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白灵菇栽培基质、出菇袋以及高产栽培工艺

白灵菇栽培基质、出菇袋以及高产栽培工艺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出菇袋以及高产栽培工艺,它的基质是由棉皮、麦麸和营养颗粒组成的主料,以及由石膏、农用磷酸二氢钾和石灰组成的辅料混合而成的。每袋出菇袋中栽培基质的的重量为200~285克。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整栽培基质的成分和比例,显著提高了栽培基质的转化利用率。很好地解决了栽培基质营养高易污染的技术难题,克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栽培基质营养高容易污染的偏见。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11-13

    授权

    授权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05G1/00 申请日:2012022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1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的栽培技术,特指是短柄手掌型白灵菇的栽培技术。

背景技术

白灵菇是一种食用和药用价值都很高的珍稀食用菌,它营养超群、药效神 奇、品质居冠,是增智、美容、抗衰老的珍品,由于它属于中低温型食用菌, 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光照、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湿度、温度均有不同要求, 所以生长需要独特的环境和条件。现有白灵菇的栽培工艺存在的不足是:

1、现有的栽培基质营养含量低,每袋装料太多(一般每袋装料400~600克), 导致栽培基质利用率低、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偏低,短柄手掌型白灵菇的生物 转化率一般在40%左右,造成了人力、原材料、场地、资金的浪费,栽培企业 和栽培户的经济效益普遍偏低。

2、在发菌阶段,受传统观念影响温度较高,一般在22~26℃,导致菌丝容 易受到杂菌侵害;

3、菌袋灭菌时间偏短,当袋间温度达到100℃只维持12~16小时,不能使 菌袋彻底灭菌和栽培基质更好的分解,不能更好的有利于菌丝的吸收。

4、在出菇阶段错误的大幅度提高光照强度来栽培白灵菇,在调温库栽培时 浪费了能源,增加了投入;在房屋内或大棚内栽培时增加了工作量。

5、在菇蕾诱发管理阶段,传统的二氧化碳最高浓度控制在0.1%以内,在 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传统的二氧化碳最高浓度控制在0.12%以内,增加了技 术难度和投入。

6、在冷库栽培时,出菇不整齐,畸形菇多。

7、传统栽培方式子实体生长发育后期,即乒乓球大小时,光照强度大于600 勒克斯,增加了物力和技术难度。

8、解决了常规技术白灵菇在拌料过程中营养流失过多,装袋后水分偏高或 偏低的现状。

9、有的用发酵料装袋,因发酵不当导致营养损耗过大。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白灵菇的产量低,成本高,效益低,栽培过程难以管 理,栽培工艺无法大面积推广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这种栽培基质虽然营养高, 但不容易感染杂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一种出菇袋,这种出菇袋可以提高出菇袋中栽培 基质的转化率,短柄手掌型白灵菇的生物转化率达到80~110%,与现有栽培基 质转化率40%左右相比,提高100~175%。

本发明的目的之三是提供一种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工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栽培基质是由主料和辅料混合而成的,其中:

所述的主料是由45~55%的棉皮、15~20%的麦麸和30-35%的营养颗粒组成 的。

所述的辅料是由石膏、农用磷酸二氢钾和石灰组成的,其中石膏量占主料 的1%,磷酸二氢钾量占主料的0.15%;石灰量占主料量的2~3%。

所述的营养颗粒是由10-17.5%的谷朊粉、70-82%的淀粉和1.5-2.5%的纤维 素、1.5~2%草木灰、0.00055%活性物质硫胺素(又称维生素B1)和0.00165% 活性物质复合维生素B充分溶解在胡萝卜水煮溶液中制备成颗粒状、再晾干而 成的,晾干后的营养颗粒含水量保持在13~15%重量百分比;为了使活性物质充 分发挥作用,在制备营养颗粒时,首先将活性物质维生素B1和活性物质复合维 生素B充分溶解在胡萝卜水煮溶液中,其次向已溶解有维生素B1和复合维生素 B的胡萝卜水溶液中加水使胡萝卜水溶液的重量达到营养颗粒重量的30~33%, 再次再加入已混匀的谷朊粉、淀粉、纤维素和草木灰进行搅拌,搅匀为止;最 后制成颗粒状,使营养颗粒的含水量晾至13~15%。

上述胡萝卜水煮溶液是将鲜胡萝卜放在水中开锅煮沸2小时、冷却、过滤 得到的滤液;

为了提高基质的营养成分,要求每100Kg主料需要3Kg胡萝卜水煮溶液, 每3Kg胡萝卜水煮溶液由1000g鲜胡萝卜水煮而成的;

上述百分比均指重量百分比。

使用时,将上述所有物质混合并加入清水拌料,装入折幅14*22厘米、厚 度4丝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形成出菇袋,清水的加入量应保证基质含水量占 62~63%。

本发明的白灵菇高产优质栽培工艺包括出菇袋制作、出菇袋灭菌、接种、 发菌、菌袋后熟管理、菇蕾诱发与管理(低温刺激及催蕾)护蕾、疏蕾、子实 体生长发育管理和采摘工序,其详细栽培工艺为:

第一步:出菇袋制备

(1)混料

第一将上述主料中的棉皮、麦麸拌匀待用;

第二将辅料中的石膏、石灰和磷酸二氢钾拌匀待用;

第三是将营养颗粒浸泡在清水中泡透为止,待用;

第四是准备好拌料水泥池,水泥池高0.3米,宽2米,长3~6米,一次可拌 料100~1000Kg;

第五是在池内加入清水,把浸泡透的营养颗粒及其水溶液倒入水泥池中, 把拌匀的棉皮和麦麸均匀倒入池中,把拌匀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均匀撒 入池中,上下搅拌一次,用人均匀踩一次,共拌三次,踩三次,以不见干料为 宜,清水的加入量应保证装袋后基质的含水量62~63%;

(2)装袋

将上述混料装入折幅14*22厘米、厚度4丝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形成出菇袋, 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2~63%,要求出菇袋中栽培基质的的重量为200~285克/袋;

第二步:出菇袋灭菌

把装好的出菇袋竖直放入周转筐内,在出菇袋不酸败前移入常压灭菌仓内 进行灭菌;要求料袋进仓后立刻旺火猛攻,使温度在五小时以内上升至100℃, 此时塑料布鼓起,继续加热保持灭菌仓内温度在100℃以上连续蒸料23小时, 停火,闷锅12小时左右。连续蒸料23小时的目的是有利于彻底灭菌和有利于 基质的充分腐熟分解,更有利于菌丝的吸收;

第三步:接种

待袋内栽培基质温度低于50℃时,趁热出仓移至无菌环境中,待栽培基质 温度降至25℃以下时方可接种;

上述无菌环境包括无菌冷库中、无菌屋内并挂接种账和无菌半地下大棚等;

第四步:发菌

将接种后的出菇袋移入已消毒的发菌场所,要求发菌场所环境温度控制在 13~19℃,相对湿度小于70%,避光黑暗,通风良好,当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时 发菌结束;

第五步:菌袋后熟管理

发菌结束后即进入后熟期,这时开始记录后熟期时间,后熟期的环境空气 相对湿度要求低于70%,并在50~100勒克斯散射光下,有利于菌丝从营养生长 向生殖生长过渡,每10-15天消毒一次,大量实践证明后熟期生长时间根据环境 温度而定,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环境温度在10~15度时,则后熟期45~48天;

第二种情况:当环境温度为16-22℃时,后熟期30~33天;

第三种情况:当环境温度为23-27℃时,后熟期20~22天;

第六步:菇蕾诱发与管理,包括低温刺激及催蕾

1、搔菌

将充分后熟的菌袋放灭菌后的出菇棚、出菇房或出菇调节库内直接搔菌, 搔菌厚度以钩掉老菌种见新菌丝为宜,大小以直径2厘米左右为宜,然后扎好 袋口在12~22℃环境中修复菌丝2~3天,使搔菌处的菌丝得到恢复;

2、低温刺激及催蕾

将搔菌后修复好的菌袋放在出菇棚、出菇房或出菇调节库内低温刺激,其 中:

当放在出菇调节库内低温刺激时,要求将出菇调节库温度在2~3天内快速 升温至20-25℃,稳定2天后在1~2天内再快速降温,在1-5℃的环境条件下低 温刺激12天-15天,然后2~3天内快速升温至14~18℃,3-5天后基本上全部现 蕾,现蕾齐、现蕾早,产量高、品质好;此阶段要求调节库中二氧化碳最高浓 度应低于0.12%,湿度控制在80-90%,光照控制在100~200勒克斯,每天光照 10小时左右,并且每天通风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先通风,后加湿,有干有 湿,既抑制了杂菌生长,又保持了湿度条件。为了控制好冷库中二氧化碳浓度, 一般用二氧化碳脱除机或空气置换等措施脱除二氧化碳;

当放在大棚或房屋内低温刺激时,要求大棚或房屋内的温限在0~11℃,时 限10~13天为宜,然后进行昼夜温差10℃以上,刺激7天左右可陆续现蕾;此 阶段要求调节大棚或房屋内的二氧化碳最高浓度应低于0.12%,湿度控制在 80-90%,光照控制在100~200勒克斯,每天10小时左右,并且每天通风两次, 每次30分钟以上;先通风,后加湿,有干有湿,既抑制了杂菌生长,又保持了 湿度条件。为了保证大棚或房屋内二氧化碳最高浓度低于0.12%,一般用通风换 气的措施置换出大部分二氧化碳;

3、护蕾

当原基米粒大小至黄豆粒大小期间,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应护蕾,护 蕾阶段应保持温度在8-13℃,湿度在85-90%,光强度在100~150勒克斯,二氧化 碳最高浓度低于0.12%;

4、疏蕾

当幼蕾长至蚕豆粒大小时,拉直袋口进行疏蕾,每个出菌袋口只留一个形 状好的、居搔菌处中心左右幼蕾;疏蕾阶段要求调控湿度在85-95%,温度在 8-18℃,光强度在100~200勒克斯,并且每天通风两次以上,每次通风30分钟以 上,先通风后加湿,使二氧化碳最高浓度低于0.16%;

第七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管理

1、菇蕾至乒乓球大小时期至菇蕾膨大向四周伸展时期

疏蕾后白灵菇菇蕾至乒乓球大小时,此时光照强度增加至250~270勒克斯, 每天光照时间大于16小时,温度8-16℃,相对湿度85-90%,并且加大通风换 气,每天通风至少两次以上,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先通风再加湿,使CO2最 高浓度低于0.20%;

此阶段中光照强度控制在250~270勒克斯和CO2最高浓度低于0.2%的目的 均是防止出现白灵菇畸形,即得到了白灵菇产量和品质,又大大节省了能源的 投入;

2、菇蕾膨大向四周伸展至采摘期的管理

此时调控温度8~18℃,相对湿度90~100%,光照260勒克斯以上,每天16 小时,CO2最高浓度低于0.2%;

第八步:采摘

当菌落已平展,边缘面有内卷时,是最适采收期,此时菇体饱满、滑润、 清亮、洁白、品质好、产量高。

本发明所述的CO2浓度均指体积百分比浓度。

本发明采用上述配方的栽培基质和栽培工艺取得的优点是:

1、通过合理调整栽培基质的成分和比例,显著提高了栽培基质的转化利用 率,经试验,用本发明栽培基质和栽培工艺生产的白灵菇,短柄手掌型白灵菇 平均转化率可达到80~110%(指的是1公斤栽培基质可平均生产白灵菇0.8~1.1 公斤),而利用现有栽培基质和栽培工艺生产的短柄手掌型白灵菇平均转化率 仅为40%左右,比传统栽培方法增产100~175%,且本工艺生产中不使用农药, 很好的保护了环境和白灵菇的质量安全,减少了投入,显著提高了产量和生产 效益。

2、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栽培基质营养高易污染的技术难题,克服了目前普 遍存在的栽培基质营养高容易污染的偏见。

3、本发明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菇长至乒乓球大小时至采摘期)的光照强 度达到250~270勒克斯即可,而现有工艺要求此阶段光照强度必须达到 800~1000勒克斯以上,相比之下,本发明出菇阶段大大节省了能源,打破了传 统认为光照越强越好的偏见。

4、本发明通过用二氧化碳脱除机脱除二氧化碳或通过其它方式通风换气, 合理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现蕾至幼菇蚕豆粒大小时CO2最高浓度应控制在 0.12%,幼菇蚕豆粒大小至乒乓球大小时CO2最高浓度控制在0.16%,幼菇乒 乓球大小至采摘期的子实体生长阶段CO2最高浓度低于0.2%(大于0.2%即开 始排除二氧化碳),而现有工艺CO2最高浓度均要求低于0.12%,既增加了投 入也增加了控制技术难度。

5、在发菌期间,环境温度控制在13-19℃内,有利于菌丝体的健壮,提高 了对杂菌的抵抗能力,多年试验证明,在10~15天灭菌一次的前提下菌袋极少 有杂菌污染,发菌袋成功率达到99.5%以上,而发菌温度在22~26℃时污染明显 增加。

6、在整个生产灭菌过程中不使用农药,有利地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投入, 促进了白灵菇品质和产量的提高。

7、本发明将出菇袋中栽培基质质量控制在200~285克/袋,大大提高了基质 的转化利用率,反复试验证明,每袋栽培基质超过285克以后,基质的转化利 用率反而降低,200~285克/袋,即节省了原料、空间、劳力、资金等投入,又 大大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8、本发明通过在冷库中、房屋内挂塑料布或半地下大棚栽培,有效地解决 了保湿问题;而现有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出菇阶段,一般在普通大棚或 房屋内栽培,湿度不能很好地保持在95%左右。

9、本发明用专用水泥池拌料,解决了传统水泥地面上拌料营养流失,加水 多少不好控制及装袋后袋内基质水分不能准确把握的情况,用水泥地拌料即保 证了全部养分不流失,又确保了袋内基质水分的准确,为增产增收打下了坚实 基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实施例中主料均以100Kg 计算,实施例中选用的农用磷酸二氢钾含五氧化二磷52%左右,含氧化钾34% 左右。

实施例一:

主料配方:棉皮50Kg,麦麸15Kg,营养颗粒35千克;

辅料配方:石膏1Kg,农用磷酸二氢钾0.15Kg,石灰2.5Kg;

营养颗粒制备方法如下:

取鲜胡萝卜1000克切成0.2~0.3厘米薄片,加水3kg开锅煮2小时,冷却 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取其液,获得3Kg胡萝卜水煮溶液(不足3kg可以加水补 足);第一先将维生素B10.0001925Kg和复合维生素B0.0005775Kg倒入3Kg 胡萝卜水煮溶液中首先溶解并搅匀,第二在已溶解维生素B1和复合维生素B的 3kg胡萝卜水溶液中加入7.5kg的清水,使胡萝卜水溶液的重量达到10.5kg; 第三加入已混匀的谷朊粉5.39Kg、淀粉28.35Kg、纤维素0.7Kg和草木灰0.56kg 并充分拌匀,拌匀后制备成颗粒状,晾干至营养颗粒含水量为13~15%重量百分 比。

实施例二:

主料配方:棉皮52Kg,麦麸17Kg,营养颗粒31Kg

辅料配方:石膏1Kg,农用磷酸二氢钾0.15Kg,石灰2.5Kg

营养颗粒制备方法如下:取鲜胡萝卜1000克切成0.2~0.3厘米片,加水3kg 开锅煮2小时,冷却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取其液,获得3Kg胡萝卜水煮溶液(不 足加清水补足);第一先将维生素B1 0.0001705Kg和复合维生素B 0.0005115Kg 倒入3Kg胡萝卜水煮溶液中充分溶解并搅匀,第二向已溶解有维生素B1和复合 维生素B的胡萝卜水溶液中加入6.3kg水使胡萝卜水溶液的重量达到9.3kg;第 三加入已混匀的谷朊粉3.94Kg、淀粉25.42Kg、纤维素0.913Kg和草木灰0.727kg 充分搅匀,等搅匀后制备成颗粒状,晾干至营养颗粒含水量为13~15%重量百分 比。

实施例三:

主料配方:棉皮48Kg,麦麸19Kg,营养颗粒33千克

辅料配方:石膏1Kg,农用磷酸二氢钾0.15Kg,石灰2.5Kg

营养颗粒制备方法如下:取鲜胡萝卜1000克切成0.2~0.3厘米薄片,加水 3kg开锅煮2小时,冷却后用两层纱布过滤,取其液,获得3Kg胡萝卜水煮溶 液(不足加水补足)。第一先将维生素B1 0.0001815Kg和复合维生素B 0.0005445 Kg倒入3Kg胡萝卜水煮溶液中充分溶解并搅匀,第二向已溶解维生素B1和复 合维生素B的胡萝卜溶液中加水6.9kg,使胡萝卜水溶液重量达到9.9kg;第三 加入已混匀的谷朊粉5.148Kg、淀粉26.73Kg、纤维素0.627Kg和草木灰0.495kg 充分拌匀,等拌匀后制备成颗粒状,晾干至营养颗粒含水量为13~15%重量百分 比。

下面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栽培工艺

第一步:出菇袋制备。

(1)混料以100Kg主料为例,辅料重量忽略不计。第一将上述主料中的 棉皮、麦麸拌匀待用;第二将辅料中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拌匀待用;第 三是将营养颗粒浸泡在70Kg清水中泡透为止,待用;第四是准备好拌料水泥池, 水泥池高0.3米,宽2米,长3~6米,一次可拌料100~1000Kg;第五是在池内 加入清水62Kg,把浸泡透的营养颗粒及全部剩余水倒入水泥池中,把拌匀的棉 皮和麦麸均匀倒入池中,把拌匀的石膏、石灰、磷酸二氢钾撒入池中,上下搅 拌一次,用人均匀踩一次,共拌三次,踩三次,以不见干料为宜,此时袋内的 含水量62~63%,总计加水132Kg;

(2)装袋装入折幅14*22厘米、厚度4丝的聚丙烯塑料袋中形成出菇袋, 使基质含水量达到62~63%,出菇袋中栽培基质的的重量为200~285克/袋;

第二步:出菇袋灭菌

把装好的出菇袋竖直放入周转筐内,移入常压灭菌仓内,从装袋到料袋进 仓夏天一般要小于12小时,冬天不超过26小时,周转筐放置要平衡,根据需 要可摆多层,一般5~6层,摆好的灭菌筐内上面盖长8米、宽6米、厚10米的 塑料薄膜,外加麻袋或篷布罩密,用绳子捆牢,四周压上沙袋,上面用木板加 石头压住。料袋进仓后立刻旺火猛攻,使温度在五小时以内上升至100℃,此时 塑料布鼓起,继续加热保持100℃以上23小时,停火,再闷锅12小时,使菌袋 彻底灭菌,并使栽培基质更好的腐熟灭菌,有利于菌丝的吸收;

第三步:接种

待袋内栽培基质温度低于50℃时,趁热出仓移至接种帐中(接种帐设在无 菌大棚房屋、冷库或是生长调节库中),待栽培基质温度降至25℃以下时方可接 种;

上述接种帐用长4-6米、宽4-6米、高1.2-1.5米、体积约30~40立方米 厚度10丝以上的塑料无滴膜,拉起接种帐,四周用细砂压实,每次接种 2000~3000袋;

此阶段要求:

1、接种环境要干净,帐周围无垃圾、杂草;

2、接种用的器具先用75%酒精擦拭一遍,放进接种帐内;

3、接种帐要消毒。用气雾消毒剂,每立方米4~6克,密闭30分钟以上, 灭菌三个小时后接种人员方可进入接种;

4、第五接种帐入口要撒上白石灰灭菌;

第四步:发菌

将接种后的出菇袋移入发菌场所,当白灵菇菌丝长满菌袋时发菌结束;此 阶段要求:

1、发菌场所灭菌。10~15克硫磺/立方米,密封24小时以上;

2、菌袋堆垛标准。摆放4~6层,夏季、旱秋气温高时应层与层内应放几根 细竹竿;

3、每12~13天给翻堆消毒一次;

4、环境条件:温度12~19℃,相对湿度小于70%,避光黑暗,通风良好;

第五步:菌袋后熟管理

发菌结束后进入后熟期,这时开始记录后熟期生长时间,后熟期的环境空 气相对湿度要求低于70%,并在50~100勒克斯散射光下每10-15天消毒一次, 后熟期生长时间根据环境温度而定,分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当环境温度在10~15度时,则后熟期45~48天;

第二种情况:当环境温度为16-22℃时,后熟期30~33天;

第三种情况:当环境温度为23-27℃时,后熟期20~22天;

菌袋后熟的辅助判断原则:表面形成薄薄的菌皮;手拍有“嘭”响声,切 开菌块,剖面菌体断面整齐,闻有菇香气味;袋重比原袋重重减轻10-20%;菌 丝色泽浓白、密集、无色斑;

第六步:菇蕾诱发与管理,包括低温刺激、催蕾、护蕾和疏蕾

1、搔菌

将充分后熟的菌袋放到灭菌后的出菇棚、出菇房、出菇调节库内直接搔菌, 搔菌厚度以钩掉老菌种见新菌丝为宜,大小以直径2厘米左右为宜,然后扎好 袋口在12~22℃环境中修复菌丝2~3天,使搔菌处的菌丝得到恢复;

2、低温刺激及催蕾

(1)在调节库内低温刺激

将搔菌后修复好的菌袋低温刺激,要求将出菇调节库温度在2~3天内快速 升温至20-25℃,稳定2天后在1~2天内再快速降温,在1-5℃的环境条件下低 温刺激12天-15天,然后2~3天内快速升温至14~18℃,3-5天后基本全部现蕾, 且现蕾齐、现蕾早,产量高、品质好;此阶段要求用二氧化碳脱除机或其它措 施脱除二氧化碳,使冷库中二氧化碳最高浓度应低于0.12%,湿度控制在 80-90%,光照控制在100~200勒克斯,每天光照10小时左右,并且每天通风 两次,每次30分钟以上;先通风,后加湿,有干有湿,既抑制了杂菌生长,又 保持了湿度条件;

(2)在大棚内、房屋内低温刺激的温限在0~13℃,时限10~13天为宜,然 后进行昼夜温差10℃以上,刺激7天左右可陆续现蕾,先通风,后加湿,光照 100~200勒克斯,湿度80~90%,二氧化碳最高浓度低于0.12%;

3、护蕾

原基米粒大小至黄豆粒大小期间,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弱,应护蕾,此阶 段保持温度在8-13℃,湿度在85-90%,光强度在100~150勒克斯,二氧化碳最高 浓度低于0.12%;

4、疏蕾

当幼蕾长至蚕豆粒大小时,拉直袋口进行疏蕾,每个出菌袋口只留一个形 状好的、居搔菌处中心左右幼蕾;此阶段要求调控湿度在85-95%,温度在8-18℃, 光强度在100~200勒克斯,每天10小时左右,并且每天通风两次,每次通风30 分钟以上,先通风后加湿,使二氧化碳最高浓度低于0.16%;

第七步: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管理

1、菇蕾乒乓球大小时期至菇蕾膨大向四周伸展时期

疏蕾后白灵菇菇蕾至乒乓球大小时,此时光照强度增加至250~270勒克斯, 光照时间大于16小时,温度8-16℃,相对湿度85-90%,并且加大通风换气, 每天通风至少两次以上,每次通风30分钟以上,先通风再加湿,使CO2最高浓 度低于0.20%;

此阶段中光照强度控制在250~270勒克斯和CO2最高浓度低于0.2%的目的 均是防止出现白灵菇畸形,即得到了白灵菇产量和品质,又大大节省了能源的 投入;

2、菇蕾膨大向四周伸展至采摘期的管理

此时调控温度8~18℃,相对湿度90~100%,光照260勒克斯以上,16小时, CO2最高浓度低于0.2%;

第八步:采摘

当菌落已平展,边缘面有内卷时,是最适采收期,此时菇体饱满、滑润、 清亮、洁白、品质好、产量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