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及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

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及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

摘要

环状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通过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被连接用模具(11)彼此加热连接来构成,扶手展开体(2)具有:截面呈大致C字状的芯体(3),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抗拉体(4),其沿着芯体(3)的长度方向设于芯体(3)的内部;以及帆布(5),其设于芯体(3)的内表面。在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中,由连接用模具(11)加热的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形成为扶手连接部(7)。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变低。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54076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280075222.9

  • 发明设计人 川崎敦司;

    申请日2012-08-13

  • 分类号B66B23/24;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辉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5: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11-30

    授权

    授权

  • 2015-05-2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B23/24 申请日:201208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乘客输送机(例如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中使用的乘客输送机用移 动扶手及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通过将具有规定长度的扶手主体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来制造出环状的乘 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技术。关于扶手主体,在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的截面呈大致C 字状的芯体的内部设有用于加强的抗拉体,在芯体的内表面设有帆布。在制造乘客输 送机用移动扶手时,通常在使扶手主体的两端部彼此接触的状态下,将扶手主体的两 端部配置到规定的连接用模具内,之后,通过利用连接用模具对扶手主体的两端部加 热,来将扶手主体的两端部彼此连接(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WO09/001456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扶手主体的两端部通过连接用模具的加热而彼此连接的情况下,因连接用模具 的加热而溶融的芯体的热塑性弹性体浸透帆布并固化,因此在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 中,制造时受过加热的连接部的抗弯刚度也变得比非加热部分的抗弯刚度高。因此, 在以往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中,在制造时受过加热的连接部与非加热部分的边界 处,抗弯刚度急剧变化。因此,当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被弯曲时,在连接部与非加 热部分的边界处产生局部的变形(扭折)和局部的应力集中,从而乘客输送机用移动 扶手的寿命变短。

另外,在移动扶手的连接部处,为了加强连接部,考虑使板状的抗拉体的端部彼 此在抗拉体的厚度方向上重叠。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产生抗拉体的重叠部分,所 以连接部的抗弯刚度会进一步变高。

进一步也考虑,在移动扶手的连接部处,在抗拉体的两端部分别设置相对于板状 的抗拉体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并使倾斜面彼此配合在一起,由此将抗拉体的端 部彼此在抗拉体的宽度方向上重叠。但是,在该情况下,为了加强抗拉体彼此的连接 强度而要追加填充树脂或注入粘接剂,因此在该情况下,也会使移动扶手的连接部的 抗弯刚度进一步变高。

进一步也考虑,利用加强布覆盖在扶手主体的两端部间产生的帆布的边界来加强 移动扶手的连接部。但是,由于连接部的抗弯刚度因加强布而进一步变高,所以在连 接部与非加热部分的边界处的抗弯刚度的差扩大。特别是,在该情况下,由于热塑性 弹性体分别浸透相互重叠的帆布及加强布并固化,所以在连接部与非加热部分之间, 抗弯刚度的差变得极大。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是获得一种能够实现长寿命 化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及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为环状,通过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被连接用模具 彼此加热连接来构成,被连接用模具加热的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形成为扶手连接部, 该扶手展开体具有:截面呈大致C字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抗拉体, 其沿着芯体的长度方向设于芯体的内部;以及帆布,其设于芯体的内表面,扶手连接 部的抗弯刚度随着从扶手连接部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变 低。

并且,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通过将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彼 此加热连接来制造环状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所述扶手展开体具有:截面呈大致 C字状的芯体,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抗拉体,其沿着芯体的长度方向设于芯体的 内部;以及帆布,其设于芯体的内表面,所述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具备 连接用模具,该连接用模具对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彼此加热连接,具有:内模,其以 覆盖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间的边界的方式被插入扶手展开体的内侧;和外模,其一并 包围扶手展开体和内模,使扶手展开体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加热温度随着从内模的 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降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及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能够 在扶手连接部的两端部处减小扶手连接部的抗弯刚度与扶手连接部的两侧部分的抗 弯刚度之差,从而能够防止抗弯刚度在扶手连接部与其两侧部分的边界处急剧变化。 由此,能够实现移动扶手的长寿命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结构图。

图2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扶手连接部的侧视 图。

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扶手连接部的仰视 图。

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结构图。 在图中,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以下,简称作“移动扶手”)1是通过具有规定长度 的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被加热连接而构成的环状的扶手。扶手展开体2具有: 截面呈大致C字状的芯体3,其由热塑性弹性体构成;抗拉体4,其沿着芯体3的长 度方向设于芯体3的内部,用于加强扶手展开体2;以及帆布5,其设于芯体3的内 表面。

芯体3具有:沿着扶手展开体2的长度方向的平坦部3a;和一对弯曲部3b,它 们分别设于平坦部3a的宽度方向上的两端部。芯体3的截面形状由平坦部3a及一对 弯曲部3b形成为大致C字状。芯体3的结构可以是单层结构,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抗拉体4在扶手展开体2的全长范围内连续地设置在芯体3的平坦部3a的内部。 通过抗拉体4加强扶手展开体2,防止移动扶手1因张力而伸长或断裂,其中,该张 力是因例如乘客的载重等负载而在移动扶手1产生的。作为抗拉体4使用例如金属制 的带状板或金属制的丝等。在本例中,抗拉体4为钢制的带状板。

帆布5是例如在扶手展开体2的全长范围内连续设于芯体3的内表面的布。作为 帆布5例如使用由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合成纤维构成的合成纤维布或由棉 构成的棉布等。帆布5与引导移动扶手1的引导部件接触并降低移动扶手1移动时的 摩擦阻力,同时与产生使移动扶手1移动的驱动力的扶手驱动装置的驱动辊(未图示) 接触来确保摩擦驱动力。

扶手展开体2以如下方式制作:通过挤压成型获得芯体3、抗拉体4及帆布5形 成一体的规定长度的成形体,并将获得的成形体的两端部加工成规定的形状(例如平 坦面等)。

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加热连接来制造环状的移动扶手1的扶手制造装置(乘 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具有:连接用模具11,其是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 端部彼此加热连接的模具;和未图示的多个加热器(热源),它们设于连接用模具11, 用于加热连接用模具11。

在使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在连接用模具11内无间隙地配合在一起的状态下, 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通过连接用模具11的加压和加热而彼此连接,由此制造出移 动扶手1。即,从连接用模具11对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施加压力和热,芯体3的 热塑性弹性体熔化使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一体化,由此制造出移动扶手1。

连接用模具11具有:内模(芯模)12,其被插入到扶手展开体2的内侧;和外 模13,其一并包围扶手展开体2和内模12。并且,连接用模具11以利用内模12及 外模13覆盖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间的边界6的状态,安装于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 部。在连接用模具11安装于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的状态下,内模12覆盖帆布5, 外模13覆盖芯体3的外表面。在本例中,以使内模12和外模13各自的长度方向上 的中央位置和边界6的位置在扶手展开体2的长度方向上一致的方式配置连接用模具 11。并且,在本例中,内模12和外模13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彼此相同。

内模12的形状是与扶手展开体2的内表面形状对应的形状。内模12具有一对对 置模12a和介于对置模12a间的中间模12b。在将一对对置模12a从扶手展开体2的 开放部分插入后,向一对对置模12a间插入中间模12b,由此内模12被插入扶手展 开体2的内侧。

外模13具有上模13a和下模13b,在内模12被插入扶手展开体2的内侧的状态 下,上模13a和下模13b从外侧夹住扶手展开体2及内模12。扶手展开体2及内模 12一起被上模13a和下模13b包围。

加热器被分别埋入到内模12和外模13中。加热器以沿着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 方向排列的方式配置。通过向各加热器通电,来与加热器的位置对应地加热连接用模 具11。

在内模12和外模13分别设有测定温度的多个温度传感器(未图示)。温度传感 器设在内模12和外模13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多个位置。由此,在连接用模具11中, 在内模12和外模13各自的长度方向上,能够在多个部位测定内模12和外模13各自 的温度。

向分别设于内模12和外模13的各加热器的通电根据由各温度传感器测定的温度 信息,由未图示的温度调节装置独立控制。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对各加热器的通电的控 制,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内模12的加热温度被调节成从内模12的长 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连续地变低。通过温度调节装置对各加热器 的通电的控制,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外模13的加热温度也被调节成 从外模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连续地变低。

在移动扶手1中,由连接用模具11加热的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在本例中, 指配置在连接用模具11内的部分)形成为扶手连接部7,扶手展开体2的其他部分 未被连接用模具11加热而作为扶手连续部8被留下。在扶手连接部7中,因连接用 模具11的加热而熔化的芯体3的热塑性弹性体浸透帆布5并固化。因此,关于热塑 性弹性体对帆布5的浸透量,扶手连接部7处比扶手连续部8处多。热塑性弹性体对 帆布5的浸透量越多,移动扶手1的抗弯刚度越高。因此,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 变得比扶手连续部8的抗弯刚度高。

在扶手连接部7中,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内模12的加热温度 设为随着朝向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降低,由此热塑性弹性体对帆布 5的浸透量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包含边界6的部分)朝向长 度方向上的外侧连续地变少。由此,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 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在接近扶手连续部8的抗弯刚度的同时连续 地变低。即,在移动扶手1中,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朝向扶手连续部8,抗弯刚度的 变化(差)变得平缓。

接下来,对制造移动扶手1时的工序进行说明。在制造移动扶手1时,通过挤压 成型来预先制作出具有规定长度的扶手展开体2。然后,弯曲扶手展开体2,形成使 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无间隙地配合在一起的状态。

然后,在将内模12插入扶手展开体2的内侧后,利用上模13a和下模13b夹住 扶手展开体2和内模12,由此在覆盖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间的边界6的状态下, 将连接用模具11安装到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

然后,通过进行向设于连接用模具11的多个加热器的通电,对连接用模具11进 行加热,来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加热连接。此时,通过独立地控制对各加热 器的通电,内模12和外模13的各自的温度被调节成从内模12和外模13的各自的长 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

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被彼此加热连接后,停止连接用模具11的加热。然后, 使芯体3的热塑性弹性体冷却并固化,卸下连接用模具11,由此制造出环状的移动 扶手1。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1中,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 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变低,因此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在 扶手连接部7的两端部处接近位于扶手连接部7的两侧的扶手连续部8的抗弯刚度, 能够防止抗弯刚度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连续部8的边界部分处急剧变化。由此,能 够抑制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连续部8之间的边界部分处产生局部的变形和应力集 中,能够实现移动扶手1的长寿命化。

并且,通过使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加热温度随着从内模12的长 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降低,由此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 度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 因此能够在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细致地进行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的调节, 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的变化更平滑。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移动扶手1 的局部的变形和应力集中的产生,能够进一步实现移动扶手1的长寿命化。并且,能 够在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利用连接用模具11进行的加热连接的同时进行扶手连接 部7的抗弯刚度的调节。由此,能够防止加热连接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时的作业的 复杂化。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内模12及外模13的各自的加热温度被调节成随着从内模 12及外模13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但 也可以仅将内模12的加热温度调节成随着从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 方向上的外侧连续地变低。

实施方式2.

图2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侧视图。 在图中,内模12具有:一对端部插入部21,它们位于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部;和中间部插入部22,其配置在一对端部插入部21之间(即,内模12的长度方 向上的中间部)。即,各对置模12a及中间模12b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为一对 端部插入部21,各对置模12a及中间模12b的各自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为中间部 插入部22。

分别构成一对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比构成中间部插入部22的材料的 导热性能低。在本例中,构成一对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为彼此相同的材料。作为构 成中间部插入部22的材料例如使用铁系材料等,作为分别构成各端部插入部21的材 料例如使用钛系材料等。

在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设有随着朝向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 而向离开扶手展开体2的内表面的方向倾斜的锥形面23。在本例中,锥形面23设于 各端部插入部21。

在本例中,在内模12及外模13中,在内模12未设有加热器,仅在外模13设有 加热器。由此,内模12的加热利用来自外模13的导热来进行。并且,在本例中,通 过控制对加热器的通电而进行外模13的温度调节,但并不像实施方式1那样以外模 13的温度随着从外模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变低的方式控 制对加热器的通电。

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各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比构成中间部插入部 22的材料的导热性能低,在各端部插入部21设有锥形面23,由此扶手展开体2的两 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加热温度随着从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 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其他结构及移动扶手1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中,内模12具有位于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 部的一对端部插入部21、和配置在一对端部插入部21间的中间部插入部22,构成各 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的导热性能比构成中间部插入部22的材料低,因此即使不细致 地控制对多个加热器的通电,也能够使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连接时的加热温 度随着从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降低。由此, 能够实现对连接用模具11的温度进行调节的温度调节装置的功能的简单化,能够实 现成本的降低。

并且,随着朝向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向离开扶手展开体2的内表面的 方向倾斜的锥形面23设于位于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一对端部插入部21, 因此能够使从内模12向扶手展开体2传递的热量随着朝向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 侧而连续地变少。由此,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处的热塑性弹性体对帆布5的浸透量的 变化朝向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更平滑,从而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 刚度的变化更平滑。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锥形面23设于一对端部插入部21,但也可以没有锥形面 23。即使在各端部插入部21没有锥形面23,通过使构成各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的 导热性能低于中间部插入部22,也能够使加热温度随着从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 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降低。因此,能够防止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连续部8 的边界部分处抗弯刚度急剧变化,能够实现移动扶手1的长寿命化。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由导热性能彼此不同的材料构成的端部插入部21和中间 部插入部22包含在内模12中,但也可以全部利用相同材料构成内模12。即使内模 12未被区划成中间部插入部22和一对端部插入部21,但如果在内模12的长度方向 上的两端部设有锥形面23,则能够使从内模12向扶手展开体2传递的热量随着朝向 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少。因此,能够防止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 连续部8的边界部分处抗弯刚度急剧变化,能够实现移动扶手1的长寿命化。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构成一对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彼此相同,但如果构成各 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是导热性能比构成中间部插入部22的材料低的材料,则也可以 使分别构成一方的端部插入部21及另一方的端部插入部21的材料彼此不同。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加热器仅设于外模13,但在内模12也可以设置加热器。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并未以外模13的温度随着从外模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 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变低的方式控制对加热器的通电,但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 同样地,以外模13的温度随着从外模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 侧变低的方式控制对加热器的通电。

实施方式3.

图3是示出制造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状态的侧视图。 在图中,内模12的长度方向的尺寸比外模13的长度方向的尺寸大。并且,内模12 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配置在外模13内,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从外模 13的长度方向两端面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由此,内模12被配置成区划出处于 外模13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的收纳部(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31、和从外 模13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分别突出的一对突出部(内模1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 32。加热器避开各突出部32设于内模12和外模13。

内模12的一对突出部32从外模13内露出,因此突出部32的热容易向外部发散。 由此,越远离外模13越抑制了各突出部32处的温度上升。并且,扶手展开体2的被 插入了各突出部32的部分虽然超出了外模13的范围,但被传递来自突出部32的热。 因此,热塑性弹性体对帆布5的浸透量随着从内模12的收纳部31朝向长度方向上的 外侧而连续地变少。由此,移动扶手1的抗弯刚度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 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其他结构及移动扶手1的制造方法与 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的制造装置中,内模12分别从外模13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突 出,对连接用模具11进行加热的加热器以避开内模12的各突出部32的方式设置, 因此即使不细致地控制对加热器的通电,通过从各突出部32向外部散热,也能够实 现越远离外模13越抑制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的温度上升。并且,通 过扶手展开体2的被插入了各突出部32的部分超出外模13的范围,能够减少从外模 13向扶手展开体2的被插入了各突出部32的部分传递的热量。由此,能够使从连接 用模具11向扶手展开体2传递的热量随着从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 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降低。因此,能够防止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连续部8 的边界部分处抗弯刚度急剧变化,能够实现移动扶手1的长寿命化。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在内模12和外模13分别设有加热器,但也可以仅在内模 12和外模13中的一方设置加热器。

实施方式4.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扶手连接部7的侧视 图。并且,图5是沿着图4的V-V线的剖视图。在图中,在扶手连接部7中,板状 的抗拉体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重叠部41,并在抗拉体4的厚度方向(与扶手连接部7 的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相互重叠。

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间的边界6与芯体3及帆布5各自的两端部间的边界一致。 抗拉体4的各重叠部41以跨过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间的边界6的方式配置。即, 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间的边界6位于重叠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范围内。

扶手连接部7的内表面及帆布5间的边界6由用于加强扶手展开体2的加强布 42覆盖。利用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被彼此加热连接时的热,芯体3的热塑性弹性 体向加强布42浸透并固化。

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X比重叠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Y小。并且, 加强布42配置在重叠部41的长度方向上的范围内。由此,扶手连接部7的帆布5、 重叠部41和加强布42的在长度方向上的分布成为:最内范围A,在该最内范围A 中配置有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三者;中间范围B,该中间范围B位于最内 范围A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并仅配置有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中的帆布5 和重叠部41;以及最外范围C,该最外范围C位于中间范围B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 并仅配置有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中的帆布5。由此,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 刚度随着从配置于最内范围A的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 上的外侧按照中间范围B、最外范围C的顺序阶梯式地变低。其他结构与实施方式1 相同。

接下来,对制造移动扶手1时的工序进行说明。当制造移动扶手1时,通过挤压 成型来预先制作出具有规定长度的扶手展开体2。此时,在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 使抗拉体4的端部从芯体3的端面突出,并从芯体3的端面沿着抗拉体4形成切口。

然后,弯曲扶手展开体2,使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成为彼此无间隙地配合在一 起的状态。此时,将抗拉体4的一方的端部插入芯体3的另一端面的切口,并将抗拉 体4的另一方的端部插入芯体3的一方的端面的切口,并且使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 彼此无间隙地配合在一起。由此,在芯体3及帆布5各自的两端部间形成边界6,抗 拉体4的两端部以跨过边界6的状态在抗拉体4的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而形成重叠部 41。

然后,以覆盖帆布5间的边界6的方式利用粘接剂将加强布42粘贴到扶手展开 体2的内表面。此时,将加强布42配置到重叠部41的长度方向的范围内。

然后,在以覆盖加强布42的方式将内模12插入扶手展开体2的内侧后,利用上 模13a和下模13b夹住扶手展开体2和内模12,由此在覆盖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 间的边界6的状态下,将连接用模具11安装到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之后的工序 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1中,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比抗拉体4的重叠部41 在长度方向上的尺寸小,并且加强布42配置在抗拉体4的重叠部41在长度方向上的 范围内,因此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中的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的分布,以如 下顺序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减少:配 置有全部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的最内范围A;仅配置有帆布5及重叠部41 的中间范围B;仅配置有帆布5的最外范围C。由此,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 度以最内范围A、中间范围B、最外范围C的顺序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 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阶梯式地降低。因此,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在 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接近位于扶手连接部7两侧的扶手连续部8的抗 弯刚度,能够防止抗弯刚度在扶手连接部7与扶手连续部8的边界部分处急剧变化。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关于抗拉体4的厚度方向,相互重叠的抗拉体4的两端部 形成为重叠部41,但也可以在抗拉体4的两端部设置相对于抗拉体4的宽度方向倾 斜的倾斜面,并使倾斜面彼此配合,由此将抗拉体4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重叠部,并 使它们在抗拉体4的宽度方向上相互重叠。

通过在抗拉体4的两端部设置倾斜面来使抗拉体4的两端部在抗拉体4的宽度方 向上相互重叠的情况下,为了加强相互重叠的抗拉体4的两端部,而追加充填树脂或 注入粘接剂,因此在关于抗拉体4的宽度方向相互重叠的抗拉体4的两端部,扶手连 接部7的抗弯刚度变高,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 以最内范围A、中间范围B、最外范围C的顺序,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 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阶梯式地降低。

实施方式5.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5的乘客输送机用移动扶手的扶手连接部7的仰视 图。并且,图7是沿着图6的VII-VII线的剖视图,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 剖视图。在图中,在扶手展开体2的内表面设有凹部51。帆布5间的边界6位于凹 部51的长度方向上的范围内。通过使芯体3的内表面凹陷来形成凹部51。

如图6所示,加强布42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具有相同的宽度尺寸的加强布主体部 52、和从加强布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突出的多个(在本例中,是4个) 耳部53。

如图8所示,加强布主体部52具有设于凹部51的粘贴部52a;和一对埋入部52b, 它们在加强布主体部52的宽度方向上分别设于粘贴部52a的两端部,并和帆布5一 起被埋入到芯体3的弯曲部3b内。

如图6所示,耳部53从各埋込部52b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分别向加强布42 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突出。由此,各耳部53的宽度尺寸比加强布主体部52的宽度尺 寸小。在本例中,各耳部53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 续地变小。

如图8所示,凹部51具有设于平坦部3a的凹部平坦部分51a;和分别设于各弯 曲部3b的一对凹部弯曲部分51b。各凹部弯曲部分51b的深度比凹部平坦部分51a 的深度深。

加强布42的粘贴部52a的厚度与凹部平坦部分51a的深度相同。因此,如图8 所示,凹部平坦部分51a处的粘贴部52a的内表面配置在与凹部51以外的平坦部3a 的帆布5的内表面相同的面上,凹部弯曲部分51b处的粘贴部52a的内表面配置在比 凹部51以外的弯曲部3b的帆布5的内表面深的位置。

与实施方式4相同地,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中的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 的分布以如下顺序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 侧而减少:配置有全部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的最内范围A;仅配置有帆布 5及重叠部41的中间范围B;仅配置有帆布5的最外范围C。由此,使扶手连接部7 的抗弯刚度以最内范围A、中间范围B、最外范围C的顺序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 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阶梯式地降低。

并且,通过从加强布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突出的各耳部53的宽度尺 寸连续地变小,最内范围A内的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随着朝向扶手连接部7的 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变低。其他结构及移动扶手1的制造方法与实施方式4 相同。

在这样的移动扶手1中,在扶手展开体2的内表面设有凹部51,加强布42的至 少一部分设于凹部51,因此,通过利用凹部51减小芯体3的厚度,能够抑制设置加 强布42所导致的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的增加。由此,在全部配置有帆布5、重 叠部41及加强布42的最内范围A、和仅配置有帆布5及重叠部41的中间范围B之 间的部分,能够减小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的变化,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 度的变化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更加平 缓。

并且,从加强布42的加强布主体部52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突出的多个耳部 53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变小,因此能够使扶手连接 部7的抗弯刚度在配置有耳部53的部分随着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连续地降低。 由此,在全部配置有帆布5、重叠部41及加强布42的最内范围A、和仅配置有帆布 5及重叠部41的中间范围B之间的部分,能够进一步减小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 的变化,能够使扶手连接部7的抗弯刚度的变化随着从扶手连接部7的长度方向上的 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更加平缓。

另外,在上述示例中,凹部51的凹部弯曲部分51b的深度比凹部平坦部分51a 的深度深,但也可以使凹部弯曲部分51b及凹部平坦部分51a各自的深度为相同深度。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凹部平坦部分51a的深度与加强布42的厚度相同,但也 可以使凹部平坦部分51a的深度比加强布42的厚度深,也可以比加强布42的厚度浅。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凹部弯曲部分51b的深度比加强布42的厚度深,但也可 以使凹部弯曲部分51b的深度与加强布42的厚度相同,也可以比加强布42的厚度浅。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耳部53从加强布主体部52的埋入部52b的长度方向上的 两端部突出,但也可以使耳部53从加强布主体部52的粘贴部52a的长度方向上的两 端部突出。

并且,在上述示例中,耳部53的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的外 侧而连续地变小,但如果耳部53的宽度尺寸比加强布主体部52的宽度尺寸小,则也 可以是耳部53的宽度尺寸在加强布42的长度方向上是恒定的。

并且,在实施方式4及5中,利用加强布42覆盖帆布5间的边界6的全部,但 也可以使加强布42形成为仅利用加强布42覆盖帆布5间的边界6的一部分。例如, 也可以利用加强布42仅覆盖设于各弯曲部3b的帆布5间的边界6的部分。

并且,在实施方式4及5中,也可以使将扶手展开体2的两端部彼此加热连接时 的连接用模具11的温度在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恒定,也可以与实施方式1相 同地,调节成随着从连接用模具11的长度方向上的中间部朝向长度方向上的外侧而 变低。

并且,也可以将实施方式2及3的连接用模具11应用于实施方式1的连接用模 具11。而且,也可以代替实施方式1的连接用模具11,而使用实施方式2及3的连 接用模具11,来制造实施方式4及5的移动扶手1。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