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系统

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系统

摘要

一种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系统,其包括终端装置、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该无线通信系统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利用切换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时,在结束了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指定处理的情况下,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切断信息以切断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在进行切换时正与终端装置连接的情况下,存储无线LAN连接信息后,进行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LAN通信,在接收了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切断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基于无线LAN连接信息,与终端装置连接。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1-30

    授权

    授权

  • 2011-01-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4W36/00 申请日:201006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12-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申请基于在先的于2009年6月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2009-133685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全部内容援引于此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发送数据侧的无线通信装置(发起者(イニシエ一タ))与接收数据侧的无线通信装置(目标(タ一ゲツト))之间进行无线通信的情况下,根据通信距离不同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并且,公开了如上所述根据通信距离来更换不同的通信方式以收发数据的技术。特别地,使用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这样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认证,并将通信交接为其他通信方式的无线通信的切换(handover)技术受到瞩目。

例如,在特开2007-74598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通信系统:摄像机与远程控制器之间进行NFC通信,通过NFC通信从远程控制器取得电视图像接收机可利用的协议信息(表示Bluetooth(注册商标)的媒体代码)以及通信信息(BT地址),在与电视图像接收机之间,基于通信信息使用可利用的协议信息表示的通信协议进行通信。

此外,特开2007-97022号公报中记载了如下通信系统:HD(Hard Disk,硬盘)记录器经由转发器从TV(television,电视机)通过NFC通信取得TV的通信功能列表。并且,HD记录器基于通信功能列表使用NFC通信以外的通信手段向TV发送内容数据的请求。TV在HD记录器的认证之后,使用与内容数据的请求相同的通信手段发送内容数据。

但是,例如考虑在能够使用NFC以及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这两者进行无线通信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以及数码相机中,在打算利用NFC的切换通过无线LAN将数码相机连接到经由无线LAN与因特网连接的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上,并转发图像数据的情况下,PC与因特网切断,与数码相机连接。

在此情况下,在从数码相机到PC的图像数据的转发结束后、或者图像数据的转发过程中数码相机离开无线LAN的连接范围的情况、或者由于干扰电波或噪声的发生使无线LAN的连接中断的情况下,未指定PC是否返回到切换前的因特网连接状态。

因此,有如下问题:存在将通过切换转发数据的无线通信装置的状态在执行切换后返回到执行切换前的状态的麻烦,使用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鉴于上述问题,提供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设备。

一种无线通信系统,包括存在于网络中的终端装置、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一无线部,与所述终端装置或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二无线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及第一控制部,在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后交接为进行利用所述第一无线部的无线通信时,在与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指定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将表示切断与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的第一切断信息从所述第一无线部向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一无线部的连接;所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具有:第三无线部,与所述终端装置或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通信;第四无线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存储部,存储用于与所述终端装置连接的连接信息;以及第二控制部,在通过利用所述第四无线部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通信后交接为进行利用所述第三无线部的无线通信时,在所述第三无线部与所述终端装置正在连接的情况下,在将用于与该第三无线部所连接的该终端装置连接的连接信息存储到所述存储部中以后,将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从所述第四无线部交接至所述第三无线部,并且在所述第三无线部进行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通信时,在所述第三无线部从所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接收了所述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切断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与所述第三无线部的连接,基于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所述连接信息,使所述第三无线部与所述终端装置连接。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使用不同的通信方式进行通信交接的无线通信设备,因此能够顺利地进行无线通信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

本发明的优点将在后面的描述中阐明,部分优点可从该描述中明显看出,或者通过本发明的实践得知。通过后面特别指出的手段和手段组合能够实现和取得本发明的优点。

包括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图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与上文的总体描述和下文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第一无线部的内部结构图。

图4是第二无线部的内部结构图。

图5是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6是实施例1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例1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实施例2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2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实施例3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该实施例。此外,本发明的实施例表示发明的最好方式,本发明的用语并不限定于此。

[实施例1]

首先,说明结构。

图1表示本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A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1所示,无线通信系统A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和终端装置3构成。另外,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结构也可以相同。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具有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之间通过利用NFC(Near Field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或利用IEEE802.11b的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进行无线通信的功能。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装置3为网络中存在的无线接入点,经由无线LAN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或第二无线通信装置连接。

NFC是利用使用单一无线频率的电磁感应的邻近通信的通信协议。作为NFC使用的无线频率,例如有ISM频带的13.56MHz等。在NFC中,发送数据侧的装置称为发起者,接收数据侧的装置称为目标。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为发起者,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为目标。

图2表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2所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包括控制部10、存储部11、显示部12、操作部13、第一无线部14和第二无线部15等,各个部分电连接。

控制部10包括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控制部10从存储部11中存储的各种程序、各种表或数据等中读出指定的程序、表或数据,在RAM或存储部11的工作区域中展开,通过与上述程序的协同工作执行各种处理,将该处理结果存储到RAM内或存储部11的指定区域中,同时对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各个部分进行指示,全面地控制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全部动作。

此外,控制部10从ROM或存储部11中读出存储部11中存储的切换处理程序和各种必要的数据等,执行切换处理。切换处理以如下方式进行: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利用第二无线部15通过NFC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随后,将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通信交接为利用第一无线部14的通过无线LAN的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1中的控制部10作为进行以下操作的第一控制部起作用:在通过利用第二无线部15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通信之后,利用该切换处理将该通信交接为利用第一无线部14的无线通信时,在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指定处理已结束的情况下,将第一切断信息从第一无线部14发送到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

第一切断信息中包含表示切断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连接的信息。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指定处理是要发送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

此外,控制部10在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指定处理未结束的情况下,在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到后述的第二切断信息的情况下,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

此外,控制部10在切换处理中切断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时,在显示部12上显示后述的第一切断通知信息,在利用操作部13输入了后述的第一切断指示的情况下,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上述第一无线部的连接。

存储部11由磁气的、光学的记录介质或半导体等能电气地删除以及更新的非易失性存储器构成,是固定地设置在或者装卸自如地安装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上的部件。此外,存储部11中预先存储由控制部10执行的各种程序以及这些程序使用的各种表和数据等。

显示部12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或EL(ElectroLuminescence,场致发光)显示器等构成,根据从控制部10输入的信号显示各种信息。

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显示部12作为按照来自控制部10的指示显示无线LAN连接中断画面的第一显示部起作用。无线LAN连接中断画面中,显示表示切断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的第一切断通知信息。

操作部13包括具有数字键或文字输入键等各种输入键的键或指针设备等,将从键输入的键输入信息和指针设备输入的信息作为操作信息输出到控制部10。

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操作部13作为第一输入部起作用,该第一输入部接收表示同意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的切断的切断同意指示的输入。通过按下无线LAN连接中断画面上的OK键或操作部13包括的键等与切断同意指示对应的键来输入该切断同意指示。

第一无线部14利用IEEE802.11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或终端装置3进行无线通信。

图3表示第一无线部14的内部结构。

图3中表示的无线部14包括调制部141、扩散调制部142、逆扩散部143、解调部144和天线145。

调制部141是遵守IEEE802.11标准的调制方式的电路,调制发送数据的相位。扩散调制部142使用遵守IEEE802.11标准的扩散方式(DSSS(Direct Sequence-Spread Spectrum,直接序列扩频)、OFDM(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正交频分多路复用)等)调制发送数据的频率。逆扩散部143对接收数据的频率进行逆扩散。解调部144是遵守IEEE802.11标准的解调方式的电路,对接收数据的相位进行逆调制(解调)。

第二无线部15利用NFC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

图4表示第二无线部15的内部结构。

图4表示的第二无线部15包括BPSK(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二进制移相键控)调制部151、ASK(Amplitude Shift Keying,移幅键控)调制部152、ASK解调部153、BPSK解调部154和天线155。

BPSK调制部151调制发送数据的相位。ASK调制部152调制发送数据的振幅。ASK解调部153解调接收数据的振幅。BPSK解调部154解调接收数据的相位。

另外,作为调制方式,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可以利用其他方式。

图5表示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概略结构图。

如图5所示,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包括控制部20、存储部21、显示部22、操作部23、第三无线部24和第四无线部25等,各个部分电连接。

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因此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另外,为了方便地区分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这两者,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各个部分的符号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不同。

第三无线部24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第一无线部14具有相同的结构,第四无线部25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第二无线部15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控制部20从ROM或存储部21中读出存储部21中存储的切换处理程序和各种必要的数据等,执行切换处理。切换处理以如下方式进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利用第四无线部25通过NFC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随后,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通信交接为利用第三无线部24的通过无线LAN的无线通信。

本实施例1中的控制部20在执行切换处理时第三无线部24与终端装置3通过无线LAN连接的情况下,将用于通过无线LAN与第三无线部24所连接的终端装置3连接的连接信息(无线LAN连接信息)存储到存储部21中后,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从第四无线部25交接至第三无线部24。此外,控制部20作为进行以下操作的第二控制部起作用:在利用切换处理使第三无线部24进行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时,在第三无线部24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收到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切断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三无线部24的连接,基于存储部21中存储的连接信息,将第三无线部24连接到终端装置3上。

此外,控制部20在第三无线部24未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接收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在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通信状态发生问题(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况下,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发送表示切断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连接的第二切断信息。

作为通信错误,存在使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和使用无线LAN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预先设定其中任意一个。

在将使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设定为通信错误时,控制部20在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从第四无线部25交接至第三无线部24时,使利用第四无线部25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继续保持。并且,控制部20在利用第四无线部25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变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判断通信错误的发生。

在将使用无线LAN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设定为通信错误时,控制部20在利用第三无线部24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变为切断状态的情况下,判断通信错误的发生。

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显示部22作为按照来自控制部20的指示显示无线LAN切断画面的第二显示部起作用。无线LAN切断画面中显示表示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三无线部24的连接已被切断的第二切断通知信息。

此外,本实施例1中的操作部23作为第二输入部起作用,该第二输入部接收表示用户已确认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三无线部24的连接已被切断的切断确认指示的输入。通过按下无线LAN连接中断画面上的OK键或操作部23包括的键等与该第二切断指示对应的键来输入切断确认指示。

接着,参照图6、7说明本实施例1的动作。

作为图6、7所示的切换处理的初期状态,假设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利用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参加终端装置3存在的网络。

图6表示本实施例1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6所示的处理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控制部10与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控制部10判断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是否开始(步骤S1)。在步骤S1中,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发生: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接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对于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第二无线部15发送的轮询数据的应答数据由该第二无线部15接收到。

在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未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1: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1的处理。在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1:是),控制部10通过第二无线部15建立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2)。

控制部10判断步骤S2的数据通信的分析结果是否是将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通信交接为利用第一无线部14的无线通信(进行切换)(步骤S3),在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3:否),返回步骤S1的处理。

在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3:是),控制部10接通第一无线部14的电源使之启动(步骤S4),使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连接(步骤S5),在显示部12上显示正在通过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连接的信息(步骤S6)。

并且,控制部10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7)。

控制部10判断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全部数据的发送是否结束(步骤S8)。在全部数据的发送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是),控制部10将第一切断信息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步骤S9)。

在全部数据的发送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否),控制部10判断是否从第一无线部14或第二无线部15收到了第二切断信息(步骤S10)。在收到了第二切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是),控制部10进入步骤S12。

在没有收到第二切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10:否),控制部10判断使用第一无线部14的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LAN通信是否是切断状态(步骤S11)。在使用第一无线部14的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LAN通信是切断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是),控制部10进入步骤S12。在使用第一无线部14的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LAN通信不是切断状态的情况下(步骤S11: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7。

在步骤S9以后、步骤S10:是以后、或者步骤S11:是以后,控制部10在显示部12上显示无线LAN连接中断画面(步骤S12),判断是否从操作部13输入了切断同意指示(步骤S13)。

在未输入切断同意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3:否),控制部10返回步骤S13的处理。在输入了切断同意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13:是),控制部10切断利用第一无线部14的通过无线LAN的通信(步骤S14),使第一无线部14停止,切断第一无线部14的电源(步骤S15),返回步骤S1的处理。

图7表示本实施例1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7所示的处理利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内的控制部20与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控制部20由于正在利用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步骤S21),所以在显示部22上显示正在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的信息(步骤S22)。

控制部20判断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是否开始(步骤S23)。在步骤S23中,判断是否有以下情况发生: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接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第二无线部15发送的轮询数据由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第四无线部25接收到。

在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未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23:否),控制部20返回步骤S23的处理。在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开始的情况下(步骤S23:是),控制部20通过第四无线部25建立使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24)。

在步骤S24中,例如,在第四无线部25收到了轮询数据的情况下(步骤S23:是),利用第四无线部25将对该轮询数据的应答数据发送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并且,通过利用NFC的近距离无线通信,进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相互认证等,建立通信,执行数据通信。

控制部20判断步骤S24的数据通信的分析结果是否是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交接为利用第三无线部24的无线通信(进行切换)(步骤S25),在不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25:否),返回步骤S23的处理。

在进行切换的情况下(步骤S25:是),控制部20将无线LAN连接信息存储到存储部21中(步骤S26),作为无线LAN连接信息,是第三无线部24连接的终端装置3的地址、帐户、通信协议等。

控制部20使利用第四无线部25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继续保持(步骤S27)。在步骤S27以后,控制部20定期地对第一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轮询,判断是否有对轮询的应答。

并且,控制部20对于第三无线部24切断与终端装置3的无线通信(步骤S28)。

控制部20使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连接(步骤S29),在显示部22上显示正在通过无线LAN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连接(步骤S30),利用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31)。

控制部20判断是否从第三无线部24收到了第一切断信息(步骤S32),在收到了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2:是),控制部20进入步骤S35。

在未收到第一切断信息的情况下(步骤S32:否),控制部20判断是否正发生通信错误(步骤S33)。

在步骤S33中,预先设定使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和使用无线LAN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中任意一者的条件,判断是否满足该设定的条件。

例如,在设定使用NFC近距离无线通信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时,在步骤S33中,判断利用第四无线部25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近距离无线通信是否变为切断状态(不存在对轮询的应答的状态)。

此外,在设定使用无线LAN的连接状态被切断的情况时,在步骤S33中,判断利用第三无线部24的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是否变为切断状态。

在未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况下(步骤S33:否),控制部20返回步骤S31。在发生了通信错误的情况下(步骤S33:是),利用第三无线部24或第四无线部25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二切断信息(步骤S34)。

步骤S32:是以后或者步骤S34以后,控制部20对第三无线部24切断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通过无线LAN的通信(步骤S35)。

控制部20在显示部22上显示无线LAN切断画面(步骤S36),判断是否从操作部23输入了切断确认指示(步骤S37)。

在未输入切断确认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7:否),控制部20返回步骤S37的处理。在输入了切断确认指示的情况下(步骤S37:是),控制部20从存储部21中读出无线LAN连接信息,再次将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步骤S38),返回步骤S22。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1,在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以后交接为无线LAN进行通信时(进行切换的情况),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进行通信的情况下,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切换并结束了指定处理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因此,无须麻烦用户,便能在执行切换后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恢复到执行切换前的状态,能够提高使用方便性。

因此,能够提高利用切换执行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操作性。

在本实施例1中,要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到第二无线通信装置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结束后,能够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终端装置再次连接。

此外,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通信状态发生了问题的情况(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况)下,即使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没有结束指定处理,也能够切断第二无线通信装置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的连接,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再次与终端装置连接。

特别地,作为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况,能够使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的通信变为切断状态的情况。即,能够将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或者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移动到相互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区域以外的区域的情况等设定为通信错误。

此外,作为发生通信错误的情况,能够使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通过无线LAN的通信变为切断状态的情况。即,能够将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LAN的通信路径上发生了干扰电波或噪声而使通过无线LAN的通信连接中断的情况等设定为通信错误。

此外,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切断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连接时,能够在得到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连接切断的同意的情况下切断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连接。

此外,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切断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连接时,能够在用户确认了切断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通过无线LAN的连接的情况下,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实施例2]

首先,说明结构。

本实施例2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本实施例2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概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2中的控制部10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切换处理的同时,第一无线部14在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开始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计时。并且,控制部10在利用第一无线部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时,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判断已结束指定处理,将第一切断信息从第一无线部14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

本实施例2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概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2中的控制部20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切换处理的同时,在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从第四无线部25交接至第三无线部24以后,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从第三无线部24发送到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

第一连接可能时间是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和第三无线部24能够连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预先存储在存储部21中。

此外,本实施例2中的第一切断信息是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已结束的情况或者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接收的。

接着,参照图8、9说明本实施例2的动作。

作为图8、9所示的切换处理的初期状态,假设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利用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参加终端装置3存在的网络。

图8表示本实施例2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8所示的处理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控制部10与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步骤S41~步骤S46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1~步骤S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部10在第一无线部14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第一连接可能时间后(步骤S47),在控制部10内设置的切断用定时器中设置第一连接可能时间,开始(定时开始)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计时(步骤S48)。

并且,控制部10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49)。

控制部10判断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全部数据的发送是否已结束(步骤S50)。在全部数据的发送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50:是),控制部10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第一切断信息(步骤S51)。

在全部数据的发送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50:否),控制部10判断切断用定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步骤S52)。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2:是),控制部10进入步骤S51。

即,在全部数据已发送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50:是)或者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2:是),发送实施例2的第一切断信息。

在未经过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52:否),控制部10进入步骤S53。另外,步骤S53~步骤S58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10~步骤S1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图9表示本实施例2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9所示的处理利用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内的控制部20与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步骤S61~步骤S70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21~步骤S30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部20在将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无线通信从第四无线部25交接至第三无线部24后的步骤S70以后,从存储部21读出第一连接可能时间,将该第一连接可能时间从第三无线部24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发送(步骤S71)。

步骤S72~步骤S79除了在步骤S73中判断接收的第一切断信息是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已结束的情况或者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发送的之外,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31~步骤S38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另外,在本实施例2中,采用了由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向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对接收的第一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对接收的第一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只要是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向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发送第一连接可能时间,接收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另一个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计时的处理便可。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2,当然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此外还能使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从进行无线LAN通信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接收第一连接可能时间,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计时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即,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能够连接的时间(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由作为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LAN的通信对象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进行计时。因此,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把握了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基础上,能够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实施例3]

首先,说明结构。

本实施例3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1中的无线通信系统的概略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本实施例3中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的概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3中的控制部10在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切换处理的同时,在将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无线通信从第二无线部15交接至第一无线部14以后,开始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计时。并且,控制部10在利用第一无线部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通过无线LAN进行通信时,在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判断已结束指定处理,将第一切断信息从第一无线部14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切断该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第一无线部14的连接。

第二连接可能时间是第一无线部14和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能够连接的预先确定的时间,预先存储在存储部11中。

本实施例3中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的概略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仅说明不同的部分。

本实施例3中的控制部20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切换处理。但是,本实施例3中的第一切断信息是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已结束的情况或者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发送的。

接着,参照图10说明本实施例3的动作。

作为图10所示的切换处理的初期状态,假设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利用第三无线部24通过无线LAN与终端装置3连接,参加终端装置3存在的网络。

图10表示本实施例3的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中执行的切换处理的流程图。另外,图10所示的处理利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内的控制部10与各个部分的协同动作来执行。

步骤S81~步骤S86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1~步骤S6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控制部10从存储部21中读出第二连接可能时间,在控制部10内设置的切断用定时器中设置第二连接可能时间,开始(定时开始)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计时(步骤S87)。

并且,控制部10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进行数据通信(步骤S88)。

控制部10判断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全部数据的发送是否已结束(步骤S89)。在全部数据的发送已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9:是),控制部10利用第一无线部14通过无线LAN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第一切断信息(步骤S90)。

在全部数据的发送未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9:否),控制部10判断切断用定时器的计时时间是否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步骤S91)。在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1:是),控制部10进入步骤S90。

即,在全部数据已发送结束的情况下(步骤S89:是)或者在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1:是),发送实施例3的第一切断信息。

在未经过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步骤S91:否),控制部10进入步骤S92。另外,步骤S92~步骤S97与图6所示的实施例1的步骤S10~步骤S15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本实施例3的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中执行的切换处理与图7所示的实施例1的除了步骤S32之外的步骤S21~步骤S38相同,因此省略图示以及说明。

在本实施例3中,在步骤S32中,判断接收的第一切断信息是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要向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发送的预先设定的数据的发送处理已结束的情况或者在经过了第一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发送的。

另外,在本实施例3中,采用了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对第二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采用由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对第二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只要是至少任意一个无线通信装置对第二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处理便可。

在第一无线通信装置以及第二无线通信装置双方分别对第二连接可能时间进行计时的情况下,第二连接可能时间也可以不同。在此情况下,在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时分别发送第一切断信息,基于先发送的第一切断信息进行后面的处理。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3,当然能够得到与实施例1相同的效果,此外,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还能够在经过了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的情况下,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即,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与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能够连接的时间(第二连接可能时间)由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自身进行计时。因此,能够根据第一无线通信装置1自身的第二连接可能时间,使第二无线通信装置2与终端装置3再次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想到其他的优点和变形。因此,该发明的较为概括的方面并不限定于此处示意和描述的特定细节和代表性实施例。因而,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限定的整体发明概念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