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包括:(1)斜面培养;(2)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3)深层发酵培养,其中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如下:①发酵培养基组成:玉米糖化液0.1-10%、可溶性淀粉0.1-10%、酵母浸粉0.1-5%、蛋白胨0.1-5%、KH2PO4 0.01-1%,MgSO4 0.01-1%;②发酵周期为3-15d;③培养温度为20-35℃;④培养基初始pH为4-8;⑤摇床转速为50-200r/min;⑥接种量为5-20%;⑦装液量为1/10-4/5。本发明运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桦褐孔菌,通过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以及深层发酵得到大量繁殖的菌株,弥补了自然菌产量不足的缺陷,具有显著的经济意义,同时发酵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有效避免了菌种被污染,为制备桦褐孔菌提供有利条件。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62293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0-01-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天津科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70026.2

  • 发明设计人 张泽生;王浩;史佳宁;

    申请日2009-08-03

  • 分类号A01G1/04(20060101);C05G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2209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来佳

  • 地址 300457 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第十三大街2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3:10: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8-1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10420 终止日期:20170803 申请日:200908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2-06-1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合同备案号:2012410000046 让与人:天津科技大学 受让人:驻马店华中正大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公开日:20100113 授权公告日:20110420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20416 申请日:2009080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1-04-20

    授权

    授权

  • 2010-06-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09080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0-01-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背景技术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是十分珍稀而又名贵的药用真菌,又名白桦茸、桦癌褐孔菌、斜生纤孔,在国外也称Inonotus obliquus,Fuscoporia oblique,Chaga,Blackbirchtinder(tuchwood),birch mushroom,“カバノアナタケ”等,在分类学上属担子菌亚门(Basidiomycotina)、层菌纲(Hymenomycetes)、非褶菌目(Aphyllophorales)、多孔菌科(Polyporaceae)、褐卧孔菌属(Poriahypobrunnea Petch)。

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野生品种只有在活的桦树上生长10-15年才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大致分布于北半球北纬45°~50°的地区,如北美、芬兰、波兰、俄罗斯、中国(黑龙江、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以及日本(北海道)等国家。桦褐孔菌在俄罗斯、北欧、日本、美国和韩国被广泛用来治疗恶性肿瘤、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肝病和艾滋病。

由于野生桦褐孔菌资源十分有限,远远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而且,固体栽培存在周期长、污染机率高、易受周围环境限制等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栽培周期短、产量高、生产成本低的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包括:(1)斜面培养;(2)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3)深层发酵培养,其中深层发酵培养的条件如下:

①发酵培养基组成:玉米糖化液0.1-10%、可溶性淀粉0.1-10%、酵母浸粉0.1-5%、蛋白胨0.1-5%、KH2PO4 0.01-1%,MgSO4 0.01-1%;

②发酵周期为3-15d;

③培养温度为20-35℃;

④培养基初始pH为4-8;

⑤摇床转速为50-200r/min;

⑥接种量为5-20%;

⑦装液量为1/10-4/5。

而且,所述斜面培养的培养基为PDA固体培养基。

而且,所述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基的构成均为:葡萄糖2%、蛋白胨0.4%、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5%,pH自然,各物质单位均为:m/V。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运用发酵工程技术生产桦褐孔菌,通过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以及深层发酵得到大量繁殖的菌株,弥补了自然菌产量不足的缺陷,具有显著地经济意义,同时发酵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有效避免了菌种被污染,为制备桦褐孔菌提供有利条件。

2、本发明确定了桦褐孔菌深层培养的条件,为进一步确定桦褐孔菌产胞外多糖的最佳条件提供基础,为研究和开发桦褐孔菌资源,提供充足的药用或医用原材料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下述实施例是说明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下述实施例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以桦褐孔菌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主:

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其培养的步骤是:

(1)斜面培养:取斜面种子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箱培养6d。

(2)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将斜面培养基上菌丝刮下接入一级培养基中,静置4h,然后置于140r/min的恒温调速摇瓶柜中振荡培养7d,接入二级培养基中,同样条件培养4d,最后接入三级培养基中,同样条件培养1d,即可用于深层发酵。

其中: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基均采用通用的药用真菌培养基,成分为(m/V):葡萄糖2%、蛋白胨0.4%、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5%,pH自然(一般为5.5)的液体培养基。

(3)深层发酵培养,条件如下:

培养基为:玉米糖化液2.76%、可溶性淀粉1.9%、酵母浸粉0.75%、蛋白胨0.95%、KH2PO4 0.2%,MgSO4 0.05%;菌丝体生物量最佳积累时间为6d;最佳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5;确定摇床的最佳转速为130r/min;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每个250mL的三角瓶装70mL培养基。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以桦褐孔菌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条件为主:

一种桦褐孔菌深层培养方法,其培养的步骤是:

(1)斜面培养:取斜面种子于PDA固体培养基上28℃恒温培养箱培养6d。

(2)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将斜面培养基上菌丝刮下接入一级培养基中,静置4h,然后置于140r/min的恒温调速摇瓶柜中振荡培养7d,接入二级培养基中,同样条件培养4d,最后接入三级培养基中,同样条件培养1d,即可用于发酵。

其中:一级、二级、三级种子培养基均采用通用的药用真菌培养基,成分为(m/V):葡萄糖2%、蛋白胨0.4%、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05%,pH(pH 5.5)自然的液体培养基。

(3)深层发酵条件,条件如下:

培养基:玉米糖化液2.1%、可溶性淀粉2.23%、酵母浸粉0.51%、蛋白胨0.41%、KH2PO4 0.2%,MgSO4 0.05%;胞外多糖最佳积累时间为7d;最佳培养温度为28℃;培养基最佳初始pH为6;确定摇床的最佳转速为130r/min;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每个250mL的三角瓶装70mL培养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