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及其制作方法

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及其制作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及其制作方法,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51.73-71.73、芒硝39.38-49.38、苦楝子(炭)2.35-22.35、苯酚10.58-30.58、面粉155.76-2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该软膏的制作方法是将上述原料组成按照所述重量份,先将一定重量份的芒硝加入一定量水中加热使其溶解,之后过滤,收集滤液加入已粉碎成细粉并过筛的一定重量份得南瓜藤(炭)、苦楝子(炭)中调匀,之后加入饴糖适量调匀,再加入一定重量份的面粉,边加边搅至匀,最后加入苯酚,搅匀即得。本发明的优点是,治疗痈疽疔疖具有消炎解毒,退肿止痛,拔毒排脓,活血通络的综合性独特功效,对于疮疡急性期、慢性期,已经疮疡的初期,中期和后期,皆可有效应用。且见效快,对肌肤无刺激。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9-1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58 授权公告日:20130320 终止日期:20150719 申请日:201107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3-20

    授权

    授权

  • 2012-02-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58 申请日:201107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2-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物组合物的外敷软膏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治疗骨髓炎的“黑药膏”产品,南瓜藤晒干煅炭存性150克、土楝子煅炭存性30克、芒硝120克,地脚粉500克、饴糖1000克、甘油150克。将上药(除饴糖、甘油外)研成细粉末,置于铜锅内加热,投入饴糖、甘油熬成。功能消炎,止痛,退肿,拔毒。据实验研究发现,该“黑药膏”的抗感染机理,不是直接抑制细菌,也不是直接减弱或消除细菌的毒力,有可能是通过促进创面脓液的渗出,脓液中溶菌酶含量增高,巨噬细胞的增殖,机体的防御机能增强,从而达到抗感染作用。已知黑药膏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而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处理抗原,又能直接杀伤细菌和抑制细菌生长,因而也就提高了黑药膏的解毒消炎作用。实践证明该药膏具有独特的疗效,特别是对骨髓炎有特效,可比较快的消散红肿热痛。

但是实践证明,该药膏对于红肿热痛较严重的病例,缓解症状虽快,但对病种的治愈率未起到决定性作用。有些病人有皮肤接触反应,且该药容易发酵,不宜存放,该药物的组方和制作方法影响到药物的渗透能力,相对降低了药物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及其制作方法,使用该制作方法生产的软膏为外敷的药物软膏,可用于治疗骨髓炎及其他疮疡肿痛等症,见效快,尤其适用于红肿热痛较严重的病例。

本发明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51.73-71.73、芒硝39.38-49.38、苦楝子(炭) 2.35-22.35、苯酚10.58-30.58、面粉155.76-2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优选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芒硝49.38、苦楝子(炭) 12.35、苯酚20.58、面粉20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优选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芒硝59.38、苦楝子(炭) 2.35、苯酚30.58、面粉2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优选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71.73、芒硝44.38、苦楝子(炭) 7.35、苯酚10.58、面粉1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优选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芒硝39.38、苦楝子(炭) 22.35、苯酚20.58、面粉20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所述软膏以1000总重量份计算,其原料药组成及用量的优选重量份分别为:南瓜藤(炭)66.73、芒硝39.38、苦楝子(炭) 17.35、苯酚10.58、面粉1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一种复方南瓜藤软膏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作方法是将上述权利要求中的原料组成按照所述重量份,先将一定重量份的芒硝加入一定量水中加热使其溶解,之后过滤,收集滤液加入已粉碎成细粉并过筛的一定重量份得南瓜藤(炭)、苦楝子(炭)中调匀,之后加入饴糖适量调匀,再加入一定重量份的面粉,边加边搅至匀,最后加入苯酚,搅匀即得。

本发明的优点是,治疗痈疽疔疖具有消炎解毒,退肿止痛,拔毒排脓,活血通络的综合性独特功效,无论是疮疡急性期,还是慢性期,无论是疮疡的初期,中期,还是后期,皆可有效应用。疮疡初期用之可退肿止痛,活血散淤,软坚散结;疮疡成脓时用之可呼脓排毒,引排脓水,收缩疮口;疮疡收敛时用之可祛腐生新。且见效快,对肌肤无刺激。药膏的组成中无一贵重药物,成本低廉,各地皆有,取之不竭,因而易于推广与运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以下实施例中对于疗效标准的界定是:

治愈:痈疽疔疖消散或溃后愈合,全身症状消失。

显效:全身症状消退,红肿热痛消失。肿块未完全消退。

好转:全身症状消退,局部红肿热痛减轻,肿块僵硬,缩小或创口未完全愈合。

未愈:局部及全身症状无改变或加重。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的复方南瓜藤软膏,以1000g计算,其原料药组成中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g、芒硝49.38g、苦楝子(炭) 12.35g、苯酚20.58g、面粉205.76g,余量为水和饴糖。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

将取煅炭成性后的南瓜藤(炭)、苦楝子(炭),取芒硝加入83ml水中加热使溶解,过滤,收集滤液加入已粉碎成细粉并过筛的南瓜藤(炭) 61.73g、苦楝子(炭) 12.35g中调匀,之后加入饴糖适量调匀,再加入面粉205.76g,边加边搅至匀,最后加入苯酚20.58g,搅匀,制成1000g,即得。

将本实施例用于临床,分别选择两组红肿热痛较严重的疮疡病例各十例:

组别疗程时间(天)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黑药膏组1461 1280%实施例1148101   90%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针对的有“肿”症状的疮疡患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涉及的复方南瓜藤软膏,以1000g计算,其原料药组成中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g、芒硝59.38g、苦楝子(炭) 2.35g、苯酚30.58、面粉2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将本实施例用于临床,分别选择三组“肿”症较严重的疮疡病例各十例:

组别疗程时间(天)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黑药膏组14  61 1280%实施例114  81 01   90%实施例214  82 00 100%

实施例三:本实施例针对的有“发热”症状的疮疡患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涉及的复方南瓜藤软膏,以1000g计算,其原料药组成中分别为:南瓜藤(炭)71.73、芒硝44.38、苦楝子(炭) 7.35、苯酚10.58、面粉1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将本实施例用于临床,分别选择三组“发热”症较严重的疮疡病例各十例:

组别疗程时间(天)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黑药膏组14 611280%实施例114810190%实施例3149100100%

实施例四:本实施例针对的有“痛感”症状的疮疡患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涉及的复方南瓜藤软膏,以1000g计算,其原料药组成中分别为:南瓜藤(炭)61.73、芒硝39.38、苦楝子(炭) 22.35、苯酚20.58、面粉20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将本实施例用于临床,分别选择三组“痛感”症状较严重的疮疡病例各十例:

组别疗程时间(天)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黑药膏组14  611280%实施例114  711190%实施例414 9100100%

实施例五:本实施例针对的有“患处发红”症状的疮疡患者。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是原料药组成的不同,本实施例涉及的复方南瓜藤软膏,以1000g计算,其原料药组成中分别为:南瓜藤(炭)66.73、芒硝39.38、苦楝子(炭) 17.35、苯酚10.58、面粉155.76,余量为水和饴糖。

将本实施例用于临床,分别选择三组“患处发红”症较严重的疮疡病例各十例:

组别疗程时间(天)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黑药膏组14 611280%实施例114 900190%实施例514 9100100%

上述实施例所述软膏的使用方法如下:

将药膏均匀涂于纱布上,敷于患处,隔日更换1次,或遵医嘱。

上述实施例经过临床试验,由上述数据结果显示以及广大患者反映,本发明所述软膏中,对于治疗疮疡患者局部炎症病症,效果明显,有效率可达到80%,其中对于局部肿胀病症的患者,通过增加芒硝组分的含量,可提高其有效率,通过增加南瓜藤炭的含量,可以迅速提高其改善局部患处发红发热的现象,通过增加苦楝子的含量,可提高其改善疼痛能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