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和录音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中,包括下列步骤:S1.建立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关系映射表;S2.智能移动终端进入摄像录音应用,在拍摄变焦过程中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计算出摄像物距D;S3.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查找关系映射表,获取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然后再依据麦克风的拾音范围并通过调整麦克风的电路和结构参数来改变麦克风的指向性。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智能移动终端中麦克风拾音范围不可变的顽疾,提出一种智能调整麦克风拾音范围指向性的方法,通过音圈马达控制干涉管长度参数,调整拾音范围,实现了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24413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520414.7

  • 发明设计人 贺驰光;

    申请日2014-09-30

  • 分类号H04R1/32(20060101);

  • 代理机构44245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李盛洪

  • 地址 523860 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乌沙海滨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8:15:3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4-2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4R1/3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93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7-11-17

    授权

    授权

  • 2015-01-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R1/32 申请日:2014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2-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移动终端应用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近二三十年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拍照摄影的方式来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已成为一种时尚,现如今可用于拍照摄影的电子装置越来越多,如手机、数码相机、PDA等。拍摄视频是智能移动终端的重要应用之一,在具体拍摄的过程中,拍摄者可能需要频繁地在远景和近景之间不停切换,以便拍摄到用户最感兴趣的场景影像。拍摄场景影像的过程中,麦克风启动录制声音,但现有技术中存在一个突出的应用问题是现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麦克风录音的指向性是一成不变的,对应拾音范围永久固定。如果使用者把摄像头焦距定在一个比较远的地方,麦克风就难以录制到该处的声音,或者即使能够录制到声音也必定掺杂有很大的噪音。现亟待提出一种方法可以通过监测镜头调焦动作,自动调整麦克风的指向性,使得远景拍摄时尽可能抑制近景处的声音,录制到质量较好的远景声音,以达到解决远景录音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该方法发明利用干涉管声波干涉原理制成指向性可调的麦克风,当拍摄视频时,随着摄像头焦距的调整自动调整麦克风的指向性。当焦距较远时,调整麦克风指向性使其变得尖锐,提高对焦点处声源的敏感度,削弱周边噪声,这样就可以录制到拍摄者最感兴趣的声音,以解决远景录音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系统。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和录音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中,包括下列步骤:

S1、建立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记录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

S2、智能移动终端进入摄像录音应用,在拍摄变焦过程中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最终计算出摄像物距D,即智能移动终端距离聚焦点处的距离;

S3、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查找关系映射表,获取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然后再依据麦克风的拾音范围并通过调整麦克风的电路和结构参数来改变麦克风的指向性,实现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为干涉管式麦克风,其中干涉管式麦克风通过在干涉管上开孔,利用声波干涉原理,将麦克风的拾音范围设计成超心型,然后通过调整干涉管的长度L,就可以调整麦克风超心型拾音范围的指向性,干涉管的长度L越大,指向性越尖锐。

优选的,所述干涉管的长度L通过VCM(Voice CoilMotor)音圈马达调整,具体实现原理为将干涉管缠绕上线圈,再将干涉管置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之中,给线圈通电,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干涉管的伸缩,从而改变干涉管的长度L。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和摄像头设置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同一方向上,即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和麦克风的拾音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关系映射表记录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事先实验测试得出,并存储于应用的关联文件夹中。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上网设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系统,应用于具有摄像和录音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中,包括下列装置:

关系映射表建立装置,该装置用于建立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记录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

摄像物距计算装置,该装置用于智能移动终端进入摄像录音应用,在拍摄变焦过程中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最终计算出摄像物距D,即智能移动终端距离聚焦点处的距离;

麦克风拾音范围调整装置,该装置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查找关系映射表,获取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然后再依据麦克风的拾音范围通过调整麦克风的电路和结构参数来改变麦克风的指向性,实现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为干涉管式麦克风,其中干涉管式麦克风通过在干涉管上开孔,利用声波干涉原理,将麦克风的拾音范围设计成超心型,然后通过调整干涉管的长度L,就可以调整麦克风超心型拾音范围的指向性,干涉管的长度L越大,指向性越尖锐。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的干涉管长度L通过VCM(Voice CoilMotor)音圈马达调整,具体实现原理为将干涉管缠绕上线圈,再将干涉管置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之中,给线圈通电,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干涉管的伸缩,从而改变干涉管的长度L。

优选的,所述麦克风和摄像头设置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同一方向上,即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和麦克风的拾音方向一致。

优选的,所述关系映射表建立装置中关系映射表记录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事先实验测试得出,并存储于应用的关联文件夹中。

优选的,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上网设备。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智能移动终端中麦克风拾音范围一成不变的顽疾,提出了一种控制拾音范围指向性可调整的麦克风的方法,通过音圈马达控制麦克风干涉管长度L参数,调整拾音范围,实现了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的目的。

(2)本发明首先通过前期测试得出摄像头焦距与麦克风拾音范围指向性一一对应的最佳组合关系,并写入智能移动终端的程序存储器中,从而使得麦克风指向性的调整是完全自动的不需要手动控制输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一中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一中超心型麦克风的拾音范围结构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一中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一中干涉管式麦克风的拾音范围结构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一中具有用于调整干涉管长度的音圈马达结构的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一

请参见图1,图1是本实施例一中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流程图。图1所示的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应用于具有摄像和录音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中,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上网设备等等。

麦克风的拾音类型有很多种类型,有全向型麦克风、心型、8字型、超心型等等,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不同方向的声音的敏感度不一样,这种敏感性简单来说就是麦克风“拾取”某个特定方向的声音的能力。麦克风的指向性是可以通过调整麦克风内部结构和电路来调整的,如果将麦克风指向某一个方向,这个方向的声音就能被很好的拾取,而其他方向的声音则被忽略掉。且这个指向性越尖锐,拾取的效果更好。

如图2所示为超心型麦克风的拾音范围,图中实线区内为最佳的拾音范围。通过调整电路、结构参数,可以让这个心型变得更加尖锐。超心型麦克风拾音范围非常窄,指向效果非常明显。它对麦克风进声孔正方向的声音的敏感度非常高,对偏离正方向声音的敏感度则很低。这种麦克风非常适合在嘈杂的环境中拾取用户感兴趣的声音,同时有效抑制周边噪声。

拍摄变焦过程中,系统能够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最终计算出物距,也就是手机离聚焦点处的距离。如果这个距离变大,就调整麦克风指向性使心型更加尖锐,就能更清晰的录制到焦点处的声音,反之则钝化心型。

如图3所示的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图,从图3中可以看出,其结构特点为在干涉管上开孔,利用声波干涉原理,设计成超心型麦克风。当声波以0°角入射时,各路声波信号到达振膜的路径相同,振动最大;当以一定角度θ入射时,各路信号到达振膜时存在相位差,按照干涉原理,会削弱最终的声波能量。通过调整干涉管的长度L,就可以调整麦克风的指向性,干涉管的长度L越长,指向性越尖锐。其拾音范围具体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明显看出,这种麦克风在MIC前端很窄的一个范围内对声波非常敏感,超出这个范围敏感度急剧下降。

如图5所示的具有用于调整干涉管长度的音圈马达结构的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图,从图5中可以看出,干涉管的长度L通过VCM(Voice CoilMotor)音圈马达调整。将干涉管做出两截式结构,具体如图5所示,其中带音腔孔的一截是可以运动的。将干涉管缠绕上线圈,再将干涉管置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之中,给线圈通电,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干涉管的伸缩,从而改变干涉管的长度L。

图1所示的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下列步骤:

步骤S1、建立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记录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

其中,关系映射表记录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事先实验测试得出,并存储于应用的关联文件夹中。

步骤S2、智能移动终端进入摄像录音应用,在拍摄变焦过程中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最终计算出摄像物距D,即智能移动终端距离聚焦点处的距离。

步骤S3、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查找关系映射表,获取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然后再依据麦克风的拾音范围并通过调整麦克风的电路和结构参数来改变麦克风的指向性,实现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

本实施例一步骤S3中所述麦克风为干涉管式麦克风,其中干涉管式麦克风通过在干涉管上开孔,利用声波干涉原理,将麦克风的拾音范围设计成超心型,然后通过调整干涉管的长度L,就可以调整麦克风超心型拾音范围的指向性,干涉管的长度L越大,指向性越尖锐。

干涉管的长度L通过VCM(Voice CoilMotor)音圈马达调整,具体实现原理为将干涉管缠绕上线圈,再将干涉管置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之中,给线圈通电,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干涉管的伸缩,从而改变干涉管的长度L。

需要强调的是,本实施例中麦克风和摄像头设置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同一方向上,即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和麦克风的拾音方向一致。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录像过程中提升远景录音效果的系统,应用于具有摄像和录音功能的智能移动终端中,所述的智能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电脑和掌上上网设备。

该系统具体包括下列装置:

1、关系映射表建立装置,

该装置用于建立关系映射表,所述关系映射表记录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

其中关系映射表记录的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和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的对应关系是通过事先实验测试得出,并存储于相关应用的关联文件夹中。

2、摄像物距计算装置,

该装置用于智能移动终端进入摄像录音应用,在拍摄变焦过程中根据摄像头焦距和像距,最终计算出摄像物距D,即智能移动终端距离聚焦点处的距离。

3、麦克风拾音范围调整装置,

该装置根据智能移动终端的摄像物距D,查找关系映射表,获取麦克风最佳拾音范围,然后再依据麦克风的拾音范围通过调整麦克风的电路和结构参数来改变麦克风的指向性,实现录制高质量的远景声音。

所述麦克风为干涉管式麦克风,其中干涉管式麦克风通过在干涉管上开孔,利用声波干涉原理,将麦克风的拾音范围设计成超心型,然后通过调整干涉管的长度L,就可以调整麦克风超心型拾音范围的指向性,干涉管的长度L越大,指向性越尖锐。

麦克风的干涉管长度L通过VCM(Voice CoilMotor)音圈马达调整,具体实现原理为将干涉管缠绕上线圈,再将干涉管置于永久磁铁的磁场之中,给线圈通电,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就能控制干涉管的伸缩,从而改变干涉管的长度L。具体结构图如图5中具有用于调整干涉管长度的音圈马达结构的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图所示,即该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和实施例一中干涉管式麦克风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二中麦克风和摄像头设置于智能移动终端的同一方向上,即摄像头的拍摄方向和麦克风的拾音方向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系统实施例中,所包括的各个装置和单元只是按照功能逻辑进行划分的,但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划分,只要能够实现相应的功能即可;另外,各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名称也只是为了便于相互区分,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