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制剂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紫苏、薄荷、细辛、大黄、朴硝、荆芥、白芨、防风、苍术和甘草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由该中药组合物和辅剂制成的外用制剂包括散剂、酊剂、喷雾剂、贴剂、糊剂以及软膏剂;本发明还涉及上述中药组合物以及制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用于治疗无名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止痛效果明显、散瘀消肿作用强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短的优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475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曾显美;

    申请/专利号CN201510020899.8

  • 发明设计人 曾显美;

    申请日2015-01-15

  • 分类号A61K36/898;A61P29/00;A61P17/02;

  • 代理机构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王玉松

  • 地址 610100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龙都南路756号金色逸景2-1-1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35: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10

    授权

    授权

  • 2015-05-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898 申请日:20150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制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 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背景技术

外伤是身体或物体由于外界物体的打击、碰撞或化学物质的侵蚀 等造成的外部损伤;具体包括有枪弹、金刃、跌打损伤、持重努伤、 烧烫伤、冻伤和虫兽伤等。对于各种外伤,不论伤口大小、深浅,都 要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若处理不当,会引起伤口出血、感染、化脓, 严重会得破伤风,断肢,甚至威胁生命。伤口处理正确,能使其迅速 愈合;反之,可能化脓感染,经久不愈,甚至因并发全身感染、气性 坏疽、破伤风等危及生命。

现有治疗外伤的外用药物,用于灭菌消毒的有酒精、碘酊、络合 碘、双氧水、新吉尔灭等,用于消炎生肌的西药制剂有磺胺粉、磺胺 软膏等,用于散淤止血并能生肌的中药油剂有万花油、红花油等,中 药粉剂有云南白药。这些药物经过长期的临床应用实践证明,都有不 同程度的疗效,具体疗效有的因人而异、有的因伤情而异。又如专利 申请号为CN201010191973.X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治疗外伤的外用 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该药物是一种以茶籽油及三七、血竭、蒲黄、白 及的中药浸液为主要原料,加入辅助原料组成的具有散淤、消肿、止 血、止痛、消炎、生肌等功能的外用乳剂药物。专利申请号为 CN201110032186.5的申请文件公开的一种治疗刀伤、烧伤及多种创伤 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主要由麻柳树根皮叶和松树叶或松针组 成,还可以含有红花、血竭、三七、白芷、杜仲、桃仁、当归、桂枝、 乳香、木通,将其分别制成药粉和药酒,可用于治疗刀伤、烧伤、烫 伤等多种创伤。

但是上述药物大多存在疗效差、见效慢、止痛效果不够明显、散 瘀消肿作用不强以及伤口愈合时间长等问题;而中药制备的外用药物 中所用原料药成分药效单一,原料药种类较多,有的中药原料药与其 他原料药没有发生协同作用,影响了中药组合物的整体疗效。此外, 现有的中药组合物多数是将所用原料直接粉碎入药,没有对原料内的 活性成分进行提取分离,非有效成分没有除去,杂质较多,使中药组 合物的组方过大,不利于患者服用,进一步影响中药组合物的疗效。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起效快、疗程短、治愈 率高的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该中药组合物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止血、消炎、生肌等显著疗效, 该药物见效快,有效率高达97.7%,且患者创伤面生肌快。

优选地,外用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 成:

更进一步合理优化本发明的配方,外用中药组合物主要由下列重量 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为了服用及携带方便,本发明提供由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 用中药组合物和辅剂制成的制剂,所述制剂包括散剂、酊剂、喷雾剂、贴膏剂、 糊剂以及软膏剂,所述组合物和辅料的重量比为1:0.1-12。

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将外用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成糊剂,所述辅 料由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50-60度的白酒或60-70度的医用酒精120份、 苯甲酸钠3份。上述中药原料中注入白酒或医用酒精后,并常温放置3天,灭 菌、装瓶即可;其中苯甲酸钠的使用可提高该药物制剂的存储期。

更进一步的改进,本发明将外用中药组合物和辅料制成软膏剂, 所述辅料由以下重量分数的成分组成:硬脂酸20份、蜂蜡26份、十 八醇15份、甘油20份、蔗糖脂肪酸酯1.5份、聚氧乙烯蓖麻油2份、 苯扎溴铵1份、柠檬烯2.4份以及纯化水80份。

该配方制备的软膏剂为乳剂型软膏,其中选取硬脂酸、蜂蜡和十 八醇作为基质,提高药物活性成分的释药性和生物利用度;柠檬烯的 使用进一步促进药物的透皮吸收;蔗糖脂肪酸酯起到乳化、粘合的作 用,蔗糖脂肪酸酯和聚氧乙烯蓖麻油与中药组合物形成均匀分散体,该比 例的蔗糖脂肪酸酯和山梨醇的混合物可显著提高软膏剂的稳定性;苯扎 溴铵则是用做防腐作用。上述物质与中药组合物制成膏状,可提高软 膏剂的含量均匀度,充分发挥中药组合物对各类外伤的治疗效果,显 著提高疗效。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 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粗粉,将粗 粉在60℃的烘箱内干燥240min,混合后将粗粉粉碎,过80目筛,并 研磨成细粉,即为外用中药组合物。

为更精细的提取中药组合物的活性成分,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 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 骤:

a)取所述重量份的朴硝用热水溶解,离心过滤,放冷析出晶体,粉粹过 80目筛,得晶体粉末;

b)取所述重量份的细辛、大黄、荆芥和苍术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 次加10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取3h;第二次加7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 取2h;第三次加4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取1h;合并回流液,滤过,合并得 溶液1;

c)取所述重量份的紫苏、薄荷、防风、白芨和甘草进行水煎煮2次,第 一次15倍量水煎煮4h,第二次10倍量水煎煮1.5h,合并滤液,温度为55℃条 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15g/ml,冷却,加60-70%乙醇,静置24h,滤 过,滤液在温度为5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5g/ml的稠膏,加水 至总量60%,静置20h,取上清液,即得溶液2;

d)将溶液1和溶液2混合均匀,在温度为50℃、压力为-0.05MPa条件下 进行真空干燥,制得细粉;

e)将步骤a)的晶体粉末、步骤d)的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肿痛、刀 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提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可将各中药原料药内的有效 成分提取出来,减少没有发挥作用的成分的用量,进一步提高了中药 组合物的疗效,在实现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保持收率高、产品品质好、 工艺简单等优点,适合工业化生产。

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a)制备外用中药组合物,备用;

b)取所述重量份数的硬脂酸、蜂蜡、十八醇置水浴锅加热,温度70~90℃, 搅拌至全熔,为油相;

c)取步骤a)的组合物和甘油、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苯 扎溴铵、柠檬烯置水浴锅,溶解于纯化水中,加热至70~90℃,为水相;

d)将步骤b)中的油相缓缓倒入步骤c)的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 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进一步地,所述外用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淋巴结发炎、蜜蜂蛰伤、跌 打损伤、刀口伤以及皮肤溃烂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所述原料药的来源如下:

紫苏:唇形科紫苏属植物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Britt.的带 枝嫩叶。

薄荷:本品为唇形科薄荷属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的干 燥地上部分。

细辛: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Asarum heterotropoides Fr. Schmidt var.mandshuricum(Maxim.)Kitag.、汉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var.seoulense Nakai或华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的干燥全草。

大黄:本品为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唐古特大 黄Rheum tanguticum Maxim.ex Balf.或药用大黄Rheum officinale Baill. 的干燥根及根茎。

朴硝:又名芒硝,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钠的俗称;芒硝是由一种 分布很广泛的硫酸盐矿物经加工精制而成的结晶体。

荆芥: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Schizonepeta tenuifolia Briq.的干燥 地上部分。

白芨:本品为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urcz)Reichb. f.的干燥块茎。

防风:本品为伞形科防风Saposhnikovia divaricate(Turcz.) Schischk.植物的根。

苍术:本品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 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茎。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 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 根。

本发明所提供的中药组合物是申请人研制开发的一种纯中药治疗 外伤的药剂,该中药组合物的散剂“特消散”已大量生产且广泛运用于 临床治疗。

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主要用于无名肿毒(例如:淋巴结发炎,蜜蜂 蛰伤、跌打损伤等)、刀口伤、皮肤溃烂等症;其特点为:见效快, 治愈率高,止痛效果明显、散瘀消肿作用强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短。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紫苏15g        薄荷10g       细辛8g      大黄15g

朴硝16g        荆芥12g       白芨15g     防风12g

苍术9g      甘草9g。

制备方法:

a)取所述重量份的朴硝用热水溶解,离心过滤,放冷析出晶体,粉粹过 80目筛,得晶体粉末;

b)取所述重量份的细辛、大黄、荆芥和苍术加乙醇回流提取三次,第一 次加10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取3h;第二次加7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 取2h;第三次加4倍量90%的乙醇,回流提取1h;合并回流液,滤过,合并得 溶液1;

c)取所述重量份的紫苏、薄荷、防风、白芨和甘草进行水煎煮2次,第 一次15倍量水煎煮4h,第二次10倍量水煎煮1.5h,合并滤液,温度为55℃条 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15g/ml,冷却,加60-70%乙醇,静置24h,滤 过,滤液在温度为55℃条件下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0-1.25g/ml的稠膏,加水 至总量60%,静置20h,取上清液,即得溶液2;

d)将溶液1和溶液2混合均匀,在温度为50℃、压力为-0.05MPa条件下 进行真空干燥,制得细粉;

e)将步骤a)的晶体粉末、步骤d)的细粉混合均匀,即得治疗肿痛、刀 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2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紫苏25g          薄荷16g       细辛2g      大黄5g

朴硝28g          荆芥20g       白芨6g      防风5g

苍术16g          甘草3g。

制备方法:将所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分别粉碎成粗粉,将粗粉在60℃ 的烘箱内干燥240min,混合后将粗粉粉碎,过80目筛,并研磨成细粉, 即为外用中药组合物。

实施例3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4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2所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5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6外用中药组合物

一种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外用中药组合物,该外用中 药组合物由下列重量份的原料药经加工制备而成:

制备方法:按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

实施例7糊剂

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100g

辅料:50~60度白酒           105g

      苯甲酸钠               2.5g

制备方法:

a)将制备好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白酒及苯甲酸钠按重量组分比称重,备用;

b)向组合物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白酒,搅拌均匀,并常温放置3天,灭菌、 装瓶,即得外用糊剂。

实施例8糊剂

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100g

辅料:50~60度白酒           105g

      苯甲酸钠               2.5g

制备方法:

a)将制备好的外用中药组合物、白酒及苯甲酸钠按重量组分比称重,备用;

b)向组合物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白酒,搅拌均匀,得溶液1;

c)向组合物溶液1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均匀,并常温放置 3天,灭菌、装瓶,即得外用糊剂。

实施例9糊剂

实施例1所制备的中药组合物    100g

辅料:60~70度医用酒精       120g

      苯甲酸钠               3g

制备方法:

a)将制备好的外用中药组合物、医用酒精及苯甲酸钠按重量组分比称重, 备用;

b)向组合物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医用酒精,搅拌均匀,得溶液1;

c)向溶液1中加入所述重量份的苯甲酸钠,搅拌均匀,并常温放置3天, 灭菌、装瓶,即得外用糊剂。

实施例10软膏剂

制备方法:

a)制备外用中药组合物,备用;

b)取所述重量份数的硬脂酸、蜂蜡、十八醇置水浴锅加热,温度70~90℃, 搅拌至全熔,为油相;

c)取步骤a)的组合物和甘油、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苯 扎溴铵、柠檬烯置水浴锅,溶解于纯化水中,加热至70~90℃,为水相;

d)将步骤b)中的油相缓缓倒入步骤c)的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 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11软膏剂

制备方法:

a)制备外用中药组合物,备用;

b)取所述重量份数的硬脂酸、蜂蜡、十八醇置水浴锅加热,温度70~90℃, 搅拌至全熔,为油相;

c)取步骤a)的组合物和甘油、苯扎溴铵、柠檬烯置水浴锅,溶解于纯化 水中,加热至70~90℃,为水相;

d)将步骤b)中的油相缓缓倒入步骤c)的油相中,边加边搅拌,直至冷 却45℃时,继续搅拌,灌装即得软膏剂。

实施例12贴剂

制备方法:

a)制备外用中药组合物,备用;

b)在加入适量可溶性淀粉、甘油和尼泊金酯加适量纯化水调成糊状, 利用涂布机将糊状药物均匀的涂布在无纺布上,加热烘干后,覆盖离型纸或离 型膜后压片成型;最后进行分切、检验并进行包装,即得贴剂。

实施例13喷剂

实施例5所制备的组合物    100g

制备方法:将粉碎过筛后的组合物装入喷雾瓶,为每瓶20ml,即为喷剂。

试验例1稳定性试验

加速试验

取本发明实施例10和实施例11的软膏剂,分别随机分成3批, 分别编号为样品1、样品2、样品3、样品4、样品5和样品6,将以上 6批样品均在40℃±2℃下,相对湿度为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在试验期间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末分别取样一次,按中国 药典中的规定,检测升麻素苷的性状、含量(标示量%)、溶出度及有 关物质(%)。

从结果可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0所提供的软膏剂,经加速试验结果 可知,放置6个月后,所述软膏的性状、含升麻素苷的量、溶出度及 有关物质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实施例11的软膏放置6个月后,软 膏色泽加深,并且升麻素苷的含量下降,溶出不均匀,有关物质的量 显著增加;表明实施例10的软膏剂与实施例11相比,稳定性更高, 即添加了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成分提高了软膏的成型性和 稳定性。

5.3长期试验

另取5.2中的6批样品均于温度25℃±2℃下,相对湿度为60%±10% 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每3个月取样一次,分别于0个月、1个月、3 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取样,检测软膏剂的性状、升麻素苷的 含量(标示量%)、溶出度及有关物质(%)。

从结果可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0所提供的软膏剂,经长期试验结果 可知,放置12个月后,所述软膏的性状、含升麻素苷的量、溶出度及 有关物质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实施例11的软膏色泽加深,并且升 麻素苷的含量显著下降,溶出不均匀,有关物质的量显著增加;表明 蔗糖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蓖麻油成分提高了软膏的成型性和稳定性。

试验例2临床试验

2.1诊断标准

根据《中西医学诊断学》所记载,无名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

2.2试验病例

收治患者共152例,年龄均在15-50岁之间;均经检查确诊,无名 肿痛患者62例、刀口伤患者46例和皮肤溃烂患者44例;其中无名肿痛患者具 体包括淋巴结发炎、蜜蜂蛰伤、跌打损伤症状。

2.3分组及给药

将62例无名肿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对照组24例;将46 例刀口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6例,对照组20例;将44例皮肤溃烂 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对照组20例。

以上无名肿痛治疗组均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制成的中药组合物, 用法为直接将组合物粉末撒在伤口处,记录疗程为15天,用法2次/ 日;刀口伤和皮肤溃烂治疗组均给予本发明实施例7制成的糊剂,记 录疗程为15天,用法2次/日;对照组均给予红花油涂抹,每日2次, 记录疗程15天。

2.4观察方法

每例患者均全部记录病史,体征,诊断,疼痛部位及性质和有关 的物理、生理检查。

2.5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治疗后病症全部消失,达到临床治愈标准;

显效:治疗后病情体征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后病情体征有所改善;

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2.6治疗分析

将患者临床资料经整理分析,将治疗组与对照组在痊愈、显效、 有效和无效四个标准中进行比较,通过t检验来验证治疗组和对照组之 间的差异。

2.7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患者均给药15天;两组药对无名肿痛、刀口伤和 皮肤溃烂的治疗效果比较分别见表1-3。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无名肿痛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1);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刀口伤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a<0.05);

表2 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皮肤溃烂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差异性(Pa<0.05);

2.8临床观察验证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肿痛、刀口伤和皮肤溃烂的组合物及其糊剂对 淋巴结发炎、蜜蜂蛰伤、跌打损伤、刀口伤以及皮肤溃烂具有显著的疗效, 约61%的患者伤口在治疗后消失,无疤痕遗留;治疗总有效率达到 97.7%。本发明的组合物在验证其疗效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及 毒副作用,且止痛效果明显、散瘀消肿作用强以及伤口愈合时间短。

典型病例

黄某,女,23岁,淋巴结部位疼痛,发觉不适10天左右;经检查, 为淋巴结发炎,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糊状涂抹于伤口处,每日2次,使 用2小时后疼痛减轻,3天后,肿胀消失。

高某,男,35岁,群蜂蜇伤,受伤部位为头、面、颈、上肢,蛰 伤创面达数十处,在受伤后48h内出现酱油色尿、肝损伤、溶血等症 状,出现头晕、头痛、恍惚、烦躁等神经性系统症状;局部创面处理 后,使用本发明组合物的糊状,每日3次,使用3天后结痂,临床症 状消失、肝肾功能正常;停止用药,待12天后,创面消失,痊愈。

宋某,男,29岁,开摩托车摔跤导致脸部和手臂擦伤,伤口红肿 出血,第1天有用酒精稍微擦拭,然后涂红药水,但一直流液体出来, 第3天开始化脓红肿,未见好转,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撒在患处,每日3 次,日渐好转,结痂后停止用药,15天后治愈。

董某,女,43岁,刀切伤手,止血后伤口周围红肿,涂万花油2天 后无明显效果,使用本发明的粉末,每天涂抹于患处,每日3次,治疗 使用2天后,红肿消失,15天后结痂伤口掉落,治愈。

王某,女,38岁,手指之间的部分会出现溃烂,瘙痒严重,后发展 为手指甲周围也出现溃烂红肿,涂抹一些药膏后无明显减轻症状;使用 本发明组合物,将组合物粉末撒在溃烂部位,组合物糊状涂抹于红肿部 位,每日3次,2天后瘙痒消失,使用10天后,溃烂创面消失。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