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黑斑皮蠹与花斑皮蠹的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黑斑皮蠹与花斑皮蠹的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斑皮蠹与花斑皮蠹的鉴定方法及其专用引物。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由引物组1和引物2组成;上述引物对中,所述引物1和引物2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表中序列2。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根据斑皮蠹属种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差异性,寻找斑皮蠹不同种的物种特异性变异位点,建立对这些斑皮蠹种的分子鉴定体系,最终实现检疫性斑皮蠹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准确、高效鉴定。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9987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4-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61893.9

  • 申请日2011-11-15

  • 分类号C12Q1/68;C12N15/11;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关畅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51: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06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C12Q1/68 授权公告日:20130605 终止日期:20141115 申请日:201111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6-05

    授权

    授权

  • 2012-06-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Q1/68 申请日:201111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4-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黑斑皮蠹与花斑皮蠹的鉴定方法及其专 用引物。

背景技术

斑皮蠹属害虫是重要的仓储害虫。目前对斑皮蠹的鉴定,主要根据形态学特征进 行判别。但由于斑皮蠹类成虫个体一般都比较小,且种间的形态差异不明显,经常造 成鉴定中的种间混淆。

皮蠹个体小,成虫体长2.0-3.5mm,且形态酷似不易区分。对成虫的鉴定,主要根 据触角棒节数、触角窝深浅、鞘翅颜色及斑纹特点等来鉴别;幼虫体长4.0-6.0mm, 一般是根据着生的刚毛数量和类型、第8腹节背板前脊沟是否完整和上内唇感觉乳突 的个数等来鉴别。皮蠹的形态鉴别需要解剖后在显微镜下观察,例如两者幼虫最重要 的鉴别特征为触角和上内唇,只有0.1-0.2mm大小,而其上的特征,如刚毛和乳突就 更加细小,因此稍有不慎就可能将其破坏或丢失。这就不但需要鉴定工作者有丰富的 技术经验并且还得保证皮蠹害虫的完整性,从而使得皮蠹近缘种害虫的形态鉴定成为 了日益费时费事的难题。

COI基因是动物线粒体DNA中非常保守的编码蛋白基因,它具有相对的保守性同时 又有足够的变异,即使是亲缘关系很近的类群也存在几个百分比的差异,所以COI常被 用来反映种群遗传变异信息,分析亲缘关系较近的种、种下分类单元等。COI的序列差 异性分析在双翅目、直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缨翅目等昆虫的鉴别中都被用来作为 重要的鉴别依据。而且其DNA序列本身很少存在插入和缺失,使序列比对更容易操作。 目前,COI序列差异性分析已经成为物种间分类最普遍的分子标记之一。

分子生物学技术手段已被用于昆虫的鉴定分类中,目前对皮蠹属近缘种的鉴定, 主要采用传统的形态分类学,尽管也有采用PCR扩增片段,通过测序来鉴定的方法, 但耗时且费用高,还没有相关的快速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因此如何能够快速准确的对斑皮蠹进行鉴定,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皮蠹的引物对。

本发明提供的引物对,由引物1和引物2组成;

上述引物对中,所述引物1和引物2的核苷酸序列分别为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 表中序列2。

上述引物对中,所述皮蠹为黑斑皮蠹和/或花斑皮蠹。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皮蠹的试剂。

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由上述引物对和AflII组成。

在上述试剂中,所述引物对和所述AflII为独立包装;

在上述试剂中,所述皮蠹为黑斑皮蠹和/或花斑皮蠹。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皮蠹的PCR试剂。

本发明提供的PCR试剂,由上述的引物对、dNTP、DNA聚合酶及PCR缓冲液组成;

在上述PCR试剂中,所述引物对中的各引物在所述PCR试剂中的浓度均为0.5μM。

在上述PCR试剂中,所述皮蠹为黑斑皮蠹和/或花斑皮蠹。

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皮蠹的试剂盒。

本发明提供的试剂盒,包括上述的试剂或上述的PCR试剂;

在上述试剂盒中,所述皮蠹为黑斑皮蠹和/或花斑皮蠹。

上述引物对或上述试剂或上述PCR试剂或上述试剂盒在检测或辅助检测皮蠹中的 应用也是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皮蠹具体为黑斑皮蠹和/或花斑皮蠹。

本发明的第五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检测或辅助检测皮蠹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用上述引物对或上述试剂或上述PCR试剂或上述试剂盒中的引物对对待测皮 蠹进行PCR扩增,得到扩增产物;

2)分别用AflII酶切步骤1)得到的扩增产物,得到酶切产物,

若所述酶切产物为535bp和347bp大小,则待测皮蠹为或候选为黑斑皮蠹;

若所述酶切产物仍为880bp大小,则待测皮蠹为或候选为花斑皮蠹。

在上述方法的PCR扩增中,以待测皮蠹的基因组DNA为模板;

在上述方法的PCR扩增中,退火温度为50℃-55℃,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采用的 退火温度为55℃。

在上述方法中,检测PCR扩增产物的方法为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测序。

本发明的实验证明,本发明根据斑皮蠹属种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差异性,寻找斑 皮蠹不同种的物种特异性变异位点,建立对这些斑皮蠹种的分子鉴定体系,最终实现 检疫性斑皮蠹及其近缘种的快速、准确、高效鉴定。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缩短检测所需时间,从收集样品到检测完毕仅需1天。

2、所需样品量大大减少,同时检测精准度大大提高。甚至虫体不完全时也可以进 行检测鉴定,且结果可信度高。

3、成本大大降低。

此外,本方法还弥补了传统分类鉴定中需要提供完整虫体的要求,因为在实际检 疫工作中,斑皮蠹属害虫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在粮粒或其他储藏物内穿行,身上的毛极易 脱落,尤其幼虫体表组织柔软,使得有些虫体不能保持完整,而本实验方法即使在虫 体不完全时也可以进行检测鉴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皮蠹的PCR扩增结果

图2为限制酶AflII酶切皮蠹PCR产物的电泳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实施例1、引物的设计

根据已有的谷斑皮蠹的序列(基因序列号:FJ58973),设计引物:

Tgla-F:5-CAACATTTATTTTGATTT-3(序列1)

Tgla-R:5-TCCAATGCACTAATCTGCCA-3(序列2)

实施例2、黑斑皮蠹与花斑皮蠹的鉴定

1、皮蠹样品DNA的提取

分别取编号为1和2的两头皮蠹分别由黄埔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采集于广州黄埔) 和山东农业大学提供(采集于山东泰安),采用Tiangen组织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 (TIANamp Genomic DNA Kit),按照说明提取被测样品总DNA。具体为:将活虫在 200μl GA缓冲液中研磨碎,混匀后加入20ul蛋白酶K,37℃放置4hr。随后加入200μl GB 缓冲液,混匀后,在70℃放置10min。加入200ul无水乙醇,充分混匀15s。将所得溶液 转入CB3吸附柱中,离心,12,000rpm,30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向 吸附柱CB3中加入0.5mlGD缓冲液,离心,12,000rpm,30s,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回 收集管中。向吸附柱CB3中加入0.7ml漂洗液PW,离心,12,000rpm,30s,倒掉废液, 将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向吸附柱CB3中加入0.5ml漂洗液PW,离心,12,000rpm,30s, 倒掉废液,将吸附柱放回收集管中。离心,12,000rpm,2min,倒掉废液,将吸附柱 CB3置于室温几分钟,以彻底晾干残余的漂洗液。将吸附柱CB3转入干净的离心管中, 向吸附膜中央滴加50ul洗脱缓冲液TE,室温放置5min,12,000rpm离心2min,分别得到 1和2的总DNA。

2、PCR扩增

分别以上述1得到的1和2的总DNA为模板,以Tgla-F和Tgla-R为正反向引物,加入 PCR试剂盒提供试剂(Tiangen),进行片断扩增,反应体系为20ul,其中:2μl 10×Taq Reaction Buffer缓冲液,1.25U Taq polymerase,1μl dNTP(终浓度125μM),0.5μM/ 引物(终浓度0.5μM/引物),20ng DNA。反应条件为:95℃,5min,1个循环;94℃, 30s,55℃,45s,72℃,1min,35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min,1个循环。

扩增后产物在2%琼脂糖胶中进行电泳,结果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其中:1为1 号皮蠹PCR产物,2为2号皮蠹PCR产物,3.200bp DNAladder(Tiangen):从上到下依 次为:第一条带:4000bp;其它从2200bp开始,每条递减200bp,直至最低条带200bp; 可以看出,均得到大小约为880bp的PCR产物。

2、酶切及结果检测

将上述1号皮蠹PCR产物和2号皮蠹PCR产物分别采用特异性酶AflII进行酶切,

酶切体系:20μL反应体系如下:10U Afl II,2μL  10×NEBuffer,0.2μL 100×BSA,DNA的PCR产物17.3μL(终浓度约370ng/ul)。将混合体系在PCR仪37℃ 条件下孵育1小时后,各取10μL酶切产物,经1.5%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酶切产物 并拍照。

酶切后产物在2%琼脂糖胶中进行电泳,电泳后EB染色,以检测酶切结果,具体 为:取10ulDNA扩增产物,与样品缓冲液混合均匀,点入2%琼脂糖胶中,进行电泳, 90V,35min。电泳后EB染色10min,在UV灯下检测结果。

若得到的PCR产物经过AflII酶切后得到535bp和347bp的片段,则待测样品为 黑斑皮蠹;

若得到的PCR产物经过AflII酶切后仍为880bp左右的片段,则待测样品为花斑 皮蠹。

结果如图2所示,其中:1.100bpDNAladder(Tiangen),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 条带:1500bp;其它从1000bp开始,每条递减100bp,直至最低条带100bp,2.1号皮 蠹PCR产物酶切后,3.2号皮蠹PCR产物酶切后,4.200bp DNAladder(Tiangen): 从上到下依次为:第一条带:4000bp;其它从2200bp开始,每条递减200bp,直至最 低条带200bp。可以看出,1号皮蠹PCR产物酶切后得到535bp和347bp的产物,2 号皮蠹PCR产物酶切后,仍为880bp左右的片段,说明1号皮蠹为黑斑皮蠹,2号皮 蠹为花斑皮蠹。

将上述1号皮蠹PCR产物和2号皮蠹PCR产物分别送去测序,结果分别为序列 表中的序列4和序列表中的序列3,与genbank比对,序列4即为黑斑皮蠹的COI部 分序列,而序列3即为花斑皮蠹的COI部分序列,这个检测结果与本发明的检测结果 一致,证明本发明的方法正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