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的种植方法

一种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的种植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土配方:确定合理配方的有机-无机复混肥;B.选种:选用高产推广品种为种子;C.栽培:在3月20-25日适时播种,采用湿润育秧和旱土育秧,实施宽窄行规范化栽培;D.配方施肥:重施底肥,补施穗肥;E.病虫综合防治:栽后7~10天,亩施稻田用除草剂一次,分蘖初期施用杀虫农药一次,防治水稻螟虫。本发明减少化肥施用量50%左右,降低工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农田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病虫害减轻,特别是纹枯病,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稻米;产量实现稳产高产,效益显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27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市南川区富民科技推广中心;

    申请/专利号CN200810233344.1

  • 发明设计人 罗孝华;

    申请日2008-12-15

  • 分类号A01G16/00(20060101);C05G1/00(20060101);A01C21/00(20060101);

  • 代理机构50125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宫兆斌

  • 地址 408400 重庆市南川区南城南大街33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23:1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2-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6/00 授权公告日:20110420 终止日期:20141215 申请日:200812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4-20

    授权

    授权

  • 2009-09-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作物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节本增效的高产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水稻栽培技术,农民常规栽培种植亩植5000-8000窝,窝植2株,基本苗少(用种量在0.5-0.75公斤),亩基本苗1.0-1.5万,主要靠大量施肥来提高产量,亩施肥(N-P-K)16.75公斤,亩施肥在100元以上,亩产只有500-550公斤,扣除地力产量(350-450公斤/亩),亩增产只有50-100公斤,实际纯收入不到100元/亩,增产收入部分不够肥料、种子、农药款,严重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存在的问题是:种植过稀,基本苗不足,只有大量施肥,增加分蘖数,提高产量,病虫害严重,投入成本大,产量不稳,效益低。

当前农业部门示范推广的栽培技术,水稻亩植9000-11000窝,每窝双株,大面积推荐施肥(N-P-K)15-16.9公斤/亩,亩肥投资在110-130元,亩产550-600公斤,比农民常规栽培施肥亩增产50公斤左右,亩增纯收益在50元左右。

农业部门高产示范栽培:栽培规格与大面积推荐施肥相同,施肥量为:N-P-K=12-4.8-8公斤/亩,亩肥投资190元,亩产650-700公斤,产量虽高,但实际收益低于大面积推荐施肥的效益。存在问题:高产示范栽培作为农业部门搞示范,在国家投入的情况下,可以搞,如果农民自己投入搞高产栽培,是增产不增收,不可取。大面积推荐施肥效果较好,但由于肥料价格上涨过快,仍然存在效益低下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稻节本增效稳产高产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解决常规栽培施肥中的基本苗不足、施肥投入过大,效益低;大面积推荐施肥中效益低的问题,水稻节本增效稳产高产技术,可解决水稻投入大,产量低、效益不高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测土配方:根据各地土壤养分情况,并运用多年肥料试验成果(10年长期肥料定位试验及8年水稻“3414”肥料试验),确定合理配方的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方肥中化肥养分含量为N12P3K3,有机质含量为20%,腐植酸含量为10%,其具体重量配比为:腐植酸铵4.1;发酵有机肥2.1;尿素2.48;磷酸一铵0.77;氯化钾0.55;

B、选种:选用高产推广品种,准两优527、泰优2号、庆优108中的一种作为种子;

C、栽培:适时播种,在3月20-25日适时播种,采用湿润育秧和旱土育秧,实施宽窄行规范化栽培:宽行40~50厘米,窄行20厘米,退窝20厘米,亩植9500~11000窝,每窝4粒种子;

D、配方施肥:重施底肥,补施穗肥,即,在栽秧前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25公斤N12P3K3作底肥;在6月25-30日,穗肥补施尿素5公斤/亩;

E、病虫综合防治:栽后7~10天,亩施稻田用除草剂一次,分蘖初期施用杀虫农药一次,防治水稻螟虫。

优选的,在栽培中根据田块肥力而定:上肥力田宽行45~50厘米,中、下等肥力田宽行40厘米。

优选的,实行秸杆还田,每亩稻草还田200~400公斤。

本发明一是增加用种量,在现有用种量0.5~1.0公斤的基础上,增加到1.75~2.0公斤,增加主穗,减少单株主穗分蘖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有效穗。二是规范化栽培,实行宽窄行栽培,宽行40~50厘米(据田块肥力而定,上等肥力田45~50厘米,中、下等肥力田40厘米),窄行20厘米,退窝20厘米,亩植9500-11000窝,每窝4株(种子),每亩基本苗保证4-5万以上,保证栽植规格及基本苗,实行划厢种植,东西开行,保证阳光,实行规范化种植,通风通光好,减轻病虫害。三是配方施肥,改革现有施肥量及施肥方法,降低现有化肥施肥量50%左右,改”重底早追”为”重底穗补”,亩施有机-无机配方肥25公斤(N12P3K3)作底肥,穗肥亩施尿素5公斤,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节本增效稳产高产。

本发明一种水稻高产的种植方法的有益效果是:一是减少化肥施用量50%左右,亩施肥(N-P-K)在7公斤左右,降低工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和农田污染;二是提高了产品质量,因改纯化肥施用为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化肥用量减少,病虫害减轻,特别是纹枯病,有利于生产无公害稻米;三是产量实现稳产高产,亩产达到550-650公斤;四是增加了产量,与常规栽培比亩增产谷50-100公斤;五是效益明显,按每亩最低增产50公斤计算,亩增产值95元,肥料投资减少按40元,扣除亩多用种子款30元,实际“节本、增效”10元,亩增纯收益105元,真正实现了水稻增产增收的目标——亩增产稻谷100斤,纯收入100元,效益显著。

例如:南川区科委及农业局专家对河图乡骑平村7组100亩水稻节本增效高产片进行了现场验收:平均亩产660.1公斤,比上年亩产518.8公斤,亩增产141.3公斤,增产27.2%,亩增产值268.50元。亩施肥成本61.75元,与上年亩施肥101.50元比,节约施肥成本39.75元/亩,扣除当年多用种子款28.50元/亩,实际节本增效11.25元/亩,亩增纯收益279.75元。

具体实施方式

1.1 地点选择在南川区大观镇铁桥村2社。位于东经106°59″38.3′,北纬29°14″32.1′,海拔716米,离南川区综合试验基地只有500米,生态条件好,属于中丘陵地貌,丘陵上部为茂密的松林,试验稻田分布于宽谷,是南川区主要水稻主产区。

1.2 土壤

土壤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紫色沙页岩发充育而成的淹育型水稻土,种植制度多为一季中稻,少有稻-油(菜籽)或稻-菜两熟。供试验土壤养分状况见表1。

表1  供试土壤养分状况(ASI)

1.3 供试作物品种

准两优527,为超高产品种。

1.4 处理

根据重庆市农技推广总站2008年《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示范试验方案》设计,结合南川实际,增设了“节本、增效”处理,共4个处理(见表2)。

表2  试验处理

复混肥含量:N:P:k=20:12:08;有机-无机复混肥:N:P:k=12:03:03。

1.5 种植

2008年3月开始,9月结束。栽秧前3天整田划小区作第一次埂,3天后待浮泥沉实后,作第二次埂,并覆盖农膜,确保泥埂高出水面10cm,防治各小区间田水互灌互串。

面积为:农民习惯栽培为133m2(5.2m×25.6),其它处理为267m2(5.2m×25.6m)。

具体农事操作见表3。

表3  试验实施情况

 

播种时间移栽时间收获时间底肥时间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3月27日4月26日9月4日4月25日5月9日(本发明不施)6月25日(本发明)

试验用肥为尿素、碳铵和氯化钾、40%(20:12:08)复混肥由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提供,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由重庆永盛有机肥料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普钙由南川先锋磷肥厂生产,锌肥为农用硫酸锌(ZN21.8%)。

待水稻成熟后,分区收割计产同时考种。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有效穗和成穗率的影响

表4  不同处理对有效穗及成穗率的影响

 

处理亩窝数基本苗(万/亩)最高苗(万/亩)窝穗数(穗/窝)有效穗(万/亩)成穗率(%)农民习惯50501.0117.9324.712.8771.8高产示范112501.8521.513.915.6472.7大面积推荐112501.8520.113.615.3076.1本发明种植112503.9817.915.217.5097.8

由表4看出:农民习惯栽培施肥区基本苗少,有效穗也少,只有近13万/亩;高产示范及大面积推荐施肥区基本苗一致,有效穗相差不大,在15万以上/亩;而节本增效区在17万以上。从分蘖成穗率看,农民习惯栽培施肥最低,只有71.8%,与高产示范相近,大面积推荐施肥区为76.1%,节本增效区最高为97.8%。

2.2 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表5  不同处理对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处理有效穗(万/亩)着粒数(粒/穗)实粒数(粒/穗)结实率(%)千粒重(克)理论产量(公斤/亩)农民习惯12.87212.3186.287.727647.0高产示范15.64190.5175.292.027739.8大面积推荐15.30180.5172.595.627712.6本发明种植17.50156.2150.296.227709.7

由表5看出:农民习惯栽培有效穗低,每亩只有近13万,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荐栽培有效穗相近,15万/亩多,本发明种植有效穗是17.5万,比高产示范和大面积推荐区多2万,是取得高产的关健。本发明种植虽然着粒数和实粒数少于其它处理,但结实率高于其处理。

2.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值及效益的影响(见表6)

表6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值及效益的影响

2.3.1 产量及效益比较

产量最高的是高产示范区,亩产731.2公斤,纯收益最高的是本发明种植区,与农民习惯栽培施肥比,亩增纯收益为125.99元,最差的是习惯栽培施肥区。

2.3.2 投资收益率

最高的是本发明种植区投资1元可收益11.04元,其次是大面积推荐区和农民习惯栽培施肥区收益分别是9.43元/元和9.16元/元。

2.4 肥料偏生产力

表6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值及效益的影响

农民习惯栽培区肥料偏生产力为31.0公斤/公斤,高产栽培为29.5公斤/公斤,两处理相近;大面积推荐区肥料偏生产力为48.3公斤/公斤,本发明种植区为103.7公斤/公斤,比大面积推荐区增加55.4公斤/公斤,增长114.7%,比农民常规和高产示范区增加70公斤/公斤,增长230%。

3.结果与讨论

(1)农民习惯栽培施肥区:栽培规格过稀,施肥不合理,产量虽然近650公斤,但效益低,病虫害较重。

(2)高产示范施肥区:产量虽占第一位,但效益只占第三位,投资效益率低,肥料偏生产力低,与农民习惯栽相近,每公斤养分生产稻谷30公斤左右,病虫害较重,特别是纹枯病。

(3)大面积推荐施肥区:在当前栽培情况下,产量居中,效益与高产示范区相近,配方是较合理的,肥料偏生产力为48.5公斤/公斤养分,值得推广。

(4)本发明种植区:产量虽居第二位,亩产705公斤,与大面积推荐施肥区相近,但纯收益最高,与农民习惯栽培比,亩增纯收益在125.99元,占第一位,节约施肥成本50%左右,降低工业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对品质有所提高,可以因地制宜地全面推广应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