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将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用的实用部件组件

将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用的实用部件组件

摘要

将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用的实用部件组件。作为实用部件的钩构件(226)包括主体(236)和夹部(246)。主体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且具有第一联接销(236C)和第二联接销(236D)。夹部设置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背侧且具有联接于第一联接销的联接槽(246D)及第一联接孔(247A)。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第一联接销插穿第一安装孔,且第二联接销插穿第二安装孔。第一联接销插穿第一安装孔并联接于联接槽,第二联接销插穿第二安装孔并联接于第一联接孔。因此,实用部件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742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株式会社利富高;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44847.8

  • 发明设计人 平野裕万;佐佐木裕嗣;

    申请日2012-05-1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刘新宇

  • 地址 日本爱知县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21:4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10

    授权

    授权

  • 2013-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0J3/00 申请日:201205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将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用的实用部件组件。 

背景技术

诸如扶手之类的各种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遮阳板设置在车辆中,并且遮阳板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车辆的侧窗的光或日光。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钩构件可以是这些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的多种实用部件的示例。 

日本特开2002-46469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安装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钩构件的安装组件。遮阳板安装于车门。在这种安装组件中,钩构件预先安装于由树脂制成的框架装饰物,并且框架装饰物附接于设置成围绕车门的侧窗的窗框架。因此,钩构件固定于窗框架。 

在日本特开2002-46469号公报中公开的安装组件中,钩构件利用螺钉固定于框架装饰物。这需要在制造过程中预先在框架装饰物中设置螺钉孔,以将钩构件安装于框架装饰物。在这种情况下,这需要劳力并花费时间以利用螺钉来固定钩构件,因此不易将钩构件安装于框架装饰物。在这种传统的安装组件中,螺钉孔设置在车辆内部部件中,使得诸如钩构件之类的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因此,不易将实用部件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 

发明内容

已经鉴于前述情形作出了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 种用于将实用部件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的实用部件组件。 

本文中描述的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实用部件组件。该实用部件组件包括车辆内部部件和实用部件。所述车辆内部部件具有第一表面和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反的第二表面,所述车辆内部部件还具有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实用部件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辆内部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一构件和设置于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二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第二联接销和第一联接孔中的至少一方以及第一联接销,所述第二构件具有所述第二联接销和所述第一联接孔中的至少另一方以及联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销的联接部。所述第一联接销插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且联接于所述联接部,并且所述第二联接销插穿所述第二安装孔并且联接于所述第一联接孔。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将所述车辆内部部件的一部分夹在所述第一构件与所述第二构件之间。 

利用该实用部件组件,在安装实用部件的过程中,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形成在车辆内部部件中,第一联接销插穿第一安装孔,并且第二联接销插穿第二安装孔。因此,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联接于彼此,并且实用部件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因此,实用部件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联接部的形状不是特定的,而是可以形成为例如槽或孔。 

所述第一构件可以具有所述第一联接销和所述第二联接销,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可以具有所述联接部和所述第一联接孔。 

所述第一构件可以具有所述第一联接销和所述第一联接孔,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可以具有所述联接部和所述第二联接销。 

所述第一联接销可以插穿所述第一安装孔,并且所述第二联接销和所述第一联接孔中的所述一方可以定位成对应于所述 第二安装孔,然后,所述第二联接销可以联接于所述第一联接孔,并且所述第二构件可以绕着所述第二联接销的轴线转动,因此,所述联接部可以联接于所述第一联接销。 

利用这种构造,在第一构件相对于车辆内部部件定位之后,第二构件的第二联接销插穿第一安装孔,以联接于第一联接孔。然后,仅通过使第二构件转动就能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联接于彼此。因此,实用部件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 

所述车辆内部部件可以是包括在车门中的车门装饰件。所述车门还可以进一步包括窗、围绕所述窗的外缘的窗框架、以及遮阳板,所述遮阳板设置于所述窗框架的一部分,以便从所述窗框架伸展和收纳在所述窗框架中,并且所述遮阳板伸展以阻挡通过所述窗进入的光。所述实用部件可以设置于所述车门装饰件的暴露于所述窗的上面部。所述实用部件的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可以包括使所述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止动器部。 

利用这种构造,具有止动器部的实用部件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因此,即使用于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部件不能够安装于窗框架,实用部件也能够使遮阳板保持在伸展状态。 

所述第二联接销可以具有外周面和位于所述外周面的一部分的突出部,并且所述第一联接孔可以具有与具有所述突出部的所述第二联接销的外周形状配合的边缘形状。 

所述突出部可以包括两个以上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可以包括两个突出部,并且这两个突出部可以关于所述第二联接销的轴线设置在彼此相反的两侧。 

所述联接部可以形成为槽并且接收所述第一联接销。 

所述第一联接销可以在其末端具有突出部分;并且所述联 接部可以在所述槽中具有底面并且在所述底面中具有孔,并且所述突出部分接收在所述孔中。 

所述实用部件组件还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车辆内部部件的所述第一表面的表皮。 

根据本文中描述的实用部件组件,实用部件容易且稳定地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的正视图; 

图2是车门的与钩构件相邻的部分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沿图2中的III-III线截取并且从上方观看的图2中的车门的一部分的截面图; 

图4是从前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5是从后侧观看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和设置于上面部的该部分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6是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一部分、钩构件的主体以及夹部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钩构件的主体的后视图; 

图8是钩构件的夹部的平面图; 

图9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1)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0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2)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1是在钩构件安装于上面部的一部分的过程(3)中的钩构件和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立体图; 

图12是沿钩构件的高度方向截取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和 安装于该上面部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3是图12的沿XIII-XIII线截取的截面图; 

图14是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夹构件的平面图; 

图15是沿钩构件的高度方向截取的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和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6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立体图; 

图17是根据第三实施方式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8是沿图17的A-A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19是沿图17的B-B线截取的钩构件的截面图; 

图20是在将夹部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过程中夹部和上面部的平面图;以及 

图21是安装于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的夹部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将参照附图说明第一实施方式。将参照图1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门2。如图1所示,车门2包括侧窗(窗的示例)12、20。各侧窗12、20由作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的分隔框架限定。侧窗12设置在车辆前侧,并且侧窗20设置在车辆后侧。各侧窗12、20的外缘被窗框架14围绕。车门装饰件(车辆内部部件的示例)28设置于各侧窗12、20的下侧。车辆前侧对应于图1的左侧,并且车辆后侧对应于图1的右侧。 

窗框架14由金属材料形成并且包括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直部14A围绕侧窗12、20的上外缘。弯曲部14B形成为从直部14A弯曲并且围绕车辆后侧外缘。前缘部14C围绕侧窗12的前外缘。直部14A、弯曲部14B以及前缘部14C均形成为中空形状。 

第一遮阳板4设置在设于车辆前侧的侧窗12的下部处。第一遮阳板4包括第一遮阳帘(blind sheet)8和第一框架10。第一遮阳帘8伸展以遮挡照射穿过侧窗12的光。第一框架10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收纳开口28H形成在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位于侧窗12的下侧的部分(见图2)中。第一遮阳帘8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28H中并且从收纳开口28H伸展。因此,第一遮阳帘8在车辆的上下方向上(在图1中的上下方向上)伸展和卷绕。 

如图1所示,第一框架10沿着第一遮阳帘8的端部侧附接于第一遮阳帘8的末端部。第一止动器孔10A形成于第一框架10的两个端部。钩6设置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使得在第一遮阳板4伸展时,每个钩6对应于一个第一止动器孔10A。安装孔(未示出)形成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并且钩6安装于安装孔以利用螺钉固定于窗框架14的直部14A。钩6的末端形成为钩状,并且钩6与设置在第一遮阳板4中的第一止动器孔10A接合。钩6与第一止动器孔10A的接合使第一遮阳板4保持在第一遮阳帘8伸展的状态。 

第二遮阳板(遮阳板的示例)18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板18包括第二遮阳帘22和第二框架24。第二遮阳帘22伸展成遮挡照射穿过设置在车辆后侧的侧窗20的光。第二框架24设置于第二遮阳帘22的末端部。收纳开口(未示出)设置于分隔框架16。第二遮阳帘22通过卷绕机构(未示出)收纳在收纳开口中并且从收纳开口伸展。因此,第二遮阳帘22沿着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也就是,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移动从而收纳在收纳开口中和从收纳开口伸展。 

如图1所示,第二框架24设置在第二遮阳帘22的末端角部处,并且形成为大致三角形形状,以便遵从该末端角部的形状。 第二止动器孔24A形成于第二框架24的末端。钩构件(实用部件的示例)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车辆后侧部。钩构件26直接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将参照图2至图5说明钩构件26的构造。如图2和图3所示,钩构件26包括止动器钩(止动器部的示例)FK,使得当第二遮阳板18在前后方向(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伸展时,第二止动器孔24A对应于止动器钩FK。止动器钩FK形成为钩状,以便联接于形成在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框架24中的第二止动器孔24A。止动器钩FK联接于第二止动器孔24A,并且该联接保持第二遮阳板18,使得第二遮阳帘22伸展(见图3中的双点划线)。 

如图4和图5所示,钩构件26包括主体(第一构件的示例)36和夹部(第二构件的示例)46。主体3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夹部4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主体36和夹部46相互配合并且相互联接以形成钩构件26。主体36和夹部46从正面侧和背面侧将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夹在中间。因此,钩构件26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接下来,将参照图6至图8详细地描述钩构件26的到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图6中的主体36和夹部46的配置方向对应于主体36和夹部46的在钩构件26安装在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上的状态下的配置方向。在图7和图8中示出主体部36和夹部46的处于图6的状态下的背面。图6至图8中描绘的方向相互对应。在下文中,在图6的状态下,主体36(夹部46)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前侧和后侧,主体36(夹部46)的内侧和外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内侧和外侧,并且主体36(夹部46)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对应于车辆的上侧和下侧。 

将说明钩构件26的主体36。如图6所示,主体36包括接触 部36A和升起部36B。接触部36A形成为平板并且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接触。升起部36B从接触部36A的一部分升起。止动器钩FK在升起部36B的上端部形成为朝向第二遮阳板18。止动器钩FK从升起部36B的上端部向上倾斜地延伸。如图7所示,第一联接销36C、第一联接孔36D(第二联接销和第一联接孔中的一方的示例)以及引导部36E形成于主体36的背面(接触部36A的背面)。第一联接销36C形成为从接触部36A向下轴向地突出(参见图6)。第一联接孔36D形成为键孔,并且通过圆形开口和侧方开口36D1构造,各侧方开口36D1从圆形开口朝向主体36的前侧和后侧延伸。两个引导件36E设置成围绕第一联接孔36D的两侧。各引导件36E均形成为弧形并且向下突出。 

接下来,将说明钩构件26的夹部46。如图6所示,夹部46包括接触部46A和升起部46B。接触部46A形成为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背面接触的平板。升起部46B从接触部46A的一部分升起。如图8所示,第二联接销46C(第二联接销和第一联接孔中的另一方的示例)和联接槽46D(联接构件的示例)形成于接触部46A。第二联接销46C形成为从接触部46A向上轴向地突出。突出部46C1设置于第二联接销46C的末端。突出部46C1的端部从第二联接销46C沿相反的方向延伸和突出。联接槽46D具有形成为矩形形状的开口。联接槽46D形成为具有接触部46A的厚度方向上的深度的槽。 

接下来,将说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钩构件26的部分。如图6所示,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钩构件26的部分。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贯穿上面部28A。第一安装孔28B形成为使得主体36的第一联接销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 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使得夹部46的第二联接销46C和引导部36E插穿第二安装孔28C。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使得在引导部36E插穿第二安装孔28C时,第二安装孔28C的开口缘与引导部36E的外表面基本上接触。当第一联接销36C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时,主体36的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稍微突出。 

主体36的第一联接孔36D形成为在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对应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之后接收第二联接销46C。夹部46的联接槽46D形成为接收第一联接销36C。主体36移动成更靠近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并且夹部46移动成更靠近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使得主体36和夹部46更靠近彼此。因此,第一联接销36C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并且插入联接槽46D。另外,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二安装孔28C并且插穿第一联接孔36D。 

将参照图9至图13说明将钩构件26的主体36和夹部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方法。 

在将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时,将钩构件26的主体36的接触部36A设置于上面部28A的正面28A 1。如图9所示,主体36定位成使得第一联接销36C对应于第一安装孔28B,并且第一联接孔36D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然后,第一联接销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并且设置在第一联接孔36D的两侧的引导部36E插穿第二安装孔28C(见图9)。因此,如图10所示,接触部36A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接触,并且主体36通过第一联接销36C和引导部36E保持成相对于上面部28A(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在车室的内外方向上)水平地固定。 

接下来,将钩构件26的夹部46的接触部46A设置于上面部 28A的背面28A2。如图10所示,夹部46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在图6中所示的夹部46的状态下,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的形状不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的形状配合。夹部46需要转动大约90度,使得突出部46C1与侧方开口36D1配合。具体地,第一联接孔36D的各侧方开口36D1形成为从第一联接孔36D的中间部分别延伸到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夹部46定位成使得第二联接销46C对应于第二安装孔28C,并且夹部46从图6中示出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顺时针方向转动90度。在图10中示出夹部46的转动后状态。因此,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的形状与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配合。然后,夹部46移动成更靠近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参见图10中的箭头)。因此,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二安装孔28C,随后插穿第一联接孔36D(以图11中的虚线示出)。 

接下来,如图11所示,在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一联接孔36D的状态下,夹部46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沿图11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转动90度。因此,第一联接孔36D的侧方开口36D1不与第二联接销46C的突出部46C1重合,并且这将第二联接销46C固定于第一联接孔36D。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从背面28A2稍微突出。如果夹部46转动,则接触部46A的联接槽46D移动成离开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在夹部46的转动完成之后,接触部46A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接触。因此,第一联接销36C的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突出的末端收纳在联接槽46D中(参见图12和图13)。如图13所示,联接槽46D在车室的内外方向上的宽度略大于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的直径。因此,第一联接销36C的末端收纳在联接槽46D中,使得第一联接销36C被联接槽46D接收并止动。因此,夹部 46配置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并且主体36和夹部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相互配合。根据以上步骤,钩构件26(主体36和夹部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如图12所示,在主体36和夹部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相互配合的状态下,主体36和夹部46在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之间的情况下相互固定。 

当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6时,通过执行与将钩构件26安装于上面部28A相反的程序而从上面部28移除钩构件26。具体地,接触部46A的联接槽46D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稍微分离,并且夹部46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因此,第二联接销46C从第一联接孔36D移除,并且夹部46从上面部28A移除。之后,主体36从上面部28A移除。因此,本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6容易地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容易地移除。另外,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这使钩构件26固定于上面部28A。因此,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钩构件26优选地用作使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遮阳帘22保持伸展的构件。 

在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钩构件26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的实用部件组件中,第一安装孔28B和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在安装钩构件26(其为实用部件)的过程中,主体36相对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定位,并且夹部46的第二联接销46C经由第一安装孔28B联接于第一联接孔36D。在这种状态下,夹部46转动90度。该简单操作实现了主体36与夹部46的联接,因此钩构件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根据本实施方式,车门2包括侧窗12、20、窗框架14以及 第二遮阳板18。窗框架14围绕侧窗12、20的外缘。第二遮阳板18设置于分隔框架16(其为窗框架14的一部分),以便从分隔框架16伸展或收纳在分隔框架16中。伸展的第二遮阳板18遮挡照射穿过侧窗20的光。车门装饰件28设置在侧窗12、20的下侧。车门装饰件28设置为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将钩构件26安装于车辆内部部件的实用部件组件中的车辆内部部件的示例。钩构件26(其为实用部件)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靠近侧窗12、20设置的上面部28A。使第二遮阳板18保持在伸展状态的止动器钩FK设置于钩构件26的主体36。因此,如果使第二遮阳板18保持在伸展状态的部件不能够设置于窗框架14,则钩构件26实现了使第二遮阳板18保持在伸展状态的构造。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钩构件26的实用部件组件中,升起部36B设置于钩构件26的主体36。因此,当主体36设置于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时,升起部36B被操作者握住,并且主体36能够移动成靠近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这使得容易将主体36设置于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钩构件26的实用部件组件中,升起部46B设置于钩构件26的夹部46。因此,当夹部46在第二联接销46C插穿第一联接孔36D的状态下绕着第二联接销46C的轴线转动时,升起部46B被握住,并且夹部46能够被转动。这使得夹部46能够被容易地转动。 

在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用于安装钩构件26的实用部件组件中,形成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安装孔28C和28B是不具有螺纹槽的通孔。与传统的具有带螺纹槽的安装孔的构造相比,这简化并缩短了制造过程。 

<第二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4和图15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 中,第二联接孔146E形成于夹部146的联接槽146D。第二实施方式的其他构造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构造相同,并且将不说明这些构造、操作和效果。 

如图14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钩构件126的夹部146包括位于联接槽146D的底面的第二联接孔146E(第二联接部的示例)。第二联接孔146E穿透接触部46A。当夹部146安装于主体136(主体13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时,第一联接销136C的末端收纳在联接槽146D中并且进一步配合在第二联接孔146E中(参见图15)。因此,第一联接销136C的末端配合在第二联接孔146E中,因此,第一联接销136C的末端不太可能从夹部146移除。这将夹部146牢固地固定于主体136。 

<第三实施方式> 

将参照图16至图21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与以上实施方式中的数字和符号相同的数字和符号应用于与以上实施方式中的部件相似的部件,并且省略其说明。在以上实施方式中,主体(第一构件)包括第一联接孔,并且夹构件(第二构件)包括第二联接销。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26中,主体236包括第二联接销236D,并且夹部246包括第一联接孔247A。 

将说明主体236的构造。如图16和图17所示,主体236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上表面28A1接触。主体236包括长形的接触部236A和升起部236B,升起部236B从接触部236A的长形方向上的一个端部向上升起。 

止动器钩(止动器部)FK2形成于升起部236B的上端部,并且止动器钩FK2从升起部236B的上端部向上倾斜地延伸。止动器钩FK2形成为钩状并且与第二遮阳板18的第二框架24(参见图1)接合。在图16和图17中,右侧对应于车辆前侧(更靠近第二遮阳板18),并且左侧对应于车辆后侧。 

第一联接销236C和第二联接销236D设置于主体236的背面(接触部236A的背面侧)。第一联接销236C和第二联接销236D均形成为朝向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最终朝向夹部246)轴向地突出。 

如图17所示,第一联接销236C插穿第一安装孔28B,第一安装孔28B形成为贯穿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第一联接销236C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在插穿第一安装孔28B时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朝向夹部246)突出。 

第二联接销236D(第二联接销和第一联接孔中的一方)插穿第二安装孔28C,第二安装孔28C形成为贯穿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具体地,如图17所示,第二联接销236D形成为基本上圆柱形,该基本上圆柱形的末端部的直径比基端部的直径小,并且基端部配合在第二安装孔28C中。 

第二联接销236D具有一定的长度,使得在插穿第二安装孔28C时,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向下(朝向夹部分246)突出。如图18所示,两个突出部236D1形成于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的外周面。各突出部236D1沿相反的方向向外突出。 

接下来,将说明夹部246的构造。如图16和图17所示,夹部246包括夹基板部246A和升起部246B。夹基板部246A形成为平板,并且升起部246B从夹基板部246A的一部分升起。 

如图16所示,形成为圆筒形状的圆筒状部246C形成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第二联接销236D重合的部分。如图16和图21所示,联接槽246D(联接部的示例)形成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第一联接销236C重合的部分。 

如图17所示,圆筒状部246C具有面对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上壁部247。第一联接孔247A与第二联接销236D对应 地形成在上壁部247中。 

如图16和图21所示,第一联接孔247A(第二联接销和第一联接孔中的另一方)形成为键孔。具体地,第一联接孔247A通过圆形主开口247A1(参见图18)和一对侧方开口247A2(参见图21)构造。第二联接销236D的末端部插穿主开口247A1。侧方开口247A2与主开口247A1连通,并且各侧方开口247A2沿车辆前侧和车辆后侧延伸。各侧方开口247A2从主开口247A1沿相反的方向延伸。 

联接槽246D形成为在平面图上为矩形并且形成为槽,该槽具有沿着夹基板部246A的厚度方向的深度。 

第一联接孔247A形成为在第二联接销236D的突出部236D1与第一联接孔247A的侧方开口247A2重合的情况下接收贯穿第一联接孔247A的第二联接销236D。 

联接槽246D形成为接收第一联接销236C。如图19所示,联接槽246D的宽度基本上等于第一联接销236C的末端部的直径。 

主体236和夹部246变得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正面28A1侧以及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侧更靠近彼此。因此,在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二安装孔28C之后,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联接)于第一联接孔247A。另外,在插穿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之后,第一联接销236C插入(联接)于联接槽246D。 

如图16所示,升起部246B设置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升起部246B与联接槽246D重合。 

接下来,将参照图17至图21说明将钩构件226的主体236和夹部2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方法。图20和图 21示出了从下侧看到的主体236。 

在图20和图21中以双点划线示出夹部246。在图20和图21中,未示出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以双点划线示出车门装饰件28的主壁部29(连接于上面部28A的壁部,参见图21)。 

首先,主体236附接于上面部28A。具体地,主体236的第一联接销236C插入于上面部28A的第一安装孔28B,并且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于上面部28A的第二安装孔28C。换言之,主体236的第二联接销236D与第二安装孔28C重合。 

因此,主体236在水平方向上(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和在车室的内侧和外侧方向上)固定。两个销236C、236D分别插入于安装孔28B、28C。这防止了主体236绕着两个销中的一个销转动。因此,主体236和夹部246在后续的安装夹部246的安装过程中容易地相互定位。 

接下来,夹部246从下侧附接于固定于上面部28A的主体236。具体地,如图20所示,主体236的第二联接销236D和夹部246的第一联接孔247A相互定位。 

夹部246配置成使得第二联接销236D的突出部236D1分别与第一联接孔247A的侧方开口247A2重合。夹部246移动成更靠近第二联接销236D,以使第二联接销236D插入(联接)于第一联接孔247A。因此,突出部236D1穿过侧方开口247A并且配置在圆筒状部246C的上壁部247的下侧处。 

接下来,夹部246从图20中示出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236D的轴线转动90度。换言之,夹部246转动成使得夹部246的联接槽246D移动成更靠近第一联接销236C。以图20中的箭头R1示出夹部246的转动方向(图20中的顺时针方向)。当夹部246转动时,升起部246B被握住以使夹部246被容易地转动。 

由于夹部246的转动,所以侧方开口247A2不与突出部236D1对应。突出部236D 1通过上壁部247的主开口237A1的外周缘止动(在图18的状态下)。这防止了第二联接销236D从第一联接孔247A离开,并且主体236和夹部246相互固定以便不相互分离。 

根据夹部246的转动,夹部246的联接槽246D移动成更靠近第一联接销236C。然后,在夹部246从图20中的状态绕着第二联接销的轴线转动90度之后,侧方开口247A2的配置方向基本上与突出部236D1的配置方向垂直(图21中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第一联接销236C的末端配合(联接)于联接槽246D。 

因此,第一联接销236C与联接槽246D的联接限制了夹部246的相对于主体236的转动。因为夹部246的相对于主体236的转动被限制,所以突出部236D 1被限制相对于主开口247A1的外周缘转动。这限制了主开口247A1的外周缘对突出部236D1的止动被释放。 

根据以上过程,主体236和夹部246以将上面部28A夹在它们之间的方式联接于彼此。因此,钩构件226(主体236和夹部24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 

当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26时,通过执行与将钩构件226安装于上面部28A的过程相反的过程而从上面部28A移除钩构件226。夹基板部246A的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部分(在图17中向下)移动成与主体236的第一联接销236C分离。 

因此,第一联接销236C从联接槽246D移除,并且夹部246能够相对于主体236转动。升起部246B设置于夹基板部246A的与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因此,操作者握住升起部246B并且向下拉升起部246B,并且这容易地使夹基板部246A的形成有联接槽246D的部分向下移动。 

夹部246相对于主体236沿图21中的逆时针方向转动90度。因此,突出部236D 1和侧方开口247A2相互重合。因此,第二联接销236D从第一联接孔247A移除,并且夹部246和主体236从上面部28A移除。 

本实施方式的钩构件226容易地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并且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容易地移除。另外,因为钩构件226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所以钩构件226固定于上面部28A。因此,安装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的钩构件226优选地用作使遮阳板18的第二遮阳帘保持在伸展状态的构件。 

将在下面描述以上实施方式的其他变型例。 

(1)在以上实施方式中,钩构件设置为实用部件。然而,不限于此。例如,装饰品、杯架、烟灰缸或扶手可以是实用部件的示例。 

(2)如果钩构件像以上实施方式中那样设置为实用部件,则第一构件可以是主体,并且第二构件可以是夹部(像以上实施方式中的每一个那样),或者,第一构件可以是夹部,并且第二构件可以是主体。例如,主体可以包括联接槽和第一联接孔,并且夹部可以包括第一联接销和第二联接销。止动器钩(止动器部)可以设置于第一构件(至少具有第一联接销)和第二构件(至少具有第二联接部)中的至少一方。 

(3)在以上实施方式中,第一联接孔的侧孔形成为朝向主体的前侧和后侧延伸,并且第二联接销的突出部形成为从第二联接销朝向夹部的内侧和外侧延伸。然而,构造不限于此。例如,侧孔可以形成为朝向主体的内侧和外侧延伸,并且突出部可以形成为从第二联接销朝向夹部的前侧和后侧延伸。 

(4)在以上实施方式中,夹部转动90度以联接于主体。然 而,联接构造不限于此。例如,夹部可以转动180度以联接于主体。在这种情况下,侧方开口可以形成在第一联接孔的一侧,并且第二联接销的突出部可以形成为从第二联接销朝向一侧延伸。另外,例如,夹部可以压入到主体中而不转动。在这种情况下,止动器可以形成在第一联接销和第二联接销中的每一方的外周的一部分上。每个止动器可以联接于第二联接孔和第一联接孔中的一方,使得主体和夹部可以相互固定,以便将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夹在中间。 

(5)在以上实施方式中,联接部对应于联接槽或联接槽与联接孔的组合。然而,联接部的联接样式不限于此。联接部可以包括除了联接槽或联接孔之外的联接结构。 

(6)如图17所示,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表皮30可以设置于车门装饰件28的上面部28A,以便覆盖上面部28A的表面28A1。主体236可以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表面28A1(表皮30的表面)。夹部246可以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表面28A2。 

如上所述,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夹部246相对于主体236转动,以将第一联接销236C联接于联接槽246D。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要转动的构件(第二构件)设置于上面部28A的背面28A2(未设置表皮30的表面)。 

例如,第二构件(将要转动的构件)可以设置于表皮30的表面,并且第一构件可以设置在上面部28A的未设置表皮30的表面。如果第二构件设置于表皮30的表面,则第二构件可能由于表皮30的柔性引起的与表皮30的摩擦而几乎不转动。 

因此,如果车辆内部部件的一部分(上面部28A)被表皮覆盖,则第二构件优选地和第三实施方式中一样设置于车辆内部部件的未设置表皮的那部分的表面。因此,第二构件转动而不受表皮影响。这提高了可操作性。 

已经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然而,本发明不限于在以上描述和附图中说明的以上实施方式。本文中描述的技术包括以上实施方式的各种变型例。 

本说明书中描述或者附图中示出的技术元素通过单个元素或者元素的组合发挥技术效用。技术元素不应局限于在原始专利申请中声明的元素的组合。本说明书中描述或者附图中示出的技术是为了同时实现多个目的而提供的。当实现了这些目的中的至少一个时,技术的技术效用得到了发挥。 

附图标记说明

2:车门 

4:第一遮阳板 

12、20:侧窗 

14:窗框架 

16:分隔框架 

18:第二遮阳板 

26、126、226:钩构件 

28:车门装饰件 

28A:(车门装饰件的)上面部 

28B:第一安装孔 

28C:第二安装孔 

36、136、236:主体 

36C、136C、236C:第一联接销 

36D、136D、247A:第一联接孔 

46、146、246:夹部 

46C、146C、236D:第二联接销 

46D、146D、246D:联接槽 

146E:第二联接孔 

FK、FK2:止动器钩(止动器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