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及探测方法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及探测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及探测方法。由计算机经通讯控制器连接发射控制器和接收控制器,发射控制器经发射电路、大功率电源与发射桥路连接,接收控制器与第N采集单元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串联连接,并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连接。在坝顶铺设多匝的长方形发射线圈,用接收线圈进行接收,接收线圈中采集到核磁共振响应信号即可证明堤坝存在渗漏,数据处理后绘制堤坝含水图确定渗漏位置。利用核磁共振探测坝渗漏隐患,直接测量堤坝内部水含量,更精准的确定坝渗漏位置;最大限度的减少在检测中队堤坝的破坏,不增加新的安全隐患;整个测试完全在坝顶进行,便于检测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8334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吉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110039905.6

  • 申请日2011-02-18

  • 分类号G01M3/04;

  • 代理机构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王立文

  • 地址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26:0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3-3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M3/04 授权公告日:20130807 终止日期:20150218 申请日:2011021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08-07

    授权

    授权

  • 2011-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M3/04 申请日:20110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水利工程的地球物理探测设备,尤其是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实现的堤坝渗漏隐患探测装置及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核磁共振地下水探测方法(Magnetic Resonance Sounding,简称MRS方法)是一种直接地非破坏性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

CN101858991A公开了一种以温度为示踪剂探测的堤坝渗漏通道位置的系统及方法,该发明的系统包括N个温度传感器、信号获取装置、信号融合处理装置、控制系统以及数据终端装置;其中N个温度传感器均匀分布设置在堤坝的坝体内,分别与信号获取装置连接,信号获取装置、信号融合处理装置、控制系统以及数据终端装置一次串接。由控制系统控制网络节点切换,实施温度传感器的循环检测,通过测量钻孔中水的温度来判断堤坝体的温度分布情况,从而实现整个堤坝断面的温度探测。通过采集温度数据,进一步进行处理,绘制等温线图,来完成对堤坝渗漏位置的确定。CN1241718A公开了一种集中电流场的堤坝渗漏检测仪及测量的方法。本发明主要是在水中测量,通过一种特殊的电流场分布来探测堤坝有水一侧的漏水位置。以上发明通过温度探测和电流场探测,完成对堤坝渗漏位置的确定,但都存在不足。如利用温度测量时,为判断坝体的温度分布,就要在坝体上进行多次钻孔,对坝体造成损坏,形成安全隐患。通过电流场检测来确定堤坝渗漏位置,则需要在水中进行测量,在设备防水性设计及具体实施存在一定难度。最重要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是对堤坝渗漏位置间接探测方法,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计算机1经过串口线或网线与通讯控制器连接2,通讯控制器2分别与发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连接,发射控制器3经发射电路5、大功率电源6与发射桥路7连接,发射电路5与发射桥路7连接,配谐电容8经发射桥路7与发射线圈9连接,接收控制器4与第N采集单元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串联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连接。

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的通讯接口电路22通过串口线或者网线与相邻的采集单元中的通讯接口22相连接,通讯接口电路22经同步控制电路23、继电器电路24、谐振电路25、放大器电路26、采集电路27依次与通讯接口电路22连接构成。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a、根据堤坝顶部形状,铺设一个多匝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线圈作为发射线圈9,尽量覆盖全部探测坝顶;

b、在发射线圈9中,等间距铺设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和与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相对应的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

c、用磁力仪获取当地磁场的强度,转化为拉莫尔频率,在计算机1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拉莫尔频率和发射线圈的电感特性,计算发射桥路7的配谐电容8的大小;

d、根据堤坝高度,在计算机1中设置多个发射脉冲距。发射脉冲距是发射电流和发射时间的乘积,在通常情况下,发射时间是固定的,发射电流越大,探测深度越大,设置从大到小的激发脉冲距可以实现对坝基从下到上的分层探测;

e、依照设置的发射脉冲距,设置大功率电源6的电压值,在发射线圈9中产生大功率的交变电流,发射时间通常设置为40ms;

f、发射完成后,经过一段死区时间,接收控制器4向采集单元16~21发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信号后,将采集数据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测工作;

g、为了降低噪声,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多次重复步骤e和步骤f,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处理,直至全部探测工作完成;

h、将采集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后绘出堤坝坝基函数图,确定渗漏点的位置,完成堤坝渗漏隐患的探测。

有益效果:

用核磁共振技术对堤坝渗漏隐患探测。实现了对堤坝渗漏位置的直接测量,提高了坝渗漏隐患探测的精度,并且在坝顶平铺设备进行测量减少了对坝体的损坏,降低了堤坝破坏,提高了探测操作效率,增强了探测可实施性。

附图及附图说明

图1是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的结构框图

图2是附图1中采集单元的结构框图

1计算机,2通讯控制器,3发射控制器,4接收控制器,5发射电路,6大功率电源,7发射桥路,8配谐电容,9发射线圈,22通讯接口电路,23同步控制电路,24继电器电路,25谐振电路,26放大器电路,27采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计算机1经过串口线或网线与通讯控制器连接2,通讯控制器2分别与发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连接,发射控制器3经发射电路5、大功率电源6与发射桥路7连接,发射电路5与发射桥路7连接,配谐电容8经发射桥路7与发射线圈9连接,接收控制器4与第N采集单元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串联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连接。

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的通讯接口电路22通过串口线或者网线与相邻的采集单元中的通讯接口22相连接,通讯接口电路22经同步控制电路23、继电器电路24、谐振电路25、放大器电路26、采集电路27依次与通讯接口电路22连接构成。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a、根据堤坝顶部形状,铺设一个多匝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大线圈作为发射线圈9,尽量覆盖全部探测坝顶;

b、在发射线圈9中,等间距铺设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和与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相对应的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

c、用磁力仪获取当地磁场的强度,转化为拉莫尔频率,在计算机1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拉莫尔频率和发射线圈的电感特性,计算发射桥路7的配谐电容8的大小;

d、根据堤坝高度,在计算机1中设置多个发射脉冲距。发射脉冲距是发射电流和发射时间的乘积,在通常情况下,发射时间是固定的,发射电流越大,探测深度越大,设置从大到小激发脉冲距可以实现对坝基从下到上的分层探测;

e、依照设置的发射脉冲距,设置大功率电源6的电压值,在发射线圈9中产生大功率的交变电流,发射时间通常设置为40ms;

f、发射完成后,经过一段死区时间,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单元~N采集单元发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信号后,将采集数据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测工作;

g、为了降低噪声,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多次重复步骤e和步骤f,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处理,直至全部探测工作完成;

h、将采集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后绘出堤坝坝基函数图,确定渗漏点位置,完成堤坝渗漏隐患的探测。

实施例1

计算机1经过串口线或网线与通讯控制器连接2,通讯控制器2分别与发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连接,发射控制器3经发射电路5、大功率电源6与发射桥路7连接,发射电路5与发射桥路7连接,配谐电容8经发射桥路7与发射线圈9连接,接收控制器4与第N采集单元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串联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连接。

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的通讯接口电路22通过串口线或者网线与相邻的采集单元中的通讯接口22相连接,通讯接口电路22经同步控制电路23、继电器电路24、谐振电路25、放大器电路26、采集电路27依次与通讯接口电路22连接构成。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a、根据堤坝顶部形状和坝长,铺设一个多匝长方形的大线圈作为发射线圈9,发射线圈9尽可能覆盖全部探测坝顶;

b、在发射线圈9中,等间距铺设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和与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相对应的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

c、用磁力仪获取当地磁场的强度,转化为拉莫尔频率,在计算机1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拉莫尔频率和发射线圈的电感特性,计算发射桥路7的配谐电容8的大小;

d、根据堤坝高度,在计算机1中设置多个发射脉冲距。发射脉冲距是发射电流和发射时间的乘积,在通常情况下,发射时间是固定的,发射电流越大,探测深度越大,设置从大到小激发脉冲距可以实现对坝基从下到上的分层探测;

e、依照设置的发射脉冲距,设置大功率电源6的电压值,在发射线圈9中产生大功率的交变电流,发射时间通常设置为40ms;

f、发射完成后,经过一段死区时间,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单元~N采集单元发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信号后,将采集数据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测工作;

g、为了降低噪声,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多次重复步骤e和步骤f,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处理,直至全部探测工作完成;

h、将采集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后绘出堤坝坝基函数图,确定渗漏点位置,完成堤坝渗漏隐患的探测。

实施例2

计算机1经过串口线或网线与通讯控制器连接2,通讯控制器2分别与发射控制器3、接收控制器4连接,发射控制器3经发射电路5、大功率电源6与发射桥路7连接,发射电路5与发射桥路7连接,配谐电容8经发射桥路7与发射线圈9连接,接收控制器4与第N采集单元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串联连接,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与其相对应的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连接。

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的通讯接口电路22通过串口线或者网线与相邻的采集单元中的通讯接口22相连接,通讯接口电路22经同步控制电路23、继电器电路24、谐振电路25、放大器电路26、采集电路27依次与通讯接口电路22连接构成。

核磁共振堤坝渗漏隐患探测仪的探测方法,包括以下顺序和步骤:

a、根据堤坝顶部形状或坝长,铺设一个多匝正方形的大线圈作为发射线圈9,尽量覆盖全部探测坝顶;

b、在发射线圈9中,等间距铺设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和与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相对应的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

c、用磁力仪获取当地磁场的强度,转化为拉莫尔频率,在计算机1中进行相应的设置,根据拉莫尔频率和发射线圈的电感特性,计算发射桥路7的配谐电容8的大小;

d、根据堤坝高度,在计算机1中设置多个发射脉冲距。发射脉冲距是发射电流和发射时间的乘积,在通常情况下,发射时间是固定的,发射电流越大,探测深度越大,设置从大到小激发脉冲距可以实现对坝基从下到上的分层探测;

e、依照设置的发射脉冲距,设置大功率电源6的电压值,在发射线圈9中产生大功率的交变电流,发射时间通常设置为40ms;

f、发射完成后,经过一段死区时间,接收控制器4向第一采采集单元~N采集单元发射同步采集命令,第一采集单元~第N采集单元采集完第一接收线圈~第N接收线圈信号后,将采集数据返回至接收控制器4,完成一次探测工作;

g、为了降低噪声,提高接收信号的信噪比,多次重复步骤e和步骤f,将采集到的数据分别进行叠加处理,直至全部探测工作完成;

h、将采集数据进行反演解释后绘出堤坝坝基函数图,确定渗漏点位置,完成堤坝渗漏隐患的探测。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