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主要包括确定目标高程、填海边界确定、围堰建设、围栏建设、填土实施、填土的平整、人工潮沟建造、临时固化措施等关键步骤。发明人通过采取工程手段提高滩涂高程,可迅速提供红树植物要求的水文、沉积物以及其他条件,形成营造红树林的宜林地,从而提高造林成功率,促进我国滨海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维护海岸带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61919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8-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广西红树林研究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98946.7

  • 发明设计人 潘良浩;王欣;何斌源;范航清;

    申请日2012-04-06

  • 分类号E02B3/18(20060101);A01G23/02(20060101);

  • 代理机构45104 广西南宁公平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杨立华

  • 地址 5360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海城区长青东路9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6:16:0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6-18

    授权

    授权

  • 2012-09-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E02B3/18 申请日:201204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8-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树林种植,尤其是一种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

背景技术

红树林是生长在海岸潮间带的特殊滨海湿地森林,具有维护生物多样性、防浪固岸、 抵抗海啸和台风、降解污染、调节区域气候等重要生态作用。目前,我国涉海各部门正积 极投入大量资金营造红树林以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功能。营造红树林最重要的前提条件是找 到适宜造林的宜林地。虽然红树植物能耐受一定程度的周期性海水浸淹,但是低于宜林临 界线,超出其生理限度势必导致植株死亡、造林失败。不同红树植物有不同的临界线,总 体而言,红树林的宜林滩涂大致位于当地平均海平面至平均高潮线之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趋势加快,海洋灾害频发及危害程度日益加重,出于国 土、经济和生态安全等各种目的,我国红树林造林活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原本缺乏植被遮 蔽的海岸工程的外围滩涂,这些计划造林滩涂往往并非宜林地,其最大问题是滩涂高程过 低。建设“海上长城”红树林,形成多层次的立体复合生态护岸体系,充分发挥生物、物 理和工程的综合效能,可以廉价而高效地维护海岸人工构建物。然而,目前我国在提高滩 涂高程建造宜林地的相关技术远未成熟。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以保障 红树林造林成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 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确定计划造林滩涂的目标高程 通过对比邻近红树林、参考已有文献或实地试 验总结等3种途径判断目标高程(a.如果计划造林地的附近分布有自然或人工红树林,观 察红树植株生长状况可以接受的滩涂,就可以得出目标高程;b.在附近没有红树林情况下, 如果与计划造林地在水文性质相近的区域曾有过红树林营造的滩涂高程方面研究论文、报 告、造林区划档案等文献,可以参考文献;c.可亲自在计划造林地做一系列高程的种植试 验,总结试验结果得知);

<2>填海边界形状的确定 以最小的围填成本得到最大的围填面积为原则,结合相 关利益者诉求确定边界走向;对计划造林地的滩涂高程做详尽的勘察,依据计划造林地的 当前水文地质条件和对未来变化的预测,结合工程施工难易程度,设计多个备选方案,通 过不断优化得出最佳填海边界形状方案;

<3>围堰建设 采取抛石建设石堰以框定固化填海区域的边界形状及面积,石堰高 度高出目的高程10cm至20cm;石堰内侧填上厚度10至20cm的草带,用沙袋压实,目的 是阻止填土过程中细颗粒流失;围堰建设施工前根据实际地形,预留出船只或车辆运输通 道;

<4>防填土流失的围栏建设 围栏采取打立柱、挂土工布建成,围栏位于石堰内侧, 将整个填土区域包围;立柱高度大于当地最大潮高线50cm,立柱使用直径10cm以上木桩, 每隔2至3m打立柱一根;土工布的上下两端缝入尼龙绳做纲,拉直纲绳将土工布挂在立 柱上,下端低于石堰50至100cm,上端与当地最大潮高线平齐;

<5>填土实施 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车辆或船运输填土,底层所填材料采用粗砂,表 层30cm为壤土或海泥,吹填高度不足30cm的区域全部为壤土或海泥;靠近石堰1至5m 区域填大颗粒粗砂,以内区域则填细颗粒土,整个计划造林区域达到目标高程即可;

<6>填土的平整 采取人工平整、抽水泵冲填或推土机机械平整;

<7>人工潮沟建造 自然潮沟是潮汐长期切割形成的潮水进出通道,退潮后可汇集 浸润滩涂土壤中饱和间隙水,迅速排干,建造固化的人工潮沟可疏导进出造林滩涂的潮汐, 可最大程度降低填土流失;造林滩涂平整后的一至两个潮周期之内,便可看出造林区域的 潮汐流动方向,根据这些痕迹使用地膜、沙袋、水泥块等材料加以改进,构建潮沟床体固 化、可梯度导流的人工潮沟;

<8>临时固化措施 边缘护坡使用草本盐沼植物高密度种植固定。

草本盐沼植物为沟叶结篓草或茳芏。

上述提高滩涂高程形成红树林宜林地的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9>高密度植树 尽早高密度移植红树种苗,株行距0.2cm×0.2cm至0.5cm×0.5cm。

步骤<9>高密度植树中,位于造林区边缘区域的造林密度比中心区域高为宜;初期以 移植先锋树种桐花树、白骨壤的0.8至1.5m的大龄苗木,再插植演替后期树种木榄、红 海榄。

本发明通过采取工程手段提高滩涂高程,可迅速提供红树植物要求的水文、沉积物以 及其他条件,形成营造红树林的宜林地,从而提高造林成功率,促进我国滨海生态安全和 可持续发展,有效维护海岸带国土安全和生态安全。

具体实施方式

广西防城港市某滩涂红树林造林地改造实例

<1>确定计划造林滩涂的目标高程 通过在该滩涂进行的一系列高程种植试验,总结试 验结果得出此红树林造林滩涂的目标高程是220cm(1956年黄海高程系);该滩涂最底处 高程120cm,最高处高程200cm,需要平均抬高高程为60cm;由于海堤不准大型工程车辆 进出,因此采取船只吹填的方法;

<2>填海边界形状的确定 目标滩涂是在河道内建设丁字坝促淤后形成的滩涂,形状规 则,在滩涂北侧是标准海堤,南侧是河道,因此确定其填土北侧边界为标准海堤,东、西 两侧边界为原丁字坝抛石,南侧边界为河道边缘,原丁字坝抛石外缘的连线,填土区面积 为4hm2

<3>围堰建设 由于填土区北侧为海堤,东西两侧为丁字坝,因此只需在滩涂南侧建设 围堰;采取抛石建设石堰以框定固化填海区域的边界形状及面积,石堰长度500m,高度为 高出滩涂80cm;石堰内侧填上厚度20cm的卤撅草带,用沙袋压实,以阻止填土过程中细 颗粒流失;在石堰东西两头各预留出20m长的船只运输通道;

<4>防填土流失的围栏 建设围栏采取打立柱、挂土工布建成,围栏位于石堰内侧,将 整个填土区域包围;立柱为桉树桩高5m(大于当地最大潮高线50cm)、直径15cm,每隔 3m打立柱一根;土工布的上下两端缝入尼龙绳做纲,拉直纲绳将土工布挂在立柱上,下端 低于石堰80cm,上端与当地最大潮高线平齐;

<5>填土实施 采取船只运输填土,底层所填材料采用粗砂,表层30cm为海泥;靠近石 堰5m区域填大颗粒粗砂或砾石,以内区域则填细砂或中细砂,合计填土量为26000m3, 整个计划造林区域达到目标高程;

<6>填土的平整 采取抽水泵冲填方式进行平整;

<7>人工潮沟建造 造林滩涂平整后15天,自然潮汐流动在填土上形成了三条潮沟,根 据“疏导为主,填堵为辅”的原则,使用地膜对冲刷严重的地方进行护坡和导流,并用沙 袋、水泥块等材料建造出可梯度导流的人工潮沟;

<8>临时固化措施 边缘护坡使用草本盐沼植物沟叶结篓草和茳芏等高密度种植固定。

<9>高密度植树 潮沟改造完成后在滩涂上移植桐花树大苗(0.8至1.5m),种植株行距 为0.5cm×0.5cm。

<10>改造效果 2011年3月使用本发明在竹山滩涂进行红树林宜林地改造,共填土 26000m3,平均提高滩涂高程60cm,填土底层为粗砂,表层为海泥,建设围堰500m,4 月完成4km2的红树林宜林地改造并进行红树林移植,移植桐花树后一个月保存率达90%, 移植一年后保存率达到85%并保持不变,林子郁闭度为0.35,基本成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