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管式热传递装置及方法

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管式热传递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及方法。所述管式热传递装置(6)包括套管(8),至少一根热传递管(1)布置在套管(8)内部。第一食物流或第一液体食物可以在至少一根热传递管(1)内部传送,而第二食物流或第二液体食物可以在套管(8)和至少一根热传递管(1)间的护套空间(10)内部传送。此外,所述热传递管(1)中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在它们的数个部段处是变形的,从而使得空间上分离的、且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互相大体上仅以点形接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3932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2-0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克朗斯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165329.2

  • 申请日2009-07-31

  • 分类号F28D7/00;F28F1/00;F28F13/08;

  • 代理机构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郑立

  • 地址 德国新特劳普林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22: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2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28D7/00 授权公告日:20121219 终止日期:20140731 申请日:20090731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12-19

    授权

    授权

  • 2011-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28D7/00 申请日:200907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2-0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管式热传递装置,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食品工业中,从液体食物中移走热量或向其供热经常是必要的。为此,例如,通常使用板式或管式热传递装置。与管式热传递装置的使用并存的是,经常采用加热或冷却介质、或蓄热器、或热传递介质,其被用来放出和/或吸收热量。为节能的目的,然后,这种热传递介质可以被利用于在生产过程的另一位置上的一些其他热传递。因此,可能的是,例如在下游的方法步骤中,通过将先前由热传递介质传递给液体食物的热量再转移到传递介质中,而将此热量再一次移走。

由于在连续生产工艺中,附加的热传递装置在某些环境下可能是必要的,因此使用热传递介质是有缺点的。此外,使用热传递介质可能是复杂的和费用紧张的,因为必须附加的设备,像例如:罐、管道工程和泵。此外,例如由于热量损耗和流动阻力而引起的能量损失,是可预期到的。

为了这个原因,一种管式热传递装置已被提出,其中热量直接地从第一食物流,或第一液体产品传递给第二食物流,或第二液体产品,而没有使用传递介质。这使液体产品必须同等地在护套空间中流动,该护套空间形成在套管和多数情况下多个热传递管之间。这样,实质上,就比在一种热传递介质流经护套空间的通常情况下,对于护套空间产生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护套空间必须不仅在流变学条件下适应液体产品,而且也必须适合易于清洗。

除了对管式热传递装置的护套空间的这些更高的要求以外,此外也有数根热传递管在套管中的适当的机械安装的要求。对于通常的大约6m的热传递管长度,由于管的自重,而可能发生下垂。这可能导致管的表面的接触,由此有用的热传递面积缩小了,这样管式热传递装置的传热能力从整体上降级了。

为了避免热传递管的下垂,所以在预定的间隔上使用热传递管的机械支撑。然而,如果产品在任一边被使用,传统支撑没有满足上面论述的需要。这样,安装在护套空间内的传统支撑构成了隔板,其一方面提高了护套空间的流动阻力,另一方面可能构成可能包含在液体产品中的固体积聚的多个位置。这可以导致增加的悬浮固体的沉积和/或悬浮或溶解的固体从液态产品中的剥离——就是所谓的“结垢”。这导致了降级的传热能力和更频繁的清洗周期。

在这个背景下,文献DE 600 19 635 T2提出了一种管式热传递装置,包括几根被护套围绕着的热传递管的排布类型,其中热传递管在它们的两端均被紧固在管板中。轴向力F施加到热传递管的一端,这样热传递管不互相接触或擦到套管的内壁。通过这种排布,热传递管将保持互相分离以及和套管内壁的分离,而没有表现出在套管中对产品流的阻碍。

在这里,应用的轴向力引起热传递管的永久张力是一个缺点。这可能导致增加材料的应力和缩短热传递装置的寿命。

此外,轴向力必须通过使用附加的结构部件(例如数个螺栓或数套弹簧)来产生。这致使所述管式热传递装置的安装更困难,并增加制造成本。

此外,使用预拉伸的热传递管涉及“弹射效应”的可能性,这在安装或拆卸期间,发生在管板处或热传递管的末端。这可增加施工人员受伤的危险。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研发一种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通用管式热传递装置,或者一种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通用方法,以这样的方式,热传递管可以不带由于使用轴向力而产生的预拉伸地被安装。

发明内容

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特征的、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管式热传递装置,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7特征的、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方法来实现。

根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式热传递装置,其中所述管式热传递装置包括套管,一根或几根热传递管被排布在套管内。这里,第一食物流或第一液体食物可以在至少一根热传递管内传送。另外,第二食物流或第二液体食品可以在套管和至少一根热传递管间的护套空间内传送。此外,热传递管中的至少部分至少在它们的数个部段处是变形的,从而使得空间上分离的、且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大体上互相仅以点形接触。

根据本发明,通过热传递管至少在它们的数个部段处变形而第一次避免了下垂,其结果在于,空间上分离的、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互相大体上仅以点形接触。因此,第一次提供了没有预先拉紧热传递管而有效地避免护套空间内的热传递管的下垂的、在管式热传递装置中的热传递管安装。

避免热传递管在增加的表面积上的相互接触允许获得最大限度的热传递面积。这在整个传递过程中,起到保持高传热能力的作用。

在相邻的热传递管间的、大体上仅是点或圆点或点形地形成的接触位置,和任何在管式热传递装置内支撑热传递管的传统内置构件或隔板相比,构成最小限度的流动阻力。结果,就需要更低的泵流量,到液体中的能量引入也减少了。这就降低了能量消耗,并避免了流经的食品的不必要的和可能地不希望有的加热。

最小限度流动阻力和因此降低的由泵产生的能量引入的另一个结果是分别在食物流或液体食物上产生最小限度的剪切力作用。因此,食品被轻轻地处理,且由剪切力的作用而带来的可能的品质的降级大大地减少或甚至避免了。

另外,大体上点形地形成的接触位置恰巧具有优点,即包含在液体食物中的固体的积聚通过构造措施大大减少或者甚至防止了。相应地,被产品接触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内表面保持更长的时间没有沉积物,从而可以更长的时间维持高水准的传热能力。这反过来导致高的体积流动速率和交换介质的长的使用期。它也涉及更不频繁的清洗周期,从而允许提高利用率。

从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清洗角度,进一步有利地是,由于大体上点形的接触位置的形成,在任何程度上积聚在这里的杂质可以更容易的除掉。由于在管束内的热传递管间的距离被设定为考虑到液体食物中的纤维状成分,有利地阻止了纤维物的堆积以及因而发生的堵塞或流动通道的阻塞。

特别的在微生物学方面,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最佳构造,其与内置在护套空间内的任何类型的元件相比,微生物和其他有机物的附着很大程度上不发生了。这样,反过来,可以有效地抵消微生物的易于损害产品的增殖,和形成难以除掉的生物膜。在微生物学方面,这些环境被改善的事实,也最终对最佳产品品质的保持起到了作用。

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有利的改进是附加权利要求2至16的主题。

因而,与套管相邻地且与其间隔开排布的热传递管能大体上仅在数个单点上接触套管。根据本发明,由此第一次提供了去实现:通过大体上点状接触位置产生的、相对于罩壳型的套管的对至少一根热传递管的支撑。这类似地产生了上面解释的涉及流动阻力和清洗能力的优点。

更进一步地,至少一根热传递管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更改的横截面形状的变形部段。由此,更改了液体的流动方向,这可以导致改善的混合。根据流动条件,也有在流动液体中产生湍流的可能性,这种湍流减薄了层流边界层,并因此改善了由液体到壁的热过渡。此外,考虑到固体从液体食物中的沉积,湍流可以具有清洗效果。

在典型的改进中,由非变形部段到变形部段的过渡是连续的。连续的过渡使流动阻力最小化,以及提供了上述的优点。

此外,变形部段可以具有大体上椭圆形的横截面。这就允许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实现至少一个点形接触位置。此外,在变形部段也存在着热传递管的高机械稳定性。

然而,变形部段也可以具有大体上圆环形的横截面,其具有与热传递管直径相比扩大的直径。这就允许以结构上的更简单的方式实现至少一个点形接触位置。此外,以有利的方式,存在着创造多于两个与其他热传递管的接触位置的可能性,由此改善支撑的效果。这个局部部段的上游和/或下游具有扩大的直径,变形部段也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具有缩小的直径的局部部段。由此,像前述论述的那样,为了改善清洗的目的的湍流的产生是极其有利的。

进一步有利地是,如果热传递管的主轴的长度,或变形部段的直径是非变形部段直径的一倍或两倍。由此,热传递管间相互的间距是可以以简单的方式事先设定的。这一方面允许管式热传递管的紧凑设计,而另一方面允许设定对于传热而言最佳的流动条件。

此外,非变形部段和变形部段可以沿热传递管的中轴接连地、交替地排布。这确保每一根热传递管具有只是必要数目的变形,由此简化了制造工艺。由于变形的最小限度的数目和因此导致的热传递管间的接触位置的最小限度的数目,流动的食物的压力损失被控制在最低可能的数值。

变形部段的大体上点型的接触位置可以沿热传递管的中轴接连地以相互间约0.1至3m,优选约1至2m的距离排布。由此热传递管的充分的相互支撑成为可能,而避免了下垂。此外,由于热传递管的为了振动而被最优化的支撑,有利地抑制了管束的共振的产生。

进一步地,两个具有大体上椭圆形横截面的接连的变形部段的主轴的取向可以以预定的角度变化。这样有如下优点,两个接连的、变形部段的支撑指向至少两根不同的、相邻的热传递管。这样,在紧接的周围的管的整体上的支撑是可以实现的。

尤其有利的是,预定的角度是在0和180度之间,优选在0和90度之间,尤其约60度。这允许热传递管充分地支撑在任何周围的热传递管和套管上。

在有利的改进中,套管可以让其横截面至少在其多个部段处变形,从而使得它与相邻于其排布的、空间上分离的热传递管大体上仅会有点形接触。由于至少一根热传递管的这种改进的支撑,热传递管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了。

此外,可想到的是,套管的大体上点形的接触位置沿套管的中轴以相互间约0.1至3m,优选约1至2m的距离排布。由此,以变形的最小限度的复杂度来取得稳定性的改善。

热传递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通过在其数个部段上的压缩而形成。此外,套管的横截面形状可以通过在其数个部段上的压缩而形成。这样,根据本发明的变形可以通过低复杂度的简单的加工步骤取得。

然而,热传递管的横截面形状也可以通过在它的数个部段上的、借助于液压成形或内部高压成形、和/或轧制、和/或压制的成形而形成。液压成形允许具有旋转对称的形状的变形部段的生产。

在方法技术方面,通过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两食物流间热传递的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目的。这里,热量从第一食物流、或第一液体食物传递给第二食物流、或第二液体食品。第一食物流在管式热传递装置的至少一根热传递管内传送。另外,第二食物流在管式热传递装置的护套空间内传送。护套空间形成在套管和至少一根热传递管之间。进一步地,热传递管中的至少一部分至少在其数个部段处变形,从而使得空间上分离的、且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互相大体上仅以点形接触。

前面论述的被指称给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所有优点类似地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方法。

第一食物流和第二食物流可以包含不同的食物。相应地,第一和第二食物可以是两种不同的食物。然而,它们也可以是相同的食物,尤其是从不同的加工或工作阶段来的食物,尤其是在回流换热阶段的食物。

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是附加权利要求18至20的主题。

尤其有利地是,在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内传递热量。这里,前面论述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优点类似地适用。

更有利地是,像前面讨论的一样,没有通过使用蓄热器或热传递介质来传递热量。

此外,在液体食物流经管式热传递装置期间,它们的流动方向可以在变形部段处改变。根据前述的论述,这允许更剧烈的湍流、增强的液体食物的混合,以及从而获得改善的热传递。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的图,以实施实例的形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2是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示意透视局部剖视图;

图3是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示意侧视图;

图4是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示意顶视图;

图5是根据图1的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示意正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一束节段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横截剖视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热传递管的节段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节段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示意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举例方式在图1至图5中所显示的热传递管1的节段大体上具有中空的圆柱体的形状。此外,所显示的节段在其端部有两个具有大体上圆环形横截面的非变形部段2。此外,所述节段在中间区域具有一变形部段4,使得热传递管1的外表的外围表面在两个相对的侧上被压扁,也就是,在这些地方热传递管1的壁具有比在非变形部段2上更宽的曲线。在从扁平位置绕热传递管1的中轴成直角交错排布的位置上,热传递管1的壁具有比在非变形部段2上更窄的曲线。

尤其从图2的局部剖视图可以看出,热传递管1于是在变形部段4具有大体上椭圆形的横截面。在变形部段4,大体上椭圆形横截面的主轴的直径比热传递管1的非变形部段2的直径大。相反,大体上椭圆形横截面的次轴的直径比非变形部段2的直径小。

此外,热传递管1的外表的外围表面和内表面的轮廓由非变形部段2到变形部段4具有连续的过渡。过渡的连续性以及直径比率的连续性也可以从图5的示意正视图中看出。

图6是本发明的热传递管1的一束节段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透视表示。这里热传递管1以束的形式排布,热传递管1的中轴取向互相平行。两个相邻的热传递管1的距离大体上通过变形部段4的横截面的主轴的长度确定。沿变形部段4的主轴方向的热传递管1的直径大于非变形部段2的直径。

根据上述描述,热传递管1包括各个多个非变形部段2和变形部段4,它们沿热传递管1的中心轴接连地和交替地排布。变形部段4以相互间约1m的距离沿热传递管1的中轴排布。此外,两个接连的变形部段4的主轴的取向以约60度的预定的角度α变化。这样,变形部段4中的每第四个变形部段4空间上具有相同的主轴取向。

图7表示了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横截剖视图。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包括套管8,在其内部布置一束热传递管1。在套管8和热传递管1之间有护套空间10.

该束热传递管1像这样被排布,使得每一根没有与套管8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被六根热传递管1围绕。与套管8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被三根或四根热传递管1围绕。关于该束热传递管1的构造,此外参考图6的描述。

其中轴与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中轴一致的中间的热传递管1被六根热传递管1围绕。这些热传递管以等边六角形的配置形式被排布在中间的热传递管1周围,组成关于中间的热传递管1的第一范围。第一范围的六根进行围绕的热传递管1进一步被12根热传递管1围绕。这些热传递管,依次地,以等边六角形的配置形式被排布在第一范围的热传递管1的周围,组成关于中间的热传递管1的第二范围。因此,总共地,管式热传递装置6包括19根热传递管1。

在穿过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截面平面中(该平面显示在图7中且位于与中轴成直角的位置),中间的热传递管1和第二范围内的每第二根热传递管1具有变形的横截面,但是所有其余的热传递管1具有非变形的横截面。这样就有总共7根具有变形的横截面的热传递管1和12根具有非变形的横截面的热传递管1。

热传递管1的变形部段4具有大体上椭圆形的横截面。变形部段4的主要的顶点接触各个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的非变形部段2的外表的外围表面。这就在热传递管1之间创造了总共14个接触位置。接触位置是大体上点形的。

在图7显示的剖面平面内,此外,套管8具有其大体上圆环形的横截面的六个变形。这些变形具有压印的形式,在这些位置套管8的直径被缩小。变形被布置得使其在套管8外围线上互相有规则地间隔开。此外,它们每一个被布置在具有变形横截面的第二范围的热传递管1的物理接近处。由于变形,套管8的外围线是大体上波浪形的。变形沿套管8的中轴互相以1m的间隔布置。

热传递管1和/或套管8的变形通过压缩制造。

在位于上述图7的剖面平面后面的第二剖面平面内,所有那些在第一上述剖面平面内具有非变形横截面的热传递管1现在具有变形的横截面,反之亦然。因此,中间的热传递管1具有非变形横截面,而围绕的第一范围的所有热传递管1具有变形的横截面。在第二范围内,非变形横截面和变形横截面的热传递管1交替。总共地,在这个剖面平面内,有7根热传递管1具有非变形横截面,而有12根热传递管具有变形横截面。

在位于上述的、第二剖面平面后面的第三剖面平面内,所有的热传递管1具有变形横截面。位于穿过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一个剖面轴上的所有热传递管1的变形具有相同的、各个变形主轴的空间取向。仅中间的热传递管1的主轴的取向与这个取向不同。

在前述考虑的所有三个剖面平面方面,每一个热传递管1总的具有一个非变形横截面和2个变形横截面。

对于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所有其余的结构部件,例如,液体供给和排放装置,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已知的部件,由于这个原因,对它们的描述被省略了。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至少两食物流间的热传递的方法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使用了上述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一液体食物流经热传递管1,而另一食物流经护套空间10。两食物的流动方向可以是相同的或相反的方向。热传递发生在从热传递管1穿过它们的壁到护套空间10,或反之亦然。

在液体食物通过期间,存在于热传递管1和护套空间10中的液体食物与上述热传递管1的变形和护套空间10的变形接触。这些变形可以致使流动方向的改变,这样液体的混合被改善。因此,在流动的液体内部的更均匀的温度分布被进一步获得。这最终导致限制着食物流的壁上的更大的温度梯度,从而导致热传递的改善。

由于由非变形部段2到变形部段4的连续的过渡,在热传递管1和护套空间10内的流动阻力仅不明显地被改变了。由此作用在食物流或液体食物上的剪切力是低的,因此避免了由于过度的机械应变引起的品质损失。并存地,与具有完全地非变形表面的传统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相比,经过的液体的压力损失仅不明显地变化了。

热传递管1间的,以及还有在热传递管1和套管8之间的大体上仅点型的接触位置有利于任何可能包含在液体食物之一或两者中的固体的最小限度的沉积。虽然较少的沉积应该仍然还在接触位置发生,但此外,上述对流动的偏转有助于驱散沉积。

示例性显示在图8中的热传递管1的另一个实施例的节段大体上具有中空圆柱体的形状。此外,显示的节段在其端部包括两个具有大体上圆环状横截面的非变形部段2。此外,该节段在中间区域具有变形部段4。

变形部段4具有有大体上圆环形直径的旋转对称的形状。在变形部段4的局部部段12,热传递管1的直径相对于非变形部段2被扩大,导致创造一种环状的外围隆起。在局部部段12的直接的附近,变形部段4进一步具有至少一个局部部段14,那里的热传递管1的直径相对于非变形部段2被缩小了,导致创造一种限制。

此外,热传递管1的外表的外围表面和内表面的轮廓由非变形部段2到变形部段4具有连续的过渡。

在图9中,根据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以透视图的形式显示。热传递管1以束的形式布置,热传递管1的中轴的取向互相平行。热传递管1具有在描述图8的图中解释的配置形式。两个相邻的热传递管1的距离基本上通过变形部段4的直径,尤其是局部部段12的直径确定。热传递管1的沿变形部段4的主轴方向的直径大于非变形部段2的直径。

在该束热传递管1中,每一个变形部段4的外表外围表面,以及尤其那些局部部段12的外表外围表面,均与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的非变形部段2的外表外围表面接触。接触位置是大体上点形的。

该束热传递管1被套管8围绕。在套管8和热传递管1之间,有护套空间10。套管8具有大体上圆形的直径。然而,套管8也可以具有图7中描述的配置形式。

热传递管1包括各个多个非变形部段2和变形部段4,像前面描述的,它们沿热传递管1的中轴接连地和交替地排布。变形部段4以互相间隔约1m的距离沿热传递管1的中轴排布。

热传递管1的变形通过液压成形或一些其他适合的成形工艺制造。

对于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所有其余的结构部件,例如,液体供给和排放装置,可以使用现有技术已知的部件,由于这个原因,对它们的描述被省略了。

在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6中可以使用液体和尤其是液体食物或相应的前体。特别地,管式热传递装置6用于如下液体间的热传递,诸如水,啤酒,蔬菜汁,水果汁,柠檬水,花蜜,蜂蜜,牛奶,糖浆,基于茶的液体,基本物质,浓缩物,和这些液体的任意的混合物,等等。上述液体也可以包含固体,诸如例,果肉,果糊,水果块,纤维,填充物质(ballast substance),蛋白质,等等。

穿过本发明的管式热传递装置的体积流动速率典型地是5至90m3/h,优选7.5至60m3/h,特别是15至45m3/h。液体食物的温度典型地在从0至150℃的范围内。热传递的温度梯度典型地在从2至15℃的范围内。

热传递管1的非变形部段2的内径在从10至100mm的范围内。热传递管1的变形部段4的主轴的长度,或最大的内径在从11至120mm的范围内。热传递管1的变形部段4的次轴的长度,或最小的内径在从5至50mm的范围内。热传递管1的个数可以是1至100,取决于结构尺寸。在相邻布置的热传递管1之间的距离在从1至20mm的范围内,尤其在从2至10mm的范围内。另外,在热传递管1和套管8之间的距离在从1至20mm的范围内。热传递管1的长度在从2,000至6,000mm的范围内。热传递管1的壁厚在从1至6mm的范围内。

套管8在非变形部段的内径在从15至500mm的范围内,优选在从30至200mm的范围内。在套管8的变形部段的最大内径在从15至500mm的范围内。在套管8的变形部段的最小的内径在从13至470mm的范围内。套管8的长度在从2,000至6,000mm的范围内。套管8的壁厚在从1至6mm的范围内。

以上论述的具体实施例的特征可以随意的结合。

除了已说明的具体实施例以外,本发明也允许另外的设计方式。

因此,热传递管1的非变形部段和/或变形部段4也可能具有三角形或多边形、椭圆形、菱形、梯形,或其它形状的横截面。此外所有变形部段4可以具有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压缩、液压成形、轧制、压制或一些其他的成形工艺获得的横截面构造。

热传递管1的变形部段4的外部区域,该区域构成了与另外的热传递管1或套管8的接触位置,也可以被赋予点形顶端的形式或边缘逐渐变小成点的形式,来代替圆的外围表面。

根据本发明,在热传递管1之间的接触位置或在热传递管1和套管8之间的接触位置中的至少一些也可以被赋予线性形状。

另外,从非变形部段2到变形部段4的轮廓过渡不是必需是连续的。该过渡也可以包括边缘或台阶。

在本发明的热传递管1中,非变形部段2和变形部段4不必必须交替。变形部段4互相连续,而没有中间的非变形部段2也是可想得到的。

变形部段4也可以沿热传递管1中轴以相互间约0.1至3m,优选以相互间约1至2m的距离布置。

预定角度α也可以不同于60度,可以是0至约180度,优选0至约90度,尤其0至约60度。

围绕中间的热传递管1的第一范围的热传递管1的数目不限制为6。这个数目可以是在2和12之间,优选在4和10之间,尤其是在6和8之间的任意整数。另外,第二范围的热传递管1的数目不必限制为12。这个数目可以是在2和39之间,优选在7和19之间,尤其是在10和14之间的任意整数。此外,管式热传递装置6也可以包括三个或更多的前面论述的那种热传递管1的范围。此外,热传递管1的排布的种类可以随意选择。

此外,接触位置的数目不限制为14。它尤其可以依据热传递管1的数目随意变化。另外,可想到的是,至少一部分接触位置通过两个或多个变形部段4的相互接触实现。

在套管8的变形数目不限制为6。尤其可以依据套管8的直径和变形的尺寸随意选择。特别地,此外可想到的实施例是套管8不具有任何变形。

此外,套管8的变形可以具有随机的形状。特别地,它们可以具有“凸起”的形状。另外,变形不必以规则分布在套管8的外围线上的方式排布,而是可以以互相随机间隔的方式布置。此外,变形可以沿套管中轴以相互间约0.1至3m,优选约1至2m的距离布置。

套管8可选择地也可以具有三边形或多边形、椭圆形、菱形、梯形,或其它形状的横截面。

除了压缩之外,热传递管1和/或套管8的变形也可以通过其他机械或其它工艺制造。

流经管式热传递装置6的护套空间10的液体并不限制为液体食物。任何其他液体,尤其包含固体和/或具有剥离或结垢的倾向的液体都是可以应用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