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

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机械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它对采用的弹性钢质制做内轴套和外轴套进行焊接,通过向内轴套和外轴套之间形成的油腔注油和放油,造成内轴套和外轴套弹性变形,胀紧或松开轴与轮毂,实现了轴与轮毂的快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它能够方便地实现轴和轮毂的安装和拆卸。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2950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2-2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84361.5

  • 发明设计人 屈薛勇;王会玉;张国华;

    申请日2010-09-17

  • 分类号F16D1/08(20060101);F16D1/104(20060101);

  • 代理机构61108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邱志贤

  • 地址 710032 陕西省西安市辛家庙东元路209号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0: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0-08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16D1/0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917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11-02-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D1/08 申请日:201009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2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械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特别是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属于机械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机械传动中轴与轮毂之间联结大多数采用键联结,特别是承载较大转矩时两者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联结。这种配合联结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载荷冲击和疲劳作用引起被联结件(如齿轮、链轮和带齿轴套等)和键等部件损坏,需要更换。而这些部件往往安装时采用热装,拆卸时需采用气割等作业,具有破坏性,造成这些过盈配合联结的轴和轮毂难以拆装。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能够方便地实现轴和轮毂的安装和拆卸。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是:它对采用的弹性钢质制做内轴套和外轴套进行焊接,通过向内轴套和外轴套之间形成的油腔注油和放油,造成内轴套和外轴套弹性变形,胀紧或松开轴与轮毂,实现了轴与轮毂的快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

所述的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一个圆筒形状内轴套和一个一端带有轴肩的圆筒形状外轴套,内轴套和外轴套长度相同,内轴套的外径小于外轴套的内径,内轴套以同轴方式套装在外轴套内,内轴套和外轴套的两个端面完全焊封;所述外轴套的轴肩内设置有径向的注油口和泄油口,泄油口上端开口于轴肩外表面,下端开口于外轴套内表面,注油口上端开口于轴肩外表面且有一环形台面,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注油塞,下端通过细长孔与泄油口连通;泄油口内壁设置有螺纹,螺堵螺纹连接在泄油口内壁。

所述内轴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半圆形导油槽,且在靠近端面焊缝的位置,设置有环绕内轴套的半圆形槽,螺旋状半圆形导油槽与环绕内轴套的半圆形槽相通。

所述螺堵上装有挡圈和O型密封圈,螺堵末端为锥面。

所述的内轴套和外轴套是厚度为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1.2的钢质套。

所述螺堵是铜质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设计方法采用弹性薄壁钢质制做内轴套和外轴套,通过向内轴套和外轴套之间的间隙注油和放油,造成内轴套和外轴套弹性变形,胀紧或松开轴与轮毂,实现了轴与轮毂的快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采用本发明的设计方法设计的装置结构简单可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易于操作,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图1是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图1的A-A剖面图;

图3是实施例的螺堵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内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轴套;2、外轴套;3、油腔;4、螺堵;5、挡圈;6、O型密封圈;7、注油口;8、泄油口;9、焊缝;10、轮毂;11、轴;12、细长孔;13、锥面;14、导油槽;15、半圆形槽;16、注油塞。

具体实施方式

在实施例中没有详细叙述到的结构,其结构与现有的已知结构相同。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包括一个圆筒形状内轴套1和一个一端带有轴肩的圆筒形状外轴套2,内轴套1和外轴套2长度相同,内轴套1的外径小于外轴套2的内径,内轴套1以同轴方式套装在外轴套2内,内轴套1和外轴套2的两个端面完全焊封;所述外轴套2的轴肩内设置有径向的注油口7和泄油口8,泄油口8上端开口于轴肩外表面,下端开口于外轴套2内表面,注油口7上端开口于轴肩外表面且有一环形台面,内壁通过螺纹连接有注油塞16,下端通过细长孔12与泄油口8连通;泄油口8内壁设置有螺纹,螺堵4螺纹连接在泄油口8内壁。所述的内轴套1和外轴套2是厚度为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等于1.15的钢质套。

内轴套1和外轴套2的两个端面完全焊封,在轴套1和外轴套2的两个端面的间隙内形成焊缝9,这样,内轴套1与外轴套2之间形成油腔3。外轴套2的一端带有轴肩,在轴肩径向开有注油口7和泄油口8,带有密封挡圈5、O型密封圈6的螺堵4(如图3所示)与泄油口8螺纹连接,泄油口8下端开口与油腔3相通,注油口7经过细长孔12与泄油口8相通。所述螺堵4为铜质材料。

安装时,本实用新型套装在轴11和轮毂12之间,松开螺堵4半圈以便使其末端锥面13与外轴套2结合部分离,贯通注入油腔的油路。用手动高压油泵与注油口7螺纹连接,压力油由注油口7经细长孔12注入油腔3(如图2所示),内轴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半圆形槽导油槽14(如图4所示),便于压力油迅速均布在油腔3内,在达到规定压力(按承载能力而定,一般在80~120MPa范围)后,拧紧螺堵4,依靠其端部锥面13(如图3所示)与外轴套2的配合将高压油密封在油腔3中。此时,油腔3中压力油所产生的压力使内轴套向内产生弹性变形与轴11抱紧,外轴套2向外产生弹性变形与轮毂10胀紧,在摩擦力作用下联结为一体,传递载荷。安装完成后,卸掉手动高压油泵,拧上注油塞16。当需拆卸时,松开螺堵4,油腔压力释放,内轴套1和外轴套2依靠弹性恢复原状,松开轴11与轮毂10之间连接,实现轴11与轮毂10之间快速拆卸。这一过程需要时间大约3~5分钟。更换完联接部件后,重新连接手动高压油泵向油腔注油即可工作。

如图4所示,内轴套1的外表面设置有螺旋状半圆形导油槽14,且在靠近端面焊缝9的位置,设置有环绕内轴套1的半圆形槽15,螺旋状半圆形导油槽14与环绕内轴套1的半圆形槽15相通。开始注油时起引导油流动作用,且能够减少焊缝9附近在内轴套1受力变形时应力集中现象。

实施例2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的内轴套1和外轴套2是厚度为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等于1.1的钢质套。

实施例3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的内轴套1和外轴套2是厚度为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等于1.2的钢质套。

实施例4和实施例1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所述的内轴套1和外轴套2是厚度为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1.1的钢质套。

本发明内轴套1和外轴套2的厚度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数值,它们还可以是各自外径与内径之比小于或等于1.1~1.2范围内的其它数值的钢质套。

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其它只要是对采用的弹性钢质制做内轴套1和外轴套2进行焊接,通过向内轴套1和外轴套2之间形成的油腔3注油和放油,造成内轴套1和外轴套2弹性变形,胀紧或松开轴11与轮毂10,实现了轴11与轮毂10的快速方便的安装和拆卸的这种轴与轮毂的套筒联结装置都可以。

本发明采用压力套筒的方式,有效解决了轴与轮毂之间的连接难以拆卸的问题,并且在轴上不需要开键槽,同等情况下有效地提高了连接件的承载能力。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