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以及安全驾驶评价程序

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以及安全驾驶评价程序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驾驶评价系统,其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进行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适当的驾驶的意愿。本发明的安全驾驶评级系统包括:提醒单元(16),其在停车让行地点的跟前的规定位置,在根据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判断为存在无法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用于提醒驾驶员;比率计算单元(22),其用于计算提醒比率,该提醒比率是指,在与车辆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通过地点数目中,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提醒次数所占的比率;以及评价信息取得单元(23),其用于取得基于所述提醒比率的评价信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445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60917.7

  • 发明设计人 三浦直树;山谷义夫;

    申请日2009-07-24

  • 分类号G01C21/34;G01C21/36;

  • 代理机构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浦柏明

  • 地址 日本爱知县安城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7: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7-1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G01C21/34 授权公告日:20131204 终止日期:20180724 申请日:20090724

    专利权的终止

  • 2013-12-04

    授权

    授权

  • 2011-09-0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C21/34 申请日:2009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评价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驾驶得是否安全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以及安全驾驶评价程序。

背景技术

以往,有如下技术: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预先向车辆的驾驶员通知在行驶方向的前方有需要临时停车的地点。例如,在以下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技术:当自身车辆接近停车让行地点而与该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距离以内时,向驾驶员通知该情况,然后,在当前的车速满足规定的条件时,一边在显示器上显示减速警报,一边发出警告音,从而提醒驾驶员。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0-4657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的技术中,在当前的车速高于警戒开始车速时如上所述那样提醒驾驶员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从而能够促使驾驶员充分地减速,其中,上述警戒开始车速是根据相距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和车速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只单向通知或提醒驾驶员,当然不会根据收到该通知或提醒的驾驶员的驾驶操作来做出反应。即,是否根据这样的通知或提醒而预先充分地减速完全依赖于驾驶员的意愿,尚未实现促使驾驶员自身积极地采取有助于安全驾驶的良好的驾驶行为的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以及安全驾驶评价程序,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进行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适当的驾驶的意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的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提醒单元,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规定位置,根据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判断为存在无法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用于提醒驾驶员;比率计算单元,其用于计算提醒比率,该提醒比率是指,在与车辆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通过地点数目中,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提醒次数所占的比率;以及评价信息取得单元,其用于取得基于所述提醒比率的评价信息。

根据上述结构,在车辆每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计算提醒比率,并根据该提醒比率取得评价信息,因此根据该评价信息,能够客观地向驾驶员通知如下情形:作为整体的趋势,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安全行驶到什么程度。由此,提高了驾驶员的在停车让行地点的安全驾驶意识。换句话说,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进行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适当的驾驶的意愿。

在此,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基准状况取得单元,其用于取得基准驾驶状况,该基准驾驶状况表示,为了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而应在所述规定位置实现的最低限度必要的驾驶状况;以及判断单元,其根据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以及所述基准驾驶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无法在所述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

根据该结构,通过比较基准驾驶状况和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无法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乖离度取得单元,该乖离度取得单元用于取得表示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和所述基准驾驶状况之间的乖离程度的乖离度;所述比率计算单元在计算所述提醒比率时,对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各停车让行地点,根据所述乖离度来补正所述提醒比率。

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乖离度越大,补正为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由此,在通过一个停车让行地点时,在进行与基准驾驶状况的乖离度大的驾驶的情况下,能够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提醒比率的增大导致低评价,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按照基准驾驶状况进行安全驾驶的意愿。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评价分取得单元,该评价分取得单元用于导出并取得评价分,其中,该评价分是对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所得到的;所述比率计算单元在计算所述提醒比率时,对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各停车让行地点,根据所述评价分来补正所述提醒比率。

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评价分越低,补正为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由此,在通过一个停车让行地点时,在评价分较低的情况下,能够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提醒比率的增大导致低评价,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进行能够导出较高评价分的安全驾驶的意愿。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事故信息取得单元,该事故信息取得单元用于取得过去在各停车让行地点发生的事故次数的信息;所述比率计算单元在计算所述提醒比率时,对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各停车让行地点,根据在该停车让行地点的事故次数来补正所述提醒比率。

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过去在各停车让行地点发生的事故次数越多,补正为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由此,在通过事故次数多的停车让行地点时进行提醒的情况下,能够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提醒比率的增大导致低评价,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在事故次数多的停车让行地点更要小心地进行安全驾驶的意愿。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停车比率取得单元,该停车比率取得单元用于取得与停车比率相关的统计信息即停车比率信息,其中,所述停车比率表示实际在各停车让行地点临时停车的比率;所述比率计算单元在计算所述提醒比率时,对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各停车让行地点,根据所述停车比率来补正所述提醒比率。

在采用这样的结构的情况下,例如,其他车辆实际在各停车让行地点临时停车的比率越高,补正为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由此,在通过停车比率高的停车让行地点时执行过提醒的情况下,能够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提醒比率的增大导致低评价,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在其他车辆停车的比率高的停车让行地点,自身也要进行安全驾驶的意愿。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还包括前方车辆检测单元,该前方车辆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在自身车辆的前方的规定距离内存在其他车辆;当在所述规定位置检测出在自身车辆的前方存在其他车辆时,所述比率计算单元将与该位置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排除在用于计算所述提醒比率的对象之外。

在自身车辆的前方存在其他车辆的情况下,有时根据与该其他车辆的关系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因此,通过采用上述结构,使计算的提醒比率更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向驾驶员通知更适当的评价信息。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驾驶状况是车速、制动器操作量以及油门开度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这样的结构,则根据作为在停车让行地点停车时的重要因素的车速、制动器操作量以及油门开度中的至少一个,能够正确地判断是否存在无法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所述评价信息取得单元用于取得积分、提示文、图表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作为所述评价信息,其中,所述积分是根据所述提醒比率所赋予的积分,所述提示文是与所述提醒比率对应的内容的提示文,所述图表在视觉上表示各时刻的所述提醒比率。

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适当地向驾驶员传递与提醒比率对应的评价内容。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还包括信息收集单元,该信息收集单元从多个车辆收集与所述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所述评价信息取得单元根据由所述信息收集单元收集的信息,取得顺序和等级之一的信息或两者的信息来作为所述评价信息,其中,所述顺序是通过与其他车辆进行比较所得到的与所述提醒比率相关的各车辆的顺序,所述等级是通过与其他车辆进行比较所得到的基于各车辆过去的所述提醒比率赋予的等级。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从多个车辆收集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的情况下,能够将通过与其他车辆进行比较而得的评价内容作为评价信息的内容。因此,能够更适当地向驾驶员传递与提醒比率对应的评价内容。

另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包括车载终端装置和集中管理装置,其中,所述车载终端装置装载在车辆上,所述集中管理装置被设置成能够与多个所述车载终端装置进行通信;所述车载终端装置在装载有该车辆终端装置的车辆的主电源被断开时,向所述集中管理装置发送从接通主电源开始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与所述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所述集中管理装置根据从所述车载终端装置接收到的与所述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生成针对该车载终端装置的所述评价信息。

根据这样的结构,将来自分别装载在多个车辆上的车载终端装置的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集中在集中管理装置,并根据多个车辆的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能够生成对各车载终端装置的评价信息。因此,能够向各车载终端装置提供通过比较多个车辆而得的适当内容的评价信息。另外,在装载有车载终端装置的车辆的主电源被断开时,向集中管理装置发送与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因此,能够以较少的通信次数将与断开车辆的主电源的期间的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集中在集中管理装置中。因此,能够在集中管理装置中高效率地收集很多信息,能够向各车载终端装置提供更适当的评价信息。

具有以上各结构的本发明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的技术特征还能够适用于安全驾驶评价方法和安全驾驶评价程序,因此,本发明能够将那样的方法和程序也作为权利保护的对象。

此时的安全驾驶评价程序使计算机实现如下功能:提醒功能,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规定位置,在根据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判断为存在无法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情况下,用于提醒驾驶员;比率计算功能,计算提醒比率,其中,该提醒比率是指,在与车辆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通过地点数目中,与执行过所述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提醒次数所占的比率;以及评价信息取得功能,用于取得基于所述提醒比率的评价信息。

显然,通过该安全驾驶评价程序,也能够得到与上述安全驾驶评价系统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还能够包括作为上述优选结构例的多个附加技术。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集中管理服务器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3是表示存储在地图数据库中的地图信息的构成例的图。

图4是表示与距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对应的多个区域的设定例的图。

图5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评价分数据以及提示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6是表示在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的补正中所使用的补正计数数目的一例的图。

图7是表示用于显示通过评价信息取得部取得的评价信息的综合评价画面的一例的图。

图8是表示显示了评价图表信息的引导画面的一例的图,其中,上述评价图表信息用于逐次表示行驶中的提醒比率的变化。

图9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提示数据的一例的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提醒比率计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3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评价分表(提示文表)的一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接收到评价信息的显示输入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程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的概略结构的框图。

图17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评价系数图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中的贡献比率表的一例的图。

图1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接收到评价信息的显示输入装置的一例的图。

图20是表示其他实施方式的提醒比率计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此,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包括:车载用的导航装置1以及被设置成能够与多个导航装置1进行通信的集中管理服务器2。图1是表示该导航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该安全驾驶评价系统所具有的导航装置1,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规定位置,当根据车辆3的当前的驾驶状况判断为存在不能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时,提醒驾驶员,并且根据通过地点数目中提醒次数所占的比率,来取得并输出评价信息61(参照图7以及图8),其中,所述通过地点数目与与车辆3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所述提醒次数与进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对于该评价信息61,进行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的比率越低,表示评价越高。由此,装载有导航装置1的车辆3的驾驶员能够根据该评价信息61客观地判断如下情形:作为整体的趋势,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安全行驶到什么程度。由此,提高了驾驶员的在停车让行地点的安全驾驶意识。即,能够使驾驶员保持要进行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适当的驾驶的意愿。

图2是表示集中管理服务器2的概略结构的框图。集中管理服务器2从分别装载在多个车辆3的多个导航装置1收集并汇总信息。然后,根据所收集的信息来生成评价信息61,并分发到各导航装置1。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航装置1相当于本发明的“车载终端装置”,集中管理服务器2相当于本发明的“集中管理装置”以及“信息收集单元46”。

1.导航装置的结构

首先,对导航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所示的导航装置1的各功能部被构成为:将共同或分别独立的CPU等运算处理装置作为核心构件,以硬件或软件(程序)或这两种方式安装了用于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的功能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导航装置1具有收发部11、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导航用运算部13、驾驶状况取得部14、基准状况取得部15、通知处理部16、乖离度取得部17、评价分取得部18、地点信息取得部19、比率计算部22、评价信息取得部23、主电源监视部28、发送处理部29以及更新处理部30,并将这些构件作为功能部。并且,这些各功能部被构成为,通过数字转发总线等通信线能够相互进行信息交换。在此,当以软件(程序)的方式构成了各功能部时,将该软件存储在运算处理装置可参照的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等存储单元中。另外,地图数据库31例如包括具有硬盘驱动器、闪存器以及DVD-ROM(Digital Versatile Disk Read Only Memory:数字通用光盘只读存储器)的DVD(Digital Versatile Disk:数字通用光盘)驱动器、具有CD-ROM(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光盘只读存储器)的CD(Compact Disc:光盘)驱动器等存储介质(存储单元)作为硬件结构。另外,存储器32例如包括如硬盘驱动器、闪存器等那样用于存储以及可改写信息的存储介质作为硬件结构。在地图数据库31由可改写的存储介质构成的情况下,该存储器32可以被设置在与地图数据库31共同的存储介质内。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的各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1-1.地图数据库

地图数据库31是存储有按照称为分区的各个矩形区域划分的地图数据34的数据库,其中,上述分区是通过规定的经度以及纬度来划分的。例如,如图3所示,地图数据34包括道路网数据R,该道路网数据R包括:分别与多个交叉路口对应的多个节点n、与连接各节点n(交叉路口)之间的道路对应的多个道路链k。此外,在图3中,作为一例示出了与配置成棋盘格状(垂直相交格子状)的道路及交叉路口对应的道路网数据R的例子。各节点n具有用纬度以及经度来表示的地图上的位置(坐标)信息。各道路链k通过节点n而相连接,作为其属性信息而具有道路类别、区域类别、道路链长度、道路宽度、用于表示道路链形状的形状插补点等信息。另外,地图数据34除了含有道路网数据R以外,还含有在基于导航用运算部13的地图表示处理中所需的描绘信息、在线路引导处理中所需的各种引导信息等。在此,描绘信息含有为了显示道路形状、建筑物、河川等所需的背景信息、为了显示城镇村名称和道路名称等所需的文字信息等。另外,除此之外,存储在地图数据库31中的地图数据34还含有表示有义务临时停车的地点(以下,称为“停车让行地点”)的位置的停车地点信息。这样的停车地点信息例如被存储为与停车让行地点对应的道路链k所具有的属性信息(例如,在一侧道路链的一端有义务停车的内容的信息)。

1-2.收发部

收发部11具有以无线通信的方式,经由无线基站等,在与集中管理服务器2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通信装置。作为这样的无线通信方法,例如能够利用移动电话网、无线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等公知的通信网。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后述,收发部11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发送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另外,收发部11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顺序信息65、等级信息66等的通过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评价信息61(参照图7以及图8),除此之外,还接收用于更新在存储器32中存储的补正规则40、积分规则38、提示数据37的更新信息。关于这一点,将在后面进行叙述。进而,收发部11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与各停车让行地点相关的信息,即地点信息。在此,地点信息例如包括:过去在各停车让行地点发生的事故次数的信息即事故信息、与停车比率相关的统计信息即停车比率信息等,其中,上述停车比率表示车辆实际在各停车让行地点临时停车的比率。

1-3.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

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作为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单元取得表示自身车辆的当前位置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在此,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与GPS接收机41、方位传感器42以及距离传感器43连接。在此,GPS接收机41是接收来自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卫星的GPS信号的装置。通常每隔1秒钟接收该GPS信号,并将该GPS信号输出至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在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中,对GPS接收机41所接收的来自GPS卫星的信号进行解析,从而能够取得当前的自身车辆位置(坐标)、行驶方位、移动速度等的信息。方位传感器42是用于检测自身车辆的行驶方位或其行驶方位的变化的传感器。该方位传感器42例如由陀螺仪(gyroscope)或地磁传感器等构成。并且,方位传感器42将其检测结果输出至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距离传感器43是用于检测自身车辆的车速、移动距离的传感器。该距离传感器43例如由车速脉冲传感器、横摆·G传感器(yaw G sensor)以及累计所检测出的加速度的电路等构成,其中,上述车速脉冲传感器用于在车辆的驱动器轴(drive shaft)、车轮等每旋转一定量时输出脉冲信号,上述横摆·G传感器用于检测自身车辆的加速度。然后,距离传感器43向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输出作为其检测结果的车速以及移动距离的信息。

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根据来自这些GPS接收机41、方位传感器42以及距离传感器43的输出,通过公知的方法进行用于确定自身车辆位置的运算。另外,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还根据存储在地图数据库31中的地图数据23进行如下处理,即,通过公知的地图匹配处理,进行使自身车辆位置与地图数据23所表示的道路匹配的补正。通过这样的地图匹配处理来补正自身车辆位置信息的补正结果被反映在自身车辆位置信息上。这样,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取得包括用坐标(纬度以及经度)表示的当前的自身车辆位置及其行驶方位的信息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在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取得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被输出至导航用运算部13。

1-4.导航用运算部

导航用运算部13是为了执行导航功能而按照应用程序工作的运算处理单元,其中,上述导航功能包括:显示自身车辆位置、计算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径、引导到目的地的路径、检索目的地等。例如,导航用运算部13从地图数据库31取得自身车辆周边的地图数据34并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显示地图的图像,并且根据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在该地图的图像上重叠显示自身位置标记。另外,导航用运算部13根据通过公知的方法计算出的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路径以及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利用显示输入装置47以及语音输出装置48中的一个或两个装置来引导路径。另外,显示输入装置47输出从评价信息取得部23输入的评价信息61(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除此之外,导航用运算部13还连接到与遥控器、显示输入装置47一体设置的触摸面板等的用户接口等在导航装置1中必要的公知的各种结构。

1-5.驾驶状况取得部

驾驶状况取得部14作为驾驶状况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驾驶状况取得单元用于取得车辆的驾驶状况。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状况取得部14与油门开度传感器44、制动器操作量传感器45以及车速传感器46连接。在此,油门开度传感器44是根据油门踏板的踏入量来检测油门开度的传感器。设油门开度在完全关闭油门时为0%,在完全打开油门时为100%。制动器操作量传感器45是根据制动踏板的踏入量来检测制动器操作量的传感器。车速传感器46是用于检测车速的传感器,例如,根据与车辆的车轮驱动连接的驱动轴的旋转速度等来检测车速。其中,与制动器操作量以及车速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通知处理部16,用于后述的判断是否提醒驾驶员的处理。另外,与油门开度以及车速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评价分取得部18,用于评价分取得处理。

1-6.基准状况取得部

基准状况取得部15作为取得基准驾驶状况的基准状况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基准驾驶状况表示,为了安全地在停车让行地点停车,应在规定位置实现的最低限度必要的驾驶状况。在此,例如,可以将在满足规定条件时通知处理部16提醒驾驶员的位置即第二规定位置(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作为规定位置,或者,将在车辆的行驶方向上位于与上述第二规定位置的后方一侧(车辆的后侧)的位置作为规定位置。在存储于存储器32中的基准数据35中,存储有从停车让行地点到规定位置的距离与基准车速、基准制动器操作量之间的关系。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准状况取得部15参照基准数据35,取得应在规定位置实现的最低限度必要的车速即基准车速、最低限度必要的制动器操作量即基准制动器操作量,来作为基准驾驶状况。

1-7.通知处理部

通知处理部16作为通知处理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通知处理单元引导提示驾驶员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在满足规定的条件时提醒驾驶员。通知处理部16根据存储在地图数据库31中的停车地点信息以及通过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取得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当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一规定位置时,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进行语音引导,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在此,第一规定位置是,将停车让行地点作为基准,在车辆行驶方向上位于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的后方一侧(车辆的后侧)的地点,其中,该一定距离是,为了通过进行适当的制动操作能够绰绰有余地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停车而需要的距离(例如,100m,可适当地变更)。在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一规定位置时始终进行这样的语音引导。

另外,在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二规定位置时,在根据驾驶状况取得部14所取得的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判断为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知处理部16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处理。在此,第二规定位置在比第一规定位置更靠近停车让行地点的位置,而且,第二规定位置是,将停车让行地点作为基准,在车辆行驶方向上与该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车辆的后侧)的地点,其中,上述一定距离是为了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停车而需要的最短的距离(例如,20m,可适当变更)。此时,通知处理部16根据驾驶状况取得部14所取得的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以及基准状况取得部15所取得的基准驾驶状况,对它们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更具体地说,例如,在当前车速高于基准车速且当前制动器操作量小于基准制动器操作量的情况下,通知处理部16判断为存在不能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此时,通知处理部16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另一方面,例如,在当前车速为基准车速以下且当前制动器操作量为基准制动器操作量以上的情况下,通知处理部16判断为能够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在这种情况下,不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此外,在进行停车让行地点的引导或提醒驾驶员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显示输入装置47来显示文字、图标来从而进行引导,或者,并用通过文字、图标显示等的引导和语音引导。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通知处理部16兼作本发明的“判断单元”和“提醒单元”。

另外,通知处理部16可以被构成为,在向停车让行地点引导时,一并通知作为与各停车让行地点相关的地点信息的事故信息以及停车比率信息。这些信息通过收发部11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并且通过具有事故信息取得部18以及停车比率取得部19的地点信息取得部17来取得这些信息。

1-8.乖离度取得部

乖离度取得部17作为乖离度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乖离度取得单元取得表示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和基准驾驶状况之间的乖离程度的乖离度。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未达到基准驾驶状况(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观点看来,不是比基准驾驶状况理想的状况)下,取得乖离度。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基准车速以及基准制动器操作量作为基准驾驶状况,因此乖离度取得部17所取得的乖离度也与车速以及制动器操作量相关。例如,作为与车速相关的乖离度,可以是超过了基准车速的差值与基准车速的比率。另外,作为与制动器操作量相关的乖离度,可以是低于基准制动器操作量的差值与基准制动器操作量的比率。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取得与车速以及制动器操作量相关的乖离度中较大的乖离度作为乖离度。与如此取得的乖离度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比率计算部22。

1-9.评价分取得部

评价分取得部18作为评价分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评价分取得单元导出并取得评价分,该评价分是对用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在此,在自身车辆位于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评价分取得部18导出并取得评价分。此时的规定距离,可以是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的距离(例如,100m),其中,上述第一规定位置是进行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的语音引导的地点。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设定有区域A1(第一规定位置和第二规定位置之间的区域)以及区域A2(第二规定位置和停车让行地点之间的区域),评价分取得部18被构成为,分别在区域A1、A2内,根据作为与车辆的驾驶操作相关的评价项目的油门开度变化以及车速变化,导出并取得对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评价分。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各评价项目预先设定有肯定的驾驶操作和否定的驾驶操作。在此,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指,有利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例如,关于油门开度变化,举例说明了油门开度减少;关于车速变化,举例说明了车速降低。在图5的表中,附有“+”的驾驶操作为肯定的驾驶操作。

另外,否定的驾驶操作是指,妨碍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例如,关于油门开度变化,举例说明了油门开度增加;关于车速变化,举例说明了车速提高。在图5的表中,附有“-”的驾驶操作为肯定的驾驶操作。

此外,附有“0”的驾驶操作是既不有利也不妨碍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中立的驾驶操作,附有“0”的驾驶操作不影响评价分的导出。例如,举例说明了油门开度以及车速均没有变化。但是,在此,在各评价项目的变化量在规定范围内的情况下,设为没有变化,在超过了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设为存在增加或减少等变化。关于油门开度,例如,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在10%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设为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超过10%的情况下,设为油门开度增加或减少。另外,关于车速,例如,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在5km/h以下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设为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超过5km/h的情况下,设为车速增大或减小。其中,在此示出的数值10%和5km/h仅仅是举例说明,能够适当地变更其数值。

而且,当判断为在区域A1、A2内进行了肯定的驾驶操作时,对基础分(本例中为0分)加上与该肯定的驾驶操作对应的肯定的评价分,当判断为进行了否定的驾驶操作时,从基础分减去与该肯定的驾驶操作对应的否定的评价分。在导出评价分时,评价分取得部18参照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评价分数据36。图5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评价分取得部18所参照的评价分数据36的一例。根据该图可知,即使是相同的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在区域A1和区域A2内也会设定有不同的评价分(肯定的评价分、否定的评价分)。在图示的例子中,关于就油门开度变化而言的肯定的驾驶操作即油门开度減少,在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较近的区域A2内,设定“10”来作为基础评价分,在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较远的区域A1内,设定比“10”大的“20”来作为基础评价分。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有利于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当靠近停车让行地点时当然要进行上述肯定的驾驶操作,但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进行上述肯定的驾驶操作。但是,为了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尽早进行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有效的,因此,为了高度评价这样的驾驶行为,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越远,将对于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此外,对于相关车速变化的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也同样。

另一方面,关于就油门开度变化而言的否定的驾驶操作即油门开度增加,在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较远的区域A1内,设定“10”来作为基础评价分,在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较近的区域A2内,设定比“10”大的“20”来作为基础评价分。否定的驾驶操作是妨碍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即使多少进行过上述否定的驾驶操作,但根据其后的驾驶操作也有可能在该停车让行地点能够安全停车,而当在靠近停车让行地点时进行上述否定的驾驶操作时,有时会陷入非常危险的状况。因此,为了警告如上所述的驾驶行为,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越近,将对于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此外,对于相关车速的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也同样。这样,评价分取得部18被构成为,根据从停车让行地点到进行了与评价项目相关的驾驶操作的地点之间的距离,变更针对相同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所取得的评价分(肯定的评价分、否定的评价分)。

评价分取得部18,每次在区域A1、A2内检测出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时,参照评价分数据36取得与该驾驶操作对应的评价分,并取得它们的合计分作为通过该停车让行地点时的评价分。与如此取得的评价分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比率计算部22。

1-10.比率计算部

比率计算部22作为计算提醒比率的比率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上述提醒比率是指,在与车辆3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通过地点数目中,与执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对应的提醒次数所占的比率。具体而言,比率计算部22通过如下式(1)来计算提醒比率。

提醒比率(%)=(提醒次数)/(通过地点数目)×100  …(1)

如此计算的提醒比率表示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停车让行地点的比率。反之,若假设提醒比率为X(%),用(100-X)(%)表示的比率为能够绰绰有余地停车并安全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的比率。因此,提醒比率越小,评价为越安全地驾驶。

当车辆3在道路上行驶并通过了停车让行地点时,比率计算部22根据是否通过通知处理部16来进行提醒的判断结果,对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中的一方或双方加上规定的计数数目,从而更新提醒比率。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是车辆3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的数目,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是根据规定的规则对执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进行补正而得的补正值。为此,在通知处理部16执行过提醒的情况下,对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并且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此外,补正后的计数数目是对通常的计数数目“1”加上后述的补正计数数目来计算。由此,对提醒比率进行补正。另一方面,在通知处理部16未进行提醒的情况下,仅对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

如上所述,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是根据规定的规则对执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进行补正而得的补正值,每次在停车让行地点进行提醒时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乖离度以及评价分来补正“提醒次数”。图6是表示在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补正中所使用的补正计数数目的一例的图。图6A是表示乖离度和补正计数数目之间的关系的表,图6B是表示评价分和补正计数数目之间的关系的表。这些表作为补正规则40而被存储在存储器32中。在通过通知处理部16执行过提醒时,比率计算部22根据乖离度取得部17所取得的乖离度以及评价分取得部18所取得的评价分,参照补正规则40,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进行补正。

在此,乖离度越大,将补正计数数目设定得越大。在图6A所示的例子中,乖离度小于10%时的补正计数数目为“0”,乖离度为10%以上且小于20%时的补正计数数目为“+0.1”,乖离度为20%以上时的补正计数数目为“+0.2”。这样,乖离度越大,将补正计数数目设定得越大,其原因在于,在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在驾驶时与基准驾驶状况的乖离度大的情况下,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从而警告这种驾驶,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按照基准驾驶状况安全地驾驶的意愿。

另外,评价分越低,将补正计数数目设定得越大。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在评价分低于规定值的情况下设定有补正计数数目。在图6B所示的例子中,在评价分低于-5分的情况下设定补正计数数目,评价分为-25分以上且低于-5分时的补正计数数目为“+0.1”,评价分低于-25分时的补正计数数目为“+0.2”。这样,评价分越低,将补正计数数目设定得越大,其原因在于,在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在驾驶时评价分低的情况下,使提醒比率比通常大,由此警告这种驾驶,使驾驶员高度保持要进行能够导出较高评价分的安全驾驶的意愿。

此外,能够根据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来更新由比率计算部22参照的补正规则40。由更新处理部30来进行该更新处理。即,更新处理部30在通过收发部11而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补正规则40的更新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更新信息,对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补正规则40进行更新。由此,例如,能够根据在此之前取得的总分(后述)、驾驶员的技能级别、驾驶经历等,随时变更规则,以使提醒比率的值更适当。

接着,根据图3,以具体例子来说明比率计算部22所进行的提醒比率的计算。在此,假设车辆3从出发地S沿着用粗实线表示的路径B行驶,从而到达当前位置P。另外,假设在路径B中,在道路链k1~k5的图3的上侧道路链端(对应于节点n2、n4、n5、n6、n8的位置)有停车让行地点。并且,其中,在与节点n4以及n5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通过通知处理部16进行提醒,在与节点n2、n6以及n8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不进行提醒。此外,在与节点n4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分别取得“15%”、“-20分”作为乖离度以及评价分,在与节点n5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取得“5%”、“-10分”作为乖离度以及评价分。

首先,在与节点n2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由于不进行提醒,因此,比率计算部22仅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因此,通过如下式(2)来计算通过了该停车让行地点后的提醒比率。

提醒比率(%)=0/1×100=0(%)  …(2)

接着,在与节点n4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由于进行提醒,因此,比率计算部22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从而得到“2”,并且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补正后的计数数目是,对通常的计数数目“1”加上基于乖离度“15%”以及评价分“-20分”的补正计数数目(分别为“+0.1”、“+0.1”)而得的值“1.2”。由此,比率计算部22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1.2”,从而得到“1.2”。因此,通过如下式(3)来计算通过了该停车让行地点之后的提醒比率。

提醒比率(%)=1.2/2×100=60(%)  …(3)

接着,在与节点n5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由于进行提醒,因此,比率计算部22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从而得到“3”,并且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补正后的计数数目是,对通常的计数数目“1”加上基于乖离度“5%”以及评价分“-10分”的补正计数数目(分别为“0”、“+0.1”)而得的值“1.1”。由此,比率计算部22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1.1”,从而得到“2.3”。因此,通过如下式(4)来计算通过了该停车让行地点之后的提醒比率。

提醒比率(%)=2.3/3×100=77(%)  …(4)

此外,在与节点n6以及n8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和与节点n2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的情况同样,因此省略说明,但是关于通过了与节点n8对应的停车让行地点后(当前位置P)的提醒比率,通过如下式(5)来计算。

提醒比率(%)=2.3/5×100=46(%)  …(5)

1-11.评价信息取得部

评价信息取得部23作为评价信息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评价信息取得单元根据比率计算部22所计算的提醒比率,取得评价信息61。在此,如图1所示,评价信息取得部23具有积分计算部24、图表生成部25、提示文取得部26以及外部信息取得部27。而且,评价信息取得部23取得积分信息62、提示文信息63、评价图表信息64、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作为评价信息61。另外,在存储器32中存储有由评价信息取得部23参照的积分规则38以及提示数据37。图7以及图8表示将通过评价信息取得部23取得的评价信息61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时的画面的一例。在此,图7是用于显示对在此之前的提醒比率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的综合评价画面的一例,图8是显示了评价图表信息64的引导画面的一例,其中,上述评价图表信息64用于逐次表示车辆3行驶时的提醒比率变化。此外,在图8的例子中,除了显示评价图表信息64之外,还显示有等级信息66以及用于引导路径的引导地图。

积分计算部24计算按照提醒比率赋予的积分。此时,积分计算部24参照在存储器32中存储的积分规则38,按照该积分规则38计算赋予的积分。该积分规则38是规定了比率计算部22计算出的提醒比率和赋予的积分之间的关系的规则。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例,积分规则38如下:假设提醒比率为X(%),则对每(100-X)(%)赋予1个积分。但是,在通过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进行补正,比率计算部22对车辆3的每一次行驶所计算的提醒比率超过100(%)的情况下,赋予0积分(换句话说,不赋予积分),其中,上述每一次行驶是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行驶。或者,也可以是对每(X-100)(%)扣1个积分的规则。

另外,积分计算部24对如上所述计算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进行累计,从而计算在此之前取得的总积分。总积分是每隔规定期间累计以及汇总,例如每隔一年累计以及汇总,到了第二年,再次从零开始累计,或者将在此之前取得的所有积分的累计值作为总积分。积分计算部24所计算出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以及总积分作为车辆积分数据39而被存储在存储器32中。然后,积分计算部24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车辆积分数据39,将表示在前次行驶中取得的积分(前次取得积分)以及总积分的积分信息62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将这样的积分信息62显示在综合评价画面的一部分上。

积分计算部24所参照的积分规则38能够根据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来更新。由更新处理部30来进行该更新处理。即,更新处理部30在通过收发部11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积分规则38的更新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更新信息,更新在存储器32中存储的积分规则38。由此,例如,能够随时更新规则,使得赋予的积分的值更适当;还能够通过变更规则,使限定期间内所赋予的积分增多。此外,上述积分规则38的内容仅是一例,能够任意设定该规则的内容。因此,优选地,例如如下这样设定积分规则38:按照车辆3在一次行驶中移动的距离,即使是相同的提醒比率,也赋予不同的积分。

图表生成部25生成图表显示,在各时刻视觉上表示根据提醒比率导出的安全驾驶比率,其中,上述安全驾驶比率表示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驾驶的比率。假设提醒比率为X(%),则导出(100-X)(%)的安全驾驶比率(%)。在通过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进行补正,提醒比率超过了100(%)的情况下,安全驾驶比率为0(%)。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图表生成部25生成评价图表信息64,该评价图表信息64用于逐次表示在车辆3的行驶中的安全驾驶比率的变化。另外,图表生成部25将所生成的评价图表信息64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该评价图表信息64具有安全驾驶比率的当前值的图表以及安全驾驶比率的过去的平均值的图表,并且邻接配置有这2个图表,使得处于能够彼此对比的状态。在此,安全驾驶比率的当前值的图表用于,伴随着车辆3的行驶,一边逐次更新从接通主电源到当前时刻为止的期间内行驶的路径上的安全驾驶比率,一边显示该安全驾驶比率。另外,安全驾驶比率的过去的平均值的图表是用于显示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内行驶的路径上的安全驾驶比率的过去信息的平均值的图表,从而在车辆3每一次行驶时更新该值。在图示的例子中,两个图表均为柱形图。此外,作为过去的安全驾驶比率的信息,使用在导航装置1中存储的信息或者在集中管理服务器2中按照车辆3来存储的信息。

提示文取得部26取得与提醒比率对应的内容的提示文信息63。在此,提示文取得部26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提示数据37读取并取得与提醒比率对应的内容的提示文信息63。另外,提示文取得部26将所取得的提示文信息63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该提示文信息63是,用于根据提醒比率向驾驶员传递与提醒比率对应的评价内容的文章的信息。图9表示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提示数据37的一例。根据该例子,在提醒比率低于20%的情况下,取得表扬的内容的文章作为提示文信息63,在提醒比率为20%以上且低于100%的情况下,取得推荐减少油门开度、降低车速的内容的文章作为提示文信息63。另外,在提醒比率为100(%)以上的情况下,取得更强烈提示减少油门开度、降低车速的内容的文章作为提示文信息63。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将提示文信息63显示在综合评价画面的一部分上。

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通知数据37能够根据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的更新信息来更新。由更新处理部30来进行该更新处理。即,更新处理部30在通过收发部11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到通知数据37的更新信息的情况下,根据该更新信息,更新在存储器32中存储的通知数据37。由此,例如,如按照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倾向或驾驶经历等来变更提示文信息63的内容那样,能够将提示文信息63的内容随时变更为适当的内容。此外,上述提示数据37的内容仅是一例,能够任意设定其内容。

外部信息取得部27进行用于取得来自设置在车辆3外部的集中管理服务器2的评价信息61的处理。具体而言,外部信息取得部27通过收发部11与集中管理服务器2进行通信,接收顺序信息65、等级信息66等通过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评价信息61。如后述,集中管理服务器2被设置成能够与装载在多个车辆3上的导航装置1进行通信,并从这些多个车辆3收集并汇总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集中管理服务器2从各车辆3的导航装置1收集并汇总按照提醒比率而赋予的积分、作为计算提醒比率时的源信息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并生成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来作为其汇总结果。各导航装置1的外部信息取得部27以规定的时机(timing)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请求并取得如此生成的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在本实施方式中,外部信息取得部27在装载有导航装置1的车辆3的主电源被接通时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请求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

顺序信息65是表示通过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与提醒比率或者根据该提醒比率导出的安全驾驶比率相关的各车辆3的顺序的信息。作为该顺序信息65,例如,可以使用规定期间内的各车辆的提醒比率等的平均值的顺序、各车辆在规定期间内取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等的信息。在此,作为规定期间,例如,能够设定一年、一个月、一星期、一天等各种期间。而且,外部信息取得部27将所取得的顺序信息65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例子所示,在顺序信息65中包含有: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各车辆3在每个月取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以及表示与上个月相比该顺序上升还是下降的箭头图像。

等级信息66表示,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根据各车辆3的过去的提醒比率,或表示基于该过去的提醒比率导出的安全驾驶比率来赋予的等级。作为该等级信息66例如可以是,根据规定期间内的各车辆的提醒比率等的平均值的顺序、各车辆3在规定期间内取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根据各车辆3在此之前取得的积分合计等,将各车辆区分为多个等级时的各车辆所属的等级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在规定期间(例如,一年)内取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上下调整当前等级,由此决定等级信息66。在此,作为等级,例如,能够使用A、B、C、…的划分或1、2、3、…的划分等。然后,外部信息取得部27将所取得的等级信息66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7的例子所示,等级信息66使用A、B、C、…的等级,在图示的例子中,显示车辆3属于等级“B”。

1-12.主电源监视部

主电源监视部28作为主电源监视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主电源监视单元监视车辆3的主电源开关4的状态。而且,将闭合主电源开关4从而对车辆3的各单元供给功率的状态判断为主电源的接通状态,将断开主电源开关4从而不对车辆3的各单元供给功率的状态判断为主电源的断开状态。

1-13.发送处理部

发送处理部29在规定的时刻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发送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更具体地说,发送处理部29在装载有导航装置1的车辆3的主电源被断开时,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发送与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由主电源监视部28来判断主电源的接通以及断开。在本实施方式中,发送处理部29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发送根据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而赋予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成为计算提醒比率时的源信息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

2.集中管理服务器的结构

接着,对集中管理服务器2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集中管理服务器2被设置成能够与分别装载在多个车辆3的多个导航装置1进行通信。而且,集中管理服务器2从各导航装置1收集并汇总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并且根据汇总的信息生成相关各导航装置1的评价信息61。另外,集中管理服务器2根据来自各导航装置1的请求,分发所生成的评价信息61。

图2所示的集中管理服务器2的各功能部被构成为:将共同或分别独立的CPU等运算处理装置作为核心构件,以硬件或软件(程序)中的至少一种方式安装有用于对所输入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的功能部。在本实施方式中,集中管理服务器2具有收发部52、存储处理部53、汇总处理部54以及分发处理部55,并将这些单元作为功能部。而且,这些各功能部被构成为通过数字转发总线等通信线能够彼此交换信息。在此,当以软件(程序)的方式构成各功能部的情况下,该软件被存储在上述运算处理装置能够参照的RAM、ROM等存储单元。另外,用户数据库51例如具有硬盘驱动器、闪存器等存储以及能够改写信息的记录介质(存储单元)作为硬件结构。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集中管理服务器2的各单元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2-1.收发部

收发部52具有以无线通信的方式、经由无线基站等在与装载在多个车辆3上的导航装置1之间进行数据收发的通信装置。作为该无线通信方法,能够利用与导航装置1的收发部11共同的通信方法。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收发部52从导航装置1接收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具体而言,接收根据提醒比率而赋予的积分、成为计算提醒比率时的源信息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另外,收发部52向导航装置1发送顺序信息65、等级信息66等的通过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评价信息61,以及用于更新存储在导航装置1的存储器32中的补正规则40、积分规则38、提示数据37的更新信息。

2-2.存储处理部

存储处理部53将通过收发部52从装载在各车辆3上的导航装置1接收到的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存储在按照车辆3来划分的用户数据库51中。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包括:根据提醒比率赋予的积分、成为计算提醒比率时的源信息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在此,根据提醒比率赋予的积分的信息具体是根据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而赋予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另外,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也是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每一次行驶的距离的信息。当在各车辆3中断开主电源时,从导航装置1发送这些信息作为该车辆3的每一次行驶的信息,并在收发部52接收这些信息。存储处理部53以与各车辆3的识别信息以及接收时间信息相关联的状态将接收到的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存储在用户数据库51中。在此,作为各车辆3的识别信息,例如,能够利用各车辆3或者各导航装置1的识别代码、各车辆3的车牌号码等。

2-3.汇总处理部

汇总处理部54对存储在用户数据库51中的与各个车辆3的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生成关于各车辆3(各导航装置1)的评价信息61。具体而言,汇总处理部54每隔规定期间,对从各车辆3接收到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的信息进行汇总,从而生成顺序信息65,其中,该顺序信息65表示通过比较多个车辆3而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总处理部54计算各车辆3每个月取得的积分的合计,从而生成表示与其他车辆3进行比较而得的顺序的顺序信息65。进而,汇总处理部54汇总各车辆3在规定期间内取得的积分,从而生成表示根据其汇总结果赋予的等级的等级信息66。在本实施方式中,汇总处理部54根据在规定期间(例如,一年)内取得的积分合计的顺序,顺序越高,使等级也越高,顺序越低,使等级也越低,由此决定各车辆3的等级。此外,关于最初的规定期间内的等级,可以任意设定为最低等级或中间等级等。所生成的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以与各车辆3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状态存储在用户数据库51。

另外,汇总处理部54对各个车辆3累计从各车辆3接收到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的信息,并计算在此之前取得的总积分。如上所述,总积分是在每一规定期间内累计的累计值,或者是在此之前取得的所有积分的累计值。所计算的总积分的信息以与各车辆3的识别信息相关联的状态而被存储在用户数据库51中。如此存储在用户数据库51中的总积分的信息用于存储在各导航装置1的存储器32中的总积分的信息的备份(back up)以及确认等。因此,该信息与存储在导航装置1的存储器32中的作为车辆积分数据39的总积分的信息一致。

2-4.分发处理部

分发处理部55根据来自各导航装置1的外部信息取得部27的请求,从用户数据库51读出汇总处理部54所生成的、作为评价信息61的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并向各导航装置1发送该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另外,在未图示的更新信息生成部生成了用于更新积分规则38、提示数据37的更新信息时,分发处理部55向导航装置1发送该更新信息。

3.动作处理过程

接着,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中执行的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过程(安全驾驶评价方法)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整个过程的流程图。另外,图11是表示图10的步骤#05的提醒比率计算处理的过程的流程图。以下,按照流程图进行说明。

3-1.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整个过程

首先,对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整个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0所示,在接通了装载有导航装置1的车辆3的主电源开关4的情况下(步骤#01:是),外部信息取得部27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请求作为针对该车辆3的评价信息61的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从而接收这些信息(步骤#02)。然后,显示综合评价画面(步骤#03)。如图7所示,该综合评价画面显示:表示在前次的行驶中取得的积分(前次取得积分)以及总积分的积分信息62、提示文信息63、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在此,由积分计算部24来计算积分信息62,并且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车辆积分数据39取得该积分信息62。以如下方式取得提示文信息63,即,提示文取得部26从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通知数据37中读出与前次行驶中的提醒比率对应的内容的提示文信息63,由此取得上述提示文信息63。在步骤#02中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接收并取得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综合评价画面以规定的形式配置这些信息。

而且,在车辆3开始行驶的情况下(步骤#04:是),比率计算部22计算提醒比率(步骤#05)。关于该提醒比率计算处理,根据图11的流程图,将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接着,图表生成部25生成并显示评价图表信息64(步骤#06)。如图8所示,评价图表信息64是在视觉上表示根据各时刻的提醒比率导出的安全驾驶比率的图表显示,具有安全驾驶比率的当前值的图表以及安全驾驶比率的过去平均值的图表。重复执行步骤#05以及#06的处理,直至主电源被断开为止。因此,在接通车辆3的主电源后,直至主电源被断开(步骤#07:否),随时计算各时刻的提醒比率,并且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显示表示各时刻的安全驾驶比率的该评价图表信息64。

之后,在主电源被断开的情况下(步骤#07:是),发送处理部29向集中管理服务器2发送与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步骤#08)。在此,如上述,所发送的与提醒比率相关的信息包括: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成为计算提醒比率时的源信息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补正后的提醒次数的信息。在此,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是根据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而赋予的积分的信息。此外,从接通主电源到断开主电源为止的期间的提醒比率等于在刚刚断开主电源之前通过步骤#05计算出的该时刻的提醒比率。以上,结束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整个过程。

3-2.提醒比率计算处理过程

下面,对图10的步骤#05的提醒比率计算处理的过程进行说明。如图11所示,在装载有导航装置1的车辆3靠近停车让行地点时,即,靠近第一规定位置时(步骤#21:是),通知处理部16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对驾驶员进行引导,即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步骤#22)。接着,驾驶状况取得部14取得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步骤#23),基准状况取得部15取得基准驾驶状况(步骤#24)。接着,通知处理部16根据在步骤#23中取得的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和在步骤#24中取得的基准驾驶状况,将它们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步骤#25)。当判断为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时(步骤#25:是),通知处理部16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步骤#26)。

之后,乖离度取得部17根据在步骤#23中取得的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和在步骤#24中取得的基准驾驶状况,取得乖离度(步骤#27)。在此,关于车速以及制动器操作量分别取得乖离度,乖离度取得部17取得其中的较大的乖离度。接着,评价分取得部18取得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的评价分(步骤#28)。如上述,每次在区域A1、A2内检测出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时,评价分取得部18参照评价分数据36,取得与该驾驶操作对应的评价分,因此,评价分取得部18取得它们的合计分作为评价分。接着,比率计算部22根据在步骤#27中取得的乖离度和在步骤#28中取得的评价分,参照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补正规则40,取得补正计数数目(步骤#29)。然后,比率计算部22对在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并且对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1+(补正计数数目)”,从而更新提醒比率(步骤#30)。另一方面,在通知处理部16判断为在停车让行地点能够安全停车的情况下(步骤#25:否),比率计算部22仅对在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计数数目“1”,从而更新提醒比率(步骤#31)。此外,当在接通车辆3的主电源后初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在步骤#30或#31中重新计算提醒比率。之后,处理回到步骤#21,车辆3行驶,在每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更新提醒比率,计算各时刻的提醒比率。

第二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不具有集中管理服务器2,由作为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的导航装置1单体构成,这一点与第一实施方式有很大区别。以下,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中心对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不进行特别说明的部分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自身车辆位于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距离的范围内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根据与车辆的驾驶操作相关的评价项目,评价安全驾驶程度,并根据该评价,输出评价信息。导航装置1进行路径引导等通常的导航处理,并且在通过了停车让行地点时,向驾驶员通知与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所评价的评价内容对应的评价信息。图1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13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评价分表134的一例的图。图14是表示输出了评价信息的显示输入装置47的一例的图。

2-1.存储器

存储器32是存储有评价分表134以及提示文表136的记录介质。评价分表134是决定了对各个区域内的各种驾驶操作的评价分分配的表,其中,上述各个区域是根据离开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而设定的多个区域。提示文表136是决定了针对各种驾驶操作通知的提示文的分配的表。关于评价分表134以及提示文表136的细节,在后面进行叙述。

2-2.导航用运算部

显示输入装置47接受来自评价信息取得部23的综合分数信息以及提示信息(将在后面进行详细叙述)的输入,并输出该综合分数信息以及提示文信息。

另外,导航用运算部13具有通知处理部111。通知处理部111参照存储在地图数据库31中的停车地点信息和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在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一规定位置时,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进行语音引导,即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在此,第一规定位置是,将停车让行地点作为基准,在车辆行驶方向上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车辆的后侧)的地点,其中,该一定距离是为了通过进行适当的制动操作能够绰绰有余地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停车而需要的距离(例如,100m,可适当地变更)。在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一规定位置时,始终进行这样的语音引导。

另外,在自身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二规定位置时,在根据后述的驾驶状况取得部14所取得的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而判断为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情况下,通知处理部111通过语音输出装置48对驾驶员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在此,第二规定位置是比第一规定位置更接近停车让行地点的位置,而且,第二规定位置是,将停车让行地点作为基准,在车辆行驶方向上与该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车辆的后侧)的地点,其中,上述一定距离是,为了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停车而需要的最短的距离(例如,20m,可适当变更)。例如,在车速为一定速度以上也几乎不进行制动操作的情况下,判断为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并提醒驾驶员。另一方面,在判断为在停车让行地点能够安全停车的情况下,不提醒驾驶员。例如,在适当地进行制动操作,从而使得车速减到一定速度以下的情况下,判断为在停车让行地点能够安全停车,不提醒驾驶员。此外,在进行停车让行地点的引导或提醒驾驶员时,可以采用如下结构:通过显示输入装置47来显示文字、图标,从而进行引导,或者,并用通过文字、图标显示等的引导和语音引导。

2-3.驾驶状况取得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状况取得部14与油门开度传感器44、制动器操作量传感器45、车速传感器46、车距传感器127以及脸部朝向传感器128连接。车距传感器127是用于检测车距的传感器。例如,向车辆前方照射激光或毫米波,并根据从发出激光到接收在先行车反射回来的反射波为止的时间来检测车距。脸部朝向传感器128是用于检测驾驶员的脸部朝向的传感器。例如,根据从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装置)摄像机或视线检测传感器等得到的信息来判断驾驶员的脸部朝向,从而能够判断驾驶员是否在看前方。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驾驶状况取得部14取得油门开度、制动器操作量、车速、车距以及脸部朝向来作为车辆的驾驶状况。此外,其中与制动器操作量以及车速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导航用运算部13,用于判定否提醒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另外,油门开度、车速、车距以及脸部朝向对应于用于导出评价分E的评价项目,其中,上述评价分E是在后述的评价部106中对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与油门开度、车速、车距以及脸部朝向相关的信息被输出至评价部106,从而用于评价分E的导出。

2-4.评价部

评价部106作为评价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评价单元在自身车辆位于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情况下,导出根据与车辆的驾驶操作相关的评价项目来对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评价分E。评价部6被构成为:在各个区域A1、A2内,导出根据与车辆的驾驶操作相关的一个或两个以上的评价项目来对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评价分E。

在此,评价分E是根据包括油门开度变化以及车速变化中的至少一个的评价项目来导出的。在本实施方式中,除此之外,还可以将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作为评价项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针对各个评价项目预先设定有肯定的驾驶操作和否定的驾驶操作。在此,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有利于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例如,关于油门开度变化,举例说明了油门开度减少;关于车速变化,举例说明了车速降低;关于车距变化,举例说明了车距增大;关于脸部朝向变化,举例说明了一直朝前方。在图13的表中,附有“+”的驾驶操作为肯定的驾驶操作。

另外,否定的驾驶操作是妨碍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例如,关于油门开度变化,举例说明了油门开度增加;关于车速变化,举例说明了车速提高;关于车距变化,举例说明了车距减小;关于脸部朝向变化,举例说明了不看前方而一直东张西望。在图13的表中,附有“-”的驾驶操作为肯定的驾驶操作。

此外,附有“0”的驾驶操作是既不有利也不妨碍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中立的驾驶操作,该附有“0”的驾驶操作不影响评价分E的导出。例如,关于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以及车距变化,举例说明了均没有变化;关于脸部朝向变化,举例说明了通过通知使驾驶员看前方。此外,在此提及的“通知”包括导航用运算部13所进行的、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的内容的语音引导以及提醒。

更具体地说,评价部106在各个区域A1、A2内时常监视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并在各个区域取得它们的变化量,并根据该变化量来导出对各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此时,在各评价项目的变化量在规定的范围内的情况下,设为没有变化,在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情况下,设为发生了增加或减少等变化。例如,设油门开度在完全关闭油门时为0%,在完全打开油门时为100%,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在10%的范围内时,设为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超过10%时,设为发生了油门开度增加或油门开度减少。另外,关于车速,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在5km/h以下的范围内时,设为没有变化,另一方面,在其变化量的绝对值超过5km/h时,设为发生了车速提高或者车速降低。其中,在此示出的10%、5km/h等数值仅是举例说明,能够适当地变更。而且,在每次检测出那样超过规定阈值的变化时,评价部6针对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导出评价分E。

此外,根据来自油门开度传感器44的输出,根据当前油门开度和单位时间之前的油门开度之差导出油门开度变化。基于来自车速传感器46的输出,根据当前车速和单位时间之前的车速之差导出车速变化。基于来自车距传感器127的输出,根据当前车距和单位时间之前的车距之差导出车距变化。基于来自脸部朝向传感器128的输出,根据当前驾驶员的脸部朝向和单位时间之前的脸部朝向之差导出脸部朝向变化。其中,关于脸部朝向变化,不仅是将其变化作为评价对象,脸部朝向本身也是评价对象。即设定为:在脸部朝向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当一直朝前面时赋予肯定的评价分,在一直东张西望时赋予否定的评价分。

根据对于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和对于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来导出评价分E。肯定的评价分是在导出评价分时加分的因素,否定的评价分是在导出评价分时扣分的因素。即,在判断为进行了肯定的驾驶操作的情况下,加上与该肯定的驾驶操作对应的肯定的评价分,在判断为进行了否定的驾驶操作的情况下,扣掉与该肯定的驾驶操作对应的否定的评价分。在导出评价分E时,评价部106根据驾驶状况取得部14所取得的车辆的驾驶状况,参照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评价分表134。在图13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评价部106所参照的评价分表134的一例。如上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设定多个区域A1、A2,评价部106被构成为,对各个区域A1、A2内的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从而导出评价分E。对应于此,在图示的评价分表134中,对各个区域A1、A2分别设定有针对各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包括肯定的驾驶操作以及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在此,基础评价分是用于导出评价分E的基础,评价分E的概念包含该基础评价分。另外,基础评价分包括肯定的评价分以及否定的评价分。

从图13可知,即使是相同的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在区域A1和区域A2内设定有不同的基础评价分。在图示的例子中,关于就油门开度变化而言的肯定的驾驶操作即油门开度减少,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较近的区域A2内设定有基础评价分“6”,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较远的区域A1内设定有比基础评价分“6”大的“15”。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有利于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在靠近停车让行地点时当然要进行上述肯定的驾驶操作,与此相对,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程度的距离时并不一定要进行上述肯定的驾驶操作。但是,为了在停车让行地点更安全地停车,尽早进行肯定的驾驶操作是有效的,因此,为了更高度地评价这种驾驶行为,离开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越远,将对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此外,对其他评价项目的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也同样。

另一方面,关于就油门开度变化而言的否定的驾驶操作即油门开度增加,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较远的区域A1内,设定有基础评价分“6”,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较近的区域A2内,设定有比基础评价分“6”大的“15”。否定的驾驶操作是妨碍安全停车的驾驶操作,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一定距离的情况下即使稍微进行上述否定的驾驶操作,在其后的驾驶操作中,也有可能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但与此相对,当在靠近停车让行地点时进行上述否定的驾驶操作时,有时会陷入非常危险的状况。因此,为了警告如上所述的驾驶行为,离停车让行地点的距离越近,将对于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此外,对于相关其他评价项目的否定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也同样。这样,评价部106被构成为,根据操作距离来变更对相同的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赋予的基础评价分。

另外,从图13可知,即使是同一区域A1、A2内的肯定的驾驶操作,各个评价项目的肯定的评价分也会取不同的值。在图示的例子中,在区域A1内,针对一直看前方,设定有“+4”;针对车距的增大,设定有比“+4”大的“+6”。另外,针对车速降低,设定有比“+4”、“+6”大的“+10”;针对油门开度减少,设定有比“+4”、“+6”、“+10”大的“+15”。在用于安全停车的各种驾驶操作中,用于停车的重要性程度分别不同。例如,通常,在停车时非常重要的是:减少油门开度,并且增加制动器操作量,从而使车速降低。相对于此,可以说最好确保与前方车辆之间的车距尽量宽,但是并不一定需要增加车距。同样地,关于驾驶员的脸部朝向,可以说最好是看前方,但是只要能够确认前方,并不一定要始终看前方。因此,在图13所示的评价分表中,使对于各个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的大小根据用于停车的重要性程度而不同。此外,关于否定的评价分也同样。

接着,以具体例说明评价部106所评价的评价分E的导出。在本例中,在图4的例子中的区域A1以及A2内,取得各评价项目的车辆的驾驶操作状况。并且,例如,假设在区域A1中,油门开度减少,并且车速降低,与在前方行驶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保持大致一定距离,驾驶员在收到引导通知前后一直在看前方。此外,在此,假设在区域A1内分别逐次地检测了超过规定阈值的油门开度以及车速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部106参照图13的评价分表134(尤其是A1列),取得与各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对应的基础评价分。具体而言,针对油门开度变化,取得“+15”,针对车速变化,取得“+10”,针对车距变化,取得“0”,针对脸部朝向变化,取得“+4”。另外,例如,假设在区域A2内,油门开度减少,并且车速降低,与在前方行驶的车辆之间的车距增大,驾驶员在收到引导通知前后一致看前方。此外,在此,假设在区域A2内分别检测过超过规定的阈值的油门开度、车速以及车距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部106参照图13的评价分表134(尤其是A2列),取得与各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对应的基础评价分。具体而言,针对油门开度变化,取得“+6”,针对车速变化,取得“+4”,针对车距变化,取得“+3”,针对脸部朝向变化,取得“+2”。

评价部106根据在区域A1以及A2内取得的对于各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导出对各驾驶操作的评价分。即,对于各驾驶操作,合计区域A1的基础评价分和区域A2的基础评价分,由此导出对各驾驶操作的评价分E。在本例中,针对油门开度变化,导出“+21”,针对车速变化,导出“+14”,针对车距变化,导出“+3”,针对脸部朝向变化,导出“+6”。导出的评价分E被输出至评价信息取得部23。

2-5.评价信息取得部

评价信息取得部23作为评价信息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该评价信息取得单元根据评价分E取得评价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评价信息取得部23取得综合分数信息以及提示信息作为评价信息。在此,综合分数信息表示综合了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的综合评价分,提示信息表示与评价分E对应的向驾驶员的建议。

由综合分数计算部108来计算综合分数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综合分数计算部108根据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将它们综合而计算综合评价分。更具体地说,综合分数计算部108对用于计算综合评价分的综合基础分(例如0分)分别加上对各驾驶操作的肯定的评价分,并且分别扣掉对各驾驶操作的否定的评价分,由此计算综合评价分。在上述例子中,针对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分别导出了肯定的评价分“+21”、“+14”、“+3”以及“+6”,因此通过将它们加到综合基础分,计算出综合分数“44分”(在本例中,未导出否定的评价分,因此不扣分)。此外,能够适当地变更上述综合基础分,上述综合基础分可以是0分以外的预先设定的固定值,也可以是过去取得的综合评价分的累计分数等。在将综合评价分的累计分数用作为综合基础分的情况下,将该累计分数存储在存储器32等中即可。

通过提示文取得部26来取得提示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提示文取得部26根据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提示文表136,取得与评价分E对应的针对驾驶员的建议。在本实施方式中,提示文取得部26针对实际进行的驾驶操作,参照对于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从存储在提示文表136中的建议中取得相关评价相对低的评价项目的建议。换句话说,主要取得相关如下驾驶操作的建议,上述驾驶操作是成为使综合评价分降低、或者抑制综合评价分上升的原因的驾驶操作。在上述的例子中,关于区域A1的车距变化没有得到肯定的评价分(被扣掉肯定的评价分“+6”),因此综合评价分的上升被抑制。因此,取得将与在前方行驶的车辆之间的车距保持大致一定距离的情况对应的建议“若使车距增大,则能够更安全地行驶”作为提示信息。这样,通过取得相关评价相对低的评价项目的建议,能够向驾驶员通知关系到驾驶操作的改善的适当的提示。

此外,在提示文表136中,提示文是针对评价项目的每个驾驶操作而设定的,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以各驾驶操作作为基准,一体存储有如上所述的评价分表134和提示文表136。作为评价信息取得部23所取得的评价信息的综合分数信息以及提示信息被输出至显示输入装置47,在每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显示基于通过该停车让行地点时的评价分E的评价信息。

图14表示接收到评价信息的输出的显示输入装置47的一例。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显示输入装置47的显示画面中的下方区域,显示有基于综合分数信息的综合评价分以及基于提示信息的向驾驶员提出的建议。此外,不仅从显示输入装置47输出评价信息,也可以从语音输出装置48一同输出评价信息。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如图14所示地进行显示,并且从语音输出装置48以语音的方式通知综合评价分以及向驾驶员的建议。

2-6.安全驾驶评价处理过程

下面,对适用于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的、在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中执行的安全驾驶评价处理的过程进行说明。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程序的处理顺序的流程图。以下说明的安全驾驶评价处理过程由构成上述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的各功能部的硬件或软件(程序)或者它们的组合来执行。在以程序的方式构成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的各功能部的情况下,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所具有的运算处理装置作为用于执行安全驾驶评价程序的计算机进行工作,其中,上述安全驾驶评价程序构成上述的各功能部。

首先,在车辆靠近停车让行地点跟前的第一规定位置时,导航用运算部13向驾驶员引导,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步骤#101)。驾驶状况取得部14在离停车让行位置较远的区域即区域A1内取得车辆的驾驶状况(步骤#102)。评价部106根据在步骤#102中取得的车辆的驾驶状况,取得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并取得对各个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步骤#103)。通知处理部111根据车辆的当前驾驶状况,判断是否需要提醒驾驶员(步骤#104)。在判断为需要提醒的情况下(步骤#104:是),通知处理部111进行用于提醒驾驶员的语音引导(步骤#105)。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不需要提醒的情况下(步骤#104:否),进入步骤#106。

驾驶状况取得部14在离停车让行位置较近的区域即区域A2内取得车辆的驾驶状况(步骤#106)。评价部106根据在步骤#106中取得的车辆的驾驶状况,取得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并取得对各个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步骤#107)。评价部106根据在区域A1以及A2内所取得的各个基础评价分,对各个驾驶操作导出评价分E(步骤#108)。评价信息取得部23根据评价分E,取得评价信息(步骤#109)。所取得的评价信息被输出至显示输入装置47,被显示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步骤#110)。以上,结束安全驾驶评价处理。

第三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的导航装置1的结构基本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的结构大致相同,但是具有操作距离取得部105这一点以及评价部106导出评价分E的导出方法与第二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不同。从而,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部分信息也不同。另外,评价信息取得部23的综合分数计算部108计算综合评价分的计算方法也不同。下面,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主对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进行说明。此外,不特别加以说明的部分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导航装置1的概略结构的框图。图17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评价系数图135的一例的图;图18是表示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贡献比率表137的一例的图。图19是接收到评价信息的输出的显示输入装置47的一例的图。

3-1.存储器

存储器32是存储有评价系数图135、提示文表136以及贡献比率表137的记录介质。评价系数图135规定了操作距离与成为评价分导出用的基础的评价系数(β)之间的关系的图。提示文表136是决定了对各种驾驶操作进行通知的提示文分配的表。贡献比率表137是决定了在计算综合评价分时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对综合评价分的贡献比率的表。关于评价系数图135以及贡献比率表137细节,将在后面进行叙述。

3-2.操作距离取得部

操作距离取得部105发挥取得操作距离的操作距离取得单元的功能,其中,上述操作距离表示停车让行地点和进行了评价项目相关的驾驶操作的地点之间的距离。如上述,在地图数据库31中存储有停车地点信息。另外,通过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来取得表示自身车辆的当前位置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操作距离取得部105根据进行了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的地点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和停车地点信息,取得操作距离。通过操作距离取得部105取得的操作距离被输出至评价部106。

3-3.评价部

评价部106作为评价单元发挥功能,其中,上述评价单元,在自身车辆位于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的距离的范围内情况下,根据与车辆的驾驶操作相关的评价项目,导出对安全驾驶程度进行数值化处理并进行评价而得的评价分E。在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规定的距离,设定有从停车让行地点到进行语音引导来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的地点的距离,即,到第一规定位置的距离(例如100m)。并且,在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在对于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检测出其变化量超过规定阈值的驾驶操作的情况下,评价部106根据操作距离取得部105所取得的操作距离,参照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评价系数图135,从而取得与该操作距离对应的评价系数(β)。而且,评价部106导出所取得的评价系数(β)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积分的累计值作为评价分E。此外,预先设定的基准积分是恒定值,评价系数(β)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评价分E的大小。评价部106,每次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规定距离的范围内检测出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时,执行这样的处理。

在图17中,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评价部106所参照的评价系数图135的一例。从该图可知,评价系数(β)根据操作距离而取不同的值。即,关于肯定的驾驶操作,操作距离越长,将评价系数(β)的值设定得越大,关于否定的驾驶操作,操作距离越短,将评价系数(β)的值设定得越大。在图示的例子中,评价系数(β)随着操作距离而直线地(一次函数)变化。如上述,导出评价系数(β)和预先设定的基准积分的累计值来作为评价分E,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同样地,操作距离越长,肯定的评价分的值越大,操作距离越短,否定的评价分的值越大。如此设定操作距离和评价系数(β)之间的关系的原因在于,为了促使如尽早进行用于安全停车的准备动作等驾驶行为,并且惩戒如在停车让行地点的近旁陷入非常危险的状况等的驾驶行为。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具有这样的评价系数图35,在检测出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的位置分别不同的情况下也能够根据操作距离适当地加权,从而导出评价分E。

下面,以具体例说明评价部106所进行的评价分E的导出。在此,假设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分别为X1~X4的地点,分别确认了超过规定阈值的油门开度减少、车速下降、车距减小、车距增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部106参照图17的评价系数图135,取得与各个地点和停车让行地点之间的距离(操作距离)对应的评价系数(分别为β1、β2、β3、β4)。其中,β1、β2以及β4是对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评价系数,β3是对否定的驾驶操作的评价系数。此时,假设预先设定的基准积分为B,则导出β1·B作为对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为X1的地点的油门开度变化的肯定的评价分,导出β2·B作为对在X2的地点的车速变化的肯定的评价分,导出β4·B作为对在X4的地点的车距变化的肯定的评价分。另外,导出β3·B作为对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为X3的地点的车距变化的否定的评价分。

3-4.评价信息取得部

评价信息取得部23作为评价信息取得单元发挥功能,其中,上述评价信息取得单元基于评价分E取得评价信息。本实施方式的评价信息取得部23分别计算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和对该评价项目设定的贡献比率(α)的累计值。在图18中概略地示出本实施方式的评价部106所参照的贡献分配表137的一例。如该图所示,对各个评价项目设定有贡献比率(α)。在此,假设油门开度变化的贡献比率为αA、车速变化的贡献比率为αB、车距变化的贡献比率为αC、脸部朝向变化的贡献比率为αD,则在本实施方式中,根据用于安全停车的重要性程度,设定为αA>αB>αC>αD。即,对于在安全停车时非常重要的油门开度的减少、制动器操作量的增加以及随其发生的车速降低,设定较高的贡献比率,对于并不一定要遵守的驾驶操作即车距变化、脸部朝向变化,设定较低的贡献比率。

综合分数计算部108综合由评价信息取得部23计算出的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和对该评价项目设定的贡献比率(α)的各个累计值,从而计算综合评价分。此时,在上述例子中用于计算综合评价分的算式如下。

综合评价分=C+αA·β1·B+αB·β2·B-αC·β3·B+αC·β4·B

在此,C表示用于计算综合评价分的综合基础分。如此计算的作为评价信息的综合评价分被输出至显示输入装置47。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表示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的个别分数信息也作为评价信息原封不动地被输出至显示输入装置47。而且,在每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在显示输入装置47上显示基于通过该停车让行地点时的评价分E的评价信息。图19表示接收到评价信息的输出的显示输入装置47的一例。在图示的例子中,在显示输入装置47的显示画面的右半部分的区域,显示有基于综合分数信息的综合评价分、特定图表以及建议,其中,该特定图表在视觉上表示基于个别分数信息的每个评价项目的评价,该建议是基于通知信息而向驾驶员提出的建议。

其他实施方式

(1)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说明,即,在比率计算部22计算提醒比率时,针对执行过提醒的各停车让行地点,根据乖离度取得部17所取得的乖离度以及评价分取得部18所取得的评价分,补正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在执行过提醒时,与乖离度、评价分无关地一律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以及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1”,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

另外,除了乖离度、评价分以外,也可以根据事故信息取得部20所取得的过去在各停车让行地点发生的事故次数的信息、停车比率取得部21所取得的停车比率信息等,来补正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其中,上述停车比率信息是与表示实际在各停车让行地点临时停车的比率的停车比率相关的统计信息。更具体地说,优选通过补正,使得越是在过去发生事故的次数多的停车让行地点,在执行过提醒时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在事故次数多的停车让行地点更要小心的进行安全驾驶的意愿。另外,优选通过补正,使得越是其他车辆的停车比率高的停车让行地点,在执行过提醒时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提醒次数越多。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能够使驾驶员高度保持在停车比率高的停车让行地点,自己也要进行安全驾驶的意愿。

(2)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执行过提醒的情况下计算提醒比率时,将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作为车辆3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将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作为按照规定规则对执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进行补正而得的补正值,由此对提醒比率进行补正。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作为按照规定规则对车辆3所通过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进行补正而得的补正值,将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作为执行过提醒的停车让行地点数目,从而计算提醒比率。在这样的情况下,在通知处理部16执行过提醒的情况下,对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补正后的计数数目,并且对成为分子“提醒次数”加上计数数目“1”。此外,优选采用如下结构:从通常的计数数目“1”减去在补正规则40中设定的规定的补正计数数目(参照图6),从而算出补正后的计数数目。另外,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对基于计算式(1)计算的提醒比率加上或减去规定值,或乘以规定系数,从而补正提醒比率。

(3)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比率计算部22仅在执行过提醒的情况下根据评价分对提醒比率进行补正。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不依赖于通知处理部16是否执行过提醒,而是由比率计算部22根据评价分对提醒比率进行补正,这样的结构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表示此时的提醒比率计算处理过程的流程图如图20所示。此外,从步骤#41到步骤#47与图11的流程图中的从步骤#21到步骤#27相同,从步骤#48到步骤#50与图11的流程图中的从步骤#29到步骤#31相同,因此省略对这些步骤的说明。

在图示的提醒比率计算处理中,在从步骤#41到步骤#50中,根据乖离度更新提醒比率,然后,评价分取得部18取得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的评价分(步骤#51)。接着,比率计算部22根据在步骤#51中取得的评价分,参照存储在存储器32中的补正规则40取得补正计数数目(步骤#52)。在此,优选地,评价分越高,将补正计数数目的值设定得越小。另外,优选地,在评价分为正数(0以上)的情况下,使补正计数数目为负数(0以下),在评价分为负数(小于0)的情况下,使补正计数数目为正数(大于0)。而且,比率计算部22对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计算式(1)中的成为分子的“提醒次数”加上在步骤#52中取得的补正计数数目,从而更新提醒比率(步骤#53)。然后,处理回到步骤#21,车辆3行驶,在每次通过停车让行地点时,更新提醒比率,计算各时刻的提醒比率。若采用这样的结构,则当进行了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充分减速等良好的驾驶操作时,与是否执行过提醒无关地根据评价分将提醒比率补正为较小,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更高度保持要进行这种驾驶的意愿。此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评价分为正数(0以上)的情况下,使补正计数数目也是正数(0以上),在评价分为负数(小于0)的情况下,使补正计数数目为负数(小于0),在步骤#53中计算提醒比率时,对成为分母的“通过地点数目”加上补正计数数目。

(4)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始终考虑如下情况来进行了说明:将全部停车让行地点作为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对象。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在认为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在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可能性的状况下,比率计算部22也可以从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对象中除去该停车让行地点。例如,可以认为:在停车让行地点的跟前,在自身车辆的前方有其他车辆的情况下,由于该其他车辆,车辆3的驾驶状况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受影响,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存在不能安全停车的可能性。因此,在检测到那样的状况时,比率计算部22从用于计算提醒比率的对象中除去该停车让行地点。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使计算的提醒比率更符合实际情况,能够向驾驶员通知更适当的评价信息61。此外,能够通过设置在车辆3上的毫米波激光雷达或前置摄像机(front camera)等前方车辆检测单元来取得在自身车辆的前方的规定距离内存在其他车辆的状况。

(5)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通知处理部16根据与制动器操作量以及车速相关的信息,判断是否进行提醒。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仅使用与制动器操作量相关的信息或与车速相关的信息中的一种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提醒,或者,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油门开度的信息来判断是否进行提醒。

(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作为评价信息61,取得积分信息62、提示文信息63、评价图表信息64、顺序信息65以及等级信息66,并进行输出,以通知驾驶员。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仅取得这些信息中的部分信息来作为评价信息61,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另外,优选地,采用如下结构:取得这些信息以外的、表示对提醒比率的评价的各种信息作为评价信息61。

(7)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综合评价画面上仅显示提示文信息63作为向车辆3的驾驶员传递对驾驶操作的评价内容用的文章的信息,其中,上述提示文信息63为基于提醒比率的评价信息6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基于评价分取得部18所取得的评价分,显示提示文信息。如上述,优选地,采用如下结构:评价分取得部18按照各个停车让行地点对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安全停车的安全驾驶程度进行评价,因此,在基于评价分来显示提示文信息的情况下,与如图8所示的评价图表信息63一并进行显示,其中,上述评价图表信息63逐次表示在车辆3行驶时的安全驾驶比率的变化。另外,优选地采用如下结构:如图5所示,将各驾驶操作作为基准,将成为此时的提示文信息源的提示数据与评价分数据36一同存储在存储器32中。而且,例如,取得与评价分取得部18所取得的各个评价分中评价分相对低的评价项目相关的提示文信息并进行显示,由此能够向驾驶员通知关系到驾驶操作的改善的适当的提示。

(8)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如下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导航装置1所具有的积分计算部24计算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以及在此之前取得的总积分,并将其存储在导航装置1的存储器32中。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优选如下结构:积分计算部24所计算出的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被发送至集中管理服务器2,在集中管理服务器2中计算每一个车辆3的总积分,或者,每一次行驶的提醒比率信息被发送至集中管理服务器2,在集中管理服务器2中计算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以及总积分。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航装置1在规定的时刻,经由收发部11,通过外部信息取得部27从集中管理服务器2取得该车辆3的总积分、每一次行驶的积分信息。

(9)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评价部106将油门开度变化、车速变化、车距变化以及脸部朝向变化作为评价项目,来导出评价分E。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将驾驶状况取得部14所取得的油门开度、车速以及制动器操作量等的绝对量作为评价项目,来导出评价分E。

(10)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评价部106根据肯定的评价分和否定的评价分两者来导出评价分E。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根据肯定的评价分以及否定的评价分中的某一个来导出评价分E。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仅根据肯定的评价分,通过加分方式导出评价分E,或者,仅根据否定的评价分,通过从规定的满分扣分的方式导出评价分E。在这样的情况下,优选地,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越长,将肯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的距离越短,将否定的评价分的值设定得越大。

(11)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设定两个区域A1、A2,并且具有对每一个区域A1、A2预先存储有基础评价分的评价分表134,其中,上述基础评价分是对每一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在停车让行地点和第一规定位置之间设定3个以上的区域A1、A2、A3、…,并且具有对每一个区域A1、A2、A3、…预先存储有对每一个评价项目的驾驶操作的基础评价分的评价分表134。

(12)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图示说明:评价系数(β)随着操作距离而直线性(一次函数)变化。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评价系数(β)随着操作距离而非直线性变化。例如,能够设定为:操作距离越长,使对肯定的驾驶操作的评价系数(β)值越大,并且使其增加率也越大。另外,还能够设定为:操作距离越短,使对否定的驾驶操作的评价系数(β)的值越大,并且使其增加率也越大。

(13)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计算综合评价分时,根据安全停车时的重要性程度,设定有每一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对综合评价分的贡献比率。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不考虑那样的重要性程度,使每一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的贡献比率均等。

(14)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在提示文取得部26根据评价分E取得提示信息时,参照对各个评价项目的评价分E,来取得与评价相对低的评价项目相关的建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取得与评价相对高的评价项目相关的建议。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向驾驶员主要通知表扬良好的驾驶操作的建议,因此,能够使驾驶员更高度保持要进行那样的驾驶操作的意愿。

(15)在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始终考虑如下情况来进行了说明:在靠近停车让行地点的跟前时,评价部106始终导出评价分E。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在认为不适合导出评价分E的状况下,评价部106也可以在该停车让行地点中止对安全驾驶程度的评价。例如,在停车让行地点的跟前,在自身车辆的前方停放其他车辆的情况下,与停车让行地点无关地不能在该车辆跟前停车。即,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其他车辆,自身车辆的驾驶操作在停车让行地点跟前受影响,无法根据与停车让行地点的关系而适当地评价安全驾驶程度。另外,例如,当在到达停车让行地点之前,自身车辆位置在具有该停车让行地点的道路之外时,根本不需要在该停车让行地点停车。因此,在检测出那样的状况时,评价部106在该停车让行地点中止对安全驾驶程度的评价。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能够减少对驾驶员的不必要的评价信息的通知,并且能够减轻评价用的处理负荷。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即使在通过评价部106导出了评价分E之后,当在到达停车让行地点之前,自身车辆位置在具有该停车让行地点的道路之外等的情况下,也中止向作为输出单元的显示输入装置47以及语音输出装置48输出评价信息。若进行这样的处理,则至少能够减少对驾驶员的不必要的评价信息的通知。

此外,能够通过上述前方车辆检测单元来取得在与停车让行地点相距上述规定距离的范围内停放其他车辆等的状况。另外,能够根据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所取得的自身车辆位置信息以及存储在地图数据库31中的地图数据34,来取得这种自身车辆位置在具有该停车让行地点的道路之外等的状况。

(16)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导航装置1和集中管理服务器2分别具有的功能部的分配仅是一例。因此,例如,也可以除去如自身车辆位置信息取得部12等那样的导航装置1所具有的功能部,使导航装置1和集中管理服务器2中的某一个具有各功能部。因此,例如,作为车载终端装置的导航装置1包具有驶路径评价系统的全部结构,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航装置1具有行驶路径评价系统。另外,例如,作为集中管理装置的集中管理服务器2具有行驶路径评价系统的全部主要结构,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在此,行驶路径评价系统的主要结构包括:作为提醒单元的通知处理部16、作为比率计算单元的比率计算部22以及作为评价信息取得单元的评价信息取得部23。

(17)同样,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上述第二、第三实施方式中的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以及导航装置1的一部分通过通信网络设置在车外部。例如,也能够采用如下结构:在外部服务器上设置各功能部、数据库、存储器的一部分或全部,从而经由通信网络进行安全驾驶评价处理以及导航处理。

(18)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根据存储在导航装置1所具有的地图数据库31中的地图数据34(特别是停车地点信息),取得停车让行地点的位置。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根据如从VICS(商标注册;Vehicle Information andCommunication System(道路交通信息通信系统))分发的道路交通信息等那样从设置在车辆3外部的设施提供的信息,来取得与停车让行地点相关的信息(停车让行地点的位置坐标、到停车让行地点为止的剩余距离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根据与车速传感器46检测出的车速相关的信息,估计停车让行地点和自身车辆位置之间的距离。然后,根据所估计的停车让行地点和自身车辆位置之间的距离,进行用于提示前方有停车让行地点的引导处理、提醒处理、安全驾驶评价处理。

(19)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如下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构成本发明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的车载终端装置或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是导航装置1。但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即,例如,构成本发明的行驶路径评价系统的车载终端装置、或构成安全驾驶评价装置102的各功能部是与导航装置1无关的车辆3的控制装置,这也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之一。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优选地,本发明能够利用于评价在停车让行地点的跟前车辆驾驶得是否安全的安全驾驶评价系统以及安全驾驶评价程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