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管和应用该肠内营养滴注管的方法。该肠内营养滴注管包括:营养液储液管、墨菲斯滴管和通气管,墨菲斯滴管的下端和通气管的下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墨菲斯滴管的上端设置有营养液接头,营养液储液管的下端设置有喂养管道转接头,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精密流量调节器。由于在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管,使得连接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管路的下端管口的压力始终不变,当胃肠道的压力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使得营养液按预设好的速度输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3509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221521.6

  • 申请日2011-08-03

  • 分类号A61J15/00;

  • 代理机构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丛芳

  • 地址 214111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鑫明路1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17: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7-2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J15/00 授权公告日:20140528 终止日期:20190803 申请日:201108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05-28

    授权

    授权

  • 2012-03-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J15/00 申请日:2011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2-0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肠内营养输注系统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

第一种,采用肠内营养重力滴注管,通过营养液悬挂在高处,以获得重力作为营养输注的动力来源,速度的控制通过配置在重力滴注管上的滚轮调速装置,以滚轮的推动位置来控制局部管道的管腔截面大小来调整营养液滴注的速度,重力滴注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是无法稳定地控制肠内营养输注速度,原因是其远端连接的喂养管道(包括鼻胃管、鼻肠管、胃肠道造口等)内通向人体胃肠道内各个滴注位置的阻力是不均匀且在很大的范围内不断变化的,当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小于营养输注的动力时,使得营养液很快滴下,输入人体速度很快,容易引起病人胃肠道不耐受的并发症,如腹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当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大于营养输注的动力时,使得营养液停滞不动,容易引起堵管;最终导致使用重力滴注管输注肠内营养的效果只能是“间歇输注”,不能根据胃肠道内滴注位置的阻力的变化调整营养输注的动力的大小,来保证稳定的营养输注速度。

而第二种方案是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通过电子微电脑设置速度,以电动驱动蠕动转轴挤压推动泵管内的液体来获得稳定的输注速度,目前这类在市场上已有多种,但质量较好,能稳定可靠地在临床上应用的肠内营养输注泵价格昂贵,给医疗费用带来额外的负担,目前在临床上的普及程度仍不高。此外采用肠内营养输注泵没有解决胃肠道内压力变化的监控问题,由于泵只能被动地执行人为设置的计划输注速度,却无法探知胃肠道内的压力变化,因而也就无法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由于胃肠道内营养液滞留,也就是病人无法耐受当前设置的输注速度而造成的并发症,这个问题,在使用第一种方案的重力滴注管时也同样存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稳定的营养输注速度的肠内营养滴注管及应用该滴注管的方法。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肠内营养滴注管,包括:营养液储液管、墨菲斯滴管和通气管,墨菲斯滴管的下端和通气管的下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墨菲斯滴管的上端设置有营养液接头,营养液储液管的下端设置有喂养管道转接头,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营养液储液管的管腔截面大于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之间的管路的截面。

进一步地,通气管的顶端设置有过滤膜。

进一步地,营养液储液管通过管路连接喂养管道转接头,在管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器。

进一步地,第二流量调节器包括:带有斜槽的壳体和滚动设置在斜槽内的滚轮。

进一步地,喂养管道转接头的外部罩有保护帽。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应用上述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

首先,将营养液接头连接到盛放营养液的容器;

然后,让下端的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自然垂下,向上固定通气管,使通气管的顶端开口高于营养液容器内液面的高度;

接着,将喂养管道转接头连接到喂养管道,使得营养液储液管下端的位置低于病人肠胃的位置;

最后,在给病人输注前,先打开第一流量调节器向营养液储液管内注入高于病人肠胃位置的营养液,再通过第一流量调节器调节到营养液预定的输注流速,连通营养液储液管和喂养管道转接头开始为病人输注。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在营养液储液管的上端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管,使得连接墨菲斯滴管和营养液储液管管路的下端管口的压力始终不变,当胃肠道的压力发生变化时,依然能够使得营养液按预设好的速度输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的肠内营养滴注管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参看图1,该肠内营养滴注管包括:营养液储液管1、墨菲斯滴管2、营养液接头3、喂养管道转接头4和通气管5,其中,墨菲斯滴管2和通气管5的下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营养液储液管1的上端,墨菲斯滴管2的上端连接有营养液接头3,营养液接头3连接到盛放肠内营养液的容器上,喂养管道转接头4的上端通过管路连接到营养液储液管1的下端,喂养管道转接头4的下端与喂养管道(体内部分)(图中未示出)连接。墨菲斯滴管2和营养液储液管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6,喂养管道转接头4和营养液储液管1之间的管路上设置有流量调节器7,流量调节器7包括:带有斜槽的壳体71和滚轮72,该壳体71穿设在管路上,通过滚轮72在壳体71的斜槽内上下滚动来控制局部管路的管腔截面大小来调整营养液滴注的速度。营养液储液管1的管腔截面略大于墨菲斯滴管2和营养液储液管1之间的管路和喂养管道转接头4和营养液储液管1之间的管路的截面,例如营养液储液管1的管腔截面的直径为8-15mm,优先的,营养液储液管1的管腔截面的直径为5mm,使得墨菲斯滴管2流入营养液储液管1的营养液沿营养液储液管1的管壁流下,从而避免空气混入营养液中进入喂养管道,而进入人体;营养液储液管1的外壁上还设置有刻度。通气管5与大气连通,顶端装有过滤膜(图中未示出),过滤膜的设置使得通气管5与大气连通的同时又屏蔽掉空气中的杂质、细菌等,保证了营养液的卫生;喂养管道转接头4的外部罩有保护帽41,保证与喂养管道连接的密封性和卫生。

结合图2可以看出,在使用中,先将盛放营养液容器81悬挂于约1.5m的高度(营养液容器下端连接有单独的排气管),使用营养液接头3进行连接,然后让下端的墨菲斯滴管2和营养液储液管1自然垂下;接着向上固定通气管5,使通气管5的顶端开口高于营养液容器内液面的高度,防止在输注过程中由于阻力过大,营养液储液管1内的营养液液面不断上升,进而进入通气管5流出;然后使用喂养管道转接头4连接喂养管道83,并确保营养液储液管1下端的位置低于躺在病床85上病人肠胃的位置84(即体内喂养管水平线的位置),使营养液储液管1中有始终保留有一段营养液液面,以较小的压力给病人持续输注,同时防止当胃肠道内压力过小时,营养液液面高度降至营养液储液管1的下端以下,营养液顺营养液储液管1管壁流下后直接进入下面较细的管路,从而带入较多的空气,影响病人的健康。

安装好后,先将流量调节器7紧死,再打开流量调节器6使营养液进入墨菲斯滴管2和营养液储液管1,墨菲斯滴管2用于观察营养液输注的滴速,当营养液在营养液储液管1上升到略高于病人肠胃位置84(即体内喂养管水平线的位置)的一定高度时(此高度通过营养液储液管1的外壁上的刻度观察),此时再通过流量调节器6调节到营养液预定的输注流速,慢慢打开流量调节器7开始为病人输注。

当胃肠道内阻力升高时,营养液储液管1中的液体输注速度会减慢或暂停,但是由于营养液储液管1的上端连接有与大气连通的通气管5,连接墨菲斯滴管2和营养液储液管1管路的下端管口的压力始终不变,因此营养液仍然在持续滴注到营养液储液管1内,使营养液储液管1中的营养液液面开始升高,从而使压差增加,当胃肠道内阻力和输注的压力平衡时,液面也逐渐保持稳定,进入人体的液体速度和流量调节器6设定的速度趋于一致,于是恢复了对病人营养液输注的设定速度。反之,当胃肠道内阻力变小时,营养液储液管1中的液体输注速度会变快,但是营养液储液管1上端仍然在以原先设定的速度持续滴注,使营养液储液管1中的营养液液面开始降低,从而使压差减小,当胃肠道内阻力和输注的压力再次平衡时,液面逐渐保持稳定,进入人体的液体速度和流量调节器6设定的速度趋于一致,于是恢复了对病人营养液输注的设定速度。在整个过程中,输注速度呈现:正常→极短时间内变慢→正常,或正常→极短时间内变快→正常的缓冲周期,使营养液进入人体的速度相当程度地稳定保持在人为设置的计划速度上。极端情况下,若病人体内输注管若发生堵塞,营养液会上升至通气管5中,但由于通气管5的顶端开口高于营养液容器内液面的高度,营养液不至从通气管5的上端溢出。

输注过程中,可以通过营养液储液管1上的刻度查看液面的高度,进而了解胃肠道内的压力变化,当液面显著提高,提示胃肠道内液体滞留情况趋于严重,需要调慢甚至暂停肠内营养,以防止因此可能造成的胃肠道并发症。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