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9-10-1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32B15/08 授权公告日:20150121 终止日期:20181028 申请日:20081028
专利权的终止
2015-01-21
授权
授权
2012-10-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32B15/08 申请日:200810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2-08-08
公开
公开
本申请是2008年10月28日递交的申请号为200810174962.3,发明名称为“具有金属化非取向薄膜的阻隔包装金属薄片”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包装领域。尤其,本发明是关于适于在包装应用中使用的软包装金属薄片,更尤其关于氧气和潮湿敏感食物和非食物产品的包装金属薄片。
背景技术
塑料材料如聚合物薄膜已经广泛用于包装不同食物和非食物产品。为了确保正确保存包装在聚合物薄膜内的产品,有必要提供防止空气、湿气、有害气体,等传播的薄膜。未经改良的聚合物薄膜,然而,通常缺乏正确包装中需要的足够的气体和湿气载体性质。例如,聚烯烃薄膜尤其优选在制备包装薄膜中,由于其低成本和便于生产。这种薄膜,例如,通常使氧气和水蒸汽从薄膜外部进入由薄膜组成的包装内部。如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认识到的,通过食物包装材料的氧气和水蒸汽引起包装其内的食物腐败。
金属化薄膜的使用提高了软包装薄膜的阻隔性质是本领域中周知的。通常这种阻隔薄膜通过沉积一薄层金属,最具代表性的为铝,到金属沉积前取向的热塑性基体上。这些聚合物基体或者薄膜的要求是它们在金属化之前单轴取向,例如,沿一个方向上伸展,或者,最通常,双轴取向,例如,沿着纵向和横向伸展。例如,Murakami等人提出的美国专利No.5,283,118,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的公开,公开了具有水蒸汽透过值(WVTR)在0.011至0.10g/100in2/24小时之间和氧气透过值(O2TR)在1至30cm3/100in2/24小时之间的金属化取向薄膜。金属化法通过在双轴取向丙烯共聚物或共聚物基体的表面上真空蒸汽沉积铝和铝合金实现。Kurokawa等人提出的美国专利No.5,698,317,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的公开,教导薄膜的氧气透过率0.4至1.14cm3/100in2/24小时可通过将金属真空蒸汽沉积到具有聚丙烯基组合物上的双轴取向多层薄膜包装金属薄膜而得到。Touhsaent等人提出的美国专利No.5,827,615,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的公开,公开了乙烯/乙烯醇(EVOH)表面双轴取向薄膜基体具有铝涂层,这种铝涂层经传统真空沉积法得到。得到的薄膜具有优异的阻隔性能,例如,小于0.1g/100in2/24小时的水蒸汽透过值和小于0.1cm3/100in2/24小时的氧气透过值。
需要具有由非取向基体构成的足够气体和湿气阻隔性能的金属化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标是提供具有改良氧阻隔、水蒸汽阻隔和/或密封性能的共挤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膜的软包装金属薄膜。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标是提供具有改良阻隔性能得到的共挤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的软包装金属薄膜,这种阻隔性能对于生产是简单的并廉价的。
在本发明中达到的这些和其他目标,提供了软包装金属薄片:
a)包括共挤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其特征在于割线模量小于120,000psi和断裂伸长率大于150%,其中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包括(1)选自由乙烯/乙烯醇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聚酰胺和其混合物组成组的材料的热塑性基层;(2)沉积在基层上并具有光密度1.0至3.0的金属涂层;和(3)热密封层;
b)其中包装金属薄片具有73°F下0至10.0cm3/100in2/24小时的氧气透过率(23℃下0至155cm3/m2/24小时)和0%相对湿度以及100°F下0至0.1g/100in2/24小时的水蒸汽透过率。
优选地,非取向薄膜由共挤吹方法共挤出。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基层是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并且包装金属薄片具有73°F下0至0.5cm3/100in2/24小时(23℃下0至7.75cm3/m2/24小时)的氧气透过率。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层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并且包装金属薄片具有73°F下0至0.5cm3/100in2/24小时(23℃下0至7.75cm3/m2/24小时)的氧气透过率。
仍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层是聚酰胺并且包装金属薄片具有73°F下0至0.5cm3/100in2/24小时(23℃下0至7.75cm3/m2/24小时)的氧气透过率。
仍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基层是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并且包装金属薄片具有73°F下0至5.0cm3/100in2/24小时(23℃下0至77.5cm3/m2/24小时)的氧气透过率。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包装金属薄片具有280°F(138℃)下最小热封强度2,000g/in(2,000g/2.54cm)。
本发明的软包装金属薄片可进一步包括第二层的取向或非取向薄膜。第二层的取向薄膜可包括任何热塑性材料并且,优选地,包括具有至少一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聚酰胺、聚乳酸或其混合物的热塑性薄膜。非取向薄膜可包括任何热塑性或非热塑性材料,例如,举个例子,纸、卡纸、纸板、再生纤维素和类似物。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是具有取向薄膜的多层包装金属薄片,取向薄膜邻接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的金属层。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是具有非取向薄膜的多层包装金属薄片,该非取向薄膜邻接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的金属层。仍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是具有取向薄膜的多层包装金属薄片,取向薄膜邻接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的金属层。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据本发明非取向金属化密封薄膜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断面视图说明。
图2是依据本发明两层包装金属薄片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断面视图说明。
图3是依据本发明两层包装金属薄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断面视图说明。
图4是依据本发明两层包装金属薄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横断面视图说明。
定义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层积”和“碾压”统指该方法,和得到的产品,产品由粘接两层或更多层连续薄膜表面形成多层膜结构制得。层积可通过采用粘结剂式积层法使用粘结剂将薄膜连接在一起实现,或采用挤压复合使用连接层将薄膜连接在一起实现。层积在Mumpower等人提出的美国专利No.5,374,459中进行了描述,其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
术语“热塑性”统指当经加热变柔软并当冷却至室温时变回非柔软状态的材料。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金属薄片或第二金属薄片,更优选,至少包装金属薄片的第二金属薄片,包括热塑性材料。可供选择地,包装金属薄片的第一和第二金属薄片都包括热塑性材料。
术语“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均聚物和共聚物,例如,嵌段共聚物、接枝共聚物、无规共聚物和交替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和其混合物和改良。此外,除了另外限制,术语“聚合物”应包括这种材料的所有可能结构异构体。这些结构包括,但不限于等规对称性、间规对称性和无规对称性。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共聚物”统指由至少两种不同单体聚合反应制得的聚合物。例如,短语“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可包括乙烯和降冰片烯的共聚合反应产物。术语“共聚物”统指共聚物,其中任一单体可在高于另一个单体或其他单体的重量百分比或摩尔百分比下共聚合。然而,第一列出单体优选在比第二列出单体更高的重量百分比聚合。术语学采用与共聚物(例如,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化学同一性有关的“/”确定共聚用单体,共聚用单体共聚合制备共聚物。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挤出”统指通过对熔化塑料材料施压通过塑模、随即冷却或化学硬化形成连续形状的方法。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共挤出”和“共挤”统指两个或多个挤出机的树脂输出一起放入给料导管中形成多层流束的过程,多层流束进入塑模制备分层挤出物。共挤出法采用铸型共挤吹膜方法。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共挤吹膜”统指共挤出过程,包括具有多流道圆形塑模头的装置,通过该装置对膜层施压并形成圆柱形多层薄膜膜泡。膜泡可经过冷水浴、固体表面和/或空气淬火,最终皱缩形成多层薄膜。采用吹塑薄膜方法制备的薄膜在本领域中是周知的并已经进行了描述,例如,在1981年纽约John Wiley&Sons出版公司出版的Kirk-Othmer撰写的化学技术百科全书第三版中16卷416-417页和18卷191-192页,公开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通常,树脂和形成一个或多个膜层的任何添加剂被加入到挤出机中,树脂通过加热熔化-热塑化,然后转移至挤出机塑模形成膜泡或管状。必要时,树脂可通过众所周知方法采用市场销售的设备(包括翻转器、搅拌器或混合机)混合或机械混合,众所周知的添加剂如加工助剂、增滑剂、防结块剂、色素和其混合物可在挤出之前通过混合掺入到树脂内。挤出机和塑模温度通常取决于包含被加工的混合物的特殊树脂,市场销售树脂的适宜温度范围通常是本领域中周知的或者在树脂制造业的技术通报中提供的。加工温度可取决于所选择的其他加工参数而改变。形成之后,膜泡被冷却,皱缩并围绕滚筒缠绕进一步处理。
术语“表面处理”(“surface-treat”和“surface-treatment”)都统指改变膜层表面能(或者表面张力)的任何技术,并且可包括技术例如,但不限于,电晕、阻燃和等离子体处理、臭氧、超高频电火花、UV或激光轰击、化学充装和类似技术。短语“电晕处理”大体上统指高压电场经过聚合物基体产生放电的过程。可以相信,放电或“电晕”可将围绕基体周围的氧气分子离子化,然后与基体表面原子化学反应从而改变聚合物基体表面能。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非取向多层薄膜”统指多层薄膜结构,该结构大体无后成型加工取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周知挤出后取向将显著性影响薄膜的拉伸性能。拉伸性能可包括,例如,但不限于,降伏点抗张强度、拉伸断裂强度(或者拉伸极限强度)、拉伸模量(或者杨氏模量)和屈服拉伸百分比和断裂伸长百分比。
短语“割线模量”统指塑料薄膜样品的弹性模量或杨氏模量的近似值。割线模量定义为从曲线原点(零应变)至应力-应变曲线的特殊应变点的线的斜度。测量塑料薄膜的割线模的方法在塑料薄板材抗拉特性的ASTM D 882标准测试方法中提出,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对于本发明的目标,割线模量在1%和2%张力下测量。
短语“断裂伸长”统指伸长,例如,延长或者拉伸,由塑料薄膜样品的破裂那一刻拉伸应力产生的。断裂伸长通常表示成样品最初长度的百分比。测量塑料薄膜断裂伸长的方法在塑料薄板材抗拉特性的ASTM D 882标准测试方法中提出,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统指基于环状烯烃单体和乙烷的一类聚合物材料。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商业上认为是环状烯烃共聚物,“COC”,具有随机或可供选择地连接乙烯聚合物骨架的一个或多个不同环状烯烃单元。通常,COC显示出较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50℃)、光学净度、较低的热收缩、较低的吸湿性、和较低的双折射。这些材料可通过多种聚合技术制得,这些技术包括环状单体如1,2,3,4,4a,5,8,8a-八-氢-1,4:5,8-挂二亚甲基萘(四环十二烯)的8,9,10-三降冰片-2-烯(降冰片烯)与乙烷链聚合;或者不同环状单体的开环移位随即氢化反应制得。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和术语“EVOH”都统指聚合乙烯-乙烯醇。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包括皂化(或者氢化)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并统称为具有乙烯共聚用单体的乙烯醇共聚物,乙烯共聚物用单体通过,例如,丙烯酸乙酯共聚物水解或者通过与乙烯醇化学反应制得。水解程度,优选,至少50%,更优选,至少85%。优选地,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包括从摩尔百分比约28%-48%乙烯,更优选,从摩尔百分比约32%-44%乙烯,甚至更优选,从摩尔百分比约38%-44%乙烯。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聚酰胺”统指具有单体单元之间酰胺键合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可通过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周知的一些方法形成。通常,聚酰胺可包括特征为晶质、半晶质和无定形的材料。短语“无定形聚酰胺”统指无规则三维排列的分子或超过相对于原子尺寸的较大距离延伸的分子亚单元的聚酰胺或尼龙。然而,结构的规律性在局部范围存在。参见,聚合物科学与工程百科全书第二版789-842页中“非晶态聚合物”(1985年J.Wiley&Sons出版公司出版),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尤其,无定形聚酰胺是本领域中技术人员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认为没有可测量熔点(小于0.5卡/g)或经ASTM 3417-83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没有熔解热的材料,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相反,晶质和半晶质聚酰胺可定义为经差示扫描量热法测量具有至少一个熔点或熔解热。有效的聚酰胺均聚物包括尼龙6(聚己内酰胺)、尼龙11(聚十一内酰胺),尼龙12(聚十二内酰胺)和类似物。其他有效聚酰胺均聚物业包括尼龙4,2(聚四亚甲基乙二酰胺);尼龙4,6(聚四亚甲基己二酰胺);尼龙6,6(聚己二酰己二胺);尼龙6,9(聚六亚甲基壬二酰胺);尼龙6,10(聚六亚甲基癸二酰胺);尼龙6,12(聚六亚甲基十二二酰胺);尼龙7,7(聚亚庚甲基庚二酰胺);尼龙8,8(聚八亚甲基辛酰胺);尼龙9,9(聚九亚甲基壬二酰胺);尼龙10,9(聚十亚甲基壬二酰胺);尼龙12,12(聚十二亚甲基十二二酰胺);和类似物。有效的聚酰胺共聚物包括尼龙6,6/6共聚物(聚己二酰己二胺/己内酰胺共聚物);尼龙6/6,6共聚物(聚己内酰胺/己二酰己二胺共聚物);尼龙6,2/6,2共聚物(聚六亚甲基乙二酰胺/六亚甲基乙二酰胺共聚物);尼龙6,6/6,9/6共聚物(聚己二酰己二胺/六亚甲基壬二酰胺/己内酰胺共聚物),以及其他尼龙,其在这不进行特殊描述了。甚至更适宜聚酰胺实施例包括尼龙4,I;尼龙6,I;尼龙6,6/6I共聚物;尼龙6,6/6T共聚物;MXD6(聚间苯二甲基己二酰二胺);尼龙6T/6I共聚物;尼龙6/MXDT/I共聚物;尼龙MXDI;聚对二甲苯基己二酰二胺;聚对苯二甲酰己二胺;聚亚癸基对苯二亚甲基酰胺;和类似物。市场销售的聚酰胺包括所售商标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聚烯烃”统指均聚物和共聚物,包括,例如二元共聚物、三元共聚物等,具有单体单元之间亚甲基键合,可通过本领域中技术人员周知的一些方法形成。聚烯烃的适宜实施例包括聚乙烯(PE),例如低密度聚乙烯(LDPE)、中密度聚乙烯(MDPE)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α-烯烃如1-丁烯、1-己烯、1-辛烯或类似物作为共聚用单体的乙烯共聚物的聚乙烯,例如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极低密度聚乙烯(VLDPE)和超低密度聚乙烯(ULDPE);乙烯/丙烯共聚物;聚丙烯;丙烯/乙烯共聚物;聚乙戊二烯;聚丁烯;聚丁烯;聚3-甲基-1-丁烯;聚4-甲基-1-戊烯;离聚物;和类似物。商业可用聚乙烯的实施例包括,举个例子,HDPE树脂例如所售商标为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茂金属催化聚乙烯”,这里定义为“m-PE”、“m-VLDPE”、m-LLDPE”、“m-MDPE”和类似词,统指通过采用茂金属催化系统共聚合反应形成的任何聚乙烯,茂金属催化系统包括限制几何构型催化剂。例如,Canich提出的美国专利No.5,026,798中教导的单茂基过渡金属复合物,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茂金属催化聚乙烯可由一个或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周知的方法表征,例如分子量分布(Mw/Mn)、组成分布幅指数(CDBI)、较窄熔点范围和单一熔点性能。分子量分布(Mw/Mn),以“多分散性”出名,可通过凝胶色谱净化系统(GPC)确定,Mw定义为重均分子量并且Mn定义为数均分子量。聚合物和共聚物的分子量确定可按照ASTM D-3593-80略述的方法测量,通过引述全部合并于本文中。适于在本发明中使用的茂金属聚乙烯可为乙烯和α-烯烃的均一催化共聚物,可具有Mw/Mn小于2.7;更优选,从约1.9至2.5;仍更优选,从约1.9至2.3。α-烯烃定义为具有3-20个侧链碳原子;优选3-12个侧链碳原子;更优选3-6个侧链碳原子。乙烯和α-烯烃均一催化共聚物的组分分布幅指数通常大于70%。这与乙烯和α-烯烃非均质催化共聚物形成对比,乙烯和α-烯烃非均质催化共聚物具有通常大于55%的较宽组成分布幅指数。CDBI定义为共聚用单体的重量百分比,共聚用单体具有在共聚用单体总摩尔含量中间值的50%以内(例如加或减50%)共聚用单体含量。组成分布幅指数(CDBI)可通过升温淋洗分级技术确定,这种技术在Wild,et al.,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Poly.Phys Ed.,Vol.20,p.441(1982)和美国专利No.4,798,081中进行了描述,其通过引述全部合并于本文中。商业用茂金属催化聚乙烯(m-PE)的实施例包括茂金属催化中密度聚乙烯(m-MDPE)如具有密度0.934g/cm3、熔体指数0.9g/10min的茂金属催化中密度聚乙烯,由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顿美国石化总公司出售。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聚乳酸(polylactic acid)”和“聚乳酸(polylactide)”同义词使用,用于统指在单体单元之间具有酯键的均聚物或共聚物并可由一般通式[-OCH(R)C(O)-]n表达,其中R=CH3。聚乳酸可通过将乳酸聚合得到,大部分通过谷物糖类发酵制得。聚乳酸也可通过两个乳酸分子缩合制得。聚乳酸具有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在50℃-80℃之间,而熔点温度在130℃-180℃之间。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周知的聚乳酸,在美国专利Nos.5,698,322;5,142,023;5,760,144;5,593,778;5,807,973;和5,010,145中公开,每一专利的全部公开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商业用聚乳酸的实施例如美国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Cargill DowLLC公司所售商标为
如这里使用的,术语“酸酐改性”统指任何形式酸酐功能化,例如马来酸、富马酸等的酸酐,或者与含酸酐的单体共聚合,或者与移植到聚合物或共聚物上的第二不同单体共聚合,或与一个或多个聚合物混合,包括这种功能性的衍生物,例如酸、酯和由此衍生的金属盐。依据本发明,适宜酸酐改性材料的实施例包括,但不限于酸酐改性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mod-EVA)和酸酐改性聚烯烃,优选,酸酐改性聚乙烯共聚(mod-PE),按马来酸酐重量计的0.05%-1%,相对于上述酸酐改性聚烯烃总重,按聚烯烃重量计的99%-99.95%。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酸酐改性材料在共挤薄膜或包装金属薄片制备中可起到适宜粘结剂或接合材料。市场销售的酸酐改性聚乙烯共聚物的实施例可包括所售商标为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再生纤维素”统指通过纤维胶方法由木浆制得。再生纤维素也可统称为玻璃纸。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金属涂层”(当应用时形成金属层)统称涂层,其可通过一些周知方法如喷溅涂覆法、真空沉积法或电镀法(所有方法属于薄膜金属化范围并且涉及沉积连续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合金层到聚合物基体表面的一些过程或方法)应用于薄膜的一面或两面。使用的金属可改变,铝、锌、金、银或适宜的合金是优选的,铝或含铝合金尤其优选。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金属涂层主要由确定的金属(例如铝),其他添加剂的用量可提高沉积金属层的相应的物理和光学性能。在一些情况中,纯铝(或精选的金属)可被采用。其他添加剂可能使用最小用量使得铝(或精选金属)具有最大组成。真空沉积是依据加工和费用金属化优选的方法。金属涂层平均厚度的优选值在约1.0至100纳米范围内,优选平均厚度在约3至25纳米范围内。(1微米等于10-7米,并且1纳米等于10-8米)。无论如何,金属涂层优选具有小于其沉积的聚合物基体的厚度,优选大体上小于上述基体。经对比,通常包装薄膜应用中采用的金属薄片具有4.3至150微米厚度,如“Foil,Aluminum”in The Wiley Encyclopedia of Packaging Technology,2nd.Ed.,by Foil Division ofthe Aluminum Association,Inc.,pp.458-463中提到的,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对于铝涂层,关键条件是光密度约0.75至4,优选1.0至3.0。
如这里使用的,短语“密封薄膜”统指一部分包装金属薄片表面(例如,由单层或多层形成),其能够熔接第二部分薄膜或包装金属薄片。密封薄膜能够通过传统直接加热方法熔接,在至少一个薄膜接触表面产生足够的热传导给邻接薄膜接触表面并能够在没有薄膜完整性损失的情况下在其间形成键合界面。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理解邻接内层之间键合界面优选具有足够物理强度耐包装过程和随后处理,包括,例如由利用密封薄膜包装密封食物过程中伴生的拉伸或收缩产生的张力。有利地,当经受高于室温或低于室温时,例如包装操作、存储、处理、运输、食物陈列或处理期间的温度,键合界面具有足够热稳定阻止气体或液体从那里泄漏。熔接可经设计满足预期使用的不同条件,不同熔接配方是本领域中周知的并且可与本公开一起采用。在烹饪应用中的使用,熔接应该耐受升高温度达到约160°F-180°F(71℃-82℃)或更高温度,例如,212°F(100℃)一段延长时间,例如在从热的潮湿空气至蒸汽至淹没在热水中的环境中达到4至12小时。优选地,密封层是热密封的,但可密封其他物体、薄膜或层,例如当用作盖膜时密封盘子或在搭接封口或某些塔盘外包装实施方案中密封外层。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密封层可适合在没有足够物理强度损失的情况下在薄膜表面之间提供可剥键合界面。采用密封层或联合其他层在包装薄膜中的形成可剥键合界面的方法是本领域中周知的并在如Busche等人的美国专利No.RE37,171和Berbert等人的美国专利No.2006/0269707中进行了描述,通过引述都合并于本文中。仍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密封薄膜进一步适合提供可剥和可重封键合界面。周知可剥和可重封密封剂和薄膜层的示范包括Haedt等人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s.2006/0172131和Cruz等人的2007/0082161中描述的那些结构,通过引述都合并于本文中。
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包装金属薄片可根据其“剥离强度”进行描述,剥离强度指在薄膜用于密封目标基体之后分离至少两个邻接薄膜表面之间一部分界面所需强度。确定剥离强度的一个方法是命名为“由软材料制成的相似包装金属薄片的结合强度或层间粘合对比表准测试方法”的ASTM F-904测试方法,美国宾夕法尼亚州West Conshohocken市美国材料试验协会出版,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
尽管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现在参照附图进行描述,应理解的是,这种实施方案仅作为实施例,对许多可能具体实施方案的一小部分举例说明,能表示本方明原理的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关于具有金属化非取向符合密封薄膜的软包装金属薄片。区别取向和非取向金属薄片的一个方法是测量取向前和取向后的相对拉伸性能。举个例子,Breese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No.2005/0287359,通过引述合并于本文中,证实后成取向对拉伸性能的影响,例如,6密尔单层薄膜的高密度聚乙烯的后成取向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尤其,Breese教导随着薄膜取向提高(纵向中),相对于非取向薄膜样品降低,模量提高并且断裂伸长率(纵向中)。本发明的密封薄膜是非取向的并且具有拉伸性能,拉伸性能反映没有后成取向。优选地,本发明的非取向密封薄膜显示割线模数小于120,000psi,断裂拉伸大于150%。经对比,取向薄膜具有割线模数大于120,000psi,断裂拉伸大于150%。举个例子,双轴取向聚酰胺(OPA)薄膜如市场销售的商标为Honeywell
图1描述了依据本发明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10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局部横断面图。薄膜10显示包括至少热塑性基层11、沉积在基层11表面上的金属涂层12和热封层13。基层11可包括任何天然或合成热塑性材料,优选聚烯烃如聚乙烯;聚丙烯;聚丁烯;聚乙烯聚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乙烯/α-烯烃、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COC)、乙烯/乙酸乙烯酯(EVA)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聚酰胺,尤其,无定形聚酰胺;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间苯二甲酸乙稀酯、聚萘二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离聚物;和其混合物。优选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的实施例包括Dow
金属涂层12可通过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周知的传统金属沉积方法沉积在基层11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上。金属涂层12可包括金属、金属氧化物或金属合金,优选地,铝或铝合金。优选地,真空沉积技术用于将一层铝或铝合金应用在基层11的表面上。优选地,金属涂层12具有1.0至100纳米厚度。
如附图中描述的,热封层13位于邻接基层11并且可包括热的可密封材料。优选地,热封层13包括聚烯烃,例如聚乙烯、离聚物、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或其混合物。在优选实施方案中,层13包括聚乙烯或聚乙烯共聚物,最优选地,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或其混合物。优选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实施例包括美国密歇根州陶氏化学公司提供的低密度聚乙烯,优选,Dow Polyethylene 608A,其具有密度0.923g/cm3、熔体指数2.60g/10min.和熔点113℃。适于用在本发明中的商业可得LLDPE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商标为
也预期,密封薄膜10可包括一些附加薄膜层,包括,但不限于氧气和潮湿阻隔层、密封层、本征层和粘结剂层或连接层。
在其他实施方案中,密封薄膜10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层(未示出),其与热封层13接触并且位于热封层13和基层11之间。优选地,第二密封层(未示出)包括一种或多种抗氧化剂。本发明中有效的抗氧化剂包括,例如,维他命E、柠檬酸、抗坏血酸维生素C、Vc-棕榈酸酯、丁基化酚类抗氧化剂、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没食子酸丙酯(PG)。优选地,使用的抗氧化剂是丁基化酚类抗氧化剂,包括,例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认识到当包装材料用于包装和存储产品时,包括但不限于食品,抗氧化剂,尤其挥发性抗氧化剂如叔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在储藏期间可从薄膜中挥发出,减少包装薄膜内含有的抗氧化用量。可相信,热封层13控制抗氧化剂穿过第二密封层和热封层13至密封薄膜10的表面,因此,使密封层10保持了抗氧化剂最初用量的高百分比。
图2中,举例说明了依据本发明包装金属薄片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装金属薄片100包括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10(如上述图1中描述,例如,包括热塑性基层11、金属涂层12和热密封层13)和取向薄膜20。如描述的,取向薄膜20位于邻接金属涂层12的表面并且相反于基层11并且可以或不可以接触金属涂层12。取向薄膜20可包括一些取向热塑性材料,优选,包括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取向聚丙烯或取向聚酰胺。值得注意的是,附加层和材料的不同组合可用在形成取向薄膜20中。
图3显示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如描述的,包装金属薄片200包括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10(包括热塑性基层11、金属涂层12和热密封层13)、取向薄膜20和粘结剂层21。优选地,取向薄膜20是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OPET)薄膜。粘结剂层21起到将薄膜20粘结到薄膜10上的作用。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粘结剂21是两组分聚氨酯粘结剂。OPET薄膜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包括所售商标为
图4举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装金属薄片300包括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10(包括热塑性基层11、金属涂层12和热密封层13)、取向薄膜20、第一中间层31和第二中间层32。如所示,层31位于取向薄膜20和层32之间。在一个实施方案中,取向薄膜20是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OPET)薄膜,层31是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层32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层32可起到将薄膜20和层31粘结到薄膜10上的作用。
在本发明的实践中,可预期,在层积之前表面处理薄膜20或薄膜10的外表面。
实施例1
0.125密尔厚度、按重量计100.00%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的基层和按重量计100.00%的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的0.125密尔厚粘合剂层以及1.0密尔厚的热封(密封剂)层一起共挤出,该热封层包括按重量计61.2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重量计33.50%的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LLDPE)和按重量计5.30%的处理添加剂。三层薄膜采用共挤吹膜方法共挤出。得到的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总厚度约1.25密尔,测试其拉伸性能,然后缠绕成卷形。卷形物通过蒸汽沉积铝到基层外表面上镀上金属达到光密度2.2。金属化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下列结构:金属/EVOH/mod-LLDPE/LLDPE+m-LLDPE。
实施例2
0.26密尔厚度、按重量计100.00%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EAA)基层、0.14密尔厚层(该厚层包括按重量计56.1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按重量计25.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重量计18.00%的低密度聚乙烯色母料和重量百分比0.90%的处理添加剂)、按重量计100.00%的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的0.10密尔厚连接层,按重量计100.00%的乙烯/乙烯醇共聚物(EVOH)的0.25密尔厚连接层、按重量计100.00%的酸酐改性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的0.10密尔厚连接层、0.20密尔厚层(包括按重量计56.1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按重量计25.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按重量计18.00%的低密度聚乙烯色母料和按重量计0.90%的处理添加剂)、以及0.20密尔厚的热封层(按重量计50.00%的茂金属催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按重量计42.20%的低密度聚乙烯(LDPE)和按重量计7.8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处理添加剂混合物)一起共挤出。得到的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总厚度约1.25密尔,测试其拉伸性能,缠绕成卷形。卷形物通过蒸汽沉积铝到基层外表面上镀上金属达到光密度2.2。金属化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下列结构:金属/EAA/LDPE+LLDPE/mod-LLDPE/EVOH/mod-LLDPE/LDPE+LLDPE/m-LLDPE+LDPE.
实施例3
厚度0.188密尔、以重量计90.00%的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COC)和以重量计10.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基层、以重量计100%的茂金属催化中密度聚乙烯(m-MDPE)的0.500密尔厚层、以重量计90.00%的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COC)和以重量计10.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0.188密尔厚层、0.188密尔厚的第一密封层(包括以重量计50.00%的茂金属催化线性极低密度聚乙烯(m-VLDPE)、以重量计27.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具有以摩尔计18%的乙酸酯含量)、重量计20.00%的聚乙烯(P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比值为90∶10的混合物和以重量计3.00%的处理添加剂),0.188密尔厚的第二密封层(热封层)(包括以重量计60.00%的茂金属催化极低密度聚乙烯(m-VLDPE),以重量计34.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具有摩尔计18%的乙酸酯含量)和以重量计6.00%的处理添加剂的混合物)共挤出。五层薄膜采用共挤吹膜方法共挤出。得到的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总厚度约1.25密尔,测试其拉伸性能,然后缠绕成卷形。卷形物通过蒸汽沉积铝到基层外表面上镀上金属达到光密度靶点2.0。金属化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下列结构:金属/COC+LLDPE/m-MDPE/COC+LLDPE/m-VLDPE+EVA+(PE+BHT)/m-VLDPE+EVA。
实施例4
厚度0.188密尔、以重量计90.00%的乙烯/降冰片烯共聚物(COC)和以重量计10.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的基层、0.188密尔厚粘结剂(连接)层(包括以重量计85.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15.00%的酸酐改性线性极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以重量计100.00%的晶质6/6,6等级共聚酰胺(c-PA)的0.125密尔厚层、以重量计85.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和以重量计15.00%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mod-LLDPE)的0.188密尔厚粘结剂(连接)层,包括以重量计98.00%的高密度聚乙烯(HDPE)和以重量计2.00%的聚合物添加剂(抗氧化剂、稳定剂等)的0.188密尔厚层,0.188密尔厚的第一密封层(包括以重量计50.00%的茂金属催化极低密度聚乙烯(m-VLDPE)、以重量计27.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具有以摩尔计18%的乙酸酯含量)、以重量计20.00%的聚乙烯(PE)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比值为90∶10混合物和以重量计3.00%的处理添加剂),0.188密尔厚的第二密封层(热封层)(包括以重量计60.00%的茂金属催化极低密度聚乙烯(m-VLDPE)、以重量计34.00%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具有以摩尔计18%的乙酸酯含量)和以重量计6.00%的处理添加剂的混合物)共挤出成。七层薄膜采用共挤吹膜方法共挤出。得到的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总厚度约1.25密尔,测试其拉伸性能,然后缠绕成卷形。卷形物通过蒸汽沉积铝到基层外表面上镀上金属达到光密度靶点2.0。金属化非取向共挤薄膜具有下列结构:金属/COC+LLDPE/LLDPE+mod-LLDPE/c-PA/LLDPE+mod-LLDPE/HDPE/m-VLDPE+EVA+(PE+BHT)/m-VLDPE+EVA。
实施例1至4中的非金属化薄膜的拉伸性能在英斯特朗张力测试仪上进行测试。拉伸值在纵向(MD)和横向(TD)上确定。割线模量1%和2%和断裂伸长率依据ASTM D 822进行测试。2”握力初选用于该测量法。首先,薄膜以0.5in/min速率拉长,4%张力,速度改变至20in/min并且拉长至膜破损。结果记录在表1中:
实施例5
如实施例1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通过粘结剂式积层法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粘结剂/金属/EVOH/mod-LLDPE/LLDPE+m-LLDPE。
实施例6
如实施例1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通过粘结剂式积层法压制成电晕处理结合层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LDPE/EAA/金属/EVOH/mod-LLDPE/LLDPE+m-LLDPE。
实施例7
除了如实施例2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粘结剂/金属/EAA/LDPE+LLDPE/mod-LLDPE/EVOH/mod-LLDPE/LDPE+LLDPE/m-LLDPE+LDPE。
实施例8
除了如实施例2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6的方法被重复。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LDPE/EAA/金属/EAA/LDPE+LLDPE/mod-LLDPE/EVOH/mod-LLDPE/LDPE+LLDPE/m-LLDPE+LDPE。
实施例9
除了如实施例3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粘结剂/金属/COC+LLDPE/m-MDPE/COC+LLDPE/m-VLDPE+EVA+(PE+BHT)/m-VLDPE+EVA.
实施例10
除了如实施例4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48规格OPET/粘结剂/金属/COC+LLDPE/LLDPE+mod-LLDPE/c-PA/LLDPE+mod-LLDPE/HDPE/m-VLDPE+EVA+(PE+BHT)/m-VLDPE+EVA.
实施例11
除了如实施例4中描述的金属化非取向共挤密封薄膜压制成取向聚乙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得到的双层软包装金属薄片具有下列结构:OPP/粘结剂/金属/COC+LLDPE/LLDPE+mod-LLDPE/c-PA/LLDPE+mod-LLDPE/HDPE/m-VLDPE+EVA+(PE+BHT)/m-VLDPE+EVA。
对比实施例1
除了28微米厚的金属化取向聚丙烯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金属化取向密封薄膜是确定为
对比实施例2
除了40微米厚的金属化取向聚丙烯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金属化取向密封薄膜是确定为
对比实施例3
除了140微米厚的金属化取向聚丙烯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5的方法被重复。金属化取向密封薄膜是确定为
对比实施例4
除了28微米厚的金属化取向聚丙烯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6的方法被重复。金属化取向密封薄膜是确定为
对比实施例5
除了40微米厚的金属化取向聚丙烯密封薄膜压制成48规格双轴取向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薄膜之外,类似于实施例6的方法被重复。金属化取向密封薄膜是确定为
实施例5至11和对比实施例1至5的氧气透过值(O2TR)和水蒸汽透过值(WVTR)进行测量。依据ASTM D 3985,采用Mocon
采用包装工业公司型号12AS热封仪和Tinius Olsen拉伸测试机测试实施例5、6、7和9和对比实施例1至4的热封强度。测试之前,实施例5、6、和9和对比实施例1和4的每个包装金属薄片被热密封。实施例7和对比实施例2和3每一个在测试之前与聚乙烯薄膜热密封。采用1.0英寸密封条在30psi至40psi下和1秒保压时间完成热密封。在180°F.(82℃)至320°F.(160℃)温度之间,依据ASTM F 88-94和D 952,确定热封强度,ASTM F 88-94和D 952通过引述合都并于本文中。热封强度以克/英寸(1g/2.54cm)计录。先前实施例(“Ex.”)和对比实施例(“CEx.”)的结果显示在表3中。
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真实范围和精神情况下,对上面描述的多种实施方案的修改和补充对于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应理解的是,该发明不是为了用这里提出的说明性实施方案进行不适当地限制,这种实施方案通过具有本发明范围的实施例途径提出,仅受这里提出的如下权利要求书限制。
机译: 具有金属化非取向膜的阻隔包装网
机译: 具有金属化非取向膜的阻隔包装网
机译: 具有金属化非取向膜的阻隔包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