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全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

全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面的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包括:保温环套,其由两个同轴圆筒件组成,一个或多个圆形的加热电阻定位于两个圆筒件之间且由风扇吹送的气流流经所述加热电阻,其中,所述保温环套的端部包括门和盖;支架,其设置在所述保温环套内,从而形成隔室,所述隔室在底部由支架限定、在顶部由保温环套限定、在前后方由门和盖限定,其中,所述保温环套能够相对于所述隔室纵向滑动;用于给新生儿提供肺部通气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用于:排出气体的外部水容器;用于加湿所述气体的内部容器;“Y”形吸入连接器,所述连接器连接至新生儿且包括通向所述容器的不同管;以及位于所述隔室内的气体存储罐。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9-2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G11/00 专利号:ZL2009801585132 申请日:20090911 授权公告日:2014060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6-04

    授权

    授权

  • 2012-09-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G11/00 申请日:200909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5-0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中的医疗设备。更具体地,该设备 提供方便的接近并提供通气热疗。

本发明解决了在新生儿监护中遇到的五个问题:不均匀的加热,在通气过 程中压力过大情况下缺乏安全性,接近缓慢,对气管插管术过多的处理,以及 吸气线路管中的冷凝。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监护新生儿患者,新生儿重症监护单元(NICU)使用不同的设 备,例如人工呼吸机,保育箱,空气氧气混合器,以及加湿器,这导致复杂且 高成本的操作系统。为了合适地监护高危新生儿,对医学专业人员在单独及共 同地处理每一个这些机器所需要的训练进一步增加了这些成本。此外,组成高 危新生儿生命支持单元的各设备占用了大量空间和难以维持的无菌等级。结果, 运营NICU区域的成本非常高,其将反映在对高危新生儿的医疗花费上。随着 政策的改变,本发明应帮助达到比在美国的那些低的成本,例如,在美国每天 的花费达到大约1000美元。此外,由于目前的系统是由几个分开的设备组成, 任何时候其中一个有问题,新生儿将停止接受全面的监护,因而需要医务人员 以及护理人员始终呆在室内。

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组分开的设备可能会由于可能的不安全连接而使新 生儿的生命处于危险当中;并且当使用具有不同功能以及由不同公司制造的设 备时,也增加了医护人员人为出错的可能性。

涉及各种不同的设备以及医院不可能总是同时具有所有设备的事实意味着 在监护中还具有不足。此外,不是所有的医学专业人员都受过使用多种类型设 备的训练。

在设法改善医院新生儿监护的平均风险中,秘鲁天主教大学(PUCP)的医 疗设备及系统研究和开发小组(GIDEMS)研发出:(1)新生儿人造泡状室 (BAN),获得了美国(US6884211)以及秘鲁(PE000622-2002/OIN)的专利权, 其由封闭的暖空气回路以及连续的通气回路组成,并且被证明在热量的均匀分 散传播、对不可控的重症监护环境的适应性、细菌过滤器的持久性、容纳新生 儿区域中的低噪声等级、新生儿之间感染的低可能性、更少的热量损失、更少 的氧气消耗等方面,比常规的保育箱具有更好的功能特性。它还包括其他优势, 例如用于改善新生儿身心健康的声音播放器,空气和氧气混合器以及改善的加 湿系统。然而,BAN不具有用于新生儿的肺部通气回路。(2)双向气流传感器, 获得了美国(US7028560)以及秘鲁(PE000594-2002/OIN)的专利权;以及(3) 具有空气通道增压器的新生儿泡状室,秘鲁专利申请号PE001492-2007/OIN, 其具备BAN的优点,例如无菌,加湿的环境,均匀分散的温度以及低操作噪声, 另外还具有对高危新生儿监护非常重要的功能:能够对给予高危新生儿鼻孔的 气体混合物参数例如温度和正压力进行控制。

该原型还包括由GIDEMS开发的双向气流传感器。然而,当该原型对新生 儿空气通道加压时,不对新生儿的肺部通气气流进行控制。

专利EP1529547(2005)描述了一种设备,其与常规的肺部通气装置的不 同之处在于其便携性,其能用作保育箱的附加件。德尔格公司的专 利DE102006030520(2008)开发了用于肺部通气的控制系统,与其它系统的不 同仅仅在于其控制算法,并且其也用作保育箱的附加件。最后,专利申请 US2008125619(2008),US200808081943(2008)以及US2008076962(2008) 中包括了新生儿保育箱中最新的发明,其具有对现有技术作出的最新改进,但 是不包括肺部通气功能。

上述发明都没有将肺部通气功能与保育箱功能结合起来。另外,上述所有 发明对于某些过程,例如外科手术和插管等,都需要对新生儿进行移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了用于高危新生儿监护中设备的下述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包括: 新生儿的气管插管术及复苏,这是通常需要将新生儿在泡状室内旋转90度的复 杂的过程;由于在治疗过程中管位置的改变造成的气动回路的不稳定;需要过 多的时间来接近保育箱中的新生儿;以及由于在新生儿监护中所使用的肺部呼 吸器、加湿器和保育箱之间的温度改变而导致的会阻碍通气的吸气管中水蒸气 的冷凝。

目前用于新生儿监护的设备提供了开放的热控制环境,其使用位于支架之 下的加热器(US7044850)或者位于支架上部的加热器(US6616599)。因此, 为了精确控制开放的新生儿环境,必须使用至少两个加热器。此外,开放环境 取决于NICU的环境条件。

该设备解决了高危新生儿的重症支持问题,例如通气,加热,加湿以及将 空气与氧气混合,以克服在出生后的头几个钟头内威胁生命的缺陷。

该设备通过在无菌的环境(其可实时的进行远程监控)中给高危新生儿提 供温暖,湿润,富含氧气的空气来支持着他们的生存。因此,本发明的实质可 被描述成“一种设备,其可以通气,调温,加湿,混合空气与氧气以及实时的远 程监控。”

用于高危新生儿监护的设备包括以下部件:

●保温环套,由具有四侧舱门的两个同轴圆筒件组成,一个或多个加热元 件在所述圆筒件之间,圆筒件之间还有风扇。

●支架,其以下面之一的方式水平固定:

○在两端均由竖直支撑件进行支撑,其中部分支架位于保温环套之内;

○由与前部连接的单个竖直支撑件进行支撑,后备以盖密封。

●泡状室,由在其下侧通过支架、在顶部通过保温环套、在前部通过可移 动的舱门、在后部通过盖包围的空间组成。

●Y连接器,与新生儿连接并且用于接收气体管。

●第一水容器,位于泡状室外部,与来自所述Y连接器的第一吸气管连 接,同时也与来自Y连接器的第二呼气管连接,其中第二管由第二气压致动阀 控制。

●第二水容器,位于泡状室内部,与来自气体混合单元的第三管连接,并 且第四管自第二水容器连接到Y连接器,用于新生儿的通气。该第二容器用作 被导向新生儿的离开气流的温度和湿度的控制部件。

需要注意的是,该设备也包括上述提到部件之间的连接装置及管:

●气体输入连接器,用于空气、或空气与氧气的低压混合物(小于1PSI)。 该装置与用于输入泡状室内的管相连接。

●气体存储装置,具有输入,该输入允许连续的气体流;还具有输出,该 输出与将混合气体传送到第一致动阀的管相连接。

●第一致动阀,与控制单元连接,其响应来自控制单元的信号,允许或阻 塞混合气流至流量传感器2的通道。

●第二致动阀,也与控制单元连接,其响应来自控制单元的信号,允许或 阻塞由新生儿呼出的气流至第一水容器的通道。

●流量传感器2,其与控制单元连接,并且具有与气动过滤器(pneumatic  filter)相连的输出。

●气动过滤器,具有与第二水容器相连接的输出。

●加热元件,其在保温环套中向着支架的方向释放热量,确保基本上恒定 的温度级别。

●传感器,其与新生儿附近的管耦联,其允许测量病患接收到的气体的某 些参数(温度,氧气浓度及流量)。这些传感器与控制单元连接。

●第一管,从Y连接器连至第一水容器。管在水中的深度决定了新生儿 吸气的最大正压力。

●第二管,从Y连接器连至第一水容器。管在水中的深度决定新生儿的 终末呼气压。

该设备的创造性的技术特征如下:

a.保温环套上的加热元件位于保温环套的两个同轴圆筒件之间,加热通过 位于同轴圆筒件之间的风扇输送的气流。

b.保温环套是可调节的,并且可以沿着新生儿泡状室的长度滑动。

c.第一水容器,与泡状室连接,其同时限制气体的压力,以用于:

-吸气,经由第一管来进行,该管具有由其深度确定的最大压力(并且其排 出吸气线路中过多的气体);以及

-新生儿的呼气,经由第二管来进行,该管具有由其深度确定的最小压力, 并且该管用于排出来自呼气线路的气体,维持呼气终末正压。

d.第二水容器,位于泡状室内,其利用保温环套的热量来来加湿依靠第三 输入管进入第二容器的气体,以随后经由自第二容器延伸的第四输出管将加湿 加热的空气导引给新生儿。

e.气体存储罐,在保温环套的内部,其:

-加热气体混合物;

-衰减或过滤掉源于压缩机的振荡压力;

-允许通过第一致动阀传递的气流的连续性。

该用于高危新生儿的综合监护的设备包括:

●提供热疗和通气治疗的机器

●监控单元,用于接收来自与新生儿连接的传感器的信号

●控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控制各阀

●气体混合物单元(空气与氧气的混合物),其与控制单元连接,并且其 调节经由一管传递给气体存储罐的气流的混合物。

下面是在考虑了该设备的不同通气功能、机械功能以及热-气动功能的情况 下对本发明设备的系统操作的说明。

通气功能:该功能包括第一水容器,其限制新生儿的吸气和呼气压力;并 且包括第二水容器,其对吸气线路中的气体进行加湿。该功能可在三种模式或 时间段中进行说明:

1.具有过大压力的吸气阶段:通过对第一管没入第一容器的深度进行调节 而排出过多的气体。该调节也确定最大吸气压力——通常可实时观察吸气压力。

2.不具有过大压力的吸气阶段:通过由控制单元控制的压缩机,使气体存 储罐维持在恒定的压力。之后经由通过控制单元打开和关闭(程序化的频率) 的阀将气体提供到第二水容器。在将气体输送给新生儿之前,加热后的气体由 位于泡状室内部的第二水容器利用其内受控的温度进行加湿。

3.呼气阶段:可通过调节第二管的深度来同时控制和观察呼气时的正压力。

机械功能:通过沿着环套的轴线移动圆筒形保温环套以及打开主舱门,可 以快速且简单的接近新生儿,而不需要在新生儿持续连接到通气系统和其他装 置的时候移动新生儿。

在执行热疗和通气治疗时,接近新生儿应当仅通过供医务人员手动操纵接 近用的舱门或开口来进行,同时保温环套的前部由舱门以及支架表面上的固定 盖封闭。

本发明热气流的热-气动功能:风扇是气流的来源,气流经过加热元件循环 并且使环套的温度均匀化。

综上,用于高危新生儿综合监护的该设备执行三个主要的功能,它们是:

a)控制新生儿周围的环境温度

b)控制机械通气时新生儿接收到的气体的压力,流量,湿度以及温度

c)对于医务人员提供简单并且快速的接近途径,以自由地在新生儿周围操 作(例如在插管过程中)。

构成本发明的该用于高危新生儿综合监护的设备通过下述优势解决了前面 提到的问题(参见背景技术部分):

●允许快速且简单的接近病患,以用于执行例如气管插管术的紧急的医疗 过程,或在通气过程中,不需要将新生儿在其支架中旋转90度,甚至允许不将 新生儿从支架中移出来就进行外科手术,因为包围着支架表面的保温环套可沿 着泡状室的长度滑动。

●使得针对插管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过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因为将设备 与新生儿连接的管紧固在支架上,并且独立于保温环套的运动之外。

●使用位于环套之内的加热元件使得泡状室之内的温度均匀化,所述加热 元件加热在它们周围通过的气流。

●通过将第一管没入第一水容器而减少了由于在新生儿上的过大压力引 起伤害的危险性,所述第一管可排出来自于吸气线路的过多气体。

●允许经由第一水容器的管来正确观察(以cmH2O为单位)由新生儿吸 入及呼出的气体的实时压力,而不需要电子观察装置。

●通过在泡状室内部设置第二水容器(加湿器)以及在保温环套内设置罐, 避免了管中的水的冷凝,减少了通气,加湿以及保育/保温过程之间的温差。

●减小了在吸气线路中的气流的阻力,因为吸气线路其位于加湿器内部、 更接近新生儿,所以要短得多。

●通过使用单个界面屏幕来观察保育/保温,肺部通气以及生命特征监控 过程,简化了对新生儿的监控。

●简化并方便了制造、维修及运输时的装配。

●取消了通气系统中的止回阀。

附图说明

图1是热-电-气动系统的两个可能设置的基本图,包括:环绕保温环套内部 的加热元件(305);打开舱门后可移动的保温环套(304)(见虚线,303B);限 制新生儿的吸气和呼气压力的第一水容器(308);以及加湿吸气线路中的气体 (空气和/或氧气)的第二水容器(310)。

图2是该设备通气气流的电-气动系统的工作图,包括:限制新生儿的吸气 和呼气压力的第一水容器(308);以及第二水容器(310),其加湿吸气线路中 的气体,且与其他部件一起如下所述进行工作:

(A)上图中,可以看到,吸气压力特别是峰值压力可以被观察和进行控制。 对于吸气阶段,浸入第一水容器(308)中的第一管(309)表明所述吸气没有 超过最大的计示吸气压力,并且因此在该管中存在限制吸气线路正压的气体逸 出。浸入第一水容器(308)中的第二管(317)确保计示呼气终末正压。

经由(309)的气体逸出可防止具有过多压力的吸气。

(B)中间图中,可以看到,峰值吸气压力可以被观察和进行控制。对于 吸气阶段,第一水容器(308)的第一管(309)表明吸气还未超过最大计示吸 气压力。

经由(312),(314)吸气并且在(309)中观察。

(C)下图中,可以看到,在呼气阶段,通过第二管(317),可同时对呼 气压力进行控制和观察(当需要防止肺(401)萎陷时)。

经由(317)呼气。

图3是本发明提出的设备和系统的机械结构方面的工作图,其解释了本发 明的一个技术优点,即通过沿着环套的轴线(318)移动所述圆筒形保温环套, 不需移动新生儿就能接近新生儿,从而允许在新生儿上执行一些程序。

(A)上图中,保温环套被图示为在其后部由舱门封闭,这样可允许热疗 正确起作用。该舱门可以通过从其高位(303A)移动到其低位(303C)而被打 开(501)。

(B)下图示出了打开的舱门以及移动后的保温环套,以允许接近新生儿。 这通过将舱门(501)移动到其低位(303C)并且滑动(502)整个保温环套(304) 来实现。要返回热疗模式的话,在将舱门(504)升起到其初始位置之前必须将 保温环套滑回到其初始位置(503)。

图4(A)是本发明热流的热-气压图,其中保温环套下侧具有风扇(319), 其用作经过加热元件循环并使所述环套的温度变得均匀的气流的来源。图4(B) 示出了具有设计成便于接近新生儿的角度的舱门(601)。箭头指示出受加热元 件加热的气流。

图4(C)显示了在热疗和/或通气治疗过程中允许接近新生儿的舱门(601) (未在图3D中显示)。

图5是本发明的热-电-气压设备的详细视图,包括:保温环套,其可在打开 舱门后移动(见虚线);第一容器(308),其限制吸气和呼气压力;第二容器(310), 其加湿吸气线路中的气体;以及罐,其加热气体混合物、衰减或过滤源于压缩 机中的振荡压力,并使得气流连续地传递到第一电动阀。

具体实施方式

该设备的下述详细说明将结合用于高危新生儿综合监护的设备的图示进 行。这些图示有助于明晰并正确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对新生儿的影响以 及由此带来的技术效果。

图1显示了用于高危新生儿的设备的主要特征,该设备提供热疗、通气治 疗和气体混合物,其中所述设备包括:保温环套(304),其包括带四面舱门的 两个同轴的圆筒件、位于所述圆筒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加热元件(305)、以及 位于圆筒件之间的风扇(319);水平支架(306),优选为矩形;舱门(303A, 303B);盖(307);第一水容器(308),位于该设备外部部件上,由均通向Y 连接器(314)或自Y连接器(314)引出的第一吸气管(309)和第二呼气管(317) 供给,其中第二管受第二气动阀(316)控制;第二水容器(310),其位于泡状 室内,来自气体混合单元的第三呼气管(311)通向第二水容器内,且从第二水 容器中伸出朝向固定到新生儿、以用于通气的Y连接器(314)延伸的第四管 (312)——该第二水容器用作被导向新生儿(302)的输出气流的加湿器;泡状 室(301),其由如下的空间组成:所述空间在底部由支架(306)限界,在顶部 由保温环套(304)限界,在前部由可移动的舱门(303A)限界,在后部由盖(307) 限界;以及气体存储罐(707),其与第一气动阀(313)相连接。

本发明设备的创造性技术特征包括下述内容:

a.加热元件(305),圆形,位于保温环套的两个同轴的圆筒件之间,加热 由位于同轴圆筒件之间的风扇(319)输送的气流。

b.保温环套(304),可调节,并且可沿新生儿泡状室(301)的长度滑动。

c.第一水容器(308),在泡状室(301)的外部,同时限制新生儿的吸气 压力以及新生儿的呼气压力,以维持新生儿的呼气未正压;其中,限制新生儿 的吸气压力通过具有由其深度确定的最大压力的第一管(309)来实现,所述第 一管用于排出吸气线路中的过多气体;限制新生儿的呼气压力通过具有由其深 度确定的最小压力的第二管(317)来实现,所述第二管用于排出来自呼气线路 的气体。

d.第二水容器(310),位于泡状室(301)内部,其使用保温环套的热量 来加湿通过第三输入管(311)进入的气体(所述第三输入管必须能过滤细菌使 之与设备分离,如将在下面的图7中详细描述的那样),以用来随后通过第四输 出管(312)将所述加湿、加热的空气导引给新生儿(302)。

e.气体存储罐(707),在保温环套的内部,具有单一的输入和输出,其加 热气体混合物,衰减或过滤源于压缩机内的振荡压力,并且允许通过第一电动 阀传递的气体流的连续性。

应当说明的是,水平支架可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之一的位置保持就位:

●通过在两端的竖直支撑件(320);其中部分支架位于圆筒形保温环套的 内部(参见图3中的上图),或者

●通过连接至前部的单个竖直支撑件(322);后部通过盖密封(参见图3 中的下图)。

在所有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了将两个水容器(308,310)连接至支架以及竖 直支撑件的第一管(309),第二管(317),第三管(311)和第四管(312)以 及阀(313,316)。

图2示出了该设备的通气治疗的工作情形,其可从三种情形进行说明:

●图2中的图A示出了可以如何观察和控制具有过大压力的吸气的峰值 压力。没入第一水容器(308)的第一管(309)表明吸气没有超出预定的最大 的计示吸气压力(流经第一管的气体达到了由管的深度确定的最大压力水平), 因而在该管中有空气逸出,作为安全措施限制了吸气线路的正压力。该图同时 也显示了新生儿的肺部(401)是如何达到由第一管(309)的深度预先确定的 最大压力水平,以及气体以气泡的形式排出,气泡升到表面。

●图2中的图B示出了没有过大压力的吸气情况。由控制单元(702)控 制的压缩机(706)在气体存储罐(707)中维持恒压。由控制单元打开和关闭 的阀给第二水容器(310)提供气体。位于泡状室之内的第二水容器(310)在 泡状室内使用受控的温度对加热的气体进行加湿,用于随后传送给新生儿。因 而,可以随时控制并且观察吸气阶段的压力,其中第一水容器(308)的第一管 (309)示出了吸气没有超出预定的最大的计示吸气压力。这也使得可以观察到 新生儿的肺部(401)没有因为最大吸气压力(流经第一管的气体达到由管的深 度确定的最大压力水平)而导致的问题,并且将吸入气体导引给新生儿,而不 会有过大压力的问题。

●图2中的图C示出了呼气的情况,其中当需要防止肺(401)萎陷的时 候,调节第二管(317)的深度同时控制和观察呼气压力(由第二管的深度限定 的呼气结束时的正压力)。

图3包括该设备的机械结构工作示意图,示出了不需要移动新生儿就能快 速且便捷的接近,以在新生儿上执行医疗过程,其中具有与支架同样长度的圆 筒形保温环套(304)可从前到后以及从后至前沿着其轴线(318)滑动,并且 可沿着泡状室的整个长度滑动。图3中的两个图都示出了两个同轴空心圆筒件, 两圆筒件的端部通过环状板(330)连接到一起,所述圆筒件组成空心环状的圆 筒件,内部具有圆形加热器(305)以及风扇(319,图4)。这示出了保温环套 (304)的基本构成,其包围支架(306)的纵向表面的一部分(前部——如果正 在提供热疗的情况下)。该保温环套具有盖(307),以及在竖直的前表面上的可 移动舱门(303),因而组成罩住新生儿的泡状室(302,图4)。注意,可如下设 置盖(307):

●连接到支架,以使其在保温环套移动时还保持其位置(参见图5)

●连接到保温环套,以使其与所述环套一起移动

图3的上图显示了在其背部通过盖(307)闭合以及在其前部通过舱门(303) 闭合的保温环套(304),该舱门被图示为处于其竖直位置(303A),因而允许加 热系统适当地起作用,其中舱门可通过将其从竖直位置(303A)移动到其低位 (303C)来打开。

图3的下图显示了在其低位(303C)的舱门,此时才允许保温环套(304) 的移动(502),以允许快速接近新生儿(在这种情况下,热量系统不对新生儿 施加影响)。在医务人员已经执行完必要的步骤后,保温环套返回(503)至其 初始位置,并且舱门升起(504)到其竖直位置。

注意,保温环套(304)纵向移动将影响泡状室上(以及因而新生儿上)的 热量系统的控制。然而,该设置提供了一个显著的优势,那就是新生儿在支架 里保持在相同的位置,不需要移动那些组成机械能气系统的部件,从而通气治 疗无需被中断。

图4中,图A,B和C示出了本发明的热-气压示意图。在保温环套(304) 的内底部上设有风扇(319),其是气体(空气)流的来源,所述气体(空气) 流通过加热元件(305,位于保温环套的两个同轴圆筒件之间)进行循环,使得 在环套内部循环的空气温度变得均匀。

图B的横截面示出了以便于接近新生儿的角度布置的舱门(601),其确保 医务人员的胳膊和肘部能舒服地定位。在环套内部的箭头表示由风扇(319)和 两个加热元件(305)驱动的热空气流的传播。注意,保温环套被设计成用于控 制泡状室(302)的温度。因此,环套的内圆筒件在其底部的形状不必一定要是 圆形,因为风扇的尺寸可能会超出环套的两个圆筒件之间的空间。

图5示出了本发明设备的热-电-气压示意图,其同时提供保育/保温和肺部 通气,同时也方便医务人员接近,以在医疗过程中自由地对新生儿进行操作。 该图显示了:

●泡状室(301),由在底部被水平支架(306)包围、在顶部由保温环套 (304)包围、在后部由连接到支架的盖(307)包围、在前部由可移动舱门(图 中示出了其位置303A及303B)包围而成的空间组成。

●用于观察如下参数的监控单元(701):

a)设备的参数:气体压力和流量(711)以及泡状室的温度(720)

b)新生儿的参数:温度、血液中的氧气饱和度,以及来自心电图电极(712) 的信号

●控制单元(702),收集来自于以下对象的信号:流量传感器(708),气 体压力传感器(711)以及泡状室温度(720);并且控制致动阀(316,313)和 加热元件(305);

●两个弧形加热元件(305),位于保温环套内部。这些元件从保温环套向 着支架的方向释放热量,确保泡状室内部大体上恒定的热量水平。

●气体压缩机(706),由控制单元(702)控制运行,其控制吸气线路的 罐(707)中存储的气体。该吸气线路可使用来自周围环境的空气或者来自外部 气体混合单元的空气与氧气的混合物。

●气体存储罐(707),位于保温环套内部,具有单一的输入和输出,其执 行以下功能:

a.加热气体混合物

b.对源于压缩机中的振荡压力进行衰减或过滤

c.允许气体流持续地传递到第一电致动阀

●第一致动阀(313),由来自控制单元(702)的电信号控制,其允许或 阻塞气体混合物流向流量传感器2(708)的通道。

●第二流量传感器(708),连接到控制单元(702),其气体输出通过第三 管(311)连接到细菌过滤器(710)

●细菌过滤器(710),允许在泡状室中维持需要的无菌水平。其输出连接 到第二水容器(310)。

●第二水容器(310),位于泡状室内部,作用相当于加湿器,加湿并且保 持通过第四管(312)被导向新生儿的气体流的温度。

●第一管(309),通向第一水容器,其中管在水中的深度决定了新生儿吸 气的最大正压力,就是公知的吸气终末正压力。

●第二管(317),通向第一水容器,其中管在水中的深度决定了新生儿呼 气的最小正压力,就是公知的呼气终末正压力。

●第一水容器(308),位于泡状室外部,由来自Y连接器(314)的第一 吸气管以及第二呼气管供给。该第二管由第二气动阀(316)控制。

●第一致动阀(316),由来自控制单元(702)的电信号控制,对于新生 儿的呼气,其允许或阻塞用于新生儿呼气的、通过管(315)朝向第二管(317) 的气流通道。

该第二管可以没入或者也可以不没入第一水容器(308)中,具体如下:

a.当其不没入时,输出的呼气压力与环境压力相互作用。

b.当其没入第一水容器(308)中,输出的呼气压力等于环境大气压力加 上第二管(317)的没入部分中的测量的压力水平(以cmH2O为单位)。

工业应用

本发明用于医疗领域。在需要时,其可用作其他设备或应用的独立部件。 逻辑上说,本发明不应理解为专门用于高危新生儿的热疗及通气治疗;它还可 以与其他系统一起使用,这些系统允许引入对本发明必要的装置和过程。因此, 这里描述的部件和过程可进行变化,只要这些变化并不涉及本发明的基础概念 的任何改变。

在本发明的整个说明书及随后的权利要求中,在使用词语或短语“包含”, “组成”,“包括”或“特征是”以及其任何变型时,不应理解为暗示了排除其他过 程或部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