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电接线夹的桥接头和带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

用于电接线夹的桥接头和带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

摘要

一种用于电接线夹(9a,9b,9c)的桥接头(1),带有至少两个接触配属接触轨(15)的插塞簧片(2);一个与插塞簧片(2)导电连接的桥接轨;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至少包围桥接轨的手握元件(5),设有至少一个从插塞簧片伸出并显示插塞状态的止挡元件(6,22a,22b,25),其具有一在预卡锁位置中或在将桥接头从预卡锁位置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时止挡在接线夹上的贴靠面,在预卡锁位置中桥接头装入桥接头槽(11)中,但插塞簧片尚未与接触轨接触,在接触卡锁位置中插塞簧片导电地接触各接触轨,止挡元件是与手握元件分开的部件,其作用布置在手握元件上并且可移动,使得能将桥接头以由手握元件预先确定的宽度而不会因止挡元件造成扩宽地引入配属的桥接头槽直至进入接触卡锁位置。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3758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WAGO管理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82180.9

  • 发明设计人 弗兰克·哈特曼;

    申请日2011-04-01

  • 分类号H01R9/00;H01R9/26;H01R31/08;

  • 代理机构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侯宇

  • 地址 德国明登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43:0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3-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R9/00 授权公告日:20141203 终止日期:20190401 申请日:2011040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03

    授权

    授权

  • 2013-01-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R9/00 申请日:201104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电接线夹的桥接头,其带有

-至少两个用于接触配属的接触轨的插塞簧片,该插塞簧片各自沿共同的插塞方向延伸并且在同一个插塞平面内相互间隔地定向,

-一个与插塞簧片导电连接的桥接轨,该桥接轨横向于插塞方向地在插塞平面上延伸,

-一个由绝缘材料制成的手握元件或把手元件,其至少包围桥接轨。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带有所述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

背景技术

桥接头以其多个插塞簧片(Steckzunge)构成插头,这些插塞簧片通过共同的桥接轨导电地相互连接,通过该插头可使多个并排布置的接线夹,尤其是布置在一个支承轨上的排式接线夹(Reihenklemme)导电地相互连接。因此它们又称为横向桥接头,因为它们横向于排式接线夹的纵向延伸方向插入排式接线夹的桥接头槽中。排式接线夹的横向桥接头随后沿支承轨的延伸方向延伸,排式接线夹彼此相邻地安装在该支承轨上。

DE 10010719C1公开了一种用于具有两个接触轨的层式电接线夹的桥接头。该桥接头具有两个长形的、并排设置的弹簧接点,该弹簧接点在一个端部区段上保持相互固定并且在另一个端部区段上可弹性移动。桥接头具有一个手握件,在其端部区段中具有卡锁器件,其与排式接线夹外壳互补的卡锁器件共同所用。以此方式,手握件可在装入状态下与排式接线夹的外壳固定地锁止。

DE 19708649B4描述了一种带有横向桥接头的接线夹,该横向桥接头用于导电连接所述接线夹的接触轨,接线夹以平行的定向成排地布置。横向桥接头由一种扁平材料单层地冲裁而成。插塞簧片的接触边脚在插入状态下尽可能地在其内表面的整个表面上相互接触,并且在由扁平材料冲裁之后相互处于向前张开的状态。

对于制造者来说,由于通用的端件而可以任意地构造插塞簧片的相邻周节差(Teilungssprung)。

EP 1113525B1公开了一种带有横向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这些横向桥接头作为可接通的横向桥接头插塞装置可以锁止在绝缘材料外壳上的至少两个不同位置中,并且因此设计为不会丢失的。为此,在横向桥接头的手握件上集成地设置有一个卡锁器件,其形式为由绝缘材料构成的弹性卡锁唇。该卡锁唇与桥接头槽上部区域中的凸起共同作用。通过卡锁唇朝相邻绝缘材料外壳方向的翻转,绝缘材料外壳可以与卡锁唇一起插入桥接头槽中。横向桥接头的预卡锁位置(此时尽管横向桥接头固定在排式接线夹上,但尚未与接触轨产生导电接触)是仅能由此识别出的接通状态,即,横向桥接头从排式接线夹中伸出。然而为此需要知道横向桥接头在接触卡锁位置中插入排式接线夹的深度。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创造一种用于电接线夹的改进的桥接头以及一种带有所述桥接头的改进的排式接线夹装置,以便简化桥接头的操纵,使得可以更好地识别桥接头在预卡锁位置和接触卡锁位置中的接通状态,并且可靠地防止无意和偶然地操纵桥接头以及减小桥接头槽横断面之前的槽。

该技术问题按本发明通过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桥接头由此解决,即,设置有至少一个从插塞簧片突伸出并且显示插塞状态的止挡元件,该止挡元件具有一个贴靠面,用于在预卡锁位置中或在将所述桥接头从预卡锁位置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时止挡在接线夹上,在预卡锁位置中桥接头已装入接线夹的桥接头槽中,但所述插塞簧片尚未与各自相邻配属的接触轨产生接触,在接触卡锁位置中插塞簧片导电地接触各接触轨,其中,所述止挡元件是与手握元件分开的部件,该止挡元件这样可移动地布置在手握元件上,使得所述桥接头能够以由手握元件预先确定的宽度而不会因止挡元件导致扩宽地引入配属的桥接头槽中从而进入接触卡锁位置。

通过止挡元件这样的设计,即当桥接头从预卡锁位置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中时,止挡元件不插入桥接头槽中或不会在该处占用附加空间,实现了桥接头槽横断面的减小。因此桥接头槽不需要容纳止挡元件。这还具有这样的优点,即可借助止挡元件清楚地看出桥接头的接通状态。由于当桥接头在接触卡锁位置中引入桥接头槽中时止挡元件本身不占用桥接头槽中的空间,止挡元件必须在预卡锁位置和接触卡锁位置中始终具有两个可清楚区分开的位置。这也使得可以简单地、通常也可以不用工具地操纵桥接头和至少一个止挡元件。

在一种特别优选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元件铰链接合地绕一条平行于桥接轨延伸方向延伸的翻转轴线可翻转地铰接在手握元件上。在此,所述贴靠面与所述翻转轴线相对置。所述止挡元件在预卡锁位置中与手握元件邻接地这样折叠,使得贴靠面沿插塞方向指向插塞簧片的端部。而止挡元件在接触卡锁位置中远离手握元件地翻开,从而随即可清楚地识别出接触卡锁位置。止挡元件可以附加地用于遮盖接线夹的操纵开口和/或检测开口,以便防止该处的错误操作。止挡元件还提供了一个承压表面。

止挡元件呈板状尤其有利于在桥接头的插塞状态下遮盖接线夹开口。

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元件铰链接合地绕一条平行于插塞方向延伸的翻转轴线可翻转地铰接在手握元件上。在此,所述手握元件分别具有一个容纳开口用于配属的止挡元件,其中,所述至少一个止挡元件这样支承在容纳开口中,即其可翻转到该容纳开口中并且可从该容纳开口中翻转出。

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止挡元件的一大部分并且优选全部插入容纳开口中,以使桥接头可从预卡锁位置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中。以此方式,尽管止挡元件也至少部分地插入各桥接头槽中,但不会因此占用附加空间而致使桥接头槽需要扩宽。在另一方面,可借助这种止挡元件清楚地识别出卡锁位置,因为止挡元件只在桥接头没有位于接触卡锁位置中时才明显地从手握元件中伸出。因此止挡元件在从容纳开口翻转出来的位置中与接线夹外壳的上侧形成止挡关系,并且防止桥接头进一步从预卡锁位置进入接触卡锁位置中。

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例如可以沿桥接轨的延伸方向在相对于所述桥接头宽度的中间区域内布置一个容纳开口并且其在所述桥接轨上方布置在与所述插塞簧片的端部相对置的上部区域内。止挡元件由此可以铰链接合地布置在这样一个容纳开口中。

但也可以考虑沿桥接轨的延伸方向在相对于所述桥接头宽度相对置的外边缘区域中布置两个容纳开口。在此,这两个容纳开口也在所述桥接轨上方布置在与所述插塞簧片的端部相对置的上部区域内。在这个实施例中设有两个止挡元件,其中,每个止挡元件铰链接合地支承在一个容纳开口中。为了操纵桥接头使其从预卡锁位置进入接触卡锁位置中,这两个止挡元件必须翻转到容纳开口中。这种操作比前述实施例中的情形略微繁琐。但通过使用两个止挡元件提高了防止错误操作的安全性。此外,通过这两个止挡元件可以从可能已经插入电导线的接线夹装置的各个角度更好地识别卡锁状态。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止挡元件对于桥接头的接触卡锁位置可移动到容纳开口中并且对于预卡锁位置部分可移出该容纳开口地支承在手握元件中配属的容纳开口内。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止挡元件不是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那样绕一条翻转轴线翻转,而是滑移。在此,止挡元件应通过导引器件固定以防止其滑出手握元件。在此也可清楚地识别出卡锁位置,因为止挡元件由于可滑移的布置总是明显地从手握元件伸出并且不会轻易地仅仅通过倾斜就朝手握元件的方向翻转。不采用工具对止挡元件实施的操纵也比较简单,因为可以用手指良好地控制部分伸出的止挡元件并且将其按压到手握元件中。

在另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至少一个止挡元件对于桥接头的接触卡锁位置可压入容纳开口中并且对于预卡锁位置部分可压出该容纳开口地支承在手握元件中配属的容纳开口内。在此,所述止挡元件处于预紧状态并且由于预紧力部分从容纳开口中伸出。在将桥接头从接触卡锁位置移动到预卡锁位置中时,止挡元件由于预紧力自动地部分弹出容纳开口,因此只在有意识地操纵止挡元件并且将其压入容纳开口之后才能在接下来将桥接头推回到接触卡锁位置中。

这种止挡元件优选由弹性材料,例如橡胶构成。

此外有利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止挡元件具有一个用于引入操纵工具的操纵开口,该操纵工具用于移动所述止挡元件。通过这种操纵开口为使用者预先给定了一个作用点,在该作用点上可以实现止挡元件必要的移动,以便将桥接头从预卡锁位置置入接触卡锁位置中。

特别有利的是,所述止挡元件在贴靠面的一侧上具有突出的、相互间隔的、用于形成贴靠面的止动销。这些止动销可以与接线夹上的止动凸起共同作用,以便例如借助止动销作用在止动凸起上将可翻转的止挡元件锁止并且固定在桥接头的预卡锁位置中。

所述技术问题还通过一种带有前述类型的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由此解决,即,所述排式接线夹装置具有多个可并排安装在支承轨上的排式接线夹,该排式接线夹分别具有至少一个接触轨和至少一个导引至配属接触轨的桥接头槽,并且该桥接头槽的横断面这样与所述桥接头匹配,使得可以不会因为所述至少一个与插塞簧片和部分包围插塞簧片的绝缘材料邻接的止挡元件导致扩宽地将插塞簧片引入桥接头槽中从而进入接触卡锁位置。

附图说明

以下参照附图借助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是桥接头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立体前视图,该桥接头带有可翻转的止挡元件和四个插塞簧片;

图2是按图1带有可翻转的止挡元件和三个插塞簧片的桥接头;

图3是排式接线夹装置的立体侧视图,该排式接线夹装置带有两个并排放置的排式接线夹和装入的处于接触卡锁位置中的桥接头;

图4是带有三个并排放置的排式接线夹和处于接触卡锁位置中的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5是按图4的带有处于预卡锁位置中的桥接头的排式接线夹装置的局部视图;

图6是桥接头的第二种实施形式的背面视图,其带有两个可翻转的止挡元件;

图7是图6中桥接头的立体前视图;

图8是桥接头的第三种实施形式的立体背面试图,其带有可翻转的止挡元件;

图9是图8中桥接头的立体前视图;

图10是桥接头的第四种实施形式的立体背面试图,其带有可滑移地支承在容纳开口中的止挡元件;

图11是图10中桥接头的立体前视图;

图12是桥接头的第五种实施形式的立体背面试图,其带有处于预紧状态的止挡元件;

图13是图12中桥接头的立体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桥接头1的第一种实施形式的立体图,该桥接头1具有多个相互间隔地并排布置的插塞簧片2。插塞簧片2这样定向,使得它们沿共同的插塞方向S在同一个插塞平面内延伸。在所示实施例中,插塞簧片2分别具有两个通过切口3彼此间隔开的接触边脚4a,4b。在接触边脚4a,4b的相反指向的外边棱处,插塞簧片2在插入状态下与接线夹接触轨中的接触开口进行电接触,在接触开口中分别插入一个插塞簧片2。在此,两个接触边脚4a,4b被彼此压紧并且通过弹簧力相互张开,以确保接触轨上足够的接触压力。

插塞簧片2和在插塞簧片2上端与该插塞簧片导电连接的桥接轨容纳在一个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手握元件5中。在此,不可见的桥接轨横向于延伸方向S延伸并且同样位于插塞簧片2所在的插塞平面上。

可以看出,一个板状的止挡元件6铰链接合地绕翻转轴7可翻转地铰接在手握元件5上。为此在所示实施例中,在手握元件5的上边棱和止挡元件6的上边棱上具有两个外侧铰链装置8a,8b和一个中央铰链装置8c。

在图2中示出的例如只带有三个插塞簧片2的实施例中,只设有两个外侧铰链装置8a,8b。在桥接头1横向于插塞方向S的宽度减小时可以取消中央铰链装置8c。

图3示出带有两个并排布置的电接线夹9a,9b的排式接线夹装置,其在底侧具有用于将该排式接线夹9a,9b安装在支承轨T上的卡锁容纳槽10。在右半个外壳和左半个外壳上,在每个排式接线夹9a,9b中分别具有导引至接触轨15的桥接头槽11。在每个接触轨15上邻接有用于导电地接触电导线的导线接头触点L,电导线可以插入每个接线夹9a,9b的导线插入开口12中。

可以看出,桥接头1在所示的例子中插入相邻排式接线夹9a,9b的桥接头槽11中那么多,使得插塞簧片2插入容纳于排式接线夹中的接触轨15的各个配属的凹处13中并且接触该接触轨。这由此实现,即,止挡元件6远离手握元件5翻开并且无论如何不共同插入桥接头槽11中。以此方式可以清楚地从外部看到桥接头1在接触卡锁位置中的插塞状态。此外,与桥接头槽11相邻的用于操纵例如弹力夹紧接头的操纵开口14被遮盖并且以此方式防止电导线未经许可地被拆除。

图4以带有装入的接触轨15和连接在接触轨15上的导线夹紧接头16的局部视图示出图3中的排式接线夹装置。可以看出,插塞簧片2通过相应的接触开口插入接触轨15中并且以此方式导电地接触所述接触轨15。

此外可以看出,在止挡元件6的底侧具有构成贴靠面的止动销17,它们在所示的接触卡锁位置中不起作用。还可以看出,在板状止挡元件6中,操纵开口18设置在铰链装置8a,8b,8c和止动销17之间。在该操纵开口18中可引入操纵工具,以便使止挡元件6翻转。

图5示出图4中的排式接线夹装置在桥接头1处于预卡锁位置时的情形。可以看出,桥接头1仅推入桥接头槽11这么多,使得插塞簧片2终止于接触轨15上方并且没有导电接触该接触轨15。在预卡锁位置中,止挡元件6朝手握元件5的方向这样折叠,使得位于底侧上的止动销17置放在接线夹9a,9b,9c的外壳上并且与突出的止挡销19构成止挡关系。止动销17通过与止挡销19的形状配合共同防止止挡元件6自主地翻开。由止动销17和止挡销19形成的锁止必须通过施加足够的杠杆力才能消除。这可以通过将操纵工具,如螺丝刀引入操纵开口18并且向上翘动止挡元件6实现。

桥接头1通过固定销20固定在桥接头槽11中,其抵接在桥接头槽11突出的止挡销21上并且在预卡锁位置中从下方抓握该止挡销21。

由此将桥接头1插入桥接头槽11中,即,将固定销20设计成沿插塞方向S有倾斜导引面,在施加足够的向下压力的情况下所述绝缘塑料材料这样短暂地变形,使得固定销20能够绕过止挡销21。

图6以桥接头1的正面立体图示出桥接头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两个止挡元件22a,22b仍铰链接合地容纳在手握元件5中。手握元件5在此在两个相对置的端部区域上,也就是说在相对于桥接头宽度的右侧和左侧上具有容纳开口23a,23b。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容纳开口23a,23b朝向每个侧棱敞开。但也可以考虑,容纳开口23a,23b朝向侧棱封闭并且进一步向桥接头1的中心错移。止挡元件22a,22b分别绕一翻转轴线可翻转地支承在手握元件5上,其中,所述翻转轴线平行于插塞方向S延伸。

在将桥接头从预卡锁位置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中时,止挡元件22a,22b以其底侧上的止挡面抵接在接线夹9a,9b,9c上,以便防止桥接头进一步向下移动进入接触卡锁位置中。

然而,由示出了图6中桥接头1的立体背面视图的图7可以看出,桥接头1本身在预卡锁位置中的固定通过突出的固定销24a,24b实现,该固定销24a,24b间隔地布置在固定销20上方并且在预卡锁位置中置放在接线夹9a,9b,9c相应突出的止挡销21上。在向下沿插塞方向S对桥接头1施加足够压力时,通过固定销24a,24b的锁止被消除并且桥接头1随即可进一步插入桥接头槽11中。然而,只有当止挡元件22a,22b翻转回容纳开口23a,23b中时,桥接头1才可进入接触卡锁位置。由此为使用者传递了桥接头1处于接触卡锁位置中的信息。只有在该位置中止挡元件22a,22b才会必然翻转回容纳开口23a,23b中。

图8以立体背面视图示出桥接头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在这种实施形式中,一个长形的止挡元件25仍可翻转地布置在外壳上。止挡元件25在翻转出的锁定位置中仅部分地插入容纳开口26内。容纳开口26在手握元件5的相对于桥接头1宽度的中间区域内沿桥接轨的延伸方向横向于插塞方向S位于插塞平面内。如图所示,容纳开口26也布置在手握元件5的与插塞簧片2的端部相对置的上部区域内。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止挡元件25在左侧绕一平行于插塞方向S延伸的翻转轴线可来回翻转地支承,使得止挡元件25可以部分从容纳开口26中翻转出,并且对于接触卡锁位置可以基本全部翻转到容纳开口26中。

该桥接头1的其余部分与图6和7中所示的实施形式类似。

图10示出桥接头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其中止挡元件25不可翻转,而是可滑移地支承在手握元件5的容纳开口26中。在此,止挡元件25应通过导引器件在容纳开口26中导引并且尤其防止其滑出容纳开口。止挡元件25有利地例如通过弹簧力导引。

由图11的立体图中可以看出,在止挡元件25处于部分移出的状态时,在容纳开口26中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在止挡元件25用于接触卡锁位置的移入状态下,该止挡元件的大部分并且优选其全部均容纳在容纳开口26中。

图12示出桥接头1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在这种实施形式中,止挡元件25向前拱曲。为此,止挡元件25优选由弹性材料,如橡胶构成,并且处于预紧状态。也可以考虑例如通过带有两个稳定的最终位置的扁钢在结构上提供弹性性能。如在图13的立体背面视图中可见的那样,该扁钢在此固定在容纳开口26相对置的侧面上并且支撑在该处。

止挡元件25通过预紧从容纳开口26中拱曲出来,从而可以看到处于预卡锁位置中的插塞状态。为了将桥接头1移动到接触卡锁位置,必须将止挡元件25按压回去,因为否则该止挡元件会碰到接线夹9a,9b,9c。通过将止挡元件25按压到容纳开口26中,在桥接头1的大部分插入桥接头槽11中时该止挡元件不再产生阻碍并且以此方式同样至少部分地插入桥接头槽中,而桥接头槽11为此不需要具有附加的空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