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中的应用

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中的应用。它涉及以木豆叶为原料按常规方法提取的乙醇粗提物,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的萃取物和单体成分木豆芪酸、木豆内酯、球松素、牡荆苷、异牡荆苷的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活性用途。本发明具有易于制作,价格低廉,作用效果好的特点。可用于治疗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小儿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和由奶、肉、蛋、鱼及其制品,剩饭、油煎蛋、糯米糕及凉粉等引起的食物中毒。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48571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7-22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林业大学;付玉杰;

    申请/专利号CN200910071467.4

  • 申请日2009-03-03

  • 分类号A61K36/48;A61P31/04;A61K127/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26号东北林业大学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2:18:5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12-29

    授权

    授权

  • 2009-11-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7-22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木豆叶中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在制备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中的 应用,属于药物、药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木豆[Cajanus cajan(L.)Millsp.]为豆科木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木本植物、常 绿灌木。又名豆蓉(《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观音豆(《泉州本草》),树豆(《广 西药植名录》)等。生于山坡、砂地、旷地、丛林中或林边。分布四川、广东、 广西、台湾等地。是一种民间用药。有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衄血,便血,疮疖 肿毒,产后恶露不尽,水肿,黄疸型肝炎。此外,木豆提取物制剂在印度、巴西、 古巴、墨西哥、南非等国用于治疗感冒、支气管炎、麻疹、痢疾、肝炎、皮肤病、 烧伤、溃疡、肿瘤等疾病(Abbiw DK.,1990;Duke JA.et al,1994;Milliken W.,1997; Grover JK.,2002),疗效显著。我国临床组方用于治疗股骨头坏死等症。

目前多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疾病,耐药效果及其严重,时至今日,我国的 耐药菌问题已变得十分突出,耐药菌引起的医院内感染人数,已占到住院感染患 者总人数的30%左右,解决细菌耐药性问题已经是当务之急(《中华检验医学杂 志》2004年第27卷第1期)。木豆作为一种新的药用植物资源,对耐药性早已达 98%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革兰氏阳性菌有突出作用,同时木豆作为天然的药 物具有毒副作用小的特点,为木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以木豆叶为原料的乙醇粗提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 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木豆芪酸、木豆内酯、球松素、牡荆 苷和异牡荆苷在制备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以革兰氏阳性菌(白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 革兰氏阴性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真菌(念珠菌,黑曲霉)作 为实验对象,观察木豆叶粗提物及其单体对细菌和真菌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

(1)木豆叶乙醇粗提物具有特异性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2)氯仿萃 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具有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 感染作用;(3)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具 有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4)单体成分木豆芪酸、木豆内酯、球松素、 牡荆苷、异牡荆苷具有降低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作用;(5)单体成分木豆芪酸、 木豆内酯、球松素、牡荆苷、异牡荆苷具有特异性的抗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

本发明可以纯化的形式与药学上适当的载体一起被使用。木豆叶乙醇粗提 物、氯仿萃取物、乙酸乙酯萃取物、石油醚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及单体成分木 豆芪酸、木豆内酯、球松素、牡荆苷、异牡荆苷可以制作成片剂,针剂,胶囊, 口服液等多种剂型。

本发明优点:

(1)以木豆的叶子为原材料,为植物资源再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并且取材 广泛,价格低廉。

(2)木豆叶本身药食同源,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也具有毒副作用小、作 用时间持久的特点。

(3)木豆叶粗提物及其单体成分具有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的特点,具有 针对性,可以极大限度的缓解耐药性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体外试验

利用平板纸片扩散法将培养过夜的菌种(菌密度约为108CFU/mL)10uL接 种于琼脂糖平板上,贴含有1mg/mL组合物药物的直径5mm的纸片于平板上, 于37℃过夜培养,本发明组合药物对菌种都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相比有 明显差异。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混合物作用菌种的MIC(最小抑菌浓度),MBC(最 小杀菌浓度)。取无菌96孔板,于每排1号孔加生理盐水200μL作空白对照;3~ 12号孔各加新鲜配制的菌液100μL(菌密度约为105CFU/ml);2号孔分别加菌 液100μl和本发明混合物溶液100μL。2~11号孔10级倍比稀释,12号孔不含 药物,作阳性对照。各药敏板于37℃培养。重复试验3次。以肉眼不见菌生长 为MIC(最小抑菌浓度),自未见生长的各孔中各取0.01mL接种于平皿上培养, 以菌落数小于5的药浓度为MBC(最小杀菌浓度)值。本发明药物对革兰氏阳 性菌作用强。见表一。

实施例二 体内实验

1最小致死菌量测定

昆明小鼠,体重18~22g,雌雄兼用。用6.0×1010、6.0×109、6.0×108及6.0 ×107CFU/mL不同浓度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每个浓度12只小鼠,感染 后观察并记录24h内小鼠死亡数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小鼠100%死亡的最小 致死菌量(MLD)。

2体内抗菌实验

昆明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2g,随机分5组,每组12只。给药前 禁食16h,分别通过口服给予各种样品液的不同剂量,观察24h后统计死亡率, 计算木豆粗提物LD50及其单体化合物LD50。见表二。

将小鼠随机均匀分组,雌雄各半。分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阴性对照组,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照组,药物阳性对照组,每组12只小鼠。精确称取木豆提取 物及单体化合物,木豆提取物用蒸馏水配成1mg/mL和0.5mg/mL,单体化合物 用蒸馏水配成0.5mg/mL和0.25mg/mL,给予小鼠灌胃,0.5mL/20g体重,空白 对照组给予蒸馏水0.5mL/20g体重灌胃,每天一次,同一天给各组小鼠腹腔感 染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液,每只小鼠注射量为0.5mL(1MLD)。连续给药7天,观 察15天,记录感染后小鼠的存活数及死亡数。见表三。

本专利中涉及的混合物按照常规溶剂提取方法和溶剂萃取方法获得。单体成 分均为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

表一  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抗菌活性(mg/mL)

白:白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金: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变:变形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绿:绿脓杆菌(Escherichia coli);黑: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念:白色念珠 菌(Candida albicans)

表二  木豆叶粗体物及其单体的半数致死剂量

 

LD50(mg/mL)木豆叶乙醇提取物1木豆叶氯仿萃取物1.3木豆叶乙酸乙酯萃取物1.5木豆叶石油醚萃取物1.6木豆叶正丁醇萃取物1.2球松素2牡荆苷2.3异牡荆苷2.7木豆芪酸>5木豆内酯>5

表三  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的体内抗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

通过以上实施例可得到以下结论:

由表一可知,木豆叶醇提物,氯仿,乙酸乙酯,石油醚,正丁醇的萃取物和 他们的单体成分木豆芪酸、木豆内酯、球松素、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革兰氏阳性 菌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其中木豆芪酸的抗革兰氏阳性菌效果最好,高于木豆叶 中其他的提取物,其MBC值好于阳性对照青霉素和红霉素。

由表二可知,木豆芪酸的毒性属于无毒范围,由于其抗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强, 因此是一种很好的新型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药物,具有开发新药的良好前 景。

由表三可知,体内实验中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经过15天的观察,给 药组的小鼠有不同的存活率,其中高剂量组存活明显高于低剂量组。与其他提取 物及单体相比,木豆芪酸体内抗菌效果最好,与阳性对照组青霉素效果相当。

青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广谱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严重,毒副作用大,而 本发明中的木豆叶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具有特异性抗革兰氏阳性菌,毒副作用 小,疗效确切,不易产生耐药性的特点。因此,木豆提取物及其单体成分可开发 为新型抗菌药物。

附图说明

图1木豆芪酸的结构式

图2木豆内酯的结构式

图3球松素的结构式

图4牡荆苷的结构式

图5异牡荆苷的结构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