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振动控制用材料、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

振动控制用材料、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

摘要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的特征在于,含有丙烯类聚合物(A),该丙烯类聚合物(A)具有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a)40~100摩尔%、和来自除丙烯之外的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b)60~0摩尔%[(a)和(b)的合计为100摩尔%],用DSC测定的熔点在90℃以下或观测不到熔点,该振动控制用材料在例如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吸声性等振动控制性能方面优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262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2-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0680046070.4

  • 申请日2006-11-14

  • 分类号C08L23/10;B32B5/18;B32B27/32;C08F4/64;C08F210/06;C08J9/04;

  • 代理机构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春成

  • 地址 日本国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6:4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4-04

    授权

    授权

  • 2009-02-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2-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振动控制用材料,更具体而言,涉及含有特定的丙烯类聚合物的振动控制用材料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出于防止船舶、车辆、汽车部件、家庭电气化制品、各种机械、建筑材料、音响机器等的结构部件的振动,并避免与之相伴的噪声的目的,在结构部件的表面和内部涂敷或粘贴具有减振、隔振性的材料。另外,在音响振动板中,为了提高弹性模量和内耗,通常使用具有减振、隔振性的材料。作为具有减振、隔振性的材料,一直以来,使用橡胶、沥青、各种合成树脂乳状液和乳胶、或合成树脂等,以及在它们中配合有石墨、云母、炭黑、蛭石、碳酸钙、滑石、粘土等的粉体或者天然或合成纤维的物质等。

但是,上述现有的减振、隔振性材料大多存在有虽然在常温附近具有减振、隔振性,但表现出减振、隔振性的温度范围极其狭窄;由于耐热性差,所以在高温下,力学特性极低;由于耐候性差,所以使用范围受到限定等缺点。

作为用于解决现有的减振、隔振性材料和隔音、吸声性材料的问题点的技术,在日本特开平5-239287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揭示了含有非晶态聚烯烃和沥青、以及无机填料的减振、隔振材料组合物,但该组合物存在有橡胶弹性、耐热性不充分,减振性能不充分等问题。

另外,在日本特开平6-287253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揭示了含有苯乙烯等和丙烯酸酯等的嵌段共聚物的减振材料用树脂,但该组合物存在有高成本和卫生性差等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2392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6-28725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材料。

并且,本发明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

本发明是意欲解决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伴有的问题点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振动控制性能优良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的特征在于,包含丙烯类聚合物(A)或含有该丙烯类聚合物(A)的组合物,该丙烯类聚合物(A)含有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a)40~100摩尔%、和来自除丙烯之外的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b)60~0摩尔%[(a)和(b)的合计为100摩尔%],用DSC测定的熔点在90℃以下或观测不到熔点。

作为上述振动控制用材料,可以举出适用于选自隔振用、隔音用、减振用和吸声用中的至少1种用途的材料。

上述组合物优选为还含有用DSC测定的熔点在100℃以上的丙烯类聚合物(B)的组合物。

上述组合物优选为含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100~40重量份和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0~60重量份[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和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为100重量份]的组合物,进一步优选为含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99~40重量份和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1~60重量份的组合物。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聚物,含有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1~35摩尔%;还优选为丙烯-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聚物,含有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1~25摩尔%、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1~35摩尔%。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在用邻二氯苯为溶剂测定的13C-NMR的来自由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所形成的结构单元中的CH(次甲基)的信号中将最高磁场中存在的峰设为34.4ppm的信号图中,22.0~20.9ppm的吸收强度A、19.0~20.6ppm的吸收强度B和归属于亚丙基甲基的19.0~22.0ppm的吸收强度C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的丙烯类聚合物。

(A/C)×100≤8       (i)

(B/C)×100≥60     (ii)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将含有丙烯的单体在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而得到。

[式(1)中,M为Ti、Zr、Hf、Nd、Sm或Ru,Cp1和Cp2为与M形成π键的环戊二烯基、茚基、芴基、或它们的衍生物基,Cp1和Cp2是不同的基,X1和X2是阴离子性配体或中性路易斯碱配体,Z为C、O、B、S、Ge、Si或Sn原子、或者含有这些原子的基。]

上述组合物可以是相对于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和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100重量份,进一步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C)1~500重量份的组合物,也可以是进一步含有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1~500重量份的组合物。

上述组合物可以是相对于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及上述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100重量份,进一步含有无机填料(Z)1~1000重量份的组合物,也可以是进一步含有发泡剂(F)0.0001~10重量份的组合物,还可以是进一步含有交联剂(G)0.001~10重量份的组合物。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特征在于,由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得到。该成形体可以是发泡体,也可以至少一部分被交联。

另外,本发明的其它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特征在于,含有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该成形体可以是发泡体。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的特征在于,具备至少一层含有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层。

上述多层叠层体也可以具备至少一层以上的基材和至少一层以上的含有上述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层。

发明的效果

由于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包含用DSC测定的熔点在90℃以下或观测不到熔点的特定的丙烯类聚合物(A)或含有该丙烯类聚合物(A)的组合物,因此,由该材料得到的成形体和含有该材料的成形体、以及具备含有该成形体的层的多层叠层体在振动控制性,例如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方面优良。

当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包含含有用DSC测定的熔点在100℃以上的特定丙烯类聚合物(B)的组合物时,由该材料得到的成形体和含有该材料的成形体、以及具备含有该成形体的层的多层叠层体,特别是在振动控制性(例如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与耐热性的平衡方面也很优良。

当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或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时,由该材料得到的成形体和含有该材料的成形体、以及具备含有该成形体的层的多层叠层体,特别是在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与低温冲击强度的平衡方面优良。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具备含有该成形体的层的本发明的多层叠层体,当该成形体是将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发泡得到时,进而在振动控制性方面优良,在振动控制性与轻量性的平衡方面也很优良。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具备含有该成形体的层的本发明的多层叠层体,当该成形体是将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交联得到时,进而特别是在振动控制性与橡胶弹性的平衡方面优良。

当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中的至少一部分被选自硅烷化合物、钛化合物或含有极性基的乙烯基单体中的至少1种以上接枝改性时,该振动控制用材料能够提供特别是在振动控制性方面优良,且在与其它层的粘合性方面也很优良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振动控制用成形体和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进行更详细地说明。

另外,作为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例如,可以举出减振用材料、隔振用材料、隔音用材料、吸声用材料。另外,即使为例如“减振用材料”,该材料也不限定于减振用,也能够适用于选自减振用、且隔振用、隔音用和吸声用中的至少1种用途。同样,“隔振用材料”、“隔音用材料”和“吸声用材料”也分别不限定于隔振用、隔音用或吸声用,也能够适用于选自减振用、隔振用、隔音用和吸声用中的至少1种其它用途。另外,在减振用中,例如,包括防止振动、冲击的传递用,吸震用(即振动吸收用)、冲击的缓和用。

[振动控制用材料]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包含丙烯类聚合物(A)或含有丙烯类聚合物(A)的组合物。即,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是含有丙烯类聚合物(A)作为必需成分,另外,作为任意成分,还可以是含有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阻燃剂(E)、发泡剂(F)、交联剂(G)、增粘剂(H)和无机填料(Z)中的任1种以上的组合物。

<丙烯类聚合物(A)>

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含有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a)40~100摩尔%、和来自除了丙烯之外的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b)60~0摩尔%,优选含有该结构单元(a)55~90摩尔%、和该结构单元(b)45~10摩尔%。

并且,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用DSC(差示扫描量热计)测定的熔点在90℃以下或观测不到。因此,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的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优良。

另外,上述的所谓用DSC测定的熔点,是指由DSC的放热/吸热曲线求得的升温时的最大熔融峰位置的温度,更具体而言,是指由将试样装在铝盘中,以100℃/分钟升温到200℃,在200℃保持5分钟后,以10℃/分钟降温到-150℃,接着以10℃/分钟升温时的放热/吸热曲线求得的最大熔融峰位置的温度。另外,所谓观测不到熔点,是指在-150~200℃的范围内,观测不到结晶的熔化热量为1J/g以上的熔融峰。

在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DSC测定中,优选观测不到熔融峰(结晶的熔化热量为1J/g以上的熔融峰,下同),进一步优选观测不到结晶热量为1J/g以上的结晶峰。

此外,优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用DSC测定的Tg在-10℃以下。

作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优选方式,可以例示出在DSC测定中,观测不到熔融峰的丙烯均聚物;在DSC测定中,观测不到熔融峰的丙烯-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除了丙烯以外)共聚物;具有无规立构结构的丙烯类聚合物。它们能够通过例如日本特开2000-52510号公报的[0012]~[0039]中记载的方法制造。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进一步优选的方式,是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聚物,可以举出含有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1~40摩尔%、更优选1~35摩尔%的丙烯类聚合物(以下也称为“丙烯类聚合物(A1)”)(其中,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摩尔%)。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1)时,从减振、隔振性能优良,且断裂强度高的方面出发而优选。

作为该丙烯类聚合物(A1)的合适的具体例子,可以举出用DSC测定观测不到熔融峰的丙烯均聚物、和用DSC测定观测不到熔融峰的丙烯-α-烯烃共聚物。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进一步优选的方式,还可以举出丙烯-乙烯-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共聚物,其为含有来自乙烯的结构单元1~25摩尔%、优选1~20摩尔%、更优选5~11摩尔%,和含有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1~35摩尔%、优选15~35摩尔%、更优选25~30摩尔%的丙烯类聚合物(以下也称为“丙烯类聚合物(A2)”)(其中,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含有的结构单元的总量为100摩尔%)。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2)时,从柔软性、耐磨损性、减振、隔振性能的平衡的方面出发而优选。

当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2)与仅由丙烯和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构成的共聚物比较时,存在柔软性、低温特性的平衡特别优异的趋势,当与由丙烯和乙烯构成的共聚物比较时,存在减振、隔振性、强度、耐磨损性的平衡更优异的趋势。

上述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没有特别限定,优选为碳原子数4~12的α-烯烃,既可以是直链状,也可以具有支链。

作为上述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例如,可以举出1-丁烯、2-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3-甲基-1-丁烯、3-甲基-1-戊烯、4-甲基-1-戊烯、4-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己烯、4,4-二甲基-1-戊烯、4-乙基-1-己烯、3-乙基-1-己烯等,优选1-丁烯、1-己烯、1-辛烯、1-癸烯、4-甲基-1-戊烯,进一步优选1-丁烯、1-己烯、1-辛烯、1-癸烯,特别优选1-丁烯。这些α-烯烃可以使用1种或组合2种以上使用。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中,从耐候性、柔软性、振动控制性能(减振性、隔振性、吸声性、隔音性等)的观点出发,优选仅含有来自丙烯的结构单元(a),或者仅含有结构单元(a)和来自碳原子数2~20的α-烯烃(除丙烯以外)的结构单元(b)。

另一方面,从交联性、硫化性的观点出发,除了这些结构单元(a)和结构单元(b)以外,还可以含有来自苯乙烯等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来自具有2个以上双键的上述多烯类不饱和化合物(多烯)的结构单元;来自醇、羧酸、胺以及它们的衍生物的结构单元等。此时,除上述结构单元(a)和上述结构单元(b)以外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例如,相对于(a)和(b)的合计100摩尔%,进一步为0.01~10摩尔%,优选为0.03~5摩尔%。

另外,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特别优选的方式,可以举出在用邻二氯苯作为溶剂测定的13C-NMR的来自由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所形成的结构单元中的CH(次甲基)的信号中将最高磁场中存在的峰设为34.4ppm的信号图中,22.0~20.9ppm的吸收强度A、19.0~20.6ppm的吸收强度B和归属于亚丙基甲基的19.0~22.0ppm的吸收强度C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的丙烯类聚合物(以下也称为“丙烯类聚合物(A3)”)。

(A/C)×100≤8         (i)

(B/C)×100≥60        (ii)

这样的丙烯类聚合物(A3)存在透明性、柔软性、耐磨损性优良的趋势。

在此,所谓“22.0~20.9ppm的吸收强度A”,是指存在于22.0~20.9ppm的区域的峰面积的总和,关于吸收强度B和吸收强度C,也是同样的。

上述吸收强度A、B和C进一步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特别优选满足下述关系式(i)″和(ii)″。

(A/C)×100≤7      (i)′

(B/C)×100≥64     (ii)′

(A/C)×100≤6      (i)″

(B/C)×100≥68     (ii)″

(A/C)和(B/C)在上述范围内是表示具有丙烯链富含间同立构结构的结构。

另外,在该丙烯类聚合物(A3)中,作为上述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特别优选1-丁烯。

另外,该13C-NMR测定具体如下所述进行。即,使用日本电子制EX-400型NMR测定装置,在单质子脉冲去耦的测定模式下,使脉冲宽度为4.7μ秒,脉冲间隔为5.5秒,观测范围(观测幅度)为180ppm,将化学位移基准置于来自碳原子数4~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CH(次甲基)的信号中,将最高磁场的峰设为34.4ppm,在120℃下,对将50mg试样溶解在邻二氯苯/氘化苯=5/1的混合溶剂约0.5ml中而得到的溶液进行13C-NMR测定。累计次数为10000次以上。另外,当共聚物含有来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时,来自1-丁烯的结构单元的CH(次甲基)的信号的最高磁场侧的峰为34.4ppm。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3)时,由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得到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减振性、隔振性、隔音和吸声性、以及柔软性、低温特性、透明性特别优异,从这方面出发而优选。特别是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2),且该丙烯类聚合物(A2)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3),更为优选。

(丙烯类聚合物(A)的制造方法)

另外,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优选为通过将含有丙烯的单体在含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催化剂的存在下聚合而得到。这样得到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以下也称为“丙烯类聚合物(A4)”。

[式(1)中,M为Ti、Zr、Hf、Nd、Sm或Ru,Cp1和Cp2为与M形成π键的环戊二烯基、茚基、芴基、或它们的衍生物基,Cp1和Cp2是不同的基,X1和X2是阴离子性配体或中性路易斯碱配体,Z为C、O、B、S、Ge、Si或Sn原子、或者含有这些原子的基。]

上述通式(1)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内,优选Cp1和Cp2是不同的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更优选Cp1和Cp2之中的任一个基为环戊二烯基或其衍生物基,另一个基为芴基或其衍生物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作为这样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可以例示出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等。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为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4)时,由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得到的成形体和含有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的成形体的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以及透明性、耐磨损性特别优异,从这方面出发而优选。

另外,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4)更优选为在包括

(a)上述通式(1)所示的过渡金属化合物、和

(b)选自(b-1)离子化离子性化合物(与上述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的过渡金属M反应形成离子性配位化合物的化合物)、

(b-2)有机铝氧化合物、和

(b-3)有机铝化合物中的至少1种化合物的至少一个催化体系的存在下制造。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4)通常在液相中共聚,此时,一般使用烃溶剂,但也可以将丙烯作为溶剂使用。共聚能够采用间歇法或连续法中的任一方法进行。

当使用茂金属类催化剂,以间歇法实施共聚时,聚合体系内的过渡金属化合物(a)以每1升聚合容积通常为0.00005~1毫摩尔、优选0.0001~0.5毫摩尔这样的量使用。

离子化离子性化合物(b-1)以相对于过渡金属化合物(a)的离子化离子性化合物的摩尔比((b-1)/(a))为0.5~20、优选为1~10这样的量使用。

有机铝氧化合物(b-2)以相对于过渡金属化合物(a)中的过渡金属原子(M)的铝原子(Al)的摩尔比(Al/M)为1~10000、优选为10~5000这样的量使用。另外,有机铝化合物(b-3)以每1升聚合容积通常为约0~5毫摩尔、优选为约0~2毫摩尔这样的量使用。

共聚反应通常在温度为-20~150℃、优选为0~120℃、更优选为0~100℃的范围,压力为超过0MPa、8MPa以下,优选为超过0MPa、5MPa以下的范围的条件下进行。

另外,反应时间(聚合以连续法实施时为平均滞留时间)虽然也因催化剂浓度、聚合温度等条件而不同,但通常为5分钟~3小时,优选为10分钟~1.5小时。

丙烯和根据需要使用的α-烯烃,以能够得到上述那样的特定组成的丙烯类聚合物(A)的量分别供给至聚合体系。另外,在共聚时,也能够使用氢等分子量调节剂。

当如上述那样将丙烯和根据需要使用的α-烯烃聚合时,丙烯类聚合物(A)通常作为含有该丙烯类聚合物(A)的聚合液而得到。该聚合液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能够得到丙烯类聚合物(A)。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如果是共聚物,则优选为无规共聚物。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用GPC(邻二氯苯溶剂,聚苯乙烯换算)测定的重均分子量(Mw)例如为5万~70万,优选为10万~50万。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用GPC(邻二氯苯溶剂,聚苯乙烯换算)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重均分子量)/Mn(数均分子量))例如为1.5~3.0,优选为1.8~2.5。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的极限粘度[η](十氢化萘中,135℃下测定)希望通常在0.01~10dl/g、优选在0.05~10dl/g的范围内。当极限粘度[η]在上述范围内时,能够保持作为减振、隔振材料的形状,因而优选。

<丙烯类聚合物(B)>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丙烯类聚合物(B)。

该丙烯类聚合物(B)用DSC测定的熔点为100℃以上。该“用DSC测定的熔点”的详细内容如上所述。

本发明所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B)的拉伸弹性模量优选为400MPa以上。

此外,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进一步优选为选自全同聚丙烯(B1)和间同聚丙烯(B2)中的至少1种。另外,从耐热性、成形性、加工性等性质与振动控制性能的平衡的方面出发,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更优选为全同聚丙烯(B1)。此时,根据需要,也可以相对于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和上述全同聚丙烯(B1)的合计100重量份,添加间同聚丙烯(B2)10重量份以下、优选0.1~10重量份。作为与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和上述全同聚丙烯(B1)一起、作为任意成分添加的间同聚丙烯(B2),优选用DSC测定的熔点(Tm)在144℃以下、优选在140℃以下的聚丙烯。

上述弹性模量能够通过将该丙烯类聚合物(B)压制成形后,按照后述实施例的方法进行拉伸试验而求得。该压制成形通过将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在200℃的温度下预热后,进行3分钟加压(10MPa)成形后,在20℃下进行5分钟加压(10MPa)冷却,制作1mm厚的片材而实施。

首先,从全同聚丙烯(B1)开始,进行以下说明。

全同聚丙烯(B1)是对23℃的正癸烷不溶部分,利用NMR法测定的全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为0.90以上、优选为0.95以上的聚丙烯。

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分率表示使用13C-NMR测定的分子链中以五单元组单元存在的全同立构链的比例,是5个丙烯单体单元连续地位于中位结合的链中心的丙烯单体单元的分率。具体而言,是作为在由13C-NMR谱观测的甲基碳区域的所有吸收峰中所占的mmmm峰的分率而计算出的值。另外,该全同立构五单元组(mmmm)分率如下所述测定。

mmmm分率根据下述式(2),由13C-NMR谱中的Pmmmm(来自丙烯单元5单元连续全同立构结合的部位中的第3单元的甲基的吸收强度)和PW(来自丙烯单元的所有甲基的吸收强度)求得。

mmmm分率=Pmmmm/PW              (2)

NMR测定例如如下所示进行。即,将试样0.35g加热溶解在六氯丁二烯2.0ml中。用玻璃过滤器(G2)将该溶液过滤后,添加氘化苯0.5ml,装入内径10mm的NMR管中。然后,使用日本电子制GX-500型NMR测定装置,在120℃下进行13C-NMR测定。累计次数为10000次以上。

此外,在上述全同聚丙烯(B1)中,对23℃的正癸烷不溶成分量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为99.9重量%~80重量%。在此,23℃的正癸烷不溶成分是由将试样5g浸渍在沸腾的正癸烷200cc中5小时溶解后,冷却到室温,将析出的固相用G4玻璃过滤器过滤后干燥而测定的固相重量所计算的值。

作为上述全同聚丙烯(B1),可以举出丙烯均聚物或丙烯与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的共聚物。在此,作为丙烯以外的碳原子数为2~20的α-烯烃,可以举出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4-甲基-1-戊烯、1-辛烯、1-癸烯、1-十二碳烯、1-十四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二十碳烯等,优选乙烯或碳原子数为4~10的α-烯烃。

这些α-烯烃可以与丙烯形成无规共聚物,也可以形成嵌段共聚物。源自这些α-烯烃的结构单元可以在聚丙烯中以40摩尔%以下、优选以20摩尔%以下的比例含有。

上述全同聚丙烯(B1)以ASTM D 1238为基准,在230℃、负荷2.16kg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希望在0.01~1000g/10分钟、优选在0.05~500g/10分钟的范围内。

上述全同聚丙烯(B1)例如能够通过使用含有(a)以镁、钛、卤素和电子给体作为必需成分含有的固体催化剂成分、(b)有机铝化合物、和(c)电子给体的齐格勒催化剂体系进行聚合来制造。此外,使用茂金属催化剂也同样能够得到。

接着,以下对间同聚丙烯(B2)进行说明。

间同聚丙烯(B2)可以用少量,例如10摩尔%以下、优选5摩尔%以下的量与乙烯、碳原子数4以上的α-烯烃等共聚。作为间同聚丙烯(B2),特别优选间同均聚丙烯。作为这样的间同聚丙烯制造时使用的催化剂,可以例示出日本特开平10-300084号公报中记载的茂金属类催化剂。

在此,间同立构五单元组(rrrr,五单元组间同立构规正度)分率为0.5以上、优选为0.6以上、更优选为0.7以上、特别优选为0.8以上,0.5以上的间同聚丙烯的耐热性、成形性优良、作为结晶性的聚丙烯的性能良好,因而优选。

另外,该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rrr)如下所述测定。rrrr分率根据下述式(3),由13C-NMR谱中的Prrrr(来自丙烯单元5单元连续间同立构结合的部位的第3单元的甲基的吸收强度)和PW(来自丙烯单元的所有甲基的吸收强度)的吸收强度求得。

rrrr分率=Prrrr/PW               (3)

NMR测定例如如下所示进行。即,将试样0.35g加热溶解在六氯丁二烯2.0ml中。用玻璃过滤器(G2)将该溶液过滤后,添加氘化苯0.5ml,装入内径10mm的NMR管中。然后,使用日本电子制GX-500型NMR测定装置,在120℃下进行13C-NMR测定。累计次数为10000次以上。

此外,间同聚丙烯(B2)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90℃、负荷2.16kg)希望为0.001~1000g/10分钟,优选为0.01~500g/10分钟。当MFR在这样的范围内时,存在显示出良好的流动性、该间同聚丙烯(B2)与其它成分易于配合、且由得到的组合物能够得到机械强度优良的成形品的趋势。

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希望以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与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的重量比[(A)∶(B)]为100~40∶0~60、优选为(A)∶(B)=99~40∶1~60、进一步优选为90~50∶10~50的量使用[(A)和(B)的合计为100重量份]。

当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含有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时,该材料本身及其成形体特别是从减振性、隔振性、隔声性和吸声性与耐热性的平衡优异的方面出发而优选。

<乙烯-α-烯烃共聚物(C)>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C)(以下也称为“成分(C)”)。该乙烯-α-烯烃共聚物(C)为含有乙烯和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的非晶性乃至低结晶性的无规或嵌段共聚物,其密度(ASTM D 1505)通常为0.857g/cm3以上、0.910g/cm3以下,优选为0.860~0.905g/cm3,进一步优选为0.880~0.905g/cm3,另外,其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 D 1238,190℃、负荷2.16kg)通常为0.1~40g/10分钟,优选为0.5~20g/10分钟。

与乙烯共聚的上述α-烯烃为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具体可以举出丙烯、1-丁烯、1-戊烯、1-己烯、1-庚烯、1-辛烯、1-壬烯、1-癸烯、1-十一碳烯、1-十二碳烯、1-十六碳烯、1-十八碳烯、1-十九碳烯、1-二十碳烯、4-甲基-1-戊烯等。其中,优选碳原子数3~10的α-烯烃,特别优选丙烯、1-丁烯、1-己烯、1-辛烯。这些α-烯烃能够单独使用或者2种以上组合使用。

此外,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希望含有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75~95摩尔%、源自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以5~25摩尔%。在此,源自乙烯的结构和源自α-烯烃的结构的合计量为100摩尔%。

另外,乙烯-α-烯烃共聚物(C),除了这些结构单元以外,在无损于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还可以含有源自其它聚合性单体的结构单元。

作为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具体可以举出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丙烯-亚乙基降冰片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其中,优选使用乙烯-丙烯共聚物、乙烯-1-丁烯共聚物、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等,特别优选使用乙烯-1-丁烯共聚物。这些共聚物为无规或嵌段共聚物,特别优选为无规共聚物。

乙烯-α-烯烃共聚物(C)采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结晶度通常在40%以下,优选为10~30%。

另外,该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由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GPC)求得的分子量分布(Mw/Mn)希望在1.5~3.0的范围内,优选在1.7~2.5的范围内。当使用分子量分布(Mw/Mn)在上述范围内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时,所得到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特别是在交联时,可以调制出压缩永久变形性和赋形性优良的成形体。上述这样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通常显示出作为弹性体的性质。

当乙烯-α-烯烃共聚物(C)以ASTM D 1238为基准,在190℃、负荷10kg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10)与负荷2.16kg的条件下测定的熔体流动速率(MFR2)之比(MFR10/MFR2)满足下式:MFR10/MFR2≤6.0,优选7≤MFR10/MFR2≤15的关系,并且分子量分布(Mw/Mn)与上述熔体流动速率比满足下式:Mw/Mn+5.0<MFR10/MFR2的关系时,所得到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特别是在交联发泡时,能够调制出高发泡倍率即低比重、高弹性且压缩永久变形性和赋形性优良的发泡成形体(交联发泡成形体)。

优选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的13C-NMR谱中的Tαβ相对于Tαα的强度比(Tαβ/Tαα)为0.5以下,优选为0.4以下。

在此,13C-NMR谱中的Tαα和Tαβ是源自碳原子数3以上的α-烯烃的结构单元中的CH2的峰强度,意味着如下所示的相对于叔碳位置不同的2种CH2

这样的Tαβ/Tαα强度比能够按如下所述求得。使用例如日本电子(株)生产的JEOL-GX270NMR测定装置测定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的13C-NMR谱。测定是使用将试样浓度调节为5重量%而得到的六氯丁二烯/d6-苯=2/1(体积比)的混合溶液,按照67.8MHz、25℃、d6-苯(128ppm)的基准进行。测定的13C-NMR谱按照Lindemann Adams的提案(Analysis Chemistry 43,p1245(1971))、J.C.Randall(Review 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Physics,C29,201(1989))进行分析,求得Tαβ/Tαα强度比。

此外,优选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由13C-NMR谱和下述通式(4)所求得的B值为0.90~1.5,优选为0.95~1.2。

B值=[POE]/(2·[PE][PO])                 (4)

(式中,[PE]为共聚物(C)中源自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摩尔分率,[PO]为共聚物(C)中源自α-烯烃的结构单元的含有摩尔分率,[POE]为共聚物(C)中乙烯-α-烯烃链数相对于所有成双的(dyad)链的比例。)

该B值是表示乙烯-α-烯烃共聚物中的乙烯与碳原子数3~20的α-烯烃的分布状态的指标,能够根据J.C.Randall(Macromolecules,15,353(1982))、J.Ray(Macromolecules,10,773(1977))等人的报告求得。

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的B值通常是在测定温度120℃、测定频率25.05MHz、谱宽1500MHz、脉冲重复时间4.2sec、脉冲宽度6μsec.的条件下,测定在10mmΦ的试料管中将约200mg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均匀溶解在1ml的六氯丁二烯中而得到的试样的13C-NMR谱来决定。

上述B值越大,乙烯或α-烯烃共聚物的嵌段链就变得越短,乙烯与α-烯烃的分布一样,共聚橡胶的组成分布表现得很窄。另外,B值越小于1.0,乙烯-α-烯烃共聚物的组成分布越宽,存在有操作性恶化等不良特性。

上述这样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C)能够通过使用钒类催化剂、钛类催化剂或茂金属类催化剂等的现有公知方法制造。特别优选日本特开昭62-121709等中所记载的溶液聚合法。

当使用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时,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相对于上述丙烯类共聚物(A)和根据需要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100重量份,以1~500重量份、优选以10~100重量份、更优选以10~5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当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以这样的量含有乙烯-α-烯烃共聚物(C)时,所得到的成形体特别是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与低温抗冲击性的平衡优良,从这方面出发而优选。

<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作为该极性单体,可以例示出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盐、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羧酸酰胺、乙烯基酯、一氧化碳等。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富马酸、衣康酸、马来酸单甲酯、马来酸单乙酯、马来酸酐、衣康酸酐等不饱和羧酸;这些不饱和羧酸的锂、钠、钾等1价金属的盐,或镁、钙、锌等多价金属的盐;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异丙酯、丙烯酸异丁酯、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异丁酯、马来酸二甲酯等不饱和羧酸酯;乙酸乙烯酯、丙酸乙烯酯这样的乙烯基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它们既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2种以上并用。

作为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这样的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上述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羧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上述金属中和而得到的离子交联聚合物;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乙酯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丁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正丁酯共聚物这样的乙烯-不饱和羧酸酯共聚物;乙烯-丙烯酸异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丙烯酸正丁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这样的乙烯-不饱和羧酸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及其羧基的一部分或全部被上述金属中和的而得到离子交联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这样的乙烯-乙烯基酯共聚物等作为代表例。

其中,特别优选乙烯和选自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盐、不饱和羧酸酯和乙酸乙烯酯的极性单体的共聚物,特别优选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离子交联聚合物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离子交联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最优选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

作为上述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也因极性单体的种类而不同,但优选含有极性单体1~50重量%,特别优选含有5~45重量%。

作为这样的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如果还考虑成形加工性、机械强度等,则优选190℃、负荷2160g时的熔体流动速率为0.05~500g/10分钟、特别为0.5~20g/10分钟的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乙烯和不饱和羧酸、不饱和羧酸酯、乙烯酯等的共聚物,能够通过高温、高压下的自由基共聚而得到。此外,乙烯和不饱和羧酸的金属盐的共聚物(离子交联聚合物)能够通过使乙烯-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和相当的金属化合物反应而得到。

当本发明所使用的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为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时,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中的乙酸乙烯酯含量为10~30重量%,优选为15~30重量%,进一步优选为15~25重量%。

另外,该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MFR,ASTMD 1238,190℃,负荷2.16kg)为0.1~50g/10分钟,优选为0.5~20g/10分钟,更优选为0.5~5g/10分钟。

当使用上述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时,上述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相对于上述丙烯类共聚物(A)和根据需要使用的丙烯类聚合物(B)的合计100重量份,以1~500重量份、优选10~100重量份、更优选10~5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当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以这样的量含有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时,所得到的成形体特别是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与低温抗冲击性的平衡优良,从这方面出发而优选。

(聚合物的改性)

另外,上述丙烯类聚合物(A)、上述丙烯类聚合物(B)、上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C)、或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任1种或2种以上,其一部分或全部可以利用不饱和羧酸和/或其酸酐、或硅烷类偶联剂进行接枝改性。例如,可以利用不饱和羧酸和/或其酸酐、或硅烷类偶联剂进行接枝改性。通过利用不饱和羧酸或硅烷类偶联剂的接枝改性,能够使由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形成的成形体与硬质基材的结合更加良好。接枝率优选为0.01~10重量%,其中,优选为0.05~6重量%的范围。接枝改性能够通过在自由基引发剂的存在下与不饱和羧酸等熔融混炼等方法进行。此外,所谓接枝率,是指以重量%表示的被接枝的不饱和羧酸或硅烷偶联剂相对于接枝改性体全体的量。接枝率能够通过使用13C-NMR求得。

作为上述不饱和羧酸或其酸酐,可以举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马来酸、衣康酸、柠康酸、双环(2.2.1)庚-2-烯-5,6-二羧酸、衣康酸酐、柠康酸酐、纳迪克酸酐、双环(2.2.2)辛-5-烯-2,3-二羧酸酐、4-甲基环己-4-烯-1,2-二羧酸酐、1,2,3,4,5,8,9,10-八氢萘-2,3-二羧酸酐、双环(2.2.1)辛-7-烯-2,3,5,6-四羧酸-2,3,5,6-二酸酐、7-噁双环(2.2.1)庚-5-烯-2,3-二羧酸酐等。另外,也能够使用它们的金属盐。其中,特别优选使用马来酸酐。

作为上述硅烷类偶联剂,可以举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环己基三甲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酰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酰氧基三乙氧基硅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

<无机填料(Z)>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无机填料(Z)。

作为无机填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举出金属水合氧化物、天然硅酸或天然硅酸盐、碳酸盐、硫酸盐、氧化物、合成硅酸或合成硅酸盐等。

作为金属水合氧化物,可以举出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等,

作为天然硅酸或硅酸盐,可以举出滑石、微细滑石粉末、高岭石、煅烧粘土、云母、叶蜡石、绢云母、硅灰石等,

作为碳酸盐,可以举出碳酸钙、沉淀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碳酸镁等,

作为硫酸盐,可以举出硫酸钡、硫酸镁等,

作为氧化物,可以举出氧化锌、锌白、氧化镁、氧化锑等;

作为合成硅酸或硅酸盐,可以举出水合硅酸钙、水合硅酸铝、水合硅酸、硅酸酐等。

上述无机填料(Z)可以是无机阻燃剂,作为该无机阻燃剂,可以举出锑类阻燃剂(例如三氧化二锑)、金属水合氧化物类阻燃剂(例如氢氧化镁)等公知的阻燃剂。

当使用上述无机填料(Z)时,上述无机填料(Z)以相对于丙烯类聚合物(A)、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100重量份,通常为1~1000重量份,优选为10~50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阻燃剂(E)>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阻燃剂(E)。

作为阻燃剂(E),只要是作为上述无机填料(Z)举出的阻燃剂以外的阻燃剂,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以举出卤类阻燃剂(例如十溴二苯醚)、磷类阻燃剂等公知的有机阻燃剂。

当使用上述阻燃剂(E)时,上述阻燃剂(E)以相对于丙烯类聚合物(A)、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100重量份,通常为1~1000重量份,优选为10~50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发泡剂(F)>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发泡剂(F)。作为发泡剂(F),可以举出化学发泡剂,具体可以举出偶氮二酰胺(ADCA)、1,1′-偶氮二(1-乙酰氧基-1-苯乙烷)、二甲基-2,2′-偶氮二丁酸酯、二甲基-2,2′-偶氮二异丁酸酯、2,2′-偶氮二(2,4,4-三甲基戊烷)、1,1′-偶氮二(环己烷-1-腈)、2,2′-偶氮二[N-(2-羧乙基)-2-甲基-丙脒]等偶氮化合物;

N,N′-二亚硝基五亚甲基四胺(DPT)等亚硝基化合物;

4,4′-氧双(苯磺酰肼)、二苯砜-3,3′-二磺酰肼等肼衍生物;

对甲苯磺酰氨基脲等氨基脲化合物;

三肼基三嗪等有机类热分解型发泡剂,以及碳酸氢钠、碳酸氢铵等碳酸氢盐,碳酸钠、碳酸铵等碳酸盐;

亚硝酸铵等亚硝酸盐、氢化物等无机类热分解型发泡剂。其中,特别优选偶氮二酰胺(ADCA)、碳酸氢钠。

另外,在本发明中,物理发泡剂(发泡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反应的发泡剂),例如甲醇、乙醇、丙烷、丁烷、戊烷、己烷等各种脂肪族烃类;二氯乙烷、二氯甲烷、四氯化碳等各种氯化烃类;氟利昂等各种氟化氯化烃类等有机类物理发泡剂,以及空气、二氧化碳、氮气、氩气、水等无机类物理发泡剂也可以作为发泡剂(F)使用。其中,无需转化为蒸汽、廉价、环境污染和着火可能性极小的二氧化碳、氮气、氩气是最优的。

本发明中作为发泡剂(F)所使用的上述物理发泡剂由于没有发泡剂的分解残留,所以能够防止组合物在交联发泡时对模具的污染。而且,由于物理发泡剂不是粉状的,所以混炼性优良。另外,当使用该物理发泡剂时,能够防止所得到的交联发泡剂的异味(ADCA分解时生成的氨味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在不产生臭气、模具污染等不良影响的范围内,能够并用如上所述的化学发泡剂。

作为物理发泡剂的贮藏方法,如果是小规模生产,能够将二氧化碳、氮气等以放入高压储气瓶的状态使用,通过减压阀向注射成形机和挤出成形机等供给,另外,也有利用泵等加压,向注射成形机和挤出成形机等供给的情况。

另外,如果是大规模制造发泡制品的设备,则设置液态二氧化碳、液态氮等的贮藏罐,通过热交换机进行气化,利用配管,通过减压阀供给注射成形机和挤出成形机等。

另外,在为液态的物理发泡剂的情况下,作为贮藏压力,优选为0.13~100MPa的范围。压力过低时,减压后不能注入注射成形机和挤出成形机等,另外,当压力过高时,需要提高贮藏设备的耐压强度,所以设备变得大型化、复杂化,因而不优选。另外,这里定义的贮藏压力是指气化后供给减压阀的压力。

当使用化学发泡剂作为上述发泡剂(F)时,化学发泡剂以相对于丙烯类共聚物(A)、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100重量份,通常为0.0001~10重量份、优选为0.01~8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其中,化学发泡剂的使用量因使用的发泡剂的种类/级别而使产生气体量不同,因此能够根据目的发泡倍率适当增减。

另外,当使用物理发泡剂作为发泡剂(F)时,物理发泡剂的添加量根据期望的发泡倍率适当决定。

在本发明中,根据需要,可以与发泡剂(F)一起使用发泡助剂(f)。发泡助剂(f)起到使发泡剂(F)的分解温度降低、促进分解、使气泡均匀化等作用。作为这样的发泡助剂(f),可以举出氧化锌(ZnO)、硬脂酸锌、水杨酸、苯二甲酸、硬脂酸、草酸等有机酸,尿素或其衍生物等。

<交联剂(G)>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交联剂(G)。作为用作交联剂(G)的有机过氧化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过氧化二枯基、过氧化二叔丁基、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叔丁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过氧化叔丁基)己炔-3、1,3-双(过氧化叔丁基异丙基)苯、1,1-双(过氧化叔丁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4-双(过氧化叔丁基)戊酸正丁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对氯苯甲酰、2,4-二氯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过苯甲酸叔丁酯、过氧化异丙基碳酸叔丁酯、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月桂酰、过氧化叔丁基枯基等。

当使用上述交联剂(G)时,上述交联剂(G)以相对于丙烯类共聚物(A)、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量100重量份,通常为0.001~10重量份、优选为0.01~5重量份、更优选为0.1~1.5重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2~1.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其中,由于(A)以外的成分为任意成分,所以可以有(B)、(C)、(D)成分中的1个以上为0重量份的情况。当有机过氧化物以上述这样的比例使用时,能够得到具有适度交联结构的交联成形体。另外,当交联剂(G)与交联助剂(g)一起按照上述这样的比例使用时,能够得到具有更适度的交联结构的交联成形体。

(交联助剂(g))

作为上述交联助剂(g),具体而言,优选硫磺、对醌二亚肟、对对二苯甲酰醌二肟、N-甲基-N-4-二亚硝基苯胺、亚硝基苯、二苯胍、三羟甲基丙烷-N,N′-间亚苯基双马来酰亚胺这样的过氧化物交联用助剂;或者二乙烯基苯、氰脲酸三烯丙酯(TAC)、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LC)。另外,可以举出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一缩二乙二醇酯、二甲基丙烯酸聚乙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烯丙酯等多官能性甲基丙烯酸单体、丁酸乙烯酯、硬脂酸乙烯酯这样的多官能性乙烯基单体等。其中,优选氰脲酸三烯丙酯(TAC)、异氰脲酸三烯丙酯(TAIC)。

在本发明中,上述这样的交联助剂(g)希望以交联助剂(g)和上述交联剂(G)的重量比[(G)/(g)]为1/30~20/1、优选为1/20~10/1的量使用。

<增粘剂(H)>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含有增粘剂(H)。作为增粘剂(H)的例子,可以举出松香、改性松香、松香酯、萜烯树脂、萜酚树脂、芳香族烃改性萜烯树脂、脂肪族类石油树脂、脂环族类石油树脂、芳香族类石油树脂、香豆酮-茚树脂、苯乙烯类树脂、环戊二烯树脂、酚醛类树脂、二甲苯树脂等。

这些增粘剂(H)的分子量在100~10000左右的范围内,对烯烃类树脂显示出增塑效果。其分子量是能够利用GPC测定的数均分子量(Mn)。如果在现有技术中,以轻质物为对象的减振、隔振用材料中,为实现低硬度化,需要大量添加增塑剂或软化剂,但是,如果如上述那样使用在低聚物范畴的树脂状物时,则能够在不存在高温下的压缩永久变形特性的劣化和渗移等问题下实现低硬度化,并且能够提高隔音、吸声性、减振、隔振性。此外,增粘剂(H)优选利用环球法测定的软化点在50℃~160℃的范围内,更优选在60~160℃的范围内。

当使用上述增粘剂(H)时,上述增粘剂(H)以相对于丙烯类共聚物(A)、丙烯类聚合物(B)、乙烯-α-烯烃共聚物(C)和乙烯-极性单体共聚物(D)的合计量100重量份,通常为5~50重量份、优选为5~30重量份、更优选为10~20重量份的比例使用。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耐候性稳定剂、耐热稳定剂、抗静电剂、防滑剂、抗粘连剂、防雾剂、润滑剂、颜料、染料、增塑剂、抗老化剂、盐酸吸收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在不含上述交联剂(G)或上述发泡剂(F)的任一种的状态下,优选满足下述(a)~(c)中的1个以上、更优选2个以上、进一步优选3个条件:

(a)扭转模式下的动态粘弹性测定(频率=10rad/s)中,在-25℃~25℃的范围内,有损耗正切(tanδ)的峰值,且该值为0.5以上;

(b)以JIS K7196为基准测定的针入温度(℃)为100℃~168℃;

(c)使卡盘间距为30mm、拉伸速度为30mm/min,给予100%的变形,保持10分钟后除去负荷,此后10分钟后的残留变形为20%以下。

在此,上述(a)和(b)中,测定物性时的试验片为宽10mm、长45mm、厚2mm形状的压制成形体。压制成形是将上述振动控制用材料在200℃的温度下预热后,进行3分钟加压(10MPa)成形后,在20℃下进行5分钟加压(10MPa)冷却,由此制作2mm厚的片材。

另外,在上述(c)中,测定物性时的试验片为长(L0)50mm、宽5mm、厚1mm的压制成形体(哑铃片)。压制成形是将上述振动控制用材料在200℃的温度下预热后,进行3分钟加压(10MPa)成形后,在20℃下进行5分钟加压(10MPa)冷却,由此制作1mm厚的片材。

[振动控制用成形体]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以下也称为“本发明的成形体”)由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得到,且/或含有上述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材料。

作为本发明的成形体的形态,可以举出膜、片材、涂膜等。

在成形为片材的形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将上述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熔融,使用刮刀、辊或T模控制在一定厚度下成形为片材。

在成形为涂膜的形态的情况下,例如,能够通过将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刷涂或以喷射器喷射而形成涂膜。

本发明的成形体能够像上述那样以膜、片材、涂膜等的形态,适用于各种无机或有机基材。例如,能够将片材插入地板和地板的支柱之间,或者插入碎料板之下,或者粘合或压接在金属板、玻璃等硬质基材上,或插入碎料板或玻璃之间使用。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既可以是发泡体,也可以是非发泡体。此外,本发明的成形体既可以是交联体,也可以是非交联体。

这样的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由上述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得到,且/或含有上述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因此,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优良。

[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

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以下也简称为“多层叠层体”)具备含有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层(以下也简称为“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该层既可以是1层,也可以是2层以上。

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能够根据目的适当选择,但通常为0.1mm~100mm。

作为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的具体结构,例如,可以举出以下这样的结构:

在基材上叠层有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的多层叠层体;

在基材上叠层有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进而在其上叠层有基材层的多层叠层体;

按照基材/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基材/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基材的顺序叠层的多层叠层体;

按照基材/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基材/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n/基材的顺序叠层的多层叠层体(n为2以上的整数,例如2~10)。

在上述例示中,当具有2层以上的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时,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彼此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当具有2层以上的基材层时,基材层彼此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作为上述基材,以各种钢板、铝板、铜板等金属板为首,可以例示出玻璃板、复合板、石膏板、水泥混凝土板、水泥砂浆板、石板、纤维增强树脂(FRP)板、例如聚碳酸酯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板、丙烯酸酯类板等塑料板、无纺布、纺织布等。特别是作为基材,可以优选举出金属板、玻璃板、复合板、石膏板、水泥混凝土板、水泥砂浆板、石板、纤维增强树脂(FRP)板、由按照ASTM D790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在500MPa以上、10000MPa以下的聚合物形成的板(例如聚碳酸酯板、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板、丙烯酸酯类板)。当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多层叠层体为与玻璃板的叠层体时,本叠层体作为夹层玻璃用、或多层玻璃、安全玻璃用而广泛使用。

在本发明涉及的成形体中,也能够在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的表面上设置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的离子交联聚合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其它聚合物(例如改性尼龙、改性聚烯烃等)的粘合层。

在制作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叠层体时,没有特别限制,能够通过在基材上粘合设置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再在其上设置基材层而实施,或者采用预先将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和基材层叠层,将叠层后的叠层体设置在基材上,通过对整体进行加热,使上述振动控制性成形体层熔融粘合的方法。

由于这样的本发明涉及的振动控制用多层成形体具备含有上述振动控制用成形体的层,因此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和吸声性等振动控制性能优良。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例如可以用于音像、家具、洗衣机等的隔振材料,鞋乃至鞋用部件(例如鞋底、鞋的中底、内底、外底等)、运动用具或运动用具的部件、住宅材料(地面材料、墙面材料等)、建筑用材料、光学/信息/电子部件、汽车用部件、家电/OA用部件等。

当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成形体为发泡体时,作为其用途,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优选举出音像、家具、洗衣机等的隔振材料。本发明涉及的发泡体能够适合用于鞋乃至鞋用部件(例如鞋底、鞋的中底、内底、外底等)。

此外,当将本发明振动控制用材料作为叠层体的一层使用时,该叠层体例如能够用于住宅材料(地面材料、墙面材料等)或建筑用材料。

[实施例]

下面,根据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具体地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相关实施例的任何限定。

1.耐热性(TMA):软化温度(℃)

根据JIS K7196,使用厚度1mm的试验片,以5℃/min的升温速度,向1.8mmΦ的平面压头施加0.2MPa的压力,通过TMA曲线求得软化温度(℃)。另外,在本说明书中,有时也将该软化温度称为TMA。

2.雾度(%)

使用厚度1mm的试验片,利用日本电色工业(株)生产的数字浊度计“NDH-20D”测定。

3.回弹率(%)

使用厚度15mm且直径30mm的圆形压制片才,根据JIS K6255,计算回弹率(%)。测定温度为23℃。该值越小,减振性越好。

4.艾氏冲击强度

使用注射成形机(东芝机械(株)生产的IS55EPN),在注射温度200℃、模具温度40℃的条件下制成试验片,根据ASTM D-256,在下述条件下进行冲击试验而求得。

<试验条件>

试验片:12.7mm(宽)×6.4mm(厚)×64mm(长)

缺口:机械加工

测定温度:0℃和-30℃

5.熔点(Tm)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

求得DSC的吸热曲线,以最大峰位置的温度为Tm。

测定使用(株)PerkinElmer生产的测定装置,通过将试样装在铝盘中,以100℃/分钟升温到200℃,在200℃下保持10分钟后,以10℃/分钟降温到-150℃,然后以10℃/分钟升温时的吸热曲线求得。

6.极限粘度[η]

在135℃下,在十氢化萘中测定。

7.Mw/Mn

采用GPC(凝胶渗透液相色谱法),以邻二氯苯为溶剂,在140℃下测定。

8.(H)成分的软化点

采用环球法(ASTM-D36)测定。

9.动态粘弹性测定

使用Rheometric公司生产的RDS-II,在宽10mm、长38mm间的扭转模式(扭曲)下,以2℃/min的升温速度,在-100℃~100℃的范围内,以10rad/s的频率测定,得到各温度下的损耗正切tanδ和储存弹性模量G′的值。该tanδ的最大值大,则表示减振性、隔振性、隔音性、吸声性优良。

[合成例1]

(间同聚丙烯的合成)

按照日本特开平2-274763号公报所述的方法,使用含有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和甲基铝氧烷的催化剂,在氢的存在下,由丙烯的本体聚合法合成间同聚丙烯。得到的间同聚丙烯(以下也称为“synPP”)的熔体流动指数为4.4g/10min,由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为2.3,由13C-NMR测定的间同立构五单元组分率(rrrr)为0.823,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测定的Tm为127℃,Tg为57℃.

(实施例1)

[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1)的合成]

在常温下向充分氮置换后的容积为2000ml的聚合装置(聚合器)中加入500ml的干燥己烷、240g的1-丁烯、和1.0mmol的三异丁基铝后,将聚合器内的温度升温到35℃,用丙烯将聚合器内加压到0.6MPa,然后供给乙烯,加压到0.62MPa。然后,向聚合器内添加使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0.005mmol和以铝换算为1.5mmol的甲基铝氧烷(Tosoh FineChem(株)生产)接触的甲苯溶液,使内部温度为35℃,供给乙烯,在将聚合器压力保持在0.62MPa的同时进行5分钟聚合,添加20ml的甲醇,停止聚合。解压后,在2L的甲醇中,从聚合溶液中析出聚合物,在真空下,130℃干燥12小时。

得到的聚合物(以下也称为“sPBER(1)”)的重量为39.2g。此外,sPBER(1)的组成为:丙烯含量为67.9mol%,乙烯含量为5.1mol%,1-丁烯含量为27.0mol%,极限粘度[η]为2.89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19.7℃,不存在熔融峰,由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为2.0。另外,如上述那样定义的由13C-NMR测定的吸收强度比为(A/C)×100=3,(B/C)×100=81。

将上述sPBER(1)在热板温度190℃、预热6分钟、加压(10MPa)2分钟的条件下成形后,移至热板温度20℃的压制成形机,加压(10MPa)冷却,由此制作压制片材,测定各种物性。另外,低温抗冲击强度使用sPBER(1)的注射试验片测定。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

[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2)的合成]

除了用丙烯将聚合器内加压到0.54MPa,然后供给乙烯,加压到0.62MPa以外,按照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以下也称为“sPBER(2)”)的重量为82.6g。此外,sPBER(2)的组成为:丙烯含量为61.3mol%,乙烯含量为10.3mol%,1-丁烯含量为28.4mol%,极限粘度[η]为2.67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4.7℃,不存在熔融峰,由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为2.0。另外,如上述那样定义的由13C-NMR测定的吸收强度比为(A/C)×100=3,(B/C)×100=79。

使用上述sPBER(2),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2)

[丙烯-丁烯-乙烯共聚物(2-2)的合成]

除了用丙烯将聚合器内加压到0.50MPa,然后供给乙烯,加压到0.62MPa以外,按照与合成例1同样的方法进行聚合。得到的聚合物(以下也称为“sPBER(2-2)”)的重量为91.2g。此外,sPBER(2)的组成为:丙烯含量为61.3mol%,乙烯含量为15.3mol%,1-丁烯含量为26.2mol%,极限粘度[η]为2.89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31.4℃,不存在熔融峰,由GPC得到的分子量分布为2.0。另外,如上述那样定义的由13C-NMR测定的吸收强度比为(A/C)×100=4,(B/C)×100=78。

使用上述sPBER(2-2),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丙烯-乙烯共聚物(3)的合成]

在常温下向减压干燥和氮置换的1.5升的高压釜中添加庚烷750ml,接着添加三异丁基铝(以下简称为“TIBA”)的1.0毫摩尔/ml的甲苯溶液0.3ml,使其量换算成铝原子为0.3毫摩尔,在搅拌下,插入丙烯50.7升(25℃,1个大气压),开始升温,达到30℃。然后,供给乙烯,将体系内加压到0.55MPa,添加按照公知的方法合成的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的庚烷溶液(0.0002毫摩尔/ml)3.75ml和(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的甲苯溶液(0.002毫摩尔/ml)2.0ml,开始丙烯和乙烯的共聚。此时的催化剂浓度,相对于整个体系,二苯基亚甲基(环戊二烯基)芴基二氯化锆为0.001毫摩尔/升,三苯基碳鎓四(五氟苯基)硼酸盐为0.004毫摩尔/升。

在聚合中,通过连续供给乙烯,将高压釜内的压力保持在0.55MPa。在聚合开始后30分钟后,通过添加20ml的甲醇,使聚合反应停止。解压后,取出聚合物溶液,用与该聚合物溶液同体积的“相对于水1升,添加了浓盐酸5ml的水溶液”将该聚合物溶液洗净,将催化剂残渣移至水相。将该催化剂混合溶液静置后,分离除去水相,再用蒸馏水洗净2次,将聚合液相油水分离。接着,在强搅拌下将油水分离的聚合液相与3倍量(体积比)的丙酮接触,使聚合物析出,之后,将该析出物用丙酮充分洗净,通过过滤取得固体部分(共聚物)。接着,将该固体部分在氮气流通下,在130℃、350mmHg下干燥12小时。如上述那样操作得到的丙烯-乙烯共聚物(以下也称为“sPER(3)”)的收量为50.0g。此外,sPER(3)的组成为:丙烯含量为76.0mol%,乙烯含量为24.0mol%,在135℃的十氢化萘中测定的极限粘度[η]为2.4dl/g,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为-28℃,不存在熔融峰,由GPC测定的分子量分布(Mw/Mn)为2.9。

使用上述sPER(3),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将三井化学(株)生产的全同聚丙烯(以下也称为“isoPP”)(级别:E110G,MFR=0.5,熔点165℃,mmmm=95.8%,癸烷可溶部分的量为0.3重量%)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混合,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4)”)。

使用上述组合物(4),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相对于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100重量份,添加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由环球法测得的软化点为125℃)2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5)”)。

使用上述组合物(5),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将合成例1中得到的syn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6)”)。

使用上述组合物(6),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向合成例1中得到syn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添加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 2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7)”)。

使用上述组合物(7),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8)

向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混合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 20重量份和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 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在表1中,表示为“(C)EBR”)2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8)”)。

使用上述组合物(8),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9)

向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混合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20重量份、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 20重量份、和日本油脂(株)生产的过氧化物PH25B 0.05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9)”)。

使用上述组合物(9),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0)

向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混合三井·杜邦聚合化学(株)生产的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FLEX:P1905,密度0.940g/cm3,MFR=2.5g/10min)20重量份和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 2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0)”)。

使用上述组合物(10),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1)

相对于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100重量份,添加Yasuhara Chemical(株)生产的氢化萜烯树脂P125 20重量份和味之素精细化学(株)生产的氢氧化镁(在表1中,表示为“(Z)无机填料(无机阻燃剂)”)30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1)”)。

使用上述组合物(11),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2)

将合成例1中得到的syn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3中得到的sPER(3)8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2)”)。

使用上述组合物(12),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3)

向isoPP 20重量份和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混合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 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20重量份,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3)”)。

使用上述组合物(13),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4)

除了在实施例13中,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80重量份改变为实施例1中得到的sPBER(1)以外,按照与实施例13同样的方法,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4)”)。

使用上述组合物(14),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5)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sPBER(1)70重量份与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 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30重量份混合,在200℃下熔融混炼,由此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5)”)。

使用上述组合物(15),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6)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sPBER(1)80重量份和isoPP 20重量份用设定温度190℃的单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6)”)。将相对于上述组合物(16)100重量份配合氧化锌(在表1中,表示为“(f)发泡助剂”)3重量份、偶氮二酰胺(在表1中,表示为“(F)发泡剂”)2重量份的混合物,用设定温度100℃的捏合机混炼10分钟,再用辊表面温度100℃的辊混炼10分钟后,成形为片状。

将得到的片材填充在压制模具中,在150kgf/cm2、155℃、30分钟的条件下,加压、加热,得到发泡体。该压制模具的尺寸为厚15mm、长150mm、宽200mm。

然后,按照上述方法测定该发泡体的回弹性。其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7)

向实施例1中得到的sPBER(1)80重量份和isoPP 20重量份的合计量100重量份中,混合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 R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30重量份,用设定温度190℃的单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7)”)。使用相对于上述组合物(17)130重量份配合了氧化锌3.9重量份和偶氮二酰胺2.6重量份的混合物,与实施例16同样调制发泡体,并对物性进行测定。其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8)

将实施例1中得到的sPBER(1)70重量份和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A 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30重量份混合,用设定温度190℃的单螺杆挤出机混炼,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8)”)。使用相对于上述组合物(18)100重量份配合了氧化锌3重量份和偶氮二酰胺2重量份的混合物,与实施例16同样调制发泡体,并对物性进行测定。其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9)

除了将实施例2中得到的sPBER(2)改变为sPBER(2-2)以外,按照与实施例8同样的方法,得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以下也称为“组合物(19)”)。

使用上述组合物(19),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片材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0)

使用浮法玻璃(30cm见方,厚2mm)作为基材,将基材、上述组合物8(压接压制前的厚度为1.0mm)和基材依次叠层、压接压制(条件:压力为2kgf/cm2,160℃×3分钟),由此制造叠层体(3层叠层体)。

使用该叠层体作为试验片,按照下述方法进行振动吸收性试验(减振性试验)。其结果表示在表2中。

振动吸收性试验(减振性试验)

在-20℃、20℃、40℃的各温度下,将试验片的四边固定在支承框架上,保持水平,使质量2.26kg的钢球向其中央部沿垂直方向自由落下。在逐渐上下移动钢球相对于试验片的下落起始位置的高度的同时,求得为使钢球贯穿所需要的钢球下落起始位置的高度。该操作反复5次,求出其平均值(以下称为“平均贯穿高度”)。因此,平均贯穿高度的数值越大,上述叠层体(上述试验片)的耐贯穿性能就越大。

(比较例1)

使用三井化学(株)生产的TAFMER A4070(密度0.872g/cm3,MFR=7g/10min),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压制试验片和注射试验片,测定各种物性。测定结果表示在表1中。

[表1]

[表2]

 温度(℃)  -20  20  40 平均贯穿高度(m)  6.5  7.9  5.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振动控制用材料能够适合用于光学/信息/电子部件、汽车内饰材料和外饰材料、建材及家电、钢板之间的贴合材料、鞋类等领域。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