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

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防风22.7-27.8%、白芷22.7-27.8%、全蝎17.1-20.8%、僵蚕17.1-20.8%、蜈蚣7.6-9.3%、巴豆2.8-3.5%,其中各中药原料组分含量百分数之和等于100%;该中药散剂祛风散寒,通络止痉,对症性强,显效快,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好,治愈率85%,有效率100%;组方简单,取材容易,治疗成本低廉。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789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郭效德;

    申请/专利号CN201110105417.0

  • 发明设计人 郭效德;郇凤霞;蔺波;

    申请日2011-04-27

  • 分类号A61K36/9068;A61K36/47;A61K9/14;A61K9/06;A61P25/02;A61K35/64;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71114 山东省莱芜市文化南路19号莱芜市人民医院市中分院针灸理疗科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17:3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06-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9068 授权公告日:20121212 终止日期:20130427 申请日:201104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2-12

    授权

    授权

  • 2011-11-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1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9-1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

背景技术

面瘫,医学上称面神经麻痹或称面神经炎,俗称“吊线风”,面瘫是一种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它不受年龄性别限制,具有突发性、反复性、顽固性三大特点。据卫生部统计,每200人中就有一位面部神经疾病患者,我国每年大约有65万新发病例,发病率高达4.26%。面瘫的临床表现为:多数病人往往于清晨洗脸、漱口时突然发现一侧面颊动作不灵、嘴巴歪斜。病侧面部表情肌完全瘫痪者,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露齿时口角向健侧偏歪。病侧不能作皱额、蹙眉、闭目、鼓气和噘嘴等动作。鼓腮和吹口哨时,因患侧口唇不能闭合而漏气。进食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间隙内,并常有口水自该侧淌下,由于泪点随下睑内翻,使泪液不能按正常引流而外溢。西医认为:面瘫是病毒感染所致,治疗方法是让患者口服一些激素类药物或辅助肌肉注射药物,这些药物对人体的副作用较大;中医则认为:面瘫是由风邪入中面部,痰浊阻滞经络所致,面瘫分为风寒袭络型和风热袭络型,风寒袭络型面瘫发病率高,占面瘫发病总人数的90%以上,治疗方法是:口服活血化瘀、疏经通络的中药,这些中药副作用小,但药物不能直接作用于病灶,治疗时间较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治疗效果最佳,目前,也有一些外用中药散剂或膏剂,但这些外用中药都没顾及辨证施治的中医原理,不管是风寒袭络型面瘫还是风热袭络型面瘫,都用同样的中药组方,这些外用中药的弊端是:对症性不强,治疗效果差,治愈率低,甚至有时还会给不对症的患者带来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在于提供一种对症性强,显效快,治疗时间短,治愈率高,且组方简单,取材容易,治疗成本低廉的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防风22.7-27.8%、白芷22.7-27.8%、全蝎17.1-20.8%、僵蚕17.1-20.8%、蜈蚣7.6-9.3%、巴豆2.8-3.5%,其中各中药原料组分含量百分数之和等于100%。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由以下步骤制作:一、按防风22.7-27.8%、白芷22.7-27.8%、全蝎17.1-20.8%、僵蚕17.1-20.8%、蜈蚣7.6-9.3%、巴豆2.8-3.5%的比例称取各种中药原料,将称好的各种中药原料放入烘盘混合,将盛有中药组合原料的烘盘放入干燥箱,在60-65℃的温度下烘24小时;二、将烘干的中药组合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过120目筛的细粉;三、将中药细粉称量装纸袋,每袋47.5g,中药细粉装入纸袋后密封,即为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四、将外敷中药散剂放入冰箱2-4℃储存,使用时用鲜姜汁调成糊状。

如上所述的调制该外敷中药散剂的鲜姜汁由以下步骤制作:一、选新鲜姜称量,将称好的鲜姜用干净水洗去上面的泥沙,晾鲜姜上的洗涤水;二、按100克鲜姜加7克异维生素C钠的比例称取异维生素C钠,放入烧杯加蒸馏水溶解;三、向晾去洗涤水的干净鲜姜上喷洒异维生素C钠溶液预浸,预浸2小时后加入果汁机榨汁,三、按每100ml鲜姜汁加入0.3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比例称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入鲜姜汁搅拌均匀,装入200ml的干净塑料瓶压盖,将盛放鲜姜汁的塑料瓶放入冰箱2-4℃储存。

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的使用方法:

使用时从冰箱里取出该外敷中药散剂,打开纸包,倒入小盘,用鲜姜汁调成糊状,分摊于患者阳白穴和下关穴,涂药厚度为2-5mm,待药糊表皮稍干时,再向上洒鲜姜汁,洒至以姜汁不流淌为止,然后用消过毒的纱布把药盖住,再用胶布固定住,外敷8-11小时后,除去涂在患者面部的药糊渣,若局部起泡肿胀,仅用紫药水涂搽,不需要做其他处理,七日后未愈,再敷一剂。

禁忌:敷药期间避风寒,孕妇禁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对症性强,显效快,治疗时间短,治疗效果好,治愈率85%,有效率100%;且组方简单,取材容易,治疗成本低廉。

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的药理为:

防风、白芷祛风散寒,通络止痉;全蝎、僵蚕、蜈蚣祛风通络止痉,巴豆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喉,蚀疮;生姜疏表散寒,除痰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组方具有抗炎、抗过敏、镇静、解痉、抗惊厥、祛风湿、止痛的作用。

其组方中的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

白芷:辛,温。入肺、脾、胃经。具有解热、镇痛、抗炎、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的作用。

全蝎:性味与归经:辛、平;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头疼,疮疡,瘰疬。

蜈蚣:辛、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熄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中风口半身不遂,风湿顽痹,偏头疼,疮疡,瘰疬,蛇虫伤咬伤。

僵蚕:咸、辛,平、归肝、肺经胃经。具有熄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用于肝风夹痰,惊痫抽搐,小儿急惊,破伤风,中风口风热头疼,目赤咽痛,风疹瘙痒,发颐痄腮。

巴豆: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外用蚀疮,用于治疗恶疮疥癣,疣痣。

鲜姜:有温暖、发汗、解毒的作用。

临床资料分析

一、诊断依据

根据1998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中医药病症诊疗常规》风寒袭络型面瘫标准制定:

1、常有受寒史,起病急,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眼睛不能闭合,口角歪斜。

2、一侧不能作闭眼、鼓腮、露齿等动作。

3、舌淡红,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弦。

4、肌电图表现异常。

二、疗效标准

根据1998年山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中医药病症诊疗常规》面瘫制定:

1、治愈、闭眼好,额纹及两侧鼻唇沟对称,鼓腮、露齿无障碍。

2、好转:额纹及鼻唇沟基本对称,闭眼及露齿轻度障碍。

3、未愈:额纹及鼻唇沟明显不对称,闭眼及露齿严重障碍。

三、疗效结果分析

自2008-2010年,共确诊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60例,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71岁。男性患者38例,女性22例;采用该中药外敷散剂治疗,经一至三次外敷,治愈51例,治愈率85%,好转9例,好转率15%,有效率100%。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按防风25.3%、白芷25.3%、全蝎18.9%、僵蚕18.9%、蜈蚣8.4%、巴豆3.2%的比例制作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1000克。

称取防风253克、白芷253克、全蝎189克、僵蚕189克、蜈蚣84克、巴豆32克;将称好的各种中药原料,放入烘盘混合,将盛有中药组合原料的烘盘放入干燥箱,在60-65℃的温度下烘24小时;将烘干的中药组合原料用粉碎机粉碎成过120目筛的细粉;将中药细粉称量装纸袋,每袋47.5g,中药细粉装入纸袋后密封,即为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将外敷中药散剂放入冰箱2-4℃储存备用,使用时用鲜姜汁调成糊状。

选新鲜姜称3000克,用干净水洗去上面的泥沙,晾去鲜姜上的洗涤水;按100克鲜姜加7克异维生素C钠的比例称取异维生素C钠,放入烧杯加蒸馏水溶解;向晾去洗涤水的干净鲜姜上喷洒异维生素C钠溶液预浸,预浸2小时后加入果汁机榨汁,按每100ml鲜姜汁加入0.3g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比例称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加入鲜姜汁搅拌均匀,装入200ml的干净塑料瓶压盖,将盛放鲜姜汁的塑料瓶放入冰箱2-4℃储存备用。

用该外敷中药散剂治疗风寒型面瘫患者20例,其中治愈19例,治愈率为95%;好转1例,好转率5%;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何新名,男,30岁,莱芜市毛巾厂工人,2009年7月4日因左口眼歪斜1天来我院就诊,诊时见患者左口、眼歪斜,微恶风,鼻塞,无发热;左眼瞼不能闭合,额纹消失,左鼻唇沟浅,左口角下垂,不能鼓腮,其余神经反射正常;舌淡红,脉浮紧;经询问,患者病前有吹风扇受凉史,二便调。检查:心肺正常。诊断为风寒袭络型面瘫,用该外敷中药散剂治疗,用一剂痊愈。

实施例2

按防风22.5%、白芷27.5%、全蝎17.5%、僵蚕20.5%、蜈蚣9.0%、巴豆3.0%的比例制作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1000克。

称取防风225克、白芷275克、全蝎175克、僵蚕205克、蜈蚣90克、巴豆30克;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用该外用中药散剂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20例,其中治愈17例,治愈率为85%;好转3例,好转率15%;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吴修磊,男,18岁,莱芜市莱城区待业学生。

2008年12月10日来我院初诊,据患者讲,症发已一周,初感受风寒后,微觉头痛,病至三日,晨起洗漱时感到左侧麻木,有蚁行感,继而口角向右侧歪斜,左侧口角流涎,病侧闭眼、露齿、鼓腮漏气,脉弦细,诊断为风寒袭络型面瘫。用该中药散剂治疗,连用二剂痊愈。

实施例3

按防风27.0%、白芷23.5%、全蝎20.5%、僵蚕17.5%、蜈蚣8.5%、巴豆3.0%的比例制作该一种治疗风寒袭络型面瘫的外敷中药散剂1000克。

称取防风270克、白芷235克、全蝎205克、僵蚕175克、蜈蚣85克、巴豆30克;制作方法同实施例1。

用该外敷中药散剂治疗风寒型面瘫患者20例,其中治愈15例,治愈率为75%;好转5例,好转率25%;有效率100%。

典型病例

患者王秀红,女,43岁,莱芜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机关干部,患者一个月前受风寒致右侧面神经麻痹,曾就诊于多家医院,口服西药、针灸,中药贴敷无效,后经朋友介绍于2010年6月2日来我院就诊,见患者右侧面肌板滞,额纹消失,右口角下挂,舌红欠润,脉弦细,诊断为风寒袭络型面瘫,用该中药散剂治疗,连用三剂痊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