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方

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方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中药组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方含:桂枝、白芍、甘草、生姜、麻黄、附子、白术、知母、防风、姜黄。经药理研究表明该组方可有效降低机体血尿酸、帮助机体溶解和排出尿酸盐结晶、改善肾脏与关节病理改变,并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相关临床实验也表明,本发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起效迅速、治愈率高,用药安全性也非常好,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填补了目前市场上尚无安全有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空白。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2000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烟台大洋制药有限公司;况代武;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36500.7

  • 发明设计人 况代武;

    申请日2010-07-22

  • 分类号A61K36/9068(20060101);A61P19/06(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5500 山东省烟台市福山区电信路530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30: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0-06-26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7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4-11-05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722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3-06-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30510 申请日:2010072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9-28

    授权

    授权

  • 2011-02-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007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22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的中药组方。

背景技术

痛风是指由于嘌呤代谢失常,机体血尿酸增高,尿酸盐结晶沉积,所导致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关节痛风结石、肾脏结石或痛风性肾病等系列疾病。

血液中尿酸长期过高是痛风发生的关键原因。人体血尿酸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1)人体细胞内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分解代谢产生的嘌呤类化合物,经一些酶的作用而生成的内源性尿酸。(2)食物中所含的嘌呤类化合物经过消化与吸收后,经一些酶的作用生成的外源性尿酸。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液是偏碱性的,每日尿酸增加量和排泄量大致相等,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系列因素导致尿酸产生增加或者排泄量减少,使得血液中的尿酸长期持续性聚积,就称为高尿酸血症。高尿酸血症长期存在,尿酸将以尿酸盐的形式沉积在关节、皮下组织及肾脏等部位,引起急性关节炎、皮下痛风结石、肾脏结石、痛风性肾病等一系列的临床表现,统称为痛风病。

痛风发作非常痛苦,初次发作往往发生在半夜,由剧烈疼痛惊醒,同时伴有寒颤、发烧及疼痛部位的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炎症消失后,关节变得肿胀僵硬、屈伸不利。以后会持续性反复发作,并逐渐蔓延到全身其他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和骨质也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和功能损害。尿酸结晶不断沉积,慢慢地形成了像结石一样的“痛风石”,患者全身关节畸形、功能障碍,极大地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痛风晚期,尿酸盐不断沉积到肾脏里,形成肾结石,使 肾功能明显减退,进一步影响尿酸排泄,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引发肾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导致痛风的因素很多,例如:

1、长期摄入大量富含嘌呤的肉类、海鲜等,致使外源性尿酸生成过多;

2、工作学习压力过大、生活无规律、缺乏体育锻炼等,导致体机体代谢紊乱,内源性尿酸生成过多;

3、高脂肪、高蛋白、高糖类的酸性食品摄入过多,代谢过程中产生过量的酸性物质,导致体质酸化,尿酸溶解度下降,排泄减少;

4、性别、年龄因素。由于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所以痛风多发于男性和绝经期的女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营养高热量饮食的过多摄入、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患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人数都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至今已超过八千万例。

目前西医临床对痛风的治疗一般是:先采用抗炎镇痛药(如甾体和非甾体类抗炎药、秋水仙碱等)控制症状;炎症消退后,再采用降尿酸药(如别嘌醇、苯溴马隆等)帮助人体抑制尿酸的生成或排出过多的尿酸。但抗炎镇痛药物都只能暂时的控制症状,别嘌醇、苯溴马隆等虽能降低血尿酸,但不能从根本上治愈痛风,而且可导致严重的肝、肾及血液、神经损伤。由于毒副作用太大,多数病人因无法忍受而放弃治疗。这就使得西医对痛风病的治疗呈现出一种无奈的现状。

中医注重整体调节,用药毒副作用小,但是现有的治疗痛风的中成药多是参照古代中医对于痹症的治疗原则,主要解决疼痛问题,大多停留在消炎镇痛 阶段,不能解决引发痛风的根本问题。

因此,开发一种在消炎镇痛的同时,能够帮助机体排出血尿酸、溶解沉积的尿酸盐结晶、恢复肾脏正常代谢机能、且安全低毒的中药组方将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帮助机体溶解尿酸盐结晶、排出血尿酸,恢复肾脏正常代谢机能,消炎镇痛作用良好,且安全低毒的中药组方。

本发明所述治疗痛风和高血尿酸症的中药组方,其最佳药材重量配比为: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

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为:

取上述药材,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

然后可取上述浸膏,采用药剂学常规制剂工艺,制备成颗粒、胶囊、片剂、滴丸、口服液等常规口服剂型。

用量:一般患者每日需服用相当于含有桂枝9克、白芍6克、甘草6克、生姜9克、麻黄6克、附子12克、白术12克、知母9克、防风9克、姜黄3克的药物制剂。

经药理研究表明该组方可帮助机体溶解尿酸盐结晶、排出血尿酸、改善肾脏与关节病理改变,并具有良好的消炎、镇痛作用。相关临床实验也表明,本发明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起效迅速、治愈率高,用药安全性也非常好,几乎无不良反应发生。相比目前常用的痛风病治疗药物,本发明疗效及安全优势非常显著,填补了目前市场上尚无安全有效治疗痛风和高尿酸血症药物的空白。

相关药理、临床实验数据:

1、降低痛风模型大鼠血尿酸浓度、促进肾脏尿酸盐结晶排泄的观察

5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如表1所示灌胃给药,一天2次,预给药一周。造模:空白对照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其余采用腺嘌呤、乙胺丁醇灌胃给药造模。然后,同预给药方式,治疗一周。

(1)于末次给药1小时后,取血,血样本3000rpm离心15min,取血清,采用氧化酶法按试剂盒测定方法检测血尿酸值。实验结果统计如表1:

表1:各组大鼠血尿酸值比较(均数±标准差)

实验组血尿酸值显著低于模型组、别嘌醇组和苯溴马隆组(P<0.005),说明发明药物能显著抑制模型大鼠血尿酸值的升高,其作用明显优于别嘌醇和苯溴马隆。治疗后血尿酸值相对于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发明药物可将模型大鼠血尿酸恢复至正常水平。

(2)取血后的大鼠摘取肾脏,肉眼观察后,将肾固定在10%的甲醛溶液中24h以上,然后用酒精脱水,二甲苯透明浸蜡。石蜡包埋后常规切片,裱于干净载玻片上置60℃恒温箱中烤片6h后,苏木素-伊红(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改变。

①肉眼观察

空白对照组大鼠肾脏色泽红润,如黄豆大;模型对照组大鼠肾脏增大较明显,色苍白,肉眼可看到大量白色结晶;实验组大鼠肾脏有轻微增大,色红润, 看不到明显结晶;别嘌呤醇组和苯溴马隆组大鼠肾脏有轻徽增大,色苍白,肉眼可看到少量白色结晶。

②肾组织病理切片光镜观察

空白对照组:肾结构正常,肾小球囊腔内未见异常物质,肾小管及间质亦未见异常病变。

模型对照组:肾小管近、远曲可见大量棕黄色尿酸盐结晶,灶状分布的小管坏死;有的小管腔内有成团的中性粒细胞,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

实验组:肾小管内无明显结晶,极少数肾小管内有炎细胞,但数量很少,无间质充血。

别嘌醇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内结晶明显减少,但区域性肾小球囊壁细胞增生,囊腔部分闭锁,小管腔内有成团的中性粒细胞,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

苯溴马隆组:相比模型组肾小管内结晶明显减少,但有小灶性小管坏死,结蹄组织增生,髓质内小管囊状扩张。小管腔内有中性粒细胞,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

2、消炎镇痛效果的药理验证

(1)对小鼠耳廓二甲苯致炎作用的影响观察

雄性昆明小鼠30只,体重19~23g,随机均分为3组,按表2所列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0.2ml/10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每只小鼠右耳廓内外侧滴涂20%二甲苯致炎,左耳作为对照。致炎20分钟后脱颈椎处死,用直径7mm打孔器分别于左、右耳相同部位打下耳片,置电子天平上称重,以左、右耳片重量差值表示肿胀度。计算各组耳肿胀度,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比较采用t检验,计算抑制率。结果见表2。

表2 不同给药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度的影响

实验组相对空白对照组有P<0.05差异显著,相对消炎痛对照组P>0.05,差异不明显。

上述实验证明,发明药物具有明显的消炎作用(P<0.05)。

(2)对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观察

昆明小鼠30只,体重19~23g,随机均分为3组,按表3所列灌胃给药,给药容量为0.2ml/10g,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0.5、1.0、2.0和3.0小时,分别将小鼠尾尖部1-2cm放入55±0.5℃的恒温水浴中,用秒表测小鼠的甩尾潜伏期,作为痛阈指标。结果如表3

表3 发明药物对小鼠甩尾反应的影响

由实验结果分析,发明药物相比空白对照组对小鼠甩尾的镇痛作用非常明显(P<0.001)。其镇痛效果相比消炎痛起效较缓,但持续起效时间显著延长。

3、本发明药物治疗痛风病的临床观察

从住院和风湿免疫专科门诊选择痛风患者84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4例,年龄25~70岁,病程1天~25年。均符合血尿酸>420μmol/L,并伴有痛风性关节炎和肾脏病变),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治疗组:口服本发明药物制得的颗粒剂,每日2次,每次15克,连用2周。

对照组:秋水仙素消炎镇痛后,口服别嘌醇片每日3次,每次100毫克,连 服2周。

疗效判断:①痊愈:临床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血尿酸降至正常;②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血尿酸较前降低>20%;③有效:临床症状好转,血尿酸较前降低>10%、<20%;④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血尿酸与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或病情恶化。

不良反应以明显肝肾损伤、心肌损伤、皮肤反应、胃肠反应等计。

治疗结果见表4、表5:

表4 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记录

同组之间治疗前、后相比较,均有P<0.01;不同组之间进行比较,P<0.01。

表5 总体疗效对比观察表

与对照组比较,P<0.01。

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药物对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疗法,总有效率和痊愈率都大大提高;且不良反应轻微,安全优势非常明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取桂枝3份、白芍5份、甘草2份、生姜2份、麻黄2份、附子3份、白术6份、知母6份、防风4份、姜黄2份,加5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滤液浓缩至膏状,加药材总量1/5重量份的糊精,制成颗粒。

实施例2:

取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加药材总量1/10重量份的淀粉、1/10重量份的蔗糖,制成颗粒。

实施例3:

取桂枝10份、白芍15份、甘草10份、生姜10份、麻黄10份、附子15份、白术13份、知母12份、防风11份、姜黄10份,加10倍量的水煎煮3小时,过滤;滤渣再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1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加药材总量1/5重量份的淀粉和1/2000重量份阿斯巴甜,制成颗粒。

实施例4:

取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干燥,粉碎过筛,装入胶囊壳,得胶囊剂。

实施例5:

取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加药材总量1/5重量份的淀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压片,得片剂。

实施例6:

取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 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原体积1/20,冷藏,取上清液再次浓缩至2/3,冷藏,离心,离心液加加药材总量1/5重量份的蔗糖煮沸配液,装瓶,密封,灭菌,制得口服液。

实施例7:

取桂枝9份、白芍6份、甘草6份、生姜9份、麻黄6份、附子12份、白术12份、知母9份、防风9份、姜黄3份,加8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再加6倍量的水,煎煮2小时,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膏状,加药材总量1/10重量份的聚乙二醇,融化均匀,滴入冷却剂,得滴丸剂。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