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潜移式围堰明挖法

潜移式围堰明挖法

摘要

本发明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包括如下步骤:1)围成潜移式围堰体,使用倒扣的盒体11依次围成施工体1、拆除体2和建造体3;2)挖去施工体1内的泥土,建造隧道;3)移走拆除体2;4)建造建造体3;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完成隧道施工;步骤3)移走拆除体2的步骤中,脱离后的拆除体2可作为新的建造体3重复使用。优点:本发明可缩短施工周期;在宽水域不影响航路通行;可以实现长距离、超长距离的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72734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6-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王燏斌;

    申请/专利号CN201510156679.8

  • 发明设计人 王燏斌;

    申请日2015-04-03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沈根水

  • 地址 214112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镇新华路12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9:33: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15

    授权

    授权

  • 2015-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D29/063 申请日:201504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6-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可用于中、深水下隧道施工的潜移式围堰明挖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隧道施工通常建造周期长,投入设备多,且对环境的影响巨大。因此,缩短施工周期,改善施工环境,减少环境影响一直是隧道行业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有隧道的施工方法有:围堰明挖法、顶管法、新奥法、沉管法、盾构法等。

围堰明挖法,如图1所示,仅适用于浅水条件。

顶管法是一种暗挖式施工方法。这种方法的缺点在于大直径、超长顶进、纠偏困难,且仅适宜于小型直线型隧道。

新奥法是在利用围岩本身所具有的承载效能的前提下,采用爆破技术,进行全断面开挖的施工方法,新奥法仅适宜于在岩石内建造隧道。

沉管法是将一段隧道整体经水面运送到安装处,并一个接一个地沉放安装在已疏浚好的基槽内,沉管法是在水上平台进行水底操作,施工困难,受环境影响大,成本高昂。

盾构法的缺点在于盾构机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可用于隧道施工的移动式围堰明挖法,其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解决如何在中、深水条件下建造隧道的技术难题。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潜移式围堰明挖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围成潜移式围堰体,使用倒扣的盒体依次围成施工体、拆除体和建造体;

2)挖去施工体内的泥土,建造隧道;

3)移走拆除体;

4)建造建造体;

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完成隧道施工;

步骤3)移走拆除体的步骤中,脱离后的拆除体可作为新的建造体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优点:本发明可缩短施工周期;在宽水域不影响航路通行;可以实现长距离、超长距离的隧道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围堰明挖法的堰体截面图。

图2是盒体11的主视图。

图3是盒体11的俯视图。

图4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所围成的堰体俯视图。

图5是图4中B-B截面视图。

图6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所围成的堰体主视图。

图7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移走拆除体2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8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施工体1和拆除体2隔离的状态示意图。

图9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放下拆除体2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提升拆除体2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的状态示意图。

图10是潜移式围堰明挖法中拆除体2逐渐拔出的状态示意图。

图11是拆除体2上浮过程中的受力图。

图12是潜移式围堰体中拆除体2拔出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3是建造建造体3的初始状态示意图。

图14是建造体3初步插入土壤后的示意图。

图15是图14的截面视图。

图16是建造体3所受的压力示意图。

图17是建造体3压入土壤后的示意图。

图18是建造体3变为新的施工体1示意图。

图19是全端面隔断8的主视图。

图20是全端面隔断8的轴侧视图。

图21是仿形端面隔断9的主视图。

图22是全端面隔断8或仿形端面隔断9的仰视图。

图中1是施工体、2是拆除体、3是建造体、4是舱体、5是左端隔断、6是右端隔断、7是侧隔断、8是全端面隔断、8-1是隔断、8-2是矩形体、9是仿形端面隔断、9-1是隔断、9-2是矩形体、9-3是仿形边、10是拼接单元、11是盒体、12是密闭腔、13是隔断升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图22所示,适用中、深水条件的潜移式围堰明挖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围成潜移式围堰体:使用倒扣的盒体11(如图2、图3所示)依次围成施工体1、拆除体2和建造体3;

2)挖去施工体1内的泥土,建造隧道;

3)移走拆除体2:如图4所示,拆除体2和施工体1贯通,隧道已完成拆除体2处的施工,拆除体2内的全端面隔断8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状态如图7所示;步骤包括:

①隔离施工体1和拆除体2;

如图8所示,压入施工体1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对仿形端面隔断9周围进行填充,使施工体1和拆除体2隔离;

②拔出拆除体2;包括

a放下拆除体2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如图9所示;

b提升拆除体2左侧的仿形端面隔断9,如图9所示;

c排出舱体4内水,向拆除体2下部通入气体,使拆除体2所受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从而使拆除体2上浮,如图11所示;

d拆除体2上浮过程中,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也随之不断放下,直至拔出拆除体2,如图12所示;

4)建造建造体3:包括

①建造体3与施工体1对接:将建造体3运送到施工体1的右侧,并使建造体3和施工体1的拼接单元对接,如图13所示;

②下沉建造体3:放下建造体3左右两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B全端面隔断8b;排出舱体4内的空气,并向舱体4内充水,建造体3逐渐下沉并初步插入土壤,使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土壤形成密闭腔12,如图14、图15所示;

③建造体3压入土层:排出建造体3下部密闭腔12内的水,使密闭腔12内局部形成负压,由于建造体3向下的合力远大于建造体3向上的合力,受力图如图16所示,因此,排水的过程中,建造体3在向下的合力作用下逐步压入土层,直至设定位置,如图17所示;

④建造体3与施工体1贯通:继续排出密闭腔及盒体11连接处的水,提升建造体3左侧的A全端面隔断8a和施工体1右侧的B全端面隔断8b,建造体3与施工体1贯通,此时,建造体3变为新的施工体1,如图18所示。

5)重复步骤2)至4),直至完成隧道施工。

步骤3)移走拆除体的步骤中,脱离后的拆除体2可作为新的建造体3重复使用。

如图2~图5所示,倒扣的盒体11,其结构包括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右端隔断6和密封装置,所述舱体4安装在侧隔断7的上方,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分别安装在所述舱体4的两端,所述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之间密封,所述左端隔断5内安装有A全端面隔断8a和仿形端面隔断9,右端隔断6内安装有B全端面隔断8b,所述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8b和仿形端面隔断9的上部各安装有一套隔断升降装置13,所述盒体11的两端还安装有用于盒体11之间对接的拼接单元,所述拼接单元上安装有密封装置,当盒体11两端的全端面隔断8放下时,舱体4、侧隔断7、左端隔断5和右端隔断6共同围成所述倒扣的盒体11。

盒体11的作用是为了形成隧道建造的施工空间。

舱体4的作用是通过充气增加盒体11的浮力或通过注水增加盒体11的重力。

左端隔断5的作用是用于隔离盒体11后端的水和土壤。

右端隔断6的作用是用于隔离盒体11前端的水和土壤。

隔断升降装置13的作用是提升或放下A全端面隔断8a、B全端面隔断8b和仿形端面隔断9。

密封装置的作用是使盒体13与盒体13之间密封。

所述侧隔断7是板桩,用于隔离侧隔断7两侧的水和土壤,以便进行土壤挖掘和隧道的施工。

所述拼接单元用于盒体13与盒体13之间的拼接,拼接单元内可安装密封装置。

所述全端面隔断8与仿形端面隔断9,如图19~图22所示,全端面隔断8用于隔离盒体11前端或后端的水和土壤;仿形端面隔断9用于隔离盒体后端的水和土壤。

所述全端面隔断8,其结构包括隔断8-1、矩形体8-2,所述隔断8-1安装在矩形体8-2的下部。

所述仿形端面隔断9与全端面隔断8的结构大致相同,如图21所示,包括隔断9-1、矩形体9-2,区别在于所述仿形端面隔断9的下部有仿形边9-3,所述仿形边9-3紧贴隧道外轮廓的两侧和顶部。

隔断8-1或隔断9-1的作用是隔离盒体11前端或后端的水和土壤。

矩形体8-2或矩形体9-2的作用是:为便于隔断8-1或隔断9-1的拔出或压入,即在拔出或压入时,提供均匀的拔出力或压入力。

仿形边9-3的作用是为了仿形端面隔断9在隔离施工体后端的水和土壤时,避免与隧道产生干涉。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