动部1振动,振动幅度及频率随风速增大而增加;当涡街脱落的频率接近振动部1的固有频率时,就会发生频率锁定效应,风速在一定范围内增大时,振动部1的振动频率只在其固有频率附近变化,振动部1持续大幅度振动;当风速继续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振动进入混沌模态。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