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茯苓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利尿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茯苓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利尿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茯苓皮提取物,其通过以下步骤得到:(1)茯苓皮经干燥、粉碎后,乙醇浸泡、渗漉,回收乙醇,浓缩得棕色膏状物;(2)棕色膏状物用水溶解,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浓缩得膏状物;(3)步骤(2)所得膏状物溶于乙醇,用硅胶拌样,上100-200目的硅胶柱,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浓缩,最后得茯苓皮提取物。本发明提取物有保钾排钠的作用,其利尿作用比速尿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效、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利尿药物候选药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9782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168614.1

  • 申请日2012-05-28

  • 分类号A61K36/076;A61P7/10;

  • 代理机构西安西达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谢钢

  • 地址 710069 陕西省西安市太白北路2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3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076 授权公告日:20140709 终止日期:20150528 申请日:201205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7-09

    授权

    授权

  • 2012-11-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076 申请日:201205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10-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茯苓皮提取物及其在制备利尿作用药物中的应用,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茯苓皮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 (Schw.) Wolf.]的菌核的外皮,主要分布在亚洲(中国、日本、韩国等)、北美洲等地。始载于《神农草本经》,在以后的《中华本草》、《中国医学大辞典》、《医学启源》都有记载,为历届《中国药典》所收载。《本草纲目》记载茯苓皮“主水肿肤胀,开水道,开腠理”。《四川中药志》记载茯苓皮“性平,味甘淡,无毒”,入肾,膀胱二经。主要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茯苓菌核内部(茯苓)在中国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少,痰饮眩悸,脾虚食少,便溏泄泻,心神不安,惊悸失眠等,茯苓的表皮(茯苓皮)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在日本,仅仅茯苓应用于临床,茯苓皮作为废料处理。茯苓皮含有化学成分包括四环三萜酸(茯苓酸、去氢土莫酸、去氢齿孔酮酸等)、多糖(β-茯苓聚糖)、戊聚糖等。茯苓酸A具有抗肿瘤作用和一定的细胞毒作用,3-表去氢土莫酸能够被人体小肠的上皮细胞吸收且具有清除自由基的活性,两者均为茯苓皮药材所含的活性成分。

长期以来,国内外的研究者对茯苓皮研究主要集中在多糖类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这与传统医学认为茯苓皮的利水渗湿功效偏离较大。国内外部分学者在茯苓皮(或复方制剂)等利水渗湿作用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方面有不少报道,但主要集中于水煎煮提取物为主,少有新的发现和突破。到目前为止,茯苓皮具有利尿的活性部位一直不明确。为了明确茯苓皮的活性部位,充分的利用茯苓皮,发明人对茯苓皮的非极性和极性部位进行了利尿研究,发现茯苓皮的非极性部位具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这与中医茯苓皮利水渗湿作用相一致。另外,目前的利尿药吲达帕胺、速尿药物的缺点是大量应用容易引起低血钾、心律不齐;噻嗪类利尿剂(如氯噻嗪、氯噻酮和双氢克尿塞)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常常会降低体内的钾含量,另外,噻嗪类利尿剂可增加患者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可能增加胆囊炎的发病风险。因此,有待于进一步从天然资源中寻找新的利尿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茯苓皮提取物,特别是一种乙酸乙酯提取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上述茯苓皮提取物的提取方法;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利尿药物的缺点,提供茯苓皮提取物在制备利尿作用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实现过程如下:

一种茯苓皮提取物,其通过以下步骤得到:

(1)茯苓皮经干燥、粉碎后,乙醇浸泡、渗漉,回收乙醇,浓缩得棕色膏状物;

(2)棕色膏状物用水溶解,乙酸乙酯萃取,回收乙酸乙酯,浓缩得膏状物;

(3)步骤(2)所得膏状物溶于乙醇,用硅胶拌样,上100-200目的硅胶柱,石油醚-乙酸乙酯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浓缩,最后得茯苓皮提取物。

上述步骤(1)中,用3-7倍体积的95%乙醇浸泡12-36小时后开始渗漉。

上述步骤(2)中,用乙酸乙酯萃取3-5次。

上述步骤(3)中,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3~5:5洗脱液洗脱。

2010版《中国药典》收载茯苓皮的功能主治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发明人以生理盐水负荷的水潴溜大鼠模型,尿量、尿液中pH值、钠、钾、氯,钠钾比值为指标,以活性追踪的方式,茯苓皮乙酸乙酯和水提取物进行利尿实验,发现乙酸乙酯提取物有利尿作用,增加尿量的同时亦能增加大鼠体内钠、钾、氯排出。

用茯苓皮提取物制备利尿药物以常规药用制剂的形式来使用;所述的常规药物用制剂含作为活性组分在制剂中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如适宜于肠胃内和肠胃外给药的有机或无机的固体或液体赋形剂混合,该药用制剂可以是固体形式如片剂、胶囊剂、散剂、丸剂、颗粒剂等。

上述制剂中可含有辅助物质、稳定剂、润湿剂和其它常用的添加剂,如乳糖、柠檬酸、酒石酸、硬脂酸、硬脂酸镁、石膏粉、蔗糖、玉米淀粉、滑石粉、明胶、琼脂、果胶、花生油、橄榄油、可可脂、乙二醇、抗坏血酸、甘露醇等。

上述的制剂可按照各种制剂常规的制备工艺制成。

附图说明

图1为不同时间段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P. O.给药大鼠尿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茯苓皮提取物的制备

茯苓皮经干燥、粉碎后,用3-7倍体积的95%乙醇浸泡12-36小时后开始渗漉6天,回收乙醇,浓缩得棕色膏状物;棕色膏状物用水溶解,乙酸乙酯萃取4次,回收乙酸乙酯,浓缩得膏状物;将膏状物溶于乙醇,用硅胶拌样,上100-200目的硅胶柱,使用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为7:3~5:5洗脱液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浓缩,最后得茯苓皮提取物。

渗漉时间的确定:茯苓皮经干燥、粉碎后,乙醇浸泡、渗漉,用95%乙醇渗漉,考察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渗漉提取时间对提取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天、2天、3天、4天、5天、6天、7天的提取率(浸膏/生药量)分别为1.2%、2.2%、3.5%、4.7%、5.5%、6.1%、6.2%,最终确定渗漉时间为6天。

乙酸乙酯萃取次数的考察:当用乙酸乙酯萃取提取物时,萃取1次、2次、3次、4次、5次的结果分别为71%、89%、95%、98%、99%(萃取量/总乙酸乙酯萃取物),所以最总确定乙酸乙酯的萃取次数为4次。

实施例2

为了验证茯苓皮提取物利尿的效果,发明人采用生理盐水负荷的水潴溜大鼠模型进行了药效学试验,各种试验情况如下:

1. 实验药物

茯苓皮提取物(实施例1制备)悬浊液,含2%的阿拉伯树胶粉的自来水配制。

实验动物  

雄性SD大鼠,体重200-220g,由第四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

实验仪器  

ZH-B6型大鼠代谢笼(安徽淮北正华生物仪器有限公司);TD型电子天平(余姚市金诺天平仪器有限公司);美特列-托利多十万分子一分析天平。

实验方法

(1)药物利尿实验

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小剂量组(2.5g生药/kg)、中剂量组(5g生药/kg)、大剂量组剂量组(10g生药/kg)、速尿组(20mg/kg),每组8只大鼠,与禁食(不禁水)24h后各组均按5ml/100g体重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负荷,并用手轻压腹部使其排尽余尿,给药各组均按1ml/100g体重灌胃,生理盐水对照组给自来水1ml/100g。给药后立即将大鼠分别放入方形不锈钢的代谢笼中,每笼1只。给药后在代谢笼下面放置带刻度的试管,每小时记录尿液1次,连续收集6小时尿量(ml),记录每小时每只动物的尿量,计算每组动物每小时的尿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计算6h每组动物总尿量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测定尿液的pH值,并测定尿样中Na+、K+及Cl-的量(mmol/L),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见图 1和表1,2。

(2)药效计算

结果均以平均值±SD表示,采用t检验,计算t,P值,将治疗组与空白组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t检验,P < 0.05为有显著性差异;P <0.01为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判断茯苓皮提取物的利尿效果。

(3)实验结果

A. 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尿量的影响。

图1和表1显示,小、中、大3个剂量的乙酸乙酯提取物组尿量有增加的趋势,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小剂量和大剂量组存在显著性差异。若以对照组尿量为100%,则3组尿量增加百分率分别为16.1%、10.7%、27.7%。增加率均超过10%,特别是大剂量效果非常明显,与阳性药速尿的尿量接近,提示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有较好的利尿效果。但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 3个不同的剂量组大鼠6h尿量低于速尿组,说明利尿程度弱于速尿,与速尿组比较,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利尿作用呈现温和、持久的特点。

B. 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尿液中Na+、K+及Cl-排出量的影响。

表2显示,从Na+、K+及Cl-排出量结果可知,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在增加尿量的同时,也可明显增加电解质Na+及Cl-的排出特别是Na+排出而减少K+排出。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中、大3个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Na+的排出量分别增加了12.3%、16.1%、27.0%,均存在着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小、中、大3个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l-的排出量均有增加的趋势,Cl-的排出量分别增加了5.0%、6.3%、13.9%,但仅大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Cl-的排出量存在着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中、大3个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K+的排出量分别减少了7.5%、11.0%、17.0%,小、中、大3个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K+的排出量均有降低的趋势,但仅大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K+的排出量存在着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小、中、大3个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Na+/K+比值均有增加的趋势,且均存在着统计学的显著性差异,大剂量组Na+/K+比值接近于呋塞米组。小和大剂量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尿液pH有显著的影响。

上述结果证明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在促进钠排泄的同时具有保钾的作用。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利尿作用可能主要是由于抑制了肾小管对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而产生的,茯苓皮主要含有三萜类化学成分,三萜成分与醛固酮及醛固酮的拮抗剂(如螺内酯等)结构相似,所以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利尿作用也可能是拮抗醛固酮使Na+/ K+平衡发生改变。

结论

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对正常的大鼠有较好的利尿作用,且利尿作用维持时间可高达 6h以上,随药量的增加利尿作用增强,同时促进钠的排出,但对钾几乎没有影响,说明该提取物有保钾排钠的作用。其利尿作用虽然不及速尿快,但是却比速尿作用时间长,具有长效、毒副作用低等特点,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利尿药物候选药物。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