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的控制方法

一种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的控制方法

摘要

一种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的控制方法,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工艺步骤包括:转炉终点采用高拉碳工艺,终点碳质量分数为0.1-0.4%;转炉出钢时Si-Fe和Mn-Fe合金脱氧合金化,Si-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1.0-3.0kg,Mn-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3.0-6.0kg;在LF钢包炉精炼过程中渣面添加硅铁粉,加入量为每吨钢0.5-1.5kg;向钢包中喂入镁线量为每吨钢0.1-0.5kg;分两阶段向钢包底吹氩。优点在于,可在生产帘线钢时不再需要使用专用镁质或锆质钢包,同样达到满足生产要求的夹杂物控制水平,从而降低吨钢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5341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首钢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00641.8

  • 申请日2012-01-01

  • 分类号C21C7/06(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07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月娥

  • 地址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石景山路6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5:4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6-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C21C7/0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101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05-22

    授权

    授权

  • 2012-09-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1C7/06 申请日:201201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7-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钢铁冶炼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帘线钢被誉为“线材中的极品”,主要用于生产钢帘线(也称轮胎子午线),用 于轮胎增强骨架,具有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点。由于在钢帘线的生产过程中,盘条要 被拉拔为0.15-0.35mm的单丝,随后经捻制合股成为最终产品,此过程要求每100km 断丝率不超过1次,所以生产难度极大,对原料线材组织及成分的均匀性、洁净度以 及综合质量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对夹杂物的尺寸和形态的要求更为严格。钢 中存在的脆性夹杂物是造成钢丝拉拔过程发生断裂的重要原因,由于该类夹杂物变形 性差,极易与变形基体脱离而产生裂纹源,当外界拉力大于该处的抗拉强度时即发生 断裂。生产统计结果表明,当夹杂物尺寸大于被加工钢丝直径的2%时,就会导致钢丝 在冷拉及合股过程发生脆性断裂。帘线钢生产除了要尽量减少钢中夹杂物尺寸外,另 一个关键的环节就是要有效控制夹杂物的组成及形态,使其转变为塑性夹杂物,降低 其在钢帘线生产过程中的危害。

常用的控制帘线钢中夹杂物的措施包括:1、转炉采用不含铝的合金进行弱脱氧, 并在整个炼钢过程避免加入含铝的原材料,降低钢中酸溶铝含量,控制夹杂物的组成 及变形性。2、LF精炼过程通过采用低碱度顶渣控制夹杂物组成。该生产工艺下,钢中 夹杂物数量多,全氧含量高。

此外,为了避免钢包包衬材质对钢中夹杂物组成的不利影响,生产帘线钢一般都 要采用镁质或锆质专用钢包,而专用钢包的成本相对较高,导致吨钢生产成本增加, 不利于提高帘线钢的经济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帘线钢夹杂物塑性化的控制方法,达到改变帘线钢中 夹杂物组成,降低熔点,改善变形性,减少夹杂物在钢帘线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危 害的目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步骤如下:

1、转炉终点采用高拉碳工艺,终点碳的质量分数为0.1-0.4%。

2、转炉出钢过程采用Si-Fe和Mn-Fe合金脱氧合金化,Si-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 钢1.0-3.0kg,Mn-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3.0-6.0kg。根据转炉终点炉渣碱度向钢包 中加入低碱度预熔渣,控制进精炼站顶渣二元碱度R(CaO/SiO2)范围在1.5-2.5之间。

3、在LF钢包炉精炼过程中采用渣面添加硅铁粉的方法强化扩散脱氧,加入量为 每吨钢0.5-1.5kg。加入低碱度预熔渣调整顶渣二元碱度至0.8-1.3。

4、向钢包中喂入镁线,镁线喂入量为每吨钢0.1-0.5kg,对钢液进一步脱氧,降 低钢液溶解氧含量至铝脱氧钢水平,即溶解氧质量分数为10×10-6以下。同时,镁脱 氧过程中生成的MgO可将非金属夹杂物由CaO-SiO2-Al2O3三元系转变为 MgO-CaO-SiO2-Al2O3四元系,扩大塑性夹杂物成分区;并将非金属夹杂物熔点控制在 1300℃内,使其在钢液中以液态形式存在,改善夹杂物的变形性,减少其在钢帘线生 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不利影响。

5、喂镁线后钢包底吹氩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吹氩流量为50-250Nl/min,吹氩 时间5-30min;第二阶段吹氩流量为20-100Nl/min,吹氩时间5-20min。通过对钢包底 吹氩,可促进夹杂物的聚合、上浮,使钢液中遗留的夹杂物尺寸≤8μm。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通过在LF精炼过程中向钢包中加入镁脱氧,不但可降低钢中的氧活度,而且,镁 脱氧过程中生成的MgO可将帘线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由CaO-SiO2-Al2O3三元系转变为 MgO-CaO-SiO2-Al2O3四元系的夹杂物,使夹杂物的熔点更低,变形性更好,对后续加工 过程的不利影响更小。采用本发明技术,可在帘线钢生产时不再需要使用专用镁质或 锆质钢包,同样达到满足生产要求的夹杂物控制水平,从而降低吨钢生产成本,增加 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实例1盘条1#夹杂物形貌。

图2为实例1盘条2#夹杂物形貌。

图3为实例2盘条1#夹杂物形貌。

图4为实例2盘条2#夹杂物形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转炉终点采用高拉碳工艺,终点碳的质量分数为0.19%。

2、转炉出钢过程Si-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2.56kg,Mn-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 5.10kg。向钢包中加入低碱度预熔渣后进精炼站炉渣二元碱度R(CaO/SiO2)为2.13。

3、LF钢包炉精炼过程中,硅铁粉加入量为每吨钢1.40kg。加入低碱度预熔渣后 顶渣二元碱度为1.08。

4、LF精炼结束后,向钢包喂入镁线对钢液进一步脱氧,喂入量为每吨钢0.1kg。

5、喂入镁线后第一阶段钢包底吹氩流量为160Nl/min,吹氩时间13.5min;第二 阶段钢包底吹氩流量为70Nl/min,吹氩时间12min。

通过金相及扫描电镜分析,实施例1制备钢轧制盘条后夹杂物组成为MgO-CaO-Si O2-Al2O3,变形性较好,尺寸为0.5-6.5μm。

实施例2:

1、转炉终点采用高拉碳工艺,终点碳的质量分数为0.20%。

2、转炉出钢过程Si-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2.34kg,Mn-Fe合金加入量为每吨钢 5.36kg。向钢包中加入低碱度预熔渣后进精炼站炉渣二元碱度R(CaO/SiO2)为2.38。

3、LF钢包炉精炼过程中,硅铁粉加入量为每吨钢1.50kg。加入低碱度预熔渣后 顶渣二元碱度为1.15。

4、LF精炼结束后,向钢包喂入镁线对钢液进一步脱氧,喂入量为每吨钢0.4kg。

5、喂入镁线后第一阶段钢包底吹氩流量为180Nl/min,吹氩时间13.2min;第二 阶段钢包底吹氩流量为80Nl/min,吹氩时间10.8min。

通过金相及扫描电镜分析,实施例2制备的钢轧制盘条后夹杂物组成为MgO-CaO- SiO2-Al2O3,有一定变形性,尺寸为2.0-7.5μm。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