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有效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一种有效的静电放电保护电路

摘要

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是当今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可靠性问题之一。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抗静电的能力越来越弱,但在微电子制造和使用的环境中,器件遭受ESD的机会却越来越多,这使得ESD对集成电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ESD损伤成为新工艺上关注的焦点。本发明正是从这一基本出发点开始,打破传统的简单的ESD保护电路的局限,既从结构上对ESD保护电路进行改进,而且从版图布局、设计规则上加以考虑,但工艺制作流程却又同常规的BICMOS工艺基本一致,这样既能保证集成电路有较好的ESD保护能力,又不至于使工艺复杂化,这样既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能,而又不会增加成本,提高了电路的竞争力。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2119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1-0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32617.0

  • 发明设计人 朱伟民;马晓辉;聂卫东;陈东勤;

    申请日2009-06-29

  • 分类号H02H9/00;

  • 代理机构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叶连生

  • 地址 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6-C地块A幢209室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18:4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2-12-23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H01L23/60 专利号:ZL2009100326170 变更事项:专利权人 变更前:无锡市晶源微电子有限公司 变更后:无锡市晶源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变更事项:地址 变更前: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06-C地块A幢209室 变更后: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锡锦路5号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11-05-18

    授权

    授权

  • 2010-03-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1-0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为集成电路内部提供有效的ESD静电保护的ESD保护电路,属于半导体制作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Discharge)是当今集成电路中最重要的可靠性问题之一。随着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抗静电的能力越来越弱,但在微电子制造和使用的环境中,器件遭受ESD的机会却越来越多,这使得ESD对集成电路的影响也越来越大,ESD损伤成为新工艺上关注的焦点。

ESD现象主要能对电子器件造成以下的损坏:在半导体器件中由于介质击穿而导致氧化物薄膜破裂;由于EOS(electrical overstress)引起过热导致金属导线熔化;由于寄生的PNPN结构而导致CMOS器件闭锁;使元器件结构中产生潜藏的缺陷,它们并不立即失效但会引起断续的故障以及长期可靠性问题,这种损伤非常微弱,不易发现,即潜在损伤。集成电路工业由ESD导致的损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为此,国际上对ESD作了很多的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的机理和模型。

对ESD损伤的防护手段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部因素,即改善器件和电路的生产、工作、存储环境和规范;另一方面是内部因素,即提高片内ESD保护电路的性能,这方面也是目前提高集成电路抗ESD性能的主要手段,也是最有效的手段。一个好的片内保护电路应该能够可以抵抗多次ESD应力;还应该具有足够快的开启速度以及低的开启电阻,以保证在ESD事件发生时,能够快速的将电压钳位,使得相应的被保护电路不受损伤。此外,保护电路还应该具有独立性,在被保护电路工作时,保护电路应该是高阻状态,不影响被保护内部电路的正常工作。

为了提高片内ESD保护电路的性能,目前各集成电路设计和制造者采用的ESD保护电路有很多种,但是所起到ESD保护效果却有好有坏,如何做出一种好的ESD保护电路,提高集成电路抗ESD性能,成为目前研究ESD保护的重点。本专利正是从这一基本出发点开始,打破传统的简单的ESD保护电路的局限,既从结构上对ESD保护电路进行改进,而且从版图布局、设计规则上加以考虑,但工艺制作流程却又同常规的BICMOS工艺基本一致,这样既能保证集成电路有较好的ESD保护能力,又不至于使工艺复杂化,这样既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能,而又不会增加成本,提高了电路的竞争力。

图1为传统上的ESD保护电路的结构图。这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电源和地的ESD保护电路,它通过二极管形成电源和地之间的保护器件。其工作原理是:当电源对地有一负向的ESD脉冲时,此二极管正向导通泄放ESD电流;当电源相对地有一正向ESD脉冲时,二极管反向击穿将电压钳制在一定的电位并泄放过量的ESD电流。以二极管形成的这种保护电路结构简单,几乎不占面积(可以通过寄生的PN结形成二极管),其缺点是二极管的各项参数受到工艺参数的限制,反向击穿电压不能控制而且当电源VDD上加相对于地ESD的正向脉冲时,二极管反向击穿处于不安全的工作模式,容易发生热击穿,导致二极管短路或断路而引起芯片失效。常规BICMOS的工艺制作流程如下:

(1).N+埋层,

(2).外延生长,

(3).N阱、P阱,

(4).场注、场氧化,

(5).深磷,

(6).多晶电阻,

(7).栅氧化、栅注入,

(8).基区,

(9).多晶发射极、退火,

(10).N S/D,

(11).P S/D,

(12).孔,

(13).一铝,

(14).通孔,

(15).二铝,

(16).压点。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有效的静电放电静电保护电路,为了提高集成电路内部的抗ESD能力,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采用了两种ESD保护结构分别来保护双极部分和CMOS部分。从ESD保护电路的结构和版图布局、设计规则等方面来进行改进,而工艺制作流程基本和常规BICMOS工艺相同,从而达到既能提高集成电路的ESD静电防护能力,又不使工艺复杂化,避免增加成本,提高了品竞争力。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有效的静电放电静电保护电路分为CMOS部分的保护电路和双极部分的保护电路;用于CMOS保护电路时,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串联连接,即:第一NMOS管的源极接第一电源,第一NMOS管的漏极接第二NMOS管的源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接第二电源;第一NMOS管的栅极接被保护的集成电路CMOS部分的管脚并通过限流电阻接CMOS内部电路;第二NMOS管的栅极接第二电源。

ESD保护电路用于双极部分保护电路时,保护电阻与二极管串联连接,即:二极管的正极接保护电阻和三极管的基极,二极管的负极接被保护的集成电路双极部分的管脚和第二限流电阻,保护电阻的另一端接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极接。

基本工作原理:

MOS保护电路:

如图4所示,当PIN到地有一个正脉冲时,正脉冲(ESD)加在NMOS管漏-衬底结上(N+~Psub),该结反偏,器件进入高阻抗状态,直到达到雪崩击穿(一次击穿)电压为止。由于处于高场状态,在耗尽区会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被漏接触电极收集,而空穴被衬底接触电极收集。这样,相对于接地的源结,衬底的局部电势不断增加。当局部电势增加到足以使源极~衬底结正偏时,电子就从源区注入漏。此时,NMOS管内部的寄生双极NPN结构开启。一旦双极结构开启,电压就从最大值VT1下降到最小值,达到维持电压后,所加电流就由寄生双极结构维持,即瞬间崩溃(Snap back)传导模式。而PIN脚到内部电路之间的电阻主要起到限流的作用,使脉冲尽可能的由保护电路来泄放,从而避免脉冲对内部电路造成损伤,导致电路失效。

同理当电源到PIN有一个正向脉冲时,正脉冲(ESD)加在NMOS管的漏-衬底结上(P+~NWELL)结上,改结在雪崩击穿以后导致内部寄生NPN管开启,达到维持电压。从而达到ESD泄放的效果,保护了内部电路。

双极保护电路:

如图三所示,当PIN到地之间有一个正脉冲(ESD)时,首先保护电路中的VZ管开启,脉冲通过VZ管和地,当通过电阻的电流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电阻上的压降足够使得NPN管开启;一旦NPN管开启,电压下降直到维持电压,此时,所加电流由NPN管来维持,即瞬间崩溃(Snap back)传导模式。而PIN脚到内部电路之间的电阻主要起到限流的作用,使脉冲尽可能的由保护电路来泄放,从而避免脉冲对内部电路造成损伤,导致电路失效。

有益效果:通过设计新的ESD保护电路,结合版图结构和设计规则,并在工艺上能与常规BICMOS工艺相兼容,能够达到对电路进行有效的ESD保护。在此保护电路的情况下,ESD机器模式:双极和MOS部分均能够达到400V以上的水平,提高了路的ESD防护能力,提高电路的可靠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电路的竞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普通二极管ESD保护结构图。

图2是改进型CMOS部分ESD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图3是改进型双极部分ESD保护电路的结构图。

图4是NMOS管保护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有效的静电放电静电保护电路分为CMOS部分的保护电路和双极部分的保护电路;用于CMOS保护电路时,第一NMOS管N1、第二NMOS管N2串联连接,即:第一NMOS管N1的源极接第一电源VDD,第一NMOS管N1的漏极接第二NMOS管N2的源极,第二NMOS管N2的漏极接第二电源VSS;第一NMOS管N1的栅极接被保护的集成电路CMOS部分的管脚,即静电输入端ESD---PIN(如收音机电路、音频功放电路等CMOS部分的管脚,如音频输入、输出等)并通过限流电阻R1接CMOS内部电路;第二NMOS管N2的栅极接第二电源VSS。

ESD保护电路用于双极部分保护电路时,保护电阻R3与二极管D1串联连接,即:二极管D1的正极接保护电阻R3和三极管Q1的基极,二极管D1的负极接被保护的集成电路双极部分的管脚,即静电输入端ESD---PIN(如收音机电路、音频功放电路等CMOS部分的管脚,如音频输入、输出等)和第二限流电阻R2,保护电阻R3的另一端接地GND;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GND,三极管Q1的集电极极接。版图结构及设计规则:

A.ESD保护电路的NMOS管的漏端孔到栅的间距要比普通NMOS管的间距大3~4um左右,以提高保护管的能力;同理,NPN管的集电极到隔离、基区的间距比普通NPN管也要适当放宽(约3~4um),提高保护管的能力;而同PIN脚相连的内部电路的器件规则也要相应放宽,以提高ESD防护能力。

B.为了使得电路的ESD防护能力足够强,ESD保护电路本省的能力要足够强,也就是说ESD保护器件的面积要有足够大,本电路采用的NMOS管的宽为400,有多条梳妆结构组成;NPN管的发射区由多个相同的单元组成,Se总面积为400um2左右。

在此保护电路的情况下,ESD机器模式:双极和MOS部分均能够达到400V的水平。

器件参数:

ESD保护电路既要有足够的ESD保护能力,同时在电路工作的时候,ESD保护电路要保持高阻特性,不能影响电阻的正常工作,因此ESD保护电路的器件参数要设置合理:

1.工作电压5V:NMOS管的击穿电压和内部电路的NMOS管的可以相同(约为11~15V左右),即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MOS管,组不过在设计规则上放宽;NPN管的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PN管(11~15V),VZ管的大小最好控制在7~9V。

2.工作电压10V:NMOS管的击穿电压和内部电路的NMOS管的可以相同(约为20V左右),即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MOS管,组不过在设计规则上放宽;NPN管的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PN管(20V),VZ管的大小最好控制在13~15V。

3.工作电压15V:NMOS管的击穿电压和内部电路的NMOS管的可以相同(约为30V左右),即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MOS管,组不过在设计规则上放宽;NPN管的纵向结构和层次同普通NPN管(30V),VZ管的大小最好控制在20~24V。

该ESD保护电路的工艺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1).N+埋层:注入70KEV 1.8E15Sb;推进

(2).外延生长:1.6μm 0.8Ω·CM;

(3).N阱:注入150KEV 6.6E12P;

(4).P阱:注入50KEV 2E12B;

(5).场注、场氧化:注入80KEV 6E13BF2;氧化

(6).深磷:注入80KEV 1.4E15P;

(7).多晶:多晶

(8).栅氧化、栅注入:氧化注入30KEV 1.9E12B;

(9).基区:注入35KEV 1.9E12B;

(10).多晶发射极、退火:注入50KEV 1.15E16AS,退火

(11).N S/D:注入70KEV 6E15AS;

(12).P S/D:注入80KEV 4.3E15BF2;

(13).孔:接触孔刻蚀SIO2;

(14).一铝:Ti+5.5K AlSiCu+TiN;

(15).通孔:通孔(金属之间的连接孔)刻蚀SIO2;

(16).二铝:Ti+8K AlSiCu+TiN;

(17).压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