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二维码、二维码的加密系统及方法

二维码、二维码的加密系统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二维码、二维码的加密系统及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户的密码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发送至管理服务器;管理服务器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本发明可在二维码中设置用户名及密码,提高安全性。使用简单结构的二维码,可表达在指定用户ID上加密,并对登录到服务器端的ID密码进行核对,保证信息安全防止他人冒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2437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真软件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49662.1

  • 发明设计人 板崎裕;

    申请日2011-05-25

  • 分类号G06K19/06(20060101);H04L29/06(20060101);

  • 代理机构31242 上海金盛协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解文霞

  • 地址 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中区不老町1丁目2番1号中央第6关内大楼5楼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38:5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7-2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4L9/32 授权公告日:20150121 终止日期:20150525 申请日:2011052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1-21

    授权

    授权

  • 2012-02-0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K19/06 申请日:201105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11-1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二维码加密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二维码,尤其涉及一种二维码的 加密系统,同时涉及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存在着许多保存数据的二维码。比如:专利文献1里的QR码(保 存商标)和专利文献2里的通过色彩和颜色的浓淡来保存数据的二维码等等。此 外,还存在着像专利文献3里的通过图像保存数据的二维码,以及非专利文献1 里的保存客户特定的会员证的二维码。

在专利文献1、2记载的二维码中,缺乏装饰性,二维码内不能设置图像。 专利文献3记载的技术QR码,可以叠加任意图片,但受于谐调所限,不能表示 清晰图像。

依据非专利文献1中的技术,可以采集到便携终端设备中的会员信息;但是, 便携终端设备有可能被他人冒用,存在信息安全上的问题。

[专利文献1]特开平7-254037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1-319200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6-304247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1]http://www.jeness.co.jp/2005data/html/mycode_3.html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二维码,可在二维码中设置用户名 及密码。

同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二维码的加密系统,通过在二维码中设置用户名及 密码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此外,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上述二维码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通过在二维码中 设置用户名及密码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二维码,所述二维码是由M行×N列的单元格组成;

在所述M行×N列的模型内部设计一个P行×Q列的区域;

P行×Q列的区域为第二区域,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或者,第 二区域包括P行×Q列的区域,以及M行×N列区域内、P行×Q列区域外的一个 或多个单元格,第二区域以外的区域为第一区域;

其中,M、N是大于等于4的整数;2≤P<M、2≤Q<N;

所述第一区域中的单元格用来表示第一信息,第二区域中的单元格用来表示 第二信息。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 户的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区域的单元格中,包含用于表示用户 ID的单元格,以及用于校验用户ID的单元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单元格中,包含用于表示密 码或设定数据的单元格,以及用于校验密码或设定数据的单元格。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加密系统在第一区域的编码模式包括顺序 编码模式、倒序编码模式、乱序编码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顺序编码模式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M-Q)个单元格的二维 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编号依次增加;而后,将编 号后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由上至下、由左至右依次填充在包含N×M个 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

所述倒序编码模式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M-Q)个单元格的二维 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编号依次增加;而后,将编 号后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由下至上、由右至左依次填充在包含N×M个 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

所述乱序编码模式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M-Q)个单元格的二维 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编号依次增加;而后,将编 号后的数据填充在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填充顺序为由 上至下、由左至右填充,填充的步骤为:获取剩余的所有编号,填充剩余编号的 最小编号;获取剩余的所有编号,填充剩余编号的最大编号;依次循环,直至所 有数据均填充至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 户的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设置如下方法:

(1)第一模型表示方法,包括指定用户ID的记忆方法,用第一区域中的单 元格表示用户ID的生成方法,在第一区域中设置表示上述用户ID的模式,在第 二区域中用设置指定图像填充;

(2)第二模型表示方法,包括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的第二区域内单元格的 生成方法;二维码的第二区域内设置若干单元格,替换所述指定图像,第二区域 内的单元格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利用第一区域的一部分单元格表示前述密码或 设定数据;在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的第二区域的模型上,增加第二区域内单元格 生成方法,并生成所述第一区域的一部分单元格的模型;

上述第二模型表示方法,是将表示输入密码的模型替换为前述第二区域中指 定图像的同时,将第一区域的表达密码的一部分单元格用来替代第二区域所生成 的模型。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设置如下方法:

(1)第一模型表示方法,包括指定用户ID的记忆方法,用第一区域中的单 元格表示用户ID的生成方法,在第一区域中设置表示上述用户ID的模式,在第 二区域中用设置指定图像填充;

(2)第二模型表示方法,包括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的第二区域内单元格的 生成方法;二维码的第二区域内设置若干单元格,替换所述指定图像,第二区域 内的单元格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户的 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户的 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出的二维码的加密系统及方法,可在二维 码中设置用户名及密码,提高安全性。使用简单结构的二维码,能够表达在指定 用户ID上加密,并能够对登录到服务器端的ID密码进行核对,保证信息安全防 止他人冒用。此外,用户在输入密码之前,在表示该密码模型的区域内,能够显 示任意图像,例如说可以清晰地显示广告信息或者用户选择的希望显示的图像, 能非常方便地使用二维码。

附图说明

图1为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相关的全体构成图。

图2为用户数据库内容示例的示意图。

图3为应用程序启动及用户登录画面的示意图;图3包括图3(a)、图3(b)。

图4为计算积分时的画面示意图;图4包括图4(a)、图4(b)。

图5为使用消费券时的画面示意图;图5包括图5(a)、图5(b)。

图6为编码方式的说明图;(图6包括图6(a)、图6(b)-1、图6(b)-2、 图6(b)-3、图6(c)、图6(d)、图6(e))。

图7为用户登录说明的流程图。

图8为积分计算说明的流程图。

图9为优惠券使用说明的流程图。

图10为编码方式变换的示例图;图10包括图10(a)、图10(b)。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1是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个实施例中系统的全体构成示意图。本系统有以下 设备,用户所持携带终端101、有用户登录管理或积分管理的管理服务器端102、 受理给予积分优惠券的店内PC(个人计算机)103。携带终端101与管理服务器 端102之间可通过携带终端的网络提供商或Internet等介质来连接,管理服务 器端102与店内PC103之间可通过专用线路或Internet等介质来连接。

用户经携带终端101连接到管理服务器端102,从管理服务器端102侧下载 指定应用程序到携带终端侧并安装。管理服务器端102的应用程序安装处理部 121,实行程序的安装过程。该应用程序的机能以及操作手顺稍后再述。程序安 装成功后,用户在其携带终端101上起动该程序,登录系统。管理服务器端102 的登录处理部122,辅助携带终端101的应用程序实行用户登录过程。用户登录 过程,就是确保管理服务器端102的用户数据库(DB)125中存在该用户的对应 纪录,并在保存该用户的名称等信息的同时,管理该用户所持有的积分或优惠券 的使用实际状况的处理过程。

用户登录成功之后,例如,在指定店内购物可以获得积分。具体地说,在指 定店内购物时,在携带终端101上起动应用程序,菜单上选择[2.积分累加], 输入密码,即在携带终端101的画面105上显示指定了该用户的ID及密码的二 维码模型,由店内PC103连接到的二维码扫描器104解读该模型。店内PC103 的积分累加受理部131,读取携带终端101上显示的二维码模型图像,抽取ID 密码,并传送到管理服务器端102。管理服务器端102的积分处理部123,参照 用户数据库125,检验接收到的密码是否正确,正确的话将此ID所对应的积分 累加到现存值上。由此,在用户数据库上,实现对此ID用户的积分累加。

用户登录后,例如,在指定店内购物时可以使用优惠券。在本实施例中,优 惠券组成是3位数。比如说杂志或广告传单等各种媒体上刊载有优惠券的3位数 信息,用户在使用此优惠券购买东西时会获得适当的折扣之类的服务。具体地说, 首先,用户在携带终端101上起动应用程序,菜单上选择[3.使用优惠券];其次, 画面105上显示了优惠券NO的输入画面,输入优惠券的3位数值,则在画面105 上显示该用户的ID及优惠券NO组成的二维码模型,由店内PC103连接到的二维 码扫描器104解读该模型。店内PC103的优惠券受理部132,读取携带终端101 上显示的二维码图像,从中抽取ID及优惠券NO,并将其传送到管理服务器端102。 管理服务器端102的优惠券处理部124,将此用户对该优惠券NO的使用状况保 存到用户数据库125中。由此,在用户数据库125上,实现对各用户优惠券使用 情况的管理。

另外,店内PC103,为了区别读取积分累加的模型,与优惠券受理的模型, 设置了切换开关(未图示)。或者,店内PC103,与积分累加用的PC、优惠券受 理用PC分开构成。

图2是用户DB125的内容示例。[ID]是为了识别各用户的主键,即后面所说 的指定范围内的数字。[用户名]是[ID]所对应用户的名称,在[用户名]这一栏设 为NULL的数据表示这个ID还没有分配给任何用户。这里是不只显示用户名的图 示,也可以保存用户的住所和联络方式等相关信息。[携带终端固有信息]是指用 户为了连接本系统而保存在终端101当中的固定信息。[密码]是用户登录的时候 输入的10进制的3位数字。[积分]就是这个用户的积分。[优惠券使用实绩]则 记录了这个用户在何时用了何种优惠券。

图3~图5是本系统的携带终端101上表示的画面示例。携带终端101上安 装有该应用程序。

图3(a)是应用程序启动时表示的菜单画面301。菜单上有[1.用户注册]、[2. 积分计算]、[3.优惠券使用]以及[4.其他]4个选项。用户首先必须要执行[1.用 户注册]。

图3(b)是在图3(a)的菜单上选择[1.用户注册]后显示的登录画面302。在 用户名输入框303内输入用户名,密码输入框304内输入10进制的3位数字的 密码(这是由用户自由选择的数字),并且把其他必须输入信息全部输入完毕后, 按下OK按钮305。用户输入的情报就会从携带终端101传送到管理服务器端102, 服务器102里的登录处理部122里执行注册操作,将这个用户分配到的ID从管 理服务器端102送回到该用户的携带终端101。然后在携带终端101的应用程序 中会将此ID保存到指定记忆体中(这个记忆体即使拔去电源也不会丢失数据)。 当然,用户也可以按取消按钮取消注册操作。

图4(a)是在图3(a)的菜单上选择[2.积分计算]后显示的累加画面401。402 是7×7的49格构成的表示二维码的模型。此模型402的中央区的3×3=9的格 子区(403)称为第2区域,周围其余40个格子的部分称为第1区域。从菜单选 择[2.积分计算]后(即图4(a)的状态),第1区域表示当前用户的ID模式(稍 后详细说明),第2区域403则表示指定图像。第2区域403所表示的指定图像, 比如说,可以是应用程序设定的初始图片(广告之类),也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 图片,或者是从指定URL自动获得的图片。在密码输入框404内输入10进制的 3位数的密码值(0~9的一位数、或10~99的二位数的上位数为0的设置为密 码亦可),如图4(b)所示,第2区域表示的是将该密码替换为其编码化的模型(如 后所述,图6(a)的格子76也是用来表示密码的格子)。由此,CODE模型406中, 第1区域(严格说来是除了格子76以外的第1区域)用来表示ID,第2区域(包 括格子76)用来表示密码。在密码输入框407中,输入3位密码显示为  ***。如 同图4(b)显示的携带终端101,CODE模型406,由店内PC103连接到的二维码扫 描器104读取数据,然后,店内PC103的积分累加受理部131和管理服务器端 102的积分处理部123再根据读取到的数据进行该用户的积分累加处理。

此外,用户注册时使用的用户自设定的密码(图3(b)的输入框304内设定 的番号),保存在管理服务器端102的数据库DB125中,而不保存在携带终端101 内。图4(a)中的输入框404内的输入值,输入数值是否为正确密码的检验不是 在携带终端101内执行的。输入框404的数值所对应的模型仅在第2区域表示。

图5(a)是在图3(a)的菜单上选择[3.优惠券使用]后显示的优惠券使用画 面501。在优惠券NO输入框502内,目前用户输入值为123。OK按钮503按下, 确定输入优惠券NO,取消按钮504按下取消之前操作。OK按钮503按下后,显 示图5(b)所示的CODE模型506。507显示的则是用户输入的优惠券NO。在CODE 模型506中,第1区域(严格说来是除了格子76以外的第1区域)用来表示该 用户的ID,第2区域(包括格子76)用来表示优惠券NO。图5(b)显示的携带 终端101,CODE模型506,由店内PC103连接到的二维码扫描器104读取数据, 然后,店内PC103的优惠券受理部132和管理服务器端102的优惠券处理部124 再根据读取到的数据进行该用户的优惠券处理。

图6是本实施例系统中利用的7×7格子的二维码模型的说明图。图6(a)是 7×7格子的二维码模型的全体示意图。每个格子上都标记有行列序号。行列序 号,每个格子都是指定的2位数,十位是横向标,个位是纵向标。比如格子32, 是指第三行第二列的格子。存在以下各类型的格子:第一种是DECODE模式特定 格,如图中的11、17、71、77。第二种是数据及校验格(数据 & 校验格),如 图中的12~16,21~27,31,3,36,37,41,42,46,47,51,52,56,57, 61~67,72~75。第三种是用来表示特定序号的格子,33~35,43~45,53~55 (中央部的3×3格子),还有格子76。

DECODE模式特定格与数据及校验格以及表示特定序号格子中的76,即相当 于前文所述的第1区域。第1区域的DECODE模式指定格子与数据及校验格,是 用来表示用户ID的。表示特定序号格子中的33~35,43~45,53~55,即相当 于前文所述的第2区域。第2区域的格子以及格子76,是用来表示密码和优惠 券NO的。各个格子,用黑白二色来表示,黑色的格子代表二进制的‘1’,白色 的格子代表二进制的‘0’。实际上,如果没有涂成黑色的格子,白色以外的格子 即表示为‘1’。

如同图4(b)、图5(b)分别表示的是二维码模型406、506从二维码扫描器 104中读取数据一样,图6(a)所表示的7×7格子的二维码模型,以从中抽取ID 密码为例,说明Code模型的详细构成。

图6(b)(包括图6(b)-1、图6(b)-2、图6(b)-3)是二维码模型的类 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有3种情况。格子11、17、71为黑,格子77为白时, 是第一种。格子11、17、71为白,格子77为黑时,为第二种。格子11、71为 黑,而格子17、77为白时,为第三种类型。二维码扫描器104读取到模型数据 时,根据该模型的矩阵的4个格子的黑/白来判别属于上述哪种类型。特别的是, 在读取模型数据时,无需正对也能正确识别。4个格子中,3个为黑即为类型1, 1个为黑即为类型2,2个为黑即判定为类型3。此外,4个格子的黑/白组合, 除上述3种类型外再无其他,如有其他类型的检出则为error。

读取模型的类型决定后,则从数据及校验格中取出数据(黑白格子对应的分 别为‘1’、‘0’)。第一种类型的取出方法示意,图6(d)是取出后再配置为6×6 的数据及校验格示意(图6(d)中格子66未使用置为空白)。图6(c)的上段同一 侧的601,是图6(a)的模型的各格子按行列序号的升序排列的。图6(c)的中段 格子的同一侧的602,是图6(d)的再配置后的模型中的各格子按行列序号升序排 列的。上段格子同侧601到下方格子侧的602的箭头,是格子表示数值(1或0) 取出后再配置到图6(d)的过程示意。由于是第一种类型,图6(a)的各格子是按 行列序号的升序取出后再配置的。

类型2的情况下,图6(a)的数据及校验格中按行列序号的降序抽出,将图 6(c)的上段格子同侧601的‘11、12,13、……77’,替换为‘77、76、75、…… 12、11’取出。第三种类型,升序降序交替取出,将图6(c)的上段格子同侧601, 替换为‘11、77、12、76、13、75、……42、46、43、45、44’取出。

不管是1~3的哪种类型,图6(c)中段格子同侧的602的数据及校验格的数 据都是再配置过,得出图6(d)的6×6的模型。如图所示,此模型的格子11为 224,格子12为223,……,格子55为20的bit数(1或0),各bit数排列表示 为一25bit的数。图6(d)的格子16、26、36、46、56,分别为横轴向的校验位 (与之同一行5bit的数的校验位)。格子61、62、63、64、65为纵轴方向的校 验位(与之同一列5bit的数的校验位)。在本实施例中,为奇数校验。例如说, 在数据设定时,数据格11~15中为‘1’的bit为第奇数个时校验格16设定为 ‘0’,数据格11~15中为‘1’的bit为第偶数个时校验格16设定为‘1’。纵 向的校验格设定也同上。校验检查时,数据及校验格合起来的格子中bit‘1’ 的数为第奇数个时OK,第偶数个时Error。

再配置的6×6的图6(d)的模型,可以表示0~225-1范围内(即10进制的0~ 33,554,431)的数值。此25bit数的最高位,加上(附加)DECODE模式中对应 的2bit(类型1时为‘00’,类型2为‘01’,类型3为‘10’),可以表示10进 制的0~100,663,295(=225×3-1)范围内的数值。用户ID设定为此范围内的数 值,即可以使用225×3=100,663,296以下(通り)的ID。

图6(e)是图6(a)的模型中的特定序号表示用的格子中取出数据后再配置的 加密模式格子的示例。从第2区域的格子33~35、43~45、53~55中取出部分 为3×3格子,再配置后按图6(e)所示,设置为11开始的行列序号。设有符号 S1的格子,是挪用了包含于第1区域未使用的格子来表示ID、密码或优惠券NO, 因此附加了S1的符号。图6(c)下段格子的同侧603,图6(e)的加密模式格子是 按行列序号的升序(符号S1是后缀)排列的。上段格子同侧的601到下段格子 同侧的603的箭头,是格子表示数值(1或0)取出后再配置到图6(e)的各加密 模式格子的过程示意。由于是第一种类型,图6(a)的各格子是按行列序号的升 序取出后再配置的。

类型2的情况下,图6(c)的上段格子的同侧601被替换为‘77、76、75、…… 12、11’,图6(a)的格子55、54、53、45、44、43、35、34、33、12中取出的 各数值,依次再配置为图6(e)的加密模式格子11~13、21~23、31~33、S1。 类型3的情况下,图6(c)的上段格子同侧的601为‘11、77、12、76、13、75、…… 42、46、43、45、44’,图6(a)的格子22、66、23、63、26、62、32、56、33、 45中取出的各数值,依次再配置为图6(e)的加密模式格子11~13、21~23、31~ 33、S1。

如上所述得出的图6(e)的加密模式格子,如图示意,格子11~33依次表示 为28、29、……20位置的bit数,格子S1表示为29位置的bit数,这些bit数 排列组合可以表示10bit的数值。可以表示10进制的0~1023的数值,而密码 只需表示3位的10进制数(即0~999)。

在上述说明中,主要以从二维码模型中抽出ID密码为例来说明,优惠券NO (而不是密码)的抽出也如此。反过来,依据ID(10进制的0~100,663,295 的数值),密码或优惠券NO(10进制的0~999的数值)作成图6(a)的二维码模 型,说明如下。

首先,ID是27bit的2进制数,取出最高位的2bit,‘00’的话判定为类型 1,‘01’为类型2,‘10’为类型3。根据判定结果的类型,决定DECODE模式特 定格的11、17、71、77的白/黑。其次,ID低位的25bit数据中,判定图6(d) 的对应的6×6模型的格子11~15、21~25、31~35、41~45、51~55的‘1’ 或‘0’(黑或白),以及计算这些各自所对应的横轴、纵轴的校验位,设置格子 16、26、36、46、56、61~65的值。再次,密码、优惠券NO是10bit的二进制 数,根据此10bit数,判定图6(e)所示的对应加密模式格子11~13、21~23、 31~33、S1的1’或‘0’(黑或白)。对应如上ID、密码(或优惠券NO),可以 判定图6(d)的6×6模型与图6(e)的加密模式格子的各格子的黑/白。类型1的 情况下,图6(c)的箭头反方向设置,依据中段的6×6模型格子的同侧602与下 端的加密模式格子的同侧603,来判定上段的7×7模型的各格子的黑/白。类型 2、3的情况下,根据其上段格子同侧601类型来判断。

其次,图3(a)的菜单画面301上选择[1.用户注册]后的处理说明如下。图7, 是用户登录的处理说明说的流程图。左侧是携带终端101的应用程序的处理说明 书,右侧是管理服务器端102的注册处理部的说明书。

Step701,由携带终端101向管理服务器端102发送连接请求,在管理服务 器端102一侧,Step711接收到该连接请求。Step712,从管理服务器端102向 注册画面送信,在携带终端101侧,Step702显示注册画面。上述的图3(b)说明 的即为注册画面。Step703中,注册画面上输入氏名、密码等信息,OK按钮305 按下,Step704,将输入的注册信息和当前携带终端101的特定固有信息发送到 管理服务器端102。

管理服务器端102侧,Step713,接收到上述数据,Step714中检查接收到 的注册信息是否适当。适当的话,Step715,参照用户DB125取得未占用的空ID(上 述范围内的数值)。Step716,将当前ID及对应注册信息保存到用户DB125中。 Step717,将当前ID发送到携带终端101。携带终端101侧,Step705接收到此 ID,Step706将此ID保存到应用程序管理制定的记忆区域中。Step707显示注册 完了的消息并完成该处理。

图3(a)的菜单上选择[2.积分计算]后的处理说明如下。图8是积分累加的 处理说明的流程图。左侧是携带终端101的应用程序的处理说明,正中央是店内 PC103的积分累加受理部131的处理说明,右侧是管理服务器端102的积分处理 部123的处理说明。

携带终端101,Step801,根据上述指定的记忆区域中所存储的ID,生成对 应的二维码模型。此时,密码还未输入,生成的是只有ID信息的模型,判定图 6(a)的第1区域的各格子的白/黑。格子76预置为白。Step802,决定此二维码 模型中央部分显示的图像,可以设为应用程序内预置的广告用的图片,也可以是 用户自设定的图片,也可以从指定Site中自动取得图片。Step803,将Step802 选择的图片组合到Step801生成的二维码模型的中央部分第2区域,并显示。 Step804,显示密码输入区域,即图4(a)的画面。Step805,接收密码输入区域 404的输入值,Step806,基于输入密码,决定二维码的第2区域及格子76的白 /黑,生成模型。Step807,生成的第2区域及格子76的二维码模型全部显示, 即图4(b)的画面。

用户经由店内PC103的二维码扫描器104读取到图4(b)所表示的二维码模 型406。Step811,店内PC103的积分累加受理部131,读取到当前二维码模型的 图像信息。Step812,执行图6所述的再配置处理,从读取到的图像信息中抽出 ID(27bit数据)和密码(10bit数据)。Step813,将抽出的ID及密码发送到管 理服务器端102。

管理服务器端102的积分处理部123,Step821接收数据。Step822参照用 户DB125检查密码输入是否正确。检查结果OK时,将其结果送信到店内PC103 的同时,Step823将此ID对应的积分累加到指定数上。密码不正确时,Step822 将结果发送到店内PC103,不执行积分累加。

店内PC103,Step814接收Check结果,OK时,Step817显示‘积分已累加’ 的消息,处理终了。密码不正确时,Step816显示‘密码不正确’的消息,终了。

如上,只有密码输入正确时才执行积分累加处理。如有他人使用携带终端 101进行积分累加时,密码不明则不能冒充本人。

图3(a)的菜单上选择[3.优惠券使用]后的处理说明如下。图9是优惠券 使用的处理说明的流程图。左侧是携带终端101的应用程序的处理说明,中间是 店内PC103的优惠券受理部132的处理说明,右侧是管理服务器端102的优惠券 处理部124的处理说明。

携带终端101,Step901,显示图5(a)所述的优惠券使用画面501。Step902, 受理画面501的优惠券No输入框(优惠券NO是3位的10进制数)及OK按钮 503的按下操作。Step903,由指定记忆区域存储的自ID生成对应的二维码模型 (第1区域部分)。其次,Step904,基于输入的优惠券NO,生成第2区域及格 子76的模型。Step905,将生成的第2区域及格子76的模型,与自ID对应的二 维码模型组合并显示,即为图5(b)所显示的画面。

用户经由店内PC103的二维码扫描器104读取到图5(b)所表示的二维码模 型506。店内PC103的优惠券受理部132,Step912执行图6所述的再配置处理, 从读取到的二维码模型的图像中抽出ID(27bit数据)和优惠券NO(10bit数据)。 Step913,将抽出的ID和优惠券NO发送到管理服务器端102。

管理服务器端102的优惠券处理部124,Step921接收到ID和优惠券NO, Step922将优惠券No的使用实绩保存到用户DB125内的此ID的对应区域内。 Step923,将确认消息发送到店内PC103。

店内PC103,Step914接收到确认消息后,Step915显示‘优惠券使用实绩 已保存’的消息,处理终了。在确认优惠券使用实绩已登录到DB后,店内将根 据该优惠券实行对应的优惠打折服务。

如上所述,各用户可以将优惠券的使用实绩(何时使用何种优惠券)进行合 计。并据此能够分析该用户的消费习惯等,制定店内的销售策略。

此外,上述实施例的积分累加处理中,用户的积分是在指定值上累加的,实 际上买入的商品费用对应的积分有多种情形,需在店内PC103侧输入累加积分 值,将其累加。

另外,图9是优惠券使用的动作说明,在此动作之前,与图8的Step801~ 807,811~815,821~822同样,用户ID和密码需与用户DB的注册信息的优惠 券使用实绩对照,以防止他人冒用。

上述实施例中,店内PC103侧是从读取到图像中抽出ID和密码(优惠券NO) 的,而图像不变将其传送到管理服务其端,在服务器端抽出ID密码也是可行的。

上述实施例中,数据及校验格是由25bit的数据(0~225-1)表示的,高位 附加的2bit是用来表示模型类型的,成为27bit(0~225×3-1),不止可以通过 此种方式来扩大类型对应范围。比如说,数据及校验格是可以表示0~33554431 范围内的10进制的数值,此数值小数点以上第9位(亿位)上附加表示类型的 1~3,如此也可以扩大用户ID的利用范围。

此外,上述实施例举例说明了图6(a)所示的7×7格子模型的中央3×3部 分(即第2区域),模型总体大小以及第2区域的大小不限于此。一般说来,模 型总体可以是M行×N列(M、N是4以上的整数)的二维码,内部P行×Q列(P、 Q是2≤P<M、2≤Q<N的整数)作为第2区域。第2区域的位置,在模型内部任 意位置均可。比如说,在模型开端处也可。

图10(a)是8×8格子模型的全体构成示意图。1001表示了8×8格子的模型。 4角的格子1、8、57、64是DECODE模式特定格。格子2~7、9~18、23~26、 31~34、39~42、47~56、58~60是数据及校验格。1002,示意了这些数据及 校验格再配置为6×7格子模型的过程。格子9、16、31、42、53是横轴方向的 校验位,格子54~60是纵轴方向的校验位。由于此处未使用格子61,可以用作 横轴或纵轴的bit校验位。格子19~22、27~30、35~38、43~46、62、63是 特定番号显示用格子,用作密码表示。其中格子19~22、27~30、35~38、43~ 46作为16bit数据用来表示密码等项目,格子62、63作为校验位。格子19~22、 27~30、35~38、43~46的部分称为第2区域,其余部分称为第1区域。

图10(a)的模型,数据及校验格可以表示230×3=3,221,225,472范围以内的 数据(3倍的意思,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分别表示3种类型的数据),密码等特定 番号显示用格子可以表示216=65,536范围内的数据(加上校验位)。

图10(b)是9×9格子模型的全体构成示意图。1011表示了8×8格子的模型。 4角的格子1、9、73、81是DECODE模式特定格。格子2~8、10~20、26~29、 35~38、44~47、53~56、62~72、74~78是数据及校验格。1012,示意了这 些数据及校验格再配置为7×7格子模型的过程。格子8、16、29、47、64、71 是横轴方向的校验位,格子72、74~78是纵轴方向的校验位。由于此处未使用 格子79、80,可以用作横轴或纵轴的bit校验位。格子21~25、30~34、39~ 43、48~52、57~61是特定番号显示用格子,用作密码表示。其中格子21~24、 30~33、39~42、48~51作为16bit数据用来表示密码等项目,格子61作为横 轴及纵轴校验位。格子21~25、30~34、39~43、48~52、57~61的部分称为 第2区域,其余部分称为第1区域。

图10(b)的模型,数据及校验格可以表示236×3=206,158,430,208范围以内 的数据(3倍的意思,可参照前述实施例分别表示3种类型的数据),密码等特 定番号显示用格子可以表示216=65,536范围内的数据(加上校验位)。

另外,上述实施例中,应用程序安装处理部121、注册处理部122、积分处 理部123、以及优惠券处理部124都设置于一个管理服务器端102内,也可以将 以上4个处理部分散至于不同的服务器端。比如说,应用程序的下载在其它服务 器端执行亦可。上述实施例中,是以积分累加服务为例来说明的,本发明,也可 以用于使用携带终端来结算等相关的加密系统。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 备、客户端计算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 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 户的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所述第一区域的单元格中,包含用于表示用户ID的单元格,以及用于校验 用户ID的单元格。所述第二区域中的单元格中,包含用于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 的单元格,以及用于校验密码或设定数据的单元格。

所述加密系统在第一区域的编码模式包括顺序编码模式、倒序编码模式、乱 序编码模式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顺序编码模式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 ×(M-Q)个单元格的二维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 编号依次增加;而后,将编号后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由上至下、由左至 右依次填充在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所述倒序编码模式 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M-Q)个单元格的二维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 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编号依次增加;而后,将编号后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 的顺序,由下至上、由右至左依次填充在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 区域中。所述乱序编码模式的编码方法为:将包含(N-P)×(M-Q)个单元格的 二维码的数据按照由上至下、由左至右的顺序编号,所编编号依次增加;而后, 将编号后的数据填充在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填充顺序 为由上至下、由左至右填充,填充的步骤为:获取剩余的所有编号,填充剩余编 号的最小编号;获取剩余的所有编号,填充剩余编号的最大编号;依次循环,直 至所有数据均填充至包含N×M个单元格的二维码中的数据区域中。

一种二维码的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户的 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实施例三

一种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 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 户的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一种二维码的加密系统的加密方法,所述加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将用户的编号ID通过二维码的第一区域表示,将用户的 密码或设定数据通过二维码的第二区域表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实施例四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设置如下方法:

(1)第一模型表示方法,包括指定用户ID的记忆方法,用第一区域中的单 元格表示用户ID的生成方法,在第一区域中设置表示上述用户ID的模式,在第 二区域中用设置指定图像填充;

(2)第二模型表示方法,包括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的第二区域内单元格的 生成方法;二维码的第二区域内设置若干单元格,替换所述指定图像,第二区域 内的单元格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

利用第一区域的一部分单元格表示前述密码或设定数据;在表示密码或设定 数据的第二区域的模型上,增加第二区域内单元格生成方法,并生成所述第一区 域的一部分单元格的模型。上述第二模型表示方法,是将表示输入密码的模型替 换为前述第二区域中指定图像的同时,将第一区域的表达密码的一部分单元格用 来替代第二区域所生成的模型。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 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并将解码出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发送至管理服务 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 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实施例五

一种上述二维码的加密系统,所述加密系统包括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 机、管理服务器;用户终端设备、客户端计算机与管理服务器连接;

所述用户终端设备用于设置如下方法:

(1)第一模型表示方法,包括指定用户ID的记忆方法,用第一区域中的单 元格表示用户ID的生成方法,在第一区域中设置表示上述用户ID的模式,在第 二区域中用设置指定图像填充;

(2)第二模型表示方法,包括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的第二区域内单元格的 生成方法;二维码的第二区域内设置若干单元格,替换所述指定图像,第二区域 内的单元格表示密码或设定数据;

所述客户端计算机接收用户终端设备发送的二维码,并将获取的二维码发送 至管理服务器;并接收管理服务器发送的检验结果;

所述管理服务器通过用户数据库存储各用户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接收 客户端计算机传送的二维码,解码出该二维码对应的ID以及密码或设定数据; 并检验所接收到的ID、密码或设定数据与用户数据库中存储的数据是否一致, 将检验结果传送至客户端计算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出的二维码的加密系统及方法,可在二维码中设置用户 名及密码,提高安全性。使用简单结构的二维码,能够表达在指定用户ID上加 密,并能够对登录到服务器端的ID密码进行核对,保证信息安全防止他人冒用。 此外,用户在输入密码之前,在表示该密码模型的区域内,能够显示任意图像, 例如说可以清晰地显示广告信息或者用户选择的希望显示的图像,能非常方便地 使用二维码。

这里本发明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 施例中。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的变形和改变是可能的,对于那些本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实施例的替换和等效的各种部件是公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 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本质特征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以其它形式、结 构、布置、比例,以及用其它组件、材料和部件来实现。在不脱离本发明范围和 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里所披露的实施例进行其它变形和改变。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