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

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的建立,步骤2:康复训练者太极云手动作的采集,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3:将康复训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和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进行比较。本发明将复杂的太极云手动作转化为简单的上身转动和双手画圆的基本动作,并精确的选择了光学标志采集点和对比用的评价参数,从而实现了对太极云手康复训练的质量控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30284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2-01-0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陈立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87862.6

  • 发明设计人 陈立典;

    申请日2011-07-06

  • 分类号A63B6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5211 福州君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戴雨君

  • 地址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湖东支路13号2座702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4:12:5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08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3B69/00 登记生效日:2016051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1070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12-02-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B69/00 申请日:201107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2-01-0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方法,尤其涉及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由于中枢受损,平衡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上的不便。这部分人群需要尽早的进行康复性训练,提高脊柱稳定性,提高机体平衡功能,从而早日恢复健康。我国传统体育运动中的太极云手是一种传统的健身养生的方法,其特别注重手部和肩背部的运动,太极云手对改善患者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强人体体质,提高韧带的柔韧性和关节的灵活性等都有很好的效果。现在临床上多由医护人员辅助或带领患者进行太极云手康复训练,存在着教学不够直观,耗时耗力且动作不规范的缺陷,而不规范的太极云手动作不但起不到康复效果,反而容易造成患者肌肉和筋键的损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康复训练中太极云手动作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

本发明的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的建立,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在示范者的身上设置光学标志,光学标志至少设置在如下位置:两肩巨骨穴位处、两臂曲池穴位处、两手腕阳池穴位处、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步骤1.2:示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采用围绕示范者布置的摄像机对示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进行拍摄;步骤1.3:利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对摄像机拍摄的示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时各个光学标志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记录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至少包括各光学标志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

步骤2:康复训练者太极云手动作的采集,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1:在康复训练者的身上设置光学标志,光学标志至少设置在如下位置:两肩巨骨穴位处、两臂曲池穴位处、两手腕阳池穴位处、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步骤2.2:康复训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采用围绕康复训练者布置的摄像机对康复训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进行拍摄;步骤2.3:利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对摄像机拍摄的康复训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时各个光学标志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记录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至少包括各光学标志的空间位置数据和速度数据;

步骤3:将康复训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和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其具体包括:步骤3.1:以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光学标志构成直线,以该直线为参照,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绕该直线旋转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为评价参数一; 步骤3.2:以曲池穴位处光学标志为参照,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绕曲池穴位处光学标志运动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为评价参数二;步骤3.3: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一、评价参数二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一、评价参数二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本发明的步骤1.2和步骤2.2中所述的围绕示范者布置的摄像机为6至8台,拍摄速率为每秒50-60帧。

本发明的步骤1.3和步骤2.3中所述的相关数据还包括各光学标志的加速度数据。

本发明的步骤3中还包括步骤3.4,以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和两手腕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的运动速度为评价参数三,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三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三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本发明的步骤3中还包括步骤3.5,以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和两手腕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的运动加速度为评价参数四,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四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四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采用以上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1、省时省力:只需要请专业人士作为示范者,进行一次数据收集,即可得到标准太极云手动作的模型,而不需要每次都依靠医护人员进行带领或示范;

2、质量控制:通过采集康复训练者(如患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时的关键评价参数,并将其与标准模型的相应参数进行比较,从而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实时的体现,引导并督促其练习标准的太极云手动作。

综上所述,本发明将复杂的太极云手动作转化为简单的上身转动和双手画圆的基本动作,并精确的选择了光学标志采集点和对比用的评价参数,从而实现了对太极云手康复训练的质量控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太极云手康复训练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的建立,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1:在示范者的身上设置光学标志,光学标志至少设置在如下位置:两肩巨骨穴位处、两臂曲池穴位处、两手腕阳池穴位处、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步骤1.2:示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采用围绕示范者布置的摄像机对示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进行拍摄;步骤1.3:利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对摄像机拍摄的示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时各个光学标志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记录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至少包括各光学标志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和速度数据,建立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

步骤2:康复训练者太极云手动作的采集,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2.1:在康复训练者的身上设置光学标志,光学标志至少设置在如下位置:两肩巨骨穴位处、两臂曲池穴位处、两手腕阳池穴位处、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步骤2.2:康复训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采用围绕康复训练者布置的摄像机对康复训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进行拍摄;步骤2.3:利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对摄像机拍摄的康复训练者进行太极云手动作时各个光学标志的运动轨迹进行分析,记录相关数据,所述的相关数据至少包括各光学标志的空间位置数据和速度数据;

步骤3:将康复训练者的太极云手动作和太极云手动作标准模型进行比较,其具体包括:步骤3.1:以背部至阳穴位和悬枢穴位处光学标志构成直线,以该直线为参照,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绕该直线旋转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为评价参数一; 步骤3.2:以曲池穴位处光学标志为参照,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绕曲池穴位处光学标志运动的相对空间位置数据为评价参数二;步骤3.3: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一、评价参数二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一、评价参数二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本发明的步骤1.2和步骤2.2中所述的围绕示范者布置的摄像机为6至8台,拍摄速率为每秒50-60帧。

本发明的步骤1.3和步骤2.3中所述的相关数据还包括各光学标志的加速度数据。

本发明的步骤3中还包括步骤3.4,以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和两手腕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的运动速度为评价参数三,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三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三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本发明的步骤3中还包括步骤3.5,以两肩巨骨穴位处光学标志和两手腕阳池穴位处光学标志的运动加速度为评价参数四,将康复训练者的评价参数四与标准模型的评价参数四进行比较,如不一致则给对康复训练者进行对应的提示。

本发明所述的“光学标志”,也称为Marker,其为可以贴在使用者身上的发光或反光点(如LED灯等),其具体的运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

本发明所述的“光学动作捕捉系统”,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系统,如Motion Analysis 公司生产的光学式动作捕捉系统,其利用计算机视觉原理,对摄像机捕捉的光学标志影响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相应的数据,其具体的运用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的常用方法。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