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9-03-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33/96 授权公告日:20170510 终止日期:20180325 申请日:20150325
专利权的终止
2017-05-10
授权
授权
2015-07-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33/96 申请日:201503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5-06-10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磷酸甘油酸激酶1(phosphoglycerate kinase 1,PKG1)在制备类风湿关 节炎诊断试剂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糖代谢主要是指葡萄糖降解的过程,其中包括糖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代谢。糖 代谢是体内的主要代谢途径之一。葡萄糖代谢不仅为身体活动提供能量,而且还通过复杂的信 号网络介导多种生理过程。糖代谢在很多疾病如糖尿病、中风、精神分裂症和药物滥用中发 挥重要的作用。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代谢在RA发病 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Henderson.等人发现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和乳酸 脱氢酶在RA滑膜细胞中的活性水平增高。Ciurtin等人发现在RA患者滑液中乳酸明显升高 而葡萄糖浓度降低。酸性微环境可能破坏RA患者滑膜组织细胞异常分化。磷酸丙糖异构酶 (TPI)是一种异构化酶,可逆性的催化三磷酸甘油醛为磷酸二羟丙酮,这是糖酵解和糖异生中 的一个重要反应。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我们发现TPI在RA患者滑膜中表达增高。上述发现 表明糖酵解活动增强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葡萄糖代谢对RA发病机理 的影响尚未得到足够的关注和彻底的研究。
PCR微列阵芯片(RT2ProfilerTMPCR Array)是高度可靠和敏感的技术,它结合了实时 荧光定量PCR技术和微列阵技术的灵敏性和快速性,可对信号转导途径、生理过程和疾病相 关过程中的一系列基因进行一次性分析。利用该技术确定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以及它们的作 用,进一步的了解RA的发病机理,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所在,而磷酸甘油酸激酶1与RA诊断 治疗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血液标志物 —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以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为标记物制备的用于类风湿关节炎诊断 的试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通过利用葡萄糖代谢RT2ProfilerTMPCR Array研究葡萄糖代谢与胶原诱导型关 节炎(CIA)大鼠和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利用该新技术发现了与RA密切相关的葡萄糖代 谢基因。葡萄糖代谢RT2ProfilerTMPCR Array PCR包括84个在糖酵解和糖代谢途径中调节 酶促反应的关键基因,通过确定葡萄糖代谢的关键酶以及它们的作用,进一步了解RA的发病 机理。本发明同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ELISA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对PCR array 的结果进行验证。
本发明首次发现,与正常人血清相比,PGK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 明显增高,这提示PGK1在RA自身免疫紊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有助于进一步的了解RA的发 病机理。更重要的是,申请人发现PGK1是很好的潜在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血液标志物, 基于以上发现,本发明研发了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试剂及检测方法, 可广泛用于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步调查和健康普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一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试剂,包括抗PGK1抗体、HRP-IgG抗体,以及血液诊 断试剂中的常规试剂。
所述血液诊断试剂中的常规试剂包括碳酸盐缓冲液、PBST洗液、封闭液、显色液和终止 液。
所述PBST洗液为含有Tween-20的PBS溶液,溶液中Tween-20的体积分数为0.1%,溶 液的pH为7.4。
所述封闭液是质量百分数为0.5%的牛血清蛋白(BSA)溶液。
所述显色液包括显色液A和显色液B,其中,显色液A含有过氧化氢,为供氢体(DH2); 显色液B含有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用于显色。
所述终止液为2M的H2SO4溶液。
该血液诊断试剂的定性检测方法可以为间接ELISA法或胶体金法。定量检测方法为双抗 体夹心ELISA法。
具体的,定性检测方法为间接ELISA法时,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抗体(抗人免疫球 蛋白抗体)以检测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受检抗体,具体步骤如下:
(1)将待检测血样用碳酸盐缓冲液(pH9.6)稀释10倍后,加至空白酶标板中,37℃温 育2h;
(2)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所述PBST洗液是指PBS溶液加上Tween-20, PBS溶液的pH为7.4,Tween-20的浓度为0.1%,体积百分数);
(3)每孔加封闭液(0.5%BSA,质量百分数)200μL/孔,37℃温育1h;
(4)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
(5)每组加抗PGK1抗体稀释液(1:2000稀释)100μL/孔,37℃温育1h;
(6)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
(7)每孔加HRP-IgG抗体稀释液(1:3000稀释)100μL,37℃温育1h;
(8)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五次;
(9)每孔加显色液A、B【显色剂A(含过氧化氢)为供氢体(DH2),显色剂B(含TMB, 3,3',5,5'-四甲基联苯胺)】各50μL,37℃显色10min。
(10)每孔加50μL终止液(2M H2SO4溶液)终止显色,振匀,用酶标仪检测OD450nm值;
(11)计算:以阴性血清(正常人血清)为对照,检测阴性血清OD450nm均值(是以多份阴 性血清为对照检测出来再平均的值);将OD450nm值代入公式,P/N值=待测血样OD450nm值/阴性血 清OD450nm均值,计算得到待检测血样的P/N值;
(12)判断:若待检测血样的P/N值大于或等于2.1,则该待检测血样的检测结果为阳 性,该待检测血样所属的患者有可能患有类风湿关节炎,可作为临床诊断的依据之一。
上述所涉及的抗体,为通过常规方法制备得到。上述所涉及的各种试剂,均为现有技术 中已有的常规试剂。
定性的检测方法也可为胶体金法,其检测原理为: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和胶体金免疫技术, 在胶体金垫上预加入抗PGK1抗体胶体金结合物,在硝酸纤维素膜的检测线和对照线上分别包 被有抗PGK1抗体。当进行检测时,如为阳性样本,样本中的PGK1可与金标抗PGK1抗体结合 形成复合物,由于层析作用复合物沿试纸向前移动,再与检测线预包被的抗体结合形成“金 标抗体-PGK1-抗体”复合物而凝集显色。硝酸纤维膜上同时包被有一条质控线作为对照,故 当出现一条红色质控线和一条红色反应线时判为阳性。当待检标本中无PGK1抗原时,只出现 一条红色质控线判为阴性。作为质控,不管结果为阳性或阴性,都会出现一条红色质控线。 若无红线(或只有反应线)出现,则检测无效。具体的检测方法为:
(1)用洁净的容器收集少量样本(血清样本按常规方法静脉采集;采集的样本在五天内 检测,需放置4℃保存,五天以上需放置-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如果样本出现浑浊或沉 淀,应离心或过滤澄清后再检测);打开内包装,取出检测试纸。
(2)依据产品型号进行操作:
①检测条:将检测条标有MAX字样的一端浸入样本中30秒(注意:液面不要没过MAX线) 取出平放于台面上。
②检测卡:在检测卡标有“S”字样的加样孔中,用滴管滴加4滴样本(约100μl)。
(3)待检测条质控线(C线)出现后计时,20分钟内观察结果,20分钟以后观察结果 无效。
检验结果的解释:
(1)阴性结果:仅出现质控线(C线)。
(2)阳性结果:出现两条线,即质控线(C线)和检测线(T线)。
(3)无效结果:无线出现,或仅出现检测线(T线),须重新检测。
定量检测时,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PGK1,配制系列浓度的标准品,然后绘制标 准品浓度与OD450nm值或OD630nm值的标准曲线,并得到线性回归方程,然后将待检测血样的OD450nm值或OD630nm值代入标准曲线,求得样品中的浓度。具体步骤为:
(1)包被:将PGK1单克隆抗体用包被液(pH9.6的碳酸盐缓冲液)稀释成1μg/mL,加 至空白酶标板中,100μL/孔,4℃饱和湿度下放置过夜;
(2)洗板:弃去孔内液体,每孔加入PBST洗液300μL(所述PBST洗液是指PBS溶液 加上Tween-20,PBS溶液的pH为7.4,Tween-20的浓度0.1%,体积百分数),浸泡15秒, 甩弃液体。连续洗板三次;
(3)封闭:每孔加封闭液(0.5%BSA,质量百分数)200μL/孔,37℃温育1h;
(4)洗板三次,同步骤(2);
(5)设定:留一孔作空白对照,暂不加任何液体;另设PGK1标准品7孔,各加100μL 标准品;
(6)加样:将待检测血样用PBST稀释10倍后,按顺序加至反应孔中,室温孵育1.5h;
(7)洗板三次,同步骤(2);
(8)加酶:每个孔加入100μL HRP标记的PGK1单克隆抗体稀释液(1/3000)(不包括 空白对照),室温孵育45min;
(9)洗板三次,同步骤(2);
(10)显色:每孔依次加入显色液A、B【显色剂A(含过氧化氢)为供氢体(DH2),底 物B就是显色剂B(含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各50μL(包括空白对照),震荡混 匀,室温避光显色10分钟;
(11)终止:每孔加入终止液(2M H2SO4溶液)各50μL(包括空白对照),震荡混匀终止 反应;
(12)测定:用空白对照孔调零,并于30分钟内用酶标仪单波长450nm测定各孔OD值; 也可用双波长450nm/630nm测定各孔OD值;
(13)计算:以系列标准品浓度值的对数值为横坐标(X轴),以标准品OD值的对数值 为纵坐标(Y轴),建立(log-log)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的PGK1含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检测出PGK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的高表达,提供了一种新的类风湿 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血液标志物—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基因,进一步的,以该检测标志物 制备的检测试剂,具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等优点,可广泛用于临床类风湿性关节炎初步调 查和健康普查,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附图说明
图1为CIA大鼠和正常对照组的滑膜组织中ENO1,HK2,PGK1,PCK1和PDK4基因表达水平 的PCR array实验的结果比较;
图2为CIA大鼠的滑膜组织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滑膜组织中ENO1、HK2、PCK1、PDK4和PGK1 的mRNA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结果比较;
图3为人RA滑膜组织与OA滑膜组织中ENO1、HK2、PCK1、PDK4和PGK1的mRNA水平实时定 量PCR检测结果比较;
图4为使用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PGK1、ENO1、HK2和PDK4在RA滑膜组织与OA滑膜组织中蛋 白表达的结果比较;
图5为使用ELISA方法分析RA患者与正常组血清中ENO1、HK2PDK4和PGK1水平的结果比较;
图6为实施例2中使用ELISA方法分析PGK1血清水平的检测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应该说明的是,下述说明仅是为了解释本发明, 并不对其内容进行限定。
实施例1:PGK1作为新的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血液标志物的发现与验证
1.1II型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模型的建立:
由北京大学动物科学健康科学实验中心(中国,北京)获取雄性Wistar大鼠(n=20,每只鼠 重150-200克)。这些老鼠被随机分成两组,CIA组和控制组。所有实验组老鼠,尾根部皮内 注射含有500μg牛胶原蛋白II(美国SIGMA-ALDRICH)的CFA溶液。并于14天后,使用同样的 方法再次注射。对照组用相同的方式给与BSA替代II型胶原蛋白进行尾根部注射。根据每 个腕跗骨关节临床表现对CIA大鼠进行临床评分,评估标准如下:0=正常,1=轻微水肿和红 斑,2=明显水肿,3=关节僵硬。用四个腕跗骨关节的总评分来衡量,每周测量一次。每只老 鼠最高12分。收集两侧膝关节滑膜组织,并立即放入-80℃冰箱保存,以供将来使用。滑膜组 织用于PCR array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控制组是用牛血清白蛋白(BSA)按相同步骤进行的。
1.2RA滑膜和外周血的收集
收集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RA患者(n=8;7名女性,年龄50-68岁,平均55岁)的滑 膜组织。所有患者均符合ACR(美国风湿病学院)对RA的诊断标准。RA患者的疾病持续时间 三到九年,并且有典型的关节破坏((Larsen classIV-V)。病人c反应蛋白(CRP,12-320毫 克/升,平均值59毫克/升),抗-CCP抗体(16-470U/ml,平均值290.4U/ml)和类风湿因子 (RF,40-320U/ml,平均值171.2U/ml)水平升高。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OA患者中收集OA 滑膜组织样本(n=8;2名女性,年龄28-47岁,平均35岁)。RA和OA患者在手术前应用非 甾体类抗炎药(DMARDs)控制病情,这有助于减少关节疼痛和肿胀,降低僵硬程度。收集的滑膜 样本立即就被储存在-80℃冰箱直到使用。滑膜收集于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山东省千 佛山医院。滑膜组织被应用于实时荧光定量和免疫印迹分析。
从RA患者中按标准静脉穿刺术得到血液标本(n=120,75名女性,年龄在20–75岁)。关 节慢性炎症至少3年,红细胞沉降率(ESR,19到22毫米/小时,平均44毫米/小时)、c反应蛋 白(8-196U/毫升,平均29.1U/毫升)和类风湿因子(10.5-2090U/毫升)水平升高。应用甲氨 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至少两个月。120位(80位女性;24-58岁,平均40.2岁)健康献血 者。血液样本放入EDTA-K2真空采血试管。
所有病人参与者均书面知情同意参加本研究。研究协议是经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医学伦理 委员会同意。
1.3提取RNA和进行PCR array
使用Rneasy mini试剂盒从大鼠滑膜组织提取总RNA。为了减少个体差异,从10个老鼠 的滑膜组织中取同样数量构成一个样本池(每个老鼠取100ng)。首先使用Revert Aid第一 链cDNA试剂盒将RNA合成为cDNA。接下来,cDNA与适当的RT2SYBR GREEN染料混合。混合 物能平均分配到PCR array的各个孔中。使用5个管家基因进行标准化,并采取比较Ct值的 方法算出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PCR矩阵的原始数据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在 http://sabiosciences.com/pcrarraydataanalysis.php。变化阈值设置为2.0。
1.4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如上所述在大鼠滑膜组织和人类RA患者的滑膜组织中提取总的RNA。提取的总RNA用 RNA PCR试剂盒(TaKaRa,日本)进行逆转录。反应总量为10ul,包含1ul的cDNA、5ul SYBR GREEN实时PCR反应混合液(ToYoBo、日本)和各1UL的上下游引物。PCR扩增循环进行如下: 95℃,10秒,一个循环,95℃,5秒和60℃,31秒,40个循环。每个样品同时进行两个反 应。一个反应来确定目标基因的mRNA水平,另一个确定GAPDH水平。PCR产物经熔解曲线分 析。目的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通过GAPDH mRNA水平进行确定。用于定量RT–PCR的上 下游引物,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目标基因扩增的引物序列(大鼠)
表2.目的基因引物序列(人)
1.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使用人类ENO1酶联免疫试剂盒(Cusabio,中国)测量血清中ENO1的含量。用人PGK1酶联 免疫试剂盒(Cusabio,中国)测定血清中PGK1的含量,使用人类HK2酶联免疫试剂盒(Cusabio, 中国)测定HK2的含量,并使用人类PDK4酶联免疫试剂盒(Cusabio,中国)测定血清中PDK4的 含量。实验根据制造商提供的的步骤执行。1000xg离心30分钟后,收集血清,并储存在-80℃ 冰箱到使用。每孔加100ul样本,37℃孵育2小时。甩干液体,每孔加生物素标记物100ul, 并于37℃孵育1小时。应用PBST清洗5次,甩干,每孔加100ul TMB并于37℃孵育1小时。 再次洗涤,然后每孔加50ul终止液。用酶标仪在450nm处读取OD值(美国BioTek)。
1.6免疫印迹分析
取100ug滑膜组织应用细胞裂解液使其裂解。12000xg,4℃离心30分钟。收集上清, 用BCA蛋白质分析试剂盒(Beyotime生物技术,中国)检测蛋白浓度。使用抗-PGK1抗体按 1:1000稀释,进行免疫印迹分析,抗-ENO1抗体1:1000倍稀释,抗-HK2抗体1:1000倍稀释, 抗i-PDK4抗体1:500倍稀释。以浓度为12%SDS PA GE凝胶电泳分离,半干法将蛋白从 SDS PA GE凝胶转移至PVDF膜,在5%脱脂奶粉中室温封闭1h,加入上述一抗和内参蛋白 GAPDH(ZSJQ-BIO,中国)。4℃孵育过夜,TBST充分漂洗后加入二抗(辣根酶标记的羊抗兔IgG, 稀释度为1∶5000),TBST充分漂洗后经DAB显色。每个样本用Quant5.2软件进行图像量 化。
2.1筛选CIA大鼠的葡萄糖代谢的关键基因
从CIA大鼠和正常对照组的滑膜组织中提取总RNA,用大鼠糖代谢PCR Array试剂盒进 行分析。对比CIA大鼠和BSA鼠滑膜组织之间84个与葡萄糖代谢有关的基因表达水平。在 CIA大鼠滑膜组织中发现5个基因的表达水平相较于对照组至少成四倍的变化。其中ENO1, HK2,PGK1基因在滑膜组织中表达上调,PCK1、PDK4在滑膜组织中表达下调。结果如图1和 表3所示。
表3.CIA滑膜组织中不同基因的表达水平
2.2检测目的基因在CIA滑膜组织和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录水平的ENO1,HK2、PCK1、PGK1和PDK4。将CIA大鼠的滑 膜组织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滑膜组织相比,ENO1,HK2、PGK1mRNA水平显著升高,而PCK1 和PDK4mRNA水平下降,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如图2所示。此外,人RA滑膜组织与OA滑膜 组织相比,ENO1和PGK1mRNA表达水平显著提升。PDK4水平下降。而HK2和PCK1在RA滑膜 组织中没有明显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如图3所示。
使用免疫印迹半定量分析翻译水平的PGK1,ENO1,HK2和PDK4在R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 RA滑膜组织与OA滑膜组织相比,ENO1,HK2和PGK1的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PDK4的变化 不显著。结果显示在图4中。
2.3检测RA患者血清中ENO1、HK2PDK4和PGK1的水平
应用三明治夹心ELISA法来测量ENO1,HK2,PDK4、PGK1在RA患者血液中的水平。在 RA患者血清中PGK1水平显著增加。其中30.2%的RA组患者的PGK1水平高于正常组平均值的 2.1倍。ENO1在RA中水平升高,但与正常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DK4和HK2在RA患者血清 和健康患者血清之间的表达量没有显著改变。结果如图5所示。
3.结果分析
本实施例应用大鼠糖代谢RT2Profiler PCR Array来检测CIA大鼠滑膜中糖酵解的相关 基因。PCR array检测到CIA滑膜组织中5个基因表达异常。其中ENO1,HK2、PGK1表达上 调,PDK4和PCK1表达下调。这个结果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在CIA大鼠滑膜组织中得到了验 证。
此外,通过检测RA患者滑膜组织,发现ENO1和PGK1mRNA水平增加。PDK4的表达水平 减少。通过免疫印迹分析方法,证明了蛋白水平的ENO1,HK2和PGK1的表达增高。上述结果 表明,CIA大鼠和人类RA患者中ENO1和PGK1增加了转录和翻译。此外,夹心ELISA检测到 PGK1在RA患者的血液中表达升高。
结果表明,PGK1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组织和血液中高表达,而PGK1有可能参与 血管生成和异常增殖,而这正是RA的两个重要特征,因此,PGK1可以作为一种很好的潜在 的血液标志物,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
实施例2: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诊断试剂及检测方法
以PGK1作为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液标志物,制备用于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诊断的诊断试剂, 对患者的血液进行检测。从RA患者中按标准静脉穿刺术得到血液标本(n=120,75名女性, 年龄在20–75岁)。关节慢性炎症至少3年,红细胞沉降率(ESR,19到22毫米/小时,平均44 毫米/小时)、c反应蛋白(8-196U/毫升,平均29.1U/毫升)和类风湿因子(10.5-2090U/ 毫升)水平升高。应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治疗至少两个月。120位(80位女性;24-58 岁,平均40.2岁)健康献血者。血液样本放入EDTA-K2真空采血试管。
诊断试剂的组成包括:碳酸盐缓冲液、PBST洗液、封闭液、显色液和终止液。
其中,PBST洗液为含有Tween-20的PBS溶液,溶液中Tween-20的体积分数为0.1%,溶 液的pH为7.4。
封闭液是质量百分数为0.5%的牛血清蛋白(BSA)溶液。
显色液包括显色液A和显色液B,其中,显色液A含有过氧化氢,为供氢体(DH2);显 色液B含有3,3',5,5'-四甲基联苯胺(TMB)。
终止液为2M的H2SO4溶液。
具体检测方法为:
(1)将待检测血样用碳酸盐缓冲液(pH9.6)稀释10倍后,加至空白酶标板中,37℃温 育2h;
(2)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所述PBST洗液是指PBS溶液加上Tween-20, PBS溶液的pH为7.4,Tween-20的浓度为0.1%,体积百分数);
(3)每孔加封闭液(0.5%BSA,质量百分数)200μL/孔,37℃温育1h;
(4)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
(5)每组加抗PGK1抗体稀释液(1:2000稀释)100μL/孔,37℃温育1h;
(6)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三次;
(7)每孔加HRP-IgG抗体稀释液(1:3000稀释)100μL,37℃温育1h;
(8)弃去孔内液体,PBST洗液洗板五次;
(9)每孔加显色液A、B【显色剂A(含过氧化氢)为供氢体(DH2),显色剂B(含TMB, 3,3',5,5'-四甲基联苯胺)】各50μL,37℃显色10min。
(10)每孔加50μL终止液(2M H2SO4溶液)终止显色,振匀,用酶标仪检测OD450nm值;
(11)计算:以阴性血清(正常人血清)为对照,检测阴性血清OD450nm均值(是以多份阴 性血清为对照检测出来再平均的值);将OD450nm值代入公式P/N值=待测血样OD450nm值/阴性血 清OD450nm均值,计算得到待检测血样的P/N值;血清水平PGK1的ELISA检测结果见图6。
(12)判断:若待检测血样的P/N值大于或等于2.1,则该待检测血样的检测结果为阳 性。
结果:120例待检测的RA患者血样中,阳性例数为120例,说明本发明的诊断试剂可以 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诊断,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机译: 蒲公英甾酮在制备防治老年痴呆的药物中的应用
机译: 氧化还原酶IV的特殊抗体在制备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体外诊断试剂中的用途
机译: 过氧化还原酶IV在制备类风湿关节炎的体外诊断试剂中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