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能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脑含水量,缩小脑梗死体积,同时能明显减轻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且效果优于牛磺酸和安定单用组,说明两者有一定的增效协同作用。此外,复方治疗时单个药物使用剂量可明显少于单独治疗时的用量,这有利于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增强用药的安全性。牛磺酸与安定复方治疗对于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急、慢性损伤都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神经保护作用。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968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8-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南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25444.X

  • 发明设计人 姜正林;王国华;

    申请日2009-03-03

  • 分类号A61K31/5513;A61K31/185;A61P9/10;A61P25/00;A61P25/28;

  • 代理机构南通市永通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葛雷

  • 地址 226019 江苏省南通市啬园路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27:3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4-2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1/5513 授权公告日:20101027 终止日期:20150303 申请日:200903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10-27

    授权

    授权

  • 2009-09-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8-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药片的用途。

背景技术:

脑血管病是当今影响人类健康及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是 由各种血管源性脑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急性 脑循环障碍迅速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脑卒中包 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占70%。其主要特征是病变血管支配区局 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如意识障碍、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及失语等。 脑血管病变同时是血管性痴呆(VD)的基础,其最常见的病理机制是缺 血导致脑损害,尤其引起海马缺血缺氧,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临 床综合症,在我国是痴呆第二位常见的原因,患病率仅次于阿尔茨海默 病(AD)。据资料统计,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为120~180/10万人,每年 新发卒中大于150万人,脑卒中死亡率世界第二位(死亡率80~120/10 万人),由此,每年因脑卒中死亡人数约120万。如此高的脑卒中发病 率、死亡率及其相当惊人的医疗费,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和 精神负担(王维治,罗祖明。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 出版社,2004)。

缺血性脑卒中其病理生理机制极为复杂,涉及兴奋性神经毒性、氧 化损伤、炎症反应、Ca2+超负荷、渗透效应等多元机制。因此,缺血性 脑卒中所致脑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防治研究是近年来神经科学领 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虽然科学家们几十年来不懈努力,实验室研究取得 了辉煌成绩,但临床试验的结果却令人失望。迄今报道已有50多种神 经保护药物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进行了临床试验,但却没有一种药物取 得令人满意的疗效。神经保护剂临床试验失败的原因众多,目前认为主 要原因有:不良反应重;研究类型、样本大小和观察指标不恰当;治疗 剂量和疗程不合适;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不佳;治疗时间窗狭窄等 (李焰生。从循证医学观点评估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 的作用。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2,15(5):257-259)。因此,缺血性 卒中防治方面的研究极需创新性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脑卒中通常是因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基本 病理改变是脑血栓形成或脑出血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严重时导致组织 坏死,临床上又称为脑梗死,患者会出现一过性或永久性的神经功能缺 损。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脑卒中后,在缺血缺氧性脑损伤发生发展的级 联反应过程中,神经元和胶质细胞大量释放谷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 (EAA),而重摄取减少,细胞外间隙谷氨酸堆积,兴奋性氨基酸/抑制 性氨基酸比例大大增加,激活兴奋性氨基酸受体,引起兴奋性神经毒性 被认为是极其关键的机制,并且与其它机制如胞内钙超载、自由基、炎 症反应及一氧化氮生成增加等相关联,最后引起急性或迟发性神经元死 亡,损伤脑组织。拮抗或抑制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以保护脑组织成 为缺血脑损伤治疗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尽管EAA受体拮抗剂研究发展很快,但都因其潜在神经、精神及认 知过程的不良作用较大,使其进入临床的希望渺茫。如果变换一下思维, 从反面入手,激动脑内抑制性氨基酸受体,降低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 谷氨酸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治疗缺血性中 风等疾病,可能会受到较好的效果。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γ-氨基丁酸 能(GABA)和甘氨酸(Gly)能两类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通常认为GABA 能抑制性神经递质系统在脑内发挥主要作用,近年来Gly受体及配体在 脑内的作用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表明,在脑内成熟的神经元, 使用Gly受体激动剂可引起神经元膜的超极化,这样即会降低神经元的 兴奋性,并且阻止NMDA受体通道中Mg2+的移出,抑制其通道的开放,抑 制谷氨酸对神经元的兴奋作用。

牛磺酸是动物和人体内含量仅次于谷氨酸的一种含硫氨基酸,在神 经系统、血管平滑肌和骨骼肌等可兴奋组织中含量最丰富。目前牛磺酸 在脑内被认为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具有抑制神经细胞过度兴奋、抗惊厥 和增强神经细胞对缺血缺氧耐受性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在脑缺血再灌 注损伤过程中脑内牛磺酸含量增高,具有抗兴奋性神经毒性、抗自由基、 稳定细胞膜等多方面的神经保护作用(罗璨,郭莲军,殷光甫。牛磺酸 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中国药理学通报,2004, 20(5):512-516)。本课题组之前研究发现,牛磺酸作为GABA和甘氨酸 受体的部分或全激动剂,可激活GABA和甘氨酸受体,增加氯离子内流, 使膜超极化,抑制谷氨酸对神经元的兴奋性毒性,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 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随着牛磺酸在脑缺血性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 视,有望成为治疗脑缺血的有效药物。

安定又名地西绊(diazepam),属于镇静催眠药,它能轻易通过血 脑屏障,与脑内相应位点结合,使受体发生变构,增强GABA与其识别 位点的结合,增加氯离子通道开放的频率,从而加强GABA的抑制效应。 近年来研究也提示,安定具有保护脑部缺血性神经元,防止其退行性变 的作用。安定保护脑梗死后神经细胞的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 Schwartz等认为,脑缺血后兴奋性氨基酸过多地集聚在突触间隙,激活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进而引起缺血神经元钙离子异常内流。钙离子内流 在缺血导致的神经元死亡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增强脑缺血后抑制性的 神经传递(如γ-氨酪酸,GABA)可抵制缺血引起的兴奋,达到保护神经 元的目的。安定是GABA的增强剂,可增加GABA引起的氯离子通道的开 放,保护缺血神经元(吴中亮,刘飞,游思维等。安定对大鼠局灶性脑 梗死半影区神经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2, 23(13):1221-1224;曹东亮,姚扬,张涛等。安定对脑缺血保护作用的 研究进展。天津医药,2007,35(7):556-558)。另外,安定还能通过 调节兴奋性氨基酸和自由基的合成与释放保护缺血神经元。

牛磺酸为人体内源性氨基酸,安定是临床上常用的比较安全的药 物,但是目前还没有牛磺酸联合安定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缺血性 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 应用。

牛磺酸与安定的重量比为20:1。

所述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损害导致的 血管性痴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或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发病机制与缺血、缺氧损伤机制部分相似的其 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其他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所述神经变性性疾病是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痴 呆。

所述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病。

所述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 系统并发症、高血压脑病或心肺脑复苏。

本发明能显著降低神经行为学评分,减少脑含水量,缩小脑梗死体 积,同时能明显减轻海马神经元变性坏死,改善学习记忆功能,且效果 优于牛磺酸和安定单用组,说明两者有一定的增效协同作用。此外,复 方治疗时单个药物使用剂量可明显少于单独治疗时的用量,这有利于减 少药物的副作用,增强用药的安全性。牛磺酸与安定复方治疗对于缺血 性脑损害所致的急、慢性损伤都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神经保护作用。牛 磺酸与安定复方适用于制成药物制剂,可制成缓释或控释药物制剂;可 制成腔肠给药、喷雾给药、透皮吸收或口服的药物制剂;可制成注射制 剂或输液制剂;也可与其它药物组成复方药物制剂。以上药物制剂有明 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可用于制成治疗各种神经退化或损伤性疾病的药物 制剂,例如用于中风性脑损伤、血管性痴呆、老年痴呆和多种硬化症等 的治疗。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MCAO后2h治疗,各组大鼠脑片TTC染色例图

注:缺血2h再灌注48h后TTC染色观测,梗死区坏死组织呈苍白 色,而正常脑组织呈红色,梗死区域与大脑中动脉支配的脑区基本一致, 主要位于皮质及纹状体区。牛磺酸组、安定组及复方治疗组各层面脑片 与对照组相比,梗死区域变小,尤以复方组更明显。a:假手术组;b: 脑缺血对照组;c:牛磺酸组;d:安定组;e:复方治疗组。

图2:MCAO后12h治疗,各组大鼠脑片TTC染色例图

注:缺血2h再灌注48h后TTC染色观测,只有复方治疗组各层面 脑片与对照组相比,梗死区域显著缩小,而牛磺酸组、安定组减少不明 显。a:假手术组;b:脑缺血对照组;c:牛磺酸组;d:安定组;e: 复方治疗组。

图3:缺血2h再灌注14d后各组大鼠海马CA1区尼氏染色图(40×10)

注:A:海马区轮廓图,黑色方框区域为高倍放大区;a:假手术组;

b:脑缺血对照组;c:牛磺酸组;d:安定组;e:复方治疗组。

假手术组海马组织无明显损伤,CA1区锥体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 显,可见浅染的突起,锥体细胞2-3层,排列整齐致密,形态完整,尼 氏小体丰富(图3a);对照组缺血侧海马组织有明显损伤,主要表现在 CA1区大量锥体细胞缺失,残留的锥体细胞排列松散不规则,多数细胞 胞核固缩,核仁欠清晰,尼氏小体减少或消失(图3b);牛磺酸组、安 定组海马锥体细胞较对照组有明显好转,但仍有部分锥体细胞丢失(图 3c、d);而复方治疗组缺血侧海马锥体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致密,胞核饱 满,核仁较清晰,仅有少量散在的锥体细胞缺失或胞核固缩(图3e)。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牛磺酸与安定复方在制备治疗缺血性脑损伤疾病的药物中的 应用。

牛磺酸与安定的重量比为20:1。

所述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或缺血性脑损害导致的 血管性痴呆。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腔隙性梗死、脑血栓形成、 脑栓塞或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发病机制与缺血、缺氧损伤机制部分相似的其 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所述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其他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

所述神经变性性疾病是血管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或帕金森病痴 呆。

所述缺血性脑损伤疾病是其他系统疾病引起的缺血、缺氧性脑病。

所述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引起的神经 系统并发症、高血压脑病或心肺脑复苏。

附:实验证明材料:

一、实验材料和方法

1 材料

1.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清洁级, 体重240-260g,南通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2 试剂及仪器:牛磺酸(美国Sigma-Aldrich公司,用生理盐水 配成10%的浓度,200目滤过膜过滤除菌后备用);安定(地西绊注射 液,规格10mg:2ml,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牛磺酸与安定复方 (以10%牛磺酸与地西绊注射液按体积比1:1混合均匀);尼龙栓线(北 京沙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上海灵锦精细 化工有限公司);焦油紫(Cresyl Violet Acetate)(Sigma-Aldrich 公司,美国)。动物恒温手术台(MA-2,苏州市苏杭实验动物设备厂); 振动切片机(MA752,英国Campden instruments公司);冰冻切片机 (LAICA CM1900,德国);电子分析天平(AUY220,日本SHIMADZU公司); 电热恒温干燥箱(GZX-DH-30×35-BS,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正置荧 光显微镜(LEICA DM4000,德国)。

2 方法

2.1 动物分组:(1)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牛磺酸组、 安定组、复方治疗组,每组12只。2h后拔出栓线形成再灌注同时各组 分别给药,牛磺酸组(200mg/Kg,i.p.),安定组(10mg/Kg,i.p.), 复方治疗组腹腔注射牛磺酸与安定复方(105mg/Kg,牛磺酸与安定质量 比为20:1),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2h后各组重复注射一次。 所有动物于再灌注后48h观测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中6只测量脑梗死 体积,剩余6只用于脑含水量测定。(2)大鼠同样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对照组、牛磺酸组、安定组、复方治疗组,每组12只。MCAO后12h各 组分别给药,剂量同上,24h后各组重复注射一次。所有动物于再灌注 后48h观测神经行为学评分,各组中6只测量脑梗死体积,剩余6只用 于脑含水量测定。(3)经Y-型迷宫刺激器筛选的正常大鼠50只,采用 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牛磺酸组、安定组及复方治 疗组。各组分别于MCAO后12h、24h各治疗一次,于造模前及用药后14d 分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2.2 模型制备: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参照Longa方法,并稍 作改良。大鼠用10%水合氯醛(350mg/kg,i.p.)麻醉后,仰卧固定, 维持大鼠肛温恒定。取颈部正中切口,剪开阔筋膜,暴露、分离一侧颈 总动脉(CCA)、颈外动脉(ECA)和颈内动脉(ICA),结扎ECA。轻轻剥 离迷走神经,至鼓泡处可见ICA唯一颅外分支翼腭动脉,结扎该动脉, 至此ICA成为CCA颅外唯一保留动脉。用动脉夹将ICA血流暂时阻断, 同时结扎CCA近心端,在CCA上作一小切口,将尼龙栓线(直径0.26mm) 从CCA插入ICA,直至有阻力为止,说明栓线穿过大脑中动脉(MCA)起 始段并达到大脑前动脉(ACA)近端。栓线插入平均深度为18.5土0.5mm (从CCA分叉处算起)。结扎固定尼龙线,缝合皮肤,栓线外留1cm线 头于皮肤外。2h后再灌注,勿需再次麻醉和切开颈部,提拉栓线至有阻 力时表明尼龙线头端已达到CCA分叉切口处,血流通过大脑动脉环再通。 假手术组栓线只插入1cm,其余步骤同模型组。动物苏醒后出现血管栓 塞的同侧Horner征和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即为模型成功。

2.3 神经行为学评分:参考Zea Longa 6分制评分。评分标淮:0 分:无神经损伤症状;1分:不能完全伸展对侧前爪;2分:向外侧转 圈;3分:向对侧倾倒;4分:不能自发行走,意识丧失;5分:死亡。

2.4 脑梗死灶测量:大鼠迅速取脑,去除嗅脑、小脑和低位脑干, 冰冻10min,从额极到枕极作2mm厚度的连续额状切片,切片置0.5% TTC溶液中,于37C°避光孵育30分钟,间隔5分钟摇动切片。再将切 片置于4%多聚甲醛缓冲液中固定。24h后拍照并输入计算机,用Image J& Scion Image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梗死面积(粉红色区为正常脑组织, 白色区为梗死区),梗死面积=非缺血侧半球面积—缺血侧半球未梗死 区面积,各脑片梗死面积之和乘以厚度(2mm)为总的梗死体积,脑梗死 灶体积与全脑体积比为脑梗死体积百分比。

2.5 脑含水量测定:缺血2h再灌注24h后,将大鼠迅速断头取脑, 用干湿法测脑组织含水率,在冰块上迅速取脑,将取出的脑组织放在一 个内有生理盐水湿润的定性滤纸的培养皿中,以防水分蒸发,同时快速 去掉脑皮质表面的软脑膜和凝血块。用分析天秤准确称取两个半球的重 量,然后置于100℃烤箱24小时后,再次称重,以〔(湿重—干重)/湿 重〕X100%即为相对含水量。

2.6 尼氏染色:4%多聚甲醛灌注后取脑,经后固定、蔗糖平衡后, 行快速冷冻切片,片厚30μm,选取Bregma后3~4.5mm断面脑片备用。 将脑片直接贴于涂胶的载玻片上,并置于室温下风干一天,利于贴附。 将切片依次放入氯仿30min,丙酮15min,100%乙醇30min,95%乙醇30s, 70%乙醇30s,ddH20 30s(两次),焦油紫染液20min,ddH2030s(三次), 70%乙醇60s,95%乙醇60s,100%乙醇60s,氯仿5min,分化剂3-5min, 95%乙醇1-2min,100%乙醇2-3min,100%乙醇2-3min,二甲苯1-2min, 二甲苯2-3min,二甲苯2-3min。最后中性树胶封片,盖玻片封闭,晾干 后观察。

2.7行为学测试(Y-型迷宫刺激器测试):Y-型迷宫刺激器为三等臂 式电迷路箱,三臂(I、II、III)间的夹角为120°,臂长48cm、宽16cm、 高19cm,各臂末端均装有信号灯。箱底铺设铜栅,供通电刺激用。通过 控制器开关,可使三臂交替作为安全区(不通电,灯亮)。于造模前及 用药后分别测试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实验固定在上午8:00~12:00 进行,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强光刺激。将大鼠放入迷宫刺激器的一 臂,适应环境3min后给予电刺激(60V、持续2s)。其余两臂中的任一 臂给予灯光信号,示为安全区。大鼠进入安全区,为正确反应,否则为 错误反应。第2次训练以此安全区作为起步区,并使大鼠停留在安全区 1min以巩固记忆。再次给予电刺激,以此类推,按方向(I→II→III→ I)依次改变安全区位置。学习测试:以测试达到连续10次中有9次 (9/10)正确反应前所需的电击次数即尝试次数表示学习能力。记忆再 现测试:学习测试完成24h后以同样方法进行,以达到9/10标准前的 尝试次数表示记忆能力。

2.8 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利用Stata10.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 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单因数方差分析(one way ANOVA)比较各组 之间的差异,两两比较用Scheffé法,P<0.05为显著性界值。

二、结果

1 MCAO后2h治疗各组疗效观测

1.1 神经行为学评分

表1所示,缺血2h再灌注48h后,除假手术组外,其它各组均有 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神经行为学评分差 异具有显著性(P<0.01);而复方治疗组相比牛磺酸组、安定组,评分 进一步降低,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牛磺酸、安定组相比,P<0.05

1.2 脑梗死体积

缺血2h再灌注48h后,TTC染色观测发现梗死区域与MCA支配的脑 区基本一致,坏死组织呈苍白色,正常脑组织呈红色(图1)。表2所示, 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缩小(P<0.01);复方治 疗组均值低于牛磺酸组及安定组,但差别尚未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x±s,n=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P<0.01

1.3 脑含水量

表2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别均有 显著性意义(P<0.01);与假手术组相比,牛磺酸、安定组脑含水量仍 有明显的升高(P<0.01),而复方治疗组则增加不显著(P>0.05)。

2 MCAO后12h治疗各组疗效观测

2.1 神经行为学评分

表3所示,缺2h再灌注48h后,各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复方 治疗组神经行为学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牛磺酸组评分亦有 所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定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 (P>0.05)。表3:各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x±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2.2 脑梗死体积

缺血2h再灌注48h后,行TTC染色(图2)。计算各组脑梗死体积, 如表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只有复方治疗组梗死体积百分比显著缩小 (P<0.01);而此时牛磺酸组及安定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 义(P>0.05)。

表4: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含水量(x±s,n=6)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

2.3 脑含水量

表4所示,与对照组相比,复方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降低,差别有 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时牛磺酸、安定组脑含水量减少不明显 (P>0.05)。

3 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3.1 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

造模前:在Y-型迷宫刺激器实验中,各组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 前所需的尝试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经造模、治疗后14d,与对照 组相比,复方治疗组大鼠所需的尝试次数显著减少(P<0.01),牛磺酸 组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安定组则无显著差别(P>0.05)。 (见表5)

表5:大鼠学习能力测试(x±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

3.2 对大鼠记忆能力的影响

造模前:在Y-型迷宫刺激器实验中,各组大鼠达到9/10正确反应 前所需的尝试次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复 方治疗组大鼠的所需的尝试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牛磺酸差别亦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安定组与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 (见表6)

表6:大鼠记忆能力测试(x±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1

3.3 组织形态学观察(尼氏染色)

3.31 对神经元数目的影响

高倍镜(10×40倍)下计数各组尼氏染色切片缺血侧海马CA1区每 1mm区段内未损伤的锥体细胞(细胞核完整)的数目,每张切片计数3 个区段取其平均数为神经元密度,每只动物取连续的6张切片。对照组 海马CA1区锥体细胞稀疏,细胞层次不清楚,神经元密度明显降低。复 方治疗组海马组织学特征与假手术组相似,神经元密度较对照组相比显 著增加,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牛磺酸组较对照组相比, 细胞数亦有所增加(P<0.05),但安定组差别不明显(P>0.05)。表明复 方治疗组可明显阻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的海马神经元 缺失(见表7,图3)。

表7:海马CA1区锥体层细胞密度(x±s,n=10)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P<0.05

3.32 对神经元形态的影响

大鼠MCA02h、再灌注14d后,行尼氏染色。假手术组海马组织无明 显损伤,CA1区锥体细胞核大而圆,核仁明显,可见浅染的突起,锥体 细胞2-3层,排列整齐致密,形态完整,尼氏小体丰富(图3a);对照 组缺血侧海马组织有明显损伤,主要表现在CA1区大量锥体细胞缺失, 残留的锥体细胞排列松散不规则,多数细胞胞核固缩,核仁欠清晰,尼 氏小体减少或消失(图3b);牛磺酸组、安定组海马锥体细胞较对照组 有明显好转,但仍有部分锥体细胞丢失(图3c、d);而复方治疗组缺血 侧海马锥体细胞排列比较整齐致密,胞核饱满,核仁较清晰,仅有少量 散在的锥体细胞缺失或胞核固缩(图3e)。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