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重物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及储存和运输系统

用于重物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及储存和运输系统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由起重系统搬运的重物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该支承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基本上水平延伸的用于重物的支承件和至少两个相互面对面地在侧面安装在此支承件上的、基本上竖直延伸的侧壁。侧壁在上侧具有支承面,而在下侧具有与该支承面相对应的安放面,以确保支承装置的可堆放性,侧壁在外侧配备有用于起重系统支承臂的接纳部。此外,侧壁至少在上侧具有对中斜面,以便确保利用自动对中效应简单、精确地叠垒堆放。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16141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8-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195228.2

  • 发明设计人 V·梅尔;

    申请日2010-05-31

  • 分类号B65G1/06;

  • 代理机构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吴鹏

  • 地址 德国阿赫恩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3:04: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4-13

    授权

    授权

  • 2013-02-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5G1/06 申请日:201005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8-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由起重系统搬运的重物/重的载荷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0前序部分所述的具有这种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

背景技术

采用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便用起重系统不仅运输重物,而且特别是还通过将多个这种支承装置上下叠垒地堆放来节省空间地储存重物。这借助于起重系统的支承臂来进行,所述支承臂例如固定在一起重横梁上,该起重横梁本身可由商业上通用的起重机水平和竖直地移动。这种支承臂可抓住以及最终提升和水平及竖直移动可堆放的支承装置。

所述类型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基本上水平延伸的支承件和至少两个相互面对面地在侧向安装在该水平支承件上的、基本上竖直延伸的侧壁,重物放在该水平支承件上。水平延伸的支承件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可以是型材杆或梁,但也可由托盘、盒子或其他容器,如栅格箱、板条箱等组成。为了(具有)可堆放性,在侧面安装在该水平延伸的支承件上的侧壁在上侧配备有支承面而在下侧配备有安放面,所述侧壁在支承件是梁或支承板的情况下与该支承件一起形成U形,所述安放面与所述支承面相对应并可放在所述支承面上。侧壁在外侧配备有用于起重系统支承臂的接纳部,使得可由支承臂抓住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侧壁并将其提升。

所述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除了多个上述类型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外还包括一用于提升、运送和放下或堆放所述支承装置的起重系统。

一种所述类型的系统适于例如储存长条形物品,该长条形物品可根据需要从仓库中被取出,并例如用锯床进行加工,接着作为剩料被重新存入仓库。这种仓库由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堆垛构成,通过抓住相应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并在叠垒堆放的支承装置的、有可能位于该相应的支承装置和加工位置之间的堆垛的上方将该相应的支承装置提升过去来取出某一长条形物品。

当然,这种借助于可堆放的支承装置构成的仓库以灵活的重新堆放灵活性为前提,因为所需要的货物大多并不储存在一个堆垛的最上面的支承装置中,而是在位于堆垛很下面的支承装置中。因此在能提起所需的支承装置并将其运走之前首先必须拿走堆放在所要寻找的支承装置上面的支承装置并重新堆放。

但是正是在经常重新堆放的情况下在放下支承装置时可能出现小的误差,这些误差绝对还位于起重系统运动的预先给定的公差/允许误差之内,但会逐步加强并导致叠垒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在该公差之外的偏移(量)。这种偏移(量)可能导致运行故障。相反,下述例外情况——即在由多个支承装置组成的堆垛中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制造公差造成整个堆垛的一定的、不严重的倾斜——却是正常情况,从而对于起重系统的控制而言,很难直至不可能在已倾斜的堆垛上再多放一个支承装置,因为视倾斜位置而定,堆垛最上面的支承装置可能位于起重系统的运动公差之外。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及一种具有这种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用所述系统提高在提起或放下时的运行安全性。

所述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0特征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来实现。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优选方案在权利要求2至9中给出;所述系统适宜的改进方案在权利要求11和12中。

也就是说,按照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特征在于,其侧壁至少在上侧具有对中斜面/定位斜面,以确保精确的叠垒堆放。侧壁的上侧对中斜面使得如果起重系统离其准确位置只有几毫米或几厘米偏差的话,要放在另一个支承装置上的支承装置的侧壁的安放面能被精确地放在位于下面的支承装置的侧壁的支承面上。因为位于上面的支承装置的安放面沿本发明的对中斜面滑动并最终精确地放在位于下面的支承装置的支承面上。即使当起重系统在定位方面具有几毫米的系统误差时,在多个支承装置叠垒堆放、特别是反复地重新堆放时,此误差不叠加,因为此误差在每次堆放过程中都被自动地补偿。特别有利的是,起重系统不用专门与所述支承装置相协调,而是基本上由本来就已存在的、用于不同目的的起重机组成,在所述起重机上悬挂有一带有相应支承臂的起重横梁以提升本发明的支承装置。这种可普遍获得的起重机的特点是具有对于本发明的目的可以是极限值的定位精度。

对中斜面适宜于这样定向,使得该对中斜面确保支承装置在水平延伸的支承件的纵向上以及在与该水平延伸的支承件的纵向垂直的方向上精确取向/对准,亦即覆盖位于水平面内的两个方向,所述两个方向适宜于相互正交,但不必一定要正交。在最简单的情况下,所述两个方向涉及两种对中斜面,它们沿纵向和横向定向,由此可以补偿在水平面内的任何定位偏差。

对中斜面优选相对于铅垂线平均向外倾斜20°至45°角,其中所述对中斜面有利地不是被做成斜面的平面,而是凸起的或柱形弯曲的面。

按照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侧壁特别做成使得所述侧壁在其水平投影面内具有凹部以用于起重系统的支承臂。这些支承臂便可以或多或少地完全在侧壁基面的包络线内竖直运动,使得由本发明支承装置组成的两个堆垛可以定位成相互非常接近,因为在这两个堆垛之间不必或几乎不必留出用于起重系统支承臂的净空/余隙。

按照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可以做成堆垛框,其中水平延伸的支承件包括至少一个梁,侧壁可安装在所述梁的端面上并与所述梁一起构成一U形。特别是在本发明支承装置的这种结构中有利的是,侧壁分别为起重系统的每个支承臂具有两个接纳部,因为如果支承臂仅在一个固定点上接合在每个侧壁上,则堆垛框可能会绕支承臂固定点的连接轴线摆动,这在堆放时当然是不利的。

倘若本发明的支承装置做成堆垛框,那么如果侧壁主要由两个竖直延伸的型材杆连同装在上侧的、指向位于所述型材杆之间的中间空隙中的、用于起重系统支承臂的接纳部构成的话,所述堆垛框在结构简单性和容易保持的尺寸稳定性方面是有利的。本发明的对中斜面便做成一板件中的弯曲部,该板件在上侧装在型材杆上并将型材杆相互连接在一起。

可选地,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也可做成托盘、盒子或容器。这里对于本发明而言重要的仅是,在侧面安装有用于接纳起重系统支承臂的侧壁,所述侧壁具有按照本发明的在上侧的对中斜面。

本发明还包括一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该系统除了多个按照本发明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外还包括一起重系统。按照本发明,在所述系统的范围/框架内设置有底面对中元件,所述底面对中元件在那些要摆放支承装置堆垛的位置上安装在一储存场地的底面上。这确保,当起重系统具有定位公差时,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最下面的一个同样也能自动精确地放在其位置上。如果这种系统在运行时必须多次重新堆放的话,这同样是特别重要的。

在本发明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的范围内,起重系统优选包括至少一个起重横梁,该起重横梁悬挂在起重机上并具有至少一对用于接收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支承臂。这些支承臂的长度优选与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高度的一倍或几倍相当。在后一种情况下,起重横梁不仅能分别从支承装置的堆垛上提起所述堆垛的最上面一个支承装置,而且能抓住例如从上面数第四个支承装置并将它和堆在它上面的三个支承装置一起提起。很明显,这大大加快了重新堆放(的速度)或取出一在堆垛中摆放得比较下面的支承装置(的速度)。

附图说明

由以下对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的说明得到本发明其他有利的设计方案和改进形式,附图示出:

图1示出按照本发明设计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中的系统的一部分;

图3示出作为图1中系统一部分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正视图;

图4示出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两个堆垛的透视图;

图5示出本发明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6示出图5中系统的正视图;

图7示出底面对中元件的透视图;

图8a、8b示出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一个堆垛在摆放在底面对中元件上时的情形;

图9示出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10a、10b示出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又一种实施例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以透视图示意示出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这里是金属杆1——的系统包括一带有两对支承臂3的起重横梁2以及总共六个可堆放的支承装置,这里这些支承装置做成堆垛框4。起重横梁2可以悬挂在一(这里未画出的)龙门起重机的起重链的吊挂部件5上,并由该龙门起重机竖直或水平移动。金属杆1分别储存在两个相互隔开一定距离的堆垛框4内。起重横梁2可抓住和提起所示三对堆垛框4中的任意一对。如果如图所示抓住最下面的一对堆垛框,那么连同这对堆垛框一起可同时提起并根据需要运走由三对堆垛框组成的整个堆垛。堆垛框4在每个端面上为每个支承臂3分别配备有两个接纳部6,从而使支承臂3可以这样从下面抓住堆垛框4,使得被抓住的堆垛框不会围绕两个支承臂3的连线摆动。也就是说能以非常精确和刚性地进行引导的方式取下和放上堆垛框4。在本实施例中金属杆1具有一约6米的料长;一对堆垛框的堆垛框之间的距离为约3.4米,堆垛框4的可利用的宽度为约1米。根据结构的不同,堆垛框4的可利用的高度一般在200至800毫米之间,因此多层金属杆1也可储存在堆垛框4内和在必要时进行运输。

图2以类似的透视图示出图1中的系统,但是不带起重横梁2。这里可以清楚看出各个堆垛框4的结构。堆垛框4包括作为用于重物的水平延伸的支承件的两根水平延伸的型材杆7以及两个相互面对面地在侧面安装在型材杆7上的竖直延伸的侧壁8。侧壁8与型材杆7一起构成一U形的堆垛框,其中侧壁8本身分别由三个成U形地相互焊接在一起的型材杆和一块在上面连接该侧面型材杆的板件9组成。此外,板件9带有用于起重横梁2的支承臂3的两个接纳部6。通过侧壁8的所述结构,在该侧壁8的在基面上的投影内在侧面型材杆之间或两个接纳部6之间得到一净空,起重横梁2的支承臂3可在不需要除堆垛框4之外的重要的额外的结构空间的情况下进入所述净空中。

如图2所示,叠垒堆放的堆垛框4内的最小的偏移便已造成整个堆垛沿金属杆1的纵向(沿“F”方向)或横向于此方向(沿“E”方向)的倾斜。这种倾斜导致不稳定性,有时甚至妨碍堆垛框4的自动操作,因此必须避免这种倾斜。这个问题通过本发明来解决。

图3示出按照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在图3中以正视图示出堆垛框4。在这个视图中可以看到作为水平支承件的型材杆7以及两个侧壁8的两个侧面的型材杆10。安装在各对侧壁型材杆10之间的板件9突出于侧壁型材杆10的上方,并用于即使当起重系统不精确地或者带有系统误差地工作时也能借助一形成对中斜面11的上侧的折边/棱边倒角使两个堆垛框4位置精确地叠放在一起。对中斜面11可以自动补偿高达80mm的横向偏移(量)。侧壁型材杆10具有上侧支承面12。水平支承件的在端侧起安放面13的作用的型材杆7可安放在该支承面12上。

图4以透视图示出在端侧并排设置的、由堆垛框4组成的两个堆垛。这里令人注意的是,两个堆垛之间的距离A有利地很小。这通过各个堆垛框4的侧壁8的构造来确保,因为两个在侧面的型材杆10分别在上侧仅通过向内缩进的板件9而在下侧通过对中板/定位板14相连接。因此起重系统的支承臂可以非常轻松地在相应两个接纳部6之间向下行驶,其中在向基面上的投影内看,支承臂在堆垛框4的一凹部内运动。因此支承臂3在堆垛框4的基面外面几乎不需要结构空间,因而堆垛框4可以用小的间距A并排放置。

在图4中还可以看到,板件9在上侧向外折边,因此具有对中斜面11。这些对中斜面11与设置在下侧的对中板14相对应,从而进一步扩大了校正距离。为了确保不仅仅在一个空间方向上位置精确地取向,用于支承臂3的接纳部6同样配备有对中斜面15。在需要时所述对中斜面15对型材杆7进行引导,以确保在第二个水平空间方向上堆垛框4也相互位置精确地对准。

在图4中以局部视图示出的系统除堆垛框4以外还包括底面对中元件16,所述底面对中元件16固定地设置在底面上。这确保,即使起重横梁2由一不精确地工作的起重机操作,最下面的堆垛框4也被位置精确地摆放。底面对中元件16也在两个空间方向上起作用,以便确保在水平(面内的)方向上的精确的总体取向/对准。

图5示出本发明的用于储存和运输重物的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特别是采用另一种结构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这里它是用于长条形物品等的叠垒堆放的盒子17,所述盒子侧面是封闭的。这些盒子17具有分别分布在其纵向长度上的三个按本发明设计的侧壁8。这些侧壁8不仅具有用于起重横梁2的支承臂3的接纳部6,还分别具有一板件9,所述板件9在上部向外折边并由此形成对中斜面11。此外,这里接纳部6也配备有对中斜面15,因此在任何时候盒子17都能位置精确地摆放在另一盒子上,并在存在底面对中元件16的情况下也能确保位置精确地摆放在底面上。

图6以正视图示出图5中的系统。由此可以清楚看到,它是做成盒子17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两个并排放置的堆垛。既可以很好看到各个盒子17的对中斜面11,也可以看到用于使两个盒堆之间具有精确间距的底面对中元件16。如上所述,起重横梁2的支承臂3可在两个侧壁型材杆10之间没入侧壁8的基面的包络线中,使得为了一起抓住并提起最上面的那个、最上面两个或最上面三个盒子17,在所示布局中支承臂3只需再下降一些。用于支承臂3的净空不需要大于两个堆垛之间的给定距离A。

图7再次以透视图示出一按照本发明优选存在的底面对中元件16,其中一个图示出位于边缘侧的(底面对中元件的)结构(16a),一个图示出位于中间的(底面对中元件的)结构(16b)。对中斜面11分别通过焊接成屋顶形的板构成,并且如图8a、8b所示,它们非常有效地工作。

图8a示出一要摆放在底面上的、包括两个堆垛框4、4’的堆垛的正视图。由于在起重机控制系统内的例如系统误差,形成如图8a所示的状态:堆垛框4不是精确地摆放在应该摆放的地方。现在底面对中元件16起作用,它们对型材杆7和连同型材杆7一起对整个堆垛框4沿对中斜面11进行引导,直至堆垛框精确地位于其位置上(如图8b所示)。

图9示出可堆放的支承装置/运输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其中该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由两个通过一杆件结构18相互固定连接的堆垛框4′、4″组成。因此总体上形成一托盘,该托盘包括四个带有接纳部6和对中斜面11的侧壁8。

最后,图10a、10b示出按本发明设计的可堆放的支承装置的又一种实施例。这里它是一带有显著加长的侧壁8的、用于卷材19的支承装置,以便能够接纳整个卷材19。侧壁8各自双重地存在,所示支承装置又可理解成是两个相互固定连接的堆垛框4′、4″。所述连接借助于一也接纳卷材19(图10b)的框架20来确保。这里侧壁型材杆10的上棱边构成支承面12,而型材杆7构成安放面13,所述安放面13放在侧壁型材杆10的支承面12上。为使这种安放精确对准,侧壁8又配备有一板件9和一成形在该板件上的对中斜面11。其工作由于设置在下侧的对中板14而变得容易。为了进一步地位置精确地进行校正,用于起重系统的支承臂3的接纳部6又在外侧被做成斜面,由此形成已经介绍过的对中斜面15。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