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的机械装置、路面输送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机床的工件支座

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的机械装置、路面输送装置和方法以及用于机床的工件支座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的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包括工件支座(4)和地面输送装置(7),该地面输送装置具有细长的工件支承元件(15)和底侧的行走机构。为了使工件支座(4)与地面输送装置(7)之间的工件传送变得容易,所述工件支承元件(15)可布置在工件支座(4)上的多个不同的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中。此外涉及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5)的地面输送装置(7)、工件支座(4)和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877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3-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43405.X

  • 发明设计人 E·瓦尔;N·格鲁尔;

    申请日2010-07-30

  • 分类号B66F9/06(20060101);B66F9/12(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侯鸣慧

  • 地址 德国迪琴根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52:1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6-03

    授权

    授权

  • 2012-04-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66F9/06 申请日:2010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3-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尤其用于搬运板状工件、优选板材的机械装置,该机械装置具有工件支座和地面输送装置,工件可支承在该工件支座上,借助该地面输送装置可将工件搁放在该工件支座上和/或将工件从该工件支座去除,其中,所述地面输送装置包括细长的工件支承元件,工件可支承在这些工件支承元件上,并且在所述地面输送装置底侧设有行走机构,所述地面输送装置可借助该行走机构相对于所述工件支座行进。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的路面输送装置、一种用于机床的工件支座以及一种用于搬运机床的工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现代的板件加工中,各式各样的搬运装置被用于带有待加工板材的工件支座的装载和卸载,例如激光加工机的工件台。为此,通常使用复杂的具有各种类型的夹紧和抓持系统的起重机或机器人设备,用于在搬运过程中固定板材。这种抓持系统的一个例子是具有很多真空抽吸装置的抽吸框架,这些真空抽吸装置从上方贴放在待输送的板材上并且借助负压固定在该板材上。

起重机或机器人系统形式的所述自动化设备的缺点是与此相关的、很高的投资成本。此外,起重机或机器人设备,即使行的话,也只能以显著的耗费使用在变换的工作位置上。

DE29609891U1公开了开头所述类型的用于装载和卸载机床的工件的装置。为了能灵活地在各种机床或工作位置上使用,那里所述的搬运装置在底侧具有一个可行进的支架。此外,设有具有两个细长的工件支承元件的叉状工件接收装置,用于在工件输送过程中支承工件。该工件叉可借助摆动臂相对于地面输送装置的基体运动。为了将支承在工件叉上的工件搁放到机床中,该叉借助可水平摆动的摆动臂定位,同时放下该工件。

发明内容

从由DE29609891U1公开的现有技术出发,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搬运工件的机械装置、一种地面输送装置、一种工件支座以及一种用于搬运工件的方法,它们在高柔性的情况下同时保证了工件容易被搁放到工件支座上或者工件容易被从工件支座去除。

所述任务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机械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5的地面输送装置、根据权利要求19的工件支座以及通过根据权利要求20的方法解决。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地面输送装置的多个工件支承元件可以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多个不同的中间空间中,这些中间空间由至少一个细长的工件支座元件侧向地限界(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

一般而言,工件支承元件为此在其宽度和其高度方面甚至在其相互的间距方面与工件支座上的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的构型协调一致。

根据本发明将工件支承元件构造成与工件支座协调一致,由此保证工件支承元件在工件传送的过程中不会与工件支座发生意外碰撞。工件支承元件相对于工件支座的运动可相对简单地被控制以取走或搁放工件,因为工件支承元件仅须在工件支座的中间空间中运动,例如能够以简单方式在工件支座的中间空间中下降。

根据本发明的地面输送装置尤其以高灵活性为特点,因为它可借助底侧的行走机构自由地,即由操作者控制地且不沿着预设的导轨或类似部件地向着工件支座或者从工件支座远离地行进。

此外,在根据本发明的工件支座的情况下,由于辅助导入装置而获得简化的搬运,该辅助导入装置将地面输送装置相对于工件支座引导到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可以转交或接收工件,而不需要例如使工件支承元件穿插到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中。

根据本发明的方案的另一优点是:减小了在搬运过程中由于传统的夹钳或真空抽吸装置形式的抓持装置而出现的工件被损坏的危险(例如变形或对其表面的压印),因为工件在搬运时仅仅支承在支座元件或支承元件上。

支承或支座元件可以非常不同地构造。可能的变型有坚固的且成本有利的金属支座肋,甚至刷、条、细长滚轮、带等。在此,工件支座元件和工件支承元件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但也可以是不同类型。

在本发明的一种简单结构方式中,工件支承元件统一地构造。工件支座元件的统一式构型以同样的方式具有优点。

根据权利要求1的机械装置的特殊实施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2至14得出。根据权利要求15的地面输送装置的特殊实施形式由从属权利要求16、17和18得出。

按照根据权利要求2的发明结构形式,在本发明的意义上工件在工件传送过程中得到稳定且均匀的支承。因此,工件在地面输送装置方面可以支承在至少三个工件支承元件上。由此避免了尤其在薄的、板状的工件情况下工件的悬垂。

为了在板材落料加工中搬运工件,有利的是设置至少十个工件支承元件。以这种方式可以提供一种用于板材的地面输送装置,该地面输送装置与工件支承元件的纵轴线横向地提供宽的支承面。同时仍然可以将工件支承元件之间的间距选择得如此小,使得自由切割出的、小的板落料在工件传送过程中不能穿过工件支承元件掉落。

在工件支座方面同样适用。通过将工件支承元件在工件传送过程中布置在至少三个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中,工件可以在工件支座方面同样通过至少两个工件支座元件支承,因为三个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由至少两个工件支座元件构成。

如果至少十个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能够用于接收至少十个工件支承元件,则对于板件加工而言得到更有利的比例关系。

尤其可以在工件传输过程中与工件支承元件或者工件支座元件的纵轴线横向地构成由工件支承元件和工件支座元件组成的交替序列。

此外,根据权利要求3的装置的结构形式以均匀的工件支承为特点,其方式是工件支承元件和/或工件支座元件各自相互平行地布置。

根据权利要求4,在横向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工件支承元件优选相互具有统一的间距并且所有的、彼此相邻的工件支座元件同样相互具有统一的间距。通过该措施同样保证了均匀的且统一的工件支承。

根据权利要求5,工件支承元件和/或工件支座元件在其顶面上各构成一个用于支承工件的水平支座面。平整的支座尤其在板状工件、例如板材的情况下是有利的。支座面的水平走向避免了工件在重力作用下意外滑动。以这种方式可避免使用附加的卡夹或夹紧装置将工件固定在工件支承元件或工件支座元件上。

有利的是,在根据权利要求6的发明结构形式中,工件支承元件可以通过沿着由工件支座元件限定的支座面的运动被导入或导出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本发明的该变型允许工件支承元件移动到支承在工件支座元件上的工件下方或者从那里拉出来。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紧凑的结构形式通过以下方式得到:工件支承元件的导入运动或导出运动通过地面输送装置借助底侧的行走机构相对于工件支座的行进来实现。以这种方式在地面输送装置方面省去了费劲的移动或调节机构。

在根据权利要求7的本发明装置的变型的情况下,如果工件支承元件和工件支座元件布置在相互嵌套的位置时,水平的工件支承元件和水平的工件支座元件可布置在相同高度上。因此能够实现特别柔和的工件传送,因为工件在从工件支承元件过渡到工件支座元件上时或者在从工件支座元件过渡到工件支承元件上时不必克服任何高度差。

根据权利要求8的本发明装置的结构形式同样以特别保护工件的搬运为特点。通过使工件支座元件和工件支承元件可相对于彼此抬升和下降,可以通过例如工件支承元件的下降来实现工件从工件支承元件到工件支座元件上的过渡。工件支承元件的下降可以持续这么长时间,直到工件支承元件被完全布置在工件底面的下方并且不再与该工件底面接触。因此,在接着从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拉出工件支承元件时,避免了工件支承元件对工件底面的刮擦。

以相似方式可以在装载过程中避免工件支座元件对工件底面的损坏,其方式是工件在抬升的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工件支座元件不能刮擦到工件底面)可以布置在工件支座上方的期望位置中,并且只有那时才将工件下放到工件支座元件上。

如果该往复运动借助设置在地面输送装置上的往复装置实现,则得到一种可特别灵活地使用的地面输送装置,其可在具有不同高的工件支座的工作位置上使用。在一种成本有利的变型中,该往复运动可通过液压系统人工地驱动。而马达式驱动的往复装置以令操作者舒适的搬运为特点。

在根据权利要求9的本发明装置的变型的情况下,工件支座具有一个行走机构接收装置,地面输送装置的行走机构可至少部分地布置在该行走机构接收装置中。以上变型以特别高的稳定性为特点。一方面,地面输送装置的行走机构在工件传送过程中支承在行走机构接收装置中,以避免地面输送装置的倾覆。另一方面,该行走机构接收装置允许这样地构造地面输送装置,使得地面输送装置的行走机构至少部分地布置在工件支承元件下方,而该行走机构在工件传送过程中不会与工件支座碰撞。

根据权利要求10,该装置的一种变型具有能量供应接头,该能量供应接头可与地面输送装置上的能量接收接头连接。因此,地面输送装置的能量需求(例如用于各种驱动装置)可以得到满足。如果能量供应接头设置在工件支座的行走机构接收装置上并且能量接收接头设置在地面输送装置的行走支架上,则地面输送装置可以自动地在工件传送过程中被供给能量,而不需要其它的能量供给电缆。有利的是,地面输送装置此外具有一个储能器,例如可充电电池。

根据权利要求11,本发明装置具有一个用于堆叠的板材的工件存储器。在借助地面输送装置取出板材时,该工件存储器以高功能安全性为特点。

在根据权利要求12的本发明装置的变型中,地面输送装置的工件支承元件与板落料接收装置一起构成用于使自由切割出的板落料从剩余板材分离的分割装置。如果工件支承元件布置在板落料接收装置上方,则可以用手将板落料从板材按压穿过工件支承元件。

替代地,设有抖动装置,用于自由抖落例如通过微接头仍与剩余板材连接的板落料。如果设置在地面输送装置上的、用于工件的抬升和下降的往复装置作为抖动装置,则得到根据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变型。

在根据权利要求13的分割装置的替代结构形式中,板落料和剩余板材的分割通过将剩余板材固定在紧固装置上并且接着使工件支承元件连带支承在其上的板落料下降来实现。

根据权利要求14得到一种本发明装置,其中,支承在工件支承元件上的工件能够被可靠地搁放。为此,设有一个搁放装置,其具有一个梳状的带有多个卸料耙齿的卸料器,为了搁放工件可借助该卸料耙齿梳理工件支承元件。在一种特别保护工件的变型中,工件支承元件在其顶面上设有滚轮或带,以避免工件在搁放过程中被刮擦。

根据权利要求16的地面输送装置以扩展的应用可能性为特点,其中工件支承元件可彼此相对运动地固定在地面输送装置上或者可伸缩式地构造。工件支承元件之间的间距及其在地面输送装置上的分布可以与相应的要求相一致。

根据权利要求17的本发明的地面输送装置的结构形式改善了支承在地面输送装置上的工件的可接近性,其方式是工件支承元件可摆动地布置。以这种方式可以使工件支承元件摆动到一个位置中,在该位置中操作者可以不受阻碍地达到工件支承元件上的特定区域。

此外得到地面输送装置的一种变形,其可以特别节省空间地被保存,其方式是工件支承元件可摆动到一个静止位置中,在该静止位置中由工件支承元件限定的工件支承面倾斜地、尤其竖直地延伸。由于工件支承面的相对于水平线倾斜的或竖直的走向,地面输送装置的宽度被减小。有利的是,工件支承元件这时布置在一个倾斜位置或竖直位置中,在该位置中地面输送装置的宽度与工件支承元件不一致。

通过工件支承元件的可摆动性也得到工件传送过程中的优点。例如工件支承面在工件传送时连带支承在其上的工件摆动到传送位置中并且固定在该位置中。在传送位置中工件支承面例如具有65至85°的倾斜角。以该方式使地面输送装置容易操作,地面输送装置甚至可以通过很窄的通路。

至少一个工件止挡阻止工件在所述传送位置中在工件支承元件的工件支承面上滑动(权利要求18)。为了避免例如在搁放工件时被工件止挡阻碍,该工件止挡可摆动地和/或可拆卸地、尤其可借助夹钳连接松开地布置在地面输送装置上。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示例性的示意图详细地阐述本发明。其示出:

图1以俯视图示出具有用于搬运工件的机械装置的机床设备;

图2示出图1的机床设备的一部分;

图3示出用于借助图1中用于搬运工件的机械装置来搬运工件的方法的大致流程;

图4示出位于其静止位置中的另一个地面输送装置;

图5以俯视图示出另一个具有用于搬运工件的机械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机床设备的一部分,和

图6示出图5的地面输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一种机床设备1,该机床设备包括激光加工机2形式的机床和用于搬运该激光加工机2的工件的机械装置3。该机械装置3包括工件支座4,板材5形式的工件在通过激光加工机的加工过程中可支承在该工件支座上。一个未示出的激光加工头用于工件加工,该激光加工头可在一个通过虚线表示的导向系统6上行进。

此外,该机械装置3具有往复车7形式的地面输送装置,其在图1中布置在工件支座4旁边。接下来借助图2详细地说明工件支座4和往复车7的构型。

根据图2,往复车7在底侧设有行走支架8,该行走支架具有两个相对于往复车7基体9侧向突出的行走支架型材10。多个在图2中用虚线表示的滚轮11构成往复车7底侧的行走机构。通过该底侧的行走机构可以使往复车7在地面上自由地行进。

为了支持往复车7的行进运动,这些滚轮中的两个可通过往复车7基体9中的电动机12驱动。操作杆13用于供操作者控制该往复车7。

此外,该往复车7具有作为工件支承装置的工件耙14。该工件耙14包括多个细长的、支承条15形式的工件支承元件。这些支承条15统一地构造,即它们具有相同的长度、宽度和高度。支承条15的形状和尺寸与工件支座4协调一致。

支承条15相互平行地布置,在与其纵轴线16横向地彼此相邻的支承条15之间的间距都是相同大小的。所有的支承条15以其面向往复车7基体9的端部安置在横梁17上。这些支承条15在其背离往复车7基体9的端部相互不连接。支承条15在这些端部被倒圆角,以避免工件支座4被支承条15端部上的锋利棱边损坏的危险。

根据图2,支承条15的顶面限定了一个水平的工件支承面18,工件在工件传送过程中可以支承在该工件支承面上。往复车7的行走机构部分地、即行走支架型材10上的滚轮11布置在工件支承面18下方。

工件耙14和因此还有支承条15可借助往复装置19相对于往复车7的基体9抬升和下降。该往复装置19具有电往复驱动装置20,该往复驱动装置同样可借助操作杆13控制以执行工件耙14的往复运动。

往复车7还包括一个可充电的电池21,借助该电池可以给电驱动装置12和20馈电。该电池21可以通过设置在行走支架型材10上的用于充电的能量接收接头22与电源连接。

工件支座4具有多个金属支座肋23形式的工件支座元件。这些支座肋23沿着工件支座4基体24的顶面布置。这些支座肋23统一地构造并且相互平行地延伸。这些支座肋具有相同的高度、长度和宽度。在与其纵轴线25横向地彼此相邻的支座肋23之间的间距同样统一地构造。

在两个相邻的支座肋23之间得到一个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其由这两个工件支座元件23侧向地限界。因此,在工件支座4上总共得到多个统一地构造的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这些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朝上敞开。此外,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在其横向侧面上是敞开的,即它们在其横向侧面上具有导入开口27。

这些导入开口27不但设置在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的一个横向侧面(其在图2中布置在工件支座4的配属于往复车7的一侧)上,而且布置在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的相对横向侧面上(在图2中被遮盖)。以这种方式可以在该机械装置3的一种未示出的变型中使用两个往复车7。配属于工件支座4第一侧面的第一往复车7在那里用于将工件搁放到工件支座4上。配属于工件支座4的相对侧面的第二往复车7用于去除工件。

板材5支承在水平的工件支座面28上,该工件支座面通过支座肋23的顶面限定。

此外,工件支座4的基体24具有两个导向通道29,这些导向通道沿着支座肋23的纵轴线25在工件支座面28的下方延伸。这些导向通道29中的一个具有能量供给接头30,该能量供给接头可与往复车7的能量接收接头22连接。

导向通道29这样地构造,使得往复车7的行走支架8可以布置在该导向通道中。因此,这些导向通道构成行走机构接收装置。

在导向通道29的开口之前设有辅助导入装置31,该辅助导入装置具有四个引导元件32,这些引导元件可以与往复车7的滚轮共同作用。在每两个引导元件32之间给出一个用于滚轮11的导轨。

下面借助往复车7和工件支座4描述用于搬运板材的方法。

图3示出该搬运方法的大致流程。首先借助底侧的行走机构使往复车7相对于工件支座4行进到靠近工件支座的位置中。同时或者接着将支承条15布置在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中。最后借助行走机构使往复车7行进到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中。

为了详细地说明,要区分装载过程和卸载过程,在装载过程中将板材5搁放在工件支座4上,在卸载过程中将板材5从工件支座4去除。

在开始装载过程之前,板材5支承在往复车7的支承条15上。在这一时刻通常没有板材5布置在工件支座4上。该往复车7位于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中。往复车7例如在图1和2中占据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

借助往复车7的往复驱动装置20使工件耙14行进到第一行程位置中,在该第一行程位置中,水平的工件支承面18布置地正好稍高于水平的工件支座面28。由此在接下来将板材5定位在工件支座4上的过程中避免了板材底面可能被支座肋23刮擦。所需的行程位置借助一个未示出的、机械的凸块预限定并且由此可以可靠地运动到那里。

现在借助底侧的行走机构并且在驱动马达12的支持下由操作者使往复车7行进,直到设置在行走支架型材10前面的滚轮11碰撞到辅助导入装置31上。往复车7的继续的行进运动首先通过与滚轮11共同作用的辅助导入装置31导向。接着通过行走支架型材10和导向通道29的共同作用引导该运动,行走支架型材10逐渐地被推入这些导向通道中。

往复车7的行进运动继续进行,直到板材5已经进入其在工件支座4上方的期望位置中。最晚在工件耙14的横梁17贴靠在支承肋的横向侧面上时使往复车7的运动停止。往复车7现在占据靠近工件支座的位置。能量接收接头22在该位置中与能量供给接头30连接以便对电池21充电。

为了将板材5搁放在工件支座4的支座肋23上,借助往复驱动装置20使支承条15下降。如果支承条15下降这么多,使得工件支承面18和工件支座面28在相同的高度上延伸,则板材15不但支承在支承条15上而且支承在支座肋23上。

支承条15最晚在这种状态中布置在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中。视支承条15在驶入运动结束时(靠近工件支座的位置)伸到工件支座4上方的程度而定,支承条15的仅前端区域或者整个支承条15布置在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中。与支承条15的纵轴线16横向地或者与支座肋23的纵轴线25横向地构成由支承条15和支座肋23组成的交替序列。每个支承条15布置在两个支座肋23之间。这些支承条15和支座肋23相互平行地布置。

支承条15的下降运动继续进行,直到工件支承面18被布置在工件支座面28下方。这些支承条15的该行程位置如上述第一行程位置一样通过机械凸块作为第二行程位置预定义。板材5现在仅仅位于工件支座4的工件支座肋23上。

最后通过引入开口27将支承条15从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中引导出来,其方式是借助行走机构使往复车7从工件支座4行进到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中。

板材5现在可以通过未示出的激光加工头加工,例如可以从板材5自由切割出各种板落料。在激光加工之后,板材5在这种情况下由多个自由切割出的板落料和所谓的剩余栅格组成。

被加工后的板材5如下地从工件支座4去除。

首先借助往复装置19将工件耙14定位在预定义的第二行程位置中,在该第二行程位置中工件支承面18布置得低于工件支座面28,但是同时支承条15布置在导入开口27的高度处。

从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出发,往复车7由操作者向着工件支座4的方向在地面上移动,直到滚轮11再次碰撞到辅助导入装置31中。现在往复车7的受导向的行进运动继续进行,直到支承条15被布置在板材15下方的期望位置中(靠近工件支座的位置)。

在此,工件支承条15逐渐通过导入开口27被导入到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26。同时,行走支架型材10重新被推入到导向通道29中。

接着借助往复驱动装置20将工件耙14抬升到预定义的第一行程位置中并且同时将板材5从工件支座面28去除。通过板材5在紧密相邻的支承条15上的均匀支承避免了自由切割出的板落料穿过支承条15掉落。

当往复车7连同支承在工件耙14上的板材5通过借助行走机构8的行进进入到远离工件支座的位置中时,卸载过程结束。

下面借助图1阐述机械装置3的其他装置。

一个用于未详细示出的板材堆栈34的工件存储装置33包括分离装置35,以便能够将板材堆栈34的单个板材5搁放到往复车7的工件耙14上。该分离装置35具有多个撑开磁铁36形式的板材撑开装置。这些撑开磁铁36沿着板材堆栈34的一侧布置并且这样地相互间隔开,使得支承条15可以从这些撑开磁铁36之间穿过。在工件存储装置33的相对侧上设有多个杆状的支撑元件36a,这些杆状的支撑元件同样这样地相互间隔开,使得支承条15可以从这些支撑元件之间穿过。

在撑开磁铁36的作用下,在最上方的板材5与其余板材堆栈34之间得到一个间隙。为了取走最上方的板材5,支承条14穿过撑开磁铁插入到所获得的间隙中。同时,最上方的板材5在插入方向上通过支撑元件36a支撑。在结束插入运动之后,支承条14的前端部布置在支撑元件36a之间。支承条14现在借助往复驱动装置20抬升,直到单个板材5被布置得高于撑开磁铁36。最后将板材5经过撑开磁铁36上方输送离开工件存储装置33。为了在支承条15插入到最上方的板材5与其余板材堆栈34之间的间隙中时避免待接收的板材5受到刮擦,支承条15可以设有滚轮或者以带的形式构造。

工件存储装置33设有辅助导入装置和导向通道,它们根据功能和构造对应于工件支座4上的辅助导入装置31和导向通道29。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以下描述的用于分割板材落料和剩余栅格的分割装置37。

分割装置37具有板落料接收装置38,往复车7的工件耙14可布置在该板落料接收装置上方。板落料可以用手从板材5穿过支承条15压入到板落料接收装置38中。替代地,在分割装置37上也可以设置一个抖动装置,用于将可能以微接头连接的板落料从板材5抖落。在该机械装置3的情况下,抖动装置通过往复车7的往复装置19构成。

在分割装置的一种替代结构形式中,该分割通过将剩余栅格固定在紧固装置上并且接着使工件耙14下降来实现。自由切割出的、支承在支承条15上的板落料以这种方式从固定的剩余栅格向下下降。如果该板落料不像预期的那样从剩余栅格松脱,则可以人工地予以帮助。夹子或芯棒可以用作紧固装置,它们插入到之前在板材角部上切割出的孔内。分割出的板落料然后可以被搁放在图1中所示的板落料搁放装置39上。

最后,根据图1的机械装置3具有一个用于剩余栅格的搁放装置40,其设有梳状的卸料器41,该卸料器的卸料耙齿42这样地布置,使得这些卸料耙齿为了将剩余栅格从工件耙14上卸下可以与支承条15啮合。

图4示出另一种变型的往复车43。该往复车43在很大程度上与图1和2中的往复车7相一致。下面仅仅对与图1和2中的往复车7相比的区别进行详细说明。

往复车43的特征在于,其工件耙44通过更大数目的支承条45构成。此外,工件耙44可相对于往复车43的基体46绕摆动轴线47摆动。该摆动轴线47布置在工件耙44中心并且平行于行走支架型材48延伸。该工件耙44的摆动运动改善了工件耙44的各个区域对于操作者的可接近性。此外,通过工件耙44的倾斜位置可以将工件从工件耙44导离下来以便搁放。

工件耙44的可摆动性是特别有利的,以便将工件耙44从一个功能位置出发布置到一个静止位置(图4)中,在该功能位置中工具支承面49水平地延伸,在该静止位置中工件支承面49竖直地延伸。在该静止位置中,往复车43可以特别节省空间地保存。在工件耙44很宽的情况下,该工件耙在摆动到静止位置中之前必须向上行进足够远,从而使工件耙44的侧面在摆动时不会与地面或与行走支架型材48碰撞。

此外,往复车43在其基体46上具有两个用作工件止挡的防护弓50,这些防护弓可绕摆动轴线51摆动地支承在基体46上。在需要时可以将防护弓50从在图4中所示的位置摆动到使用位置中,在使用位置中这些防护弓侧向地包围一个支承在水平布置的工件耙44上的板材5。因此,阻止了板材5意外的侧向滑动。这尤其是在以下情况下特别有利,即工件耙44在板材5的传送过程中摆动到一个传送位置中,在该传送位置中工件支承面49倾斜地延伸。

图5部分地示出具有另一种用于搬运工件例如板材63的机械装置62实施例的机床设备61。机械装置62具有激光加工机65形式的机床的工件支座64并且主要与根据图1的机械装置3相同地构造。因此,下面仅详细阐述不同之处。

根据图5的往复车66的特点在于,其支承条67可相对于彼此运动。尤其地,这些支承条67可在其纵向方向上移动地分别支承在横梁68上。该移动可能性对于图5中的支承条67通过箭头示例性地表示。以这种方式可以人工地通过操作者改变支承条67之间的间距或者支承条67沿着横梁68的分布。这能够使例如支承条67的间距或分布与待传送的板落料69的大小的匹配,例如尤其由图5所示的那样。

此外,由于支承条67的可调节性,可以将往复车66的工件耙70与具有不同的工件支承元件-中间空间的间距的各种工件支座相匹配。

图6从另一观察方向再次示出往复车66。支承条67分别借助滑块71通过一个在横梁68的纵向方向上延伸的滑动导向装置72可移动地支承。参照图6,滑动导向装置72节省空间地布置在横梁68中。支承条67可以借助未示出的锁止器件分别锁止在由操作者设定的沿着横梁68的位置中。

作为可移动性的替代或附加,支承条67也可以构造为可伸缩的,使得各个支承条67的长度是柔性的,例如可以与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的深度相适配。此外,支承条67在需要的情况下可以单独地收缩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中,从而可以在保留的、未收缩的支承条67之间得到与工件支座元件-中间空间的间距相适配的间距。在图6中示例性地通过箭头示出支承条67的可伸缩性。

通过第二箭头在图6中表示支承条67的另一个替代的或补充的调节变型。在该情况下,支承条67可绕横向于其纵轴线延伸的摆动轴线单独摆动地支承。这些支承条67可以这种方式单独地向上和/或向下摆动、尤其摆动到不起作用的位置中。

除了支承条67的人工可调节性,也可想到马达驱动的调节机构,其可以使支承条67单独地沿着横梁68定向。也可以设置一个可人工地或马达地驱动的调节机构,多个或甚至所有的支承条67可以通过该调节机构同时地行进到一起或者离开彼此。

替代地或补充地,也可以想到,支承条67可单独摆动地、尤其是分别绕摆动轴线(其横向于由支承条67撑起的工件支承面73延伸)单独摆动地支承在横梁68上并且可固定在各自的摆动位置中。此外,支承条67能够可松开地与横梁68连接。尤其是可以借助快速离合器件例如借助简单的插接离合器将支承条67固定在横梁58或滑块71上。以这种方式可以无需耗费地使支承条67的数目与各种搬运任务相适配。

最后,横梁68和由此整个工件耙70相对于往复车66的基体74在水平方向上可移动地支承。为此目的,横梁68借助未示出的导向器件相对于基体74可移动地支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