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白光发光部件、其制备方法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一种白光发光部件、其制备方法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摘要

本发明适用于电致发光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白光电致发光部件、其制备方法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该白光电致发光部件包括相层叠的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及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之间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的混合物。本发明白光发光部件,通过使用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料,避免了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大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通过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形成量子陷阱结构,稳定了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发光;本发明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益高,非常适于工业化生产。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03

    授权

    授权

  • 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51/50 申请日:201103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9-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致发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光发光部件、其 制备方法和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白光电致发光器件有蓝光发光、红光发光及绿光发光组合而成, 蓝光磷光材料是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发光结构中常用的发光材料。蓝光 磷光材料由于能隙较宽,其主要发光机理是激子首先在主体材料中形 成,然后通过能量转移转移到客体材料中进行发光,能量转移过程中, 能量的损耗较大;一般情况下,随着器件电压的升高,红光发光和绿 光发光存在发光不稳定的现象,影响了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整体发 光。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发光效率高、发光稳定的白光 发光部件。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白光发光部件,包括相层叠的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 光层及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之间的红光和绿光混合发 光层,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磷光材料和 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的混合物,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 层的材质为红光磷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及电子传输 材料的混合物。

以及,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混合,得到 第一混合物,将该第一混合物蒸镀、旋涂或溅射,形成第一蓝光发光 层;

将红光磷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传输材料 混合,得到第二混合物,将该第二混合物在该第一蓝光发光层上蒸镀、 旋涂或溅射,形成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

将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混合,得到 第三混合物,将该第三混合物在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上蒸镀、旋 涂或溅射,形成第二蓝光发光层,得到白光发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 极,以及该阳极、阴极之间的上述白光发光部件。

本发明实施例白光发光部件,通过使用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 料,使得蓝光磷光材料能够直接捕获空穴和电子形成激子发光,避免 了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大大地提高了发光效率;同时,通过 使用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料及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 结构,形成了量子陷阱结构,稳定了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发光; 通过在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中同时使用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 材料,使得电子和空穴的传递速率大大增加,显著地提升了空穴和电 子在红绿光磷光材料中复合的几率,实现了发光效率的显著提升;本 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生产效益高,非常适于 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制备和对比例制备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电 流效率对比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各层能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 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白光发光部件,包括相层叠的第一蓝光发 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及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之间的 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材质 为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的混合物,该红 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材质为红光磷光材料、绿光磷光材料、空穴传 输材料及电子传输材料的混合物。

具体地,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材质为蓝光磷光材 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蓝光磷 光材料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20%;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 层的厚度为5-15纳米;

具体地,该蓝光磷光材料选自:双(4,6-二氟苯基吡啶)-四(1- 吡唑基)硼酸合铱(FIr6)、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酰合 铱(FIrpic)、双(5-氰基-4-氟苯基吡啶--N,C2)吡啶甲酸合铱 (FCNIrpic)、双(4,6-二氟苯基吡啶-N,C2)-[5-(2-吡啶)四氮]合铱 (FIrN4)或三(3,5-二氟-4-苯腈)吡啶合铱(FCNIr)。

进一步,该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即超宽能隙的空 穴传输材料,不仅具有空穴传输能力,而且其LUMO能级和HOMO 能级之差在3.5ev以上,其他没有限制。该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料 例如,对二苯基二邻甲苯基硅烷(UGH1)、1,4-双(三苯基硅烷)苯 (UGH2)、1,3-双(三苯基硅烷)苯(UGH3)或9,9’-二硅连蒽(UGH4)。 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通过使用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 料,由于空穴传输材料的能隙比蓝光磷光材料的能隙宽得多,使得蓝 光磷光材料能够直接捕获空穴和电子形成激子发光,避免了通过空穴 传输材料捕获电子和空穴形成激子,再将能量转移给蓝光磷光材料而 发光,进而避免了能量传递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大大的提高了发光效 率;

具体地,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材质为由红光磷光材料、绿 光磷光材料、空穴传输材料及电子传输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其中,该 红光磷光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5%,该绿光磷光材料的质量百分 含量为5-10%,其余的为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该空穴传输 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2-5,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 厚度为5-15纳米;

具体地,该红光磷光材料选自二(2-甲基-二苯基喹喔啉)(乙酰 丙酮)合铱(Ir(MDQ)2(acac))、二(1-苯基异喹啉)(乙酰丙酮)合 铱(Ir(piq)2(acac))或三(1-苯基-异喹啉)合铱(Ir(piq)3);

该绿光磷光材料选自绿光材料为三(2-苯基吡啶)合铱(Ir(ppy)3) 或乙酰丙酮酸二(2-苯基吡啶)铱(Ir(ppy)2(acac));

该空穴传输材料选自N,N’-二(3-甲基苯基)-N,N’-二苯基-4,4’- 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N,N’- (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或1,3,5-三苯基苯 (TDAPB);

该电子传输材料选自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基-1,3,4- 噁二唑(PBD)、2,5-二(1-萘基)-1,3,4-二唑(BND)、1,2,4-三唑衍生 物(如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

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通过使用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 料作为掺杂主体,使得电子和空穴的传递速率大大增加,显著地提升 了空穴和电子在红绿光磷光材料中复合的几率,实现了发光效率的显 著提升;进一步,由于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使用了超宽 能隙的空穴传输材料,使得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形成 一量子陷阱结构,一方面,将空穴和电子限制在该量子陷阱结构内(即 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使红光磷光材料和绿光磷光材料对其进行 充分的捕获,形成激子而发光,实现了对激子发光区域的限制,将光 谱窄化,实现了发光光色的稳定;另一方面,该量子陷阱结构的存在, 避免了另外制备量子陷阱,简化了制备流程,减少了白光发光部件中 的层数,降低了空穴、电子在传递中的受到的阻碍,大大的提高了发 光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白光发光部件,通过使用超宽能隙的空穴传输材 料,并且形成量子陷阱结构,一方面使得发光效率大大提高,另一方 面实现了稳定发光。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一种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该白光电致发光 器件的发光结构为上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白光发光部件。该白光电致发 光器件包括相层叠的阳极、阴极及该阳极、阴极之间的上述白光发光 部件,请参阅图1,图1显示使用本发明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的 结构,该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1、阴极3及该阳极1和阴极3 之间的白光发光部件2,该白光发光部件包括第一蓝光发光层21、第 二蓝光发光层22,该第一蓝光发光层21和第二蓝光发光层22相层 叠,在该第一蓝光发光层21、第二蓝光发光层22之间还包括红光和 绿光混合发光层23。

进一步,该白光电致发光器件还包括其他功能层,例如,空穴注 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 入层中的一种或多种。结合上述图1,该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 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及电子注入层的结构如下

A、该空穴传输层、空穴注入层及电子阻挡层位于阳极1与白光 发光部件2之间,顺序为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 白光发光部件;如果没有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阻挡层中任 意一个或以上,即在上述顺序的基础上删除,例如没有空穴注入层, 那么,顺序为:阳极/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白光发光部件;

B、该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及空穴阻挡层位于阴极3与白光 发光部件2之间,顺序为白光发光部件/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 注入层/阴极,如果没有上述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及空穴阻挡层, 则在前述顺序的基础上删除,删除方法和前述A中相同,在此不重 复阐述。

上述A、B中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 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阳极、阴极通过使用如下材质,使用 溅射、旋涂或蒸镀方法制备,具体没有限制;

阳极采用铟锡氧化物(ITO)、掺氟氧化锡(FTO)、掺铝的氧化 锌(AZO)或掺铟的氧化锌(IZO),优选为ITO。

空穴注入层采用三氧化钼(MoO3)、三氧化钨(WO3)、VOx(二 氧化钒与五氧化二钒的混合物)或五氧化二钒(V2O5),厚度为 5-40nm,优选为MoO3,厚度为5nm。

空穴传输层与电子阻挡层采用的是N,N’-二(3-甲基苯基)-N, N’-二苯基-4,4’-联苯二胺(TPD)、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 (TCTA)、N,N’-(1-萘基)-N,N’-二苯基-4,4’-联苯二胺(NPB)、 1,3,5-三苯基苯(TDAPB)或酞菁铜CuPc。厚度为20-80nm,空穴 传输层优选为NPB,厚度为40nm,电子阻挡层优选为TCTA,厚度 为5nm。

电子传输层与空穴阻挡层采用2-(4-联苯基)-5-(4-叔丁基)苯 基-1,3,4-噁二唑(PBD)、8-羟基喹啉铝(Alq3)、2,5-二(1-萘基)-1,3,4- 二唑(BND)、4,7-二苯基-1,10-菲罗啉(Bphen)、1,2,4-三唑衍生物(如 TAZ)、N-芳基苯并咪唑(TPBI)或喹喔啉衍生物(TPQ)。空穴阻挡 层厚度为3-10nm,优选为TPBi,厚度为5nm,电子传输层厚度为 40-80nm,优选为Bphen,厚度为60nm。

电子注入层为Cs2CO3、CsN3、LiF、CsF、CaF2、MgF2或者NaF。 厚度为0.5-5nm,也可采用以上材料与电子传输材料的掺杂,掺杂比 例为20-60%,厚度为20-60nm。优选Bphen∶CsN3,优选比例为20%, 厚度为40nm

金属阴极采用银(Ag)、铝(Al)、镁:银(Mg:Ag)合金或金 (Au)。厚度为20-200nm,优选为Al,厚度为150nm。

本发明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通过使用上述白光发光部件, 实现了发光效率的显著提升。请参阅图2,图2显示本发明实施例白 光电致发光器件和对比例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强度(电流密度) 和电压关系的对比图,从图2中可知,在10V时,实施例的白光电 致发光器件电流密度为293mA/cm2,而对比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电流 密度为192mA/cm2,而且随着电压的增大,这个差距在逐渐增大, 这说明,实施例中电子和空穴得到限制,激子的复合几率提高,白光 电致发光器件的电流密度得到了增大,发光强度得到提高。

本发明实施例进一步提供上述白光发光部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 步骤:

将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混合,得到 第一混合物,将该第一混合物蒸镀、旋涂或溅射,形成第一蓝光发光 层;

将红光磷光材料、蓝光磷光材料、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混合, 得到第二混合物,将该第二混合物在该第一蓝光发光层上蒸镀、旋涂 或溅射,形成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

将蓝光磷光材料和能隙在3.5ev以上的空穴传输材料混合,得到 第三混合物,将该第三混合物在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上蒸镀、旋 涂或溅射,形成第二蓝光发光层,得到白光发光部件。

具体地,该第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的重量百 分含量为1-20%;该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二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5-15 纳米;该第二混合物中,该红光磷光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5%, 该绿光磷光材料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10%,其余的为空穴传输材料和 电子传输材料,该空穴传输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的质量比为1∶2-5, 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厚度为5-15纳米。

进一步,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中,在制备白光发光部件之前, 还包括在阳极上制备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或电子阻挡层的步骤; 在制备白光发光部件之后还包括在白光发光部件上制备空穴阻挡层、 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及阴极的步骤,具体方法和前述相同,在此 不重复阐述。

本发明实施例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流程简便、成本低廉,生产 效益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说明上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

实施例一

在ITO玻璃上蒸镀、形成三氧化钼空穴注入层;

在该空穴注入层蒸镀、形成NPB的空穴传输层;

在该空穴传输层上蒸镀、形成TPD电子阻挡层;

制备第一蓝光发光结构:

将Fir6与UGH2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其中,Fir6的质量百分 含量5%,将该第一混合物在该电子阻挡层上蒸镀、形成第一蓝光光 发光层,该第一蓝光发光层厚度为10nm;

制备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

将Ir(MDQ)2(acac)、Ir(ppy)3、TCTA及TPBi混合,其中,Firpic 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Ir(ppy)3的重量百分含量5%,TCTA及TPBi 的质量比为1∶3,得到第二混合物;

制备第二蓝光发光结构:

将Fir6与UGH2混合得到第三混合物,其中,Fir6的质量百分 含量5%,将该第三混合物在该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上蒸镀、形成 第二蓝光光发光层,该第二蓝光发光层厚度为10nm;

在该第二蓝光发光层上蒸镀、形成BND空穴阻挡层;

在该空穴阻挡层蒸镀、形成BND的电子传输层;

在该电子传输层上蒸镀、形成TDAPB电子注入层;

在该电子注入层上蒸镀、形成铝阴极,得到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请参阅图3,图3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一制备的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各层的能级图,从图3中可以知道,UGH2的HOMO能级比TCTA 的HOMO能级要低约1.7ev,而比绿光-红光层的主体材料低约0.9ev, 这就保证了Fir6可以不经过UGH2而直接捕获从TCTA传输过来的 空穴,直接复合发光,同时由于UGH2与红光-绿光主体材料形成了 空穴陷阱的关系,因此,使到达的空穴可以直接被限制在红光-绿光 层,限制了形成激子的区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Fir6的质量百分含量1%,第二混合物中, Ir(MDQ)2(aca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Ir(ppy)3的质量百分含量为 7%。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Fir6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0%,第二混合物 中,Ir(MDQ)2(aca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Ir(ppy)3的质量百分含量 为10%。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红光磷光材料为Ir(piq)3,绿光磷光材料为Ir(ppy)2(acac)。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为FIrpic;第二混合物中, 红光磷光材料为Ir(piq)3,绿光磷光材料为Ir(ppy)2(acac)。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蓝 光发光层厚度为15nm,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厚度为5nm。

实施例七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TCTA和TPBi的质量比为1∶2。

实施例八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TCTA和TPBi的质量比为1∶5。

实施例九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红光磷光材料为Ir(piq)2(acac),绿光磷光材料为 Ir(ppy)2(acac)。

实施例十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为Firpic,质量百分含量为 15%,超宽能隙空穴传输材料为UGH1,第一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2 纳米。

实施例十一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为Firpic,质量百分含量为20%,超宽能 隙空穴传输材料为UGH1,第一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5纳米。

实施例十二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三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为Firpic,质量百分含量为20%,超宽能 隙空穴传输材料为UGH1,第二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5纳米。

实施例十三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一混合物、第三混合物中,蓝光磷光材料为Firpic,质量百分含量为 18%,超宽能隙空穴传输材料为UGH3,第一蓝光发光层的厚度为18 纳米。

实施例十四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Ir(MDQ)2(aca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2.5%,Ir(ppy)3的质 量百分含量为6%,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厚度为7纳米。

实施例十五

本实施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第 二混合物中,Ir(MDQ)2(acac)的质量百分含量为0.5%,Ir(ppy)3的质 量百分含量为7%,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的厚度为10纳米,TCTA 和TPBi的质量比为1∶4。

对比例

本对比例白光电致发光器件制备方法,依照实施例一,其中发光 层中只有第一蓝光发光层,第一蓝光发光层中,使用TCTA作为掺杂 主体,红光和绿光混合发光层中,没有TPBi。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