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和饲料中的应用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和饲料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药物和饲料中的应用,该化合物抗病毒活性高,作用位点明确,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打断复制的环节,降低血浆病毒载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用该化合物制备的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药物,能抑制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感染,降低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突变率,将为H5N1型禽流感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药物组合物。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3747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方医科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42286.9

  • 发明设计人 刘叔文;张瑞涛;习保民;郑伯建;

    申请日2009-08-28

  • 分类号A61K31/4453;A61P31/16;A23K1/16;A23K1/18;

  • 代理机构广州市天河庐阳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胡济元

  • 地址 510515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沙太南路102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0-2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4453 授权公告日:20110525 终止日期:20140828 申请日:20090828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5-25

    授权

    授权

  • 2010-03-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用途,尤其涉及在制药领域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流感是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为包膜病毒,其进入靶细胞的过程需要膜糖蛋白的介导。流感病毒介导膜融合的包膜蛋白为血凝素(Hemagglutinin,HA)。HA由HA1和HA2两个亚基组成。其中HA1有328个氨基酸残基,HA2有221个氨基酸残基。HA1首先和靶细胞膜上的唾液酸受体结合,然后病毒被胞饮进入细胞质,并被包裹在胞内体(endosome)中;HA2则为跨膜亚基,介导病毒膜与胞内体膜融合。在胞内体内部的低pH环境下,HA2发生构象改变,形成六螺旋束结构,从而使病毒膜与胞内体膜发生融合,形成融合孔(fusion pore),病毒的核酸从融合孔进入到细胞的胞浆内,实现病毒的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的血凝素蛋白为5型,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H1型和H2型流感序列有较大的差异。

由于流感病毒极易发生突变,而大流行之前无法确定突变位点,因此疫苗的作用有限,尤其是在流感流行的早期阶段,其防治必须依靠药物。目前市场上的抗流感药物根据作用机制大体分为两类:1)M2离子通道阻断剂,以20世纪60年代中期发现的金刚烷胺为代表,该类药物一般只对A型流感病毒有预防和治疗作用;2)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抑制剂,如扎那米韦和奥塞米韦(达菲),可导致新生的病毒不能从感染细胞表面释放,从而防止病毒进一步感染其它细胞。然而,这两类药物的广泛应用,使得流感病毒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目前甚至从感染H5N1禽流感病人的身上分离到对达菲有耐药性的病毒株。

当前还没有流感病毒进入抑制剂用于流感的防治。文献报道的小分子流感病毒进入抑制剂多数是通过抑制低pH诱导的HA构象变化发挥抗病毒作用,其中代表性化合物是Stachyflin(Arch Virol.1999;144:865-878)。该化合物能够稳定HA在中性pH条件下的构象。但Stachyflin的抗病毒活性不高,作用位点也不太明确。1997年,美国BMS制药公司报道了一个能抑制低pH诱导的HA构象变化的小分子化合物BMY-27709,随后报道了活性更高的类似化合物BMS-199945和BMS-201160,其IC50分别达到0.57和1.1μM,并用光亲和标记的方法证明其作用靶点为HA2(J Virol.1999,73:1785-1794)。

1999年,J Virol等人公开了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CL-385319),其结构如式I所示,并报道该化合物能够抑制H1和H2型的流感病毒(J Virol,1999,73:140-51),认为其作用靶点是在HA2。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为白色晶体,熔点185-187℃,可由3-氟-5-(三氟甲基)苯甲酰氯与N-乙基氨基哌啶在二氯甲烷中反应得到。哌啶基使该化合物带弱碱性,其盐酸盐能使其结构更加稳定,并提高其水溶性,其结构式如式II所示。

式I    式II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新用途,即在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和饲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制备的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和饲料中的应用。

本发明中所述的药物可以制备成是本领域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滴鼻剂或注射剂。

本发明所述的药物由具有药学疗效用量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及其本领域常用助剂组成,其中,所述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有效用量为0.5%-25%(质量百分比)。

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几种常用剂型的优选配比如下所述:

所述片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25%、淀粉48%、糊精25%、酒石酸1%和硬脂酸镁1%。

所述胶囊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25%、淀粉48%、糊精25%、酒石酸1%和硬脂酸镁1%。

所述滴鼻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0.5%、氯化钠0.9%和水98.6%。

所述注射剂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10%、氯化钠0.9%和水89.1%。

本发明所述的饲料是禽类饲料,该饲料由适合禽类食用的饲料和具有药学疗效用量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及本领域常用助剂组成,其中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有效用量为0.5%(质量百分比)。

所述的禽类饲料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组成: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0.5%、玉米57.7%、豆粕27%、鱼粉2%、菜粕4%、棉粕3%、磷酸氢钙1.3%、石粉1.2%、食盐0.3%、油2.5%和其它添加剂0.5%;其中所述的其它添加剂可以是氨基酸、维生素或微量元素,也可以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中两种或三种的混合物。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可以由1-(2-氨基乙基)吡啶和5-氟-3-三氟甲基苯甲酰氯反应得到。具体的合成方法如下:14.09g N-乙基氨基哌啶溶于50ml二氯甲烷中,室温下滴加24.87g 3-氟-5-(三氟甲基)苯甲酰氯,滴加完毕后搅拌过夜,抽滤。滤饼用丙酮重结晶,得白色晶体20.30g,收率58.03%,熔点185-187℃。经质谱、红外和核磁鉴定,该白色晶体即为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实质,下面以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药理试验及结果来说明其在制备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的药物和饲料中的新用途。

下述各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数据结果以x±s表示,各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

实验一、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活性

1、体外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活性

将犬肾细胞(MDCK)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1mL,细胞数为1×105个/孔,待24小时后长成完整单层,用DMEM无血清培养基将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稀释成10个不同浓度,每孔加入0.1mL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DMEM溶液,同时接种10 TCID50的流感病毒株,置于37℃、5%CO2温箱中继续培养。实验时设病毒对照、细胞对照、药物毒性对照及阳性药对照组病毒唑。每天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程度(CPE)并记录。当病毒对照孔细胞病变出现++~+++(50%-75%)时停止培养,收集培养液上清,将上清液进行血凝实验,检测病毒的毒性。

血球凝集(HA)试验在96孔微量反应板上进行,自左至右各孔加50μL生理盐水。于左侧第1孔加50μL病毒液,混合均匀后,吸50μL至第2孔,依次倍比稀释至第11孔,吸弃50μL;第12孔为红细胞对照。自右至左依次向各孔加入0.5%鸡红细胞悬液50μL,在振荡器上振荡,室温下静置后观察结果。

从静置后10min开始观察结果,待对照孔红细胞已沉淀即可进行结果观察。红细胞全部凝集,沉于孔底,平铺呈网状,即为100%凝集(++++),不凝集者(-)红细胞沉于孔底呈点状。以100%凝集的病毒最大稀释度为该病毒血凝价,即为一个凝集单位,以此表达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不同浓度的H5N1禽流感病毒的抑制活性,如表1所示。

表1不同浓度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抑制H5N1禽流感病毒的活性

  浓度(μM)  平均血凝单位  标准差  0  1024  0  3.125  1024  0  6.25  1024  228.97  12.5  1024  140.21  25  512  228.97  50  256  140.22  100  36  30.15  200  0  0  400  0  0

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细胞水平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

从表1和图1中可以看出,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病毒的滴度(血凝单位)呈下降趋势,其IC50为27.03μM,表明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感染。

2、对小鼠死亡保护率和生命延长率

实验选用SPF级Balb/c小鼠6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小鼠饲养于ABSL-3实验室内,室温22±2℃,相对湿度60±2%,喂颗粒标准饲料,自由饮水和摄食。

随机分成6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

药物浓度: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10mg/ml PBS溶液。

实验中病毒接种方式为:小鼠浅麻醉状态下滴鼻感染10×LD50的H5N1病毒,0.03ml/只。

感染前滴鼻给药组:病毒接种1小时前给予0.03ml药物滴鼻,再滴鼻接种病毒时,同时给予0.03ml药物;

感染前腹腔注射给药组:病毒接种1小时前腹腔注射0.2ml药物,再滴鼻接种病毒;

感染前正常对照组:病毒接种1小时前给予0.03ml PBS滴鼻,再滴鼻接种病毒;

感染后腹腔注射给药组(4天):病毒接种6-8小时后腹腔注射0.2ml药物,每12小时腹腔注射给药一次,持续4天;

感染后腹腔注射给药组(8天):病毒接种6-8小时后腹腔注射0.2ml药物,每12小时腹腔注射给药一次,持续8天;

感染后正常对照组:病毒接种6-8小时后腹腔注射0.2ml PBS,每12小时腹腔注射PBS一次,持续4天。

逐日观察记录各组小鼠发病死亡数,统计各组小鼠存活时间,计算小鼠生命延长率和小鼠死亡保护率。

生命延长率(%)=(实验组存活时间-模型组存活时间)/模型组存活时间×100%

死亡保护率(%)=(模型组死亡率-实验组死亡率)/模型组死亡率×100%。

表2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H5N1型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死亡的保护作用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第5组  第6组  存活天数  8.8±0.45  7.8±1.10  7.4±0.89  8.0±0.71  8.6±0.55  7.6±0.55

  T值  3.130  0.365  /  1.000  2.558  2.887  P值  0.014*  0.724**  /  0.347#  0.034##  0.02###

*:vs第三组,p<0.05;**:vs第六组,p>0.05;#:vs第六组,p>0.05;

##:vs第三组,p<0.05;###:vs.第五组,p<0.05。

由表2可知:

①感染前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感染后给药正常对照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4天和7.6天,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②感染前滴鼻给药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8天,与感染前正常对照组(7.4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具有预防H5N1禽流感的作用,滴鼻给药可以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生命延长率为18.9%;

③感染前腹腔注射给药组和感染后腹腔注射4天给药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7.8天、8.0天,与感染后腹腔注射给药正常组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④感染后腹腔注射4天给药组和感染后腹腔注射给药8天给药组小鼠的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8.0天和8.6天,生命延长率分别为2.5%和10.3%,其中给药8天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较长时间腹腔注射给药也能有效地延长小鼠的存活时间;

⑤6个实验组中小鼠全部死亡,死亡保护率为0%,说明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小鼠存活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实验二、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

在pCDNA3.1基础上构建的表达质粒M288-HA和M288-NA(其HA和NA的为H5N1的基因序列),将这两个质粒同时与一个表达荧光素酶(Luciferase)且包膜蛋白、Rev基因缺陷的HIV质粒(pBRNL43-R*-E*-Luc)采用磷酸钙法共转染293T细胞,8-16小时后换液,继续培养48小时,收获上清作为H5N1禽流感病毒假病毒。

将药物与MDCK细胞孵育,然后加入假病毒,培养48小时后,细胞裂解液裂解细胞,用Promega公司的荧光素酶检测试剂盒,在多功能微孔板分析仪上检测化学发光值,判断化合物的抑制活性。

质粒转染与感染效率的关系如图2所示,分别将M288-HA、M288-NA、M288-HA/M288-NA与pBRNL43-R*-E*-Luc共转染,发现收获的上清液仅M288-HA/M288-NA与pBRNL43-R*-E*-Luc共转染的才能感染MDCK细胞,表明HA和NA两种质粒同时转染收获的H5N1假病毒,能获得有效的感染。

量效关系研究如图3所示,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抑制活性是特异的,该化合物对以VSV-G包膜蛋白包装的假病毒没有抑制活性,却能特异性地作用于血凝素蛋白。在本实验采用的浓度下,该化合物对MDCK细胞没有细胞毒性。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抑制H5N1禽流感假病毒活性的IC50值为5.35±0.18μM。

实验三、药物毒性和药物半衰期

1.化合物对细胞的毒性测定

将MDCK细胞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0.1mL,细胞数为1×104个/孔,待24小时后长成完整单层,用DMEM将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稀释成10个不同浓度,每孔加入0.1mL的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DMEM溶液,每孔总体积0.2ml,每个稀释度4复孔,同时设正常细胞对照组,置于37℃、5%CO2温箱中继续培养,镜下观察细胞病变不再进展时加入5mg/ml的XTT 50μl/孔,继续培养4h后倾去培养液,震荡溶解10min,酶标仪于450nm处测定吸光度值。

不同浓度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细胞的毒性数据如表3所示,根据所得数据计算出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CC50为185.99mg/ml(525.4μM)。

表3不同浓度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细胞的毒性测定

  药物浓度  细胞毒性(%)  标准差  0.125mM(44.25mg/L)  13.20  4.61  0.25mM(88.5mg/L)  17.47  5.77  0.5mM(177mg/L)  31.16  6.71  1mM(354mg/L)  78.80  16.46  2mM(708mg/L)  94.55  10.88  4mM(1416mg/L)  95.12  1.44

2.化合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实验

实验选用清洁级昆明种小鼠60只,体重20±2g,雌雄各半,禁食24h不禁水,常规方法检测化合物对小鼠腹腔注射的急性毒性。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用生理盐水配成12.5,10.5,8.8,7.4,6.2和5.2mg·ml-1。每组10只小鼠腹腔注射相应浓度的药液0.2ml/10g,即250,210,176.4,148.2,124.5和104.5mg·kg-1。以最大给药体积(0.2ml/10g体重)的药液腹腔注射给药,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并计算药物的LD50。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六个浓度小鼠腹腔注射后,记录动物死亡情况如表4所示,Bliss法计算药物腹腔注射的LD50为149.2mg·kg-1

表4小鼠腹腔注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后的死亡数和存活率

  给药剂量  小鼠死亡数  存活率  250mg·kg-1  10  0%

  210mg·kg-1  9  10%  176.4mg·kg-1  7  30%  148.2mg·kg-1  5  50%  124.5mg·kg-1  3  70%  104.5mg·kg-1  0  100%

3.化合物的药物半衰期实验

取小鼠36只,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2h,随机分为12个时间组,每组3只。每只小鼠按剂量50mg·kg-1腹腔注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分别于给药后0、2、5、10、20、30、40、60、90、120、180、240、360分钟经摘除眼球取血约0.5ml,置肝素化离心管中,3000rpm离心10min分离血浆,并于-20℃下保存。

取血浆0.2ml置于1.5ml离心管中,用2倍体积甲醇旋涡震荡2min提取,静置10min分层,取上清层,12000rpm离心10min,吸取0.2ml提取液于40℃下通氮气吹干。残渣精密加入50μl流动相使其溶解,作为供试液。分别精密吸取上述供试液20μl注入高效液相仪中,以外标法计算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的血药浓度。

色谱条件:ODS C18色谱柱(250mm×416mm,5μm),柱温为室温,A相100%甲醇,B相0.5%冰醋酸梯度洗脱,时间15分钟,流速1ml/min,检测波长为280nm,进样量:20μl。

小鼠腹腔静脉注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0mg/kg)后血浆C-t曲线如图5所示,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消除半衰期(t1/2)β为31.6min,说明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血中清除极其迅速。

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具有抗病毒活性高、作用位点明确,毒性低等特点,能在病毒感染的早期阶段打断复制的环节,降低血浆病毒载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用该化合物制备的抗H5N1型禽流感病毒药物,能在更多的环节抑制流感病毒的感染,降低流感病毒的基因突变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化合物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在细胞水平对H5N1禽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图。

图2为质粒转染与感染效率的关系图。

图3为化合物对H5N1禽流感假病毒的抑制活性量效关系图,图中,曲线1表示不同浓度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以血凝素蛋白包装的假病毒的抑制活性;曲线2表示不同浓度的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对以VSV-G包膜蛋白包装的假病毒的抑制活性。

图4为不同时间点血药浓度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所述技术方案的非限制性实施例

实施例1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0g、淀粉96g、糊精50g混合均匀。另将2g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按适宜量一次加入混合粉末中,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整粒,与过筛的2g硬脂酸镁混匀,压片(每片0.2g),每片含该化合物50mg,质检、包装,得该化合物的片剂。适合健康人群及H5N1流感初期感染者服用,每日3次,每次3片。

实施例2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0g、淀粉96g、糊精50g混合均匀。另将2g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按适宜量一次加入混合粉末中,制成软材,通过18-20目尼龙筛制成湿粒,60℃以下干燥,整粒,与过筛的2g硬脂酸镁混匀,包胶囊(每粒0.2g),每粒含该化合物50mg,质检,得给化合物的胶囊剂。适合健康人群及H5N1流感初期感染者服用,每日3次,每次3粒。

实施例3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g,氯化钠9g。加水配成1000ml,浓度为0.5%,120℃热压蒸汽灭菌20-30min,按常规方法制成滴鼻剂,20ml/支。适合健康人群及H5N1流感初期感染者使用,每小时滴鼻1次,每次每侧鼻孔1-2滴。

实施例4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100g,氯化钠9g。加水配成1000ml,浓度为100mg/ml,120℃热压蒸汽灭菌20-30min,按常规方法制成注射剂,分装1ml/支。适合健康人群及H5N1流感初期感染者使用,肌内注射:10-15mg/kg体重,每日2次,连续注射3-5日;静脉滴注:取含1g该化合物的注射剂加入500ml氯化钠等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注射3-5日。

实施例5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g、玉米577g、豆粕270g、鱼粉20g、菜粕40g、棉粕30g、磷酸氢钙13g、石粉12g、食盐3g、油25g、赖氨酸5g,混合均匀,按需求用常规方法制成各形状饲料,质量检验、包装。用于鸡、鸭等禽类在H5N1禽流感流行期的饲养,每日100g饲料喂食,连续喂养7天。

实施例6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g、玉米577g、豆粕270g、鱼粉20g、菜粕40g、棉粕30g、磷酸氢钙13g、石粉12g、食盐3g、油25g、维生素E5g,混合均匀,按需求用常规方法制成各形状饲料,质量检验、包装。具体喂食量和喂养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7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g、玉米577g、豆粕270g、鱼粉20g、菜粕40g、棉粕30g、磷酸氢钙13g、石粉12g、食盐3g、油25g、硫酸锌5g,混合均匀,按需求用常规方法制成各形状饲料,质量检验、包装。具体喂食量和喂养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实施例8

称取3-氟-5-(三氟甲基)-N-(2-(1-哌啶基)乙基)苯甲酰胺盐酸盐5g、玉米577g、豆粕270g、鱼粉20g、菜粕40g、棉粕30g、磷酸氢钙13g、石粉12g、食盐3g、油25g和2.5g赖氨酸、1.5g维生素E和1.0g硫酸锌组成的混合物5g,混合均匀,按需求用常规方法制成各形状饲料,质量检验、包装。具体喂食量和喂养方法与实施例5相同。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