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抗疟疾药物

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抗疟疾药物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抗疟疾药物。所述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含有双氢青蒿素和β-环糊精,两者的重量比为1∶5~80。其制备方法是双氢青蒿素溶于乙醇或丙酮中,所得溶液备用,再配制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双氢青蒿素乙醇或丙酮溶液,继续搅拌或超声1~4h,静置过夜,挥去乙醇或丙酮,过滤,滤液冷冻干燥或减压低温干燥,即得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使双氢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双氢青蒿素的稳定性,更有利于其在制药中的后序操作。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954090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1-0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桂林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010284207.8

  • 发明设计人 黄姝华;郑清四;潘梅;

    申请日2010-09-16

  • 分类号A61K47/48;A61K31/357;A61K31/675;A61P33/06;

  • 代理机构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唐智芳

  • 地址 541002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上海路17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8 01:26:3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2-27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47/4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00916

    著录事项变更

  • 2012-11-28

    授权

    授权

  • 2011-07-27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47/4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617 申请日:2010091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1-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47/48 申请日:2010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1-0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本发明还涉及该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抗疟疾药物。

背景技术

疟疾作为最凶险疾病之一仍在全球(尤其在热带地区)广泛流行,威胁人类的健康,形势严峻。随着抗药性的加剧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疟疾目前的流行形势比30年前还要严重,涉及的国家有100多个,30亿人口,每年临床诊断病例达5亿人次;其中90%发生在非洲,约7%发生在印度、巴西、斯里兰卡、东南亚、哥伦比亚和所罗门群岛,死亡人数超过100万,绝大多数是非洲5岁以下的儿童;疟疾严重威胁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是造成贫穷的主要根源之一。WHO推荐使用青蒿素药物与其他类药物联合治疗疟疾,简称ACT疗法,作为一线抗疟疾药物。双氢青蒿素是青蒿类的衍生物,为体内的最终有效形式。青蒿素类药物的抗疟机理之一是与活性氧有关,活性氧的产生导致原虫膜系统的损害,从而原虫代谢功能紊乱直至死亡。通过对双氢青蒿素的影响因素考查,得知双氢青蒿素对高温极为敏感,双氢青蒿素原料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双氢青蒿素受温度影响较大,30℃±2℃且相对湿度60%±5%条件下6个月有关物质即不符合规定;另外,双氢青蒿素不溶于水,药物的溶出度不好,从而导致药物的人体吸收效果不好,生物利用度低。对于口服药物制剂,大多数药物只有在胃液或肠液中形成分子状态才能通过胃肠粘膜壁并被吸收至血液循环发生治疗作用,在很多情况下,如果口服药物的特性溶解度小于1mg/ml就可能出现吸收问题。

β-环糊精是由7个葡萄糖单元结合形成的截锥体的环状化合物,具有内腔疏水外壁亲水的特性。目前,国内外也有很多关于β-环糊精的包合技术的文献报道,但未见有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包合的公开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溶解度和稳定性好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以及该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和含有该包合物的抗疟疾药物。

本发明所述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含有双氢青蒿素和β-环糊精,其中双氢青蒿素和β-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5~80。

上述双氢青蒿素和β-环糊精的重量比优选为1∶16~45。当双氢青蒿素和β-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16~45时,所得包合物的溶解度大,包合率高,β-环糊精用量最少。

本发明所述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方法,取配比量的双氢青蒿素溶于乙醇或丙酮中,它们的重量体积比为1g∶50~150ml,得到双氢青蒿素乙醇或丙酮溶液,备用,再取配比量的β-环糊精溶于蒸馏水中,使β-环糊精生成饱和水溶液;在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乙醇或丙酮溶液,继续搅拌或超声1~4h,静置过夜,挥去乙醇或丙酮,过滤,滤液冷冻干燥或减压低温干燥,即得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

所述的冷冻干燥或减压低温干燥按常规工艺进行。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抗疟疾药物,该药物含有上述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磷酸哌喹,所述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磷酸哌喹的重量比为1∶1~10。它们优选的重量比为1∶6~9。

上述抗疟疾药物可加入常规辅料制成片剂、颗粒剂或胶囊剂,制备各种剂型时的工艺为所要制备剂型的常规工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将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形成包合物,使得双氢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提高,改善了单一成分的双氢青蒿素不溶于水的性质,提高双氢青蒿素的溶出度,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同时通过包合物的形式也提高了双氢青蒿素的稳定性,改善储存条件,延长储存有效期,更有利于其在制药中的后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溶液(19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里面含有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蒸馏水中)、双氢青蒿素氯仿溶液(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乙醇中)、双氢青蒿素水溶液(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蒸馏水中)和β-环糊精水溶液的薄层色谱图;

图2为双氢青蒿素红外光谱图;

图3为β-环糊精红外光谱图;

图4为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红外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红外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与β-环糊精相溶解度曲线;

图7为双氢青蒿素的紫外光谱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溶剂∶水)的紫外光谱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发明:

图1说明,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与双氢青蒿素成分一致,且改变了物理性质,因为在水溶液中有斑点,说明形成了新物相,形成了包合物;

图2~5说明,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与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IR谱有明显的区别,与β-环糊精的IR谱谱形一致,但振动波数有区别,发生了迁移,说明形成了包合物;

图6说明,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随着β-环糊精比值加大不断增加,说明形成了包合物。

图7~8说明,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溶剂∶水)和双氢青蒿素(溶剂∶乙醇)分别用紫外光谱法测定,双氢青蒿素在238nm处有最大吸收,而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在256nm处有最大吸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位移,说明形成了新的物相,形成了包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0.1g双氢青蒿素溶于10ml丙酮中,得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备用,再取2gβ-环糊精溶于110ml蒸馏水中;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搅拌4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丙酮,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白色粉末1.8g,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简称双氢青蒿素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双氢青蒿素在包合物中所占的比值)为5.14%。计算包合产率(实测双氢青蒿素含量×包合物收得量÷双氢青蒿素投入量)为:92.52%。

1、确定本实施例所得产品形成包合物的证明:

(1)采用薄层色谱法测定其包合物是否形成:

方法为取双氢青蒿素氯仿溶液(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乙醇中),双氢青蒿素水溶液(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蒸馏水中),本实施例制得的双氢青蒿素包合物水溶液(19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里面含有1mg双氢青蒿素)溶于1ml蒸馏水中),β-环糊精水溶液(10mgβ-环糊精溶于1ml蒸馏水中),分别点样1-20ul,在硅胶G-CMC板上展开,展开剂:苯-乙酸乙酯(8∶2),显示剂为2%香草醛硫酸溶液,结果,薄层色谱图显示双氢青蒿素氯仿溶液与双氢青蒿素包合物水溶液斑点完全一致,而双氢青蒿素水溶液和β-环糊精水溶液无斑点(如图1所示),说明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形成了包合物。

(2)红外光谱法:

对本实施例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β-环糊精和双氢青蒿素做了红外光谱(IR谱),它们的图谱如图2~5所示,采用溴化钾压片法,进行IR谱比较,双氢青蒿素包合物与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物理混合物的IR谱有明显的区别,与β-环糊精的IR谱谱形一致,但振动波数有区别,发生了迁移,说明形成了包合物。

(3)相溶解度法:

对上述样品采用相溶解度法测定其包合物形成,其方法为取0.5g双氢青蒿素溶于50ml丙酮中,分别取5ml上述溶液加入到装有不同比例(按双氢青蒿素mol∶β-环糊精mol=1∶4、1∶5、1∶6、1∶7、1∶8)的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超声振荡1小时,静置过夜,挥去丙酮,过滤,滤液采用紫外光谱法,以β-环糊精水溶液为空白,测定其吸光度,以吸光度对双氢青蒿素与β-环糊精的摩尔比作图,得到溶解度曲线(如图6所示),曲线显示,随着摩尔比的增加,吸光度也随着增加,说明形成了包合物。并且从紫外光谱图谱中(如图7所示),显示双氢青蒿素原料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38nm处,而包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发生了偏移,在256nm处有最大吸收(如图8所示),以上两点都说明形成了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

2、本实施例产品与双氢青蒿素的溶解度实验

取本实施例制备好的包合物粉末溶解于水溶液中,测定其水中溶解度为9~11g/L。

而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中关于双氢青蒿素的性状描述中显示:双氢青蒿素在水中几乎不溶,即1g的双氢青蒿素在10000ml的水溶液中不能完全溶解,溶解度<0.1g/L。由此可证明本发明以包合物的形式可大大提高双氢青蒿素的水中溶解度。

3、本实施例产品与双氢青蒿素的稳定性实验

分别取同样重量的双氢青蒿素(本公司自制,批号:081101)与本实施例所得的双氢青蒿素包合物样品分别置于培养皿中,敞口,放置于40℃±2℃、相对湿度60%±5%的恒温干燥箱于第5、10天取样,按检测项目检测,进行高温稳定性试验,试验结果如下:

由上述试验数据可知,本实施例所得双氢青蒿素包合物可以提高双氢青蒿素的热稳定性。

实施例2: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1g双氢青蒿素溶于120ml丙酮中,得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备用,再取60gβ-环糊精溶于3333ml蒸馏水中;超声振荡(超声频率为40-59KHZ)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超声1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丙酮,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白色粉末,经薄层色谱证实,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为2.01%,包合产率:98.89%。

实施例3: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1g双氢青蒿素溶于150ml乙醇中,得双氢青蒿素乙醇溶液,备用,再取10gβ-环糊精溶于833ml蒸馏水中;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搅拌2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乙醇,过滤,滤液减压低温干燥,得白色粉末9.1g,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为7.53%,包合产率:68.52%。

实施例4: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1g双氢青蒿素溶于150ml乙醇中,得双氢青蒿素乙醇溶液,备用,再取45gβ-环糊精溶于2500ml蒸馏水中;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搅拌3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乙醇,过滤,滤液减压低温干燥,得白色粉末38.5g,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为2.54%,包合产率:97.79%。

实施例5: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1g双氢青蒿素溶于150ml乙醇中,得双氢青蒿素乙醇溶液,备用,再取32gβ-环糊精溶于1700ml蒸馏水中;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搅拌4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乙醇,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白色粉末28.0g,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为3.42%,包合产率:95.76%。

实施例6: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取1g双氢青蒿素溶于100ml丙酮中,得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备用,再取80gβ-环糊精溶于4250ml蒸馏水中;室温磁力搅拌条件下向β-环糊精饱和水溶液中加入双氢青蒿素丙酮溶液,继续搅拌2.5h,静置过夜,减压挥去丙酮,过滤,滤液冷冻干燥,得白色粉末69.4g,即为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经紫外光谱检测法检测,所得包合物中双氢青蒿素含量为1.43%,包合产率:99.24%。

实施例7: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复方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磷酸哌喹,按40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320mg(磷酸哌喹)的规格,加入适量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复方片剂。

实施例8: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复方片的制备

取实施例1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磷酸哌喹,按40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250mg(磷酸哌喹)的规格,加入适量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复方片剂。

实施例9: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颗粒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2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磷酸哌喹,按40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400mg(磷酸哌喹)的规格,加入适量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

实施例10:双氢青蒿素磷酸哌喹胶囊的制备

取实施例5制得的双氢青蒿素β-环糊精包合物,磷酸哌喹,按40mg(双氢青蒿素包合物)/80mg(磷酸哌喹)的规格,加入适量的辅料,按常规工艺制成胶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