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

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该方法先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湿接缝的表面覆盖第一保湿层;然后在所述第一保湿层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再在所述防潮层和第一保湿层之间布置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第一保湿层处,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再在所述防潮层上部覆盖第一保温层;然后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依次设置第二保湿层和第二保温层,在所述第二保湿层和第二保温层布置加热带和感温部件,并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本发明适用于钢-混组合梁湿接缝混凝土冬季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冬季施工质量,加快混凝土冬季施工进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528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46213.2

  • 发明设计人 张生军;何旭斌;方龙;

    申请日2015-01-29

  • 分类号E04G21/28(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张云花

  • 地址 430048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银湖路11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44: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14

    授权

    授权

  • 2015-06-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4G21/28 申请日:201501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温防冻的施工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 电伴热保温方法。

背景技术

工艺钢-混组合梁湿接缝混凝土施工是组合梁施工重要步骤,传统湿接缝 混凝土冬季保温养护方法是在湿接缝施工完成后由下至上覆盖塑料膜、土工 布、电热毯、麻袋进行保温养护。

传统的覆盖养护法,只是本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原则,在湿接 缝的上表面覆盖养护层,且存在覆盖层数单薄的漏洞,同时电热毯功率低, 发热量小,在冬季的施工现场往往起不到作用,温度最好也就5-10度,因此 养护时间长,混凝土强度增长慢,混凝土施工质量无法保证,施工周期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或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梁湿接 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克服了传统覆盖方法中混凝土强度增长慢,强 度无法保证的缺点。使用此方法,湿接缝混凝土质量得到提高,养护时间缩 短,施工进度加快。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湿接 缝的表面覆盖第一保湿层;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保湿层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

步骤三,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和第一保湿层之间布置有多个间隔排列 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第一保湿层处,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温部 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步骤四,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上部覆盖第一保温层;

步骤五,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依次设置第二保湿层和第二保温层, 并通过铁丝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保湿层和所述第二保温层,使所述第二保温层 紧贴所述第二保湿层;

步骤六,在所述第二保湿层和第二保温层布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加热带, 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第二保湿层处,并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 温控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的上部还覆盖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的端部厚度是其面部厚度的2-3倍。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湿层和第二保湿层的材料相同,均为PET聚酯薄膜, 其厚度为10-3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保温层和第二保温层的材料相同,均为具有阻燃作用 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其厚度为40-70mm。

优选地,所述温控箱预设的最高温为40℃,最低温为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架设保温层,并连入加热设备,使 组合梁湿接缝的上下两面均得到加热保温。

(2)本发明采用电热带加热,电热带的加热功率更高,缩短养护时间。

(3)本发明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的保湿层,能够有效保证混凝土中 的水分不流失。

(4)本发明中覆盖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能够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对保温层进行加热,能够进一步对湿接缝保温,并且节约了能源。

(5)本发明中的加温范围设定在10-40℃,既不会使湿接缝的混凝土温 度过高,使混凝土开裂,也不会使混凝土温度过低,冻坏混凝土,最大限度 的节省电力。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的施工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 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一种组合梁湿接缝冬季施工电伴热保温方法,该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在组合梁上翼缘1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2,浇筑完成后在所述 湿接缝2的表面覆盖第一保湿层3;

步骤二,在所述第一保湿层3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4;

步骤三,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4和第一保湿层3之间布置有多个间隔 排列的加热带7,并将感温部件8放置在第一保湿层3处,将所述加热带7 和所述感温部件8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步骤四,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4上部覆盖第一保温层5;

步骤五,在组合梁上翼缘1的下表面依次设置第二保湿层9和第二保温 层10,并通过铁丝11依次穿过所述第二保湿层9和所述第二保温层10,使 所述第二保温层10紧贴所述第二保湿层9;

步骤六,在所述第二保湿层9和第二保温层10布置有多个间隔排列的加 热带7,并将感温部件8放置在第二保湿层9处,并将所述加热带7和所述 感温部件8分别与温控箱连接。本发明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架设保温层, 并连入加热设备,使组合梁湿接缝的上下两面均得到加热保温,且采用电热 带加热,电热带的加热功率更高,缩短养护时间。

其中,第一保湿层3与第二保湿层9的材料可选用PET聚酯薄膜、聚氧 乙烯、PVC树脂中的一种,第一保温层5与第二保温层10的材料可选用为酚 醛泡沫、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复合硅酸盐中的一种。

更优的,所述第一保温层5的上部还覆盖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6,所述 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6采用黑色铝合金材料,能够利用太阳能转化成热能, 对保温层进行加热,能够进一步对湿接缝保温,并且节约了能源

更优的,所述第一保温层5的端部厚度是其面部厚度的2-3倍。

更优的,所述第一保湿层3和第二保湿层9的材料相同,均为PET聚酯 薄膜,其厚度为10-30mm。采用PET聚酯薄膜材料的保湿层,能够有效保证 混凝土中的水分不流失。

更优的,所述第一保温层5和第二保温层10的材料相同,均为具有阻燃 作用的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其厚度为40-70mm。

所述温控箱预设的最高温为40℃,最低温为10℃,当感温元件检测到温 度低于10℃时,电热带开始加热,当温度高于40℃时,电热带停止加热。加 温范围设定在10-40℃,既不会使湿接缝的混凝土温度过高,使混凝土开裂, 也不会使混凝土温度过低,冻坏混凝土,最大限度的节省电力。

以下是发明人提供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该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 步解释和说明,本发明并不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本次混凝土浇筑开始于早上10:00,结束于下午19:00,历时9小时。 混凝土拌合水温控制在30℃-50℃,混凝土入模温度在12.1℃左右,出机温度 15℃左右,开盘时气温约为5℃。

本次混凝土浇注前未对钢梁进行预热,在逐段浇注完成,抹面后,

步骤一,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湿接 缝的表面覆盖PET聚酯薄膜;

步骤二,在所述PET聚酯薄膜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

步骤三,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和PET聚酯薄膜之间布置有多个间隔排 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 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步骤四,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上部覆盖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

步骤五,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依次设置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并通过铁丝依次穿过所述PET聚酯薄膜和所述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使所述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紧贴所述PET聚酯薄膜;

步骤六,在所述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布置有多个 间隔排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并将所述加热带 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混凝土同养试块在混凝土最后浇注完成后,开始加热养护,在1.5天时 其抗压强度达45MPa,2天时达51MPa,达到预期。因此本发明人在对混凝 土加热两天后停止加热。

实施例2

本次混凝土浇筑开始于早上10:00,结束于下午19:00,历时9小时。 混凝土拌合水温控制在30℃-50℃,混凝土入模温度在12.1℃左右,出机温度 15℃左右,开盘时气温约为5℃。

本次混凝土浇注前未对钢梁进行预热,在逐段浇注完成,抹面后,

步骤一,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湿接 缝的表面覆盖PET聚酯薄膜;

步骤二,在所述PET聚酯薄膜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

步骤三,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和PET聚酯薄膜之间布置有多个间隔排 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 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步骤四,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上部覆盖依次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 料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

步骤五,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依次设置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并通过铁丝依次穿过所述PET聚酯薄膜和所述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使所述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紧贴所述PET聚酯薄膜;

步骤六,在所述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布置有多个 间隔排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并将所述加热带 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混凝土同养试块在混凝土最后浇注完成后,开始加热养护,在1.5天时 其抗压强度达47MPa,2天时达53MPa,与实施例1相比效果更好,这是因 为本实施例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的上部还覆盖有平板型太阳能集热 器,其采用黑色铝合金板材料,可以吸收太阳能并把太阳能转化成热能传给 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使湿接缝的温度更温暖。本发明人在对混凝土 加热两天后停止加热。

实施例3

本次混凝土浇筑开始于早上10:00,结束于下午19:00,历时9小时。 混凝土拌合水温控制在30℃-50℃,混凝土入模温度在12.1℃左右,出机温度 15℃左右,开盘时气温约为5℃。

本次混凝土浇注前未对钢梁进行预热,在逐段浇注完成,抹面后,

步骤一,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上表面浇筑湿接缝,浇筑完成后在所述湿接 缝的表面覆盖PET聚酯薄膜;

步骤二,在所述PET聚酯薄膜的上面覆盖复合铝箔防潮层;

步骤三,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和PET聚酯薄膜之间布置有多个间隔排 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将所述加热带和所述感 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步骤四,在所述复合铝箔防潮层上部覆盖依次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 料和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的端部厚度是其面部 厚度的2-3倍;

步骤五,在组合梁上翼缘的下表面依次设置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并通过铁丝依次穿过所述PET聚酯薄膜和所述三聚氰胺改 性脲醛泡沫材料,使所述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紧贴所述PET聚酯薄膜;

步骤六,在所述PET聚酯薄膜和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布置有多个 间隔排列的加热带,并将感温部件放置在PET聚酯薄膜处,并将所述加热带 和所述感温部件分别与温控箱连接。

混凝土同养试块在混凝土最后浇注完成后,开始加热养护,在1.5天时 其抗压强度达48MPa,2天时达54MPa,比实施例2的效果更好,这是因为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对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的端部进行了加 厚,这样能够使三聚氰胺改性脲醛泡沫材料的端部更重,其与PET聚酯薄膜 接触的更紧密,进一步降低了水份的丢失。本发明人在对混凝土加热两天后 停止加热。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 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 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 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 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