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微通道压力降测量牛顿流体粘度的方法

一种利用微通道压力降测量牛顿流体粘度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基于泊肃叶定理提供一种牛顿流体粘度的测算方法,测量步骤为:将毛细管盘管及一直微通道串接并置于恒温槽内,液体通过泵注入盘管后进入0.1~1mm微通道中,以传感器测量已知粘度流体A及待测流体B在微通道内两定点间的压力降,按本发明比值算法公式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76816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15573.5

  • 发明设计人 陈光文;苏远海;焦凤军;

    申请日2011-05-05

  • 分类号G01N11/08;

  • 代理机构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马驰

  • 地址 116023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7:11: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N11/08 授权公告日:20141210 终止日期:20170505 申请日:2011050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2-12-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N11/08 申请日:201105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牛顿流体粘度的获得方法,具体涉及通过测定已知粘度和 未知粘度牛顿流体流过微通道两定点间的压力降值,采取比值算法推算牛 顿流体粘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测定牛顿流体粘度的商品化仪器,包括旋转粘度计、毛细管粘度 计、落球粘度计等。旋转粘度计应用广泛,其基本原理为当圆柱、圆盘等 轴对称物体在液体中转动时,液体作用于其表面的剪切力将形成摩擦力矩, 根据力矩的大小即可测量出液体的粘度。旋转粘度计法测量精度高、重复 性好、操作简单,然而,此方法在测量粘度较高的液体时通常耗时很长, 以达到稳定的温度状态。

毛细管粘度计的基本原理基于泊肃叶定理:用已知运动粘度的某种流 体作为标准流体,流过已知内径和长度的毛细管(通常采用L型检测管), 以金属丝为电开关检测标准流体流经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从而求得粘度计 常数(即标准流体运动粘度与测得时间的比值),再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下测得待测流体通过毛细管所需的时间,则被测流体的运动粘度即为测得 时间与粘度计常数的乘积,日本生产的VMS系列和德国LAU-DA公司生产 的PVS系列,都是根据这一原理设计制作的自动毛细管粘度计。此类仪器金 属丝与液面接触部分不易立即断开,时间测量误差较大。

中国专利88217310.3公开了一种红外毛细管粘度计,采用红外传感器替 代水银压差部件,并用电子秒表替代计时电路,干电池供电,此仪器结构 简单、耗电量小。

Guillot等(Langmuir,2006(22):6438-6445)利用高速摄像系统确定T- 型微通道内油-水两相形成稳定并流时两相界面的位置,然后根据流体连续 性方程推导出两相粘度与界面位置的关系,通过其中一相的已知粘度即可 计算出另一相的粘度,与文献值相比,粘度测量的相对偏差在1~10%之间。 Lan等(Microfluid Nanofluid,2010(8):687-693)采用同心共轴式微通道, 利用类似的方法确定待测体系的粘度,粘度的测量值在0.6~40mPa·s,相对 偏差±10%。微通道油-水两相界面法能够实现粘度的快速测量,待测样品 用量少。此方法采用可视材料为基体,微通道内流体温度控制受限,较难 测量流体粘度随温度的变化,公知的是,当温度偏差为0.5℃时,有些液体 的粘度偏差超过5%,所以被测流体的温度控制精度一般不超过0.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牛顿流体粘度的简约、精确测算方法,为此, 基于层流流动的泊肃叶(Poiseuille)定律,利用传感器测量流体流过微通道内 两定点间的压力降,来测算流体的粘度值,实现流体粘度的快速测量。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微通道压力降测量牛顿流体粘度的方法,将已知粘度流体A 及待测流体B分别独立先后流过一恒温毛细管盘管、和一直微通道,测量 流过该直微通道内两定点间的已知粘度流体A及待测流体B的压力降,相 应的流速由计量泵读出,按比值算法公式:

μB=μA(ΔPBUB)/(ΔPAUA)=μA(ΣΔPBiΣUBi)/(ΣΔPAiΣUBi)

计算得待测流体B的粘度,其中,μ为粘度,ΔP为压力降,U为牛顿流体 在直微通道内的线速度,i为实验点数,为不同实验点下压力降与流速 的统计学线性值。

所述直微通道是指当量直径为0.1~1mm的微型直通道,通道截面可为 方形或圆形;恒温毛细管盘管是指以盘绕的方式排布的内径为0.1~3mm的 圆形细管。

ΔP可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U可通过计量泵计量或经称量法计算。

所述毛细管盘管和直微通道置于一恒温槽、恒温箱或恒温浴内,毛细 管盘管与直微通道按前后顺序连接,控制相同温度,温度精度0.1℃以上, 即温度差异≤0.1℃;

流过直微通道两定点间的已知粘度流体A及待测流体B满足无滑移、 等温、不可压缩及处于充分发展层流流动状态。

所述恒温槽、恒温箱或恒温浴与一个恒温控制器电路连接,通过恒温 控制器控温;

所述的恒温控制器为超低温加热制冷循环器,控温范围在-95~200℃, 温度精度0.1℃,即温度差异≤0.1℃。

上述方案所述的毛细管盘管和直微通道在一个恒温槽内前后连接,通 过超低温加热制冷循环器(优莱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Julabo-F12-MC) 控制温度,温度精度达到0.1℃。所述的直微通道内两定点间(压力降测量 段)长度10mm以上,压力降测量段前后两定点至直微通道进出口的距离 均为10mm以上,两定点间长度误差1mm以下。所述的毛细管盘管内径为 0.1~3mm;直微通道当量直径为0.100~1.000mm,当量直径误差小于10μm。 所述的恒温控制器为超低温加热制冷循环器,控温范围在-95~200℃,温度 精度0.1℃。

本发明核心思想基于泊肃叶定律及传统的层流理论,同时利用微化工 技术的优势。在微通道内,由于其特征尺寸处于0.10~1mm之间,雷诺数(Re) 一般较低,流体流动通常处于严格的层流流动状态。即使在流量较大的情 况下,流动过程亦能快速达到稳定状况。相关研究指出在微通道内流体流 动与传统尺度下的流动基本一致,但在分析微通道内获得的压降数据时需 要考虑测量误差、进口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对流体粘度的测 量是基于已知粘度的体系(标准体系),这样可以较好地消除系统误差以及 操作误差。

本发明算法可靠性理论推导及测量系统建构如下:

图1为本发明的微通道压力降测量装置示意图。本发明中,为了消除 进口效应,压降测量段与微通道进口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为了保证测量段 内的层流流动始终为充分发展状态,必须限定于下列条件进行,即计算的 进口段长度(Le)要始终小于压降测量段与微通道进口之间的距离(LF):

Le=0.09Redh<LF    (1)

微通道内通常处于层流流动,假定Re=100,微通道的当量直径dh=0.5mm, 因此Le=4.5mm。从以上分析说明可看出,在设计过程中,只要压降测量 段与微通道进口之间的距离足够长,入口效应的影响是比较容易消除的。

根据传统的层流理论,微通道测压段的压力降与流速及粘度存在如下 关系:

ΔP=KμU           (2)

其中K为常数,只与测量系统有关,与流体粘度及流速无关。所以, 对于相同体系A及不同的测量点,存在有:

ΔPA1UA1=ΔPA2UA2=ΔPA3UA3=......---(3)

根据加和定律,则有:

ΔPA1UA1=ΔPA2UA2......=ΣΔPAiΣUAi---(4)

由式(2)、(3)和(4)可知,对于两种不同粘度的体系A和B,存在 以下关系:

μAμB=(ΔPAUA)/(ΔPBUB)=(ΣΔPAiΣΔBi)/(ΣΔPBiΣUBi)---(5)

若A为已知粘度体系,B为未知粘度体系,则B体系的粘度可通过以下公 式求解:

μB=μA(ΔPBUB)/(ΔPAUA)=μA(ΣΔPBiΣUBi)/(ΣΔPAiΣUBi)---(6)

由式(6)可知,在一种体系粘度已知的情况下,为了测量另外一种体 系的粘度,只需测量未知粘度体系及已知体系的压力降,并且记录相对应 的流速,则可获得待测体系的粘度值。

本发明特点是:测量设备结构简单、待测液体用量少、算法简单可靠, 能够方便、快速、精确地获得牛顿流体粘度及其随温度的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微通道压力降测量装置示意图,其中,A-储液罐,B -精密平流泵,C-单相阀,D-直微通道入口,E-压降测量段(LM),F -微通道出口,G-烧杯,H-加热制冷循环器,I-盘管,P-压力传感器。

图2是同一温度压力降随流速的变化实验图

图3是不同温度压力降随流速的变化实验图

图2、图3中标识A、B、C、D、E、F、G、H、I表示不同浓度或不 同温度的甘油水溶液体系。

与商品化旋转粘度计(Brookfield-LV)相比,微通道压力降法能够实现 流体粘度的快速测量,待测流体用量少,操作方便。商品化旋转粘度计流 体用量大,温控较为困难,这种情况对于测量粘度较高的流体时更为突出, 测量一种流体的粘度值所需时间通常为2~3h,而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 只需要0.5~1h;与微通道油-水两相界面法相比,此方法不需要昂贵的光学 摄像仪器,温控容易,操作方便,能够准确地测量流体粘度随温度的变化。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不限制本发明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利用机械精密加工方法在板块上加工出直微通道,微通道横截面为方 形,深、宽、长分别为0.6mm,0.6mm,88mm,压力降测量段位于微通道的 中部,长度为29.7mm。另一板块作为盖板,两个板块通过螺栓挤压密封, 微通道的上壁面开有两个距离确定的圆形孔口,孔口的大小大致与微通道 当量直径一致。两孔口连接压力传感器。

图1是本发明的微通道压力降测量装置示意图,储液罐A通过管路经 精密平流泵B与盘管I的进液口相连,盘管I的出液口通过管路与直微通道 入口D相连,直微通道出口F,微通道出口F接烧杯G;于精密平流泵B 与盘管I进液口间的管路上设置有单相阀C;直微通道上设有压降测量段 E(LM),压降测量段E的两端点与压力传感器P相连;盘管I和直微通道置 于一加热制冷循环器H的恒温槽内。

流体泵通过毛细管盘管与微通道连接,毛细管盘管和微通道均置于超低 温加热制冷循环器(优莱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Julabo-F12-MC)的恒 温槽内,经过微通道的流体流量能够通过泵准确控制。流体的温度通过超 低温加热制冷循环器控制,控温范围在-95~200℃,温度精确度达到0.1℃。 毛细管盘管起换热器的功能,其使流体进入微通道前达到设定温度。

微通道测压段的压力降通过压力传感器(Huba692,量程0-6bar,测量 精度±1%)测量,相应流速由计量泵读取。其中一种液体(A)的粘度为 已知,其余待测液体(B)的粘度测算是基于已知粘度流体,根据测量的压 力降数据及相对应的流速,按公式进 行计算,获得被测液粘度数据。图2为在相同温度下(25℃),不同组成 的甘油水溶液在微通道内测压段压力降随流速的变化实验图。图3为在不 同温度下,相同组成的甘油水溶液在微通道内测压段压力降随流速的变化 实验图。由图2及图3可知,压力降与流速成线性关系,假定任意一条线 为已知粘度流体A的ΔP-U关系,待测流体的ΔP和相应的U分别由压力传 感器及计量泵读出,则由以上公式获得待测流体的粘度μB

下面以甘油水溶液体系为例,在本发明的测算方法下获取其粘度值, 并与商品化粘度计测量结果比较,验证本发明的可靠性及精确性。下述实 例为方便起见,基准体系与待测体系全部采用同一种(甘油水溶液),也 可以在所有已知粘度的牛顿流体中选择。

测量时:将毛细管盘管及一直微通道串接并置于恒温槽内,液体通过 泵注入盘管后进入0.6mm直微通道中,以传感器测量已知粘度流体A及待 测流体B在微通道内两定点间的压力降;相应流速由计量泵读取。

实施例1

以75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25℃下,其粘度值为28.9 mPa·s,分别以70wt%、78wt%、81.3wt%、85wt%、88wt%甘油水溶液为 待测体系(B),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18.45、 39.01、54.92、84.94、129.45mPa·s,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的 粘度值分别为17.67、39.06、57.59、84.38、134.48mPa·s,两组数据的平均 相对偏差只有2.7%。表1为基准体系及待测体系压力降与相应流速的数据 点。

表1

实施例2

以78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25℃下,其粘度值为39.06 mPa·s,分别以70wt%、75wt%、81.3wt%、85wt%、88wt%甘油水溶液为 待测体系(B),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18.47、 28.93、54.99、85.04、129.60mPa·s,而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 的粘度值分别为17.67、28.90、57.59、84.38、134.48mPa·s,两组数据的平 均相对偏差只有2.7%。表2为基准体系及待测体系压力降与相应流速的数 据。

表2

实施例3

以70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25℃下,其粘度值为17.67 mPa·s,分别以75wt%、78wt%、85wt%甘油水溶液为待测体系(B),采 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27.68、37.37、81.36 mPa·s,而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的粘度值分别为28.9、39.06、 84.38,两组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只有4.1%。表3为基准体系及待测体系压 力降与相应流速的数据。

表3

实施例4

以85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25℃下,其粘度值为84.38 mPa·s,分别以70wt%、75wt%、78wt%、81.3wt%、88wt%甘油水溶液为 待测体系(B),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18.32、 28.71、38.76、54.56、128.60mPa·s,而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 的粘度值分别为17.67、28.90、39.06、57.59、134.48mPa·s,两组数据的平 均相对偏差只有3.0%。表4为基准体系及待测体系压力降与相应流速的数 据。

表4

实施例5

以85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25℃下,其粘度值为84.38 mPa·s,以组成相同但温度改变的甘油水溶液为待测体系(B),温度分别 改变为30℃及50℃。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 63.54及21.03mPa·s,而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的粘度值分别为 60.0及21.3mPa·s,两组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只有3.5%。表5为基准体系 及待测体系压力降与相应流速的数据。

表5

实施例6

以85wt%甘油水溶液为基准体系(A),在50℃下,其粘度值为21.3 mPa·s,以25℃下组成分别为70wt%、75wt%、78wt%、81.3wt%、85wt%、 88wt%甘油水溶液体系及温度为30℃的85wt%甘油水溶液为待测体系 (B),采用本发明所阐述的方法,测量所得的粘度值分别为18.56、29.08、 39.25、55.26、85.45、130.24、64.35,而采用商品化的旋转粘度计测量获得 的粘度值分别为17.67、28.9、39.06、57.59、84.38、134.48、60mPa·s,两 组数据的平均相对偏差只有3.1%。表6为基准体系及待测体系压力降与相 应流速的数据。

表6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